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合集下载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繁殖性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营养需求。

•掌握修改文章中错别字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别人的文章。

教学重点•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别人的文章。

教学难点•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别人的文章。

教学准备•课文:《这是儿子的鱼》•知识点卡片•笔记本•字典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会和学生们聊聊爱宠物的话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们思考一下作为宠物的小鱼需要什么,有哪些习性和需要养护。

预习(10分钟)1.学生们阅读《这是儿子的鱼》,找出生活养护和饮食习性的相关信息。

2.学生们将关键信息记录在笔记上。

讲解(15分钟)1.学生们将用字典查找生词,并学习如何对错别字进行修改。

2.教师讲解篇章结构和单词语法。

操练(20分钟)1.学生们阅读课文并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2.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将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整理成概括和重点。

交流(10分钟)1.学生从小组讲解自己整理的重点信息。

2.教师在口头上对学生的概括和重点信息进行评价。

作业(5分钟)1.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课文中的文章。

2.学生们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表述。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繁殖性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营养需求,修改文章中错别字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别人的文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也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儿子的鱼

儿子的鱼

父亲和儿子谁是文章的主人公?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 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 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 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而不是 以作墨的多少来判断。
优秀的微型小说都能以精巧的 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局给读者留下 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从而产 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法斯 特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 要素:一、新颖奇特的构思;二、 相对完整的情节;三、出人意料的 结尾。
儿子的鱼
学习目标 理初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单的话把它说清楚)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 男孩怎样的形象?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除了塑造小男孩这个形象外, 还塑造了谁?
研读课文,揣摩构思意图

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这是儿子的鱼》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的描述了儿子在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一文本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的描述了儿子在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赞扬了男孩子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1、认读4个字,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2、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3、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重点: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体会父亲对男孩的严格要求和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你们钓过鱼吗?想看一个小男孩怎样钓鱼的吗?今天我们就在河边看他怎样钓的?介绍加拿大作家帕金斯,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作者情况。

二、细读全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扫除字词障碍有没有不懂得词语。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请你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4.体会男孩的坚韧和勇敢:在寒冷的河水里,一个孩子跟一条王鲑展开了拉锯战。

请你读课文后思考。

男孩是怎么做的,王鲑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联系课文的第一题进行:鲑鱼的举动孩子的表现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强大的水流,大鱼挣扎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几次收线都没有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蹿去开始支持不住了,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地抓紧钓竿。

鲑鱼离深水区越来越近被拖入河中,从河里冒出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仅紧紧地抓住钓竿不放开,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16、这是儿子的鱼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地描述了儿子在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赞扬了男孩子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学生分析:课文写的是动物与人之间的故事,学生学习兴趣会很浓。

课文虽然比较长,但故事情节紧凑,容易理解,所以在读课文了解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带着课后第1题自学思考。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

本设计在学生充分自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则发挥“组织者”的功能。

教学目标:1、读4个字2、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与勇敢。

3、能与同学们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教学重点: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与勇敢,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难点: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与勇敢,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题中的“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简要介绍二、查预习情况:1、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订正1、字词的学习情况:(1)学生谈一谈学习字词的收获:(2)解词语的意思: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2、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在寒冷的河水里,一个孩子跟一条王鲑展开了拉锯战。

男孩在钓王鲑的过程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3、汇报交流(学生谈到不同的内容教师适时讲解)出示句子:几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

此时的男孩多么需要得到帮助,可是父亲是怎样对待的?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父亲?四、总结全文为什么课题说是这是儿子的鱼?作业布置: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16 这是儿子的鱼鲑鱼的举动:挣扎蹿近孩子的表现:拉锯战课后反思:得:对课文内容与兴趣较浓。

这是儿子的鱼

这是儿子的鱼

这是儿子的鱼作者:Jeffery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年第03期每到周末,我都会约上朋友一起去钓鱼。

每次,我们都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钓鱼人,而那天的那对父子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着鱼。

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大概只有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跑脱了。

突然,男孩儿的钓竿猛地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起来,瞬间鱼线就被拉出了很远。

看到那条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儿还不小,”伙伴保罗悄悄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儿冷静地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我知道,一但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扔在了旁,但始终未发一言,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儿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它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15分钟过去了,孩子有点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地抓紧钓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他高筒防水靴的边缘了。

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着。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两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抓着钓竿,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地再次开始收线。

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儿走去。

“不要!”男孩儿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它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停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迳直窜入了那片灌木丛。

我们都准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儿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入了稠密的灌木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6这是儿子的鱼》PPT课件 (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6这是儿子的鱼》PPT课件 (1)

2019/5/24
5
体会男孩的坚韧和勇敢 鲑鱼突然改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男 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中。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2019/5/24
6
品析对父亲的描写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
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 举一动。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 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假如父亲就在跟前,你有什么想跟他说的?
2019/5/24
7
1. 小说以“这是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 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3. 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
2019/5/24
8
作业布置 1.写读后感。 2.写自己类似的经历。
2019/5/24
9
2019/5/24
10
北京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2019/5/24
1
2019/5/24
2
你们钓过鱼吗?想看一个小男 孩怎样钓鱼的吗?
2019读4个字。 2.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3.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
勇敢。
2019/5/24
4
“儿子”捕鱼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拉锯战→沉入深水区 →与鱼周旋→拖入灌木丛 →捕鱼成功

