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健康问题,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很多人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1. 健康管理就是保健品推销。

2. 健康管理就是单纯地进行体育锻炼。

3. 健康管理是年轻人的专利。

(1)下列关于健康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健康管理是保健品推销B. 健康管理就是单纯地进行体育锻炼C. 健康管理是年轻人的专利D. 健康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B. 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C. 健康管理只针对老年人D. 健康管理有助于预防疾病(3)下列关于健康管理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健康管理就是推销保健品B. 健康管理只包括体育锻炼C. 健康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D. 健康管理是年轻人的专利(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健康管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许多企业纷纷涉足健康管理领域,推出了各种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1. 健康数据监测: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用户的血压、心率、睡眠等健康数据。

2. 健康咨询: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健康问题。

3. 健康干预: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健康管理产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健康数据监测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B. 健康咨询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健康问题C. 健康干预需要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D. 健康管理产品只能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健康管理服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提高生活质量B. 健康管理服务可以帮助用户预防疾病C. 健康管理服务只能针对老年人D. 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改善用户的生活习惯(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健康管理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B. 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C. 健康管理行业只针对年轻人D. 健康管理行业有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试卷语文试题一、(5分)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6分)按要求选择。

4.中国古代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A.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

B. 在网络上购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 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建立新中国。

D.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5G的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阅读(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①暑期生活的一件热闹事情,即上海国际动漫节。

约二十万观众来看,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欣赏人口创新纪录,而且,那一群在学生时代热爱动漫的人,如今长大,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

毫无疑问,如今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生长长的情种食粮。

②可是,动漫的世界,尽管有其正面的价值观,壁如家族情结、童心传统、寻找真情、挑战自我以及团队精神等,然而不能不说,较多的黑暗之心仍然是基本法则。

尤其是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

久而久之,参与建构了人性的黑暗图景。

③我过去一直有一个看法,将所有的思想文化,分为两型。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积累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积累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积累运用题】2024.12024届金山区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

(屈原《________》节选)(2)_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①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科技不仅自身持续发展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同时古人也不断吸收外来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科技的创新发展④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小明近日收到朋友的请柬,发现正文中有一处划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3分)(甲)适逢家父六十岁生日,特备薄酒,(乙)邀请您阖家光临广发大酒店大快朵颐。

(丙)12月18日11点28分恭候大驾,(丁)敬请赏光。

A.甲B.乙C.丙D.丁()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1.(5分)(1)固前圣之所厚离骚(2)乌鸟私情(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2.(5分)(1)B(2分)(2)B(1分)赴宴或参加宴会(2分)评分说明:选择正确1分,修改正确2分。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长沙》)(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从来就无心注意他们两鬓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攻击得,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就是竞争”,但你可曾想过,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而欺诈行骗,到头来,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赚得的“战利品”上。

也许,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拥有了文明。

()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给别人留下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吧。

凭栏回首,我们得到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到了什么也无关紧要,即使心中装着他人,也可以无怨无悔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狼狈不堪蝇头小利众叛亲离立足之地B.体无完肤蝇头小利分崩离析弹丸之地C.狼狈不堪蜗角虚名分崩离析立足之地D.体无完肤蜗角虚名众叛亲离弹丸之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心中只装着自己而不看到别人,他也会有私欲。

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黄浦区金陵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

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

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

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新版物业条例将增加狗患治理规定,两次受罚者将被纳入失信名单,物业如对违规养犬漠视,最高处以3万元以上罚款。

D.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并定下“不耽误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的“铁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植入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

,。

,。

①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②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③然而这个时代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诗词正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④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⑤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⑥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②⑤④①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①④②⑥③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浦区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黄浦区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五四”时期,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提出“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认为美育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

在学者们看来,宗教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它以虚无缥缈的“神”为偶像,让人信仰、崇拜,但这样的信仰、崇拜,只能使人盲目、消极。

美育则不然,它以客观现实世界为依据,以真实可信的事物为对象,让人去观察、去体验、去欣赏,在观察、体验、欣赏中感受美,在感受美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

