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的教案试讲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短歌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曹操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2. 把握《短歌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短歌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感受作者曹操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提出问题:曹操的《短歌行》有何独特之处?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短歌行》。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析课文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探讨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五、总结1. 总结《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2. 强调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问题:如何进一步理解《短歌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二、深入分析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比较分析《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拓展阅读1. 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如《观沧海》等。
2. 比较分析《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风格特点。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五、总结1. 总结《短歌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强调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及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品鉴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了解曹操及其诗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韵律美、意象美、修辞美,提高审美能力。
3. 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曹操及其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3. 诵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短歌行》的鉴赏题目,讲解答题技巧。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短歌行》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作者:曹操背景:建安文学意象:秋、露、月、星修辞:比喻、对仗、夸张情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内容,分析其意象特点及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通过描绘秋夜星空、霜露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仗、夸张等,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提高了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合集5篇)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合集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短歌行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个脑筋急转弯,大家猜猜看好不好,世界上又是谁跑得最快呢?有的同学们说对了,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
好的现在我们看个小纪录片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好的,认识了曹操,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
二、学习目标现在,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读一下。
现在让我们带着这3个目标一起品读这首《短歌行》。
首先,我想请一位同学介绍“行”这种文体。
噢,你举手了。
介绍的不错,看来你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三、听读感悟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在听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它的语气、节奏和轻重音。
听完朗诵,大家有什么感受?噢,感到一种忧思情怀。
好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首诗,读出这种情怀。
现在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配乐朗诵一下这首诗?后面的男生你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读,读的很好,抑扬顿挫。
请坐。
同学们,文有文眼,诗有诗眼,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眼睛是什么?对,是“忧”。
四、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这首诗,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到底为何而忧思,又是如何写忧的?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开始吧。
作者为何而忧?第一小组的同学,举手的最多,派个代表说一下吧!嗯,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天下未统一。
说的很准确简练,请坐。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具体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传达他的忧思的。
先看一忧,人生短暂。
作者是如何写“人生短暂”的,没错把人生比作朝露,足见人生短暂。
显然这首诗,首句起兴,“对酒当歌”,本是乐事,却乐极生悲,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
那何以解忧呢?对,酒,杜康是借代,指的是酒。
古人喜欢借酒浇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这么多,可见你的文学功底很深。
好,几杯杜康下肚,作者又将笔锋一转,转而思虑贤才难得。
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这首诗,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人才的渴求的?第三小组的代表你来说。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短歌行》,该诗歌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短歌行》的篇章结构,详细讲解诗歌的语言、意境、情感,以及了解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曹操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曹操的写作技巧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分析《短歌行》的诗意、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
2. 学具:教材、《短歌行》课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片段,引入曹操的形象,激发学生对曹操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短歌行》,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整体感受。
3. 诗意解析: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等。
4. 情感分析:结合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5. 例题讲解:分析《短歌行》中的一句诗句,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意,仿写一句诗句,并进行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章节内容:诗意解析、情感分析、写作技巧3. 重点:忧患意识、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短歌行》的诗意,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意解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
2. 情感分析,尤其是曹操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3. 例题讲解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2024年《短歌行》教学教案
《短歌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短歌行》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短歌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及作者曹操的生平事迹。
2.领悟《短歌行》中所表达的豪放情怀和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词来感悟人生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理解《短歌行》中的典故和意象。
2.掌握《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播放《短歌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魅力。
2.讲解《短歌行》(1)逐句解读《短歌行》,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短歌行》中的典故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讲解《短歌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悟。
(2)讨论《短歌行》中所表达的豪放情怀和人生哲理。
4.课后作业(1)背诵《短歌行》。
(2)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1.开展《短歌行》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组织学生参观曹操纪念馆,深入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
