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1
儿童想像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重点: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及其表现;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表现及原因。
第一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一、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
它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梦是无意想象最极端的例子。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画家作画,建筑师设计楼房,都要根据任务进行想象,这些都是有意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经存在的,而创造想象的形象则是新的。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二、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
1.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要用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才可能进行。
而学前儿童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由此可见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
2.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一方面,想象依靠记忆。
儿童想象时所依靠的原有表象,是过去感知的事物依靠记忆在头脑中保持下来的形象。
如果没有记忆,即便幼儿看见过人骑马,但没有保持住人骑马的具体形象,即表象,幼儿同样不会产生小孩在天上骑马的想象。
这说明想象是离不开感知,离不开记忆的。
另一方面,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指他们具备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新奇的东西的能力。
它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发展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我将从幼儿想象力的特征、发展阶段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幼儿的想象力发展。
幼儿的想象力在特征上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的想象力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由、活跃和天马行空的状态。
他们能够想象出各种奇异的、离奇的、合理的、非合理的现象和事物,例如幻想一只西瓜变成了坐船的大象。
其次,幼儿的想象力具有模仿性。
他们能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语言和情感来想象创造出新的场景、事件和角色。
再次,幼儿的想象力还具有半真实性。
他们的想象常常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虚构的情节与现实情境相融合。
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培养和引导。
首先,提供丰富的幻想材料和玩具,例如各种图书、乐高积木、彩色画笔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玩具和游戏规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与他们一起扮演角色和讲故事,为他们提供更多创造和想象的可能性。
此外,鼓励幼儿运用想象力解决问题和表达情感,例如鼓励他们画画、说故事或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字。
最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和合作,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
总之,幼儿的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创造能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幼儿想象力的特征、发展阶段和培养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1. 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发展。
- 学前初期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会想象成棉花糖。
- 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大班儿童在游戏、学习等活动中能根据一定任务进行想象。
2. 从简单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发展。
- 小班儿童的想象多为再造想象,往往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如模仿成人的动作。
- 中班开始,创造想象有所发展,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
- 到了大班,创造想象更加丰富,能独立构思新形象,如编出独特的故事。
3. 想象的内容从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 幼儿初期想象内容简单、贫乏,缺乏系统性。
-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想象内容逐渐丰富,结构也趋于完整,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较复杂的想象。
4. 从夸张性想象向符合现实逻辑的想象发展。
- 幼儿早期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具有夸张性,如把自己画得比房子还大。
- 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想象逐渐符合现实逻辑。
《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一,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儿童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因此,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就迅速增长起来。
例如,在阅读课中,要求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表情朗读;在作文课中,要求儿童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在绘画中,要求儿童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
第二,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中富于模仿性、再现性,儿童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重现。
这种情况是和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发展很低这一事实密切相联系的。
在教学影响下,随着儿童言语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便日益增多,想象也更富有逻辑性。
例如,同是一个作文题目(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或记一次参观游览活动),低年级儿童写的内容就比较简单、贫乏,而中高年级儿童就能写得比较细致、丰富,并且有逻辑布局。
当然,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的水平,还是不高的。
他们对于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或不熟悉的事物,想象总是简单而贫乏的。
第三,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不符合现实事物,或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事物。
小学低年级儿童也具有这个特点。
例如,学前初期儿童只能以几根乱七八糟的线条来表现一个人、一只动物、一幢房子或一棵树。
而学前晚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就能有简单的布局和突出的细节。
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他们所画的事物还常常是不完整的,而且大小比例、前景后景一般表现得不正确,不符合现实事物。
在教学的影响下,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中年级以上的儿童,在绘画的时候,就能不但注意所画的事物的完整性,而且能初步运用透视关系来更好地、更真实地表现事物。
儿童想象发展策略
儿童想象发展策略
儿童想象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环境,比如充满各种玩具和图书的家庭环境,这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 鼓励探索和发现: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通过观察、触摸和尝试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从而激发想象力。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如纸张、颜料、粘土等,让孩子自由地创造和表达,有助于发挥想象力。