美育代宗教,不等于说宗教就一无是处。

宗教也确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它能让人在困难面前,有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力量。

但是,宗教这种信念、力量是盲目的、消极的。

美育则不然,它是以客观现实世界为依据,以真实可信的事物为对象,让人去观察、去体验、去欣赏,在观察、体验、欣赏中感受美,在感受美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

美育这种信念、力量是积极向上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美育代宗教,就是要以美育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

美育可以使人变得乐观、积极、向上,可以使人在困难面前,有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力量。

美育可以让人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可以让人在欣赏美、感受美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观点:观点一: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道德伦理问题尚未解决。

观点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导致大量失业。

观点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失去创造力。

观点四: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助手,提高工作效率。

【小题1】下列关于“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育和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

B. 美育可以替代宗教的功能,但宗教也有可取之处。

C. 美育代宗教就是让美育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

D. 美育代宗教意味着宗教一无是处。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

(柳永《_____》)(2)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3)杜甫在《月夜》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雨霖铃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香雾云鬟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考查名句名篇默写,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

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1)注意字形:“竟”“凝噎”“霖”(2) “是故”不能丢(3)“妻子独自看月”对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记得准、写得对、看得清。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数与字形,字数要不多不少,字形要笔画清晰,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李怕失败,做事怕尝试,朋友劝说万事开头难,要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道理。

B. 国家存亡关头,大家终于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捐弃前嫌,携起手来。

C. 对待批评的态度,我们应该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也许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D. 不要只羡慕人家成绩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也应该要实践并努力。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是否正确。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6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It had been snowing all day, but Tom didn't mind. He and his father had built a snowman in the garden, with a stovepipe (烟囱) hat and carrot nose. In the afternoon, as the snow turned into a terrible storm, the snowman looked less pleased. By evening, Tom was getting worried. His father came into the room as Tom was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What are you looking at?" asked his father."I don't want him to be out there all night," Tom said. "He'll be freezing."His father put his arm around Tom’s shoulder. "You did a great job," he said, "but we'll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Tom watched while his father put on his boots and walked towards the door. "Where are you going?" asked Tom."I'm going to spend some time with our friend in the garden.""Can I come?" asked Tom eagerly."Gladly," his father answered.Tom got his coat and gloves. Snow was hitting their faces in swarms (蜂群) as they worked on the snowman. They brushed the snowflakes from the snowman's face, patted down his body, and even made snow benches on each side of him.When they'd made him as comfortable as possible,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back into the house.The next morning, they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he snow had stopped falling and 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was covered in a white blanket. Tom and his father went outside. The snowman looked more alive, more human than he could remember. They froze when they saw why: His boots were filled with snow. The whole street had a white blanket of footprints leading to their house. Instead of moving, the snowman had been taken care of.1. Why was Tom worried about the snowman?A. Because he didn't think it looked good.B.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covered in snow all day.C. Because the snowman had been hit by a terrible storm.D. Because he was afraid the snowman would freeze.2. Tom and his father worked on the snowman again the next morning because ________.A. they wanted to make him more comfortableB. they needed to melt down the snowmanC. Tom had seen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snowmanD. Tom's father wanted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3. How did Tom feel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 snowman?A. He was surprised.B. He was excited.C. He was scared.D. He was annoyed.【答案】1. D 2. A 3. A【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

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④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历史日期、《圣经》章节、名人格言的人,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前者的意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制,他总有办法自娱,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意义。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除此之外,一般人也喜欢跟这种人做伴,因为他们会与人分享心灵的资讯,帮助互动的对象,建立意识的秩序。
然后说明推荐理由。
首先明确观点,比如:我认为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或个体感悟分析论证,如我之所以选择“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是因为记忆中的经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比如失败的教训,让我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功的荣耀,让我自信勇敢,无畏无惧;美好的童年,让我们保持童真;与同学的趣事不仅丰富了生活,还能调剂心情,找到快乐感,等等。
4.依据文意不能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
A.祥林嫂反复向人们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面对未来。
B.小明从垃圾袋里捡回那只断胳膊的小熊布偶,那上面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友情。
C.小洁随身携带抄有诗句或名言的小纸条,每当厌倦或情绪欠佳就取出来欣赏。
D.某个球迷谈起自己喜欢的球队的历史、球星、成绩等,兴高采烈,如数家珍。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观点句并理解分析其妙处和价值的能力。
首先从文中找出自己认可的句子:“记忆力一直被视为最珍贵的心灵天赋”“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拥有过去的记录对提升生活品质极有帮助,它把我们从‘现在’这个暴君的魔爪下解救出来,使意识能再度造访过去”“它(记忆)让我们挑选、保存特别愉快而有意义的回忆,从而创造一个能帮助我们面对未来的过去”“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人类的许多知识都和记忆有关”。