3.邀请专家进行古诗词鉴赏讲座,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古诗词的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短歌行》的情况和鉴赏文章的质量。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在讲解《短歌行》背景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我们今天要学的《短歌行》,就是他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创作的呢?请大家根据我提供的资料,推测一下曹操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曹操《短歌行》 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2)理解友情、忠诚、抱负等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原文及翻译。
(2)《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3)曹操的思想和英雄气概。
2. 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曹操的生平和英雄事迹。
(2)引出《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原文朗读:(1)学生齐读《短歌行》。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3. 翻译理解:(1)学生自主翻译《短歌行》。
(2)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短歌行》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5. 深入解读:(1)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短歌行》的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短歌行》的教学内容,总结诗的艺术特色和曹操的英雄气概。
2. 强调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短歌行》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最新9篇)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2、熟背全诗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此期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和理想。
其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有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诗歌的这种杰出成就和特色,形成后来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代表作家:“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成就最高者是王粲。
女作家蔡琰(字文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生大声自读全诗读时要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2、指明学生朗读(师生点评)3、老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的内容4、解题: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四、品鉴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
短歌行的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诗海泛舟》中的《短歌行》。
内容包括诗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创作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强对文学史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和鉴赏《短歌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2.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短歌行》中的难点句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1)背诵要求:流利、有感情。
(2)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为学生的诗歌学习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预设互动1]美美地忆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裴松之认为:“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如是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毛泽东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以学激思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三、合作学习[预设互动2]美美地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预设互动3]美美地思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是如何解忧的?第一步:自己诵读诗歌,寻找问题关键。
第二步: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七课《短歌行》课文原文篇一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篇二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
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
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短歌行》讲课教案及朗诵方法
《短歌行》讲课教案及朗诵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 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学会《短歌行》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2. 曹操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4. 朗诵技巧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短歌行》原文及译文,曹操生平简介,朗诵技巧。
2. 难点:《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朗诵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原文讲解:逐句解析《短歌行》原文及译文,讲解重点词语。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短歌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艺术特色。
4. 朗诵技巧讲解:讲解朗诵时的语音、语调、情感把握等技巧。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读《短歌行》原文,掌握译文。
2. 学习曹操生平,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3. 练习朗诵技巧,准备课堂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朗诵练习:评估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八、扩展学习1. 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引导学生研究《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拓宽文学视野。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优秀9篇)短歌行篇一教学设想: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一、熟悉诗歌1、导入: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
《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短歌行>公开课经典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引出课题《短歌行》。
(2)提问学生对曹操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曹操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
(2)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曹操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4、研读诗歌,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明月”“乌鹊”等,体会其象征意义。
5、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教师点拨:诗人通过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6、分析艺术手法(1)让学生找出诗歌中运用的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教师举例说明,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
高中语文试讲教案《短歌行》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要研究XXX的《短歌行》。
首先,让我们玩个脑筋急转弯,猜一下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XXX。
现在我们看一段小纪录片,了解一下真实的XXX。
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他的《短歌行》。
这节课的研究目标有三个,请大家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我们要带着这些目标来品读这首诗。
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行”这种文体。
看来你的预工作做得很好。
接下来,我们要听一下这首诗的配乐朗诵。
请大家注意语气、节奏和轻重音。
听完后,有什么感受?大家都感到了忧思情怀。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表达这种情感。
请一位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诵这首诗。
你读得很好,请坐。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作者为何忧思,以及如何表达忧思。
作者为何忧思?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举手最多,可以派一个代表回答。
你们说得很准确简练,请坐。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传达忧思的。
首先,作者XXX人生短暂。
他将人生比作朝露,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这首诗从乐事转为忧思,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酒是XXX的良药,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很多,说明你们的文学功底很深。
