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合成阿司匹林
扑炎痛的合成实验报告
目录一、前言 .................................................................................................................................... - 1 -二、实验目的 ............................................................................................................................ - 1 -三、实验原理 ............................................................................................................................ - 1 -四、物理常数 ............................................................................................................................ - 3 -五、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仪器与试剂 ........................................................................................................................ - 3 -七、实验装置图 ........................................................................................................................ - 4 -八、实验步骤 ............................................................................................................................ - 5 -九、结构确证 ............................................................................................................................ - 6 -十、实验流程图 ........................................................................................................................ - 6 - 十一、实验结果 ........................................................................................................................ - 8 - 十二、思考题 ............................................................................................................................ - 9 -一、前言扑炎痛又名贝诺酯、苯诺来、解热安,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对乙酰氨基苯酯。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进展谢文娜(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常用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被称为百年经典老药,至今仍广泛应用。
因此阿司匹林的合成至关重要,多种化合物都可用于阿司匹林的催化合成,碱也一种不错的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因此本文对以碱催化阿司匹林的合成进行综述,为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合成;催化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 A0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还有一定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1],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百年经典老药,价格低廉,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福音。
近年来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一些新用途,例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2-3]和脑卒中[3-4]死亡率,最新研究还发现其还有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5-6]。
因此得到阿司匹林经济、高效、绿色的合成路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经典,传统上是以浓硫酸为催化剂,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
此路线虽经典但却有诸多缺点,反应副产物较多、产率较低,浓硫酸腐蚀性强、对设备损坏严重,污染环境等。
因此,众多研究者为寻找绿色经济的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的合成展开了研究,基本上以酸、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较多,也有其他一些新型催化剂用于阿司匹林的合成。
本文重点综述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1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1 强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1.1.1 氢氧化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一种强碱,化学实验室中常用试剂,用途广泛。
史兵方[7]等利用固体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超声辐射下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
经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杨酸、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固体氢氧化钠用量为10%,超声辐射功率为160W 时,40℃下反应8分钟,产率达到93%。
相对于张国升[8]等利用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以传统方法合成阿司匹林来看,反应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和产率都有所提高。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摘要】用吡啶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
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杨酸用量为2.0g,乙酸酐用量为5.9mL,吡啶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5%时,80℃反应30min,纯化乙酰水杨酸收率可达80.2%,且吡啶是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优良催化剂。
【关键词】吡啶、合成、水杨酸、催化剂、阿司匹林【正文】(一)前言:乙酰水杨酸中文名称:阿司匹林,其中文俗名还有: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简称:ac 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系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伤风、感冒、关节痛、神经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称乙酰水杨酸。
化学结构式见图分子式:C9H8O4 相对分子质量:180.16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二)引言:传统工艺上采用乙酸酐和水杨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经酰化制备阿司匹林。
其优点是工艺成熟,但存在设备腐蚀严重,副反应多,工艺复杂,催化剂难以回收利用,后处理需要反复中和冲洗,产品损失多而且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染环境。
对于传统制备阿司匹林的方法,可以看出传统催化剂的缺点,因此需要尝试新的催化剂,所以我们通过查阅相应的文献,决定采用吡啶作为催化剂。
虽然用吡啶的时,吡啶较易吸水形成共沸物,使反应温度较难控制,且反应中产生难闻的气味,可是它催化效果优良,收率高。
所以我们还是决定用吡啶。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方案:(三)反应原理:1.副反应:OO HOH2O HC OOOOH +OH 2OO HOCOCH3OO HOH+OCOCH3C OOOO H在阿司匹林的产品中的另一主要副产物是水杨酸,其来源可能是酰化反应不完全的原料,也可能是阿司匹林的水解产物。
药物化学实验
小学期药物化学实验学院:药学院分组:一组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贝诺酯的合成摘要:本品以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