高三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精品】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一模(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

B.在网络上购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建立新中国。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5G的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①暑期生活的一件热闹事情,即上海国际动漫节。

约二十万观众来看,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欣赏人口创新纪录,而且,那一群在学生时代热爱动漫的人,如今长大,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

毫无疑问,如今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生长长的情种食粮。

②可是,动漫的世界,尽管有其正面的价值观,譬如家族情结、童心传统、寻找真情、挑战自我以及团队精神等,然而不能不说,较多的黑暗之心仍然是基本法则。

尤其是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市黄浦区2022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黄浦区2021~2022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1.(5分)(1)一尊还酹江月赤壁怀古(2)可以横绝峨眉巅(3)乌鸟私情(4)修禊事也2.(1)(2分)C(2)(3分)D3.(2分)D4.(3分)A5.(5分)作者先假设记忆功能只是“解决实际问题”,指出其合理性。

然后再假设“控制意识”本身也很重要,又点出教育改革家的弊端。

(2分)接着,作者又以“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的例子来证明“创造力与记诵式研究不兼容”的错误,由此阐明“稳定的内涵能使心灵更丰富”。

(2分)从语言上来看,“只有”“或许”和“绝不”等修饰语,显示出作者严谨的态度、鲜明的立场。

(1分)6.(4分)选择句子参考:①记住过去不仅是创造与保存自我认知的唯一工具,也能成为乐趣的源泉。

②只要你决定自己想记住某个资讯,它就会接受你的控制,记忆研究的过程就成为一项愉快的工作,不再是外来的要求。

③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

④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电视、阅读、谈话或药物——才能保持心灵不陷于混沌,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推荐理由示例:如我之所以选择“由外界控制的知识也不能带来乐趣”,是因为当下的人们,尤其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是受迫于外来的知识,而没有从内心深处找到知识的乐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幸福;引用这句话,将会有能力地证明幸福不能仅仅从外部来寻觅,而要向成长过程中自我内心深处去探求。

7.(3分)答案示例:作者用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春日的独特风景。

这两段句式上以整句为主,夹杂散句,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草长莺飞”的化用以及“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作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日子,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成反差,增添悲剧感。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意适而匪懈,气和而□,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

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③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②,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

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选自《王阳明集》有删改)[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君子亭位于何陋轩的前面。

B.交代了君子亭命名的缘由。

C.竹之姿像虞宫廷里的群妃。

D.必要的隐忍也是君子之道。

22.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方框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弗拘②能亨③若愚④能恭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23.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嘻”字可两解:一是表惊讶的感叹词,二是嬉笑的意思:结合具体内容推断不同解释背后的王阳明形象。

(4分)24.本文围绕“君子亭”的命名,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

(4分)三、写作70分25.作文。

居里夫人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有的科学家从一块极小的陨石中努力寻找外太空的信息。

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很有启发意义。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黄浦区2019~2020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答案解析版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2)

上海市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2)

上海市黄浦区20XX 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 含答案 )黄浦区 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考试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大将自己的姓名等有关信息及准考据号填写清楚。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一定所有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可以错位。

3.本试卷共 6 页,试卷总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语文试卷20XX年1月8日一、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1—6 题。

( 16 分)用设计去改变生活冯骥才①在哥本哈根,几次听丹麦人说这么一句话:“生活的全部都是设计出来的。

”这句话细思索很有道理,只假如人创建出来的东西哪样没有设计?但是,为何从前没听过这种说法?这不是一般的话,里边包含着一种新观点,就是要自觉和主动地用设计去改变生活。

