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南通

常熟泰州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郊区城镇化:
城市人口密集,就业难, 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地 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差距缩 小,地租便宜,基础设施 完善。
合作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P36
1、用“s”曲线,描述英国城镇化进程时间段
•初期阶段: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中叶) •中期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期阶段:20世纪下半叶——
3、通过GNSS、GIS查询(摄像、视频…) 如遇堵车,可呼叫就近警车,通过广播告知车辆绕行
4、交通组织、商业组织、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RS:遥感系统:数据的获取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分析
生活应用 城市规划 市政服务 公共服务
课堂小测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P41
回答:1、2、3、5问
1、GNSS,定位信息—110指挥中心
2、GIS,所有车辆信息由GIS整理、分析后,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镇化
-.
✓城市增多 ✓超级城市出现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任务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概念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相互促进
推拉因素
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拉力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城镇化有差异:70%以上,40%以下主要分布的大洲在哪?
城镇化区域差异:全球、大洲、国家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起步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国家 晚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ppt课件
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其他方面包括: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更为
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第一节 城第市一的产节生城与市定义的产生与定义
我国城镇确定标准的演变:
1955年建国后第一个城镇标准,采用居民点的人口下线数 量和职业构成两个要素相结合的方法。
•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的居民区以 及工矿企业、铁路站、工商业中心、交通要口、中等以上学校、 科学研究机关的所在地和职工住宅区等,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 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可以设置城镇居民区。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市的近郊区无论农业人口 所占比例大小,一律视为城镇区。 •县级或县级以上国家机关所在地以及聚居2000人以上城镇可设 建制镇。
第三节 城镇化
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第三节 城镇化
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
1970
0
2030
第三节 城镇化
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速度很 慢,发展也不平衡。 ▪解放后城市化速度较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约达 14%,改革开放后至1986年,按当时的户口划分标 准达到26%,实际上要比这个数字高,1999年达到 29.5%,2000年普查结果为36%,截止2009年,全国 城镇化水平46.6%。 ▪30年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超过30个百分点,城市 规模快速扩张。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东、中、 洗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但是,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城市与城乡区域的和 谐关系不断被打破,威胁地球整体整体环境安 全。
第三节 城镇化
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政策,曾经长期将城市规模作 为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指针,很长时间内都是以限制城 镇化和城市发展规模作为政策标准。1989年的《城市 规划法》“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是造成了一些弊端。

11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PPT课件

11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是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谐包容、人民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城镇化道路。
14
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实现大 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避 免出现大城市过度膨胀,小城 市和小城镇发育不足。
东部如何提升城镇化质量,中 西部地区怎么培育一批城市群 ,实现人口就近就业,都需要 在实践中探索。
第十一部分 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1
开篇词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亚里士多德
2
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
一.问题提出:中国城镇化 世界性挑战 二.路径选择:新型城镇化 路径与愿景 三.产城融合:中国的现实背景及其展望
3
一、问题提出:中国城镇化 世界性挑战
(2005)
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停车 难问题较为突出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中 小城市集约度较低,部分城市 中心城区密度过高
房价的过快上涨和投机性炒作 大幅增加房地产业风险和社会 不稳定性
城中村环境、安全问题突出, 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中 的诟病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贫富差距拉大 城市的整体性被肢解
10
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520
10
0 50
400 740 60 80 125 220
0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2025 2050
城镇人口(百万)
乡村人口(百万)
城镇化率(%)
乡村人口比重(%)化浪潮
• 发端于西欧的工业革命 • 空间上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欧洲大陆扩散 • 自19世纪初开始,历时200多年,1950年前后进入城镇化成熟期

湘教版地理必修ppt课件:ppt.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

湘教版地理必修ppt课件:ppt.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ppt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一、城镇化 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_产__业__活__动__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 _城__市__地区的过程。 2.表现: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_上__升__(主要标志)。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_建__设__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_城__市__景__观__。
( ×) ( √) ( √)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城镇化过程: (1)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城镇发展极为_缓__慢__。 (2)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进程明显_加__快__,城镇人 口比重迅速攀升。 (3)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_城__镇__。
(2)建设智慧城市有哪些意义?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 水平
原 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 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 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 工业化水平
表现








发达国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
第(1)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虚假城镇化”“___________”
【解析】(1)选C,(2)选B。
③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的建筑布局,会降低土地
3.我国的城镇化: (1)状况:城镇人口快速_增__长__,城镇数量不断_增__加__,城镇化水平持续_提__高__。 (2)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_就__业__机 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_质__量__。