阿司匹林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酰氯时以少量吡啶作催化剂,氯化亚砜过量20%左右以提高收率,过量氯化亚砜减压蒸馏除去。
本品经口服进入体内后,经酯酶作用,释放出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而产年药效。
本品既有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保持了扑热息痛的解热作用。
关键词贝诺酯;溶剂;合成条件一、实验目的1. 通过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了解氯化试剂的选择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 通过本实验了解酯化反应原理,掌握无水操作的技能及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
二、实验原理扑炎痛为消炎镇痛药,常以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
阿司匹林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酰氯时以少量吡啶作催化剂,氯化亚砜过量20%左右以提高收率,过量氯化亚砜减压蒸馏除去。
经过上述合成,扑炎痛既保留了解热镇痛的作用,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头痛及感冒发烧等病症的治疗。
合成反应如下:三、实验仪器1 原料与试剂:阿司匹林(药用)、扑热息痛(化学纯)、二氯亚砜(分析纯)、吡啶(分析纯)、氢氧化钠(化学纯)、苯(化学纯)、甲苯(化学纯)、二甲苯(化学纯)、丙酮(化学纯)2 主要仪器:搅拌机、电热套、铁架台、恒温水浴锅、三口瓶(150ml)、直形冷凝管、抽滤瓶(250ml)、布氏漏斗(60mm)、温度计(100℃)、量筒、滴管表1-物料规格及配比表2-物理性质名称性状熔点(℃)溶解性阿司匹林白色针状或板 135 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状结晶粉末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乙酰水杨酰氯淡黄色液体扑热息痛 169-171 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难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扑炎痛白色结晶 176-178 不溶于水、易溶于热醇中四、实验内容1.实验操作(1)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器(上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排气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温度计的150 ml三颈瓶中,加入止爆剂、阿司匹林9 g,氯化亚砜5 m1,滴入吡啶1滴(催化反应用),缓缓加热至75℃,维持70—75℃,保温反应至无气体逸出(约2~3 h)。
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周卫国 戎姗姗 莫 清 吴 颖 王银银 蒋成君(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3)摘 要 通 过 对 硫 酸 、草 酸 、柠 檬 酸 、磷 酸 氢 盐 、对 甲 苯 磺 酸 、硫 酸 氢 钠 、氨 基 磺 酸 、三 氯 稀 土 、活 性 炭 固 载 AlCl 3、固 体 超 强 酸 、膨润土负载型固体酸 、负 载 型 杂 多 酸 、碳 酸 盐 、氢 氧 化 钾 、 乙 酸 钠 、苯 甲 酸 钠 、吡 啶 、维 生 素 C 、酸 性 离 子 液 体 、脱 铝 改 性 Y 分 子 筛 、 分 子 碘 、 六 氢 吡 啶 、氧化锌或氧化钙等 21 种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 :酸 性催化剂催化时合 成 阿司匹林的收率高于碱性催化剂催化 ;膨 润 土负载型固体酸 ,负 载 型杂多酸具有较 高 的实际应用价值 ;采 用 超 声 、微波等强化手段能明显加快反应速度 。
关 键 词 阿 司 匹 林 ;酰 化 反 应 ;催 化 剂 中 图 分 类 号 TQ463+.4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6829(2009)06-0040-04 率达 91.5%[1]。
1.3 柠檬酸柠 檬 酸 是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良好催化剂 ,具 有 不 腐 蚀 设 备 、不 氧 化 反 应 物 ,催 化 剂 用 量 少 ,易 提 纯、产品收率高等优点 ,适合工业化生产 。
周秀 龙 以柠檬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 , 当 水 杨 酸 3.0 g ,乙 酸 酐 6.65 g ,柠 檬 酸 1.0 g ,反 应 时 间 为 40 min ,反 应 温度为 70 ℃时,阿司匹林收率达 91.0%[2]。
1.4 磷酸盐孔祥平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 , 磷酸二 氢 钾 催化,超声波振荡加热合成阿司匹林 ,其最佳合成条 件 : 水 杨 酸 3.0 g 、 乙 酸 酐 6.2 mL ( 物 质 的 量 比 为1:3),磷 酸 二 氢 钾 0.5 g ,75~80 ℃下 ,超声波振荡反应 30~40 min ,磷酸二氢钾的回收 率 达 90%,该 法 与 浓硫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效果相当 ,且安全 、环 保,催化剂可回收利用 ,适用工业生产[3]。
(完整版)阿司匹林的合成
(完整版)阿司匹林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司匹林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阿司匹林制备实验,初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
3、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了解合成中的副产物以及相应的除杂方法。
5、了解阿司匹林合成中可使用的催化剂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醋酐为酰化剂,与水杨酸羟基酰化成酯。
传统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它存在如下缺点:1)收率较低(65%~70%),腐蚀设备,有排酸污染;2)操作条件要求严格。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要严格控制其加入速度和搅拌速度,否则会导致反应物碳化;3)粗产品干燥时,由于硫酸分离不完全而导致部分产品氧化,引起产品成色不好;4)产品不能加热干燥,否则产品中残余的浓硫酸会催化乙酰水杨酸水解成水杨酸。
因而寻找一类新的催化活性高、环保型的催化剂来代替质子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必要的,改进后的催化剂大体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其他类型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机理如下:在酸作用下,乙酸酐中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使乙酸酐中酰基容易向羟基转移形成酯基,即完成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催化剂酸性越强,氢质子流动性越好,越易于催化酯基的生成,但在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中,催化剂酸性太强,也会造成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与另一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脱水酯化,生成较多的酯聚合副产物。
因此,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为基础,人们对酸性化合物替代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酸性催化剂包括路易斯酸、固体酸、有机酸、酸性无机盐、酸性膨润土等。
1、酸性膨润土的催化效果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备二维通道和大孔分子筛的性质,用酸处理后所得的酸性膨润土催化酯化反应最大优点是收率高,催化剂经热过滤与产品分离后,再经干燥、净化、活化处理,可反复使用,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绿色催化剂,该方法消除了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但收率中等。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研究
揖摘要】介绍了阿司匹林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发展前景,对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
对具体的合成路线作了比较:以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工艺相对比较成熟,但需要开发更为环保的酸催化剂;以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产品纯度高,但工艺不够成熟;以维生素C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工艺同样不够成熟。
开发环境友好、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催化剂。
是发展阿司匹林合成工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1、国内外研究背景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杨酸,它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用于临床已有100a历史,为医药史上3大经典药物之一。
