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学术成果
主要论文:
●Expression of fasciculation and elongation protein zeta-1 (FEZ1) in cultured rat neonatal astrocytes. Mol Cell Biochem (2009).
● Expression change of b-1,4 galactosyltransferase I, V mRNAs and Galb1,4GlcNAc group in rat sciatic nerve after crush. J Mol Hist (2008).
获奖情况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干预胰甘油三酯脂酶基因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对脑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三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少突胶质细胞变化特征的研究
2009年11月16日
简介:
夏春林,苏州大学解剖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神经胶质细胞及脑胶质瘤学术方向带头人,1999年评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掌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走在国内解剖学领域的科研前沿。以神经胶质细胞发生与分化和临床应用解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1)国内首先从事神经胶质细胞谱系的研究,为脑胶质瘤治疗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的探讨和防治提供客观生物学依据;研究神经胶质干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可望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在干细胞研究中有创新性发现;(2)在华东地区较好地开展颅底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和解决适用于临床的解剖学难点问题,为颅底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所提出的部分理论对于有关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3)进行人脑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基因的克隆及测序,首次获得中国人脑TR基因,为脑老化发生、发展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脑老化的防治研究奠定较好分子生物学基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项(排名第1)。编著和参与编著《人体解剖学》、《脑肿瘤分子外科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神经药理学》、《铁代谢基础与临床》及《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等。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文学院
姓名:陈国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导师类别:学术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副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1.近代文学
2.明清诗文
3.文学文献学
个人简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5年7月至今: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
《无锡国专史料选辑》: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古代名著提要(明清卷)》:参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清代诗经学流派述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清代诗话论《诗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等
获奖情况
清代诗经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12月
2000年9月—2003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8年7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0年7月—2012年12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2007年1月—2008年1月:韩国全北大学,交换教授
学术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唐书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
《范伯子研究资料集》: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陆游全集校注(南唐书校注):全国优秀图书奖,2013年3月
在研项目
清代诗经学与清代文学: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副教授制丝机械与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年月生,江绍兴人,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相关学科导师介绍

苏州大学文学院相关学科导师介绍古代文学教研室杨海明:男,1942.11,文学硕士,教授,博导。
师从著名词学专家唐圭璋先生,长期致力于唐宋词学的研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唐宋词研究。
王钟陵:男,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唐前文学、文学批评。
马亚中:男,1957.9,文学博士,教授,博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
苏州大学中国近代文哲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
周秦:男,1949.1,文学学士,教授,博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治清代诗学。
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研究方向:中国昆曲及古典戏剧。
赵杏根:男,1956,文学博士,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先秦诸子、宗教与文学、民俗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曹林娣:女,1944.8,文学硕士,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导、艺术设计专业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园林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陈桂声:男,1950.9,文学硕士,教授,硕导。
师从朱一玄先生治中国小说史。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话本小说。
黄镇伟:男,1954.10,文学学士,研究馆员,硕导。
研究方向:图书文献学,新闻史,出版与文化传播。
张修龄:男,1951.3,文学学士,副教授,硕导。
苏州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明清诗文、近代诗文)。
涂小马: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师从钱仲联先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文献学。
杨旭辉:男,1972.4,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唐宋明清文学。
薛玉坤:男,1971.5,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词学。
钱锡生:女,副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新闻学。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朱栋霖:男,1949.6,文学硕士,教授,博导。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戏剧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
范培松:男,1943.7,文学学士,教授,博导。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4.《〈纳书楹曲谱〉的戏曲批评观》,《中国社会科学报》“艺术学版”2012年11月21日
5.《〈流楚集〉作者非吴江沈门中人》,《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
获奖情况
论文《清末民初“戏曲”内涵新论》获2012年苏州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在研项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民国戏曲学校研究》(批准号13YJC760001)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文学院
姓名:艾立中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技术职称:副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元明清戏曲文学和曲律
2.近现代戏曲改良和演进
3.
