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合集下载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念和长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念和长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念和长效机制摘要: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推动,农村内生资源和内生性力量的培育相对滞后;二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利保护缺位的挑战,新农村建设依附于城市化战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和壮大农村的内生性力量,确立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共进的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就业提供长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自强机制和反哺机制,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机制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发展战略及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向“以工支农”,从“城乡二元化”转向“城乡一体化”,从“城乡分离”逐步走向“城乡融合”。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资源配置和流向偏重于城市、农村内生资源和内生性力量培育薄弱的现象对新农村建设一直产生极大的困扰。

在新时期,如何面对当前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摆脱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利保护缺位等因素导致的发展困局,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笔者将在回顾和简要分析“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态势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思考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走向,着力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发展理念和长效机制。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态势与挑战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受迅速城市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在特有的中央—地方关系格局下,面临着很多现实的挑战。

1.农地征用和生产要素流失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农地被征用并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第12期怎样理解“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的纲领性文件。

从“七五”计划开始,中央已经提出了六个中长期规划《建议》。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于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建议》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确定,我国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七大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新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过去,现在到2020年还有十年时间,“十二五”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在新世纪头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作了全面部署,这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建议》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大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2010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在各项任务和重大举措的部署中,全面贯穿了这一主题和这条主线,这必将有力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浅谈十二五规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浅谈十二五规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浅谈“十二五”规划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1年3月16日新华社正式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包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一是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建立在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

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十二五农村问题的现状和应对办法二、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克服这些难关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认识上有偏差。

一是少数乡(镇)、村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二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

三是乡镇和相关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虽然高,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

(二)投入严重不足。

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上欠帐较多。

部分农村的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村经济缺乏产业支撑。

普遍没有支柱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发展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

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乡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低普遍偏低,医疗设备落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加剧了择校问题,中心集镇中小学大班普遍存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任重道远;三是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欠缺。

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还有待完善。

(五)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仍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比较少,导致农业生产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

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事业的集体主义观念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仍难以遏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步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未定稿,请自行修改)目录(内容提要)一、概述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四、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支持五、结束语正文开始一、概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规划》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份规划中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序幕。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的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是正当其时的。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发布,资金,人力等各方面保证。

从长远来看,目标就是要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面貌农村。

那时农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胡锦涛从我国的现代化脚步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乡差距变大,而我国的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如果在发展中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及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就会不平衡,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目标不能实现。

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关键阶段,国家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处理好工农城乡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根本大事,就是解决了现代化建设的后顾之忧,不仅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因此,新农村的建设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来具有创造力的措施,它将是我国的国名经济持续平稳的较快发展的保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新农村建设只有先开好局,打好基础,集中力量,立足实际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国农村经济
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刘保奎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投资》
【年(卷),期】2012(000)024
【摘要】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其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了大量篇幅,显示出“十二五”期1司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规划》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刘保奎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J], 申晓娟;胡洁;李丹
2.“十二五”水利发展改革和管理主要任务——《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之二 [J], 王冠军;张旺;王海锋
3.立足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做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水
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J], 陈雷
4.农业面临新挑战发展基础还需继续夯实——专家解读《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
五”规划》 [J],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编者按: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全社会公布。

在这个事关未来5年国计民生的《建议》中,有什么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对广大老百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湖南日报约请省委讲师团副主任谭跃湘同志,就此进行解读,帮助大家加深对《建议》精神的理解,从而满怀信心迈进更加辉煌的“十二五”。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精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定位准确、判断科学、主题突出、主线清晰、部署全面、措施得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指导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件和行动纲领。

准确定位科学判断客观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建议》在前言中就开宗明义指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接着又在正文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这是对我国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定位,也是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国人民10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为增强,我国不仅迈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也不断前移;我国人民的生活已大为改善,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超额实现,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2023年农业十二五规划简析

2023年农业十二五规划简析

农业十二五规划简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

在机遇方面来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进展现代农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进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同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政策导向,把统筹城乡进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全社会关怀农夫、支持农业、关注农村的氛围更加深厚,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政策上的支持,将在肯定程度上为农业的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总体目标方面,国家将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力量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夫收入大幅提高,农夫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进展更加协调。

其中,国家将加大农产品的供应力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组织方面,提高农夫收入水平,以便更好的促进农业的进展以及提高农夫的整体乐观性。

在布局方面,国家将加大农业的整体战略布局,进展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甘肃新疆等地区农业主产区,同时加强加快建设其他农业地区以及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产业带。

