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报告剖析
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以宁波四明山为例

随着环境保护事业 和生态 文明的深 入发展 . 绿色 G D P的启动 . 绿 色旅游 、 文 明旅游 、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崇尚。 森林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 旅游 、 文明旅 游 、 生态旅游 的重要内容和组成 , 日益受到人 们的追捧 但 随着森林 旅游的发展 ’ 旅游 面积不断扩大 . 游客人数逐年 增加, 森林 旅游正面 I 临着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退化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 和功能 的变化 、 森林火灾增 加等一系列生态 风险 因此 保护生态环 境. 通 过森林旅游活动 项 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 . 尽可能 降低 此类项 目的 不 良生态影响 . 从而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本文在分析森林旅 游项 目特点 的基础上, 对此类项 目的环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 以宁波 四 明 山国家森 林公园森林 生态旅游区 的环境 影响评价 为例进行 了实例 分析, 旨在为森林生态旅游项 目的环评 提供借 鉴
1 森 林 生 态 旅 游 建 设 项 目及 其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特 点
1 . 1 森 林 生 态 旅 游 项 目 的特 点
森林景观资 源既是 项 目环境背景, 又是项 目活动作用 对象和环境 敏感保护 目标 以原始 的 自然森林风 景和其 中的人 文景观为旅游对 象道 求旅游环境的“ 土著化” 或“ 原始性” 。 对 当地环境的污染影响 主要 来自 旅游 、 探险或研究活动及人的 日常生活等M 其资源 主要有森林资 源、 地形地貌资源 、 特异气象景观资源及地域内的人文景观资源 . 大都 分布在 人迹罕至 的深山或偏远地带 . 地形 地貌变化奇 特. 一 般无 明显 区位优势 原 始性 特征明显 一般在 l O ~ 2 0 k 以上。 拥有一定规模 的 原始 自然环境 、 较原始的人类生产方式或人类集聚地。单位面积价值 较低 , 其 价值构成 中可计量 物质价值较低 , 但 自然资源价 值 、 环境功能 价值高 。项 目污染源主要是人的 日常生活 、 探险、 研究和旅游活动 , 人 为活动强度较低对 自然 的干扰较小。作为生态系统 . 森林具有保 护人 类生 存环 境 、 维 持生 态稳定 功能 : 作为旅 游资源 , 森林具 有 满足人类 “ 返朴 归真” 的享受 、 展 现原始生态文化 的功能 , 应 以森林 资源和 当地 文化 为保护重点 。
【文献综述】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

【⽂献综述】四明⼭南区⼟壤植被特征分析⽂献综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明⼭南区⼟壤植被特征分析⼀、本课题材料主要来源在课题研究的前期阶段,通过借阅图书、⽹络检索等途径先后搜集了⼤量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资料和原始数据,其主要来源于:(1)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专著;(2)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期刊;(3)与课题相关的学位论⽂;⼀、⼟壤分布及其规律⼟壤地理分布是指各不同⼟壤类型沿上下左右各⽅的延伸展布以及随不同地理空间⽽变异的状况。
⼟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指⼴域⼟壤与⼤⽓和⽣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它包括由于⼤⽓候⽣物条件、纬度、经度及海拔⾼度变化所引起的⼟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壤地带性可分为三种:⽔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和⼟壤的地⽅性分布规律。
⼟壤的⽔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共同制约,⼤地形(⾼⼭、⾼原)对⼟壤的⽔平分布也有很⼤的影响。
⼟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道向极地递减,⽓候、⽣物等成⼟因⼦也按纬度⽅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壤相应地呈⼤致平⾏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
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壤带,并⾮严格地完全按东西⽅向延伸,因受其他分异因素的⼲扰和影响,使有些⼟壤带出现间断、尖灭、偏斜等情况。
世界⼟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环绕全球延续于各⼤陆的世界性⼟壤地带和未能横贯整个⼤陆,⽽只呈带段性展布的区域性⼟壤地带。
世界性⼟壤地带,在⾼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如寒带的冰沼⼟、寒温带的灰化⼟和热带的砖红壤,不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陆,⽽且⼤致与纬线平⾏,⼟带的分界线也基本上与纬度⽓候带相吻合。
区域性⼟壤地带则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最为典型,因⼲湿差异,⼜有沿海型和内陆型之分。
沿海型⼟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陆边缘,⼟壤地带谱由森林⼟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南依次出现:灰⼟(灰化⼟)—淋溶⼟(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
内陆型⼟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陆内部,⼟壤地带谱主要由草原⼟壤系列和荒漠⼟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陆内部由北⽽南⼟壤依次为:弱淋溶⼟(灰⾊森林⼟)—湿成⼟(⿊⼟)—钙积⼟(⿊钙⼟—栗钙⼟—棕钙⼟—灰钙⼟)—荒漠⼟[13]。
四明山地质公园,大山深处的仙境

四明山地质公园,大山深处的仙境四明山地质公园,大山深处的仙境去浙江余姚旅行的,当地人都会推荐去一个叫“四明山地质公园”的景区看看,说那里是余姚的“仙境”之地。
这几年走南闯北,见过的大山无数,或峰峦雄伟、或奇峰罗列,只是到了余姚的四明山脚下,稍微抬下头,就能看见一座山头紧挨着另一座山头,它们大多是连绵起伏的江南丘陵。
山都不是很高,也不险要,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很普通的丘陵地貌。
四明山,也称金钟山,由浙江的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等七个市区所辖。
其中四明山的主峰,海拔1018米的金钟山,位于鄞州境内,而四明山的连绵丘陵的腹地,多集中于余姚境内。
这些丘陵,平均海拔在600-900米之间,是个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质地貌地区。
这些,在江南地区最寻常不过了。
只是一旦你进入四明山腹地,所闻所见便截然不同。
远在人类尚未起源的时候,四明山地区是一片浅海域,突出海面的部分是小岛,海面以下,便是砂石。
经过地质板块的挤压,四明山地区逐渐抬高,陆地也就渐渐形成。
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人类生存起源的地方之一,就在余姚四明山区的河姆渡地区,史称“河姆渡文化”。
地质的演变是个充满传奇的漫长过程,在四明山地区,不仅有抬高的陆地部分,还有大量在抬高过程中突然沉陷的地貌。
沉陷的力量能把整座山从中间劈开,形成巨大的石壁、石墙,甚至在高山顶上形成凹陷的湖泊。
这样的自然景观,也只有到了“四明山地质公园”,才能亲眼目睹。
“四明山地质公园”,位于余姚四明山镇大山村,离余姚城区约有45公里的路程。
“四明山地质公园”落成的时间并不长,才建成约五、六年的时间。
然而,就在这个公园内,却集成了四明山地区典型的地质地貌,堪称华东地区之首。
进入公园,有两处地方值得看看,一个是建在悬崖边上观景平台,从这里可以俯视四明山秀美的山间谷地的景色。
