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答题格式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及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及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及模板
1. 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答题技巧:
- 阅读题目要仔细,理解题意,确保自己对文章内容有所把握。

- 注意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定位到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提取答案。

- 对于细节题,可以用下划线标记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再从中
选择正确答案。

- 对于推理题,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断,选择最
符合逻辑的选项。

模板:
1) 主旨大意题:
题目:下列文章的主题最符合的是:
答案: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题是......
2) 细节理解题:
题目:根据文章的第...段可以推断/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根据文章的第...段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推理判断题:
题目:可以推断的是......
答案:根据文章所述,可以推断......
2. 完成句子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答题技巧:
- 仔细阅读句子,理解句意,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

- 如果选项中有括号,注意括号内的内容是否需要添加到句子中。

- 注意句子的语法和逻辑结构,确保答案是符合语法规则的。

模板:
1) 根据句意填词题:
句子:......,我们要珍惜......的机会。

答案:根据句子的句意,可以填入的词语是......
2) 补全句子题:
句子: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
答案:根据句子的语境,可以补全的内容是......
3) 改正错误题:
句子:他很努力,但仍然没有商量。

答案:根据句子的语法错误,可以改正为......
以上是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及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步骤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步骤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步骤格式大全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步骤格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步骤格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步骤格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步骤格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步骤格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初中语文考试答题格式

初中语文考试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汇总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汇总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汇总(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 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与技巧:1、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考试中,答题模板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准确地回答问题。

下面对常见的答题模板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同学们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一、叙事模板:1. 开头段落:引入背景,准确定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主要人物。

2. 主体段落: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逐一叙述事件,可以使用时间过渡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来使叙述更加连贯清晰。

3. 结尾段落:总结故事发生的结果或得出的启示。

二、议论文模板:1. 引言段:引入话题,背景信息,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人名言、引用相关数据等方式吸引读者注意。

2. 论证段:提出观点,列举理由,使用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观点。

每个论据可以独立成段,段落内可以使用承接词(首先、其次、再者)来使思路更加连贯。

3. 反驳段:针对可能存在的异议观点,提出反驳和回击。

4. 结论段:重申自己的观点,总结论据,得出结论。

三、说明文模板:1. 引言段:介绍说明的对象,引出要说明的内容。

2. 主体段一:具体说明第一个要点,可以使用分类、比较、举例等方式进行说明。

3. 主体段二:具体说明第二个要点,同样使用分类、比较、举例等方式进行说明。

4. 主体段三:具体说明第三个要点,同样使用分类、比较、举例等方式进行说明。

5. 结论段:总结整个说明的内容,强调重点。

四、应用文模板:1. 开头段:引入应用文的种类,简要概括写作目的和意义。

2. 主体段一:详细介绍应用文的第一个要点,包括特点、使用方法、实际应用等。

3. 主体段二:详细介绍应用文的第二个要点,同样包括特点、使用方法、实际应用等。

4. 主体段三:详细介绍应用文的第三个要点,同样包括特点、使用方法、实际应用等。

5. 结尾段:总结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个人建议或展望未来。

以上仅为常见的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题目的要求和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通过合理的利用答题模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答案结构、明确论点,提升语文考试的得分。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5篇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5篇
初中现代阅读答题格式范文 第三篇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答题公式】文章(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的论点+接着······+最后······
2.论证方法:
3.议论文开头、结尾的句子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
【答题公式】
结尾的句子:
【答题公式】
资料优质且整理不易,建议先收藏
4.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5.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_……_的特征/事理。
【答题公式】解释词语+带词解句(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六、说明文题目的作用
七.说明文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的作用
八.认识感悟类
【答题公式】完整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印证对文章的理解+一句话总结阐述。
九、列举分析
【答题公式】把握原文+结合生活积累触类旁通
十、探究归纳
【答题公式】比较文章与材料+表达观点+用事实与道理分析支撑观点+一第二篇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万能答题模板1. 文章体裁?答: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

2. 文章内容是什么?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

对文章的内容应进行详细的阐述,必要时可引用原文来解释。

3.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心思想。

包括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理解其深层含义。

4. 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答: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结构形式、段落划分、段落大意等。

需要指出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

5. 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答:根据文章的语言风格、用词特点、句式结构等进行分析,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需要对文章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6.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包括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需要指出文章中使用的具体论证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7. 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包括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等作用。

需要对句子的位置和上下文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8. 文章中的某个段落有什么作用?答: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包括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等作用。

需要对段落的位置和上下文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9.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答: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等,说明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需要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10.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或收获?答: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阅读体验,阐述文章对自己的启示或收获。