在产业布局方面,种植业将围绕粮食平安保障有力、主要农产品满意供应、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要求进行,畜牧业则以保障肉蛋奶有效供应、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平安、保障环境和生态平安为核心任务。

渔业则以确保水产品平安有效供应、渔民持续稳定增收、水域生态平安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在农产品方面则以种植、畜牧、渔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及县域集中,推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进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力布局的良性互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农业协调进展。

多元化的进展将提高国内农业整体进展水平以及反抗风险的力量。

其他方面,国家仍将连续加大多元化投资、提高农业补助力度、完善农业嘉奖机制、加强金融服务等措施促进国内农业快速进展。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篇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篇

湖北省“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篇(2011年2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总结推广仙洪以及88个试点乡镇新农村建设等的经验,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和比较效益高的养殖、园艺业。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或异地转移就业。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加快发展包装、冷链物流等,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延伸中获得更多收益,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

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好以工代赈,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增加财产性收入。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增长(收)渠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村办企业等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

结合国土整治、低丘岗地改造等,积极兴办一批农业项目。

鼓励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

落实惠农增收政策。

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各项涉农补贴政策。

落实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加强猪肉价格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稳定农用生产资料价格。

二、改善农村面貌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管理,明显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高通达率、通畅率和管理养护水平。

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条件适宜的地方推进集中式供水,全面解决农村地区安全饮水问题。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反映了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在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三个推进。

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必须提高农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五规划内容分析

十二五规划内容分析

新时期下的“十二五”规划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

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一、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

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

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

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

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

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十二五”规划主 要 精 神 解 读(城区宣讲稿)

“十二五”规划主 要 精 神 解 读(城区宣讲稿)

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 等重要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 和 行政效率 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 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互利共赢 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气候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与管理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
三、社会事业发展与 民生改善
科技;教育;人才;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和保险:医疗、失业、养老、工伤、住房 社会管理: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管
理机制体制、法律、社会和谐、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保 护);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主导)、以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特别是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关注民生 为重点,以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 基础
主要部分解读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私人 生 改革初:产品 存 短缺 型 生 PK 健康 权衡: 存 幸福 生产 投资 主导 粗放 要素 发展 量的 方式 消耗
◆发展要适宜(平稳较快)
◆价格总水平 基本稳定 ◆就业 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 趋向基本平衡 ◆经济增长 质量 和 效益 明显提高
2、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 上升, ◆服务业比重 和 城镇化水平 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增强。 ◆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提高, ◆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大幅下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显著减少, ◆生态环境质量 明显改善。

“十二五”: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与任务

“十二五”: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与任务

利益补偿的要求。应当指出,这里讲的粮食主产区,不 收 入较 快 增 长 、逐 步 缩小 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始 终 是新
仅 是 就全 国而言 的粮 食 主产 省 区 ,而 且也 包 括各 省 区市
农 村建设 中最 为艰 巨 的任 务 之一 。

特 约 I P CA R A B M 盯 E IL R N £ l S A
场竞争 能力 。

农业 :推 广清 洁环保 生产 方 式 ,治 理农 业 面源污 染。
是 必 须把 保 障 国 家粮 食 安全 作 为 首 要 目标 。从 当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一 个 重 要 标 志 是 农 民生 活 宽 裕 ,
长,不仅满足了人 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而
且 为我 国应 对 国 际 金 融 危机 冲 击提 供 了重 要 物 质 支 撑 。 确 指 出 ,建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总 体要 求是 :生产 发展 、 但 是 ,我国 农 业基 础 仍 然薄 弱 ,在 人 增 、地减 和 居 民消 生 活 宽裕 、乡风 文 明 、村 容 整洁 、 管理 民主 。保持 农 业
大 豆和植 物油 ,20 年 进 口量分 别达 4 5 万 吨和 86 09 25 1 万 业 现 代 化 道路 ,加 快 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的转 变 进 程 , 吨 ,致 使 我 国 大豆 和 植 物 油 的 自给 率 分 别 下 降 到 了 3% 才 能不 断 提高 我 国农 业 综 合 生产 能 力、抗 风 险 能 力、市 0
22 年 我 国粮食 生 产 能 力稳 定在 100 斤 以上 。培 育 史 上 农 民增 收 最 快 的时 期 之~ 。但 由于 历史 和 现实 各 种 00 10 亿 05 新的粮食产能 ,离不开增加投入和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 因 素 的 影 响 ,我 国城 乡 居 民 的 收入 差 距 却 从 20 年 的 .2 扩大 到 了 20 年 的 33 :1 因此 ,促进 农 民 09 .3 。 效益。对此, 建议》明确 了必须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 32 :1 《

