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语文常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常考点汇编
【南京专题】一、南京的历史
二、南京概况 现用正名:南京
现用别名:金陵
先用简称:宁(来源为南京古名“江宁”)
旧称:金陵、秣陵、升州、蒋州、扬州、丹阳、江乘、湖熟、建业、建邺
建康、江宁、白下、上元、吉庆、应天、天京、冶城、越城、石头城
美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传统方言:江淮官话、吴方言(溧水南部+高淳全境)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花:梅花
市树:雪松
市标:貔貅(辟邪)
市歌:《茉莉花》(发源于六合区)
母亲河:秦淮河、长江
三、南京的人文地理
1、紫金山(龙蟠):有中山陵、灵谷寺(灵谷深松)、明孝陵、天文台及廖仲恺、何香凝墓和邓演达墓等名胜古迹。

2、清凉山(虎踞):被誉为“城市山林”,园内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等古迹。

扫叶楼是明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的故居。

3、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的美誉。

徐渭(明)的《钟山梅花图》绘出了“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的景观。

4、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

1、
2、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区玄武门外,山城环抱,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有“五洲公园”之称,有“环洲烟柳”之称。

3、莫愁湖:位于南京水西门外,垂柳拂波,水面荷莲飘香,湖畔亭、堂、厅、楼错落,景色宜人,自古就享有“金陵第一名胜”之称,唐时称“横塘”,北宋乐史著《太平寰宇记》才有莫愁湖之称,是因曾住在湖滨的莫愁女而得名。

(又称 “石城湖”)
———————————南 京 的 水——————————南京市花——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南 京 的 山——————————
1、明城墙:是我国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城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砖城墙。

明朝时,南京内
城有 13 座城门。

2、中山陵: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入口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字。

3、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是我国现在的古代最大的帝王王陵之一。

2003 年,南京明孝陵和北
京昌平的“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明故宫:即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的皇
宫,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5、夫子庙: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
景观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6、总统府: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
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7、美龄宫:建于1931年,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因蒋
介石、宋美龄常在此居住,遂称“美龄宫”。

1984年3月起,美龄宫对游客开放,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8、燕子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

矶顶有碑亭,石碑正面有清乾隆书“燕子矶”。

江南贡院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在历史上是中国最大的考场。

1、2006年9月,南京市政府评选出首届十大文化精品:话剧《平头百姓》、电视文献专题片《伟人周恩来》、系列丛书《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民歌《茉莉花》、越剧《柳毅伟书》、话剧《虎踞钟山》、电视文化系列片《金陵文脉》、杂技《顶碗》和图书《南京百年风云》。

2、南京杰出的政治人物:金陵第一帝王孙权,第一个定都南京(当时称建业)的皇帝;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金陵有着不解之缘,在金陵度过青年时代后,又来此两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年,逝世后葬于钟山脚下,王安石的故居半山园,坐落在现在的海军学院内。

3、南京著名文化大师: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草圣—林散之,金陵四老—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儿童教育家—斯霞
4、卓越的科技巨匠:数学家—祖冲之航海家—郑和建筑学家—杨廷宝天文学家—张钰哲。

5、抗日飞将军—刘粹刚;南京首位市长—刘伯承;工程院院士—韦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农民好书记—李云龙;平民英雄—周光裕。

6、溧水—龙灯之乡;三大名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

7、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南京图书馆是全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

8、鲁迅常去的茶馆是南京城南的“得月台”。

9、“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中的“后湖”指的就是玄武湖。

10、南京的石刻艺术:南朝陵墓石刻、宗教石刻、明代皇家石刻。

四、走近中考
诗歌鉴赏
【2011年南京市中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

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_______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2017年玄武区一模】
阅读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秣陵怀古》,回答问题。

(7分)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①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②,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十三陵:泛指明朝帝王陵墓,含南京明孝陵。

②江左:指长江下游部分地区,诗中代指六朝政权。

此句意为强盛的明朝最终也如六朝一般覆灭。

1、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将景物描写与史实叙述结合,表达了对前朝政权最终覆灭的慨叹。

B.末句运用拟人,“何须怨”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王朝衰亡原因的深沉思考。

C.山色、江声、陵树、芳草,选景鲜丽,表达诗人对前朝繁华的无限向往。

D.全诗带有政论色彩,但诗人遣词造句却始终保持诗歌应有的精致和细腻。

2、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4分)
【2017年鼓楼区二模】
菩萨蛮·金陵怀古①
[宋]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

缥凤不来游,台②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③中原势。

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注释]①康与之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当时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的政策。

②台:指凤凰台。

此处化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

③包举:指包抄而攻取。

1.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金陵城从古到今由_______转______的变化。

(各填一个字,2分)2.结合词的内容及注释,具体说说词人为何而深感“可惜”。

(4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4年玄武区一模】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3~16题。