城镇化ppt课件

城镇化ppt课件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
镇化的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课标分析:课标的行为条件是“运用”
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考察学习目标是否 达成的条件。
学生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表示要达到理 解层次,学习内容“不同城镇化的特点”是 要求学生在学习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分成利弊 两个方面阐述,主要说出城镇化“利”的方 面,认识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
随时间,速度在加快,范围在扩大
1.18世纪中叶以前 不足2%
工业化最早在英Leabharlann 2.20世纪初:13.3%扩展到欧美国家 3.2016年:54.3%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 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 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 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小村镇, 大城市人口减少。
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城镇化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已 有的知识分析地理原理,城镇化的意义,认识世界 城镇化的过程。
【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具备读图分析的能力,
思考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分析地理原理, 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善,运用图 表,归纳城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
【心理特征】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文地理
根据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 利用具体的例子,能够使学生的集中 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并激发对学 习的动力和对本节课的兴趣。
环节二 新课授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城镇化 的概念,衡量城镇化的三个指标是什么? 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在城镇化 人口比例人均生产总值的图表上的位置, 认识到图表上的国家的分类和特点,归 纳城镇化的意义。
水平低、发展慢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PPT课件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PPT课件

产业



支持保障

基础条件
行政管理
就 业

消 费
体制、政策
社会保障
核心问题
人口转化 产业发展 资金投入 体制突破 管理提升
城市投资
推进体系
农业人口市民化
投融资机制创新
主导 产业
行政管理效率提升
体制机制改革
信息技术
CHENLI
12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线
飞控系统(农业人口市民化) 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把控方向
内涵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
节约集约
生态宜居
和谐发展
本质
业 农 人口
业 第二、三产 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目标
✓ 水平、质量稳步提升 ✓ 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 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 生活和谐宜人 ✓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以“人”为本 区域发展的眼光
可持续发展 注重统筹
• 市场主导, 政府引导的 手段
• 可持续发展,即 强调信息化技术 创新作为重大的 推动力,环境的 承载力和社会的 均衡、和谐

统 城 镇
• 重点是 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 强调土地 的城镇化

• 强调外向 型的工业 化的带动
• 政府主导 的城镇化
• 三个不可持续: 劳动力廉价供给; 粗放式的的资源 消耗增长方式和 非均等化的公共 服务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CHENLI
1
前言
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中国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 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资源高效配置和市 场深度融合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ppt课件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ppt课件
学习聚焦:工业化推动了人类 社会城市化的进程。
一 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城市化的演进
漫长的过程
传统乡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 中于城市
乡村人口向 城市转移
现代城市社会
劳动力与 消费市场
城市设施 服务需求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
“告读者”部分写道:“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
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贫富分化
“陌生人社会”
基础设施发展 文化价值观念进步
科公 技众 进参 步与
3.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 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 “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 农村民居改变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 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岸。 特点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成就 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 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 限,且很不平衡。
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 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 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 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 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 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观察图表,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 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一直增长; 1800年后迅速发展

2.2城镇化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城镇化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甲、乙表示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 )
A.B时段 B.D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2、世界城镇化空间差异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 化进程的异同。 相同点: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镇化描述/特 征:水平、速 度、起步、阶 段
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 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 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 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 “农村病”现象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拉丁美洲,例如:墨 西哥、巴西、阿根廷
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发生的国家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
相同点 现象的本质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模经营难以展开,也使得城市丧失了
经济集聚的功能,抑制了城市消费的
增长,也阻碍了整个国家经济结构调
整,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
阻碍 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
作用。
表现
与工业化关 系
虚假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 发展速度
滞后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低
相反
不同点
影响
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内贫富 分化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负荷达极限,出现就业、 住房、交通等诸多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城市=建成区(中心区)+郊区
乡村环境优美,交通和通信基础设 施完善,地价便宜,私人汽车普及。
逆城市化是否表明经济 发展水平在逐渐降低? 否。逆城市化是城镇化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这 一阶段许多城镇人口到乡村 居住,但并非从事农业活动, 仅是居住地的改变,其并不 代表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城镇化-PPT课件

