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上)

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上)

细说中医肺的理论(上)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

肺的主要生理特性是:肺为华盖,肺为娇脏。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通过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

肺在五行属金,与秋气相通应。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宣发、肃降肺主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升降运动实现的。

肺主宣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排出体内浊气;二是把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至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的皮毛肌腠;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把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调控汗液的排泄。

所以,若外感风寒造成肺失宣发,就会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喘咳;若卫气被郁遏,腠理闭塞,可导致恶寒无汗;若津液内停,可变为痰饮,阻塞气道,症见呼吸困难,喘咳不得卧。

肺主肃降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把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并把代谢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或膀胱;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

所以若肺失肃降,可出现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等症。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

一方面,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输布代谢正常;宣发与肃降失调,则会造成呼吸失常和水液代谢障碍。

另一方面,宣发与肃降失常,也是相互影响、同时出现的。

例如,外感风寒首先导致肺的宣发功能障碍,出现胸闷鼻塞、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同时,也可引起肺的肃降功能失常而伴有咳嗽、喘息。

2.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主呼吸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是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宣发,则浊气得以呼出;肃降,则清气得以吸入。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肺ppt课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 生成与运行,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一身之气 的生成和实现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肺的生理功能
➢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一身之气
宗气
水谷之气 清气
元气
先天之精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肺气的呼吸运动 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精选ppt课件最新
肺主一身之气
“肺者,脏之长也”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肺的生理功能
二、肺为娇脏
①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 相通
②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③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
所以,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易 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故称之为“娇脏”。
精选ppt课件最新
28
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 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 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 之邪从汗而解。
精选ppt课件最新
37
课后作业(下节问题)
1、背诵: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 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 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 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 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 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肺的生理功能
水饮入胃后,经过胃的消化,其中的精 气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气布散水精 的作用,一部分水液布向全身,一部分水液 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将津液散于上部和 周身皮毛;通过肃降,把津液输于肾、膀胱 及下部。这样就使水精布散于周身,流注于 五脏经脉,并随着四时气候、五脏阴阳的变 化,作出相应的调节。这就是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肺

《中医基础理论》肺

《中医基础理论》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一)肺的解剖形态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

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

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之气”(《周氏医学丛书·脏腑标本药式》)。

人身之气均为肺所主,所以说:“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五脏生成论》),“肺主一身之气”(《医门法律·明胸中大气之法》)。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医原》)。

肺为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以肺为主”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所以说:“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橐箭,古代冶炼用以鼓风吹火的装备,犹今之风箱。

橐,外面的箱子;箭,里面的送风管,以此来类比肺的呼吸运动。

总之,“肺为呼吸器官,一吸氧气纳入,一呼碳气吐出,肺予以换气转血,实司人身重要柳,能”(《中国医药汇海·论肺之功用》)。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

