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医院应急管理制度(2020版)

合集下载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包含消毒隔离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及监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

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和措施。

三、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

四、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汇总、统计有关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并按要求分析、上报。

四、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

五、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相关职能部门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监测、考核与评价。

六、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工作。

七、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人,及时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感染病历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八、加强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审核。

九、配合医务部门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做好耐药菌的监测。

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按要求执行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一、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

二、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病例,及时上报,漏报率小于 1%。

全面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备用药品管理制度备用药品管理制度(2020试行版)为加强各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安全、有效,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特制定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及医技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

一、备用药品定义备用药品是按照各科室的实际需要,储存于科室供临床急救和周转的必备药品,有固定品种及固定数量。

二、备用药品申请1、品种和基数备用药品包括输液用液体、急救药品、麻精药品、高警示药品以及部分临床常用药品等,贵重药品一般不作为备用药品。

各科室根据临床需求,以满足抢救和一般应急治疗为目的,确定本科室备用药品品种及固定基数。

2、申请程序由科室护士长提交病区备药申请,报护理部、医务部和药学部审核,经主管院长审批后,以科室借用形式从各调剂部门领取。

《申请表》和《备用药品清单》一式三份,病区、药学部、调剂部门各一份进行备案。

3、变更程序科室备用药品品种及数量审批后,准绳上不再更改。

因临床需要,确需调整品种或数量的,须书面写明缘故原由,列出更改药品明细,按“申请程序”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更改。

并在病区、药学部、调剂部门进行存案。

4、取消程序科室需要取消备用药品的,应按“申请程序”经审核批准后退回相应调剂部门,调剂人员必须详细检查退回药品的批号、有效期、外包装、药品性状等,特殊管理药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并在病区、药学部、调剂部门进行备案。

3、备用药品管理1、目录管理统一目录格式,包括液体目录、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目录、急救药品目录,高警示药品目录及临床常用药品等,目录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2、标识管理。

医院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队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应急队伍的管理,提高医院应急救治和防控能力,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应急救治队伍的组织、培训、管理和运行。

三、应急队伍的组建1. 医院应急队伍由专业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卫生技术人员以及相关辅助人员组成,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和技能需求,分为多个小组或者专业队伍。

2. 应急队伍由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与外部应急队伍相互配合。

3.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定期进行演练和训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治和防控能力。

四、应急队伍的岗位职责1. 领导和指挥人员:负责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治工作,决策和安排应急队伍的人员和物资调配。

2. 医疗护理人员:负责伤员的初步救治、护理和转运工作,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3. 卫生技术人员:负责检验、采样和化验工作,确保急救诊断的准确性。

4. 后勤保障人员:负责应急队伍的生活保障和物资调配,保障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应急队伍的管理1. 应急队伍的管理由医院应急办公室负责,设立专门的应急队伍管理岗位,负责应急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2.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和信息系统,对队伍的组建、培训、演练和执勤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3. 应急队伍需要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应急救治和防控能力。

4. 应急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对队员的表现和工作进行评估和激励。

六、应急队伍的装备和物资保障1.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装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在救治和转运过程中的需要。

2.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和调度机制,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3.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其他单位的物资和资源。

七、应急队伍的演练和实战1. 医院应急队伍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模拟真实的应急情况,检验队伍的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主要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内患者、医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文件。

这份规定对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九项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定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定3.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规定4. 消防安全检查和考核规定5.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规定6. 消防安全培训规定7. 消防安全演练规定8. 消防安全事故处理规定9. 火灾隐患整改规定这九项规定覆盖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到火灾隐患的整改,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到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施,无一不是对医疗机构消防安全工作的明确要求。

对于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定,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这项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和疏散。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责任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具体的落实和检查。

这项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医疗机构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

对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规定和消防安全培训规定,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患者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对火灾的技能和方法。