4. 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给孩子讲故事,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故事,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5. 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记住各种信息,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6. 正面评价和鼓励:对孩子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发挥想象力。
7. 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引导孩子思考问题,让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激发想象力。
8. 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激发想象力的好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孩子可以进入不同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9. 鼓励创新和尝试: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想法和方式,不要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即使孩子的作品看起来很奇怪或不符合常规,也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10. 与孩子交流和互动:与孩子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想象的世界。
这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儿童想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关注。
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探索和发现、正面评价和鼓励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体验世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 2-3岁: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开始使用
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的想象能力主要表现为模仿游戏和角色扮演,比如扮演妈妈、爸爸、医生、警察等。
2. 3-4岁:孩子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够理解简单的
概念和符号。
他们开始喜欢玩玩具,比如积木、拼图等,通过搭建、组合和排列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孩子们开始对故事情节和幻想世界产生兴趣,能够自己创造故事和角色。
3. 4-5岁: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能够
进行更加复杂的想象活动,比如玩具的变身、虚拟游戏等。
此时,孩子们开始能够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且能够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进行巧妙的结合。
4. 5-6岁:孩子们的想象力已经非常丰富和复杂,他们能够创
造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能够利用丰富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象。
此时,孩子们开始对科学、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产生兴趣,对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联系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孩子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儿童在上小学前,通过游戏、绘画、音乐以及听故事等活动,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但这时的想象往往具有无意性、直观性、片断性和模仿性,有时与现实分不清或与现实脱离,上小学后,在教育影响下,随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想象富于模仿性,但创造性成份日益增长。
在整个小学阶段,总的来讲儿童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水平是不高的。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往往是模仿过去曾经看见过的东西,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
比如,会重复大人给他们讲过的童话故事,但还不太会补充发挥,创造加工的成份较少。
这时的想象是零散的,缺乏逻辑性,内容也比较简单贫乏。
中高年级的学生讲述故事时,已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概括出新的,甚至编出别出心裁的情节。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能将看到的、听到的事说出来,而且还增强了想象的概括性、逻辑性,想象内容也较前细致丰富了,并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联想,总之,小学儿童的想象由粗到细、由简到繁、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过程,是以知识增加、语言丰富和想象组合能力的提高为基础的。
2,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迅速增长。
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是指能按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
如命题作文,要求孩子们按照一定的命题去构思,确定主题、范围、内容和层次结构,有意地选择形象、情景,合理布局,这就需要他们按照作文的主度,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想象。
又如儿童绘画,学龄前儿童常常边画边想,画上一样再加一样,直到画满为止。
但小学生的绘画则有预定的目的,根据目的再考虑画面的构图。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就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随意想象,逐步增强想象过程的目的性和自我控制性。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知识经验缺乏,他们的想象往往有许多东西是脱离实际的,如作文中描写天气,不管当时天气如何,总爱用”朝霞满天”、”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白云朵朵,等词语来形容。
描写人物外貌时,总爱用”浓眉大眼”、”红红的脸蛋”、”黑黑的头发”来形容。
小学生想象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小学生想象的发展特点与培养什么是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没有到过南京长江大桥,但读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在理解诗句的前提下,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江水滔滔、彩虹横架的图画,这就是想象。
想象力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儿童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要想象作品提供的情景、人物的活动情感及其特征;学习历史,要想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思想面貌;学习地理,要能想象出山岳、岛屿、湖海等地貌特征。
可见,想象力渗透在小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成为儿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心理品质之一。
一、小学生想象的发展特点(一)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加。
学前儿童的想象是随意的,常常没有什么目的和计划。
儿童入学后,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要按照教学的要求进行想象,从而使想象的目的性、有意性逐渐发展。
例如,低年级儿章看图写话,中、高年级儿童命题作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内容、范围或层次结构去写,想象要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
有人作过一个实验;以"春天"为题与小学生谈话,结果表明,低年级儿童对春天情景的想象还非常零乱,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已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
(二)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成分逐渐增大。
按照想象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的差别,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呈现出所描述事物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则是在没有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
小学生的想象主要还是再造想象,但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创造想象的成分逐渐增大。
