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的现代性

合集下载

现代性维度与经典作家研究——评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现代性维度与经典作家研究——评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现代性维度与经典作家研究——评蔡熙教授的新著《狄更斯
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刘白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22()2
【摘要】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甚广。

他的创作大都以伦敦作为故事背景,小说中的人与事大都发生在伦敦。

从某种意义上说,狄更斯可以说是一位城市作家,他的小说可以说是城市小说。

但是,国内学界以往的研究多将狄更斯定位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往往注重对其小说批判意义的发掘,只注重其作品中的传统叙事手法及其人道主义思想,这个既定框架大大限制了学者们的思维和视野,从而忽视了对狄更斯作品的多元阐发。

【总页数】7页(P33-39)
【作者】刘白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全球化·现代性·跨文化——评彭修银教授的新著《东方美学》
2.苗族英雄史诗的现代探索——评蔡熙新著《<亚鲁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3.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4.二十年代中国小说现代性阐释的一个新角度——评徐仲佳《性爱问
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5.精义入神,开辟新路——评蔡熙教授的新作《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狄更斯小说的社会批判

狄更斯小说的社会批判

狄更斯小说的社会批判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而闻名。

狄更斯的小说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人性丑恶等问题的描写和批判,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现实。

本文将从几部代表作品入手,探讨狄更斯小说中的社会批判。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具有社会批判色彩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孤儿奥利弗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

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对孤儿院、贫民窟、贫民生活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贫困阶层的艰辛生活和受到的不公待遇。

他通过奥利弗这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道德沦丧。

在小说中,贪婪、残忍、虚伪等各种丑恶现象被狄更斯描绘得淋漓尽致,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另一部著名的作品《双城记》也是狄更斯的社会批判之作。

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法国和英国两国的社会现实。

通过对贵族、平民、革命者等不同阶层人物的刻画,狄更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狄更斯通过小说表达了对革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正和平等。

除了以上两部作品,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中也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比如《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主人公大卫从孩童时期到成年的成长历程,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荒凉山庄》则揭示了乡村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狄更斯的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他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精神。

总的来说,狄更斯的小说是对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他通过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追求公正和平等。

狄更斯的社会批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努力改变社会现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查尔斯·狄更斯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是怎样的

查尔斯·狄更斯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是怎样的

查尔斯·狄更斯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创作特点是怎样的作品主题>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

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

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体现了英国人的核心精神,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但狄更斯身上还有英国人的另一种精神,一种自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他为弱势群体代言,追求社会正义,探寻能使人类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叩问世界首富之国的良心,用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散文作品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和梦想。

>商业态度>在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中,读者还间或能发现他对商业价值的肯定,但越是到后期,狄更斯对“商业”一词就越是持贬损的态度,他的作品也更倾向于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在逐渐工业化了的社会里,金钱所具有的颠覆一切的力量——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是一种漠视人性的哲学,包括宗教生活在内的一切精神生活都无可救药地变成了金钱的附庸和一种可以量化的指标:“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会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

对于他们来说,不可以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的东西从来就不存在。

”(《董贝父子》)>道德观念>随着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发展,贵族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中产阶级文化的冲击,中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种伦理道德的发展性反映在文化中就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化的发展,从而使原有的一元文化价值观被打破。

>>因而可以说,狄更斯在小说中不仅仅是在批判那个社会阶级不平等,而且是在评述那个社会的文化,特别是道德观念。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那个社会何去何从的关注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层思索。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从_雾都孤儿_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

前言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多以下层小人物为原型,反映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制度。

《雾都孤儿》作为早期的连载小说,其中许多场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但同时,狄更斯却未能完全摆脱浪漫主义的色彩,使小说出现了不少童话性的情节。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乔国强根据小说中的犹太人费金形象,分析了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刘精香就南希的性格特点,探索了她的心路历程;潘明元探讨了小说的政治内容和艺术特色,解读了小说受欢迎的原因;赵明则重点解释了双关语board 一词的修辞特点,强调了研究作家语言特点对把握作品主题的重要意义。

作为先驱者,其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思想虽不完善,存在局限,但对后期作品和作家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作家都受其影响选择了批判现实主义,而且其批判力度在此基础上明显加大。

因此,选择其早期的《雾都孤儿》分析其思想,可以更加了解狄更斯对前人的超越以及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以下将首先介绍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然后结合莫兰的复杂性思想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体现的现实性和童话性,最后解释出现童话性的原因。

