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 水稻
红顶草 鸭茅 黑麦草 六月禾
NO3100
100 100 100 100
NH4+ 122
40 31 38 65
CO(NH2)2 90
85 98 83 144
烟草
100
18
64
四、植物的氮素缺乏与过剩
氮素缺乏 生长过程缓慢(stunting) 叶片黄化 根冠比较大 分枝分蘖少 谷类作物穗数及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 量降低。 缺素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表3-5pH值对NO3-N吸收的影响(Huffaker,1978) pH值 开始 4.0 5.7 5.7 结束 4.0 4.2 5.7
处理 +HCI 对照 用KOH调节
NO3-N吸收(微摩尔 克-13小时-1) 7.8 7.0 5.1
用KOH调节
8.5
8.5
3.3
表3-6植物在不同氮源下生长量的比较
表2-3从9:00到18:00光照期间叶片中硝 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时间 8:30 9:30 硝态氮浓度(mg/kg鲜重)
叶片
228.2 166.6 100.6
叶柄
830.2 725.1 546.0
光照
13:30
17:30
18:30
91.0
106.4
504.0
578.2
后转录水平的控制
1.在照光的菠菜上,提取的 NR 活性为 20 m mol NO2- g-1 。如果叶片先置于黑暗中, 活性在2~15分钟内下降 50 to 85% 。 2. 快速的萎焉也引起 N.R.活性降低。 3.正常叶片置于无 CO2 的空气中, N.R.活 性也同样下降。
NR的调节
1. NR 酶被 NO3-诱导 (Tang and Wu :1957)。在 大麦上也可被 NO2- 诱导 (Aslam et al., 1987)。 2. 诱导发生在转录水平 ; NO3- 在 40 min 增加了 N.R 的mRNA (Kleinhofs et al., 1989: see pp327 Fig 12.4 of Taiz and Zeiger)。 2 h内 mRNA 水平 达最高。 3. 酶水平依赖于合成与降解的平衡。椐 Ann Oaks ,酶的半衰期为几个小时。 4. 最大水平的诱导需要光照和硝酸。
酶的非沅组成( prosthetic groups)
所有N.R. 酶由3组非沅组: 1. FA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2.血红素 heme 3. molybdenum complex 整个还原过程如下 :
钼是这个反应中所必需的一个营 养元素,它是一个还原中心。因此, 在缺钼的植物,或用钼的类似物 tungstate (WO3-),替代反应中心的钼, 处理植物,植物的硝酸还原能力会 显著下降。 tungstate 常常被用做NR 酶活性抑制剂。
水稻缺氮
左为正常的秋季苹果叶;右为缺氮的苹果叶
西红柿缺氮,生长矮 小,茎和叶柄变硬变 脆,叶片为淡绿色, 偶尔为淡紫色,下部 黄化。
梨树缺氮;亮黄、紫 色或红色叶片
小麦缺氮:缺少分蘖、 茎变细,发红;叶片 淡绿色,老叶黄化, 早死脱落。
大麦缺氮:类似于小 麦。缺少分蘖,茎变 细,基部发红;叶片 淡绿,老叶黄化,死 亡,脱落。
表3-2 用钼预处理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 酶活性的影响(Randall,1969)
在生长期供 钼(µ g/株) 叶片预处理 (µ gMo/L) 硝酸还原酶活性(µ molNO2-/gFW)
24h 0.2
2.8 / /
70h 0.3
4.2 8.0 8.2
0.005
0.005 5.0 5.0
0
100 0 100
二)各种形态氮素的Baidu Nhomakorabea收利用
1、NO3-N吸收与利用 NO3-N被主动吸收后,一般有下面几条 去向: a. 穿过液泡膜储存在液泡中。 b. 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 地上部。 c. 在根系中或地上部被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 )还原成亚硝酸。
还原力
由上述结果必然得出:
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合作用调节
控制机理: 硝酸还原酶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为 此负责。( Kaiser et al.)