②由此,我注意到在丹麦大大小小的城市,包含机场都能够看到一种新奇独到的商铺,叫做新设计品商铺。

走进商铺,眼前一亮,一方面所有商品都是我们平时身旁的生活用品,家具、餐具、灯具、厨具、洁具、玩具,还有居室的、园艺的、电器的等等包罗万象;但另一方面,它不是一般的百货商场或家居商场,这里全部物件一概是新奇的、没见过的、创新的。

不管是颜色、造型、理念、使用方法,全都充满了设计师独到的创意,更美丽更现代更便利,有的还有新的科技含量。

比方刚才摆到店中的一把雨伞,形状很怪,前尖后圆——这种伞的巧妙之处是在很大的风雨中都不会翻过去。

柜台前有一台小电视,播放着这种雨伞“风雨不怕”的奇特成效。

③我忽想到,这数千种崭新其实不停更新的产品,需要多么巨大的设计创意与能力来支持?不不过丹麦,整个北欧都看重现代生活离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字——设计。

□。

哥本哈根有一座新设计博物馆,展现了人类生活一些方面设计的历史,以及设计与发明、资料、科技及文化的关系;此中几座世界上最现代的音乐厅与歌剧院的设计所表现出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思想、新的审美精神以及超前的创建力,令人惊叹不已。

2024-2025学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黄浦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2024年12月(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而倔起阡陌之中。

(贾谊《》)(3)《庄子·齐物论》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按要求做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就《红楼梦》来说,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正因为它人物众多,类型多样,所以其内部是大体平衡的,这正是整本书阅读带来的一种对人物的全景式理解。

,,——,,让人在阅读时更有可能取得整体的平衡。

①即使仅仅在女性层面②而探春又是一个很刚强的人③《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也极为丰富④《红楼梦》人物中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⑤也有理性能控制情感的薛宝钗A.①③⑤④②B.①②③⑤④C.④⑤②①③D.④②⑤③①(2)小明阅读《红楼梦》后写下四条读书笔记,请帮助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并修正。

(3分)A.小说中“真”与“假”是一组重要概念,既指叙事层面的真事与虚拟,也指道德层面的真诚与虚伪。

B.小说有两条基本的情节线索,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C.小说中故事发生的重要环境是大观园,有学者认为大观园象征着世外桃源。

此外,小说还设置了大荒山、太虚幻境等空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D.小说在开始的序幕部分,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关系及其各自命运作了梳理和暗示,以帮助读者获得纲领性的把握。

有错误的一项是()修正处:“”应为“”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

(17分)近期,有关AI(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话题成为热点。

请你结合相关新闻报道与学术论文,围绕“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否会被AI取代”这一问题,梳理信息,参与研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一6题。

(17分)修养高于知识①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经常听到有人讲,现在中国人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差,不会作诗,不会写字等等。

保卫汉字、保卫中国文化的说辞也时有出现。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②社会生活有一则铁律:由繁向简。

由繁向简中又包含一个核心元素,凡事功能至上,审美要求是在满足功能后衍生出来的。

白话文普遍流行后,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水平一落千丈,单就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言,白话的短处是一望而知的,但何以白话打败文言?道理很简单,由繁向简。

简则文化不易垄断,不易只成为少数人的事,这与公平和正义相关。

另外,现代社会到来,科学交流中,比如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白话比文言便捷,便捷的东西才能普及。

人是趋利避害的,有些选择看似偶然,比如胡适提倡白话,其实他的提倡只是适时顺应了人天性中的某种追求,不然,声音再大,也不会有回声。

③严格讲,今天已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写字。

单以审美论,毛笔一定高过硬笔,硬笔高过电脑。

但何以毛笔会衰落?答案也非常简单,毛笔麻烦、难学,又没有效率,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在冬天旅行中使用毛笔就很不方便。