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
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
2、阿司匹林合成方法2.1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2.1.1浓硫酸。
传统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为浓硫酸,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进行O-酰化反应,水浴加热,冷却后析出晶体,加入冷水结晶后抽滤,烘干即得乙酰水杨酸,产率一般在60%左右,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不能回收利用,且易发生副反应而使产品色泽深,不利于提纯。
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的制备摘要:较全面地介绍阿司匹林,并通过实验分别用浓硫酸、浓磷酸,吡啶和乙酸钠做催化剂,由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比较四种催化剂对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作用,发现乙酸钠的催化作用最好。
关键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催化、吡啶。
一、阿司匹林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acid分子结构式为:C9H8O4分子相对质量:180.16<B> 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发展史: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早在1853 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 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目前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药物化学实验2010-讲义
药物化学合成实验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OCOCH 3COOH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OCOCH 3COOHOH COOH(CH 3CO)2OH 2SO 4CH 3COOH++三、实验方法 (一)酯化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10 g ,醋酐14 mL ,浓硫酸5滴。
开动搅拌机,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70℃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30 min 。
停止搅拌,稍冷,将反应液倾入150 mL 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
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得粗品。
(二)精制将所得粗品置于附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0 mL 乙醇,于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稍冷,加入活性碳回流脱色10 min ,趁热抽滤。
将滤液慢慢倾入75mL热水中,自然冷却至室温,析出白色结晶。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置红外灯下干燥(干燥时温度不超过60℃为宜),测熔点,计算收率。
(三)水杨酸限量检查取阿司匹林0.1 g,加1 mL乙醇溶解后,加冷水定适量,制成50 mL溶液。
立即加入1mL新配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摇匀;30秒内显色,与对于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1%)。
对照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水杨酸0.1 g,加少量水溶解后,加入1 mL冰醋酸,摇匀;加冷水定适量,制成1000 mL溶液,摇匀。
精密吸取1 mL,加入1 mL乙醇,48 mL水,及1 mL新配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摇匀。
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5期2009年9月长沙大学学报JOUR NAL O F CHANGS HA UN I VERS I TYVo.l23No.5S e p.2009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文瑞明1,刘长辉1,游沛清1,俞善信2(1.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南益阳413000;2.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评述了硫酸、磷酸、对甲苯磺酸、草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无水乙酸钠、苯甲酸钠、氧化锡、三氯化铝、稀土氯化物、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氟化钾/氧化铝、磷酸二氢钠、一水硫酸氢钠、酸性膨润土、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方法.关键词:阿司匹林;水杨酸;乙酸酐中图分类号:TQ6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09)05-0030-04阿司匹林(aspiri n)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广泛应用于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炎、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的治疗.近来发现它可作为不可逆花生四烯酸环氧醚抑制剂,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合成,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其稀溶液用于浇灌果树,具有防落花、落果等功效[1].对于其合成,历史上有不少化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试验研究,现就已报道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述.1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最早阿司匹林的合成是在浓硫酸催化下,由水杨酸和乙酸酐作用而成[2].浓硫酸严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且易发生副反应,已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为此,吕亚娟等采用微波辐射,磷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适宜反应条件为:0.01mol水杨酸, 0.02mol乙酸酐,2滴浓磷酸,在功率300W微波下辐射3.5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90%[3],反应速度和产率大大提高.蒋栋利用Brcpn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他在比较了[Hm i m]BF4、[bm i m]H S O4和[b m i m]H2PO4的基础上,选出[bm i m]H2PO4为催化剂,用量0.28g,在2.762g水杨酸,4.083g乙酸酐存在下,70e反应30m in,产品产率达63.43%, [bm i m]H2PO4溶于水后,过滤脱水后重复使用3次,产率不变[4].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强的固体有机酸,价廉易得,易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催化活性高,不易引起副反应,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比硫酸小.李继忠利用其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水杨酸、乙酸酐和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B2B0.0153,81~85e,反应20m in,产品收率达94.44%[5],是替代无机酸的良好催化剂是.隆金桥等利用草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3. 0g水杨酸,6mL乙酸酐,0.5g草酸为催化剂,80 e反应50m in,阿司匹林收率达91.5%[6].熊知行等利用732型强酸性树脂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3.0g水杨酸,6mL乙酸酐,树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3%,75e反应30m i n,产品收率达78.6%,树脂重复使用5次,收率仍达77.5%[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分子磺酸,价廉易得,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副反应,不溶于反应体系中,易分离和回收,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环境友好催化剂.2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水杨酸是较弱的有机酸,在碱作用下会形成酚氧负离子,是一种有利的亲核试剂,能进攻乙酰基的羰基碳,形成中间体而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合成.