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脉学精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脉无假脉、舍脉论
阳证见阴脉者,阳极似阴也。 如:阳热亢极,反见沉迟、涩、小、细等似阴之脉,此为火热闭
伏气机,气血不得畅达而出现的阴脉。正说明火热郁伏之甚,并非 假脉。 阴证见阳脉,阴极似阳也。
如: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脉反见浮大洪数似阳之脉,此正说明阴 盛之极也,何假之有?
第二节 脉无假脉、舍脉论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传统观点认为,四诊之中,切诊居末,即“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 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李士懋认为:切诊居四诊之首。 其在诊断中的权重,可占50%~ 90%。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中医难,难在识证,识证的关键在于脉诊。 脉诊可以定性、定位、定量、定势。 李教授从业早期以舌诊为重,因为舌诊比较直观,易于观察。后发 现很多舌证不符的现象。如:再障患者舌淡胖大,用补剂无益,改 予凉血散方愈。冠心病患者舌暗红或光绛,滋阴清热活血无效,改 予温阳通脉而瘥。
第三节 脉诊以虚实为纲
传统脉学将脉分阴阳,以浮沉迟数为纲,或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亦 有将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合为八纲者。
李士懋认为:脉诊以虚实为纲, 当以沉取有力无力为关键。
第三节 脉诊以虚实为纲
脉象纷纭复杂,张景岳提出以“虚实”为纲。 张氏曰:“千病万病不外虚实,治病之法无逾攻补。欲察虚实,无逾 脉息。” “虚实之要,莫逃乎脉。”
李士懋认为:脉诊形成的原理, 一言以蔽之,乃气与血耳。
第四节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 《医学入门》:“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
★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 李教授指出:“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倘能悟彻此理,则
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 之分,画地为牢,死于句下。”
第三节 脉诊以虚实为纲
脉虚则证虚,脉实则证实。 《素问·调经论》:“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灵枢·经脉》:“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 《灵枢·逆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 《难经·六十一难》:“诊其寸口,视其虚实。”
第三节 脉诊以虚实为纲
脉的虚实,当以沉候有力无力为辨。 因沉候为本,沉候为根,沉候的有力无力,才真正反映脉的虚实。 《医宗金鉴》明确指出:“三因百病之脉,不论阴阳浮沉迟数滑涩 大小,凡有力皆为实,无力皆为虚。” 《医家四要》:“浮沉迟数各有虚实。无力为虚,有力为实。”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神、望色、望形态。 1、急性病和危重病可见 神色形态的改变,而慢性病和疑难病则常无 显著变化。 2、望诊需要医者较高的功底,掌握面诊、色诊、脏腑分布、经络、 五运六气等系统理论,方可谈望诊。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闻而知之谓之圣:闻声音、气味,问所苦、所欲。 1、慢性病人很难出现声味的显著变化。 2、并非所有疾病都会出现声味的改变。 3、问诊,要么症状极少,要么主诉一大堆,使人茫然,不知所措。 4、问诊偏于主观,需要医者鉴别真假,不可全信。 5、患者有时会隐瞒病情或症状。
第四节 脉诊形成的原理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而外涌。
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 2、气郁: ①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怫逆,气机郁滞。
表证见里脉者,伤寒初起,寒邪外束,气血凝泣,出现沉紧之里脉, 乃理势然也。温病初起,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怫郁,气机不 畅,气血不能外达以鼓荡血脉,反见沉数之里脉,恰恰反映了温病 的本质是郁热。 里证见表脉者,可因里热外淫,或里虚真气浮越于外而脉浮或浮大。
第二节 脉无假脉、舍脉论
热证见寒脉者,热闭气机,气血不得畅达,脉反见沉迟小涩乃至厥。 寒证见热脉者,因寒邪搏击气血,脉紧而数;或阴寒内盛,格阳于 外而脉浮大洪数。 实证见虚脉者,乃邪阻气机,血脉不畅,脉见细迟短涩。 虚证见实脉者,乃真气外泄,胃气衰竭,经脉失柔,反见强劲搏指 之实脉。
第二节 脉无假脉、舍脉论
传统观点认为,脉有假,故有“舍证从脉”与“舍脉从证”论。
李士懋认为:脉无假,任何一种 脉象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生理、 病理基础,只存在如何识脉的问 题,而不存在所谓假脉、舍脉的 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脉无假脉、舍脉论
脉无假脉,关键在于是否识脉。 何谓假脉?所谓假脉,无非脉证不一。阳证见阴脉,阴证见阳脉;表 证见里脉,里证见表脉;寒证见热脉,热证见寒脉;虚证见实脉, 实证见虚脉。李教授认为,这些与证不一的脉,不仅不假,恰恰反 映了疾病的本质。
国医大师李士懋 脉学精要
主讲人:崔占举
李士懋简介
李士懋(1936~2015),男。第二届国 医大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北京中医 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之一。
学术思想:提出了“溯本求源,平脉辨 证”的思辨体系。即:第一以中医理论为指 导,第二从整体观出发,第三以虚实为纲, 第四以脉定证,第五动态辨治,第六崇尚经 方。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李教授独重脉诊的思想,源于经典的学习和不断临床实践的检验。 ★《内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 《难经》中论脉的篇幅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 ★ 《伤寒论》开首即设《辨脉法》及《平脉法》论脉专篇。
第一节 如何定位脉诊?
不赞成两种倾向: 1、夸大脉诊的作用,一摸便知病情根由。李教授自述,非常羡慕某个诊 脉的“高手”,曾扮作患者去偷艺,见其是说了许多症状,其中有一二 症状包含其中,病人连连点头称是,难于直指病人疾苦。 2、否定脉诊的作用。认为脉诊就是摸个心率、心律、强弱大小,甚至是 装装样子,争取点时间,想想该开个什么方。
第三节 脉诊以虚实为纲
特殊情况:若脉过于强劲搏指,不得作实脉看,恰为胃气衰败、真气 外泄之脉。 李教授在书中这样描述脉以虚实为纲:“沉取有力无力,此即诊脉 之关键。不论脉分27种还是34种,皆当以虚实为纲,何其明快。”
第四节 脉诊形成的原理
只有理解了脉象形成的原理以及影响脉象变化的因素,才能做到了然 胸臆,不为所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