亚硝酸还原:由NO2-到NH4+
a. 亚硝酸还原酶的位置 这个反应被认为在质体中(plastids)。如 在光合组织中发生在叶绿体中,在根中发生在 前质体 ( proplastids)。亚硝酸的 pK为 3.3。 因此这种不带电荷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扩 散进入叶绿体。南非的 Pamela Brunswick 发现, 生长在NO3-中 的叶绿体能完全吸收NO2- ,也 能被 NO3-诱导。从生长在尿素中的植物体上分 离的叶绿体没有吸收NO2-的能力。 为什么?
2.氨(NH3)的同化
氨的同化有两条途径: 1)谷氨酸脱氢酶(GDH)途径 2)谷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 酶与氨基转移酶(GOGAT))
谷氨酸合成酶与氨基转移酶(GOGAT)的作用过程
TABLE 2.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ammonium-assimilating enzymes of C. glutamicum wild type and its GDH mutanta
菠菜的 NiR 可能是研究最清楚的一种亚硝酸还原酶。它由 一个分子量为 60,000的多肽,和两个非沅基组: a. 一个 Fe4S4 簇(cluster ) b. 一个特殊的色素分子
尽管该酶的功能在叶绿体中,它的编码在细胞核中。 因此在穿越叶绿体双层膜时涉及一个有关的转移多肽。 在小麦上,该酶有一个分子量为 64,000的前体。穿过 膜后,减小为分子量等于 60,500有活性的酶。
3.植物对尿素氮的同化
1)在椭圆小球藻中,尿素分解不放出NH3 而放出CO2,尿素直接被一种受体吸收; 2)在球似酵母上,尿素直接裂解为氨甲基 酰(NH2CO-)及-NH2,参与氮代谢; 3)在植物体中,尿素可能通过鸟氨酸循环 的逆途径掺与氮代谢。
三)NH4-N和NO3-N的营养特点
1、NO3-N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收NO3-N可 是根际pH升高;NH4-N吸收机制不清楚,吸收 后,可使根际pH下降。 2、水稻、茶树、甘薯和马铃薯等比较喜欢氨态 氮肥外,大多数植物喜欢硝态氮。烟草喜欢铵 态氮与硝态氮配合施用。 3、在低温条件下(8℃),植物吸收铵态氮多于 硝态氮;随温度升高,硝态氮的吸收逐渐增加; 在高温条件下(26℃~35℃),植物吸收的硝 态氮多于铵态氮。 4、与硝态氮相比,以铵态氮为营养时,消耗的 能量少(667160焦耳/摩尔)。
在这个还原过程中,还原力来源于NADH 和NADPH 。 在大麦和玉米的根和地上部发现了 一个 NADH-specific 酶, 在根中发现了 一个N.RⅡ,一个 NAD(P)H-bispecific 酶,但是 未在绿色组织中发现该酶。后者可以利用 NADH 或 NADPH作为还原力。 NADH型 N.R.占优势。将NO3- 的5价 N 转化成 NO2- 的3价N, 需要 2电子: NO3- + 2H+ + 2e- -----------------------> NO2- +H2O (NR) 是非常重要的酶,因为它是 NO3-同化反应的第一步, 因此似乎有调节作用;另外,这是一个耗能过程。 注意:在线粒体中每氧化 1mole NADH 能够产生2.5 to 3 moles ATP. 将 N 有5价 (NO3-)完全变成 -3 价(NH4+) 需要 8 电子。硝态氮的还原大约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 20% 的电子。 最重要的是NO3- 还原产生对细胞有毒的,或能引起突变的 物质NO2-。因此通过控制NR调节这一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酶的存在部位
一般认为NADH 和 NAD(P)H 酶位于 细胞质中。许多植物既能在根中,又能 在地上部还原硝态氮,大量的还原发生在 地上部。有些植物地上部还原受到限制, 而在根中大量还原(木本植物,油菜、 白羽扇豆等)。有趣的是,在大麦上, 当需 NADH 的 N.R.被突变为需 NAD(P)H 的酶,该酶既在地上部表达,又在根系 中同样表达。因此,当地上部主要酶功 能丧失后,需 NAD(P)H 的酶可能相当于 back-up 酶发挥作用。
氧化还原变化