1狄更斯与批判现实主义由于是批判现实主义在英国的奠基人,狄更斯的创作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而是经历了一个日臻完善的创作过程。

“根据他的生平与创作实际,可以把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1]。

早期从1837年到1841年,其间狄更斯发表5部长篇小说,初步探索批判现实主义思想。

由于创作刚起步,其思想必然不完善。

人物过于平面化,善就是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的现实性与童话性李吟(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作品,其中有不少现实性的描写,表现在儿童生活的现实性、下层人士生活的现实性以及司法的现实性等方面。

然而,小说中也出现了不少童话性的描写。

从《雾都孤儿》解读狄更斯小说的现实色彩

从《雾都孤儿》解读狄更斯小说的现实色彩

生活,狄更斯实际通过这个形象也揭示了在英国一直存在的 种族问题,因此现实色彩更加浓重[5]。 奥克斯和南希更是下层
一出生就蕴含着浓浓的现实色彩,他的母亲由于生他而难产 人士的代表,他们的居住环境乱七八糟,他们没有正常的经
去世,由于是私生,父亲的角色注定不能出现。 一开始就出现 济来源,他们的生活都是靠偷盗来维持的,奥克斯的所作所
善, 在济贫院里和他一样的小孩只能领到微乎其微的饭菜, 被现实所困,她最后的悲惨遭遇则更体现了现实色彩。
而且每周的伙食费还被曼恩太太以各种方式变相的扣掉一
狄更斯通过费金、奥克斯以及南希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
部分,这样他们的生存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每天都 被边缘化的一类人,这些人的早期作品,在这部至今还有巨大影响力的小说中,集中体现了狄更斯创作中的现实
色彩。
[关键词] 现实色彩;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
DOI:10.16412/ki.1001-8476.2016.03.048
1838 年只有 25 岁的狄更斯创作了一部影响英国文学和 会的漠视和权力的压制 ,《雾都孤儿 》通过揭露济贫院的罪恶
了喂养问题,一个需要奶水与必要照顾的幼儿却只能在哭闹 为不仅是一个坏人的真实写照而且也体现了下层人士的现
时护士才能喂他一点点稀粥,这对一个幼儿来说是多么的不 实遭遇,南希救助奥利弗的善良举动和忠实的遵从盗窃组织
幸[3]。 等他长到四五岁的时候,生活状况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改 在这着中间有着强烈的 矛 盾 心 理 ,实 际体 现 了 她 无 能 无 力 的
中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资 费金和塞克斯单从人品和道德上看不是好人甚至就是恶人,
本主义的本质。 而且这部小说对狄更斯本人也有巨大历史意 因为他们都想把奥利弗训练成职业小偷从而供其驱使,但是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作者:万丽丽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摘要: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善于用幽默的艺术语言来写实,反映现实的生活,也反映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的状态。

在19世纪的英国正是新旧交替的时期,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发展是血腥的,使得大批小资产者破产和贫困,大批的无产阶级也被残酷的剥削成为了贫穷者。

因此,社会现实为狄更斯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在其作品中也反映的十分深刻。

本文从狄更斯作品的萌芽时期代表作文学特色和写实手法开始分析,分析了各个时期狄更斯的作品的特色刚和社会现实的体现。

关键词:狄更斯;文学;社会现实作者简介:万丽丽(1979-),女,河南周口人,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2狄更斯,英国作家,英国19世纪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数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狄更斯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英国19世纪当时时期的社会现实状态。

19世纪的英国正好是新旧社会形态交替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社会时期,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发展是血腥的,使得大批小资产者破产和贫困,大批的无产阶级也被残酷的剥削成为了贫穷者。

这些社会现实都给狄更斯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在其作品中体现,尤其是当时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运动,也就是宪章运动,更是让狄更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有反映在宪章运动时期的劳苦大众的现实情况的,但是实际狄更斯在作品创作的时候,也站在了自己的个人立场,客观地说,一方面,狄更斯是从内心深处同情劳苦大众的,但是,另一方面,狄更斯也害怕革命。

所以,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多数都是用文字和艺术来抨击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在不断的揭露资本主义的使之和罪恶的,但是狄更斯的作品中又体现了他并不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他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状态,用教育或者是感化来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者,还想感化资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善心和爱心来施舍,来救济社会,从而消除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杨向荣:狄更斯的小说为何魅力长存