(13分)
南京:一座越来越宜居的古都
【名城遗韵】
南京,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

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文化底蕴极厚。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地面文物已经荡然无存,唱经楼、安乐寺、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赤石矶等老地名已经遗憾消失,让人追惜不已。

【花园城市】
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四时各有特色,自古就有“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四月的南京,正是花的海洋,春花烂漫,
(摘自龙虎网)
【人文调查】
调查一:据《南京市2012年度人口发展报告》显
示,2012年南京市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28.5%左
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位,每万人大学生数量
全国第一,研究生数量全国第二。

调查二:2014年4月7日,在南京繁忙地带新街
口,《现代快报》记者对人行道绿灯亮起时50辆右拐机
动车礼让行人情况进行了观察,观察数据如右图。

【南京新貌】
据《2007-203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公众征求意见稿》显示,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市布局。

其中,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汤山、禄口等8个街道;围绕新城将建设60个新市镇。

合理的城市布局,会让南京变得越来越宜居。

南京城际交通网极其发达。

目前京沪铁路、宁芜铁路等交汇于南京,使南京成为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宁沪、宁连、宁通等数十条高等级公路以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省市;禄口国际机场目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0万吨。

南京城区内已开通2条地铁线路,正在建设3条地铁线路,有望能缓解城市(城区与副城、城区与郊区)目前极大的交通压力。

【他山之石】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加上积极的城市经营发展机制,法兰克福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长期以来,雄厚的经济基础促使法兰克福一直是德国人宜居的城市。

作为大都市,法兰克福并没有出现城市拥挤等“大城市病”。

相反,它秉承了德国城市发散型的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形成“内城—环内城绿化带—外城”的城市布局,成为国际上最宜居的城市之
一。

据统计,法兰克福东西南北四方围绕着20多个小城镇(外城),完善的配套服务极好地为法兰克福分担了生活和环境压力,使城市人口适度,市民生活舒适。

“城里工作城外生活”的生活模式需要顺畅的交通。

法兰克福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德国最繁忙的3号公路和5号公路在该市交汇。

此外,它的地铁、有轨电车和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也极为便利。

法兰克福重视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建设,“环内城绿化带”有效地保护着含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城,同时兼作过渡空间连接着外城与城市道路,从而提升了城市整体品质。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 .六月,在南京的绣球公园可以观赏到盛开的绣球花。

B .南京市民大学文化程度虽较高,但文明意识还需加强。

C .当前,南京城际及城市内交通网络都极其便捷、发达。

D .小城镇发展的模式使得法兰克福没有出现“大城市病”。

0510********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
14. 龙虎网和南京旅游局联合举办“2014年南京春夏最佳赏花景点”的评选活动,请你结合【花
园城市】的内容预测评选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
_____
15.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宜居城市要有哪些要素?(至少说4点)(4分)
16.如果借鉴法兰克福城市经营发展模式,请预测10年后的南京将会有哪些可喜的变化?(至少3点)。

(3分)
【2015年联合体一模】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16题。

(12分)
【材料一】
随着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南京市民对地铁文化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这几天,南京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壁画“金陵十二钗”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原因在于取材于《红楼梦》中的这十二个女性形象,造型相似、妆容类同,而壁画边没有任何提示,让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猜了个热闹,很多人还专程实地考查了一番,也没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地铁文化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南京市民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地铁和所在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快捷、舒适之外,其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地铁文化经过设计者的提炼、加工,不仅使城市文化的特点得以彰显,也使市民的文化层次和品位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例如,巴黎的地铁继承了法兰西民族的精粹文化,每个站点都独具特色:巴士底站的墙壁上贴满了攻占巴士底监狱的图片;卢浮宫站陈列着许多文物,俨然就是一个小博物馆;VAENNE车站(罗丹博物馆所在地)则竖立着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及罗丹那座名为“思想者”的著名雕塑。

行进在巴黎地铁,就是一场法国文化的旅行。

就连乘客也融入到其中,他们大多悄无声息地捧着大部头小说或诗集在认真研读。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历史人文的千年积淀是南京最为人称羡的财富。

延续历史文化、塑造城市个性,不但需要原真性的遗址展示、专业化的文博展馆,也需要将其有机融入、呈现在都市现代生活的细节之中。

地铁交通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看上去和历史文化毫不相干,但地
铁站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让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通过匠心独具
....的设计,与该站点或周边区域巧妙融合,让人思接千载。

【材料三】
南京地铁4号线的主题文化确定为“宁人伟业”,每个站点文化墙选择的都是与该站点或周边区域息息相关的南京名人和他们的传奇。

例如,龙江站文化墙选择的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多年前,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并七下西洋,龙江一带至今仍有当时造船的遗址;靠近南大的云南路站,主题文化墙选择了桃李满天下的陶行知,陶行知和南京有不解之缘,也是南大前身——“金陵大学”的首届学生。