城镇化-PPT课件

生态破坏
①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 水入侵、水质恶化
②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4.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在城镇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 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镇各类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镇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 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 一种良性循环
绿色屋顶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 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B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城镇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镇 C.城镇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 图”,完成7~8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 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 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例如,利用地理信 息系统,可以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图2.27)。
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节能屋顶
绿色阳台
绿色交通
5.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1.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严格控制大城镇规模,分散大城镇的职能。 3.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 4.对城镇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5.建设和发展生态城镇
合肥市环城公园
拓展补充
城镇各种效应
现代城镇被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岛”,主 要有“五岛效应”,其中城镇热岛效应为著名, 但“雾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 应”、“混浊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市地理学精品教学课件:第3章城镇化

城市地理学精品教学课件:第3章城镇化

1第3章 城镇化2主要内容1.城镇化的概念及衡量指标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3.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地域差异4.城镇化过程曲线5.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各种各样的城镇化7.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8.中国城镇化的地区差异3城镇化的概念及衡量指标•几个名词•城镇化一词来自Urbanization •在中国,名词概念的异化:•城市化(Citification )•城镇化(Urbanization ,Small-townization ) •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 )•正确的说法:城镇化(Urbanization )4城镇化的概念不同学科的定义•社会学:城市性生活方式发展和扩展的过程;人们不断被吸引到城镇中,被纳入城镇的生活组织中来;随城镇的发展,城镇生活方式的强化;•人口学: 人口向城镇迁移和集中的过程;人口集中场所的增加;每个集中场所人口规模的扩大;•经济学: 从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集中的过程;•地理学: 非农业区位向城镇的集中;劳动力和消费区位向城镇的集中;新城镇的形成;已有城镇的扩展;已有城镇向更集约的方向的发展各种定义的共同点:都承认是一个过程。

5城镇化的概念⏹参考定义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稳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向城镇型转化和强化。

这一个过程即城镇化过程。

⏹相关概念实体的城镇化(直接的城镇化);抽象的城镇化(间接的城镇化)之说,还有人口城镇化、乡村城镇化6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人口统计学的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数量和质量指标问题? •复合指标的问题 ——普遍采用的可行性?可探讨。

•关键•反映一个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和过程?•反映一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过程?•在用人口统计学的指标时,要区别“城镇化”和“城镇发展”•城镇化的关键是要有人口迁移的过程,有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湘教版(2021)高中地理必修二PPT课件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湘教版(2021)高中地理必修二PPT课件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5.建筑密集,形成城市风 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病
原因
➢ 人类产业活动密集 ➢ 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 ➢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体现 城市就业和配套服务造成很大压力 环境污染、交通阻塞、房价居高不下、建设用地紧张等。
原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城市化比较
3.城市道路硬化,改变水质、水量 (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
是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经是济城发 市展化是后城的镇洪化水4的过.城主程要线市动力废。 气产生“热岛”效应
虚假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我国的城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水资源缺乏,洪涉灾害多发。
(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
• 内涵: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措施:统一规划;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种植适生的本土
植被;花、草、灌、林相结合;依法保护绿地。
一、城镇化
什么原因导致城镇化呢? ➢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
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PPT(演示)课件

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PPT(演示)课件

城镇人口比例/%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3. 我国的城镇化 (目前: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阅读 P37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如何?发展速度如何?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谢(谢)您 的 ( 观 看 (

一、城镇化及意义
1.城镇化: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化率 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 ×100%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LEE
01
02
03
04
城镇化及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特大或a