张国升等利用0.2g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2.5g水杨酸,3mL乙酸酐,60~65e反应20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90%[8].宋小平等使用碳酸钠为催化剂是,优化反应条件为:4.0g水杨酸,5.5mL乙酸酐,0.1g*收稿日期:2009-10-12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批准号:2009GK3175);2007年度湖南省建设科技计划(批准号:湘建科[2007]425)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文瑞明(196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有机合成.总第91期文瑞明,刘长辉,游沛清,俞善信: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无水碳酸钠,在60~65e,反应30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91%[9].为了避免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缩短反应时间,常慧、钟国清和李秋荣等利用了微波辐射[10,11,12],无水碳酸钠催化,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结果见下表(如表1所示):表1微波辐射碳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水杨酸/g 乙酸酐/mL碳酸钠/g微波功率/W辐射时间/s产率/%文献4.05.50.15956092.5105.06.80.14646095.4115.06.80.15404583.812李西安等报道了碳酸氢钠催化下微波辐射合成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B2,碳酸氢钠为水杨酸质量的2%,利用151W的微波辐射45s,阿司匹林产率达96.9%[13].由此可见,利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催化,微波辐射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很好方法,此法时间短、易操作、节能、成本低、产率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林沛和报道了吡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当2.0g 水杨酸,5.9mL乙酸酐,吡啶为水杨酸质量的5%, 80e反应30m i n,阿司匹林收率达80.2%[14].乙酸钠和苯甲酸钠是弱酸强碱盐,具有类似碱的催化作用.冉晓燕等采用乙酸钠为催化剂,微波辐射合成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 B2,无水乙酸钠与水杨酸的摩尔比为1B20,功率为200W的微波辐射60s,阿司匹林产率达93. 5%[15].林沛和报道了苯甲酸钠的催化作用,当2.0g 水杨酸,2.8mL乙酸酐,水杨酸质量8%~10%苯甲酸钠为催化剂,60~65e反应25~30m i n,产品收率为82.8%[16].3无机氧化物及盐类催化合成阿司匹林3.1活性氧化锡肖新荣等利用微波辐射制备的活性二氧化锡和普通二氧化锡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阿司匹林,当13.8g水杨酸,20mL乙酸酐,1.0g二氧化锡,85e 反应45m in,利用活性二氧化锡时产品产率达81. 6%比普通二氧化锡(产率78.2%)高,且二氧化锡无毒、无腐蚀、无污染、无氧化性,是一种较好的催化剂[17].3.2三氯化铝丁健华等利用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2%,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B2,85e回流30m i n,阿司匹林产率为72. 6%[18].由于无水三氯化铝不稳定,容易吸潮,为此,王海南等采用微波辐射来快速合成阿司匹林,三氯化铝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8%,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B3,利用功率为650W的微波辐射2 m i n,产品产率为69.2%[19],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胡晓川利用活性炭固载三氯化铝来增加三氯化铝的稳定性,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B2.5,活性炭固载三氯化铝为水杨酸质量的2%,80~85e反应16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80%以上,同时回收的催化剂可重复使用[20],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克服了三氯化铝的腐蚀性,且不污染环境,是一种良好的方法.3.3三氯稀土化合物稀土氯化物也是良好的Le w is酸,张武等采用25g水杨酸,35mL乙酸酐,0.4g不同稀土氯化物为催化剂,80e反应30m i n,不同氯化稀土化合物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见表2(如表2所示):表2不同稀土氯化物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催化剂无H2S O4/1mLLa C l3NdCl3YCl3GdCl3YbCl3Pr C l3产率/%62.188.465.784.389.587.682.285.7其中以YCl3效果最好,同时这些稀土盐均可回收并重复使用,是合成阿司匹林的良好催化剂[21],只是成本较高,且作为药物合成对于其毒性要慎重考虑.3.4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孔兆祥等利用磷酸盐(或焦磷酸盐)与磷钼酸铵组成的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10g水杨酸,12.5mL乙酸酐,1.0g催化剂, 60~65e反应25m i n,不同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产率见表3[22](如表3所示):表3不同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催化剂T i p-A M PT ipp-A MPZrpp-AMPSnp-A MPPPA T i p产率/%69.066.063.167.563.663.7说明:T ip-A MP为磷酸钛-磷钼酸铵;T i pp-A M P为焦磷酸钛-磷钼酸铵;Zrpp-A M P为焦磷酸锆-磷钼酸铵;Snp-A M P为磷酸锡-磷钼酸铵;PPA为多聚磷酸;T i p为磷酸钛.这些催化剂回收再生后,仍具催化活性,但产率均不太高,应用价值不大.3.5氟化钾-氧化铝方小牛等采用KF/A l2O3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6.3g水杨酸,13.5mL乙酸酐,2.0g催化剂,31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9月60~80e反应30~40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90%以上[23],因此,KF/A l2O3是合成阿司匹林的良好催化剂.3.6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是一种质子酸,可以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当1.0g水杨酸,6.0mL乙酸酐,反应物总量的10.5%的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75e反应30 m in,得提纯后的阿司匹林产率达76%[24].3.7硫酸氢钠肖新荣等利用13.8g水杨酸,20mL乙酸酐(摩尔比1B2),1.5g一水硫酸氢钠,75e水浴中搅拌反应30m i n,阿司匹林收率达86.7%[25].该法操作安全,且硫酸氢钠难溶于反应体系,腐蚀性小,易于回收并能重复使用.为了提高反应速度,杨新斌等在此反应中引入微波辐射合成了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B2,一水硫酸氢钠为水杨酸质量的4%,采用功率为464W的微波辐射60 s,阿司匹林产率为89.5%[26],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还可达到节能的目的.3.8膨润土膨润土的化学成分为A l2O3#4Si O2#H2O.陈志勇等将膨润土用酸处理制成酸性膨润土并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将10g水杨酸,25mL乙酸酐(摩尔比1B3.6),1.0g酸性膨润土(为水杨酸的5%), 85~90e反应1h,阿司匹林收率达90.44%,同时回收的催化剂能够重复使用[27].该催化剂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无毒,是一种良好的环境友好催化剂.4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超强酸是酸强度比100%硫酸更强的酸.固体超强酸具有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不怕水、耐高温、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制备容易、易与反应体系分离、操作方便、不易中毒、易于回收和能够重复使用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环境友好催化剂.自1979年H ino等人首次合成T i O2/S O42-等新型固体超强酸后,研究及开发其应用十分活跃.