接下来,作者XXX才难得。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作者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第三小组的代表,请你来说。
你说得很好,引用了《诗经》中的两个诗句。
能为我们读一下吗?好的,请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尊重。
对于“明明如月”,作者将贤才比作明月,表达了他渴望贤才归来的心意。
我们再来看一下《短歌行》这首诗。
其中,“月明星稀,XXX”一句本为景物描写,但是其背后也有更深刻的内涵。
诗人通过比喻XXX无枝可依,来表达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情感,希望能将这些人收入麾下,使人才不再彷徨。
另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和“XXX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则是从《管子》和《史记》中引用而来。
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是胸怀大志,一统天下。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思以及他对人才的渴望和胸襟抱负。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精选9篇】《短歌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譬(pì)如朝露青青子衿(jīn) 呦呦(yōu)鹿鸣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四)解释题目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二)品读师生合作,品析诗歌。
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
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教学难点:篇二1、背诵全诗。
2、理解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短歌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短歌行》教学教案
《短歌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
2.领悟《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诗歌的鉴赏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曹操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曹操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诗歌解析1.让学生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对海而唱《短歌行》长歌吟松风醉舞经阁半卷书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修辞手法分析1.介绍曹操的诗歌特点,如豪放、激昂等。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四)诗歌鉴赏情感:诗人的豪情壮志、忧国忧民之情。
意境:诗歌描绘的壮阔场景、深远意境。
艺术特色:诗歌的韵律美、辞藻华丽。
2.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诗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短歌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曹操的生平事迹、诗歌解析、修辞手法分析和诗歌鉴赏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短歌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2.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仍较浅,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1.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3.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曹操生平事迹资料。
2.《短歌行》诗歌原文及注释。
3.古典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短歌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
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并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把握诗中情调的起伏、断续、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感知情调;讨论分析,鉴赏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
2、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3、进一步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形象,探究诗歌的主旨,同时注重古体诗对学
生的文化熏陶。
四、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交流、比较分析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后为了本课的更好学习先将学生分成5至6个组,并且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课下自行完成:
①自选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可以小组推荐代表朗诵,也可以小组全部成员协作朗诵。
②查找资料,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独立完成)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新课导入
先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诵,在此之后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
处在动乱的年代,壮志未酬,报负不得伸展的文人常常会感叹人生的短暂。
有的便随波逐流,不思进取,有的甚至归隐山林,消极避世。
然而,“时势造英雄”,世上总有一些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的猛士”。
他们珍惜岁月,发奋努力,拓展出了人生的一片新天地。
身处动乱时代的曹操是怎样奋发图强、拓展人生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他的名作《短歌行》去了解一下。
3、背景介绍
(一)关于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1、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成就:政治上兴兵屯田、唯才是举、统一北方。
文学上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气。
3、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
(二)关于题目《短歌行》
本诗选自《曹操集》。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乐府还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就
曲调而言的。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里是用作宴会的歌词。
(三)关于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的袁绍等势力,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东吴,统一全国。
大战前夕,曹操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4、鉴赏全文——学生课内展示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再一次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第三部分:
通过老师提问,找小组同学进行回答,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1)找出诗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概括作者抒发的情感。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明确:1、体现作者情感的诗句有: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作者的情感集中体现一个“忧”字。
3、归纳忧的原因。
(2)赏析如下诗句,总结作者情调的变化。
“忧思难忘”(原因:时光易逝、壮志未酬。
情调:低沉)
“沉吟至今”(对象:“君”——在座的贤才。
情调:振作)
“忧从中来”(原因:贤才难得、渴望贤才。
情调:兴奋)
“天下归心”(对未来的展望。
情调:激昂)
(3)鉴赏诗中表现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明确:雄心壮志求贤若渴
第四部分:
对这次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评出相应的奖项:
Ø 最具个性创意奖Ø 最具配乐完美奖Ø 最具诗人气质奖Ø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
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5、课后小结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入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反而在对统一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
6、课外拓展
阅读李煜词《虞美人》,试比较《短歌行》中曹操的“忧”和《虞美人》中李煜的“愁”有什么不同?
明确:《虞美人》抒发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在回忆繁华的过去时的无法排遣的愁闷,因此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的悲哀和哀伤;《短歌行》中,作为一代豪杰的曹操,表达了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忧愁,因此诗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慷慨悲壮。
7、布置作业
短歌行 曹操 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何时可掇 何枝可依 忧思难忘 沉吟至今 忧从中来 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 为“君”思念 渴望贤才 展望未来 情调:低沉 振作 兴奋 激昂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忧 人生短暂 光阴易逝 “但为君故”
、“枉用相存” 人才难得 “天下归心” 统一天下 (一)选择诗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然后写写感受。
(二)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8、板书设计
9、课后反思
这节课赏析全文的部分,我采用的分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类学习方式的探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