个人简历
2003年6月,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学位
2006年6月,获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
2006年8月——2009年6月,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2009年7月至今,变》,《戏剧》2013年第1期
2.《1920-1930年代戏曲现代化进程中关于象征主义的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
苏大哲学导师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苏州大学现有84个硕士点,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
说明:所有博士生导师同时都是相应专业的硕士生导师。
学位点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王晓升1962.07 教授发展哲学狄仁昆1944.05 教授经济哲学沈荣兴1944.09 副教授管理哲学朱奎保1938.12 教授马哲原理不招生学位点名称:中国哲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周可真1958.07 教授中国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潘桂明1944、07 教授中国哲学蒋国保1951.06 教授明清哲学,现代新儒学范竹增1942.12 副教授文化哲学学位点名称:伦理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李兰芬1950.09 教授管理哲学,伦理学陆树程1956-1 教授应用伦理学王晓升,教授,男,1962年6月生,江苏大丰县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哲学和语言哲学,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语言与认识》,《现代化:发展与价值》,《走出语言的迷宫》。
沈荣兴,副教授,男,1944年9月生,籍贯江苏无锡。
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逻辑学专业,获哲学硕士。
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江苏省逻辑学会副会长。
主要论著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对思维形式研究之比较”、《逻辑学导论》、《创造与方法》等。
狄仁昆,教授,男,1944年6月生,江苏省溧阳县人。
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科学方法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哲学、科学哲学。
发表的代表性学术专著为《走向大科学的经济学枣经济学的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与进展》。
代表性学术论文:“西方经济哲学研究辨析枣世纪的跨越”、“西方经济理论检验问题的哲学分析”、“论经济系统的自激放大机制”、“经济理论的结构”、“经济知识增长的模式”、“略论哲学逻辑”、“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为何陷入两性”、“区分思维的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等。
江苏大学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简介(实用资料)

江苏大学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简介(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江苏大学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简介江苏大学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简介鲍可进,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等,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省二类优秀课程二门、市厅级奖多项,发表论文20多篇,主、参编教材5部。
陈祖爵,男,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教授。
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计算中心主任、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通信工程专业带头人。
近年来致力于嵌入式计算及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仪器、系统检测与控制、远程监控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及产品开发研究工作。
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申请专利2项,获部、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
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计划项目。
赵跃华:博士,教授,信息安全专业带头人、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带头人。
科研方向: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技术、嵌入式网络系统。
具体研究:嵌入式安全操作系统/嵌入式安全数据库;通信协议安全性;网络安全集成。
周莲英,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198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
多年来,周莲英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网络性能分析、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与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和市级课题六项,获省、市级科技奖五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其中六篇被EI收录。
朱娜:1957年出生。
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激光专业。
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在江苏省激光研究所工作,参加大功率激光器和光纤耦合器的研制开发。
1985年调入江苏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从事计算机数值仿真、软件设计、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光纤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苏大导师

罗正英罗正英苏州大学教授,女,1957年12月生,四川隆昌人。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
会计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在政府税务部门从事过企业纳税征收管理,在事业单位主持过会计实务工作。
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作访问学者,赴英国Napier大学访问研究。
1982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5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国际会计与成本核算研究。
1999年Nopier University(UK)访问学者,从事欧洲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研究方向:财务报告与企业融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会计。
代表作品:专著《当代国别经济研究》,论文“外资优惠政策研究”、“三资企业资本结构变动”。
主持过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在《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学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多部。
现任苏州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国际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与参加国家教委、中欧政府、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社科项目共计5项。
在全国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22篇,出版著作和教材多部。
曾参与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策划、项目融资方案等的设计与咨询.罗正英,女,1957年12月出生,苏州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1.财务管理著作(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国别经济研究》(专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3)《区域经济:双圈联动发展战略分析——兼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4)《会计学原理——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平台》(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出版(5)《成本会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论文(1)“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战略重点提升”《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4期(2)“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3)“信誉链:中小企业融资的关联策略”《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4)“中小企业融资战略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1期(5)“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结构与实现机制” 《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6)“县域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2期(7)“股权结构的形成及其有效性分析” 《经济科学》2002年第3期(8)“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可获性特征研究——基于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观点”《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9)“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风险厌恶、财富集中度与融资结构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6年第12期所收录)(10)“东西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西部发展》2003年第5期(11)“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放大” 《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12)增长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向带动”《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14)“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增刊(15)“以差异缩小差距: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12期(16)“需求导向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与条件”《四川会计》2002年第12期(17)“中国环境会计发展趋势”《财会月刊》2001年11期(18)“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过程中的外资政策选择”《江汉论坛》2001年8期(19)“试论盘活城市土地的意义与途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20)“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要有新思路” 《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第6期课题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贷配给条件下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2002——2003)(已结题)。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1958年2月