陈洪等利用固体超强酸S O42-/Fe2O3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6.3 g水杨酸,9.0mL乙酸酐,0.20g催化剂,在70~75 e反应30m in,阿司匹林产率达88.8%,且此催化剂重复催化活性好[28].5杂多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杂多酸是由2种以上无机含氧酸缩合而成的多元酸的总称.它不仅具有多元酸和多电子还原能力,而且其酸性和氧化还原性可以通过变换组成元素在很大范围内系统调节.它对许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不挥发,对热稳定,可以大大减轻对设备的腐蚀,后处理简单,能够再生和重复使用.徐常龙等利用硅钨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2.0g (15mmol)水杨酸,3.5mL(37.5mmol)乙酸酐,0. 15g(0.035mmol)硅钨酸,在76~80e反应15 m i n,阿司匹林产率达92.6%[29].固载型杂多酸是近年来研究者热衷的环境友好催化剂[30].谢宝华等利用活性炭负载的硅钨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 0B1.5,催化剂为水杨酸质量的5%,71~75e反应15m in,阿司匹林产率达94.2%,回收的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产率仍达88%[31].6分子筛催化合成阿司匹林分子筛是有机合成反应中研究得较早的一类固体酸催化剂.它不怕水,耐高温,制备简便,三废污染少,易从反应液中分离,能重复使用且活性几乎不发生变化,是一类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催化剂.为了加速反应,刘鸣等直接采用微波辐射3A b分子筛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5.0g(0.036mol)水杨酸,6.8 mL(0.072mol)乙酸酐,分子筛为水杨酸质量的5%,200W功率的微波辐射2.5m in,产品产率达95.1%,同时回收的分子筛重复催化的效果良好[32].7维生素C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带有一定酸性的维生素类药物,不存在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的问题,且对化学试剂具有广泛的反应性能,陈洪等报道了其在合成阿司匹林中的应用:当6.3g水杨酸,13.5 mL乙酸酐,2片维生素C药片,65e反应20m in,阿司匹林收率90.1%,75e反应15m i n,收率为92.6%[33].反应温和,催化剂无毒,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8结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就其合成而言,研究出合理、经济、实用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不少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笔者认为对甲苯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无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稀土氯化物、氟化钾/氧化铝、一水硫酸氢钠、酸性膨润32总第91期文瑞明,刘长辉,游沛清,俞善信:阿司匹林合成的研究进展土、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是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适宜催化剂.微波辐射可以大大加快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速度.参考文献:[1]中国药物大全编委会.中国药物大全:西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Voge l A I.Texbo ok of P ractical Organ ic Chem istry[M].London:Lo ng m an G roup L i m it od,1978.[3]吕亚娟,等.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乙酰水杨酸[J].甘肃高师学报,2002,7(5):29-31.[4]蒋栋.B rcp m sted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应用化学,2007,24(9):1080-1082.[5]李继忠.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5(6):365-366,335.[6]隆金桥,等.草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7,20(6):76-78.[7]熊知行,等.强酸树脂环境友好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4):13-14.[8]张国升,等.以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制备乙酰水杨酸[J].化学试剂,1986,8(4):245-246.[9]宋小平,等.固体碳酸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精细石油化工,1992(3):46-48.[10]常慧,等.微波辐射快速合成阿司匹林[J].化学试剂,2000,22(5):313.[11]钟国清.微波辐射快速合成乙酰水杨酸[J].合成化学,2003(2):160-162.[12]李秋荣,等.微波合成阿司匹林的工艺研究[J].化工中间体(科技产业版),2004(5):41-44.[13]李西安,等.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49-50.[14]林沛和.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6(9):18-19,25.[15]冉晓燕.微波辐射合成阿司匹林[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7(4):48-49,79.[16]林沛和.苯甲酸钠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184-186. [17]肖新荣,等.微波辐射法制备活性二氧化锡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南华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17(4):8-11.[18]丁健华,等.阿司匹林的合成条件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76-78.[19]王海南,等.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11):31-32.[20]胡晓川.活性炭固载A l C l3合成阿司匹林[J].杭州化工,2007,37(1):30-34.[21]张武,等.三氯稀土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化学世界,2002,43(8):422-423,434.[22]孔兆祥,等.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阿司匹林的合成[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0,6(6):431-435.[23]方小牛,等.KF/A l2O3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21(5):6-7.[24]隆金桥,等.磷酸二氢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3):45-46.[25]肖新荣,等.硫酸氢钠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6):42-43.[26]杨新斌,等.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03(4):17-18.[27]陈志勇,等.酸性膨润土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 195-197,271.[28]陈洪,等.环境友好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化工环保,2004,24(7):432-433.[29]徐常龙,等.硅钨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J].精细石油化工,2007(2):36-38.[30]P izziol L,Vazquer P.Tungstophosphoric and moly b2dophosr ic aicds supported o n zi rco n ia as ester ificati on cata2 l ysts[J].C ata.l Lett,2001,77(4):233-239.[31]谢宝华,等.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化工中间体,2007(2):27-29.[32]刘鸿,等.微波辐射分子筛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37(4):27-28,55. [33]陈洪,等.维生素C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4,45(12):642-643.(责任编校:化石)33。
吡啶合成阿司匹林
吡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摘要】在有机实验中,反应通常比较缓慢,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等手段。
催化剂则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结果。
