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0e3f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f.png)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迁移和流动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居 民的生活需求和便利性。
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 发生变化,老龄化、少子化趋势加剧。
城市社区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 扩大,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社会因素
人口迁移、教育水平、医疗保 障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政策因素
政府对城市化的政策导向、土 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都会对城
市化进程产生影响。
技术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交通通讯条件 等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03
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聚集 ,消费需求增加,促进产业集 聚和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 染物增加,导致空气、水质等环境质 量下降。
资源消耗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增加导致对水、 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增加,加剧了资源 紧张。
生态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 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治理投入增加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提高, 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渐增 加。
城市化发展将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城 市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城市化 PPT课件 45(14份) 人教课标版
![城市化 PPT课件 45(14份)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de052552d380eb62946dee.png)
•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拉力:吸引人群来到
城市的因素
(2)推力:使人群离开乡村
的因素 4、城市化的意义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开始时间:工业革命以后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S”形曲线
(1)初期阶段 (2)加速阶段 (3)后期阶段
特点、问题、 新趋势、分布 国家
中美城市化对比
美国:总人口2.5亿,城市人口 2亿,城市化水平80%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绿化环境
环境良性 发展
城市化过快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影响的途径 ——建设生态城市 一方面:
另一方面:
★看下图,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
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C )
城 市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城市化原理精品PPT课件
![城市化原理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66a2a6227916888586d77a.png)
生产效率低下
2020/11/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类型
郊区城镇化:也叫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Suburbanization),就是人口、就业 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 一种分散化过程。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 (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几次从城市中心推向 郊外的浪潮。
2020/11/
2020/11/
Urban 城镇化
城市化的概念
City Town 城市化 Cityfication 都市化 Metropolitanization 城镇化 Urbanization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和农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区别。
城市化原理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2020/11/
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城市化含义的争论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Urba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867年,是由 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其著作《城镇化基 本理论》中提出的。
➢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即城市人口比重增 加的过程
其中,前两项属于弗里德曼的城市化Ⅱ ,后两项属于城市化Ⅰ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 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 渐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 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 重逐渐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逐渐向城镇性状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2020/11/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类型
郊区城镇化:也叫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Suburbanization),就是人口、就业 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 一种分散化过程。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 (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几次从城市中心推向 郊外的浪潮。
2020/11/
2020/11/
Urban 城镇化
城市化的概念
City Town 城市化 Cityfication 都市化 Metropolitanization 城镇化 Urbanization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和农村地 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同学科有很大的区别。
城市化原理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2020/11/
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城市化含义的争论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Urbaniz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1867年,是由 西班牙工程师A.serda在其著作《城镇化基 本理论》中提出的。
➢ 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即城市人口比重增 加的过程
其中,前两项属于弗里德曼的城市化Ⅱ ,后两项属于城市化Ⅰ
2020/1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 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 渐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 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 重逐渐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逐渐向城镇性状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城市地理学》四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
![《城市地理学》四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d95a1c2e3f5727a4e9623a.png)
03.06.2020
.
16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交通运输革命: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 变革,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 经济距离,克服空间摩擦的能力提高。
03.06.2020
.
17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2)农业革命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投入(农药、化肥、 播种技术、收获技术、灌溉技术、加工技 术等)的增加。 – 单位土地产出和收益增加;而单位土地
03.06.2020
.
8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 1、正统的城市化类型: • (1)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 • (2)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 (3)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 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 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 。
• 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 算城市化。
– 3、关于城市化的起源问题;
– 4、关于过量城市化、假性城市化、逆城市 化、隐性城市化问题。
03.06.2020
.