需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中考名师在线语文阅读模板一、字词类阅读题词义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义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词义三】“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类题)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答题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词义四】加点动词含义理解类题答题技巧: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二、句子类阅读题句子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句子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模板答题技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要求和要点。

2. 规范格式: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答题,包括首行缩进、段落分明、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3. 文字使用:避免使用相同的标题或相似的文字描述,以免造成重复和累赘。

4. 文字表达:用简洁、准确、通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5. 逻辑关系:思路清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明确,不要出现跳跃和突兀的表达。

6. 用词准确:选择恰当的词汇和短语,不要使用模棱两可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7. 文章连贯:段落之间要有连贯性,可以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来表达逻辑关系。

8. 语法准确: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式,不出现语法错误和句子不通顺的问题。

9. 时间分配: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控制篇幅,不要过长或过短,
以免影响阅卷者的评判。

10. 修改检查:完成文章后,仔细检查、修改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确保文章的整体质量。

初中答题模板语文

初中答题模板语文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的示例,供你参考:
1. 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 内容概括题: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 细节理解题: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细节,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回答相关问题。

- 词语理解题: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在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

- 作者意图题: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2. 写作答题模板:
- 记叙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 说明文:确定说明对象,介绍其特点、功能、分类等信息,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举例、比较、分类等。

- 议论文:明确论点,提出论据并进行论证,可以采用举例、对比、引用等方法支持论点,注意逻辑清晰和语言准确。

3.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 意境分析题:描述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包括景物、情感和氛围等。

- 表达技巧题:分析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等。

- 主题理解题:解释诗词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这些模板只是一些基本的参考,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和文章类型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在答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文章内容,注重细节和推理,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多做练习和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语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解析:1. 概括内容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

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1. 从他们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分析。

当得知于勒发财时,他们“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的语言和行为描写表现出他们的贪婪、虚荣。

当发现于勒又变成穷光蛋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这些描写体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势利。

三、理解词语含义题。

解析:1. 词语含义理解模板:本义 + 文中义。

2. “标致”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是一种讽刺。

解析:1. 本义是隔阂。

在文中,“我”和闰土之间存在着“隔膜”,这不仅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地位的差距、封建等级观念等因素,使他们在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文中所说的“隔膜”。

四、赏析句子题。

解析:1. 句子赏析模板:从修辞、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

- 修辞角度:此句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强调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脚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情景。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公式一、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分析人物形象。

公式:从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件+他人评价入手。

解析:从外貌描写来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以看出他生活穷困潦倒且好逸恶劳。

他的语言总是“之乎者也”,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出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不堪。

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想在短衣帮面前显示自己的阔绰。

他教小伙计认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等事件,能看出他心地善良的一面。

而旁人对他的嘲笑,如“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也从侧面反映出他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可怜人。

公式:同上。

解析:外貌描写文中未着重体现。

语言上,当他们以为于勒发财时,“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等话语,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动作上,他们发现于勒又变得穷困潦倒时,“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母亲的暴怒、躲避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嫌贫爱富的嘴脸。

从整个事件中,于勒有钱时盼他回来,没钱时避之不及,他人的评价虽未直接点明,但从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在旁人眼中他们也是势利之人。

三、理解词语含义。

公式:本义+文中义(结合语境)解析:“标致”的本义是漂亮、好看。

在文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里的“标致”是反语,结合语境,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厌恶之情。

公式:同上。

解析:“隔膜”的本义是隔阂、不相通。

语文答题初中模板

语文答题初中模板

语文答题初中模板语文答题初中模板第一篇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

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缘由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语文答题初中模板第二篇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进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改变。

(需留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依据文章的内容敏捷套用)。

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方:用(事物)比方(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给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概更剧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和技巧答题格式1.标题:将标题写在答题纸上,并在标题下方空一行,方便写答案。

2.题号:准确写出题号,以免混淆不同的问题。

3.答案:在空白的答题纸上写下完整的句子或段落作为答案,不要只写答案的字母编号。

4.行间回答:对于选择题或填空题,可在文本旁边的行间进行相应题目的回答。

5.笔迹清晰:确保写字清晰,以免模糊不清导致得分丢失。

答题技巧1.阅读理解结构:在阅读理解题之前,请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的主旨和内容。

对于短文阅读题,可以先读题干,再读文章,有目的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行文脉络:注意文中的逻辑关系,例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意义。

3.关键词标记:阅读中遇到关键词、限定词、连接词等,可以用铅笔或线条进行标记,更好地建立起文章的逻辑框架。

4.答案寻找:问题的答案通常出现在文本中,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回到文中找到关键词,并在相关句子或段落中寻找答案。

5.句子重构: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可以将其拆解成简单的句子,理清思路,更容易理解和回答问题。