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火灾应急处置的能力。

对于消防安全演练规定和消防安全事故处理规定,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对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卫生应急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第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卫生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第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设备保障,确保应急需要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广应用先进的卫生应急技术和方法。

第七条医院应当加强卫生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当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组织体系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医院的卫生应急工作。

第十条医院应当设立卫生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管理应急物资和设备,组织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第十一条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应当设立卫生应急工作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卫生应急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卫生应急专家队伍,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应急预案第十三条医院应当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卫生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医院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演练等内容。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变化。

四、应急响应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和程序。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1. 引言1.1 引言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的实施,是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消防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紧密合作。

本文将对《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进行解读,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这些规定,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和落实。

在日常工作中,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和遵守这些规定,建立起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够对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和重视,共同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2. 正文2.1 规定一: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中规定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医疗机构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必须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和监督。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将其纳入医疗机构的全面安全管理体系之中,确立消防安全的首要地位。

管理者应当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要制定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台账和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整改,确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要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应急演练,提升医务人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管理者还要加强对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治理,确保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2 规定二: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是指由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的机构。

医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管理制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原则为了规范应急物资的储备、应用、调控,保障卫生应急工作有序进行,依据省关于印发《全省医疗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评价方案》的通知和市《关于印发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评价方案的通知》,以及《辽宁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装备)目录(试行)》要求,保障应急物资需要的原则,确保应急物资储备与应用。

二、应急物资的管理定位1、设立应急装备库房,场所、装备管理、维护保养管理,明确专人管理职责。

2、卫生应急装备物资通常包括七大类:医疗药品类、医疗耗材类、医疗设备类、后勤物资类、通信器材类、卫生技术车辆类、宣传保障类,符合《辽宁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装备)目录(试行)》要求。

3、应急物资设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计划、日常管理与使用,应急办派一人负责应急物资的出库、入库。

三、应急物资的储备计划与采购1、按照政策采购管理物资,标识、服装、队旗、通讯等统一,所有装备物资纳入我院固定资产管理;2、根据辖区内实际需要,确定储备形式和比例;装备目标达到70%以上;3、应急物资储备库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盘点,根据调用与耗损情况,每年提出物资补充计划,另根据疫情情况提出应急物资采购计划,经应急管理小组审批后,上报院领导和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政府采购要求进行采购,急需的应急物资不能实行政府采购的,提出书面申请,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进行应急采购。

四、应急物资的日常保管与使用1、出、入库管理:专人负责应急物资的入库与出库,并设《应急物资台账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单价、品种、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

2、回收管理:可回收管理的应急物资使用后,负责回收和维护保养,对于消耗式不可回收的,应记录损耗原因,并由中心主管领导审批。

3、调用管理:本院调用物资应由使用科室应急办申请,应急委员会审批后,使用科室进行调用手续,储备库人员做好请领记录。

4、存放期的管理:为避免应急物资过期浪费,管理人员应定期查看存放期,对于存放期较短、市场供应充分且在日常应急工作中不常使用的卫生应急物资,实行动态管理。

大庆市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考核试题(2020年)

大庆市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考核试题(2020年)

大庆市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考核试题(2020年)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室: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当在院患者对诊疗产生异议,提出封存病历要求时,医生应如何应对() [单选题] *A.告知患者应等待诊疗全部结束后封存全部病历资料B.当班医生负责为患者打印目前全部病历资料C.告知患者因患者诊疗未结束,不能提供病历D.告知患者到医务科申请封存现有病历(正确答案)2.《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现场封存实物,如患者未再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最长封存时间为() [单选题] *A.3年(正确答案)B.5年C.8年D. 10年3.《大庆市人民医院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规定,卫生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几次() [单选题] *A.4次C.2次D. 1次(正确答案)4.当科室接到应急救治通知时,病区首先应做的准备工作() [单选题] *A.床位腾空准备(正确答案)B.药品准备C.设备准备D.生活物资准备5.对大庆市人民医院应急队伍队员的要求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任何人员均可参加B.具有相关专业岗位3年以上工作经历(正确答案)C.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D.具有高级职称人员6.基础生命支持顺序应为() [单选题] *A.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正确答案)B.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部按压C.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开放气道D.开放气道、胸部按压、人工呼吸7.卫生应急工作预案应至少每()年评估或修订1次,有评估或修订记录,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单选题] *A.1年C.3年(正确答案)D.4年8.发生火灾时,迅速撤离疏散患者到安全地带,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患者先撤、()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 [单选题] *A.儿童B.妇女C.老年人D.重患者和老人(正确答案)9.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包括日常按计划开展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和()的培训[单选题] *A.基本知识B.基本技能C.基本理论D.突发事件发生后紧急开展(正确答案)10.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有系统地对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过程。

