自学考试训诂学填空题

合集下载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一、填空: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

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

王易的一经为《乐经》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

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字义、词义、句义以及语言环境来揭示古籍的真实含义。

2. 互训:互训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解释彼此时相互引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3.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经过逻辑推理或类比扩展而产生的新意义。

4.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由于书写错误、音近形似等原因,一个字被另一个字代替的现象。

5. 反训:反训是指一个词既有正面的意思,也有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二、填空题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中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深入研究。

答案:词语;句子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字义分析;语境分析;比较研究3. ______是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分析,确定其准确的字义和句义。

答案:训诂4. ______是指一个词的本义与其衍生出的新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引申关系5. ______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一个字被另一个字错误地代替使用。

答案:错别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字义分析B. 文体研究C. 句义理解D. 词汇演变答案:B. 文体研究2.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语音变化D. 社会变迁答案:C. 语音变化3.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不同音字误写C. 新造字代替旧字D. 习惯用法答案:A. 同音字误写4. 下列哪个词语不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高”答案:D. “高”5. 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B. 探索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D. 发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字义分析B. 语境分析C. 比较研究D. 社会历史考察E. 文体研究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社会变迁D. 语音变化E. 语境影响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形近字误写C. 俗字替代正字D. 笔画简化E. 印刷错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词语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小”E. “上”答案:A、B、C、D5. 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古代文学研究B. 历史学研究C. 语言学研究D. 文化遗产保护E. 教育教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训诂学只关注古代汉语的研究。

训诂学填空

训诂学填空

训诂学填空及字词释义1. .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2. .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3. .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4. “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

5. 《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6.《仪礼疏》贾公彦唐7.《诸子评议》俞樾清8. 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9.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10. 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11.《楚辞集注》朱熹宋12.《楚辞章句》王逸东汉13. 吹”(嘘也):“嘘”(吹也)-“吹嘘”。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14.《春秋公羊传疏》徐彦唐15.《春秋公羊传注》何休东汉16.《春秋谷梁传疏》杨士勋唐17.《春秋经传集解》杜预晋18.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19. 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20.《大学章句》朱熹宋21.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22. 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23. 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读书杂志》王念孙清25. 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26. 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27. 《尔雅》分为十九类。

28.《尔雅疏》邢丙宋29.《尔雅义疏》郝懿行清30.《尔雅注》郭璞晋31. 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

训诂学填空题

训诂学填空题

填空题1、“训诂”是很早就有的说法。

最初时可以单称为(“诂”),或单称为(训)。

2、“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3、《说文》对“训”的解释是(说教)。

4、“诂”字《说文》解释为(训诂言)。

5、综合许多人的说法,给训诂定义为“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的人是唐代的(孔颖达)。

6、最早对古书随文逐字地做出具体注释的人是汉代的(毛亨)。

7、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

8、把“训诂”解释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的人是(黄侃)。

9、按照《辞海》所说,“训诂”就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但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通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诂)。

10、训诂4章1、词义的特点共有两个,一个是概括性,另一个是(客观性)。

2、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余意焉。

守其本意,其失也固;习其余义,其失也蔽。

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的清代训诂学家是(段玉裁)。

3、“梳”的本义是(梳理毛发)。

4、“缚”的本义是(束缚)。

5、“翼”的本义是(翅膀)。

6、“副”的本义是(分开)。

7、“桡”的本义是(曲木)。

8、“疾”的本义是(疾病)。

9、“匠”的本义是(木工)。

10、“宰”的本义是(罪人)。

11、“削”的本义是(破木)。

12、关于词义引申问题的阐述,其集大成者、首创者是(段玉裁)。

13、“副”用为量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4、认为引申就是“义自音衍”即词因分化而造出新字的学者是(章炳麟)。