例如,低年级孩子看了电影《少林寺》,就舞拳弄棒,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一般是简单的再现,创造和加工的成分不多。
中、高年级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能对获得的表象作出创造性的改造,想象的内容更细致、更丰富,并能在词的抽象水平上进行生动形象的联想。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知识链接
4.噩梦。在噩梦和游戏中都会恐惧,这是对没有意识到的不愉快 的回忆。在游戏中对这种回忆的多少能够自觉地控制,在梦中却不能 控制。
5.受罚或自我惩罚的梦。这种梦,有时是听父母讲了可怕的故事 造成的,有时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一个孩子入睡前咬了自己的 手指甲,醒来后说小狗咬了自己的手指。
6.由身体受到刺激直接转化而来的直接象征。例如,尿湿了床, 梦见自己在水桶里。
知识链接
2. 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 ,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 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 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 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 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等 。
5. 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 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等。
一、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功能 1. 想象的预见功能 2. 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 3. 想象的替代功能 4. 想象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
二、想象的分类
(一)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只是在一定的刺 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创造新形象的想象。Fra bibliotek知识链接
想象的加工方式 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 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 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 的形象。 3.拟人化。它是指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 程。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便是拟人化的结果。 4.典型化。它是指依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幼儿创造想象是指幼儿在游戏、绘画、故事等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出新颖、独特的事物和情境。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幼儿期(2-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表现出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通过模仿和拟人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根木棒当作电话,并用幼稚的语言与“对方”进行对话。
2. 学龄前期(3-6岁):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的情境和角色,并且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在玩具积木上建造一个城堡,并且给城堡里的每个房间安排不同的功能和角色。
3. 小学阶段(6-12岁):在小学阶段,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写作、剧本创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和推理,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幼儿创造想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由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
他们可以构建出任何他们想象中的事物和情境,没有任何逻辑和现实的束缚。
2. 多样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具有多样性。
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例如绘画、玩具、游戏等。
他们的想象力可以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动物、植物、人物、故事情节等。
3. 可塑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可塑的,可以通过外界的影响和经验的积累进行改变和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创造想象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情感性: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
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创造想象中,通过创造和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5. 适应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具有适应性。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想象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创造想象的意义幼儿创造想象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思维发展:幼儿创造想象能够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节七、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 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 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 种反映。
(三)想象的作用
•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 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劳 动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后果,然 后按照目标有目的的行动。这种关于行动 过程以及行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的表象, 就是想象。
•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形 象化的材料,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看电影 等。 • 教师也可运用丰富的情感和生动形象语言 进行口头描述,引起学生丰富和准确的表 象。 忆春天 找春天 写春天
• 2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 • (1)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艺作品,使他们 积累起丰富的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词汇,准确 描述外部事件和内心世界(扩大阅读量) • (2)教师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正确、清晰、 生动形象的言语描绘事物。这不仅可以唤起学生 的形象,更为他们表现想象做出了榜样,使学生 具体感受到如何使用言语来表达想象(生动形象 的语言示范)这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学生想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 想象要适当。不恰当的想象会导致心理活 动的失常。 • 由于医生说话不谨慎,使患者想象自己得 了某种疾病,结果这种病确实出现了。
二、想象的种类
•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按照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 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1.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 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 •
• 如,看到浮云,自然而然的想象为人面、 奇峰、野兽;听到别人讲故事,不自觉地 引起一系列熟悉的人物和情景。 • 走神 •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形式。
• 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
• 梦中的形象往往不是以前感知过的事 物的再现,而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 加工重组形成的新形象。梦是在无意 识状态下进行的,因而梦中的形象有 时荒诞无稽,离现实很远。不过,构 成梦境的一切素材,都是做梦者曾经 历过的事物。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有:
1. 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儿童的想象能力非常强大,他们可以将平凡的事物和情景变幻成丰富多彩的故事和角色。
2. 缺乏逻辑思维:儿童在想象时常常缺乏逻辑思维,他们可能会将不相关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奇特的情节。
3. 更强调感觉和感受:儿童的想象往往更注重感觉和感受,他们会在自己的想象中体验到各种情绪。
4. 喜欢将自己融入角色中:儿童常常会将自己想象成他人或角色之一,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拓展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
5. 直观、具体:儿童的想象通常是直观而具体的,他们通过视觉和感觉来构建和表达自己的想象。
6. 非常丰富多样:儿童的想象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他们可以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场景、人物和情节。
7. 不受现实限制:儿童的想象往往没有受到现实的限制,他们可以想象出一些超出现实范畴的情况和场景。
幼儿想象的发展趋势
幼儿想象的发展趋势
幼儿想象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长期存储:幼儿从简单的想象开始,逐渐发展为能够长期存储并运用想象。
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故事情节、角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2. 高度抽象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想象能力也会增强。
他们开始创造更加抽象化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如超级英雄、仙女等。
3. 多样性:幼儿想象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他们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想象世界,包括动物、宇宙、未来等。
4. 联想和表现力:幼儿的想象能力会帮助他们提高联想能力和表现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音乐和舞蹈等。
5. 创造力:幼儿的想象能力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来创造更多的新点子、新的故事情节等,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幼儿的想象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创造和思考,也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支持。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总趋势是:由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由再造想象发展到创造想象;由远离现实的想象发展到更富于现实性的想象。
一、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想象,在很大幅度上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内容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而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还很不发展。
儿童入学后,在教学要求和学习活动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想象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加强。
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求小学儿童实按照教学的目的产生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
这就促进了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如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儿童进行有系统的、生动的讲述或有表性的朗诵。
作文课要求他们围绕主题进行连贯的构思。
绘画中,要求他们通过想象来设计富有美感的构图等等。
所有这些都要求儿童进行有意想象,从而使小学儿童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日益得到发展。
有人曾以“春天”为主题与小学儿童谈话,结果表明,低年级儿童对春天情境的想象是东拉西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而四年级以后的儿童就能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
可见小学高年级儿童想象的有意性有了很大发展。
2、小学儿意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大。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鲜明、生动,富于模仿性和再现性。
想象的内容常常是实在事物的简单重现,创造加工的成分是不多的。
小学儿童在各科教学影响下,由于表象的积累和丰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于创造性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有人辅导小学儿童故事员时发现,低年级的故事员,往往一字不拉地复述给他讲过的故事,连表情与动作都是模仿教师的。
而中、高年级的故事员,在讲述故事时,复制和简单再现的性质逐渐减少,而对表象的创造性改造日益明显、增多。
他们能从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创造出全新的、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
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一、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幼儿创造想象是指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情境或角色,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阶段: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官来感知和认识外界的事物。
他们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和接触,并通过模仿和操作来逐渐了解事物的特征和功能。
2. 意象阶段:在2-3岁左右,幼儿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意象,他们能够通过内心的想象来再现一些已经经历过的事物或情境。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仿吃饭、洗澡等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3. 想象阶段:3-4岁时,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情境和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例如,他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老师或医生等角色,模仿他们平时所见到的行为和语言。
4. 故事阶段:4-5岁时,幼儿开始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发展产生兴趣,并能够自己编写简单的故事。
他们会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5. 联想阶段:5-6岁时,幼儿的联想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将不同的事物和情境进行组合和联想,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想象内容。
例如,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玩具和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结合,创造出新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二、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1. 自由性:幼儿创造想象是自发的,没有外界的限制和束缚。
他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和角色。
2. 多样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涉及到生活、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
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绘画、故事编写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虚构性:幼儿的创造想象并不依赖于现实的存在,可以创造出一些虚构的事物和情境。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成为超人、仙女或动物等,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
4. 逻辑性:幼儿的创造想象虽然是自由的,但也有一定的逻辑性。
他们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经验来创造出一些符合逻辑的情境和角色。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课件
2、创造性现象也常表现在儿童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上。
我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发亮? 我怎么没有长翅膀?
