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新情况新特点及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范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对策
预防和解决少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是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事实证明,干部素质高、班子强的地方,民心则顺,发展则快。干部违纪违法严重的地方,情况则相反。因此,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队伍建设,使之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刻不容缓。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违纪违法领域多元化。当前,违纪违法现象已不再是个别领域的个别现象,而是在诸多领域均有呈现的普遍现象,违纪违法已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比如公款行贿、收受回扣、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买官卖官、贪污受贿、侵吞窃取瓜分国有资产、截留挪用套取私分国家专项资金、司法腐败、教育腐败、医疗腐败、组织人事腐败等等,已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五是监督管理乏力,监督制度形同虚设。“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当前监督管理的现状看,我们虽建立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多层面监
督体系,但实际上对权力者实施监督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尤其是对农村第一把手的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少数基层对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基层党委平时也有所察觉,但考虑到“村干部后继乏人”、“平时工作有成绩、有力度”等因素,不及时查处,期待自身修正,名为保护干部,实际是对下级失于管理。一些农村党支部党的生活不健全,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监督无力;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村务公开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等等。这些漏洞给违纪违法者提供了条件,使一些人心存侥幸,胆敢以身试法。由于各项监督工作未能真正到位,所以导致有些人违纪违法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4、违纪违法手段隐蔽化。一些腐败分子不再作现行违纪违法,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期权化”、“转让”、“洗钱”的交易,掩盖受贿之实,逃避法律制裁。比如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自2003年起,先后四次收受礼金,总计约22万元,却尚未构成受贿罪,其原因在于他收礼金并未为他人谋取利益。可以说,期权化腐败等新的腐败形式已对传统的违纪违法定性构成冲击,一些违纪违法定性已明显滞后于新的反腐形势。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利用计算机黑客技术伪造数据,骗取、侵吞国有资财,利用互联网赌博等,由于电子证据的取证难度,也给传统的取证认证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新特点
1、违纪违法范围扩大化。“拔出萝卜带出泥”,是当前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频发的真实写照。在这类案件中,违纪违法行为不再简单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向集体、组织行为发展,由单一部门、行业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扩展,所牵涉的党员干部往往有数十人、甚至百人之多。比如湖南郴州腐败窝案涉及党政干部、商界人士达158人。同时,以领导干部家庭为核心的家族腐败化也呈上升趋势,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两袖清风、清正廉政,暗地里却唆使、纵容自己的亲属大肆受贿,或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开办的公司等经济实体牟取暴利。
3、违纪违法主体智能化。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官员愈来愈多,腐败分子大多“学历高、智商高、阅历丰”,他们进行违纪违法行为的作案方式由利令智昏、不计后果的“冲动”型,转变为处心积虑、预谋在先的“智能”型。他们处心积虑研习法律法规,在违纪违法中化解风险、逃避打击,钻法律空子,使隐性腐败的“安全系数”更大。
二是自身素质较低,心态严重失衡。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问题,还因为他们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文化素质较低。?名违纪违法村级党员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占?%。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下,抗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一些村级党员干部上任伊始,曾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取得过辉煌,但自觉“功成名就”后,心态严重失衡,甚至要求回报和补偿,讲排场,比阔气,大肆贪污受贿,从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一是严把用人关。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创新用人机制,让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进领导班子,当干部。坚决不配不廉、不公、保守、平庸、内耗、惹事的班子和干部。尤其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还要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过去,我们常常有这方面的困惑,有的村书记犯了错误,如撤换后一时找不到能胜任这一工作的人,不撤换又缺乏执纪的严肃性,肘制了党委和纪检部门对案件的处理。另外还要适当扩大选举干部过程中实行民主的范围,提高群众的公认程度。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破除宗族观念,通过选举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水平、素质高的党员选进班子。注意听取党员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意见,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调整,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要坚决处理,决不能避重就轻,包庇袒护。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开“前门”堵“后门”,对村干部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奖励,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其工资待遇要相对稳定、制度化,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作实绩挂钩,稳定、适度地提高,这样既可以使村干部安心工作,留住人才。
三是思想教育跟不上,拒腐防线松懈。党员干部除了为集体工作外,还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往往对学习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有的基层组织忽视了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发展经济,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一些村级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权力观扭曲,走上了违纪违法的歧途。
四是作风不民主,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从查处的情况看,部分村居干部对村务公开消极应付,有的村居公开内容不规范,公开的数据不是真实数据,设帐中帐,内外有别。有的公开重点不突出,避重就轻,涉及本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财务收支、土地的规划与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公开,公开的只是一些芝麻大的事,以此应付检查,胡弄蒙骗群众;有的村居干部随意性强,想怎么公开就怎么公开,公开的内容不经监督小组审核,监督小组形同虚设。有的借口工作忙,事务多,将公开的内容拖到事中、事后公开,使群众无从监督。有的根本不公开,即使有设公开栏,也只是贴宣传资料、办事程序、办事须知、制度规定等。
三是筑牢监督关。着重围绕“人、财、物”和“责、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本地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预防、惩处两手抓,克服将查办案件与经济建设对立的模糊认识,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坚决查处,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其他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教育。特别是在农村党支部内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杜绝暗箱操作。扩大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群众理财小组的作用,切实搞好以农村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农村各项公益工程建设要用好资金,公开招标,扩大透明度。继续完善以村账镇管为主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村级财务的年度审计力度,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村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
抓好教育关。对新任干部,要认真组织培训,端正他们的任职思想,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和服务观念。注重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警钟经常敲,招呼提前打,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干部自身存在的信念滑坡、为政不廉、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使他们增强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制能力、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帮助他们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干部中显现的违纪违法苗头,要及时进行戒勉谈话,防止错误行为的发生。当前,要结合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有计划地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怎样管理别人,怎样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也不断蔓延,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腐败表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动向。在诸多新的反腐败课题面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强劲势头,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正确认识执纪办案工作,积极开创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近几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分析,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党纪国法观念淡薄。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大都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受到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严格要求自己,经不住物质享受的诱惑,私欲膨胀以至铤而走险,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