导师类别:博导
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药理学
主要研究方向
1.心血管药理学
2.调脂药物药理学
3.中药药理学
个人简历
谢梅林,男,教授,1958年2月生。1984年苏州医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药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0年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病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药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理事,江苏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为《Planta Medica》、《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通报》和《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等期刊的特邀审稿专家。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
学术成果
长期从事调脂药物的研究,尤其是从分子和基因调控水平研究药物防治高脂相关性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从中药蛇床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对动物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进一步阐明了可能的作用靶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有20多篇被SCI/SCIE收录,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6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新药证书1件,授权发明专利1项。
获奖情况
1.槲皮素的心血管药理学研究,获核工业部199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复方丹参制剂的药学和药效学研究,获核工业部1997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3.芎芍胶囊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部级)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单位。
4.健延龄等中药延缓衰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获国防科工委199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获江苏省199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大档案学专业导师

五、档案与电子政务档案专业于1983年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1994年起在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下招收近现代文件与档案与电子政务研究硕士生,2004年起获得硕士授予权。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档案专业已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2003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特色专业加以建设。
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高校、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档案与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
现设有6个专业方向: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务文书与电子政务,文件学,档案技术。
1、张照余,1963 年9月生,博士,教授。
中国档案学会理事,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文件管理系统、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信息化研究。
主要研究项目:江苏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档案信息网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江苏省档案信息化想发展现状与对策》,国家档案局2003年度科研项目《多媒体文件归档技术与方法研究》等。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专著、教材6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60余篇。
代表作:《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研究》,《科技文件学》。
2、周毅,男,1966 年1月生,管理学博士。
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情报学方向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2003-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苏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6年被评选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主要科研方向是: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基础理论。
自1986年首次发表学术论文以来,共在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数十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学术奖,主持或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7项。
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政务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现行文件开放、利用与安全研究》在2006年6月以优秀等级结项,主要学术观点与政策建议被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收入《成果要报》并报中央领导同志审阅。
徐%20勇博导介绍doc

主编专著、教材及参加编写(编委)卫生部统编教材14本,在《中华预防医学》、《营养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篇。
获奖情况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优秀奖一项
在研项目
1、核及放射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70473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现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与对策研究04SHA002江苏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农村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07JA630088)4、学校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教育部规划课题(GLB070029)5、老年健康公平性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007-2010 6、国家卫生标准研究–卫生部项目2006-2009 7、老年健康与老年友好城市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010-2012
审核人:200年月日
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姓名:徐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9年12月
导师类别:博导硕导
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主要研究方向
1.管理与社会行为流行病学
2.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研究
3.儿童青少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个人简历
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晋升教授,现任苏州大学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主任,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少年卫生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主编。江省卫生管理协会理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和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使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和分析,网络和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使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和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和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使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和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使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和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使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导师简介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LI, Y.S., Zhou, D.P.*, Xia, C.F., Wang, P.G. and Levery, S. B.* (2008) Sensitive detection of isoglobo and globo series tetraglycosylceramides in human thymus b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Glycobiology, 18:166-176
LI, Y. S., WANG, Z. T., ZHANG, M., ZHOU, H., CHEN, J. J. AND LUO, S. D. (2004) NEW EREMOPHILANE-TYPE SESQUITERPENES FROM LIGULARIA LAPATHIFOLIA. PLAN 肿瘤相关微量鞘糖脂的线性离子阱多级质谱方法学研究
(2011-2013年,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 联系方式 电话:0512-65880419 EMAIL:yunsenli@ 2010年10月13日
??