解读十二五

解读十二五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解读《十二个五规划建议》访谈文字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荆楚网、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您呈现的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系列访谈现场。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湖北省社科党组成员、副院长秦尊文先生!秦院长您好!秦尊文:您好!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参加过我们湖北省十一五规划研究,然后也是十二五规划研究专家,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期待和你解读我们国家十五规划建议。

我们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建议》在27日的时候已经成功发布了,相比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来说的话内容更加详实,我想首先请问咱们秦院长,无论公报也好,规划建议也好,要点有哪些?秦尊文:要点可以从规划建议的内容当中可以找出来,我们十二五规划建议他一共有十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是一个统领性的。

是对我们整个规划的全部内容是一个主体和主线,进行全覆盖。

下面有扩大内需、推进农业现代化、再就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社会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改革攻坚步伐,最后一个就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前面一共是十一个部分。

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十二五而奋斗。

那么除了第一部分和第十二部分,当中十个部分就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归纳的一些要点。

当然在十大任务之前,规划也好、公报也好,还对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进行回顾总结了经验,这也应该算一个亮点。

主持人:公报出来以后,包括十二五有很多人发现从中有不一样的地方,您觉得哪些是让您觉得眼前一亮的地方?秦尊文:这个可以很十一五规划建议进行对比可以体会到他的亮点,我刚才讲了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个部分,那么十一五规划是十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当时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那么从第三部分到第九部分,那么也是像我刚才说的主要任务有七个方面,第一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二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建设林型社会,第五、深入体制改变,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解读我国“十二五”规划

解读我国“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制定过程“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制定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②起草工作开始前在全党征求意见③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④五中全会进行了认真审议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制定的,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30年的收官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站在更高起点向第三个30年迈进、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初始期,是第三个30年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规划是第三个30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起好步、打基础的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背景(一)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省略模糊页)2. 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重大自然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多经济社会发展挑战: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活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省略模糊页)3.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人均GDP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货物进出口额快速增加、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1. 基本判断: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上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2. 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民收入将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口结构变化加速,劳动供给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老龄化来势迅猛;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农民工市民化迫切性大大增强,几千年农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结构将彻底改变;产业、技术、人才继续向少数条件好的区域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强化,中西部地区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区将初具规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对居住、健康、文化教育、生态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汽车社会到来;产能过剩显现、资源环境约束收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加重;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不够公平的收入分配等,带来社会矛盾增多,社会事件频发,社会风险增大;以调整利益格局为特征的深化改革,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明显加大。

吉林省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建设目标任务

吉林省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建设目标任务

吉林省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建设目标任务在叫一一五”开局的第一年——2022年,吉林省启动实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5年来,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明年及“十二五”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11月12日,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省农委任克军主任代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村屯改造步伐加快,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专项资金不断增加,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培训活动广泛开展,领导组织体系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完善。

全省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祥和的可喜局面。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总投资达到227.06亿元,共完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环境整治建设项目2.3万个,建设~村一品”专业村4205个。

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6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36万个,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率61%。

“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

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7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2.加强社会建设, 2.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就业是 民生之本 提高基层 医疗卫生水平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 公益性 一手抓经营性 经营性文化产业 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改造提升制造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 运输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完善城市布局 加强城镇化管理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十二五”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深刻理解“十二五”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 指导思想、主题、 指导思想、主题、主线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十二五”时期的五大宏伟目标 十二五” 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就业将会更容易 十二五”
2.主题 2.主题
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十七大报告
科学发展
3.主线 3.主线
中心任务 和核心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第四章
“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2.结构调整目标 2.结构调整目标 3.人民生活目标 3.人民生活目标 4.社会建设目标 4.社会建设目标 5.改革开放目标 5.改革开放目标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

专题七:辉煌“十一五”与展望“十二五”——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

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

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1、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2、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

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3、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反映了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在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三个推进。

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

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我国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必须提高农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而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
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从开拓农产品市场到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方向,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与“十一五”相比,“十一五”规划仅是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而“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既在城乡统一规划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两个亮点。

在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部分中,有两个亮点。

第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并且指出“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土地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必须是流动的。

农村土地必须流动起来,而且城市和农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这些标示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指出“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

”在征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更加重视农民的利益。

第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2007年在我国开始村镇银行的试点。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

这说明我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除一个坚持,三个推进,两个亮点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建立多层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
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对策。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和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例。

我国更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同时,农业和农村也发生了变化。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比值达到3.33:1。

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农业和农村必须借助农村体制机制完善实现新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