深圳市光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0版)

深圳市光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0版)

深圳市光明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19年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及《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光明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始终把保障市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及时分析、预警各类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光明区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光明区人民政府整合现有资源,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5.依法规范,科学处置。

光明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应急处置制度,确保及时、科学、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6.公开透明,群防群控。

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权威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有序组织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介绍相关防控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动员群众自觉参与。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发展壮大,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强化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服务的正常进行,国家颁布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下面我们来对这九项规定进行解读。

一、规定的背景与意义《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保障病患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九项规定的颁布,将为医疗机构提供一套科学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维护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转。

二、九项规定的主要内容1. 加强领导:医疗机构应当成立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消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制定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计划,提高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水平。

2. 安全设施: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排烟系统、防火门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确保医疗机构内火灾事故的及时报警和控制。

3. 安全疏散通道: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合格的安全疏散通道和逃生通道,并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4. 演练培训: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和基础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对火灾的应变能力。

5. 消防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消防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团队,确保医疗机构内消防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6. 消防设备维护: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排烟系统、防火门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测,保证这些消防设备的正常使用。

7. 禁止违章违法行为: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禁止医疗机构内部人员在医疗机构内吸烟、使用明火等违规行为,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的火灾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8. 处罚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奖励。

医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普通病区新冠肺炎医院感染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后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

二、预警机制1、加强培训。

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3、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

科室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一)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肺炎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卫健系统医疗机构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制度(2020年版)

各级卫健系统医疗机构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制度(2020年版)

各级卫健系统医疗机构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制度(2020年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各类医疗和疾控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以下统称为“医疗卫生机构”),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有关安全生产和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卫生健康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内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坚持属地监管为主,并遵循“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强化和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单位负责、职工参与、行业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各地各单位应逐级确定各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人,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二、安全管理职责第五条各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

第六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负责辖区内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各单位应当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部门。

其中,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消防安全工作专职人员,其余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并向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负总责,主要职责为:(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实施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规章制度和办法,保障本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二)研究、批准实施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三)为安全生产管理和消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四)确定逐级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制定和实施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五)组织隐患检查,督促整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处理涉及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六)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组织,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装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七)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和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解读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是保障医疗机构医疗秩序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

这些规定包含了医疗机构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对医疗机构的消防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这九项规定进行解读,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理解和落实相关要求。

一、规定目的二、规定适用范围这一项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版)》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即适用于所有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批准设立、注册的医院、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等医疗机构。

这表明,这九项规定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无论是大型综合医院还是小型诊所,都需要按照这些规定要求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规定基本要求这一项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确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查、做好警报器材和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加强医疗废物的消防管理等。

这些基本要求是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创建安全的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规定消防设施这一项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室内消火栓系统、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和出口等消防设施。

这些消防设施是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需要合理设置和维护这些消防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疏散。

五、规定维护管理这一项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包括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医疗机构还应当建立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制度,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规定应急演练这一项规定明确了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演练,包括火灾逃生演练、火灾扑救演练等。