NO2- 中N (+3)转化成NH4+的N( -3 )需要6个电子。这些还 原力由光合过程中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提供。 从 NO2- 到 NH4+ 的还原反应如下: NO2- + 6Fdred + 8H+--->NH4+ + 6Fdox +2H2O 在非绿色组织之中,尽管有一个类似于铁氧还蛋白的蛋白质,它 具有叶子铁氧还蛋白的抗原特性,直接为NO2-提供电子, NADPH 是还原力。因此,看起来从 NADPH 到 Fd-like 蛋白质, 再到 NO2- 的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给NO2- 。 NO2- + 3NADPH + 5H+------->NH4+ + 3NADP+ +2H2O
表3-4抑制剂对大麦根系吸收硝态氮的影响 (Huffaker等,1978)
处理 对照 5微摩尔CI-CCP 20微摩尔DNP 100微摩尔KCN 100微摩尔NaN3 厌气过程 低温(5℃) NO3-吸收(微摩 尔克-1小时-1) 7.3 2.3 2.0 1.9 .5 2.8 2.8 为对照的% 100 31 28 25 6 38 38
天 0 3 6 9 细胞分裂素(毫微摩尔)
连续供氮
196 420 561 /
连续缺氮
196 26 17 /
第7天起供氮
/ / / 1.32
三、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一)氮素吸收形态 NH4+、NO3-、NO2可溶性有机氮:CO(NH2)2、氨基 酸、酰胺等 豆科植物可以通过共生固氮,直接利 用空气中的N2
蒜缺氮、磷:右为缺 氮,生长矮小、瘦弱、 叶片淡绿,叶点死亡; 左为缺磷:生长缓慢、 矮小,叶片暗绿、叶 点死亡。
氮素过多
植物枝叶茂盛,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 好,碳水化合物消耗太多,使茎杆细弱, 机械强度小,容易倒伏;体内可溶性氮 化合物过多,容易遭受病虫害;贪青晚 熟,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瓜果的含 糖量降低,风味差,不耐贮藏,品质低; 叶菜类植物中硝酸盐高,危害健康。
二、氮素的生理功能
1.氮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 16 ~18%; 2.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 3.氮是叶绿素的成分; 4.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酶和植物激素的组成 分; 5.氮还是次生代谢产物的组成分。
表3-1供氮状况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 素的影响(Sattelmach等,1978)
氨基转移作用
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谷氨酸的氨基转 移作用形成其它各种氨基酸,这个过程 需要氨基转移酶。该酶的辅酶是磷酸吡 哆醛(Vb6)。已经知道,植物体内有17 种或18种酮酸可与谷氨酸进行转氨基作 用。
酰胺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储藏氮素 当氨过剩时,形成谷酰胺和天 门冬酰胺; 消除氨毒 在亚麻、高粱、三叶草和香豌 豆等植物中,将HCN掺入半胱氨酸而再 转化为天门冬酰胺,消除毒害; 运输氮素
第三章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第二节 植物土壤氮素营养
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一、作物体内氮素含量与分布 植物体含氮量一般为0.3~5%。 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 籽粒、叶片﹥茎杆、根系 生育前期叶片﹥生育后期的叶片; 氮素含量随代谢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含氮量还受土壤供氮水平和施肥的影响; 氮在植物体中的运动性较强,在利用率在70 ~ 80%。
Sp act (U/mg of protein) of: GDH GS GOGAT N C N C N C 2.5 1.8 11 0.3 0.05 <0.003 0.00 0.00 6.5 0.3 0.15 0.07
Strain
Wild type (ATCC 13032) GDH mutant
a
Cells were taken from both ammonium (N)- and carbon (C)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s.