杨向荣:狄更斯的小说为何魅力长存

杨向荣:狄更斯的小说为何魅力长存文/杨向荣原刊于《书城》2020年11月号1一1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大概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中最现代的现实主义作家。

正是这点延续了他的小说的生命,让我们把他的小说从他本国的《弃儿汤姆·琼斯史》这样的长篇中辨识出来,也跟《十日谈》和《堂吉诃德》《巨人传》之类的古典小说区别开来。

这种鲜明的辨识度就得自他的现代性。

很难说他有乔伊斯和普鲁斯特那样自觉的现代意识,他的现代意识介于自觉和不自觉之间。

时代审美潮流的限制使得他无法大步走向现代性,这种羁绊留在他精确的现实主义中的时候,就让他的小说跟同时代的萨克雷也有不同。

他的现实主义中渗透着现代性,这种现代性好像来自他直觉的现代性而不是来自理性的现代性。

我们随便抽取他的句子来读,就会发现那种气质没有某个过去特定时代的局限,似乎出自今人之手,除了内容,比如伦敦街头的煤气灯。

读契诃夫的短篇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契诃夫和狄更斯都超越了他们的时代。

我记得很早之前读过王佐良先生谈狄更斯小说的片段,先生对狄更斯只说了几句话,但却引述了《荒凉山庄》里很长一段关于雾的描述。

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主万、徐自立先生的译本中找到了王佐良先生的这段引文(当然王先生用的是自己的译文),我想这可以算是狄更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个小小证据:四处都是雾,雾笼罩在河的上游;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一排排船舶间,在这个大而肮脏的都市河边污浊的空中翻滚……雾笼罩着埃塞克斯郡的沼泽,雾笼罩着肯特郡的高地。

雾潜入了运煤船的厨房;雾隐蔽住船舶的帆桁,在大船的桅樯绳索间徘徊;雾低悬在大平底船和小划子的舷边。

雾侵入了格林尼治区那些靠养老金过活的老人们的眼睛和喉咙里,他们待在收容室的火炉旁呼哧呼哧地喘气;雾钻进了待在船舱下面紧闭的舱房里、闷闷不乐的船长下午抽的那一袋烟的烟管里和烟斗里;雾冷酷地折磨着在甲板上瑟瑟发抖的他的小学徒的手指和脚趾。

狄更斯研究的历史转向

狄更斯研究的历史转向

狄更斯研究的历史转向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对当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更斯的作品通过对当时社会人民的生存状况的描绘,对中国读者认识英国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然而,在狄更斯逝世后,在19世纪末,英国文学和狄更斯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转向。

下面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谈谈这种历史转向。

首先,狄更斯的作品从被视为厌恶工业化、爱慕自然的文学作品转为被视为展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文学作品。

早期的狄更斯作品,如《荒凉山庄》、《风雨谷》等,都是有自然风光和田园诗的元素的,这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到了狄更斯中期的作品,如《艰难时世》、《两城记》等,则开始描写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工人阶级的生存困境等。

狄更斯的中期和晚期作品描写了当时英国正在发展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描写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展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另一面。

因此,狄更斯的作品开始被视为展示现代化进程的文学作品。

第二,狄更斯的作品从被视为单纯的文学作品转为被视为历史证据和社会调查的文学作品。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历史学者们开始对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行历史研究。

而在这个过程中,狄更斯的作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历史证据。

狄更斯的作品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现状,这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材料。

狄更斯的作品中描绘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也成为了社会调查的重要素材。

因此,狄更斯的作品被认为是一种历史证据和社会调查的文学作品。

第三,狄更斯的作品从被视为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转为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中,有很多浪漫主义元素,如自然风光、个人主义等。

然而,狄更斯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开始描写现实主义的主题,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

狄更斯的作品开始强调现实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将文学作为现实社会的抒发和反映。

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

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

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独具匠心,描写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各种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困境。

他的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狄更斯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

一、狄更斯的小说描绘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狄更斯的小说不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分化、阶级歧视等现实问题,更涵盖了困境中的妇女、儿童、罪犯等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

他在《雾都孤儿》中描绘了孤儿们从小贫病交加、饱受虐待,到后来沦为社会的泥沼和罪犯的罪恶牵连等种种遭遇,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同时,他的小说中也展现了社会中一些值得借鉴的美好品质,例如给予贫困者援手,互相帮助等。