毛笔先被钢笔取代,钢笔后被圆珠笔取代,而现在则是无笔的电脑时代了。

任何事物,当实用功能可以完全被取代时,它原有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它必然会成为专门技艺,比如今天提倡写毛笔字、提倡书法,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专门技艺,而专门技艺没有普遍性。

④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

因为工业时代,手工一定是专门技艺,没有普及的意义了。

⑤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当牢记,如果单纯的知识不能作为创新的基础,则这种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创新是一切知识的意义的最后结局,如果不能创新,则知识就是一个单纯的储备和保存问题了,而储备保存,人永远比不过电脑。

一般说来,在网络时代,单纯知识的地位是下降的,创新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⑥今天,我们获得一般准确稳定知识的方式已极为便捷,一部手机在手,则人人无所不知了。

那么人是不是不需再学习?当然不是,人们更需要学习,不过这种学习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知识与修养的关系。

中国旧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主要指的不是储备了多少知识,而是能不能把知识升华到精神层面。

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不向精神层面升华,或者我们学习知识而不追求修养,则一切知识的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

⑦今后,网络时代的读书可能会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

网络时代,那种单纯考查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记忆再好,也只是一种奇特现象,令人尊敬,但不足以让人崇敬了。

因为这种单纯的记忆有了更便捷的替代品,而个人修养才是获取知识后达到的别一重境界,这是机器不可能替代的,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比独特而丰富。

⑧因而,网络时代,我们追求知识的目标主要在于显示个人修养,读书更多时候是专门陶冶情操的方式,这时候有电脑,但我们也还是要捧起书本来,因为这样才有仪式感。

电脑时代,单纯炫耀知识的时代已经远去,考验修养的时代到来了。

1.第①段中加点词“根本”,能否换成“巨大”?请简析。

(3分)2.第②段从□□和□□两方面对“由繁向简”这一社会生活铁律进行了阐释。

(2分)3.下列有关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不以单纯知识积累为目的。

B、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极为便捷,对学习行为赋予了新的内涵。

C、读书将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不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考查。

D、人们追求知识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显现个人的修养。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中国古书传统的装订形式也极度完美,②中国雕版印刷何等精美,③但人类书籍的最后装订形式还是走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洋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④但最终人类的印刷方式没有止步于雕版而是走向了双面机械印刷,⑤因为雕版属于手工,而双面轮转技术出现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

A.②③①④⑤B.②④⑤①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③②④⑤5.第⑥段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用意是。

(2分)6.第⑤段与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否矛盾?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一12题。

(20分)一⑴我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

⑵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

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喳歌唱。

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 ⑶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

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

如果把它关在暗处,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

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

⑷“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

”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

”“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歌。

” ⑸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

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 ⑹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二 ⑺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 ⑻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火,恰如其分。

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

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 ⑼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嘻嘻哈哈,又蹦又跳。

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 ⑽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

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 ⑾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

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三 ⑿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 ⒀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

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香。

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

许多不显眼的地方,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⒁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

⒂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

我喜不自禁,看了又看。

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

我知道,魔杖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 ⒃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

森林于是就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四 ⒄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

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

啊,生命靠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 ⒅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 ⒆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

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朝夕阳,痴痴相望。

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你……7、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

(3分)8、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并简述理由。

(4分)段落一二三四小标题游戏魔术师呼喊与默念9、对第⑽段的描写加以赏析。

(3分)10、下列对第⒀段画线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在语义上形成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联。

B、“不显眼的地方”与“迷人的风景”构成对比,表现阳光的魔力。

C、“即便……也会……”、“就连……也变得……”理性语言聚焦一草一石的生动变化。

D、两处省略号引发联想,前者强调“不显眼”处多,后者突出“石头”变化的丰富。

11、从行文思路的角度,对全文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加以分析。

(3分)12、概括“阳光”的意蕴,并分析写作意图。

(4分)(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⑵,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⑶余嘉其能行古道,。

(韩愈《师说》)⑷,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⑸)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论语·颜渊》)⑺ ,化为绕指柔。

(刘琨《重赠卢谌》)⑻,得养人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4.本诗的题材是(1分)15.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16.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一2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