另一处是“碧玉湖”,这是一处山间高地上的小湖泊。
“碧玉湖”不大,面积才两个足球场的范围。
然后“碧玉湖”的奇特,在于它处在山间的高地上,湖水却终年不见干枯。
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美丽的红枫林——余姚·四明山

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高山集镇。
全镇总人口11960人,辖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37亩,山林118678亩。
四明山平均海拔700米,长年平均气温13℃,夏季绝对最高气温在32℃,享有“第二庐山”之美誉。
特有的高山气候、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浓厚的人文底蕴、便捷的交通,使四明山成为融山、水、林、村、庙、桥为一体,春可赏樱花红枫、夏可休闲避暑,秋可旅游养生、冬可观雾凇奇景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近年来,四明山镇以打造“花木经济重地、休闲度假胜地、道德文化高地、绿色人居福地、老区建设样板地”为目标,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红枫之乡、中国樱花之乡、宁波市旅游特色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镇、省十大特色花卉乡镇、省林业观光园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明山镇拥有山洞与悬瀑组合体的鹁鸪岩洞,单孔石拱廊桥镇东桥和优美自然风光、丰富人文内涵的综合型旅游资源,以及一代先贤黄宗羲——黄梨洲纪念馆一处4级旅游资源。
还有AA A级国家旅游景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第一漂北溪漂流、江南一绝雾凇奇观、清凉世界天湖山庄、风水宝地仰天湖、云海玉龙滴水岩、漫山红叶坪头景、西天朝圣石和尚、龙宫溪底白龙潭、幽深龙潭岩下山以及文昌阁、北溪古庙、丹枫古道等景点景区。
农家乐特色旅游是四明山镇特色之一,现共有三个省农家乐特色村,48个农家乐,890余张床位,2190余个餐位提供农家乐风味绿色菜肴,户户农家室内设计尽显简约自然、舒适整洁,推门可见群山叠翠、流水飞瀑、美景如画、清幽宁静。
中国十大花卉节庆——四明山红枫樱花节,自2006年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它提升了四明山“中国最美丽的红枫林”品牌的影响力。
为挖掘四明山“唐诗之路”的文化内涵、打造成最具诗意的旅游目的地,2009年4月18日,第四届四明山红枫樱花节推出了节庆徽标公开征集活动、四明山珍藏邮册首发式、四明山红枫诗会、四季四明风光摄影比赛、走进中国最美丽的红枫林——畅游中国四明山等活动。
四明山暑假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四明山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四明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东南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名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
此次实践旨在了解四明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生态保护现状,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感悟。
二、实践过程1. 实践准备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四明山的历史文化、生态保护情况等。
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明确了实践目标和分工。
2. 实地考察(1)自然风光考察我们首先来到了四明山的主峰——天童山。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群山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
我们还参观了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
(2)人文历史考察在四明山,我们参观了多个历史遗迹,如天童寺、雪窦寺等。
这些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见证了四明山地区的宗教文化。
我们还了解了四明山地区的历史名人,如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等。
(3)生态保护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关注了四明山地区的生态保护现状。
我们发现,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四明山的保护力度,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乱砍滥伐、垃圾乱扔等。
3. 实践总结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四明山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生态保护现状,对四明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总结:(1)四明山的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四明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历史遗迹和名人故事让人感叹不已。
(3)四明山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强监管,防止环境破坏。
三、实践感悟1. 增强环保意识在四明山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了解四明山的历史文化,我们更加珍惜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宁波浙东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宁波浙东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摘要:宁波浙东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有24处,具有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同时面临着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产品多样化和季节性等的挑战,针对资源现状,本文初步提出了节日庆典、项目引进和“三结合”的开发设想。
关键词:宁波浙东,红色旅游一、宁波浙东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SWOT分析(一)优势1.资源优势四明山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品位独特超群,沿山各地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拥有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且,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又大多与绿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相映生辉,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利。
2.区位优势宁波位于中国三大旅游目的地区域之一长三角内,可以充分利用长三角庞大的客源群优势。
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将使宁波告别交通末端,进入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时代。
宁波跨杭州湾大桥连同在建的甬金高速、舟山“陆岛工程”和已有的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3.政策优势红色旅游发展适逢发展良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各级党团工会组织都纷纷将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作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劣势1.市场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从旅游发展的全局角度来看,宁波旅游相对于上海的都市旅游、杭州的山水旅游、苏州的园林旅游等周边旅游城市来讲,宁波旅游的形象并不突出。