15、认为“凡一字而兼两谊、三谊者,除本谊之外皆假借也”的学者是(江声)。

16、段玉裁所说的引申是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17、“节”的本义是(竹节)。

18、“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句中“节”的意思是(关节)。

19、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中“节”的意思是(节操)。

20、《论语》:“节用而爱人。

”句子中“节”字的意思是(节制、节省)。

浙江10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0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 3 分,共15 分)1. 读若2. 义界3. 声训4. 通言5. 貌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关于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三、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雄所撰《法言》、《太玄》,为哲学著作,其语言学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勘是校正古书中_________ 、 _________ 、、等错误的一种学问。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的《尔雅正义》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雅义疏》。

5. 元•卢以纬的___________ 一书则专门研究 __________ 的用法。

6. 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这几个词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后面。

7. 宋人_________ 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8. _____________ 所谓 _____________ (或称 ),就是汇集各家对于某部书的注解而成一书,这类著作博采众说,有存古之功。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1•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训诂学填空 简答

训诂学填空 简答

训诂学填空题1.(《尔雅》)作为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词典,一共有(19)篇。

2.传统训诂有三个高潮阶段,第一个是两汉魏晋,第二个阶段是(唐代),第三个阶段是(清代)。

3.(《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共十四篇,是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的。

4.整理新旧笔形,确定正字,整理异体字和通假字要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是()、存古、()。

名词解释1、训诂:“训”和“诂”原是解释词语的两种不同法则。

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

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

“训”、“诂”连用,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2、观镜为训:是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注意内证、注意辞例。

3、驸经:章炳麟认为,训诂有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种。

其中驸经指注疏。

4、互文:说明上下文要相互交错补充,必须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简答1、简要回答学习训诂学对整理古籍的作用答:古籍整理不外乎是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翻译,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诂知识。

1、训诂与校勘,校勘是校读古籍的先决条件。

利用训诂知识,发现古书的错误。

2、训诂与标点,正确理解古书的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地理解古书的文意,必须通训诂。

3、训诂与注释,《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

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

”这是训僵字为僵死、僵硬之僵,实误。

此僵字实为倒下之义。

4、训诂与翻译,近代学者严复论翻译,有信、达、雅之说。

翻译古文亦然。

信、达、雅三者之中,信字居首,信即正确、准确之意。

而要准确地翻译古文,必须通训诂。

2、简要说明汉语五大语文工具书的性质答:汉语五大语文工具书包括《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故训汇纂》。

《辞源》是专收古汉语词汇,帮助阅读古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贵州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贵州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贵州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献的语法结构B. 古代文献的词汇解释C. 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对D. 古代文献的修辞手法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左传》D. 《红楼梦》答案:D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注释C. 翻译D. 校对答案:A4. 在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A. 古代B. 解释C. 翻译D. 校对答案:B5.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文献考证B. 语音分析C. 语义对比D. 文体创作答案:D6.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王力答案:D7. “六书”是中国古代汉字构造理论,其中不包括: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转喻答案:D8.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诗经》B. 《尚书》C. 《周礼》D. 《礼记》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B. 古代文献的文化背景C. 古代文献的作者生平D. 古代文献的语法结构答案:C10.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不包括:A. 古籍整理B. 古文教学C. 法律文献的解读D. 现代汉语词汇的创新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_______。

答案:古代汉语文献12.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许慎13. 训诂学中的“以形索义”指的是通过_______来推测词义。

答案:字形14. “训诂”一词在《周礼》中的含义是指_______。

答案:解释古语15.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文献考证、语音分析、语义对比16. 在训诂学中,“通假字”指的是_______。