??
??
??
2002-200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黎先华

1、用极大子群的指数和阶给出了单群及群的性质的刻画,做了一些原闯性的工作。极大子群和本原置换表示是群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著名代数学家D. Gorenstein和Ron Solomon有专门的论述。许多国际著名代数学家,如Aschbacher, Liebeck, Saxl, Kleidman, Praeger, Wilson, Seitz, Guralnick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系列深刻、重要的结果。证明了与单群的极大子群的阶集合相等的群与该单群是同构的,除已列出的几个例外外与零散单群有相同本原置换表示次数的单群是同构的,给出了本原置换表示次数集合是单群的本原置换表示次数集合的子集合的群的结构。
2、在单群的纯数量刻画的研究中,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果,最先完成对所有单群的数量刻画。用极大子群的阶集合、可解子群的阶集合、Sylow子群的个数给出了所有单群的刻画,证明了与单群的阶和元素的阶集合相等的群与这个单群同构。
3、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给出了群可解、超可解、p-幂零、幂零的一些判别定理。
上述工作发表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Journal of Algebra, Journal of Group Theory,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lgebra,Israel Journal of Math.,Comm. In Algebra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获奖情况
1.1994年贵州省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2.199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首届青年科学技术大会壹等奖
3.1995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06年苏州大学大陆产业奖
在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有限群的算术性质
2.苏州市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艺术设计方向1、姜竹松:教授、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研究生专业:设计艺术主要研究方向:视觉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平面设计。
1962年6月生于江苏南通,1986年毕业于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
多年来从事设计基础教学、绘画创作、平面设计及图形符号学研究,曾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和被收藏。
出版有《图形设计》等著作五部,发表有《论视觉传播中形象肖似符号的修辞与意义》等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科研成果一.主要著作与论文1.《图形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2.《CI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8月;3.“论视觉传播中形象肖似符号的修辞与意义” -《装饰》,2006年第11期;4.“关于图像符号的肖似性分析” -《中国广告》,2006年第12期;5.“跨文化传播的视觉语言”-《中国广告》,2006年第4期;6.“关于视觉传达中象征符号的探讨”-《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3期;7.“平面设计中图形的符号学特征” -《新平面》,2006年第9期。
二.主要作品与项目1.水彩画《正午》、粉画《财富》分别获第二届、第七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优秀作品奖;2.装帧设计《苏州园林》、《苏州胜景》、《苏州风情》分别获国务院颁发“中国第一届金桥奖”画册类一等奖;江苏省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1997-1999年;3.水彩画《生态景象》,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4.水彩画《生存—96第一号》,江苏省第五届水彩画展银奖,1999年;5.设计并主持实施“苏州自来水公司企业识别系统”和“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企业识别系统”,设计方案被收入《中国CI设计年鉴》,2000年;6.主持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主入口区域景观设计及大型城市景观雕塑《升华》设计,2003年。
三.主要社会兼职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中国动画学会会员;3.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4.政协苏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5.苏州市平面设计师学会主席。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7、对金属大头髋人工假体再认识。江苏医药杂志,2007;12。
8、Effects of spinal cord injury on c-fos expression in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and supraoptic nuleus in rats.Brain Res 2006,1087:175-179。
苏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院(系、所):医学二系
姓名:徐又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05月
导师类别:博导
技术职称:教授
所在学科专业名称
外科(骨科)
主要研究方向
1.骨质疏松与骨代谢
2.骨关节创伤疾病
3.脊柱脊髓损伤治疗
个人简历
1985年7月苏州医学院获医学学士
1989年7月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第二学士
2002年获苏州市跨世纪高级人才培养象
2002年获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2004年获苏州大学科研成果个人优秀奖
2005年获江苏省医学会优秀个人奖
2006年获苏州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度(第八届)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
2007年江苏省卫生科研项目获优秀结题
2007年苏州市双杯奖
2007年苏州市三等功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53。
获奖情况
荣誉奖:
1999年获苏州市卫生系统科技论文一等奖
1999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研究生
1999年获苏州市百名优秀青年称号
1999年获苏州市青年科技标兵
1999年获《中华骨科杂志》青年优秀论文奖
沈能(苏州大学教授)

教学任务
承担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理财“科技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十三五“创新生态环境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 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群落生态学的高校科技创新系统演化机理、识别与调控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2&ZD71):民间资本供求风险防范及其健康发展研究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2012M511434):城市群生命体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 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12EYC009):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以苏州为例 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2011B075):我国公共R&D资源空间布局与优化整合研究 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2009B062):海峡西岸经济区振兴绩效评价及政策选择 主持江苏省社科联项目(12SYB-008):江苏环境经济承载力关系与发展模式研究 主持福建省高校杰青项目(JA09090S):我国公共研发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深化研究 主持福建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JA11066S):海峡西岸自主创新竞争力评价与提升战略研究