医疗机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综合医院江苏标准2020版全文

医疗机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综合医院江苏标准2020版全文

医疗机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技术规范第1部分综合医院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医院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总体要求、职业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防护措施、应急救援和效果评估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医院内部职业卫生管理、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的卫生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702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781 医学试验室安全要求GB/T 20097 防护服一般要求GB/T 20469 临床实验室设计总则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 35428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34 建设照明设计标准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103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20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8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30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1 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测定标准及采样规范汇总GBZ/T 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61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8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78 粒子源永久性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体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WS 233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WS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442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WS 457 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T 75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DB32/T3547 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和在线监测装置设置规范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医院应急管理制度一、为使医院能够顺利渡过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要有紧急状态管理预案与运行体制,并纳入整个医院管理的体系中。

二、医院制定有各类突发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与事故等)应急管理预案文件/手册。

三、医院定期对全体职工定期进行系统的应急培训,定期演练要具有针对性。

四、医院应当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来保证应急反应期间内部的协调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建立紧急人员召集、物资器材调配的程序,设置休息日、夜间、节假日的应急对策体制。

五、院长是实施“医院的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责任者,院领导班子是组织决策层,中层干部承担具体贯彻实施的职责。

六、建立对应急反应进行评估以及对医院整体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和脆弱性分析,并能把结果用于持续改进工作的机制。

七、医院应当有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功能、任务、规模,设定贮备在区域性灾害与应急事件时的食物、医药品的品种与数量。

八、对各种人员如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家属、本院员工以及其他来院人员等,突发紧急意外事件(主要是指心脏骤停、猝死、意外损伤)时,要有明确的应急预案与措施,要明确主持的职能部门。

批量伤员医疗救治实施办法为贯彻执行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援救管理办法》,保证重大抢救应急工作及疏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医疗绿色通道,特制定批量收治病员急救工作预案。

一、日常准备(一)各科室各部门要加强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尽职尽责,培养急救意识,一遇紧急情况,听从调遣,服从指挥,团结协作,召之即来。

(二)各科室要将全体医务人员姓名、性别、职称、住址、联系方式等项目登记留存,在科主任及值班医师处固定保存,以便紧急情况下联系。

(三)相应职能部门要保证和维护急救车辆、设备、抢救药品、器械,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四)急诊科、手术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病房的各种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等应随时充电,责任落实到人,并备有紧急停电预案。

二、批量收治病员急救工作程序(一)当急诊科接诊批量病员或接到上级部门重大急救指令时,立即报告院总值班、门诊部及医务部,同时做好急救抢救工作准备。

(二)无论任何情况接报后,院总值班、门诊部及医务部报院领导后立即赴抢救现场指挥抢救,同时启动批量收治病员急救工作预案。

调遣程序:1.院内各科值班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组成临时急救队。

2.由抢救指挥小组调遣医疗救护队、后勤保障组、行政联络组。

(三)当批量病员到达急诊科时,由急诊科值班医师负责接诊、处置及转送,在抢救工作领导小组指挥下完成抢救工作;涉及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时,由相应专科完成抢救工作;接受内科系统批量伤病员时,由内科急诊医师及内科二线科室值班医师接诊、处置及转送完成抢救工作。

(四)批量伤员到达急诊科,由护士长及值班护士进行检诊分类,病员量大时,由相关科室派人协助,根据病情轻重用国际通用的红、黄、绿、黑、灰腕带标识固定于病人手腕。

(五)批量病员分流方向:红色标识卡→急诊室抢救→病房黄色标识卡→诊室→病房(或留观室)绿色标识卡→大厅(候诊室黑色标识卡→急诊室抢救→灰色标识卡→太平间(六)批量病员收治原则:1.收治病员在10名以下,由本科病房内解决,可以临时开放办公室、活动室、走廊加床。

2.收住10名以上病员时,可由抢救指挥小组统一安排。

3.扩充病房及床位单元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提供;医务人员由医院抢救小组统一调遣。