此外,狄更斯的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和虚伪的内容。

例如《少年巴尼》中所述的贪腐官员,以及《大力士》中通过反映人们的痴迷于拳击对抗,在社会道德方面的颓废等主题,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陋面。

二、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狄更斯的小说在当时英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深入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的几乎所有问题,这让他的作品显得特别真实和贴近。

狄更斯的小说内容既有哀情也有幽默,这使得他的小说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虽然狄更斯的小说中描绘的是过去的情境,然而当时的问题仍然存在于当代社会中,并被广泛地关注和讨论。

此外,也有很多社会问题因狄更斯所描绘的小说而得到了解决。

例如,《xx》一书中讲述孤儿所受的苦难,引起人们对孤儿问题的关注,从而推出了与孤儿有关的法规制度。

三、狄更斯小说的重要性狄更斯的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并且在历史、社会、审美以及道德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在作品中主张道德观念,和普遍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遭遇。

他的小说为当时英国社会敲响了警钟,协助人们面对过去的问题,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危害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总之,狄更斯的小说对当时英国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对现实的批判-精选文档(最新整理)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对现实的批判-精选文档(最新整理)

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对现实的批判 一、引言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的解读,剖析狄更斯对于残酷现实的批判。

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1.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十九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狄更斯在书中以幽默而又犀利的笔锋揭示了上层社会控制的福利院对儿童的欺压及一些商人在利益驱动下对儿童生命的无视。

对于奥利弗在贫民救济院的情况,狄更斯运用讽刺的手法描写道:“每个孩子只有一碗薄粥,一点也不能增多,只有遇到重要的公共节日,除一碗粥外才能增加二又四分之一盎司的面包。

他们吃过的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调羹刮碗里的残汁,一直刮到碗锃明烁亮……”从这段话不难看出,那些资本主义社会孤儿生活的贫困潦倒与悲惨,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虽然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过分追求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和社会底层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病。

2.社会的极端阶层分化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有以济贫院长老等为代表的中上层资本家,有以费金为代表的底层社会分子,有以布朗罗为首的中产阶级,还有以小奥利弗为代表的底层儿童。

这些不同社会阶层构成了英国社会的一个大社会结构。

以救济院长老为代表的中上层资本家,在唯利是图的价值观的驱使下,无情地压榨社会底层人民,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而积累了财富。

这些资本家个个身体肥胖、衣着华丽,过着浮华的生活。

以布朗罗先生为代表的富人,虽处于社会的上层,可是与那些救济院的资本家有本质区别。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现实主义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现实主义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现实主义摘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在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随后迅速遍及全欧的一股新的文学潮流。

查理•狄更斯作为当时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童年的贫苦经历、婚姻的不幸都对其一生的发展\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可以说是他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原因之一吧!但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他更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之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

《双城记》虽然被公认为是部历史小说,但它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在这部小说中也充分体现了狄更斯现实主义中的感受性!关键词:批判现实主义不幸文学创作《双城记》感受型一、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

随后,它迅速发展为全欧性的“19世纪的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

批判现实主义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封建贵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尤其是无产阶级的奋起反抗猛烈冲击着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矛盾的深刻化和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就在此时,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文学而登上文学史的额舞台,并一直持续发展到19世纪末。

这股文学思潮力求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刻解剖和努力揭示种种社会矛盾,故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在此基础上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他们在真实反映现实关系和时代特征的同时,还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

很多作家如巴尔扎克、果戈理、福楼拜等都亲自到所描写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时间上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但后期(即1848年至1870年)也显示出与前期不尽相同的特点。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摘要】查有误差,字数要求为200字。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大纲信息编写的摘要:狄更斯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公。

他对工业革命的关注也在作品中得到体现,描绘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

狄更斯对贫困与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呼吁社会关注并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他的作品也对人性和道德进行了审视,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标准。

狄更斯对法律与正义的探讨也贯穿于他的小说中,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与违法现象。

狄更斯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关注,对当代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狄更斯文学、社会现实、社会阶层、工业革命、贫困、不公、人性、道德、法律、正义、启示意义、反思、关注。

1. 引言1.1 狄更斯文学的社会现实体现查看以下内容,看看它是否符合您的要求:狄更斯是一位以描绘当时社会状况而闻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