1.面向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独著) 2.现代金融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独著) 3.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参编) 4.中国制造业效率的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第二) 5.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共生与演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独著) (该成果获第三届“中国优秀皮书奖·报告奖”一等奖)
论文专著
论文
专著
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 1.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J].中国工业经济,2012(3) 2.农业公共科研投资减贫效应的空间溢出和门限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12(1) 3.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J].中国软科学,2012(4) 4.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5) 5.能源投入、污染排放与我国能源效率区域空间分布研究[J].财贸经济,2010(1) 6.财政分权、金融深化与地区国际贸易发展[J].财贸经济,2006(1) 7.基于知识溢出的我国政府R&D支出空间布局特征[J].科学学研究,2010(6) 8.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演进逻辑 [J].科学学研究,2008(6) 9.FDI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 10.中国工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大各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学位点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赵鹤鸣 1957.09 教授信号处理汪一鸣 1956.02 副教授计算机通信俞一彪 1962.05 副教授数字信号处理翁桂荣 1963.09 副教授多媒体通信,传感器及电子测量赵建龙 1941.07 高工计算机通信王加俊 1969-11 副教授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周旭东 1964-12 副教授信号处理施国梁 1963-1 副教授自动控制、机器视觉学位点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崔志明 1961.07 教授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朱巧明 1963.07 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徐汀荣 1958.01 副教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与数据库杨季文 1963.10 副教授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吕强 1965.04 副教授操作系统,分布式计算,计算语言学陆建德 1949.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协议朱艳琴 1964.06 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安全技术孙涌 1958.08 副教授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水电计算机系统王宜怀 1962.02 副教授单片机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学位点名称:应用化学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屠一峰 1963.09 副教授电分析化学刘德启 1963.07 副教授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狄俊伟 1964.11 副教授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学位点名称:纺织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徐回祥 1942.03 教授丝绸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俞加林 1947.09 副教授纤维集合体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实践左葆齐 1957.02 副教授蚕丝蛋白粉综合利用、计算机的纺织应用、纺织工艺理论、质量控制陈宇岳 1962.03 副教授纤维(真丝)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李明中 1963. 副教授有机高分子膜及其生物医学材料费万春 1956.11 副教授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胡征宇 1957-1 副教授制丝机械与CAD技术王国和副教授学位点名称: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盛家镛 1939.03 副教授茧丝绸结构和性能研究丝绸测试仪器的研制及应用不招生蒋耀兴 1961.07 副教授纺织材料和纺织品的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潘志娟 1966.01 副教授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及其产品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学位点名称: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钱国坻 1937.05 教授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不招生梅士英 1938.10 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陈国强 1957.11 教授织物功能性整理及其化学反应杨如馨 1943.11 副研纺织品染整新技术、新工艺程万里 1946.09 副教授染色性能研究杨百春 1939.03 研究员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化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招生王惠珍 1942.12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纺织品染整工艺和理论朱亚伟 1963.07 副教授纺织纤维材料和染整成品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和开发近代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赵建平副教授唐人成 1966-1 副教授纺织品染整工艺与理论学位点名称:服装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备注傅菊芬 1966-6 副教授服装生产工艺及生产管理陶华,教授,男,1948年9月生,江绍兴人,198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获法国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装配,结构疲劳,并行工程。
近年发表主要论文:应力波安装干涉配合紧固件;振动疲劳研究之发展:钛合金和铝合金低温疲劳寿命研究(法文);超声疲劳研究;Etude Experimentale du Fretting Fatigue a Tres Haut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并行工程技术研究。
主要兼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航空连接技术》航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网点办主任,陕西省中法科技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钛合金疲劳裂纹起裂机理。