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中,酸碱催化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用吡啶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用不同的催化剂(浓硫酸,浓磷酸,吡啶,醋酸钠,碳酸钾)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吡啶是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优良催化剂。
【关键词】阿司匹林吡啶催化剂水杨酸【正文】(一)前言:阿司匹林, 又名乙酰水杨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 苯甲酸,化学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180.16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也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随着广大研究者对阿司匹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这100 年老药还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治疗痛经,预防老年痴呆症,防癌作用,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降糖等作用【2】,因而阿司匹林又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阿司匹林的制取(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1)、学习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易氧化基团的保护方法。
(3)、进一步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抽滤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安全需知:乙酸酐和浓磷酸,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须小心。
如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2、实验的反应原理(1)实验反应方程式:(2)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下,温度过高易发生副反应,同时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副反应:OOHOH2OHC OOOOH +OH 2OOHOC OCH3OOHOH+OC OCH3C OOO OH缩合反应:(3)反应机理:①吡啶作为亲核试剂对乙酸酐的羰基碳进行加成,②酰氧基离去,生成N —酰基吡啶盐(此时N 带正电荷,吸电子能力比酰氧基强,进一步增加酰基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水杨酸的进攻,且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水杨酸酚羟基进攻N —酰基吡啶盐,吡啶离去,生成产物。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
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催化剂类别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酚甲酸 % 25乙酸酐 % 27制备工艺: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
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
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
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故该工艺较为成熟。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
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
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
贝诺酯片剂制备方案
贝诺酯片剂制备方案(供参考)一、阿司匹林的制备1、制备原理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OCOCH 3COOH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利用醋酐在硫酸催化下形成乙酰正离子,进攻水杨酸中的酚羟基氧,从而完成乙酰化反应。
合成路线如下: H +CH 3+O +OCOCH 3COOH OH COOH(CH 3CO)2OH +CH 3+OCH 3COOH ++-2、试药及器材1)试药 水杨酸(CP )、醋酐(CP )、98%浓硫酸(CP )、无水乙醇(CP )2)仪器 (50ml 、100ml 、150ml )锥形瓶、(50ml 、100ml )量筒、40ml 布氏漏斗、250ml 抽滤瓶、恒温水浴锅3、制备步骤1)酰化在250ml 的锥形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30.0g 、醋酐45 ml 后,滴加浓硫酸5滴,轻轻地振摇,使水杨酸溶解加塞。
再将锥形瓶放在已预热的水浴锅上加热至65~80℃,振摇,并保持温度20分钟。
冷却至室温,待结晶析出后,加纯化水250ml ,用玻棒轻轻搅拌,继续冷却直至大量的结晶完全析出。
2)抽滤将布氏漏斗安装在吸滤瓶上,选择适宜的滤纸于布氏漏斗中,先湿润滤纸,再开减压泵,滤纸抽紧后,将上述待滤结晶溶液慢慢地倾入漏斗中,抽滤,得到的固体用约30ml 纯化水分三次快速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即得粗品。
反应终点控制:取一滴反应液于滤纸上,滴加三氯化铁试液一滴,不应呈现深紫色而显轻微的淡紫色3)精制将上步所得粗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30ml,于水浴上微热溶解;另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纯化水80ml,加热至60℃;将粗品乙醇液倒入热水中,(如有颜色,加少量的活性碳脱色,如有固体析出,则加热至溶解。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阿司匹林含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片剂中有效成分阿司匹林的含量,掌握制备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技巧。
实验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根据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对光的吸收来测定含量的方法。
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苯环和吡啶环结构,能吸收紫外光,从而用紫外光谱法测定阿司匹林水溶液的吸收值,可得到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
根据制备出的标准曲线,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吸收值反推出待测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取阿司匹林片剂中的一块碾成粉末,称取0.2000g,加入熟水50ml,摇匀,放置2h,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使液体中的阿司匹林充分溶解,冷却至室温。
2. 制备标准曲线在实验室设定好的波长下,用制备好的各浓度的阿司匹林溶液,测定它们的吸收值,记录下各浓度下实验方案的吸光度。
依据你的实验结果,制作出标准曲线,使其在所选定的波长处表现为直线关系。
此方程为:Y=aX+b(其中:X为阿司匹林的浓度;Y为吸光度底数10的值)。
3. 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吸收率与阿司匹林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吸收值,定出阿司匹林含量水平。
实验结果及分析:制备好的标准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阿司匹林溶液的峰值吸光度在295nm左右。
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将得到阿司匹林样品的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我们可以算出样品中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成功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为xxmg,结果准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深刻体会到,仅仅一点点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是致命的。
阿司匹林的制备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摘要:英文名称:aspirin 其他名称: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
本品尚具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
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制备、催化一.前言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或“醋柳酸”.白色针状或板结状晶体或粉末。