在他的小说中,狄更斯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构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贫困与不公的现状、人性与道德的挑战以及法律与正义的探讨。

他以此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让读者深刻思考和关注这些社会现实。

狄更斯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因为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社会观察家和评论家。

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帮助我们了解19世纪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通过狄更斯文学中的社会现实体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当代社会问题的影子,这对我们提出反思和警醒,引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影响着过去的社会,更对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狄更斯小说中对社会阶层的描写在狄更斯的小说中,社会阶层的描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他描绘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阶层分化和不公现象,尤其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

进步与异化——论远大前程的现代性批判

进步与异化——论远大前程的现代性批判

9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5期总第794期No.5,2020Total of 7941介绍《远大前程》是唯一一部狄更斯在书名中明确主题的小说。

根据席林所说:“狄更斯通过加上辅音‘s’构成复数,《远大前程》一书讲述了普罗大众对浮华和名利的向往以及愿望实现时的悲剧,就好像人类在实现心愿的过程中必将以失败而告终,打败你的正是你最渴望得到的东西”[1]。

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中主题人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远大前程》中的一些人物不愿意接受他们出生的阶级,一心渴望成为与众不同的大人物,最终陷入自我欺骗中不能自已,如匹普和艾斯黛拉[2]。

写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远大前程》不仅描绘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现实,而且批判了其时代的主流观念——一系列与性别和社会阶级有关的苛刻的行为准则[3]。

即使是在其问世150年之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具有极大价值,此小说的学术讨论范围不只是局限于社会阶级和性别,而是含有跨学科讨论的趋势。

2故事梗概《远大前程》是关于主人公匹普的成长小说。

在故事的开头,年幼的小匹普与姐姐和做铁匠的姐夫(乔)一起住在肯特郡粗陋的沼泽地附近,在这片沼泽地,少年的匹普遇见了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苦役犯马格维奇。

后来当他结识郝薇香小姐时,匹普爱上了她的被监护人艾斯黛拉。

一位匿名的捐助者给与的大笔财产,这足以给匹普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他渴望与艾斯黛拉在一起,所以成为绅士的愿望愈发强烈,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性格变化。

主人公匹普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少年的淳朴与美德;匹普对外界事物都是出自本能的回应和行动,如在沼泽地给马格里奇提供食物。

第二阶段:对自身孩童般单纯的否定,拥有了他的“期望”;放弃自己的出身,奔向都市。

精心算计以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忘记自己的初心。

然而在其事业的巅峰期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一场脑热导致长时间的昏迷—这也是其自我救赎的开始。

第三阶段:回到出生地;放弃了错误的期望,接受了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经历浮沉后,重拾天真淳朴。

《狄更斯文选》-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写实主义

《狄更斯文选》-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写实主义

狄更斯文选-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写实主义介绍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以揭露当时社会问题和关注弱势群体为特点,著作广泛启发了人们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思考。

本文将着重介绍狄更斯的文选作品,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写实主义。

文选作品1. 《雾都孤儿》(Oliver Twist)《雾都孤儿》以孤儿奥利弗·特威斯特(Oliver Twist)为主角,展示了贫困、虐待和社会阶级差距等问题。

狄更斯通过生动描写孤儿院、贫民窟和吉普赛人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底层人民面临的残酷现实。

此外,在描述富有阶级与穷苦无依者的对比时,呼吁关爱弱者并推动社会改革。

2.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以管家的孤儿菲力普·旺波尔(Philip Pirrip)为主角,描写了他从谦逊起步到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

小说中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贵族阶级与劳动阶级之间的冷漠和不公平。

通过描写人物的成长和角色扮演,狄更斯探讨了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背景为背景,交织着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的故事。

通过弗朗西斯·达奥尼、查尔斯·达奥尼和赫尔默·克鲁兹三位主要角色的遭遇与对比,狄更斯刻画了法国贵族腐败和暴政统治下数以万计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并凸显出爱、牺牲和复仇等主题。

社会写实主义风格狄更斯作为一位社会观察家,常常在他的小说中使用夸张生动的笔触来展示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同时,他善于刻画角色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

这种社会写实主义风格使狄更斯的作品不仅是故事的讲述,更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洞察和批判。

总结狄更斯的《狄更斯文选》作品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写实主义文学最为出色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