(七)遇有传染病爆发流行疫情时,严格遵守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病人先收至感染性疾病门诊,后按《传染病防治法》转入相关专科医院。

三、后勤保障工作内容(一)根据本工作预案,做好应急救物资、设备的准备,保证随时能够参加抢救工作。

(二)紧急抢救中,保证水、电供应,通讯通畅,电梯运行良好,病员与工作人员的膳食供应。

(三)保卫科需赴抢救现场,做好现场防火、防盗安全保卫工作,疏散围观群众,维护急救工作秩序,指挥车辆,保证道路通畅。

(四)财务科负责抢救费用及事后结算催还。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保证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医院特制定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希望各科认真执行。

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或者可导致严重残疾的急危重症患者。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六)其他严重创伤或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

(七)工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事件、“三无”人员(就诊时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须急救处理的患者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八)其它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

三、原则(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的原则;(二)保证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的原则;(三)需辅助科室检查、转科等离开科室时,医务人员陪同及相关科室谁叫谁到的原则。

四、急诊抢救绿色通道流程(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医师接受任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初步救治,危重病人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患者病情,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物等抢救准备。

(二)院内抢救1、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医师电话后应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品等接诊准备工作。

2、病人到达急诊科,由预检分诊护士、护理人员推车接诊患者,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给病人佩戴腕带。

预检分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合理分流患者就诊。

3、院前急救人员与急诊接诊人员交接病情、诊治过程及对病情的处置措施,双方对交接内容进行确认并签字。

全部交接完成并经接诊医生同意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方可离开。

4、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依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5、需要相关科室会诊时,按照急会诊制度,会诊医师应在接到会诊申请后十分钟内到达(指定会诊医师不受时间限制,但应尽快到达),会诊医生进行会诊时,应详细了解病情、认真查体,并制定会诊处理意见,病人需转科诊治时,及时转科治疗。

6、经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时,应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实施手术。

7、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等特殊病人,在抢救同时应向科室负责人(非正常工作时间向医疗二线)汇报,科室负责人(或医疗二线)应在十分钟内到场参加抢救。

必要时由科室负责人(或医疗二线)请示门诊部或医务部或总值班(非正常工作时间)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必要时门诊部或医务部或总值班(非正常工作时间)应向分管院长汇报情况,请求指示。

必要时分管院长应向院长汇报情况,请求指示。

五、门诊抢救绿色通道(一)门诊需要抢救病人,由首诊医生和导医负责现场抢救,同时应立即通知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救治。

(二)首诊医生在交接病人时要及时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六、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一)急诊科入口通畅,有救护车出入通道和专用停车位,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二)依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1级为濒危病人、2级为危重病人、3级为急症病人、4级为非急症病人。

(1)1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3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4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病人。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对于1级濒危病人、2级危重病人急诊首诊医师应及时启动急诊绿色通道,立即进行组织抢救的同时向科室负责人(非正常工作时间向医疗二线)汇报,科室负责人(或医疗二线)应在十分钟内到场参加抢救。

必要时由科室负责人(或医疗二线)向门诊部或医务部或总值班(非正常工作时间)报告,门诊部或医务部或总值班(非正常工作时间)应及时到场进行组织协调。

对于3级为急症病人由急诊首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如果需要按照急诊绿色通道进行管理,应及时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科设有“绿色通道专用章”,符合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生要填写各种检查申请单及处方,在检查申请单或处方上加盖“急诊绿色通道”专用章。

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药房及后勤部门,根据“绿色通道专用章”,无论患者交费与否,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三)充分体现出急救服务时限的要求。

急危重患者从分诊处开始,尽快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

(四)执行急诊与住院连贯的服务流程,收住院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1、医院各临床科室,均应提供“24小时不间断无假日”的急诊服务。

2、药学、医学影像(普通放射、CT、MRI、超声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应提供“24小时不间断无假日”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对于处方、检查申请单有“急诊绿色通道印章”的病人应优先取药、检查(无论是否交费),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