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合集下载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研究报告一、引言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们感恩之心、感恩之情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和情感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实践活动的研究,探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

二、实践活动的背景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和竞争意识泛滥,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感谢之情。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引导的对象。

因此,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1.目标设定设定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表达方式的培养和感恩行动的促进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活动内容(1)宣传教育在学校内外张贴感恩教育相关的海报,举办感恩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亲子活动开展感恩日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通过亲子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们感恩的习惯。

(3)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清扫卫生、帮助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班级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感恩班会,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班级互动,增强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3.活动评估与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以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四、实践活动的效果及分析经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提高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和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和他人的付出,培养了一种感恩之心。

2.学生的感恩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感恩班会和亲子活动,在表达感恩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志愿者活动和班级活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活动的启示与展望1.教师的重要作用感恩教育活动需要由教师担任引导者,教师是学生感恩意识和行为养成的榜样,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选题(一)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情况:美国,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

另外,韩国人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日叫做“感恩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子向爷爷奶奶行叩拜大礼,“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海伦市东方红小学从2010年5月课题申报到批准立项至今,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时间。

期间,我们专门举行了课题开题仪式,正式拉开课题研究的序幕。

我们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确定研究计划,安排研究事宜。

我们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为了使课题研究走向深入,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进展情况2010年5月——7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由校长于朝阳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张犇任课题组副组长并全面负责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吸纳十五名领导和教师任课题组成员。

建立课题研究网络,业务副校长张犇主抓课题的全面工作,常务副校长董国环、教务处主任董晓雪主抓课题的具体实践工作,党支部副书记张文峰、教务处副主任王恒志主抓课题的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经反复研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

2010年7、8月,课题组教师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以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实践。

课题组实验教师利用假期进行感恩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写下不少于两千字的学习心得。

2010年9月——2011年6月,各年级实验班正式启动实验,按实验规划进行相关项目实验,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在全校每个年级选一个班开展初步研究工作,把这五个班作为实验班开展实验工作。

2.通过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使他们的感恩心理潜能得到理想的开发。

3.实验班总结一些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

4.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每个年龄段选部分学生,跟踪研究一年,全程观察、记录,定期测评分析。

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课题申报之后,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主管校长为组长、副组长,副校级领导、教导主任、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小组。

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全面负责课题人员的工作安排、专家指导、经费落实、过程管理,具体组织开展研究工作、负责课题实施方案、阶段计划、经验总结的撰写。

我校的实验教师队伍,是一支素质高、业务硬、能力强的队伍。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的提出:2016年开始,国家虽然放开了生育二胎,但是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在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成社会的主导。

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在班级,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

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

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

在班级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

素质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

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

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小学实践活动总结感恩(3篇)

小学实践活动总结感恩(3篇)

第1篇一、引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小学实践活动已经落下帷幕。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生活。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总结,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份感恩之情。

二、活动背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感恩意识,学校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孤儿院,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三、活动内容1. 参观敬老院在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敬老院。

老人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我们听后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孝敬父母,关爱老人。

2. 志愿服务活动在敬老院参观结束后,我们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还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奉献精神。

3. 参观孤儿院在参观孤儿院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孤儿们纯真的笑容,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为孤儿们送去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4. 课外活动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参加了运动会、文艺汇演、手工制作等,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兴趣爱好。

四、活动感悟1. 感恩父母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他们辛勤付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2. 感恩老师在活动中,老师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关心我们的成长。

我们要学会感恩,尊敬老师,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3. 感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4. 感恩生活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

我们要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美好,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学⽣感恩教育培养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选题(⼀)研究背景中华民族是⼀个古⽼的民族,也是⼀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常说的“受⼈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学阶段是⼈⽣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些⾏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的⼀⽣。

当前在我们的⼩学⽣⾝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痛⼼和警醒:据调查孩⼦们⼼中所崇拜的对象⼤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的⽗母。

“可怜天下⽗母⼼”,⽗母在孩⼦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母的孩⼦却是少之可怜。

孩⼦尚且对⽗母不怀感恩之⼼,更何况对同学、对⽼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私,原因是多⽅⾯的:现状之⼀:家长溺爱严重现状之⼆:社会影响深远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选题的意义及价值感恩是⼀种⽂明,感恩是⼀种品德。