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

双城记与社会现实分析《双城记》是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的故事。

通过对两个城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的描写,狄更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对《双城记》与社会现实进行分析。

首先,狄更斯通过对贵族与平民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不公现象。

在小说中,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和优势,他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享受着社会资源。

而平民则被剥夺了权益和机会,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

这种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巨大鸿沟使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通过描写英国社会中那些被剥夺了基本权益的穷人以及法国社会中那些贵族的堕落和腐败,狄更斯警示人们贵族统治的腐朽必将导致社会动荡和革命的爆发,主张推翻不公体制,追求平等和正义。

其次,小说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性的复杂性。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对旧制度的彻底颠覆,既顺应了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也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描写人们的执着、背叛、仇恨和爱来表达他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灾难的看法。

他通过描写卡尔顿家族以及法兰内家族的命运,勾勒出了革命时期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正如小说中所揭示的,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混乱和不公。

狄更斯用故事中角色的命运和选择来体现人性的复杂性,既有良善和正直,也有邪恶和自私。

他通过描写悔罪和救赎的过程,表达了对于人性的希望和信念。

总之,《双城记》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剖析,生动地反映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和不公现象,以及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社会混乱和人性的复杂性。

狄更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呼吁社会要追求平等和正义,批判当时的不公体制和腐败现象。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人性的希望和信念,通过描写人们的悔罪和救赎,呼吁人们在社会变革中反思自己的道德选择。

《双城记》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成为了狄更斯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精选资料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精选资料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在英法等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流派,随后,它迅速发展成全欧性的十九世纪一个最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现实主义文学。

这一时期觉醒了的社会意识成为英国文学重要的主题,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思想及活动均在文学中得到积极的反应,19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渐失势,现实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小说的主流,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当时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自己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从自己贫困而又艰难的亲身经历出发,加上对英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使他采用真实而又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明的图画,深刻揭示了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苦难。

现就狄更斯的伟大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为例来简单分析他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表现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首先这种矛盾表现在家庭之中,大卫的继父到来之前,他的母亲和女佣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让他生活在幸福和美之中,继父的介入打破了大卫平静美好的生活,也开始了生活中的冲突,比如第一次大卫拒绝和继父握手,就表明了他不喜欢这个继父。

接下来继父在家中的所作所为充分揭示了19世纪在所谓的上等人社会里的男权主义,作为家中的男主人,对妻子,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让大卫的母亲顺从,他不惜以母亲和儿子之间相互的爱来折磨他们,为了让大卫这个具有坚强思想的孩子顺从,他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虐待的方式来迫使大卫屈服,成为一个任他摆布的人。

他把大卫送到寄宿学校,并用残酷的手段折磨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

所以,他的家庭冲突终于让小大卫成为了一个孤儿,把一个孩子推到了这样一个伤心和困难的局面。

狄更斯由此凸显了家庭冲突的最坏的情况和后果,通过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之间的婚姻前的快乐的世界和婚姻后残酷的生活之间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批判了19世纪男权主义这一社会矛盾,也通过继父一系列残酷的行为,揭示了资本主义者的伪善。

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

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裴彦秋(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0)摘要: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较为擅长创作城市小说,是英国文坛中城市经验的重要表达者及体验者。

文章剖析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并分析狄更斯现代化城市小说创作的原因。

狄更斯现代化城市小说主要体现在社会维度及心理维度两个层面,即城市的矛盾及闲逛者意象。

关键词:狄更斯;城市小说;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18)06-0052-02收稿日期:2018-05-28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校级课题(2016Q21)“山西方言对大学生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研究”作者简介:裴彦秋(1981-),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25卷第6期Vol.25No.6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2018年11月Nov.2018doi:10.16732/ki.jeu.2018.06.016狄更斯是英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双城记》等。

狄更斯成长和生活于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对于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及自我认知,并且在小说创作中主要围绕着城市主题及现代化思想。

狄更斯一生都在伦敦城市中闲逛及流浪,因此城市经验是其城市小说创作的主要源泉和灵感。

我国国内针对狄更斯文学作品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从“城市”角度展开研究较少。

基于城市维度分析狄更斯小说,更能深入了解狄更斯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代性因子。

一、现代性(一)现代性的内涵当代文明中理解的现代性是指自启蒙运动后新世界体系形成的时代范围,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持续性进步、具有目的性及不可逆转性的发展时间观念。