10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 原生动力
• 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 的前提;
图3、甘肃省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相关关系图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2)工业革命
• 制造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 劳动,表现为工厂的扩大与工业部 门的分化,进而改变了劳动地域分 工格局和城市的经济性状况。
–传统农业社会分工:广域农业、 林业、牧业地域分工。
–工业社会分工:生产地、消费地、 原料地、燃料地之间的分工。
城市地理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城市地理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9b66745acfa1c7aa00cce5.png)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32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二)城乡人口迁移的一般模式
农村控制性次系统
–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 –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年 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制性 因素。 –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 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
第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 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29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 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 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 (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到 5000美元左右),由于处 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 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 化阶段,因此用城市人口 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 不存在着显著相关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正统的城市化 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乡村城镇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15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一)正统的城市化
•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 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32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二)城乡人口迁移的一般模式
农村控制性次系统
–主要通过农村各种组织机构、家庭和家族等来实现。 –农村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如果能发挥其组织功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逐步提高生活水平, 就有可能打消不少潜在移民的移居念头。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使农村青年憧憬城市生活而移民。 –家庭和家族不会允许未成年的潜在移民单身移居。成年 人的婚姻状况、奉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潜在移民的牵制性 因素。 –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是多子平分还是由长子继承也往往 对移民数量有所影响。
第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 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 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29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对低收入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不大,但 是所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 • 对中等收入国家来说 (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到 5000美元左右),由于处 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 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 化阶段,因此用城市人口 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 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 不存在着显著相关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正统的城市化 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乡村城镇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15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一)正统的城市化
•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 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 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城市化 ppt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449e945f0e7cd1842536dc.png)
这种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 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 由此发生逆转。
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
是现代的一种普遍
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 区开始变成城市。
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 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 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 域的城市化过程。
再郊城区城市市化化与:再城市化 是城市化发展进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国家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起步 速度 水平
现状
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逆城市 化
发展中国 家
晚
快
低
城市化发 展不平衡
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 即市区内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
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 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 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读图: 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图
2、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和拉力
推力
拉力
1、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2、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3、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1、就业机会多; 2、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3、文化设施齐全; 4、交通便利。
小结:
概念:
城
市
标志:
化
驱动力:
谢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如图):
程的一个阶段,使城 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 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 度城市化的过程。
三、城市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观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③、空气污染。 ④、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⑤、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 序混乱。
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
是现代的一种普遍
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 区开始变成城市。
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 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 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 域的城市化过程。
再郊城区城市市化化与:再城市化 是城市化发展进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国家
城市化 城市化 城市化 起步 速度 水平
现状
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逆城市 化
发展中国 家
晚
快
低
城市化发 展不平衡
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 即市区内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
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 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 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读图: 城乡人口迁移驱动力图
2、城市化的动力: 推力和拉力
推力
拉力
1、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2、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3、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1、就业机会多; 2、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3、文化设施齐全; 4、交通便利。
小结:
概念:
城
市
标志:
化
驱动力:
谢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如图):
程的一个阶段,使城 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 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 度城市化的过程。
三、城市化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②、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观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③、空气污染。 ④、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酸雨。 ⑤、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 序混乱。
城市化》课件(人教版必修
![城市化》课件(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76495c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f.png)
城市化》课件
目录
•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 城市化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01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城市化的定义
0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 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城市 人口和地域的增加,以及城市文 化和经济发展的提升。
人口流动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改变 了人口分布格局。
社会分化
城市化加剧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导致贫富差 距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发展 ,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文化交融与冲突
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口汇聚, 文化交融与冲突并存。
04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05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 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 和噪音污染等。
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交通需求激增, 交通拥堵成为普遍现象,影响人们的 出行效率和居住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不合理
部分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 导致城市发展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等 问题。
住房紧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入城市,住 房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 价高涨等问题。
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加强环境保护
优化城市交通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大环 境治理力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科学规划城市发展
加强住房保障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注重长远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目录
•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 城市化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01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城市化的定义
01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 移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城市 人口和地域的增加,以及城市文 化和经济发展的提升。
人口流动增加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改变 了人口分布格局。
社会分化
城市化加剧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导致贫富差 距扩大。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住房发展 ,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文化交融与冲突
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口汇聚, 文化交融与冲突并存。
04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
05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
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 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 和噪音污染等。
交通拥堵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交通需求激增, 交通拥堵成为普遍现象,影响人们的 出行效率和居住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不合理
部分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 导致城市发展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等 问题。
住房紧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入城市,住 房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 价高涨等问题。
解决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加强环境保护
优化城市交通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大环 境治理力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科学规划城市发展
加强住房保障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注重长远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城市化ppt课件
![城市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79f35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f.png)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举例 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塑料袋、易拉罐、废电池等
4、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来源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人体健康
举例 工厂、施工场地的机器声,车辆的噪声、商店中 的音响发出的噪声等
A.为市政建设就地提供木材
B.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调节气候,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D.美化城市环境,树立 国际大都市形象
答案 D A
小结:
概念
城市化 标志 意义
城 市 化
世界城市化 的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解决的措施
问题探 究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城市化阶 段
城市化水 城市化发
平
展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 30%以 下,低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
缓慢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一 70%, 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
快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 上,高
缓慢,甚 至停滞
继续 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 空洞化、逆城 市化等
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 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城市化-课件(共32张PPT)
![城市化-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ea24c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59.png)
垃圾污染
愚公移山
固体垃圾污染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垃圾堆放场
这是我们的理想!!!
