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

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

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

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

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

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

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

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

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

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

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构基地上的植被等因素,首先对区域进行了“经过结构设计”。

在解释自己的规划意图时,拉茨写到:“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且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结果是城市开发空间的结构设计。

”拉茨用废墟中的碎石,在公园中构建了一个方格网,作为公园的骨架。

他认为这样可唤起人们对19世纪城市历史面貌片段的回忆。

这些方格网又把基址分割出一块块小花园,展现不同的景观构成。

原有码头上重要的遗迹均得到保留,工业的废墟,如建筑仓库高架铁路等等都经过处理,得到很好地利用。

公园同样考虑了生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建筑材料利用了战争中留下的碎石瓦砾,并成为花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各种植物交融在一起。

园中的地表水被收集,通过一些列净化处理后得到循环利用。

新建的部分多以红砖构筑,与原来瓦砾形
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属于过去的和现在的不同地段,纯花园的景色和艺术构筑物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港口岛公园获得1989年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学会奖。

由于办公对建筑的空间、层高、结构等要求不是特别高,中小型厂房的改造再利用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另外,由于办公或者工作室的功能要求比较单一、空间要求独立性强,有利于功能明确分区、满足采光要求。

如果想要突出个性的loft 工作室模式,也是可以在中小型厂房中灵活分割而做到。

例如首钢规划改造的西十筒仓项目,以工业风貌再现为设计理念,集创意办公、配套商业于一体,外部传承、内部焕新,对原有结构进行修缮和维护,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筒仓的建筑风貌。

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就位于其中。

改造后的6座筒仓,总建筑面积近26000平方米,每筒有6至7层,单层面积约400平方米,层高约4.5米,新建钢结构加层,构建出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筒仓内部灵活多用的圆形结构,打破了传统办公格局,使空间具备诸多功能。

1、2号筒仓内部保留了四分之一筒壁;3、4号筒仓新的钢结构与原筒仓内壁脱开,从内部可以清晰看到原筒仓宽大的空间布局和工业尺度;5、6号筒仓从开洞入口,到玻璃幕墙,再到室内装修,全部采用圆形设计元素。

1号筒仓地下一层设计为工业遗产展厅,再现工业时代的历史印迹。

筒仓顶部通廊打造为景观级观光餐厅和空中步行走廊,地下空间改造为创意休闲广场,为办公和商务洽谈提供良好环境。

在筒仓的对面的建筑,以前是料仓,现在被改造为空间灵动多样的LOFT创意办公场所。

料仓共五层,主体高度约40米。

平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具备办公、会议、展览展示、配套商业等功能。

料仓内部为明亮宽敞的大开间设计,可通过灵活的户型分割,创造丰富的办公格局。

料仓的五层挑高达到了12米左右。

工业建筑有着整齐的柱网和良好的采光,通透宽敞明亮,对于酒店有着很大的适应性。

还可以利用老工业建筑自身良好的人文建筑景观和自然风景打造开放的特色酒店。

例如南非开普敦的The Silo Hotel。

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高的建筑物(高57米)这栋楼的前身也并不简单,它建于1924年,曾是南非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核心,存储着大量的谷仓货物,对于南非而言粮食作为出口货物,在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大楼为当地农业社区的区域农业经济体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为塔布尔港湾的经济活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经营了近80年后,于2001年关闭,该大楼分为两个部分,Silo酒店是第一个完工的部分,所在的区域被称为电梯塔,之所以叫电梯塔,因为这曾是装卸粮食的工作室,从用电梯运输粮食到楼顶,到清洗、包装、存储和分配,都是在这里运作。

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被周围的自然奇观包围,是探索开普所有景点的理想基地。

Silo酒店的建筑改造由伦敦工作室Heatherwick设计,总共占了大楼上部的六层,酒店以下是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MOCCA。