6.排除干扰选项:对于选择题,先排除掉显然错误的选项,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选择,可以减少做题的难度和提高正确率。

阅读题目中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1.主旨题:答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以通过阅读开头和结尾找到文章的主旨。

2.细节题:答案通常出现在文章的特定句子或段落中,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在相关句子中找到答案。

3.推理题:通过对文章中信息的推理,得出答案。

需要分析文章中的细节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

5.词义理解题: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关键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线索进行判断。

通过正确的答题格式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阅读题,并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阅读题时,可以多多练习,注重阅读的训练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答题格式语文初中

答题格式语文初中

阅读题答题格式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记叙文一.记叙文阅读规则(1)标题:含义:○1表面含义:字面上的意思、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2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作用:○1作为文章线索○2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事件)○3表明写作对象,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4揭示文章主旨○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6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比喻、拟人、一语双关、象征)○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2)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它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2.倒叙[把事物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前,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生动性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交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作用,交代了(补充了、解释了)…,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品质)(3)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天气、景物特点)○2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3烘托了人物…心情○4反应人物…性格(品质)○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6突出(深化)主旨(4)五种表达方式及用法:○1记叙(叙述):是指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生的经过○2描写: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环境做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真切的感觉○3议论:讲论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情○5说明:对事物进行客观、平实、科学的解说和介绍侧重介绍事物的特点、功用、构造能方面内容。

(5)文章线索[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1.形式:○1以某物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4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为线索○6以地点为线索○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8明暗两条线索2.线索出现的位置:○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6)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1有真实感、亲切感、有说服力○2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3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1好像在和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起来自由(7)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1.开头:结构:○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3为下文作铺垫○4总领全文○5点明中心○6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1交代了环境(背景)○2渲染了…气氛○3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2.中间:结构:○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单独成段的一句话]○2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一段的末尾] 内容:○1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心理)○2表现人物…形象3.结尾:结构:○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2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1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2引人深思、给人启示、意味深长、设置悬念○3画龙点睛[议论抒情]○4结尾扣题○5突出人物性格品质(8)分析人物形象:○1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中来分析人物形象○2通过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3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4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9)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2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赋予…人格化的(动作、神态等),表现了…,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3排比:强调了…,句式整齐,增强文章气势○4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形式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5夸张:突出了…特征,给读者以鲜明,鲜明而强烈的印象○6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7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8反复:突出强调了…,更能突出文章主题,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9长句和短句:有节奏感,使文章语言铿锵有力,形成音乐美(10)结构层次的划分:○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11)表现手法:1.手法: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2. 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1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事物)衬托主要的人(事物)突出主要的人(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3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2)设置悬念的作用:○1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人。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

初中语文48个答题公式1、理解+抒情=诗歌鉴赏2、事实+分析=议论文写作3、表达+感悟=读后感写作4、描写+抒情=小品文写作5、情节+人物=小说梳理6、史实+解读=历史文章7、主题+剖析=文学作品阅读8、对比+分析=古代文学对比9、主旨+例证=现代文学分析10、现象+思考=社会热点评论11、文本+背景=文学批评12、语言+形象=写景鉴赏13、人物+故事=寓言故事分析14、情节+结局=小说评价15、文本+情感=散文阅读16、材料+观点=命题作文17、喜怒哀乐+描绘=古诗文鉴赏18、想象+描写=叙事作文19、观点+分论点=议论文构思20、现象+原因=科普阅读21、造型+主题=美术作品分析22、情感+意境=诗歌分析23、语言+意义=文言文理解24、文本+背景=传统文化解读25、现象+分析=新闻报道26、事实+解释=历史考察27、人物+心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8、场景+描写=写景作文29、情感+传达=散文写作30、主题+情感=诗歌创作31、观点+证据=命题议论文写作32、风格+特点=文学流派分析33、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对比34、文本+文化=语文文化阅读35、语言+韵律=古诗词朗诵36、情感+体验=读书笔记37、场景+人物=小说情节分析38、文本+观点=综合阅读39、事件+意义=历史故事分析40、人物+冲突=小说情节梳理41、思路+论述=文章写作42、对比+抒情=诗歌对比鉴赏43、背景+人物=阅读理解44、情感+感受=散文欣赏45、主题+表达=小说主题分析46、文本+解读=文学批评47、语言+韵律=现代诗歌欣赏48、情感+表达=写作技法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答题格式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词语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
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某段起什么作用:
(1)此段在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此段在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分为:(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公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3、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4、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5、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7、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8、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19、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
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
A、B具有共性。

20、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
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
1、2、3点。

21、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
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2、名著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23、编短信公式:
①用“沪”“川”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24、诗文佳句赏析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5、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26、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27、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28、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30、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