解决措施:
–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 控制城市规模 – 合理规划城市 – 加强城市管理
正面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 平整土地 – 修建水利设施 – 绿化环境 – 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
• 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城市化发展,给城市 带来种种城市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住宅问题 • 城市社会问题
大气污染
案例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 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 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 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 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城市水污染
项目
水污染
来源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危害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
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 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 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 就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 管病、神经系统疾病。
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实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城市化进程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水平高,20世 纪70年代后变慢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
![城市化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782bc7f1922791788e837.png)
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 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 方面。
后者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
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 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实现 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
21
二、城镇化的指标和测度
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的 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 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 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 的作用日益突出。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 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 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 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 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城市化除了包括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程外,
是否还有其它的过程,各个学科给予了不同的
解释:
.
2
1、人类学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 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乡村生活 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2、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 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特别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 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注重世界经济体系 内一国一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
4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 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 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 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 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后者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
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 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实现 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
21
二、城镇化的指标和测度
目前确定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 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日本地理学家国松久弥认为,现代城市化的 过程就是第二和第三产业集聚行为所进行的过 程。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后,工业化在城 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 的作用日益突出。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 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 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 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 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城市化除了包括人口转换和集中的过程外,
是否还有其它的过程,各个学科给予了不同的
解释:
.
2
1、人类学研究城市以社会规范为中心,城市化 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乡村生活 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2、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的中心,城市化是指不同等级地区的经济结构 转换过程,即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 特别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 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注重世界经济体系 内一国一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
4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 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 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 性的过程。
城市化Ⅱ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 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第四章城市化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0071fe02d276a200292eb7.png)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Hale Waihona Puke 郊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4.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 正统的城市化: P56 ▪ 假城市化 ▪ 过度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相对于逆城市化而言,当城市出现逆城市化时,城 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 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 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 实现人口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再城市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机制 ▪ 城市化的类型测度 ▪ 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的概念 ▪ 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化的意义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返 回
1.城市化的概念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不同点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Hale Waihona Puke 郊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 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工业发展
市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化
服务业发展
2.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4.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 正统的城市化: P56 ▪ 假城市化 ▪ 过度城市化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再城市化:
相对于逆城市化而言,当城市出现逆城市化时,城 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 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 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 实现人口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再城市化。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机制 ▪ 城市化的类型测度 ▪ 城市化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 城市化的概念 ▪ 城市化的标志 ▪ 城市化的意义 ▪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的过程 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返 回
1.城市化的概念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城市化ppt4 人教课标版
![城市化ppt4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f26e544431b90d6d85c72b.png)
P34 案例4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低慢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小幅度扩大 表现不明显
较
中期阶段 高
快
后期阶段 高 慢
迅速扩大,并 出现郊区城 市化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住 房紧张,环境恶 化
城市界限模 糊,出现逆城 市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 了失业率高、空 旧房增多、犯罪 率升高、市中心 的空洞化等
7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 愈是深 沉和持 久,它 们所唤 起的那 种愈来 愈大的 惊奇和 敬畏就 会充溢 我们的 心灵, 这就是 繁星密 布的苍 穹和我 心中的 道德律 。 ――[康德]
80.我们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 子,生 活本身 具有的 奇异冲 力,把 我们带 得晕头 转向; 到最后 ,我们 会感觉 对生命 一点选 择也没 有,丝 毫无法 作主。 ――[索 甲仁波 切] 81.如果你是个作家,这是比当百万 富豪更 好的事 ,因为 这一份 神圣的 工作。[哈兰·爱里森]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3 、城市化的动力
读图2.18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
城市
农村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
拉 力
程度高
因
素
文化设施齐全
人口增长快,对
土地压力大
城 市 化 的 动
推 力 因 素
收入低,社会 服务短缺
力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4 、城市化的意义
1 、人口转化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 、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7 .芝加哥(美国) 8 .莫斯科(前苏联) 9 .加尔各答(印度) 10.洛杉矶(美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正统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
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 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自然灾害
农村推力
农村资源减少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减少
城市拉力
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 就业机会 服务水平
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
受教育机会
社会保障缺乏
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代表人物:英国的哈维(D.Harvey)、 美国的卡斯特尔斯(M.Castells)
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