虽然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相比有一定的独特性,但整体旅游业的竞争格局趋势是越来越激烈。
2.开发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不损害遗迹和环境为代价,要注意利用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于革命遗迹的不可恢复性,游客的大量涌入必将会对遗迹造成影响。
因此,必须以保护第一为基本方针,有序开发和利用,做好游客容量的估计,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四明山研学基地研学报告

四明山研学基地研学报告摘要:一、引言二、四明山研学基地简介1.基地地理位置2.基地设施与服务三、研学活动安排1.活动目的2.活动内容3.活动流程四、研学收获1.学术成果2.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3.环保意识与实践五、总结与建议1.活动总结2.对未来研学活动的建议正文:四明山研学基地研学报告一、引言四明山研学基地作为我国一处重要的自然教育场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明山研学基地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一次研学活动的全过程和收获。
二、四明山研学基地简介四明山研学基地位于我国浙江省余姚市境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基地内设有多功能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为前来研学的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
此外,基地还开展了一系列与自然、文化、环保等主题相关的活动,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研学活动安排本次研学活动的主题为“走进四明山,探索自然奥秘”。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四明山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界的奥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2.活动内容:参观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动植物观察、环保实践等。
3.活动流程:首先,学生们在基地集合,听取导师对四明山的简要介绍;接着,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最后,返回基地,分享观察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研学收获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在学术、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学术成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四明山的动植物资源,学生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得到了加深。
2.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环保意识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环保实践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与建议本次四明山研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同学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收获颇丰。
针对未来的研学活动,建议组织者继续优化活动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宁波浙东四明山红色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以余姚梁 弄为 中心 的四明 山革 命根据 地是抗 日战争 时期全 国十九 块根 据地 之 一 , 也是 解放 战 争时 期江南 七大游 击 区之 一 。一九 四五 年 四月 , 泽东 在 中共 七 大政 治 报告 《 联合 政府 》 毛 论 中指 出 : 中国共
产党领 导 的十九个 大的解放 区 , 地域包括 辽 宁 、 其 河南 、 山东 、 江苏 、 江等省 。其 中所说 的浙江 , 浙 就是指 浙东敌后 抗 日根据地 。以 四明山为 中心 的浙东敌后 抗 日根据地 , 不仅 是华 中八 大 战略 区之 一 , 也是 华 中
相 比 , 中上水 平 。按 照 国标 《 处 旅游 资 源分 类 、 调查 与评 价 》 定 的评 价项 目、 规 评价 因子 和评 分 标准 , 对 各红 色旅游 资源单体 进行 资源要 素价值 、 资源影 响力及 附加值 三个 方面评价 , 认定 四 明山 目前 尚没有特
品级红 色旅游 资源 , 良级 红色旅 游资源 有 3处 , 优 占总数 的 1 % , 通级 红色旅 游资源 2 2 普 l处 , 8 % 。 占 8
第 3卷 第 1 期
20 0 8年 3月
宁 波 城 市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NGBO C T OF NI I Y COL EGE OF VO L CAT1 0NAL T ECHNOLOGY
VO . 13 No 1 . Ma . 0 8 r2 O
抗 日的东 南前 哨阵地 。其深厚 的历 史底蕴 和历史伟 绩 为宁波 四明 山留下 了丰富 的红 色旅游 资源 。
一
、
宁波 浙 东 四明 山红 色旅 游 资 源概 况
四明 山红色 旅游 资源丰 富 , 据调 查共有 旧址 和遗迹 2 4处 , 别 是 : 分 红色 古镇 一 一梁 弄 、 红色 古村 一
余姚四明山景点简介

余姚四明山景点简介
余姚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座古都,以美丽的余姚四明山闻名于世。
余姚四明山位于余姚江口,距离余姚市中心三公里,占地约4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余姚四明山的地理环境优越,海拔高度在50-200米范围内,海岸线750公里,沿海岸线四周由三块大岛组成,它们分别是洪家岛、牛家岛和栽培岛,其中洪家岛俗称“洪山”,在它和栽培岛之间就是余姚四明山。
余姚四明山拥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其中有45种的野生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鸳鸯、台灯鱼等,还有400多种的野生植物,绿树环绕、浓荫笼罩,景色宜人。
余姚四明山的景色丰富多样,可分为五类:海岸景色、山水景色、藤蔓景色、洞穴景色及人文名胜景色。
①海岸景色:从四明山上望去,可以看到湛蓝的大海。
总统陵和著名的洪家岛都是最美的景点,而放眼望去,还可以看到渔夫出海捕鱼的场面。
②山水景色:四明山本身是一条中流砥柱,高耸入云,四明山上拥有绵延不断的绿色小径,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谷和湖泊,景色宜人。
③藤蔓景色:四明山的藤蔓也是其最大的特色。
整座山上爬满了各式各样的藤蔓,形状千变万化,如绕柱、蔓状、垂枝状,让游人不禁惊叹不已。
④洞穴景色:余姚四明山又可称“洞府”,超过千处岩洞,散布于峰谷之间。
白云洞是最著名的岩洞,洞外有瀑布垂落,绿树环抱,非常壮观。
⑤人文名胜景色:四明山上有众多的古迹与历史遗迹,石刻、石碑、神祠和庙宇等。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文化景点和历史建筑,例如黄都宫、滨江四明山公园等。
总而言之,余姚四明山美景无数,绿草茵茵、花草繁茂,古迹、历史遗迹古朴典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的旅游胜地。
【开题报告】四明山南区气候与水文特征分析

开题报告地理科学四明山南区气候与水文特征分析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水文科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朔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在尼罗河就已经开始进行水位观测了。
人类对水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远古至公元1400年为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百科全书之水文科学卷中列举了这一时期世界水文科学大事年表, 总共18件大事中有15件发生在中国。