红顶草 鸭茅 黑麦草 六月禾
NO3100
100 100 100 100
NH4+ 122
40 31 38 65
CO(NH2)2 90
85 98 83 144
烟草
100
18
64
四、植物的氮素缺乏与过剩
氮素缺乏 生长过程缓慢(stunting) 叶片黄化 根冠比较大 分枝分蘖少 谷类作物穗数及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 量降低。 缺素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表3-5pH值对NO3-N吸收的影响(Huffaker,1978) pH值 开始 4.0 5.7 5.7 结束 4.0 4.2 5.7
处理 +HCI 对照 用KOH调节
NO3-N吸收(微摩尔 克-13小时-1) 7.8 7.0 5.1
用KOH调节
8.5
8.5
3.3
表3-6植物在不同氮源下生长量的比较
表2-3从9:00到18:00光照期间叶片中硝 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时间 8:30 9:30 硝态氮浓度(mg/kg鲜重)
叶片
228.2 166.6 100.6
叶柄
830.2 725.1 546.0
光照
13:30
17:30
18:30
91.0
106.4
504.0
578.2
后转录水平的控制
1.在照光的菠菜上,提取的 NR 活性为 20 m mol NO2- g-1 。如果叶片先置于黑暗中, 活性在2~15分钟内下降 50 to 85% 。 2. 快速的萎焉也引起 N.R.活性降低。 3.正常叶片置于无 CO2 的空气中, N.R.活 性也同样下降。
NR的调节
1. NR 酶被 NO3-诱导 (Tang and Wu :1957)。在 大麦上也可被 NO2- 诱导 (Aslam et al., 1987)。 2. 诱导发生在转录水平 ; NO3- 在 40 min 增加了 N.R 的mRNA (Kleinhofs et al., 1989: see pp327 Fig 12.4 of Taiz and Zeiger)。 2 h内 mRNA 水平 达最高。 3. 酶水平依赖于合成与降解的平衡。椐 Ann Oaks ,酶的半衰期为几个小时。 4. 最大水平的诱导需要光照和硝酸。
酶的非沅组成( prosthetic groups)
所有N.R. 酶由3组非沅组: 1. FA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2.血红素 heme 3. molybdenum complex 整个还原过程如下 :
钼是这个反应中所必需的一个营 养元素,它是一个还原中心。因此, 在缺钼的植物,或用钼的类似物 tungstate (WO3-),替代反应中心的钼, 处理植物,植物的硝酸还原能力会 显著下降。 tungstate 常常被用做NR 酶活性抑制剂。
水稻缺氮
左为正常的秋季苹果叶;右为缺氮的苹果叶
西红柿缺氮,生长矮 小,茎和叶柄变硬变 脆,叶片为淡绿色, 偶尔为淡紫色,下部 黄化。
梨树缺氮;亮黄、紫 色或红色叶片
小麦缺氮:缺少分蘖、 茎变细,发红;叶片 淡绿色,老叶黄化, 早死脱落。
大麦缺氮:类似于小 麦。缺少分蘖,茎变 细,基部发红;叶片 淡绿,老叶黄化,死 亡,脱落。
表3-2 用钼预处理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 酶活性的影响(Randall,1969)
在生长期供 钼(µ g/株) 叶片预处理 (µ gMo/L) 硝酸还原酶活性(µ molNO2-/gFW)
24h 0.2
2.8 / /
70h 0.3
4.2 8.0 8.2
0.005
0.005 5.0 5.0
0
100 0 100
二)各种形态氮素的Baidu Nhomakorabea收利用
1、NO3-N吸收与利用 NO3-N被主动吸收后,一般有下面几条 去向: a. 穿过液泡膜储存在液泡中。 b. 从根系中运输到木质部,然后被运输到 地上部。 c. 在根系中或地上部被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 )还原成亚硝酸。
还原力
由上述结果必然得出:
硝酸还原酶活性受光合作用调节
控制机理: 硝酸还原酶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为 此负责。( Kaiser et al.)