现代性是近代以来推进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表现为推进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实践、形成具有民族性政治理念及发展观念,促进自由、民主及平等的政治价值理念等。

狄更斯小说中伦敦卫生的现代性

狄更斯小说中伦敦卫生的现代性

The sanitary modernity of London in Dickens'novels 作者: 王彦军
作者机构: 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版物刊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7-4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狄更斯;小说;伦敦卫生;现代性
摘要:在《董贝父子》《荒凉山庄》《小杜丽》《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小说中,狄更斯将与
伦敦城市卫生密切相关的空气、水、垃圾等物质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构建出一幅伦敦卫生不断
现代化的图景.通过叙述严重污染的空气给城市和民众健康造成的危害,狄更斯有力地推动了公众对空气问题的重视;借助描写泰晤士河遭受污染与伦敦的污水处理状况,他再现了伦敦当局对泰晤士河的清洁和修建下水道等对水的现代化治理措施;在对伦敦垃圾的书写中,他展示出清理垃圾是伦敦当局承担的治理环境卫生的重要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狄更斯小说的现代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狄更斯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及其意义。

其小说展示和批判了工业革命推进历史进步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污染了环境,表现了作家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反思。

本文还分析了狄更斯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描述了19世纪英国工业时代妇女的生存状况和不幸命运,对男性中心主义者则表现出谴责和批判的态度。

【关键词】狄更斯;现代性;工业革命;女权主义
“现代”一词产生于公元5世纪末,拉丁语为“modernus”,与“古代的”(“antiquus”)一词相对,是区别于“古代”的时间概念。

到了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幻想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至此“现代性”具有了进步、革命、
变革的意义。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理性主义结出的一个成果,此外还有民主、平等,它们和工业化、技术化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容。

18世纪末,英国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飞跃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孕育的各种矛盾和危机也在形成和增长。

如社会两极分化、道德价值沦丧、理想信仰危机、人性扭曲异化、自然环境污染、生态遭受重创等等。

工业化、城市化、技术化并不等同“进步性”。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其生活、创作的时代正值英国人引以为傲的“维多利亚盛世”。

作为工业革命的得益者,狄更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弊端,以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表现出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怀疑、
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一、狄更斯小说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的思考
1、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
工业革命虽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扩大了财富分配的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

在狄更斯笔下,底层人民的贫困是触目惊心的。

《荒凉山庄》中的托姆独院肮脏、贫穷、混乱,与都市伦敦的繁华极不相称。

《艰难时世》中的工人斯蒂芬因为交不起巨额离婚诉讼费而无法跟心爱的女人在一起。

《老古玩店》中的耐儿和外祖父屈兰特为躲避高利贷者的欺侮,逃离伦敦,在流浪的过程中,目睹了下层人民的穷困:“残破了的大房子分隔成小的屋子,窗上糊着碎布烂纸,表示出住在里面的全害着普遍的贫穷病。

[1]”
在现代生态批评的语境里,现代化工业并非给人类带来的全是进步,有些甚至是退步。

当坚持“进步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称赞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和平”、“富足”的幸福年代时,狄更斯却认为,英国社会中还充满“罪恶、疾病、贫困和愚昧”。

他对工业文明中导致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现实给予揭露和批判,对工业社
会发展造成的上下层对立、互相敌视的事实,不遗余力地表达了谴责和愤慨之情,表现出否定现代工业文明的“退步论”作家的姿态。

2、工业革命破坏生态自然环境
狄更斯小说多次写到伦敦的大雾:“到处是雾。

雾笼罩着河的上游,在绿色的小岛和草地之间飘荡。

雾笼罩着河的下游,在鳞次栉比的船只之间、在这个大(而脏的)都市河边的污秽之间滚动,滚得它自己也变脏了。

”[2]“雾”是英国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空气污染。

垃圾也是工业化带给城市的副产品,伦敦的垃圾堆积如山,陆地有,水上也有,泰晤士河滨一带还有以捡垃圾为生的下层贫民。

“垃圾”这一意象鲜明表现城市贫富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上层社会对资源的掠夺和奢侈浪费制造了城市的垃圾;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的极度贫困,不得不靠捡垃圾为生。

隆隆的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志,《艰难时世》中的焦煤镇则是19世纪工业图景的缩影。

在这里,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从烟囱中冒出“怪蛇似的浓烟”,厂区弥漫着“足以害人性命的污浊空气和煤气”;河流被污染成为深紫色,水渠也变成了黑色。