从酒店的外部看,裸露的混凝土表皮下,最耀眼的是由手工切割玻璃拼接而成的窗户,膨胀的玻璃窗像是被充气了。

一般从各个角度都能反射光,
到了晚上,在室内灯光的折射下,像是一盏盏复古的灯具,建筑变成了一个在港口发光的灯塔。

这些玻璃窗都是在外面定制后由工人现场直接安装。

Heatherwick工作室对建筑的翻新保留了许多建筑原本的特征,包括将在博物馆中庭雕刻的42个圆柱形储物筒仓。

筒仓将酒店入口与博物馆分隔开,切割的筒仓部分将光线过滤到空间内。

酒店的室内设计由The Royal Portfolio集团有着艺术和设计背景的创始人兼业主Liz Biden设计。

Liz的设计风格各异,运用丰富的色彩诠释了现代主义的新旧对比。

同时展现了时尚活泼的内饰。

Silo酒店只有28间客房窗户的巧妙设计是客房的特色之一。

客房包括一套带有壮观景色的顶层公寓,211平米,享有开普敦三方位景观;带有一个24平米的阳台,亮黄色为主色调,即便是将现代与复古风的家具,放在同一个空间,也不会破坏活泼优雅的调调。

在旺季,顶层公寓的价格是14万兰特币每晚合约人民币7万每晚。

2套皇家套房(¥3.4万/晚),套房面向大西洋和罗本岛,还能欣赏到远方的山脉景色,相比客厅公共区域的装饰,卧室的色调设计就柔和许多。

床正对着玻璃窗的设计非常人性化,躺在床上就能将夜景尽收眼底,就连浴室的设计也不忘满足旅客看风景的心情。

4套家庭套房(¥2万/晚),享有旧港口的景致,并可远眺远处的山脉和V&A海滨景观。

家庭套房的面积从111平米到128平米不等。

7间豪华套房(¥1.5万/晚),套房内设有大片的高5.5米的玻璃窗,透过窗户就是开普敦的自然奇观,豪华套房的大小从60平米到67平米不等。

6间高级套房(¥1.4万/晚),面积在76平米到88平米之间。

4间47平米的豪华客房(¥1.1万/晚)。

4间41平米的筒仓客房(¥1万/晚)。

Silo Spa设有五间理疗室,在这里可以享受到最新的疗法和水疗技巧,甚至把按摩区搬到了楼顶。

有这么好的美景,游泳池当然也得设在屋顶,在日出与日落下游泳锻炼,顺便看遍开普敦之美。

餐厅采用的吊灯与落地窗的框架相搭,家具则选用了复古风,酒店提供各种不同的餐饮体验,选用良好的季节性材料,制作出真诚的食物来满足客户的味觉。

Granary咖啡厅不容错过的英式下午茶,而Willaston酒吧是以1924年第一艘从仓库出口粮食的船只命名。

55米高的玻璃窗不仅是酒吧的独特装饰,透过窗户还能一览开普敦的壮丽景色,没有比这里更好的饮酒环境。

曾是一座重型工业建筑,现在已是一个拥有360度城市景观视角的海滨酒店。

在Silo 酒店里不论你走到哪,都能看到窗外世界的美景。

在精心装饰的客房里,在浴室、在餐厅、在酒吧,在顶层的游泳池等,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美景。

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创意产业污染小、对空间的适应性极大,对建筑的改动相对较少的特点成为对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发展模式之一。

国内外的实践说明,通过对现存的有价值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再利用,可以吸引艺术家入驻,成立工作室,
建立艺术市场,使其成为与外界进行艺术创作交流活动的中心,开辟了新的人文环境,通过文化氛围的创造,使工业遗产集中地段成为具有地标特色的城市场所,成为文化艺术活动的新天地,最终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上海的8 号桥、杭州的LOFT49、北京的798等。

上海的8 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占地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

“八号桥”保留了工业老建筑特有的底蕴,注入新产业元素,从而成为一个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的新天地,由于楼与楼之间用桥巧妙连接,因此得名为“八号桥”。

经过一番设计和包装,老厂房彻底改变面貌,抛开工业厂房原有的沉重感,随处可见的是前卫的创意。

利用原厂房的高空间,多层次的布局用来开展各种时尚展览活动。

目"八号桥"已成为各类设计创意企业的集聚区。

商业模式由于其投资风险小,短时间收益大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维护了城市街景立面的历史感。

一般老工业厂房周边已经形成固定的人流、物流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居民区也围绕而生。

工业厂房经过设计者匠心独运的设计,被改造成为酒吧、餐厅等,不仅可以为厂房注入活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周围居民的生活,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