成人对于孩子的问 题应给予积极回应,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对于与自己也不懂得 问题,可以和孩子一 起探索。
3、幼儿把过去听到过的故事,以及过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加以综合改 造,编成新的故事。
没有预定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 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有意想象
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
这个图形像什么?你说出的越多,证明你想象力越丰富。
(二)根据想象是否具有创造性
1、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 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小朋友画了一只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儿, 幼儿不高兴的说:“小兔子会跑掉的。”
等老师过来的时候,小兔子真的不见了,幼儿说:“它跑到 树林里去了。”
2、学前儿童的有意想象
(1)想象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幼儿开始能够先想后画,而且按照自己想的去画。
(2)想象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教师应该这样做:提出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幼儿积极想象。
小班的红红,她很想自己也能像哥哥姐姐那样参加幼儿园“小 红花合唱团”,上台表演。一天,她回家高兴地说:“妈妈,我参 加小红花合唱团了,老师还让我上台表演节目啦!”妈妈听了当然 很高兴。可后来一打听,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妈妈便生气地训斥道 : “你这么小就撒谎,长大了还得了!”红红感到十分委屈。
幼儿的想象有什么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发展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5岁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 现出来的。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法作者:魏淑萍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第03期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把握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值得深入探究。
1.想象力的概念及分类想象是人脑对以后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根据想象的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力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按照可实现程度不同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2.想象力的作用2.1有助于数学学习想象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概念、空间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推导规则。
这些对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2.2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2.3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校园氛围,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使教师和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质的飞跃。
3.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3.1想象中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从简单复制到独特创造;从具体直观到逻辑概括。
3.2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会由原来的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为有意注意占主导。
3.3想象符合客观现实。
小学生中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常常会现实,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增多、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会符合客观现实。
3.4幻想的丰富性。
小学生的幻想会逐步由肤浅到深刻、单一到丰富的发展。
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4.1教材方面4.1.1“读教材,想画面”。
通过以读教材、积累教材为出发点,让学生心中的想象充分发挥。
4.1.3通过看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人的大脑思维是由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而活跃起来的,而外界信息的獲得要不断地学会仔细观察,观察是通往想象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画,培养想象力。
4.2家长方面4.2.1续写故事,让孩子续写故事,或者讲故事结局改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作品:陈胜、吴广起义
• 恐龙已经灭绝了,但人们经过考古,想象出恐龙的样子。 再造想象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存在的。
• 2.根据已有形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 想象。在新作品创作、新产品创造时,人脑中构成的新形象 都属于创造想象。
•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它
2.幻想的种类
• 幻想可分为积极幻想和消极幻想。 • 积极幻想是指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可实
现的幻想。
• 例如,早在千百年前,人们就有 了像鸟一样飞翔的幻想。正是这 种幻想推动人们发明了飞机、火 箭、宇宙飞船等等。
• 消极幻想是指不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在现实中毫 无可能实现的幻想。
凯库勒的创造性贡献, 奠定了他在有机化学结构发 展史上的显赫地位。
• 2.有意想象
• 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叫 有意想象。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程度不同,分为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描绘,在头 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叫再造想象。
• 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做积极幻想,教育和提醒他们 避免和克服消极幻想。
二、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 想象的品质包括:有意性、现实性、创造性、概括性。
一、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
• 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随年纪增长而不断提高。 • 低年级儿童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离开主题,往往
根据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 • 高年级儿童智力活动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能围绕主题进行想象。
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
• (2)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虽然在创造性、独立性、新颖性程度 上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造想象有创造性的因素, 创造想象必须依靠再造想象的帮助。
(三)幻想
• 1.什么是幻想 • 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 幻想和创造想象一样,也是一种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但它与一般创造想象又有区别。