亚硝酸还原:由NO2-到NH4+
a. 亚硝酸还原酶的位置 这个反应被认为在质体中(plastids)。如 在光合组织中发生在叶绿体中,在根中发生在 前质体 ( proplastids)。亚硝酸的 pK为 3.3。 因此这种不带电荷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扩 散进入叶绿体。南非的 Pamela Brunswick 发现, 生长在NO3-中 的叶绿体能完全吸收NO2- ,也 能被 NO3-诱导。从生长在尿素中的植物体上分 离的叶绿体没有吸收NO2-的能力。 为什么?
2.氨(NH3)的同化
氨的同化有两条途径: 1)谷氨酸脱氢酶(GDH)途径 2)谷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 酶与氨基转移酶(GOGAT))
谷氨酸合成酶与氨基转移酶(GOGAT)的作用过程
TABLE 2.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ammonium-assimilating enzymes of C. glutamicum wild type and its GDH mutanta
菠菜的 NiR 可能是研究最清楚的一种亚硝酸还原酶。它由 一个分子量为 60,000的多肽,和两个非沅基组: a. 一个 Fe4S4 簇(cluster ) b. 一个特殊的色素分子
尽管该酶的功能在叶绿体中,它的编码在细胞核中。 因此在穿越叶绿体双层膜时涉及一个有关的转移多肽。 在小麦上,该酶有一个分子量为 64,000的前体。穿过 膜后,减小为分子量等于 60,500有活性的酶。
3.植物对尿素氮的同化
1)在椭圆小球藻中,尿素分解不放出NH3 而放出CO2,尿素直接被一种受体吸收; 2)在球似酵母上,尿素直接裂解为氨甲基 酰(NH2CO-)及-NH2,参与氮代谢; 3)在植物体中,尿素可能通过鸟氨酸循环 的逆途径掺与氮代谢。
三)NH4-N和NO3-N的营养特点
1、NO3-N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吸收NO3-N可 是根际pH升高;NH4-N吸收机制不清楚,吸收 后,可使根际pH下降。 2、水稻、茶树、甘薯和马铃薯等比较喜欢氨态 氮肥外,大多数植物喜欢硝态氮。烟草喜欢铵 态氮与硝态氮配合施用。 3、在低温条件下(8℃),植物吸收铵态氮多于 硝态氮;随温度升高,硝态氮的吸收逐渐增加; 在高温条件下(26℃~35℃),植物吸收的硝 态氮多于铵态氮。 4、与硝态氮相比,以铵态氮为营养时,消耗的 能量少(667160焦耳/摩尔)。
在这个还原过程中,还原力来源于NADH 和NADPH 。 在大麦和玉米的根和地上部发现了 一个 NADH-specific 酶, 在根中发现了 一个N.RⅡ,一个 NAD(P)H-bispecific 酶,但是 未在绿色组织中发现该酶。后者可以利用 NADH 或 NADPH作为还原力。 NADH型 N.R.占优势。将NO3- 的5价 N 转化成 NO2- 的3价N, 需要 2电子: NO3- + 2H+ + 2e- -----------------------> NO2- +H2O (NR) 是非常重要的酶,因为它是 NO3-同化反应的第一步, 因此似乎有调节作用;另外,这是一个耗能过程。 注意:在线粒体中每氧化 1mole NADH 能够产生2.5 to 3 moles ATP. 将 N 有5价 (NO3-)完全变成 -3 价(NH4+) 需要 8 电子。硝态氮的还原大约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 20% 的电子。 最重要的是NO3- 还原产生对细胞有毒的,或能引起突变的 物质NO2-。因此通过控制NR调节这一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酶的存在部位
一般认为NADH 和 NAD(P)H 酶位于 细胞质中。许多植物既能在根中,又能 在地上部还原硝态氮,大量的还原发生在 地上部。有些植物地上部还原受到限制, 而在根中大量还原(木本植物,油菜、 白羽扇豆等)。有趣的是,在大麦上, 当需 NADH 的 N.R.被突变为需 NAD(P)H 的酶,该酶既在地上部表达,又在根系 中同样表达。因此,当地上部主要酶功 能丧失后,需 NAD(P)H 的酶可能相当于 back-up 酶发挥作用。
氧化还原变化