如:雨量,水位,流量和泥沙的原始观测,水文经验的积累,水文地理学的早期发展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水文循环概念的。
1400年至1900年为奠基时期。
国际水文科学界公认对水文的科学研究开始于公元1674年。
1900年至1950年为成长时期。
这一时期国外对水文要素的研究比较深入,对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的不断改进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
1950年至今是现代化时期。
1949年美国出版的《应用水文学原理》和《水文学手册》系统地阐述了水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再加上一些客观的条件,使水文科学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试图通过建造水利工程来防治水害,获取水利,因而工程水文方面的内容得到了发展,并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各种自然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现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于是水资源水文研究迅速的发展起来。
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的水文技术相对落后,水文研究现在所涉及的新技术,实际上都是当今世界成熟的技术,比较容易做到立竿见影。
所以,近20年来我国书文研究存在着注重新技术应用的倾向。
目前国外对水文的研究不仅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注重利用要干对地区水文进行分析。
随着气象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气候学从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气候的定义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分别为上世纪初之前的古典阶段,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近代阶段,以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现代阶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四明山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四明山自然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四明山的自然生态资源,探索其旅游发展潜力,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片自然之美。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四明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西北部,是浙江省三大名山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江南第一山”。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四明山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因此,开展四明山自然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实践目的(1)了解四明山的自然生态资源及其保护现状;(2)调查四明山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3)探讨四明山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4)提高自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实践方案、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等。
2. 实地调研(1)生态资源调查我们深入四明山各个景区,对植被、土壤、水源等生态资源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四明山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部分区域仍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我们走访了当地旅游企业、酒店、餐馆等,了解四明山旅游发展的现状。
通过与游客、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交流,我们发现四明山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提高;- 旅游产品种类逐渐丰富,游客满意度较高。
然而,四明山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旺季游客过多,导致景区环境压力大;- 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 旅游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有待提高。
3. 访谈与座谈我们邀请当地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四明山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质量评价苗国丽;王卫兵;陈开超;李修鹏;卢希;袁位高;朱锦茹【摘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6处主要景区进行了森林景观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商量岗、鹁鸪岩和仰天湖景区的综合评价相对较高,黄海田和灵溪等少数景区综合评价相对较低;抽样结果统计分析得出,游客对四明山的森林景观感受最深,其次是气候环境,同时,游客也认为植物和地形的景观最为重要;应通过景观林改造,提升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Analytic Monarchy process(AHP) was applied for landscape quality assessment of 6 scenic spots in Siming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3of 6 scenic spots had highe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ampling statistic resulted that tourists had the deepest impression on forest, followed by climatic environment Meantime, they thought that plant and surface relief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of scenic forest was recommended.【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景观特征;森林公园;四明山【作者】苗国丽;王卫兵;陈开超;李修鹏;卢希;袁位高;朱锦茹【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林场,浙江宁波315440;浙江省宁波市林场,浙江宁波315440;浙江省宁波市林场,浙江宁波315440;浙江省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浙江宁波315012;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雅安625014;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近年来国内旅游一直增长迅速,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大中城市及经济富裕发达地区正逐渐成为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游客来源地,而且这些区域的旅游消费人口仍将不断提升,这对于不同区域旅游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是重大机遇。
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