• 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区别: • (1)幻想总是体现着个人的愿望。幻想中所创造的新形象,总
是人们所向往、所期望的新形象,而一般创造想象中所创造的新 形象,则不一定是人们所期望的新形象。
• (2)创造想象与当前的创造活动直接相联系,而幻想并不与当 前的活动直接相联系,而是指向于未来的活动。
• 如果人们对于某类事物从来没有感知过,那么在他的头脑中就不 会出现以这类事物作材料的想象。
• 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想象也是人 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
(三)想象的作用
•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 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 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 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于现实性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应把幻想与现实紧密结合起 来。
谢谢聆听
•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必须依靠具体的对象,如果没有这些对象, 想象就难以进行。
•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能逐渐不依靠图画和具体对象,凭借词来想 象。
• 小学生已经可以在词的思维水平上进行想象。
三、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 (一)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与言语 • 1.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
叫无意想象。
• 梦也是一种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 • 引起梦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 (1)身外刺激引起的梦,风吹树叶引发做下雨的梦 • (2)有身体某部分的生理变化引起的梦,胃中空虚,可能做劳
动后感到饥饿的梦
• (3)有思绪紧张心理性原因所引起的梦,学生备考期间可能做 有关考试的梦
德国凯库勒受到梦境的 启示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 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 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 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的发展与小学教育密切相关。教学活动中, 教师会要求小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做符合教学要求的想象,教学 活动促进了小学生有意想象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想象现实性的发展
• 想象的现实性是指想象的形象受现实的制约,能真实的反映 现实。
• 入学后,儿童想象的现实性逐渐提高,主要有以下表现: (1)想象所反映的现象越发接近现实事物,想象形象的特征数 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第五节 小学儿童的想象
想象的概述
• 一、什么是想象 • (一)想象的定义
•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 象
• 这种新形象,可能是现实 中已经存在而个人未接触 过的事物形象。
• 也可能是在现实中尚未 有过或根本不可能有的 形象。
•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实 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将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 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将它们综合成为新形象 的过程。
表象丰富,想象就开阔而深刻;表象贫乏,想象就狭窄而肤浅; 表象准确,想象就合理;表象错误,想象就荒诞。 • 2.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
(二)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形象的培养
• 1.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 2.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三)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 1.小学儿童幻想已处在由远离现实的幻想向现实的幻想过度阶段 • 2.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幻想,是富
•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 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 教和学的活动离不开想象。 教学活动中充满着想象,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
• 想象要适当。不恰当的想象会导致心理活动的失常。
二、想象的种类
• (一)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按照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 1.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 在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方面, 低年级儿童往往想入非非, 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像动画片 中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人。
• 而高年级儿童开始联系 自己的生活前途,如考 上理想的中学,做一名 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
• 小学儿童想象创造性的发展是指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份, 发展到独立的进行创造想象。
蛇身、蜥腿、鹰爪、 蛇尾、鹿角、鱼鳞、 口角有须
孔雀头,天鹅身,金 鸡翅,金山鸡羽毛, 金色雀颜色……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 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 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 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 的角色”。
(二)想象与客观现象
• 想象的形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 忆保持下来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 研究者让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画 同一个形象——具有四个特征的 水翼船,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再 现特征时在结构上安排不正确, 如将两侧翼朝上;而三年级学生 就没有这类情况的发生。
• (2)从热衷于完全脱离现实 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现实生 活的幻想
• 随着教学活动和发展的思维 水平的提高,三年级以后的 儿童,就逐渐过渡到以现实 为主的阶段。兴趣逐步从童 话故事转移到英雄模范故事、 侦探小说等题材上。
• (1)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模仿性,创 造加工的成分不多。
• (2)到了中高年级,他们不仅在再造想象中创造性成分越来越 广,能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四、小学儿童想象概括性的发展
•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童想象概括性是指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 的概括性、逻辑性的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 向词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