#

富阳●
上海 ●余妹
读教材P31 图2.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说出2015年和1985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环境问题
水污染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 社会治安差
本节小结:
1.城镇化的概念、三个主要标志以及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单位关系 3.城镇化的意义 4.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 5.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6.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活力,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PPT最新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PPT最新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围绕人多做文章、做大文章和做好文章。“十三 五”期间,我国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 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据统计,2019年末,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 型城镇化,需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二是大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三是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四是优化城 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五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六 是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 得住乡愁。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注重智慧城市的建设,运用以物联网、 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镇智慧式的管理和运行。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 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
人口/亿
•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 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 1978- 2017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上升到58.5%,平均每年约增长 1.0 个百分点。
• 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1亿, 市辖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 165个。
逆城 市化
原因:
•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 居民陆续向外迁
• ②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求廉价土 地和劳动力
• ③私家车增多,交通发展,信 息技术发达
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速度 城市化水平
问题
发达国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伞效应
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 地面冷却效应。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前者如火 山喷出大量尘埃和海水浪花飞溅将各种盐分带入大 气中;后者如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 料排放的烟尘。这些气溶胶粒子会吸收和反射太阳 辐射,减少紫外线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 大减弱,导致地面温度降低。由于这种作用宛如阳 伞遮挡太阳辐射而使地面温度降低,故取此名。
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意义
上海市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情况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
538万
1949年
1324万
1990年
1.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 地区的过程。
乡村人口
乡村地区
城镇 人口
城镇 地区
数量 增加
生态破坏
①成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 水入侵、水质恶化
②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4.解决城镇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在城镇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 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镇各类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镇景观尽可能的与山、河、湖、 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 一种良性循环
绿色屋顶
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B
A.工业化过程
B.城镇化过程
C.逆城镇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
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 A
A.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B.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城镇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增大 D.城镇中心区的面积扩大
3.城镇化程度最高的是( C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7.可知该市 D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8. 可推测该市 B
A. 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C. 城镇“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镇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活动探究: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整治 措施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环境质量下降——水污染 项目 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
成因 民生活污水、城镇
地表径流
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 物繁殖
整治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 措施 施污水达标排放
环境质量下降——垃圾污染 项目 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
成因 生产发展、居民消费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在18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 低,不到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 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在19世纪的100年里, 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 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
D.丁地区
4.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城镇化主要动力——工业化
推力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镇的因素
想一想:形成 拉力和推力的 因素可能会有
哪些呢?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 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图2.12)。
节能屋顶
绿色阳台
绿色交通
5.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
1.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2.严格控制大城镇规模,分散大城镇的职能。 3.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推进郊区城镇化 4.对城镇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5.建设和发展生态城镇
合肥市环城公园
拓展补充
城镇各种效应
现代城镇被科学家称之为“气候岛”,主 要有“五岛效应”,其中城镇热岛效应为著名, 但“雾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 应”、“混浊岛效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3.城镇化问题的主要表现、 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就业难度增加、失业率高 其他社会问题突出
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
项目 大气污染
城镇居民燃烧煤炭等排出
成因 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烟气;
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尾气
危害
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心城区 城镇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乡村 郊区
市中 心
③逆城镇化: 城镇人口迁往周 边小城镇或乡村 城镇总人口减少
中心城区 城镇郊区 乡村或小
城镇
1、城镇化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城镇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常见问题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初期
低 缓慢 中心 城镇各功能用地混杂布
城镇化 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
较高 迅速 郊区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规模
扩大
合作探究: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城镇化的呢?
2.城镇化的标志
城镇人口 数量
增加
标 志
城镇人口 比例
上升
城镇用地
规模
扩大
计算:2011年末我国有城镇人口约70000万,年末 总人口数约135000万,请计算出我国2011年的城
镇化水平 70000万/135000万 =51.9%
下图为某城镇20年来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的 年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水平提高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整治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 措施 回收利用
环境质量下降——噪声污染 项目 噪声污染
成因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
危害 和交谈,甚至影响人
体健康
整治 措施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 区布局,建立绿化隔 离带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项目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整治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 措施 就业岗位
其他社会问题突出
①成因:人口过分集中 ②危害:地价昂贵,犯罪率高 ③措施:综合整治
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
①成因: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 耕地;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②措施:城镇、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 地;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项目 起步 速度
发达国家 早 慢 发展中国 晚 快

水平
高 低
其他 特点
逆城镇 化现象
发展不 合理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
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这条曲线符合一般成
镇化发展的实际。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后期阶段
高于70%
城镇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镇化
成因
城镇人口急剧膨胀, 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交通拥挤导致时间和能
危害
源的浪费;住房紧张; 质量低劣,影响城镇环
境质量
整治
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合 理布局城镇道路;公交
措施 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难度增加、失业率高
项目 就业难、失业
成因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城镇人口急剧增长
危害
造成贫困,内城衰落, 社会治安混乱
热岛效应
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中心的高 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 由于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城镇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 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 使得城镇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 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 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 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镇热岛效应。
城镇化
住房紧张
后期
高 缓慢甚 逆城镇化 大城镇的中心空洞化
至停滞
逆城镇化等
案例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阅读案例,给文中每一段起一个名称 (参考名称: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郊 区城镇化)
中心城镇化——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再城镇化
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 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 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图2.20)。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 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且相 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 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图2.21)。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 5~6题。
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镇化阶段是( B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后期阶段
6.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城镇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镇 C.城镇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闻人口净迁移模式 图”,完成7~8题。
阅读教材材料,结合图2.22“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 (1978-2015年)”以及图2.23“中国城市群空间分 布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 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 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图 2.17)。至2016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城镇化过程, 达到不同的城镇化水平(图2.18)。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差异
4.城镇化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是区 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 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 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 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