对 当地社区的社会 、 经济、资源 、 环境等起到综 合 性 作用 。 森 林公 园旅 游 的相关 研 究
综合 的多 目标 线I 性加权 函数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并 建立 了国家森林公 园生态旅 游的总体评价 等级 。以浙江省 四明山国家
森林公 园为例 ,进行 了实证研 究。结果表 明:( 1 )浙江省四 明山国家森林公 园综合评价得分 为 7 . 1 9 8 ,为
生 态旅 游 的 I I 级水平 ; ( 2) 为 了促 进 浙 江 四 明 山 国 家森 林 公 园 生 态旅 游 发 展 , 建议从发展战略 、 产品开发 、
随着 世 界生 态旅 游产 业 的不 断转 型升 级 , 以
回归 分析 得 出 了 当地居 民是 一 个 高层 次重 复 使
用森 林公 园的结论 。[ 2
森 林 旅 游 为 主 要 形 式 的生 态 旅 游 已在 世 界各 国 迅 猛 发展 。 从 资源 来看 , 我 国发 展 以森林 旅 游为
评析、 旅游环境分析、 休闲旅游市场分析的 “ 三 维一体” 系统评析及森林旅游景区旅游功能区划 体系、旅游规划 目标体系 、旅游规划理念体系、 旅游支持体系和休 闲旅游产 品体系。 p 邓辉分析 了我国森林公 园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主题模糊 、 产 品单 一 、 环境 失衡 和配 套缺 失等 问题 , 提 出 了深
第2 8 卷 第 5期 2 0 1 5年 9月
宁 波大 学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N I N G B O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B E R A L A R T S E D I T I O N)
宁波四明山旅游景点

宁波四明山旅游景点
四明山是浙江宁波市一座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位于宁波市区东部,是一座海拔约530米的小山。
四明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以下是宁波四明山的主要旅游景点:
1. 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清文化遗址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座保存完整的私家图书馆。
它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馆内珍藏了大量文献和古籍。
2.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四明山风景名胜区是四明山核心景区,包括了白塔、岱山寺、真如寺等景点。
游客可以欣赏到山水相映的自然风光和古老寺庙的文化底蕴。
3. 静外古镇:静外古镇是宁波历史悠久的古镇之一,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街道布局。
游客可以漫步在石板街上,感受古镇的宁静和古老的氛围。
4. 李家角海滨风景区:李家角位于四明山山脚下,是一个以海滨风光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
这里有绵延的海滩、蓝天碧海和各种水上娱乐设施,是休闲度假和夏季水上活动的好去处。
此外,四明山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如印记湾、水晶宫、御厅和为民古村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感受历史文化,宁波四明山都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
四明山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报告剖析

余姚市四明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报告四明山雄伟突兀,崛立于东海之滨。
四明山山名源于余姚境内的“四窗岩”为浙东第一名胜。
四窗岩位于大俞山的一处悬崖峭壁上,四个一连排着的洞穴,犹如四个敞开的石窗,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云:“苍崖倚天立,履石如履屋,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名由此而来,宁波古称明州,亦因四明山而得名。
四明山发脉于浙江中部的仙霞岭,晋初由天台上分出,山脉逶迤秀丽,层峦绝壁,深溪广谷,连翳蔽日,高迥幽异连亘起伏千余里,唐代诗仙李白有“四明三千里”之佳句,中峰四窗岩之东南西北均有70峰,故有四明280余峰之说。
四明山脉东至鄞县奉化,包括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连天台嵊州,西接上虞绍兴,北濒上千年前的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及慈溪的徐福东渡出发地达蓬山。
其中心地域在余姚市境内,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
一、自然环境概况1 、地理位置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余姚市南部,由梁弄、鹿亭、大岚、四明山等乡镇所辖,面积358.84平方公里。
东与鄞县、奉化为邻,南与嵊州接壤,西与上虞相联,距余姚城区10公里,宁波市区40公里,绍兴市区50公里,萧甬铁路和杭甬高速公路北依景区。
2、地形地貌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东四明山地,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区内最高峰为四明山镇青虎湾岗,海拔979米。
大岚镇丁家畈是浙江省最大的台地,边缘地形陡峻,形势险要。
梁弄镇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是典型的盆地地貌。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闽浙断陷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东部,为早新华夏系构造。
出露层以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酸性流纹岩,流纹斑岩,霏细岩,霏细斑岩,基性玄武岩,玄武玢岩及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等为主,地壳稳定,处于地震非危险区域,具有较强的自然安全因素。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内溪流众多,有姚江和奉化江的源头。
四明湖面积10余平方公里,是区内最大的人工湖泊。
3、森林植被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森林茂密,顶极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四明山

一般项目:山峰起伏,岗峦层叠特色项目:烧烤?农家乐?即将开发:四、景点门票四明山 推荐一、景点简介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东部四明山腹地的余姚、鄞州、奉化、嵊州、上虞五市区,主要集中在宁波市线穿境而过。
公园多低山丘陵,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海拔在600-900米之间,主峰金钟山海拔1018米。
公园气候微冷而爽。
公园林木茂密,花草芬芳,山崖巨石常现于苍松翠柏之中。
园内种类特别丰富,经初步调查,有植物近千种,主要二、图片欣赏更多图片请找度娘解决。
三、景点项目5.宁波林场10万亩山林每年引来30万游客,公园内可晨观日出,夕眺晚霞,阴看云海蜃楼,冬赏雪景6.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纪念馆坐落在镇东桥畔。
总洋房位于商量岗森林游乐区,为蒋介石与①门票价格45元/人,包含景点:深秀谷,鹁鸪岩水帘洞,四明农家风情园,镇东桥—黄宗羲纪念馆②儿童票25元 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之间购儿童票;③学生票25元 老年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25元;④门票免费对象:军官证,记者证,残疾证免票;五、推荐理由1.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浙江省夏日十佳优秀景区;2.商量岗主峰海拔915米,是全市海拔最高点,登临顶峰,纵目四望,林海茫茫,松涛万顷;3.在炎热的夏季,这里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可与江西庐山相媲美;4.四明山风景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水秀美,景色瑰丽,风景名胜众多,人文景观厚积,首页推荐指数★★★虞五市区,主要集中在宁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镇,呈东西向狭长形分布,总面积6665公顷,省道浒溪拔1018米。