熔点135℃.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在氢氧化钠碱溶液或碳酸钠碱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它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病、风湿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相对于吗啡等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具有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等好处。
今天,阿司匹林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特效药,为世界上成百万的人所使用。
每年全球阿司匹林的产量多达5万吨。
阿司匹林发明不过100年,然而,它的历史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300年前。
古希腊人发现柳树皮有止痛功效,咀嚼柳树皮可治疗分娩疼痛和产后发热。
当时,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用柳树皮配制一种止痛液。
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它是阿司匹林的化学成份之一。
1853年,法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热拉尔,使水杨酸和乙酰基氯发生化学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到1897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对其进行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次年,拜尔公司改进了生产手段,并开始在临床使用,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因更多药效的发现被一直沿用至今,且堪称为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老药新用的“楷模”。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用武之地越来越宽广。
实验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药物化学实验内容计划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要求: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同学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严密科学态度和良好工作作风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此,提出如下实验须如:1.遵守实验室制度,维护实验室安全。
不违章操作、严防爆炸、着火、中毒、触电、漏电等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2.实验前作好预习,明确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安排好当天计划,争取准时结束,实验过程应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以及有关的重量、体积、温度或其它数据,应立即如实记录。
实验完毕后认真总结,写好报告,将精制所得产物包好,贴上标签(写下日期、样品名称、重量)交给老师。
3.实验室中保持安静,不许大声喧嚷,不许抽烟,不迟到不随便离开,实验台面保持清洁,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洗干净后,存放实验柜内。
废弃的固体和滤纸等丢人废物缸内,绝不能丢人水槽和窗外,以免堵塞和影响环境卫生。
4.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破损仪器应填写破损报告单、注明原因。
节约用水、用电、节约试剂,严格药品用量。
5.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学生采取轮流值日,每次实验完毕,负责整理公用仪器。
将实验台、地面打扫干净、倒清废物缸,检查水、电(是否关闭水龙头、拉下总电闸刀,拔下电插头)。
关闭门窗。
实验一仪器设备的认识和使用学时:2一实验目的:让即将做该实验的学生初步认识所要接触的仪器设备,并且学会其使用和维护的方法。
二操作:1.认识每一个玻璃仪器,了解其用途2.掌握实验室每个设备的使用实验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学时:8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实验,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3.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二、反应原理COOHOH +Ac2OCOOHOAc+CH3COOH在反应过程中,阿司匹林会自身缩合,形成一种聚合物。
异烟肼合成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异烟肼的合成方法。
2. 学习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3. 了解反应机理,提高对有机反应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异烟肼(Isoniazid)是一种重要的抗结核病药物,其化学名称为1-乙酰基-3-吡啶甲酰胺。
本实验采用雷氏阿司匹林法合成异烟肼,反应机理如下:1. 雷氏阿司匹林法:以吡啶为原料,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氯乙酰吡啶,再与乙酰胺反应生成乙酰吡啶酰胺,最后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酰胺化反应,得到异烟肼。
2. 分子内酰胺化反应:乙酰吡啶酰胺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内酰胺化反应,生成异烟肼。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氯乙酰氯、乙酰胺、吡啶、无水乙醇、无水碳酸钠、浓盐酸、活性炭。
2. 将氯乙酰氯和无水乙醇混合,加入吡啶,搅拌反应1小时。
3. 将反应液加入无水碳酸钠,过滤,滤液加入浓盐酸,析出白色沉淀。
4. 将白色沉淀用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加入乙酰胺,搅拌反应1小时。
5. 将反应液加入无水碳酸钠,过滤,滤液加入浓盐酸,析出白色沉淀。
6. 将白色沉淀用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浓缩,得到异烟肼粗品。
7. 将异烟肼粗品用乙醇重结晶,得到异烟肼纯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成功合成了异烟肼,产率为60%。
2. 结果分析:(1)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等因素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率。
(2)脱色剂的选择:实验中使用了活性炭进行脱色,效果较好,可去除产品中的杂质,提高纯度。
五、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合成了异烟肼,掌握了雷氏阿司匹林法合成异烟肼的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提高了对有机反应的认识。
3. 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条件对产率有较大影响,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提高了产率。
4.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六、改进建议1. 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
2. 尝试其他合成方法,降低成本。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研究
摩尔比 n/n 反应温度 /C 反应时间 /min 催化剂用量 /% 产率 /% 1:4.2 1:4.2 70 80 30 30 5 5 73.1 80.2
$
结论
用弱碱毗睫作催化剂,合成乙酞水杨酸的实验室 最佳反应条件是:水杨酸与乙酸研的摩尔比为 1:4.2, 恒温 80C反应 30min,毗睫作催化剂为水杨酸质量的 !!"#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1996:318. [2] 胡惠云, 刘满仓, 何勇. 丁咯地尔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安徽医药,2006,10(2):148-150. [3] 张曼红,侯大庆. 盐酸丁咯地尔冻干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 控制[J]. 齐鲁药事,2005,24(3):167-168. [4] 王 静, 田西菊, 张东素.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血管性痴呆 30 例 [J]. 中西医 结 合 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05,3(9): 835-836. [5] Louis Lafon. New 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 [P]. GB 1325192,1970. [6] louis lafon. New 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their
!!"# " $#
[1] 徐济民,汪复,边友珍. 临床实用新药手册[M]. 第 1 版. method of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pharmaceuticals[P]. GB 2004883,1978. [7] Mekellin. Process for making haloalkytri-