答案: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互相替换使用17.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_______。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D. 《周礼》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本义A. 文献的校对B. 古代文献的注解D. 文献的翻译3. “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事B. 象形C. 形声D. 转注4. 下列关于“训诂”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对古汉语词义的解释和研究B. 只涉及词义的解释,不涉及语法C. 是古代文献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D. 包括对古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5.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6.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形训B. 声训C. 义训D. 数训7. “以经解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互文法C. 归纳法D. 演绎法8. 在训诂学中,“假借”是指什么?A. 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B. 用现代汉语解释古汉语C. 用外来语解释汉语词义D. 用方言解释普通话词义9. 下列哪项不是古代文献注解的目的?A. 阐明文献的深层含义B. 纠正文献中的错误C. 增加文献的文学价值D. 帮助读者理解文献内容10. “训诂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A. 对古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B. 对现代文献的注解和解释C. 对所有文献的注解和解释D. 对外国文献的注解和解释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指的是用已知的词义来解释未知的词义。

12.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一种方法。

13.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14. “________”是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对、整理和注解的过程。

15. “________”是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它侧重于词语的音韵变化。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训诂学中的“义训”?A. 词义B. 词源C. 词义演变D. 词义辨析2.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尚书》D. 《周易》3. “训”和“诂”在训诂学中分别指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词义,诂:词源D. 训:词源,诂:词义4. 训诂学中的“音训”是指:A. 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B. 通过词义来推断音韵C. 通过音韵来推断词源D. 通过词源来推断音韵5. 下列哪个不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形训B. 音训C. 义训D. 语法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字形的演变来解释词义。

7.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义的解释。

8.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解释词义。

9.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源的探究。

10.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中的“义训”是如何进行的。

13. 阐述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15. 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分析训诂学在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训诂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A4. A5. D二、填空题6. 形训7. 义训8. 比较训9. 词源训10. 音训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者准确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揭示文献的深层含义,为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语言文字的支持。

12. 义训是通过分析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下文,对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进行解释。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研究的对象?A. 现代汉语语法B. 古代汉语词汇C. 古代汉语语音D. 古代汉语语法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礼记》D. 《周易》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4.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了解古代文化B. 解释古代文献C. 学习古代哲学D. 掌握古代历史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B. 词源C. 词义变化D. 词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________,而“诂”指的是________。

7. 《说文解字》是东汉________所著,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8. 训诂学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即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法来确定词语的原始意义。

9. 训诂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________的研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隐含意义。

10. 训诂学中的“词义演变”是指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意义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训诂学在古籍整理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训诂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B4. B5. D二、填空题6. 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解释古代文献中的词语7. 许慎8. 比较法9. 词义引申10. 变化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帮助学习者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原始含义和演变过程。

- 增强学习者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语发展的认识。

12. 训诂学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 通过训诂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本科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艺术答案:B2. 以下哪部作品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A. 《史记》B. 《说文解字》C. 《论语》D. 《诗经》答案:B3.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翻译B. 讲解C. 校对D. 创作答案:B4. 训诂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理解古代文化B. 研究古代语言C. 传承古代知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以下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司马迁C. 许慎D. 王阳明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文献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4. 训诂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______和______。

答案:文学作品、历史文献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古籍整理、语言教学、文化传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训诂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训诂学在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上。

通过训诂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深入挖掘和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训诂学还有助于古籍的整理和校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2.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

答案: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训诂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学科,为现代语言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现代语言学在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借鉴训诂学的研究成果,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古代语言现象。

同时,现代语言学的发展也为训诂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工具,促进了训诂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题训诂学试卷

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题训诂学试卷

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题训诂学试卷课程代码:00819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推原2.音训3.犹4.当为5.读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训诂学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辨析古书异例,古书异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文、变文等。

2.古籍整理,一般不外乎对古籍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和翻译。

3.用解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又称对文、对言,______________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

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_______的通别。

5.隋唐时期汇集______________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陆德明的______________。

6.清代训诂大师孙诒让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7.学习和研究训诂应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观点。

8.审文例里的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要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文、整部书的用词等等。

9.对《方言》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戴震的______________,钱绎、钱侗的______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而肉骨:使死者复生,使枯骨长出肉来。

2.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顾:回顾。

3.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思:悲、哀。

往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真题

往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真题

往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真题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在答题纸相应位巻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左传•泄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食而从之。