现主要科研项目:超声疲劳机理和寿命预测及结构抗超声疲劳设计方法?+?Frequence;桂世和,教授,男,1939年10月生,自动控制专业。
1986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在“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现从事的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2000 年3月已办退休,现回聘在机电系工作。
黄民柱,副研究员,男,1941年10月生,浙江江山人。
1964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机械系,现为线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机械设计。
主要论文有“RCT圈多器原理”等十二篇,“电动绕球机”专利两项。
三十多年来参加多项纺织机械设计、研制工作樊琳,副教授,男,1954年4月生,籍贯:苏州。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我校机械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特种加工。
从事科研有数控编程“非圆曲线和列表曲线的圆弧拟合”,“数控线切割机床自动停机装置”,无级变速器“超越离合器片弹簧结构设计”和“多相并列连杆式无级变速器数显装置”等。
卫瑞元,副教授,男,1955年10月生,籍贯苏州。
1982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
现为我校机械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构分析与综合、机械动力学、现代设计方法等。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STAUBLI2232多臂机运动分析、P7100片梭织机投梭机构动力学分析等。
芮延年,副教授,男1951年2月生,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我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代表性论著:(1)Rui Yannian ,Wen Bangchunand Xiao Fuhuan. Experiment Research on Intensified Facility of low-speed Spiral Flocculation Grain Forming Dehydration. The 3rd China-Jap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ltration and Separation.(2)Yannian Rui.The Strengthen Mechanic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Its Experimental Research .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99. (3)关于《创造学》课程的教学与思考(4)《机械CAD/CAM》教学方法初探。
主要从事的科研项目(成果)1) ZDS-2000型带式振动压榨过滤机. 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99.12; (2) Yannian Rui.The Strengthen Mechanics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Separation and Its Experimental Research . Asia-Pacific vibration conference'99.研究工作范围:1.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2.固液分离理论与技术;3.物料干燥技术与设备;4.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5.振动利用技术与设备;6.商用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冯志华,副教授,男,一九六二年四月生,浙江省长兴县人。
一九八三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系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一九八六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纺织机械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在职博士生,我校机械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动力学极其控制、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钱志良,副教授,男,1957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
198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机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我校“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机构及机器人学,优化设计。
已发表论文十六篇;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两项,在研一项;获软件版权一项。
顾德裕,副教授,男,1956年8月生,江苏苏州人。
1988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为我校“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机构学及机械CAD/CAE/CAM。
已发表论文十五篇;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五项,在研一项。
张茂青,副教授,男,1954年6月生,籍贯上海市。
1983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适应控制、磁悬浮控制、机电一体化。
发表的代表性著作有“磁路分析与电机原理”,代表性论文有“8098单片机在主动型磁悬浮轴承中的应用”等十几篇,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十几个。
陈林森,教授,男,1961年1月出生,江苏省大丰县人。
1986年6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我校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全息与信息处理技术方向的研究和开发。
在SPIE、应用激光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是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激光全息技术应用开发研究”课题技术负责人,其中专题项目“高品质模压全息制版系统与生产技术”获9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现兼任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防伪协会技术评审专家、《激光杂志》编委、江苏省激光与光学工程学会理事。
吴建宏,研究员,男,一九六O年七月生,籍贯,苏州市。
一九八五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光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我校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息学与光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全息光学元件、显示全息和光学测量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现为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光学仪器与光学设计及空间光学沈为民,副教授,男,1963年4月生,江苏省吴县市人。
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98年获得光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光学仪器与光学设计及空间光学方面的研究,是我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八项,获得国家教委教学仪器二等奖一项,省二等、三等科技奖三项。
目前负责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各一项。
程珊华,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我校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