⼈有了感恩之⼼,⼈与⼈、⼈与⾃然、⼈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也会因为这种感恩⼼理的存在⽽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中播种⾼尚的道德的种⼦,引导他们学会做⼈,学会做事,以平和之⼼、感恩之⼼来对待学习,对待⽣活,对待社会。

星星之⽕,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情况:美国,⽤节⽇进⾏感恩教育。

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进⾏感恩教育,每年11⽉的最后⼀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

这⼀天⼈们欢聚⼀堂,进⾏⼀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年⾥的仁慈和恩惠。

另外,韩国⼈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叫做“感恩节”。

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向爷爷奶奶⾏叩拜⼤礼,“感谢⽗母给了我们⽣命,感谢⽗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pdf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感恩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感恩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我校于本月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

2.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各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2. 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3. 感恩手抄报: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感恩之情。

4. 感恩演讲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5.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福利院等,为那里的老人和孤儿送去关爱。

6. 感恩日记: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事例,养成感恩的习惯。

四、活动过程1. 主题班会: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2. 家长会: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家长会上,班主任介绍了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并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

3. 感恩手抄报: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感恩之情。

各班评选出优秀手抄报,并在学校进行展示。

4. 感恩演讲比赛:学校组织了一次感恩演讲比赛,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比赛。

比赛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5.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了敬老院、福利院等,为那里的老人和孤儿送去关爱。

学生们为老人表演节目,为孤儿送上礼物,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6. 感恩日记: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事例,养成感恩的习惯。

班主任定期检查学生的感恩日记,了解学生的感恩情况。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了提高,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最新《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现状和趋势(一)理论背景1、时代的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是,这生生不息、绵延千年的人类传统美德却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而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与危机。

那些子孙成群而老无所养的辛酸事例和“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等令人发指的故事,这种责任感与感激之情的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严重扭曲,对于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国度来说是多么地悲哀与不幸!人们不禁责问:这种“辛酸”与“不幸”的出现到底应归咎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不力还是社会环境的不佳?这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冷静反思。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产生这些“问题孩子”的主要原因。

中国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

“泛爱众”;“投桃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什么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反倒难以施行呢?2、课改的要求2001年我们走进课改,“感恩教育”正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德育载体的创新。

它的取向性在于让师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和养育之恩……,它的功利性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催生行动的回报。

3、学生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感恩”是最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更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二)、研究现状和趋势“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这不是一句空话,应是一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品德。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概述(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自我校课题立项这两年来,我们这些一线的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了自己的子课题以及自己的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

截止目前进展顺利,课题研究已基本进入结题、成果汇报、总结阶段。

现把在我班实施“感恩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的情况及阶段*成果汇报如下:一、通过深入调查我班将近30名学生在校、和在校外具体表现和家庭影响因素,分析出了我校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通过对我班学生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多数学生在校表现:1、他们表现出智商高,聪明活泼,好胜心强。

(女生居多)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工作报告gzzongjie/gzbg/gz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2、逆反与任*、依赖*强,自理能力差,缺乏*生活能力,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

(男生居多)3、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相互关心爱护,不易理解和同情别人(班级干部在内)。

4、经常吃零食,消费高(占百分之百)。

(二)通过对学生调查,学生对父母的态度为:认为父母给自己做饭、盛饭、洗衣服等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80%以上,父母每年都给自己过生日的90%,而认识到父母付出的仅有32%,只有11%人知道妈妈的生日。

通过对家长调查研究,结合独生子女学生在校表现,我们发现他们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造成孩子对感恩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家长对别人要求很多,而回馈很少。

现在许多父母缺少感恩意识,怎么可能教孩子产生感恩之心?再者,父母为孩子做事,自己认为是理所应当,从不要求言谢,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家人、父母的付出,怎谈感恩?2、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过去我们的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和深沉的爱,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情感教育。

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很少有机会再体验父母的艰*,也就很少体会感恩了。

3、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会受到鼓励[1] [2] [3] [4] 下一页。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感恩于心,感恩于行》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呼唤感恩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上海市教委在新版的《中学生守则》中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这正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的体现。