这是儿子的鱼ppt

这是儿子的鱼ppt

【罕见】意思 少见。 【来之不易】意思易:轻易、容易.形 容获得成功或得到财物非常不容易. 【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迟 疑,拿不定主意。一点儿也不迟疑 【轻而易举】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 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 力. 【战栗不己】因为害怕而全身颤抖, 形容非常害怕
写一写,听一听:
第二部分(3~8):男孩通过努力终于亲手抓到了 鲑鱼。 第三部分(9~10):男孩终于抱着约14斤重的王鲑回 到岸上。 本文主要记叙了男孩没有在父亲的帮助下,凭自己 的力量成功钓到了一条王鲑的事 。
你们钓过鱼吗
学习目标
1.认读2个字。
2.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3.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 敢
这篇课文按------------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
1.在寒冷的海水里,一个孩子跟 一条王鲑展开拉锯战。请问你读 课文后简要的回答:男孩在钓王 鲑的时候中怎么做的?从中感受 到什么,与小组讨论讨论。
“儿子”捕鱼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拉锯战→沉入深水区→与鱼周旋→拖入 灌木丛拉锯战→捕鱼成功
品析对父亲的描写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 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但 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 动。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 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假如父亲就在跟前,你有什么想跟他说的?
体会男孩的坚韧和勇 敢
鲑鱼突然改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男 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中。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1. 小说以“这是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 么含义? 2. 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 孩? 3. 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

我教《儿子的鱼》

我教《儿子的鱼》

我教《儿子的鱼》
汪飞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一、文本解读《儿子的鱼》是一篇微型小说,明写男孩与王鲑的斗争,暗述父亲另类的关注;明赞儿子无畏、顽强的斗争精神,暗褒父亲敢于让儿子直面挫折甚至危险的深层父爱。

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都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小说不是平铺直叙一个钓鱼孩子的故事,而是采用白描手法勾勒他的特征和传奇,写12岁的娃娃钓到了一条14公斤的大鱼,突出了传奇性。

然后专写大鱼要逃,小孩要追,并借用汹涌大河的烘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哪吒式的小英雄靠自己的力量征服了大鱼。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汪飞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崇仁汉滨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89
【相关文献】
1.跟作家学教作文--读肖复兴《我教儿子写作文》有感 [J], 顾琴
2.教儿子骑自行车给我的启示——"以学定教"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张继多
3.儿子的鱼[J], P·帕金斯[加拿大]
4.教您做名鱼肴——“贵州酸汤鱼”和“四川水煮鱼” [J], 牛国平
5.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携手北京中教仪,服务于中国创新教育——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创新教育的理想学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五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5.问题探究:
⑴小说以“这是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我的理解: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意
近即可)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我的分析: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意近即可)
修改:
请你默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
自学提示: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16、这是儿子的鱼





1.认读4个字。
2.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3.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难点:体会父亲对男孩的严格要求和培养。
1.自由读课文,有没有不懂得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请你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修改:
概括儿子捕鱼过程先自主完成,再集体交流(导读单第一题)
3.体会男孩的坚韧和勇敢:
四点
探索
问题点:
方法点:
结合点:
发展点:
教学
准备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学习
步骤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
导入,
揭示
课题
修改:
一、
预习反馈
二、



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这是儿子的鱼》课件2 北京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这是儿子的鱼》课件2 北京版

被拖入河中,从河里冒出来,冻得发紫的双手 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用力甩掉脸上的水, 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向 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桂鱼钻进茂密的灌木丛。 那片灌木丛里
鲑鱼被抓住了
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 努力保持着平衡
第九页,共14页。
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qíngkuàng),你会怎 样做?
坚韧( jiānrèn)和勇敢
第十页,共14页。
在这场拉锯战中,男孩父亲(fù qīn)的表现是怎样 的?先画下来。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 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 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C.男孩的父亲送给儿子一截绳子(shéng zi),等他 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第十三页,共14页。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shēnghuó)中,经常会 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你是怎 么做的,你的父母又是怎么做的,选取一 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十四页,共14页。
第十一页,共14页。
说一说你赞同父亲(fù qīn)的做法吗? 为什么?
• 我赞同父亲的做法,虽然父亲的做法有些严格, 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这种培养(péiyǎng)孩子 自立,勇敢精神的做法才是最大的爱,最深沉的 爱。
第十二页,共14页。
课文结尾说“请问(qǐngwèn)我 儿子吧,这是他的鱼!”父亲为 什么说这是儿子的鱼?你怎样理 解课题的含义。
这是儿子(ér zi)的鱼
第一页,共14页。
你们钓过鱼吗?想看一个小男 孩怎样(zěnyàng)钓鱼的吗?
第二页,共14页。
学习(xuéxí)生字