”按:当云“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

”此异例属于省文。

2.保厥美以骄傲兮,保就是恃。

3.师弹指一声云:“会不?”云:''不会。

”会:能。

4.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顾:回头。

5.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觉四十八度。

觉:差。

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6.训诂学的内容,有如下两点:一、______ ,二、_____ 。

7.________________ 淸代训诂大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撰《古书疑义举例》一书,樂括古书异例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可谓集大成之作。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而: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____________ ,三、 ____ o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旧称 __________ )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字学、训诂学。

10.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包括:一、_______ ,二、 ____ ,三、唯物的观点。

11.出现在秦汉之际的_____ 一书,是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著。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除了作《毛诗笺》夕卜,还撰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三部著作,合称《三礼注》。

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

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

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文章标题: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一、选择题1、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琴瑟友之”的表述,这里的“友”表示什么意思? A. 弹奏 B. 欣赏 C. 珍藏 D. 亲爱答案:D 解析:“琴瑟友之”出自《诗经》,意为“亲爱她弹奏的琴瑟”。

2、下列哪个词不是同音字? A. 喧嚣和轩敞 B. 姓和生活 C. 鞠躬和鞠蹴 D. 甜蜜和痰蜜答案:C 解析:鞠躬的“鞠”与鞠蹴的“鞠”不是同音字。

3、下列哪个词不是形声字? A. 蝙蝠 B. 蚂蚁 C. 玫瑰 D. 蝌蚪答案:D 解析:蝌蚪是象形字,不是形声字。

二、填空题4、请在下面的诗句中填上正确的通假字。

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杯停箸。

答案:把解析:“把”是“罢”的通假字,表示中止。

41、请在下面的诗句中填上正确的古今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江开。

答案:野旷天低树;日暮客愁新解析: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注意古今字的正确使用。

三、论述题6、请论述《说文解字》对于现代汉字学的影响。

答案:《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对现代汉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1、字形分析:《说文解字》根据小篆字形分析汉字的结构,分为“文”和“字”两部分,对于现代汉字学研究字形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11、字义解释:《说文解字》对汉字的本义、引申义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意义,对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6111、字音研究:《说文解字》收录了当时能够反映汉字音读的标音材料,对于现代汉字学研究汉字的音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1111、对后世的启示:《说文解字》在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注意汉字的复杂性,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理解其内涵。

训诂学复习题

训诂学复习题

训诂学一、填空与单项选择:第一章1、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主要研究内容是:语义;2、语言在时间内运动形成的差别是:古今语,在空间内运动形成的差别是:方言;3、“终风且暴”中,“终”义为:D、既终…且是既…又…A、始终B、长期C、最后D、既4、“伤未及死,如何勿重”中“及”义为:C、到达A、赶上B、涉及C、到达D、及时5、“及诸河,则在舟中矣”中“及”用其:A、本义及:赶上 B直接引申义A、本义B、直接引申义C、间接引申义D、假借义6、“又欲肆其西封”中“封”用其:B、直接引申义封:国界。