公园气候微冷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夏季凉步调查,有植物近千种,主要动物106种。
有常绿阔叶林、柳杉长廊、金钱松林、柏木林、黄山松纪念馆;厚积,如梁弄"浙东区党委旧址"、四明湖、白水冲瀑布 、丹山赤水、四明山心摩岩石刻;赏雪景雾淞;介石与宋美龄当年避暑之处;。
走进四明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宁波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读行学堂”生态之旅课程走进四明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4---6年级 )【研学目标】1、走进四明山,感受“诗画浙江”------森林公园秋天的绚丽色彩之美。
2、分别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和植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记录。
3、采集植物,制作书签、标本。
4、充分利用四明山森林公园周围的动植物资源,为学生提供寻找观察动植物的机会,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观察、去体验。
知识和技能:了解四明山动植物的种类,区别四明山的动植物和其他地方的动植物有什么不同,并能简要阐明原因。
过程和方法:学会深度观察方法,善于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
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画浙江”——森林公园秋天的绚丽色彩之美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萌发生态保护的意识。
【研学导航】(车上介绍)四明山又名句(音gou)余山,分布在宁波市西部的余姚、鄞县西南和奉化西北部,因其大俞山峰顶有个"四窗岩",日月星光可透过四个石窗洞照射进去,故称"四明山"。
四明山风景区总面积1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水秀美,景色瑰丽,风景名胜众多,人文景观厚积,如梁弄"浙东区党委旧址"、四明湖、白水冲瀑布、丹山赤水、四明山心摩岩石刻等。
但最引人入胜的当数四明山森林公园。
公园内可晨观日出,夕眺晚霞,阴看云海蜃楼,秋天的森林公园色彩绚丽,冬季则可赏雪景雾淞。
雾淞出现于公园内的各个景区,为华东一带罕见的天象景观。
每到冬季,漫山雾气升腾,凝成闪亮的银屑,点点滴滴堆嵌在高山之巅的松树和其他树木之上,或绣出各式各样的冰凌花,或结成钟乳石笋般的冰挂。
遍山的花草树木,恍若银枝玉叶。
这时的四明山俨如天上的广寒宫,海中的珊瑚岛。
森林公园内山脉纵横,其顶较平缓,山坡较陡峭,自然形成的众多的溪涧和瀑潭,为甬江、曹娥江和奉化江三江之源。
其中黑龙潭由三级瀑布组成,两边山体陡峭,去潭之路艰险难行。
潭水碧绿,清澈见底,卵石游鱼历历在望。
浙江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中学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浙江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中学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中学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四明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群岛,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自然风景名胜古镇。
这里的人文资
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当地风土风光独特。
为了开发利用这一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
旅游资源,我们特别设计了一门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中学地理研学课程。
首先,学生参观当地的典型景点,如古风格的民宅,磨坊,拱形街区和古老的宗教建筑,
以及传统的文物资源–古钱币、瓷器、衣服、书纸等,为学生体验多样的文化景观。
同时,通过对当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景观特点的研究,让学生对当地的环境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通过课程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四明山独特的历史背景,彻底弄清当地文化知识并分
析文化底蕴。
学生可以调研古老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探讨当地行政区域的文化特征,探
究社会文化变迁历史和理论依据。
最后,整个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做一个系统的总结,说明他们已经学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研
究和体验提出如何面对和利用四明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建议,以及如何参与拯救和保护
当地环境及人文遗产的想法。
浙江四明山人文旅游资源中学地理研学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自然和文
化资源,而且也可以让新一代有机会参与到保护环境及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发挥
出作为下一代人最重要的国际责任。
四明山研学基地研学报告

四明山研学基地研学报告
【最新版】
目录
1.研学基地简介
2.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研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4.研学活动的成果和反思
正文
【研学基地简介】
四明山研学基地位于我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区境内,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
基地依托四明山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学生和成人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探索科学、学习文化的场所。
【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研学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践体验和团队协作,让学生和成人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培养科学精神、提升文化素养、锻炼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研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流程】
研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自然观察、科学实验、文化体验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
活动流程分为前期准备、活动进行和总结反思三个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基地会根据参与者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研学方案。
在活动进行阶段,参与者将在导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各项研学任务。
在总结反思阶段,参与者将分享自己的研学心得,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研学活动的成果和反思】
通过四明山研学基地的研学活动,参与者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研学活动也让参与者更加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反思阶段,参与者普遍认为研学活动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活动内容和流程的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