NO2- 中N (+3)转化成NH4+的N( -3 )需要6个电子。这些还 原力由光合过程中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提供。 从 NO2- 到 NH4+ 的还原反应如下: NO2- + 6Fdred + 8H+--->NH4+ + 6Fdox +2H2O 在非绿色组织之中,尽管有一个类似于铁氧还蛋白的蛋白质,它 具有叶子铁氧还蛋白的抗原特性,直接为NO2-提供电子, NADPH 是还原力。因此,看起来从 NADPH 到 Fd-like 蛋白质, 再到 NO2- 的电子传递链将电子传给NO2- 。 NO2- + 3NADPH + 5H+------->NH4+ + 3NADP+ +2H2O
表3-4抑制剂对大麦根系吸收硝态氮的影响 (Huffaker等,1978)
处理 对照 5微摩尔CI-CCP 20微摩尔DNP 100微摩尔KCN 100微摩尔NaN3 厌气过程 低温(5℃) NO3-吸收(微摩 尔克-1小时-1) 7.3 2.3 2.0 1.9 .5 2.8 2.8 为对照的% 100 31 28 25 6 38 38
天 0 3 6 9 细胞分裂素(毫微摩尔)
连续供氮
196 420 561 /
连续缺氮
196 26 17 /
第7天起供氮
/ / / 1.32
三、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一)氮素吸收形态 NH4+、NO3-、NO2可溶性有机氮:CO(NH2)2、氨基 酸、酰胺等 豆科植物可以通过共生固氮,直接利 用空气中的N2
蒜缺氮、磷:右为缺 氮,生长矮小、瘦弱、 叶片淡绿,叶点死亡; 左为缺磷:生长缓慢、 矮小,叶片暗绿、叶 点死亡。
氮素过多
植物枝叶茂盛,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 好,碳水化合物消耗太多,使茎杆细弱, 机械强度小,容易倒伏;体内可溶性氮 化合物过多,容易遭受病虫害;贪青晚 熟,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瓜果的含 糖量降低,风味差,不耐贮藏,品质低; 叶菜类植物中硝酸盐高,危害健康。
二、氮素的生理功能
1.氮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 16 ~18%; 2.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 3.氮是叶绿素的成分; 4.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酶和植物激素的组成 分; 5.氮还是次生代谢产物的组成分。
表3-1供氮状况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 素的影响(Sattelmach等,1978)
氨基转移作用
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谷氨酸的氨基转 移作用形成其它各种氨基酸,这个过程 需要氨基转移酶。该酶的辅酶是磷酸吡 哆醛(Vb6)。已经知道,植物体内有17 种或18种酮酸可与谷氨酸进行转氨基作 用。
酰胺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储藏氮素 当氨过剩时,形成谷酰胺和天 门冬酰胺; 消除氨毒 在亚麻、高粱、三叶草和香豌 豆等植物中,将HCN掺入半胱氨酸而再 转化为天门冬酰胺,消除毒害; 运输氮素
第三章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第二节 植物土壤氮素营养
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第一节 植物氮素营养
一、作物体内氮素含量与分布 植物体含氮量一般为0.3~5%。 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 籽粒、叶片﹥茎杆、根系 生育前期叶片﹥生育后期的叶片; 氮素含量随代谢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含氮量还受土壤供氮水平和施肥的影响; 氮在植物体中的运动性较强,在利用率在70 ~ 80%。
Sp act (U/mg of protein) of: GDH GS GOGAT N C N C N C 2.5 1.8 11 0.3 0.05 <0.003 0.00 0.00 6.5 0.3 0.15 0.07
Strain
Wild type (ATCC 13032) GDH mutant
a
Cells were taken from both ammonium (N)- and carbon (C)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