3、工业文明扭曲了人性、导致人性的异化
“人性的异化与自然的异化是同步的。

”[3]工业革命加快了城
市化的速度,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工业革命割断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终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工业革命的胜利以牺牲自然资源和人性为代价。

《远大前程》中的皮普原是一位纯朴、善良的乡下小伙,他最大的愿望是像他姐夫乔葛吉瑞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铁匠。

他遇见了美丽、高傲的艾斯黛拉小姐后,开始变得浮躁、虚荣和不切实际,尤其是接受神秘人士的资助离开小镇到了五光十色的都市,俨然以上等人自居,待人接物冷漠无情、傲慢自负。

皮普在繁华的都市里逐渐丧失自我、迷失
本性的过程,表现了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腐蚀。

工业化时代,重复、单一的机械操作代替了传统手工业生产中具有创造性色彩的劳动,乏味、枯燥的机械运动压抑和窒息了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人被异化了,成为机器的奴隶、生产的工具。

工人被资本家称为“人手”,工人与工厂的机器一样,只是劳动生产的工具而已。

二、狄更斯的女权主义思想
英国是女权运动的发源地。

尽管狄更斯并非女权主义者,但他以一个道德家的姿态,展示19世纪英国妇女生存现状,同时努力挖掘女性身上的人性美。

《老古玩店》中的耐儿贫穷、孤苦但善良、仁爱;《荒凉山庄》中的贵妇德洛克夫人自私虚伪其遭遇又令人同情;《董贝父子》中有着贵族血统的伊迪丝成了金钱婚姻的牺牲品。

伊迪丝貌美多才,她的母亲则虚荣、贪婪。

在竞争剧烈的工业社会,嫁人成了男权社会向妇女开放的体面“职业”。

伊迪丝的母亲把女儿当成摇钱树,从小培养女儿的各种才艺,目的是让女儿嫁给有钱人,才艺美色成了婚姻交易的砝码。

伊迪丝聪明过人,有很强的自尊心。

尽管她对董贝毫无感情,但在一切都可以成为买卖的金钱社会里,伊迪丝被迫接受了“董贝夫人”的身份。

婚后,董贝为了控制伊迪丝,派公司经理卡尔克监视她。

卡尔克却利用董贝的家庭矛盾,企图诱拐伊迪丝,伊迪丝为了报复董贝的专横和暴虐假意与他私奔。

最终这桩“不名誉”的私奔导致董贝公司崩溃和破产。

伊迪丝以极端的方式反抗不合理的婚姻是“女性开始觉醒、奋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积极行动。

”[4]
与此同时,狄更斯对掠夺女性身体资源的男性中心主义者,则表现出谴责和批判的态度。

如上文中提到的新兴资产阶级董贝,他以金钱的手段娶有贵族血统的伊迪丝为妻,其醉心于贵族风度、迷
恋贵族派头的心理暴露无遗。

《艰难时世》中的大资本家兼银行家庞得贝,一个功利主义者,从不考虑别人的感情,跟鼓吹“事实哲学”的葛擂硬气味相投。

他以雄厚的财势,娶了葛擂硬二十岁的女儿露易莎为妻。

缺乏感情基础的“事实”婚姻使露易莎精神上十分痛苦和空虚,以致她被纨绔
子弟引诱,险些跟人私奔。

对于庞得贝,狄更斯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描绘了其丑恶不堪、令人厌恶和憎恨的形象。

庞得贝是用“粗糙的材料造成的人”,“一个鼓头胀脑的人”,笑起来像破锣。

他和露易莎的婚姻以分居告终,他制造了别人的不幸,自己也成了婚姻
失败的悲剧性人物。

三、结语
狄更斯及其创作至今仍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英语文学中,除了莎士比亚,恐怕就是狄更斯了。

狄更斯小说中蕴含的现代性因子,已显现出20世纪现代文学审美现代性的端倪,这也许是狄更斯小
说受到历代读者、评论者关注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
[1]许君远译.老古玩店[m].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42.
[2]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译.荒凉山庄[m].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
[3]聂珍钊,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
[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6.
[4]薛鸿时.浪漫的现实主义:狄更斯评传[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133.
【作者简介】
胡小英(1964-)女,广西柳州人,毕业于广西教育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河池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美文学与西方文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