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廖佰翠;陈燕飞;戴仕运【摘要】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社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生态旅游发展五个方面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综合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总体评价等级。
以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价得分为7.198,为生态旅游的II级水平;(2)为了促进浙江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建议从发展战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交通、社区参与和区域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The ecological tourism’s evalu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forest parks should be approached from the five aspect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mmunity,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Arranged analysis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quota, construct the function model and establish the general evaluation grade of national forest parks’ ecological tourism. The Siming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stud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1) the score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iming Mountain is 7.198, locating in the second level of ecological tourism. (2)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of ecological tourism,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 tourism transporta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四明山【作者】廖佰翠;陈燕飞;戴仕运【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随着世界生态旅游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以森林旅游为主要形式的生态旅游已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姚市四明山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报告四明山雄伟突兀,崛立于东海之滨。
四明山山名源于余姚境内的“四窗岩”为浙东第一名胜。
四窗岩位于大俞山的一处悬崖峭壁上,四个一连排着的洞穴,犹如四个敞开的石窗,唐代诗人刘长卿有诗云:“苍崖倚天立,履石如履屋,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名由此而来,宁波古称明州,亦因四明山而得名。
四明山发脉于浙江中部的仙霞岭,晋初由天台上分出,山脉逶迤秀丽,层峦绝壁,深溪广谷,连翳蔽日,高迥幽异连亘起伏千余里,唐代诗仙李白有“四明三千里”之佳句,中峰四窗岩之东南西北均有70峰,故有四明280余峰之说。
四明山脉东至鄞县奉化,包括奉化溪口雪窦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连天台嵊州,西接上虞绍兴,北濒上千年前的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及慈溪的徐福东渡出发地达蓬山。
其中心地域在余姚市境内,有“中国第二庐山”之称。
一、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余姚市南部,由梁弄、鹿亭、大岚、四明山等乡镇所辖,面积358.84平方公里。
东与鄞县、奉化为邻,南与嵊州接壤,西与上虞相联,距余姚城区10公里,宁波市区40公里,绍兴市区50公里,萧甬铁路和杭甬高速公路北依景区。
2、地形地貌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浙东四明山地,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区内最高峰为四明山镇青虎湾岗,海拔979米。
大岚镇丁家畈是浙江省最大的台地,边缘地形陡峻,形势险要。
梁弄镇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是典型的盆地地貌。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地处闽浙断陷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东部,为早新华夏系构造。
出露层以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酸性流纹岩,流纹斑岩,霏细岩,霏细斑岩,基性玄武岩,玄武玢岩及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等为主,地壳稳定,处于地震非危险区域,具有较强的自然安全因素。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内溪流众多,有姚江和奉化江的源头。
四明湖面积10余平方公里,是区内最大的人工湖泊。
3、森林植被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森林茂密,顶极植被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由于漫长的人类活动,顶极自然植被已不多见,绝大部分植被已被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替代。
据调查,余姚境内常见植物计237科12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浙江七子花、鹅掌楸、福建柏、胡桃、香果树等。
景区内有林木面积234915亩,在竹林面积126243亩。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森林植被,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主要森林植被分为四个层次(见表1)。
景区内名木古树较多,据调查,现有名木古树291棵,其中最古老的樟树已有1200年的历史。
4、野生动物丰富的森林植被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现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环保措施的落实,为境内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据调查统计,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常见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有400余种,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类动物有96科775种(见表2),尤有国家稀有的一、二级珍贵保护动物(见表3)。
5、气候四明山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1.8℃,日极端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14℃。
境内气温垂直变化明显,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递减率为0.52℃/100米,景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年降水量为1348.2毫米。