本义是培土植树A、本义B、直接引申义C、间接引申义D、假借义7、“宿敢不封植此树以无忘角弓”中“封”用其:A、本义A、本义B、直接引申义C、间接引申义D、假借义8、“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中“夜叉”是:D、外来词A、复使词B、并列词组C、偏正词组D、外来词9、“草肥番马健,雪重拂庐干”中“拂庐”是:D、外来词A、复使词B、并列词组C、偏正词组D、外来词10、“蒲桃可以造酒”中“蒲桃”是:D、外来词A、复使词B、并列词组C、偏正词组D、外来词1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中“浮图”是:D、外来词A、复使词B、并列词组C、偏正词组D、外来词12、“火爰气早来,虫螟为害”中“虫螟”是:D、大名冠小名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13、“宁珠除草茅以力耕手”中“草茅”是:D、大名冠小名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14、“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中“舟虚”是:D、大名冠小名15、“匠石运斤成风”中“匠石”是:D、大名冠小名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16、《礼记》“天子之元士”中“元”义为:B、善A、首B、善C、始D、大17、《尚书》“汝终陟元后”中“元”义:D、大元后:大王A、首B、善C、始D、大18、《左传》“狄人归其元,面如生”中“元”义为:A、首A、首B、善C、始D、大19、《尚书大传》“元祀代泰山”中“元”义为:C、始A、首B、善C、始D、大20、王维《老将行》“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重杨生左肘”中,代语“杨”的使用是为了:C、适应格律A、避重复B、求新雅C、适应格律D、避忌讳21、曹植《空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中代语“零落”的使用是为了:A、避重复A、避重复B、求新雅C、适应格律D、避忌讳22、《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中,代语“采薪之忧”的使用是为了:D、避忌讳造:到……去A、避重复B、求新雅C、适应格律D、避忌讳23、张祐《爱妾换马》“忍将行雨换追风”中,代语“行雨”、“追风”的使用是为了:A、避重复行雨:小妾追风:良马A、避重复B、求新雅C、适应格律D、避忌讳24、“将不诚必,则士不勇敢”中“诚必”是:B、同义连文A、偏义连文B、同义连文C、偏正结构D、大名冠小名25、“天子焉始乘舟”中“焉始”是:B、同义连文近义连文A、偏义连文B、同义连文C、偏正结构D、大名冠小名26、“忧心如惔,不敢戏谈”中“戏谈”是:B、同义连文惔:水烧A、偏义连文B、同义连文C、偏正结构D、大名冠小名27、“仲秋之月,雷乃始收”中“乃始”是:B、同义连文A、偏义连文B、同义连文C、偏正结构D、大名冠小名28、“爱”由喜欢义引申为吝啬义,其引申类型为:A、因果引申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同状态引申D、同作用引申29、“解”由分解动物义引申为松懈义,其引类型为:A、因果引申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同状态引申D、同作用引申30、“间”由缝隙义引申为短暂文,其引申类型为:B、时空引申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同状态引申D、同作用引申31、“关”由门闩义引申为关口义,其引申类型为:D、同作用引申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同状态引申D、同作用引申32、乐府诗《度关山》“行人思顾返”中“顾”义为:D、返回顾返:同义连用A、顾及B、考虑C、照顾D、返回33、乐府诗《行行重行行》“游子不顾反”中“顾”义为:D、返回A、顾及B、考虑C、照顾D、返回34、《资治通鉴》“周有采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此文“收不售,与欲得”断句有误,其原因是断句者:A、不明词义不售:卖不出去A、不明词义B、不明古音C、不识通假D、不明制度35、《旧闻证误》“寇公在长安,走马,承受奏其僭侈。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汉语言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典籍?A.《说文解字》B.《尔雅》C.《论语》D.《孟子》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汉语言训诂学的研究对象?A. 字词解释B. 语法分析C. 语音研究D. 文化背景答案:D3. “训诂”的“训”指的是什么?A. 教育B. 解释C. 翻译D. 诵读答案:B4.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什么?A. 翻译B. 解释C. 诵读D. 教育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训诂学中“通假字”的概念?A. 同音字B. 形近字C. 同义字D. 异体字答案:A6. 训诂学中“本义”和“引申义”的区别在于?A. 字形B. 字音C. 字义D. 字序答案:C7. 训诂学中“互文”指的是什么?A. 同义复现B. 异义复现C. 同音复现D. 异音复现答案:A8. “训诂学”与“文字学”的主要区别在于?A. 研究范围B. 研究方法C. 研究对象D. 研究目的答案:C9. 训诂学中“词义引申”的规律是什么?A. 由具体到抽象B. 由抽象到具体C. 由简单到复杂D. 由复杂到简单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训诂学中“同源词”的概念?A. 同音词B. 同形词C. 同义词D. 同源词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中的“______”是指对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解释。