2018春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6 这是儿子的鱼》课件

2018春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6 这是儿子的鱼》课件

词语释义
罕见: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造句: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竟然风趣起来, 实属罕见。 来之不易:形容事情的成功很不容易。 造句:这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我们要好 好珍惜它。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造句:我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应用题。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 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欢呼雀跃”表现了 “我”看到那位父亲钓 到大鱼的心情。
课件PPT
课文详解
品词析句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 每次都不成功。
虽然每次不成功, 但是男孩并没有放弃, 体现了男孩的坚韧。
课件PPT
课文详解
问题探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以“这是儿子的鱼”为题, 有什么含义?
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强调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其含义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 得的成果才是珍贵的”。
课件PPT
拓展提升
有关自立自强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课件PPT
心灵感悟
男孩克服困难与危险,以自己 的坚韧和勇敢钓到了鲑鱼,取得了 成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 历过困难和磨炼, 最后才能开出美丽 的胜利之花。
课件PPT
字词乐园
我会认

guī


课件PPT
字词乐园
多音字
mò(淹没)

méi(没有)
课件PPT
字词乐园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环顾—环视 罕见—稀有 反义词: 茂密—稀疏 冷静—激动
课件PPT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儿子的鱼》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儿子的鱼》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和家庭情感。

4.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儿子的鱼》。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练习(1)文章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2)文章中的儿子为什么会对鱼产生特殊的情感?(3)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2. 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你对家人的关爱和感恩之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3. 学生对家人关爱和感恩之心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他们关爱家人、感恩之心的情感。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情节,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儿子的鱼》的相关材料,如文章原文、注释等。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测试题、评价表等。

4. 准备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身心愉悦地参与学习。

2.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感受,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讨论氛围。

3. 在讨论家庭情感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面思考,避免触及他们可能存在的家庭问题。

儿子的鱼

儿子的鱼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为什么父亲冷静得几乎不近人情? 为什么父亲冷静得几乎不近人情?
钓到又放走了大鱼 一言不发 关注儿子 不准帮忙 高呼儿子的名字 毫不犹豫地说: 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 “请问我儿子, 这是他的鱼” 这是他的鱼”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揣摩构思意图
男孩和王鲑进行拉锯战 男孩终于抓到了王鲑
男孩钓到王鲑
男孩追王鲑
钓到又放走了大鱼
一言不发 关注儿子 不准帮忙
高呼儿子的名字
毫不犹豫地说: 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 “请问我儿子, 这是他的鱼” 这是他的鱼”
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 在小说情节、结构、 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 中是否占中心地位, 中是否占中心地位,是否通过 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 他来表现小说的主题,而不是 以作墨的多少来判断。 以作墨的多少来判断。
如果把孩子比作是一条畅游的 鱼,那父亲就是那强而有力的 鱼尾。 鱼尾。他默默地站在孩子的身 后,却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引领 着孩子走向光明的未来! 着孩子走向光明的未来!
男孩钓到王鲑
开端
男孩追王鲑
波 澜
高潮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什么方法塑造了 小说通过什么方法塑造了 方法 男孩怎样的形象? 怎样的形象 男孩怎样的形象?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小说除了塑造小男孩这个形象外, 小说除了塑造小男孩这个形象外, 还塑造了哪些形象? 还塑造了哪些形象?
儿子的鱼
学习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 感知人物形象 揣摩构思意图
初读课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

儿子的鱼教案和练习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对鱼的深厚感情。

1.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

1.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故事主题,体会主人公的感情。

2.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故事中深刻的寓意。

3.2 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儿子的鱼》。

4.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朗读故事:学生齐读故事,感受故事氛围。

5.3 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感情。

5.4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为什么儿子喜欢鱼?”,“你认为鱼有什么寓意?”等。

5.5 表达情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鱼”的手工作品,展示对生命的关爱。

5.7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5.8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鱼”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6.1 引入相关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他动物或自然事物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例如宠物、花卉等。

6.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或自然事物,进行研究,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6.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6.2 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所学所得。

七、家庭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描述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与自己的情感联系。

7.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八、评价建议:8.1 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8.2 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鼓励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
《这是儿子的鱼》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的描述了儿子
在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

小学四年级语文《这是儿子的鱼》教案一
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的描述了儿子在钓鱼过
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赞扬了男孩子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严
格要求与培养。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字,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2、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3、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重点: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
要求与培养。

体会父亲对男孩的严格要求和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钓过鱼吗?想看一个小男孩怎样钓鱼的吗?今天我们就在河边看他怎样钓的?
介绍加拿大作家帕金斯,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作者情况。

二、细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扫除字词障碍有没有不懂得词语。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请你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 ]→[与鱼周旋]→[ ]→[捕鱼成功]
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4.体会男孩的坚韧和勇敢:在寒冷的河水里,一个孩子跟一条王鲑展开了拉锯战。

请你读课文后思考。

男孩是怎么做的,王鲑怎么做的,感受到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