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县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高一·龙江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漫溯/晦朔哽咽/田埂偏袒/坦荡

B . 濡缕/辱没忤视/芜杂青苔/舌苔

C . 诅咒/咀华瓦菲/菲薄箕踞/稽查

D . 戮没/绿林瞋目/瞠目倜傥/惆怅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遥远太空的顺利对接,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B . 我们要积极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精神,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漠视他人生命事件的再次发生。

C . 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办公室会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召开“网民代表座谈会”,网民代表就净化网络环境建言献策。

D . 美国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为了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的不满和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是其根本目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3. (4分) (2019高三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詹姆逊们对文化研究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甲)文化研究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乙)文化研究既直接与西方当代理论批评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距;同时又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经过文化研究的洗礼,文艺学又开始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包罗万象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理直气壮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好不容易抓住“西马”,

不料却是一匹“野马”。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批评,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丙)当代文学确实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心和信心。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代的文学逊色。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切入

B . 游刃有余

C . 旁门左道

D . 更是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4. (15分)(2018·城中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

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5. (13分) (2017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知县

孙方友

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