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县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高一·龙江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漫溯/晦朔哽咽/田埂偏袒/坦荡
B . 濡缕/辱没忤视/芜杂青苔/舌苔
C . 诅咒/咀华瓦菲/菲薄箕踞/稽查
D . 戮没/绿林瞋目/瞠目倜傥/惆怅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遥远太空的顺利对接,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B . 我们要积极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精神,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漠视他人生命事件的再次发生。

C . 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办公室会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召开“网民代表座谈会”,网民代表就净化网络环境建言献策。

D . 美国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为了表达对金融制度偏袒权贵的不满和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是其根本目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3. (4分) (2019高三上·慈溪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詹姆逊们对文化研究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

(甲)文化研究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

(乙)文化研究既直接与西方当代理论批评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距;同时又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

经过文化研究的洗礼,文艺学又开始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包罗万象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理直气壮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

好不容易抓住“西马”,
不料却是一匹“野马”。

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批评,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

(丙)当代文学确实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心和信心。

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代的文学逊色。

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切入
B . 游刃有余
C . 旁门左道
D . 更是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4. (15分)(2018·城中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

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

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

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

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

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

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
特定情感了。

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

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

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

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

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

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

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

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

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

(2)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5. (13分) (2017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知县
孙方友
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

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

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
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

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

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

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

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

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

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

为拢住弟弟,他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

到时一定加倍还你。

”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

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

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

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

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

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

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

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

胞弟被杀,他觉得很丢面子,觉得不杀贾鲁,难解心头之恨。

他先派人去曹州追杀贾鲁,然后又为贾鲁捏造谋反罪名,四处张贴通缉告示,捉拿贾鲁。

再说贾鲁回到菏泽后,自知凶多吉少,便将家人安置在乡下朋友处,自己一个人四处躲藏。

最后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便化装来到陈州,以乞讨为生。

于臣一直捉不到贾鲁,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旺,便传下命令,供出贾鲁者,可得赏钱万两。

两个月过后,仍不见贾鲁的影子,于臣又将赏银涨到两万两。

心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要捉到贾鲁,他一定要将其在陈州斩首,也要将其首级悬挂城头,暴尸三日。

而贾鲁呢,由于化了装,又由于是在陈州城内,没有人会想到他在这里乞讨,所以就安然无恙。

不想这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突见一队人马飞驰而过,街人无不惊慌,躲藏不及者多被马队撞倒,反倒挨鞭子。

贾鲁不知道这是何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横行霸道,便问一小贩儿这是什么人。

那小贩儿悄声告诉他说:“唉呀,你还不知道?这是于臣的小弟弟!自从他二哥被贾知县杀死之后,这家伙比他二哥还坏,手中又有几条命案了!”贾鲁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长叹道:“既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二天,他就回了菏泽,对其家人说:“我为了替民除害,卖光了
家产,让你们也随着我受尽了苦难。

现在于臣的小弟弟又在陈州无恶不做,比他二哥还坏上三分!可惜我已无能为力,又欠下弟弟三万两白银,现在只有用我之命来偿还这个债务了!”说完,就让其弟弟去于臣处将其供出。

开初,其弟还有些不好意思,贾鲁开导他说:“你若不去,我被他们抓去了你可什么也得不到!”他弟弟一听这话,去了,得白银两万两。

为此,其弟弟还颇有意见,说他的兄长太傻帽儿,原以为他跑官为发财,不料却干这种傻事!世上的赃官和仗势欺人的恶棍那么多,他一个人怎能除得净!这可好,一家人陪着他担惊受怕不说,到头来还让我白白赔了一万两白银!
于臣抓到贾鲁,高兴万分,当下就将贾鲁押解到陈州,先让其坐囚车游四门,然后亲自监斩,将贾鲁押赴了刑场。

陈州人闻听贾知县被于臣抓获并要斩首,都来刑场为贾鲁送行。

贾鲁不卑不亢,视死如归,频频向陈州百姓含笑示意。

百姓们无不垂泪。

三声炮响过后,刀斧手执起了鬼头刀。

大概就在此时,忽听有人高喊一声:“慢动手!”随着喊声,只见成千上万的人不约而同地都从衣内取出自备的孝布,然后一齐戴在了头上,并齐声哭喊道:“贾大人,您走好哇——!”
刑场上顿时如同下了一场酷雪,白得令人心寒……
——那时候,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贾知县为百姓除害决定要卖掉田地房产,在与弟弟商量时,弟弟先是以分家为借口阻拦,进而又让哥哥立下字据,说明弟弟是个淡漠亲情、看中钱财之人。

B . 贾知县第二次来捉拿于恶霸时,不顾其他当即来到白楼,说“这回我看你兄长如何救你”,并且将恶霸立即斩首,可见他为民除害、为己报仇心切。

C . 小说注重情节的设计,贾知县除掉恶霸后马上辞官回乡,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可谓匠心独运。

D . 于臣觉得胞弟被杀很丢面子,就派人追杀、捏造罪名,想置贾知县于死地,可见小说擅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体现出于臣是个自私的人。

E . 小说把贾知县为民除害作为故事的前奏,而把贾知县如何避祸,尤其是如何被抓、行刑经过作为高潮,把清官形象放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塑造,意味深长。

(2)小说中,贾知县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贾鲁的人头已落地,两行泪水夺眶而出”的情节设置极具戏剧性,试分析贾知县流泪的原因,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6. (5分) (2015高一上·枣阳期中) 从下列文段中提取三个关键词。

在实践中,由于许多建设工程采用总包形式,开发商在会计核算上无法将车库的建设成本与其它建设成本相区分。

而法庭如果要确定开发商是否将车库成本纳入商品房成本,应由有资格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核来确定。

而这无疑会增加不必要的诉讼成本,并且与实践中通常的会计核算方法相违背。

7. (3分) (2017高三上·汕头期中) 下面是某市与全省《互联网络使用状况报告》中的一些数据。

请仔细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表1可以看出,某市网民的学历结构与全省相比,情况是:________。

网民学历整体情况是:________。

(2)从表2某市和全省的网络使用情况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
8. (6分) (2016高一下·杭锦后旗期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舍相如广成传舍
C . 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 . 璧有瑕,请指示王臣请就汤镬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不如因而厚遇之
B .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 .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 .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怒发上冲冠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⑤臣请就汤镬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②③④⑤
9. (6分) (2019高一下·东莞期中)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

B . 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后跟。

C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

D . 用心躁也躁:急躁。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正面鼓励学习的一项是()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 ①③④⑤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③⑥
D . 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 .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 . 《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 . 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0. (8分) (2017高三上·东莞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
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 . “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

C . 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 . “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E . 结句写景以有声写无声,以外界夜雨淅沥,敲打枯荷声声,如爱的热烈独白。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11. (6分) (2020高三上·珠海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非常重视反省。

比如《论语•学而》中曾子“________”一句强调要经常反省自身,荀子在《劝学》中还用“________”一句强调反省的重要作用。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写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消愁;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抒发情感。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20·徐汇模拟) 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

宝马3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

这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

请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3-1、
3-2、
4-1、
4-2、
4-3、
5-1、
5-2、
5-3、
三、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6-1、
7-1、
7-2、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2分)
8-1、
8-2、
8-3、
9-1、
9-2、
9-3、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0-1、
10-2、
六、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11-1、
11-2、
11-3、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