四明山风景名胜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无污染,气象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有雪景、雾景、云景、雨景、冰凌、朝阳旭日,晚霞夕照等景观。
二、历史沿革四明山风景名胜区辖及梁弄、鹿亭、大岚、四明山等四个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
1、梁弄镇梁弄镇位于四明山西北麓,为四明山北交通要口,自古以来为姚南重镇。
汉、晋时时期,有梁、冯两姓聚居于此,称“梁冯”。
自唐以来,诸姓徙居,梁冯渐衰,因镇内街区多弄,遂演为“梁弄”。
唐至明、清,梁弄属余姚县四明乡,民国元年四明乡改凤鸣乡。
梁弄南通四明山、北达姚城,为兵冲要地,清时曾设防守汛营,置把总及战守兵丁,绍兴府同知亦移驻梁弄。
民国二十三年撤凤鸣乡,置梁弄镇一九四三年四月,中共浙东区委三北游击队司令部进驻梁弄横坎头村,为此,梁弄成立浙东抗日游击纵队和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九四五年一月,浙东敌后第一次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在梁弄正蒙学堂召开,并正式成立浙东行政公署,1949年5月梁弄解放。
2、鹿亭乡鹿亭乡在大岚山之东北,《四明山志》载:齐孔幽隐居此山,有鹿中矢来投于祜,祜养其创,愈而去,因建鹿亭于刘、樊祠宇之侧而名。
鹿亭境域自宋代至清代属余姚县四明乡,民国时属南溪乡。
1950年始鹿亭乡曾几度分合变更,1961年为鹿亭、白鹿、晓云公社。
1983年称乡,1992年三乡合并,称鹿亭乡。
3、大岚镇大岚镇以境内有大岚山而名。
按《四明山志》载:“汉刘纲、樊夫人弃官学道,道成而飞举于此,故又名升仙山。
后人建祠宇以祀之。
大岚自宋代至清代属余姚县四明乡。
民国时称南岚乡。
1950年分为南岚、大岚、新岚三个乡。
1956年三乡归并,改称大岚乡,1992年大岚乡与华山乡合并,建立大岚镇。
4、四明山镇四明山镇位于余姚市的最南端,因地处四明山腹地而名。
镇政府所在地梨州成名于晋代。
据黄宗羲《四明山志》记载:“晋,孙关公开与兄承公同游于此,得梨数枚人迹杳然,为仙真所遗故名”杜光庭《福地记》载:“四明山在梨州,魏道微上升处,为第五十九福地也。
”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称四明分区行政公署。
1947年初为四明特派员办事处。
四明山镇由原梨州、唐田、芦山、屏凤山四乡合并而上。
梨州、唐田原属奉化县。
1960年7月,梨州唐田划归余姚县。
芦山原属嵊县,1960年7月划归余姚县。
屏凤山原属上虞县,1960年7月划归余姚县。
划归后多有变更,1992年四乡合并为四明山镇。
二、风景资源评价四明山风景名胜区有7个景区,个景点组成。
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个(见表4、表5)1、资源构成四明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峰崖、峡谷、涧瀑、湖潭、洞穴怪石等资源,人文景观有道教文化、历史名人遗迹和现代革命斗争旧址、纪念场馆等资源。
四明山腹地的甘竹岭、仰天湖一带,夏可为避暑胜地,冬可观雾淞美景,故有人赞四明山为“夏天的莫干山,冬天的长白山”。
各种类型的景观在各景区内都有分布。
(1)梁弄景区景区座落在四明湖畔羊额岭下的梁弄盆地,本景区以千年古镇梁弄周边秀丽的自然山水和众多的革命历史旧址为主要景源,是一个以自然山水和人文景以相拥互局的景区,代表性景观有古镇秀山飞瀑、古道及中共浙东区委旧址、五桂楼(浙东第二藏书楼)等组成。
主要景点有:【羊额古道】景点位于梁弄镇南的羊额岭,是南通大岚之要道。
相传姚人虞洪入山采茗,见一道士牵青羊三百,在瀑饮水,对虞洪:“吾丹邱子也,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
此大茗即后来的“瀑布仙茗”。
羊额古道建于宋嘉宇年间,为宋崇政殿侍讲孙德玉和杖锡寺主持德云和尚两位挚友出资开凿。
古道自黄纸厂村始,沿山陡坡用石块砌成,宽约二米,长五公里,直至大岚夏家岭。
古道两边悬崖陡峭,竹木参天,鸟雀啁鸣,兰草喷香,涧底流水潺,如琴声如吟唱,岭上云雾弥漫,行人如在云中,登岭眺望,梁弄山水尽收眼底。
其岭甚陡,故古道有天梯之弥。
有古诗云:“怪石奇松游客少,深山唯有鸟鸣声。
”【红岗劲松】该景点泛指位于梁弄横坎头村的中共浙东区委、鲁艺浙东分院、浙东银行、浙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革命旧址。
横坎头村口的山岗上九棵青松挺拔傲立,她象征着老区人们饱经风霜,大义豪爽的山里人特有的性格,更象征着战斗在四明山水间的革命战士历经磨难,倔强峥嵘的勃勃雄姿。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位于横坎头村一幢两层七楹木结构清代民居内,红廊飞檐白墙青瓦,四周砌有围墙,1943年起,浙东区党委机关在此办公。
1981年起开设“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旧址为省级文保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鲁艺浙东分院和浙东抗日军政大学旧址与区党委旧址隔溪相望,与区党委旧址相距仅数十米的浙东银行旧址还曾是浙东行署的旧址。
这些革命旧址已成为人们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源和军令】景点位于梁弄镇晓岭街的“小源和”内。
小源和为一四合院木结构建筑,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有两房,中间为石板天井。
1943年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机关在此办公,是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
1991年开辟“新四军浙东纵队史科陈列室”。
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
【正蒙新政】景点位于梁弄镇正蒙学堂(现梁弄小学内)。
正蒙学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校名正蒙有“蒙以养正,匡扶正义”之意。
1945年1月,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
大会选举了浙东行政委员会,产生了浙东参议会。
会后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
是浙东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民主意义的大会。
旧址为余姚市级文保单位。
【五杜传芳】五桂楼座落在梁弄下街洞门里,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代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他敬慕先祖南宋时有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送五子还乡》诗中有“仙籍桂枝香”句而取名“五桂楼”。
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
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
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
楼上有书橱24架,藏有5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
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
据传,凡是战乱,善本多藏于顶上暗阁。
暗阁中至今仍保留有“柱百竿”一根,长9.8米,竹竿上记着当时建楼的各种尺寸数据和梁架构件的符号,似现代的建筑图纸。
登五桂楼眺望,可一览四明七十二峰,故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
现悬挂的“五桂楼”匾额为清代书法家胡芹所书,“七十二峰草堂”为清代书法家吕屐山所题。
五桂楼有一套比较严格而独特的藏书保管制度,所以它藏书之丰,在浙东仅次于宁波天一阁,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现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白水飞瀑】在梁弄镇南三公里浒溪线边有座白山,因有一白道人修炼成仙而得名,山有冶山、屏风、石屋、云根四峰。
南为石屋,怪石嶙峋,峭壁悬崖。
北为云根,苍翠夺目,流泉生辉,上有42条涧水汇流于石屋云根两峰间,为白水飞瀑之源头。
水从两峰峡口处直泻飞奔而下,形成56余米高的飞瀑奇观,形若白龙,声若春雷,为历代名人文士所歌吟。
元赵澹山《飞瀑》诗:“玉龙吼山山为开,悬涛迸出翻崔嵬,回风便可作飞雨,共听万壑鸣惊雷”。
瀑布出水处上首有一岩洞名“潺湲洞”。
唐代诗人皮日休诗:“水流万丈流,尽日泻潺湲”。
写的就是此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