答案:训诂2. 在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字词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答案:词义引申3.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______》一书中。

答案:尔雅4.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难懂的字词进行解释。

答案:通假字5.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

答案:本义6. 在训诂学中,“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确定字词的准确意义。

答案:互文7. 训诂学中“______”是指对古代文献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和分析。

自学考试训诂学填空题

自学考试训诂学填空题

填空题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

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

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

训诂学试题参考答案(周大璞《训诂学初稿》)一、填空(每格0.5分,共10分)1、会意,形声,象形,指事。

2、《字汇》,214部。

3、慧琳,玄应。

4、后,前。

5、《博雅》,张揖,《广雅》。

6、《故训汇纂》。

7、刘宋、史记集解,唐、史记索隐,唐、史记正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释名》:略2、声训:以同音字、音近字、音转字相训。

可以说明文字的通假,探索词语的来源,保存古音的历史面貌。

但有时是主观推测。

3、训诂:训诂即解释,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4、对文:指在句式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句子中,处于相同地位、相互对应的词语。

三、阅读古注,指出下列各注释中使用的训诂术语,分析它们的作用,并解释加线的词语(15分)1、犹:某义可通。

2、之言:用音近义通词释义又。

3、为:下定义穿衣涉水,水深时淹着带子,水浅时把衣裳捞起来即可。

4、曰:下定义杀人陪葬。

5、之言:用音近义通词说明语源(释义)。

四、阅读并标点古注,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1、训诂术语:当作(改正误字误读)、某(今、藏)本作(校勘文字异同)。

2、王先慎,盧文弨。

3、注释体例:王先慎《韩非子集解》4、异文,大量引用类书。

五、训诂术语、释义方法(15分)《红楼梦》第二回某,某也。

义训(僵,偾)、观境为训(僵树自立)。

六、分析“儿女”的词义,并评价今人的注释(20分)“以大名冠小名”:大约在秦汉之际逐渐失去生命力。

“以小名冠大名”:生命力强。

儿郎、女郎(汉魏后);女子子、女子、男子(子:幼儿至青少年的统称);女儿、男儿(儿:儿女统称)。

俞樾对;今人解释不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

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①总释群书语义的。

如《尔雅》②专释一书语义的。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③解释部分词语的。

如《经传释词》《方言》。

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

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

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毛传:“思,辞也”。

辞,指虚词。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

”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

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

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

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

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

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成败是偏义合成词。

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

缓急是偏义合成词。

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

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38.“负,背也,置项背也。

”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39.“蛊,腹中虫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

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

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

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他使用的间本义。

46.“吹”(嘘也):“嘘”(吹也)-“吹嘘”。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47.“口,人所以言食也。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8.训诂学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方式叫反训。

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

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

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

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

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是汉代的杨雄。

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

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

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

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

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

拉萨来自藏语。

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

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

57.“仁频”译自爪哇语。

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

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

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

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

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引之说:“‘蝗虫’皆当为‘虫蝗’”。

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

《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以下,形书也。

64.黄侃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

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

66.《尔雅》分为十九类。

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

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7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

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很多,它们都以“雅”字命名,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

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和《广雅》。

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

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著称。

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

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

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

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注《水经》,注优于经。

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

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

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

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

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

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

91.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

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

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

三是发明派。

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

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者有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

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

98.“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

99.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增加文字的现象叫衍。

100.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丢掉文字的现象叫脱。

101.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叫讹。

102.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错简文字的现象叫倒。

103.校勘的目的在于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

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

105.训诂的方式除了互训、义界外,还有推因。

106.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107.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108.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109.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110.《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111.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12.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

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113.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

黄侃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

如字3、《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骃的《》、唐代的《史记索隐》和唐代的《史记正义》。

史记集解司马贞张守节4、《史记集解》的作者是刘宋时期的。

裴骃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扬雄著。

今存13卷。

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

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

《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