据悉,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也将“入驻”地铁4号线文化墙。

在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在紫金山山脚下相继建了30多处皇家离宫别馆和花园,祖冲之在这里创造了数学、天文学、机械学、造船学等奇迹。

13.如果用偏正短语概括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下面合适的一项是()(2分)
A.南京地铁和文化墙 B.南京地铁文化墙 C.文化墙在南京地铁 D.品味地铁文化墙14.材料一中谈巴黎地铁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阅读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地铁3号线文化墙主题可以概括为:。

(1分)
(2)结合语境,解释材料一中加点的“匠心独具”指什么?请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处地铁文化墙内
容,说说该处文化墙如何体现“匠心独具”。

(3分)
16.下面地铁4号线的站点中,你会选择哪一个让祖冲之“入驻”?请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简述理由。

(3分)
(1)珍珠泉站(江浦)(2)鼓楼站(3)鸡鸣寺站(4)徐庄软件园站(紫金山)
我选择站,原因是。

现代文阅读
【2010年南京中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一17题。

(13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

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

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

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

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

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

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

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

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

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

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

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

“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

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

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

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
一天最多
..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

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

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⑤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

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

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

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

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

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13.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14.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2分)
15.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天最多
..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

B.第④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

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7.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3分)
【2017年秦淮区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

(11分)
南京话:“蛮”中的亲切
南京历史上是个著名的移民城市,特别是富于藏龙卧虎的隐士之气,无论才子商贾都愿以此为居。

加上这座城历次毁于战火,使得各地移民每个时代都源源不断地涌入,也带来了各地方言。

这就造成了南京话“不纯”的特点,既不像吴侬软语,又不完全似江淮方言,在江南这一地区颇为特殊。

其实说起南京话,倒是中国话的正统之一。

南京话自古受北方影响较大,刘宋王朝入主南京就带来了洛阳的方言。

到了明成祖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南京话随着迁去的官员百姓一度在北京大行其风。

北京话和南京话发音上极为接近,只是声调完全不同。

无怪乎20世纪初确定中国普通话时,北京话和南京话是最热门的方言竞争者。

外地人对南京话的印象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南京话的发音比较“蛮”,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不少的说法不够文雅,有骂街之嫌。

记得余秋雨一次在南京讲学时就曾半开玩笑地说过南京有两点不好:夏天太热,南京话不太好听。

但南京人可是丝毫也不介意,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方言,除非是工作或生意上的需要,一般的
南京人无论在什么场合开口都是一连串的南京话,本地的一些电视电台的娱乐节目里也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用有些夸张的南京话插科打诨。

南京话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从语言学上讲并不意味着它就比普通话低下。

所有的语言在根本上都是平等的,只是表达特质各有千秋。

举南京话为例,如果我们想表达一些南京特有的事物、风俗和南京人的世界观,用南京话是最合适的了。

南京方言虽“蛮”,但直白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具有良好的交流性,而且南京方言里有些词非常地形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十里八达”“硬正”等,南京人把谈恋爱称做“处对象”,一个“处”字把那种试探、亲近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可谓一字尽得风流。

毋庸置疑,南京话正在逐渐地消亡,这虽然有点让南京人感到难以接受和无奈,但强势语言吞并弱势语言,就如同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一般,是不可避免的。

一种语言的变迁往往能折射出很多耐人寻味的话题来。

南京话的衰落,除了上面提到的发音问题以及人口变迁等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可能和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则它的语言也相应地会成为强势语言。

比如说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就与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密不可分的;80年代后许多人开始学广东话,那是因为广东自身的经济发达,而且作
为国际都市的香港说的也是广东话。

从这个意义
....上说,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南不北,南京的经济不温不火,南京话的命运自然也就不尴不尬。

现在讲老南京话的主要是聚集在城南及城西一带的老南京人,他们大多已经垂垂老矣,加之近几年来老城区改造步伐的加快,成片的新住宅群使得人口成分剧烈变化,老南京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作为一种正在消失的方言,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只有在舞台上才能听到正宗的老南京话了。

(选自苏凌、蔡文进编著《带一本书去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有删改)
11.为什么说南京话“蛮”中带着亲切?(3分)
12.阅读第7段,回答问题。

(4分)
(1)段中所举事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列举两种语言?(2分)
(2)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什么?(2分)
13.具体说说作者对南京话寄寓了哪些情感。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15分)
清凉古道
张恨水①
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

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

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

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

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凤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

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

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

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

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摸到屋檐。

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枝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

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

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

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座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
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

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
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

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

后面稍远,一
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
铃响着。

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

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

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

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

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

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

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

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回到开首那几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原载1945年1月23日重庆《新民报》。

选自张恨水《绿了芭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注释]①张恨水: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