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含答案)
辽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50分(每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D.施政之术3.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4.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庄子梦见自己化作蝴蝶的故事,这说明庄子的思想主张是A “无为”B “小国寡民” C精神自由 D世间万物的存在是相对的5.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其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7.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2022-2023学年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韩非子•功名篇》:“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非子主张A.礼教、仁义、感情都是不需要的B.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C.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D.君主应该具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手段和方法【答案】B【解析】根据“桀为天子,能制天下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表明韩非子认为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人君应该将所有权力集中,并提高威望以服人,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定法应该清楚,使得民众皆知,并以严刑重赏来执行”,排除C;D反映的是韩非子主张的“权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在秦代,“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
由此可见,当时A.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C.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D.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答案】C【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首先叙述秦朝时县长的职责,然后说明他们要向所属郡负责,说明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C正确;A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内容是郡县机构的运作,无法通过这一材料判断当时国家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
3.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
这主要说明汉初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汉初确立爵位和分得土地的依据是在推翻暴秦、消灭项羽战争中所立功劳大小,即按照军功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故选B;等级秩序明显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汉朝统治基础的构成,排除C;材料主要强调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标准,没有涉及社会关系是否稳定的问题,排除D。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试题含答案本试题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言论,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与调解人际关系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C.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D.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爱无等级差别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5.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6.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7.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A.法家B. 道家C.墨家D.儒家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什么思想()A.孟子民贵君轻,实行仁政B. 老子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C.墨子杜绝浪费,勤俭治国D. 老子无为而治,缓和矛盾9.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
生不歌,死无服。
……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3、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A B C D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C.三种主张都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 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
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7、《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
吉林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吉林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 . 实行仁政B . 维护周礼C . 为政以德D . 强调教化2. (2分)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 并且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它们是()A .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 . 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朝C . 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 . 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3. (2分)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A . 孔子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 “仁”学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C . 孔子适应了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D .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4. (2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如图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由此反映出()A . 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 . 私学成为国家教育的主流C . 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 . 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5. (2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 . 负责监察地方官员B . 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C . 没有依照条例办事D . 较好发挥监察作用6.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
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
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A . 缓解家庭内部矛盾B . 强化纲常伦理观念C . 剥夺子女经济权益D . 限制父母分配权利7. (2分) (2015高二上·广州期中)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反对任何社会变④主张以德治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2.“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C、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D、法家实行法治思想3.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4.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5.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
”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6.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有人者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7.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8.下图人物当初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9.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是皇权得以神话④儒家思想包罗万象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0.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1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1-2022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反省内心C.存天理,灭人欲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5.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吉林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吉林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材料表明了A . 井田制彻底瓦解B . 公田数越来越多C . 均田制不断推行D . 土地私有得到承认2. (2分) (2019高二上·白山月考) 《全球通史》中记载:当时一位著名学者提醒汉朝的缔造者说“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这位学者的主要观点应是()A . 改游牧生活为农耕生活B . 改武力征战为仁德治国C . 得天下容易治天下难D . 爱惜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这本史诗般的巨著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写就。
全书中出现了400多个人物,以一个贵族家庭中的两个分支为主线,……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这本巨著()A . 树立了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楷模B . 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和乡绅的生活和心理C .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D . 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弱的必然历史命运4. (2分) (2019高二上·益阳期中) 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A . 李贽B . 黄宗羲C . 顾炎武D . 王夫之5. (2分) (2019高二上·临渭月考)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名旬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 . 楚辞宋词唐诗汉赋B . 汉赋唐诗宋词楚辞C . 楚辞唐诗汉赋宋词D . 楚辞唐诗宋词汉赋6. (2分) (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 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符的人物是()A . 柳永B . 苏轼C . 辛弃疾D . 关汉卿7.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开学考) 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査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xx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据专家考证,它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下列内容最不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A. “仁” B.“齐物”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发生在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C.唐宋时期D.文革结束以后3.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人②存天理,灭人欲③独尊儒术④民贵君轻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应是:A.李耳(老子)B. 荀子C. 庄子D. 孟子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书生,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即使你出身贫寒,也有可能到政府做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浪漫派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崇儒尚佛,兼收并蓄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D.以法为教、焚书坑儒8.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家中有人去世)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I)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I)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墨家儒家 C.道家 D.法家2.孔子周游列国10多年,但备受冷落的根本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受其他学派打击C.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3.《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室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4.“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A.民主思想B.儒家“仁政”思想C.民本思想D.人民主权思想5.新《水浒传》第83集中,阮小二临去追方腊前对其兄弟说,“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
”上述言论不能反映A.封建的纲常观念 B.传统的孝道观念C.理学已深入民间D.黑暗的社会制度6.《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
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是称其臣之母为母。
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A.提倡经世致用B. 反对君主专制C.宣扬三纲五常D.反对传统礼教7.斯塔福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历史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1.C2.B3.D4.C5.A6.D7.C8.C9.B10.A
11.D12.A13.B14.D15.B16.D17.B18.D19.B20.B
21.D22.D23.A24.D25.C26.A27.C28.C29.A30.A
31.(1)历史背景:(6分)①资本主义经济与生产关系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③西班牙政府的严酷统治不得人心;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推动思想解放;⑤社会各阶层的革命倾向日益明显。
(2)态度:(6分)荷兰重视海外商贸活动,渴求商业利润;明清政府限制海外贸易的发展,推行朝贡贸易。
影响:(2分)荷兰重视商贸活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海上殖民强国,但其后不敌代表工业文明的英国;限制海外贸易发展的明清两朝获得了政权的一时稳定,但逐渐落后于世界,1840年被英国武力打开国门。
32.(1)特点:(6分)以美国为主导;走向制度化、体系化;各国间合作领域更加广泛。
(2)背景:(6分)国际:多极化趋势出现;国内:美国经济受到冲击,实力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3.(1)调整:(6分)从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奉行新自由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再到重拾凯恩斯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
(2)原因:(6分)未经充分准备,仓促上阵;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盲目冒进的个人作风;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没有创新的改革理论;没有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认识:(2分)经济体制调整须与时俱进;改革须结合国情;要勇于探索、创新。