chemicalintermediate2006年第9期科技与开发乙酞水杨酸俗称阿司匹林近百年来一直是百姓最常用的安全有效价廉物美的解热止痛药神奇地为人类带来了健康与幸福
(完整word版)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
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
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催化剂类别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酚甲酸 98.5% 25乙酸酐 98.5% 27制备工艺: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
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
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
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故该工艺较为成熟。
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
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
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
吡啶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一摘要:在有机合成中,条件通常比较缓慢。
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甚至加压等反应条件。
催化剂则能够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结果。
在化学反应中经常用到。
在阿斯匹林的制备反应中,酸碱催化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催化剂的选择对阿斯匹林的合成速度和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四种催化剂的产率做探讨。
二关键词:吡啶、合成、水杨酸、催化剂三正文(一)前言:乙酰水杨酸中文名称:阿司匹林英文名称:Aspirin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简称:ac 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式: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质量:180.16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
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
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二)反应原理:1.副反应:2.反应机理:N+加成消除CH 3C OO CH 3CONC CH 3O C OCH 3ONCH 3COO 吡啶盐COOH HOCH 3C OO CH 3CONCOOHH +O CH 3C COOHON H(三)反应试剂与仪器:仪器:锥形瓶,量筒,吸滤瓶,布氏漏斗,小烧杯,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温度计,表面皿试剂:水杨酸2.76g (0.02mol ), 乙酸酐8mL(0.08mol),吡啶10滴,10%饱和碳酸氢钠溶液40ml ,8%盐酸20ml 。
(四)试验步骤:在50mL 锥形瓶中放入2.76g 水杨酸(0.02mol ),8mL 乙酸酐(0.08mol),催化剂吡啶10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摘要】在有机实验中,反应通常比较缓慢,常常要用加热,光照,加催化剂,加有机溶剂等手段。
催化剂则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结果。
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中,酸碱催化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用吡啶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用不同的催化剂(浓硫酸,浓磷酸,吡啶,醋酸钠,碳酸钾)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吡啶是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优良催化剂。
【关键词】阿司匹林吡啶催化剂水杨酸
【正文】
(一)前言:阿司匹林, 又名乙酰水杨酸, 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 苯甲酸,
化学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180.16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也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短暂性缺血性疾病的发作,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随着广大研究者对阿司匹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这100 年老药还有很多新的用途,比如治疗痛经,预防老年痴呆症,防癌作用,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降糖等作用【2】,因而阿司匹林又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阿司匹林的制取(实验部分)
1、实验目的
(1)、学习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易氧化基团的保护方法。
(3)、进一步掌握重结晶的操作技术,抽滤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安全需知:乙酸酐和浓磷酸,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须小心。
如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2、实验的反应原理
(1)实验反应方程式
:
(2)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下,温度过高易发生副反应,同时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副反应:
O
OH
OH
2
OH
C O
O
O
O
H +O
H 2O
OH
OC OCH
3
O
OH
OH
+
OC OCH
3
C O
O
O O
H
缩合反应:
(3)反应机理:
①吡啶作为亲核试剂对乙酸酐的羰基碳进行加成,②酰氧基离去,生成N —酰基吡啶盐(此时N 带正电荷,吸电子能力比酰氧基强,进一步增加酰基碳的正电性,更有利于水杨酸的进攻,且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 水杨酸酚羟基进攻N —酰基吡啶盐,吡啶离去,生成产物。
N
+加成
CH 3C O
O CH 3C
O
C O C O
CH 3O
N
CH 3COO 吡啶盐
CH 3O
O CH 3O
COOH
H +
O CH 3C COOH
O
N
3反应试剂与仪器:
仪器:锥形瓶,量筒,吸滤瓶,布氏漏斗,小烧杯,电子天平,玻璃棒,温度计,
表面皿
试剂:水杨酸2.76g (0.02mol ), 乙酸酐8mL(0.08mol),吡啶10滴,10%饱和碳酸氢钠溶液40ml ,8%盐酸20ml ,三氯化铁试液,95%乙醇
4、 实验装置
5、 实验步骤:
、
(10操作步骤现象备注
(2)注意事项:
①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温度,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减少产物的消耗。
②将反应液转移到水中时,要充分搅拌,将大的固体颗粒搅碎,以防重结晶时不易溶
解。
③最后一步洗涤晶体的过程中,应用少量水洗涤,不可过多。
【阿司匹林制备结果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合其他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一:原始数据
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乙酰水杨酸的产量
3、实验中除催化剂不同外,(浓磷酸10滴、浓硫酸10滴,吡啶10滴,醋酸钠0.4g,碳酸
钠0.4g)其他反应量相同。
4、由于试验中大家的实验水平不同,做出产品的产量有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导致实验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的结果不同。
结论:在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中,酸碱催化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用不同的催化剂催化,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比较其不同的催化剂(浓硫酸,浓磷酸,吡啶,醋酸钠,碳酸钾)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碱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
但是在碱性催化剂中,有机碱和无机碱在催化效率上又有大的区别,有机碱的催化时间远小于无机碱,即综合考虑,吡啶是合成乙酰水杨酸的优良催化剂。
【参考文献】
[1]肖鹏,王占军,杨悦,王晓丹,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研究进展,当代化工2011 年6 月第40 卷第6 期
[2]阿司匹林的新用途,临床荟萃2010 年2 月20 日第25 卷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