那么如何唤回曾经已被忽视在角落里的感恩教育呢?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对当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关心同学少,对自己考虑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已成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危机,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欠缺和不足。

学校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

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

并以此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报告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报告总结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报告总结“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精选文库孝敬父母的道德品;感激老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的良好品;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中互相帮助,于助人;感激自然的予之恩,使“ 境,保自然”成学生的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
阶段总结
保靖县迁陵学校李文平
小学生感恩教育,我们已深入扎实地研究了两年。

目前,此阶段工作已顺利完成,现作如下总结:
为使学生懂得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国家社会关怀之恩,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题组利用各种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

如低年级: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一张卡片等);中年级:“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高年级:组织演讲比赛;举办班级故事会;开展家书活动。

2、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课题组组织开展了演讲、征文、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手抄报、“尊师重教”示范班等活动。

3、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

课题组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寻找身边需要感恩的同学,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学生中广为宣传,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

通过力所能及的体验活动,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增强同学之间友情,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4、感激国家社会关怀之恩。

课题组开展了“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活动。

一是走进敬老院活动,让学生陪老人们说话,帮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带去欢乐。

二是捐款活动。

汶川大地震之后,
学校开展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活动,为灾区人民送上一份爱心,一份祝福。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让学生懂得了回报。

5、进行了第三次的感恩意识问卷调查。

回顾课题研究全过程,共总结出以下三种既实效又可操作性方法:
1、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方法一)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学校积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

以中队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设计感恩教育的情景:利用班级开展演讲有关“感恩”的小故事、创办“感恩”小报;利用学校阵地创办“感恩”专栏,展示“感恩”图片、名言警句;还可以在中队中开展“感恩”主题队会或班会,自编自演相声、小品、课本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熏陶。

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热情与行为,促使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收集感恩教育故事(方法二)
感恩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单凭定义、空洞的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

因此,学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故事的活动。

(1)向父母了解。

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长辈讲述前辈孝敬老人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

学生们通过收集这些传统的故事,进一步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向教师了解。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如:走进华蓥山红色文化故事;参观游击队群雕;讲述游击队战士(双枪老太婆)的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摈弃什么。

(3)向同伴了解。

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开展了故事演讲赛,有的将孝敬长辈的故事编成了话剧、小品、相声等进行表演。

在活动中学生快乐多收获也很多。

(4)向书本了解。

请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故事。

如:学生在图书室读到《少年邓小平》、《朱德的母亲》等书籍时,学生们感触很深。

(5)向媒体了解。

为了通过观看电影、电视,认识“感恩”的内容与含义。

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母爱》、《父爱》、《双枪老太婆》等影片。

学生们受
益匪浅。

(6)在歌声中悟。

“会唱《感恩的心》”每周星期一集会或在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中,全校的师生都要齐唱《感恩的心》(并进行手语表演)。

时时刻刻唤起孩子感恩的心。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当代小学生必备的道德素养。

3、开展感恩社会行动(方法三)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大熔炉。

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传统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以“感恩”为纽带,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图报的品德。

“走进敬老院”是我校的一项传统的“感恩”活动。

三年来,从未间断过,每个星期各中队以接力棒的形式轮流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用孩子们平时节约的零花钱为老人们买糖果、糕点、面食等老人们喜欢的食品;孩子们发挥特长,为老人们表演了生动有趣的文娱节目;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孤寡老人带去欢乐,送去温暖。

三年来,我们“走进敬老院”活动,这一事迹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被《保靖电视台》报道;少先队大队部也多次被评为“保靖县红旗大队”。

“感恩节创意”是我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新举措,每年都能收到孩子们在感恩节这天送给老师和家长的礼物。

其中在2009年的感恩节中,孩子们送给家长的礼物是“为家长洗脚”。

家长为此很感动,纷纷写来发自肺腑的“难忘感恩节”心得感受。

通过开展长达两年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知恩、感恩、报恩”的心,并将长期地触动着孩子感恩的心灵,让孩子在实践体验中学会了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