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乡村城镇化——我国的另一种情况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由于职业变 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农业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式逐步 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城市型公共设 施(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和 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变化过程。
②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S” 型曲线提高。
③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基本实现了城 市化;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
④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⑤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形态 工业点 工业区 工业枢纽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读图思考
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政治经济学城市化理论的特点
(1)城市建成环境是城市化的物质体现和结 果,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析,反映 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换。
城市布局形态 城镇
中小城市 中心城市 大都市区 巨大城市带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达,与现代社会的发 展和工业的现代化密切相关。 ‘
❖城市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占的比 例一般也越高。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三)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 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 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 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社会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动力除经济原因外,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也都是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地理学,在分析城市化动力时,首先注意 问题的空间性 ,从地域秩序入手分析 。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关联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特点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 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水平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高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有那些因素吸引他们来到城市? 拉力 有那些因素推动他们离开农村? 推力
拉力:就业机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推力:人收口入增低长,快 社,会对服土务地短压缺力大
(2)城市的形态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分布由相对的孤立转变 为联系紧密的人们的城市生活方式逐步扩大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三)弗里德曼的解释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 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
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见 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综合上述,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 市之间的四种转型: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二)城市化定义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 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1)城市的数目和人口不断的增加的过程,乡村的人口在减 少
资本
消费性建成环境 科研和技术 生产过程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建成环境
由无数不同要素——道路、运河、港口码 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住 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 。
建成环境是一个总的一般性的概念, 它具有长期存在、难以变动、空间上 不可移动、需要大量投资等属性。需 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 环间的流动。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规范,城市 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转为城 市的过程。
经济学研究生产活动,认为城市 化是地区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 的转换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注重经济、 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 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除包 括人口与经济的集中与转换外,城 市化 扩大两方面。
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
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应 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入 手,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资本主义 社会城市化的本质及所产生的城 市问题的根源。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资本“三次循环”的概念
资本
生产
价值与剩 余价值
奢侈消费 工资货物
再生产与剩余资本
资本
生产过程 固定资本投资 生产性建成环境 消费资金 消费过程
龙城广场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一)第一前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 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 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体现。
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是抽象的、精神 上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
正统城市化类型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城市 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
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 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
自然灾害
农村推力
农村资源减少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减少
城市拉力
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 就业机会 服务水平
生活贫困,收入增长缓慢
受教育机会
社会保障缺乏
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代表人物:英国的哈维(D.Harvey)、 美国的卡斯特尔斯(M.Castells)
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
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 地域集中。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乡村城镇化——我国的另一种情况
在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由于职业变 化和经济来源改变,农业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式逐步 向城市型转化,并享受城市型公共设 施(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和 社会文化娱乐设施的变化过程。
②城市化水平随经济增长呈拉平的“S” 型曲线提高。
③城市化水平达到50%,基本实现了城 市化;75%,人口城市化已完成。
④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往往与这个国 家最大城市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应。
⑤工业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形态 工业点 工业区 工业枢纽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读图思考
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政治经济学城市化理论的特点
(1)城市建成环境是城市化的物质体现和结 果,通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析,反映 城市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换。
城市布局形态 城镇
中小城市 中心城市 大都市区 巨大城市带
(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城市中第三产业的发达,与现代社会的发 展和工业的现代化密切相关。 ‘
❖城市规模越大,第三产业在就业中占的比 例一般也越高。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三)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 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 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 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
社会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动力除经济原因外,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也都是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地理学,在分析城市化动力时,首先注意 问题的空间性 ,从地域秩序入手分析 。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关联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特点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 化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水平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高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有那些因素吸引他们来到城市? 拉力 有那些因素推动他们离开农村? 推力
拉力:就业机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推力:人收口入增低长,快 社,会对服土务地短压缺力大
(2)城市的形态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分布由相对的孤立转变 为联系紧密的人们的城市生活方式逐步扩大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三)弗里德曼的解释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 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
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观 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见 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综合上述,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 市之间的四种转型:
(1)人口结构的转型; (2)经济结构的转型; (3)地域空间的转型; (4)生活方式的转型
(二)城市化定义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 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1)城市的数目和人口不断的增加的过程,乡村的人口在减 少
资本
消费性建成环境 科研和技术 生产过程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城市建成环境
由无数不同要素——道路、运河、港口码 头、工厂、仓库、下水道、公共建筑、住 宅等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的商品 。
建成环境是一个总的一般性的概念, 它具有长期存在、难以变动、空间上 不可移动、需要大量投资等属性。需 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实现资本两次循 环间的流动。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社会学研究城市社会规范,城市 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转为城 市的过程。
经济学研究生产活动,认为城市 化是地区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 的转换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注重经济、 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在地 域上的分布状况,认为城市化除包 括人口与经济的集中与转换外,城 市化 扩大两方面。
新马克思主义者学派
对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应 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入 手,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资本主义 社会城市化的本质及所产生的城 市问题的根源。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资本“三次循环”的概念
资本
生产
价值与剩 余价值
奢侈消费 工资货物
再生产与剩余资本
资本
生产过程 固定资本投资 生产性建成环境 消费资金 消费过程
龙城广场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一)第一前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 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 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