答案第1页,共1页。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文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文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1.区域是()A.人为划分的文化区B.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
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多为水田,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或三熟C.长江三角洲河道湖泊水面广,水产业较发达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3.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C.海陆位置D.洋流4.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 )A.黏重的土壤B.雨热同期的气候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稀疏的河网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据此回答5—7题。
5.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系统6.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A.传感器B.卫星系统C.地面装置D.信号发射装置7.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 GIS ② GPS ③ RS ④ GPRS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8.在现代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人类活动B.气候干旱C.水源短缺D.全球变暖9.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B.地处背风坡C.远离海洋,加大高大山地的阻隔D.靠近冬季风源地10.在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的变化规律的是()A以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以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B以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以旱地为主的农业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耕区牧业11.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就是沙漠化B.荒漠的形成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C.我国南方丘陵山区也存在荒漠化问题D.我国荒漠化的形势是:整体逆转,局部扩大12、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C.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2.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
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 B.存天理,灭人欲 C.以礼入法 D.致良知3.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阐述君权神授的主张C.使儒家思想神学化D.借天限制君权的伸张4.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
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A.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C.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该作者认为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6.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3.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4.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 A.人性本善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致良知5.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7.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8.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吉林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
吉林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19·莆田模拟)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 .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B .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C .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D .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2. (2分) (2015高二上·宝安期中)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
”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B . “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C . 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D . 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3. (2分) (2017高一下·台州月考) 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A . 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B .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C . 春秋人物多取贱名D .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4. (2分)(2016·宁波模拟) 对“人”相关主题的探讨是中外思想家关注的话题,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②“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此天意也。
”③“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A . ②④③①B . ②④①③C . ④②③①D . ④②①③5. (2分)《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武帝时,“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第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9分)1、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4、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
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化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2021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战国时,有一位哲学家说:“天不因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地不因人厌恶遥远就缩小了面积。
”这位哲学家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二人所处时代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思想;9、《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D.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10、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人定胜天; D.尚贤尚同;1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2021-2022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年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3.《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保民而王B.天下为公C.人民主权D.君权神授4.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对于“教义之浸淫”起关键作用的是( )A.董仲舒创立新儒学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炀帝创科举制D.明太祖行八股取士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从宋朝到明朝,中国思想界长期进行了关于理和气的争论,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观点是()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C.“夫道(理)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动于事物之间者也”D.“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无答案(II)
1、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宣传“不学礼,无以立”,这种思想符合历史上谁的主张()A韩非 B孔子 C老子 D墨子2、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B以无事取天下 C天法道,道法自然 D天道自然无为3、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不正确的是()A、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在此时形成的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4、小明的同桌考试作弊,小明想找他谈心,这时候他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6、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这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7、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8、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10、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11、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12、“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1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A都是进步思想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15、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50分(每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D.施政之术3.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4.庄子《齐物论》中提到庄子梦见自己化作蝴蝶的故事,这说明庄子的思想主张是A “无为”B “小国寡民” C精神自由 D世间万物的存在是相对的5.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其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
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7.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9. 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
这反映了(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10.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B.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C. 倡导重德修身D.维护纲常名教11.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 )A.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 B.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 C.认为人性本善 D.主张知行合一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
宋代以来,理学家提出“经本史末”、“经先史后”的主张,即经学是史学的前提和根据,史学只是经学的外在表现。
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B.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C.理学为史学服务 D.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13. 黄宗羲说:“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
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这表明( ) A.黄宗羲主张恢复三代的统治秩序 B.黄宗羲批判思想触及到制度层面 C.黄宗羲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黄宗羲尖锐批判清朝皇帝的专制14. 元代文学家谢叠山在评价程朱理学时说:“儒者常谈所谓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
”这一言论说明( )A. 元代继承了儒学并进一步创新B.元代文学吸收了宋代理学精华C. 理学利于培养民族性格和德操D. 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贡献巨大15.陈天华在《狮子吼》中说:“明末清初有一个大圣人,是孟子以后第一个人,他的学问、他的品行比卢梭还要高几倍,他著的书……虽不及《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
”文中“他著的书”是( ) 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日知录》 D.《船山全书》16.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下列最能印证这句话的名言是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无知即罪恶 D.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7.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18.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
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故事反映出A.理念是万物的本原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人是万物的尺度19. 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绘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B.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C.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D.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20.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 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2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韦伯用了大量的新教徒宗教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经验统计资料,论证了在加尔文教“先定论”威慑下,新教徒把做好世俗职业工作视为自己能够作为上帝选民的资格荣耀。
这表明新教A.视劳动为天职是新教的核心内容B.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 C.激发了人们追求发财致富的热情 D.对宗教的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2.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23.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24.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众生平等 B.思想自由 C.推翻专制D.主权在民25.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二.非选择题50分(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8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
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根据材料一,“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4分)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8分)(2)材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4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二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材料一,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2分)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
(8分)28.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创造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灿烂夺目的时代,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