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

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

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

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

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

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

L2肺的生理功能

L2肺的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1)上一节我们讲了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我们接下来讲肺,讲肺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肺的生理功能叫肺主气,它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作用,中医称之为肺为气之本,这也是一个原理,我们今天看它这个判断,表达一个原理,肺为气之本:第一,讲肺主呼吸之气,首先讲一讲,呼吸的含义和调节,中医怎么样定义呼吸,中医学怎样来认识呼吸过程的调节,换句话说,中医对呼吸的生理过程,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呼吸是指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过程,呼吸是一个动态的术语,是一个过程,是机体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呢?在中医藏象学里面,五脏都参与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肺和肾,肺在呼吸过程中,它有什么作用呢?叫肺主呼,称之为肺为气之主,也就是说,肺在呼吸调节过程中占有主导作用,仅仅完成肺的调节,还不能完成呼吸的过程,还需要肾来调节,肾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叫肾主纳气,肺主呼,肾主纳,由于肾主纳气的作用,和命门学说的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这个理论,强调肾在呼吸调节过程中,叫做肾为气之根,根,是根本,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一个是主宰、是主导,一个是根本,到底孰轻孰重啊,中医学传统就这样来表述,那么这个主和根在汉字里都有不同的意象,如果说我们把它理解为根本,那么呼吸的调节是以肾为主,而不是以肺为主,在这里面就相对意义的比较来理解,那么呼吸的调节过程是肺肾共同参与,它们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前提肺为气之本,肺为气之主,除了肺肾之外,其他脏腑都参与呼吸调节过程,至少我们还应该想到脾啊,大家将来学习临床课的时候,咳嗽,不管是喘和咳嗽,这两大系统的疾病,不管有多么复杂的临床表现,其中概括起来只有三个字,咳、痰、喘,用中医藏象学说来说,咳是呼吸的异常,喘也是呼吸的异常,首先想到肺和肾,所以中医治疗咳嗽,“初病在肺,久病在肾”,那么,怎么样理解痰呢?至少想到,将来讲脾的时候,讲脾主运化水湿,就这个意义讲,中医还有一个原理,叫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在咳和喘这两大系统疾病当中,首先想到痰,要治脾,实践证明了,健脾燥湿是祛痰第一关,那么仅仅有肺肾,还有脾,所以历代的医家又提出来,治疗咳嗽、喘的时候,说:“初病在肺,中期在脾,末期在肾”,至少想到肺、脾、肾这三脏,除了脾之外,肝,将来我们学习肝的生理功能,还进一步讲,肝对全身的气机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呼吸的正常与否,与肝也密切相关的,我们在讲五行学说治疗方法的时候,有一个佐金平木,咳嗽,在治肺同时,还要治肝,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方剂学》的时候,最典型的读清燥救肺汤的方解,通过这一个方子就读出来:一、承认在呼吸调节过程中,肺肾的作用,同时也注意了肝脾的作用,特别是肝的作用,所以在这里,学到这里,讲到这里的时候,不要误以为呼吸的调节,仅仅由肺和肾完成的,在五脏系统中,这两者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一般情况规律下,想到肺,也都想到肾,所以一呼一纳,呼,外出,纳,内入,这两者阴阳平衡,呼纳,阴阳平衡,处于和谐状态,叫呼吸调匀,并不意味着其他脏腑并不参与,在藏象学说最后一讲,作为同学们自己看的、参考的,那里面专门论述,人体的呼吸生命过程,都有哪些脏器参与,这个请同学们自己看,在这里面,一要明确呼吸调节的基本机制,是“肺主呼,肾主纳”,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来认识,呼吸的调节过程,也是五脏共同来完成的,下面讲讲肺主呼吸的具体作用:一、肺,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这一个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大家都知道,那么具体它怎么样来进行气体交换呢?和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呢?肺通过呼吸作用,叫吸清呼浊,用现代生理学讲,叫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咱们中医学里面,叫吸清呼浊,清,就是对机体有用那个气,叫做清气,而经过体内代谢以后,产生那个需要排出的那个,没有用的气,叫做浊气,中医把气分为清、浊,这个清、浊,大家注意,在这里面,在这个特定条件下,吸清呼浊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是指的,对机体生命过程有用的清,有用的物质、气体,这个浊,是机体代谢以后,形成的一个,对机体没有作用那个气,仅仅在这个条件下,这个清浊要这样来进行定义,而讲气的分清浊,分清气、浊气的时候,那个浊并不是完全指没有用的气,在中国文化里面,讲气学,气分清浊、聚散,讲清浊,用静态来理解,那是讲它的物理性状,轻清往上浮,重浊往下降,同样都是有用的物质,有的可以表现为清,也可以表现为浊,仅仅在这里面,定义这个浊,是对机体没有用的气体,用现代的话翻译就是二氧化碳,非呼出去不可,除此之外,不能这样理解,这也进一步来强调,同学们在学习中医学的时候,某一个术语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语境,再来理解这个术语的特定的含义,离开这个语境,常常还有其他的义项,这一点是在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掌握中医的概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语言环境,叫语境,用术语讲,另外我们表达的这个判断、这个术语,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掌握好这个条件,才能正确理解这个概念,第一个生理功能,肺主呼吸之气,需要同学们掌握上面这些内容。

中医学课件 五脏-肺

中医学课件   五脏-肺

宣 发

肃 降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 谢后成为尿液
•4、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再将富含
清气的血液输送全身。 •主治节 ---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的呼吸及全身之气、 血、水的作用。
(三)肺的生理联系
• • •
• •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 ---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理:
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
• 2、在窍为鼻 • 鼻 --- 司嗅觉、通气。 • 生理: •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 病理: • 肺失宣肃 →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一身之气
气的生成(宗气)
•2、主行水
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 和排泄。 宣发 脾胃 水谷 津液 脾 肃降 肾(膀胱) 尿 肺 外达皮毛,汗、呼气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主宣发与肃降
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 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 3、在志为忧(悲) • 生理:
•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 病理:
• 肺气不足 → 易悲善忧 • 悲忧过度 →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等。
• 4、在液为涕 •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 生理:
• 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 病理:
• 肺阴不足 → 鼻干 • 肺寒 → 鼻流清涕 • 肺热 → 鼻流黄涕

中医基础---肺

中医基础---肺

• “肺……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医 原》)。 • “天气至清,全凭呼吸为吐纳,其呼吸之枢则 以肺为主” • “肺为四脏之上盖,通行诸脏之精气,气则为 阳,流行脏腑,宣发腠理,而气者皆肺之所主 《太平圣惠方· 卷第六》 • 肺为相傅之宫,治节出焉。统辑之气,无经不 达,无脏不转,是乃肺之充,而肺乃气之主也。 《源于先天精气、自然界清气和水谷 精微三个方面。“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 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 者为卫。” •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 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 易致横逆而犯上。” • “肺藏气,气舍魄。”魄是与生俱来的、本 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心理活动,包括新生儿 啼哭、吮吸、四肢运动、耳听、目视、冷热痛 痒等非条件反射和感觉等。
行。”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
“经脉流动,必由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 脉之朝会”(《类经》)。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主治节: 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 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 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③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
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就是此意。
• 2.肺主气与人体宗气生成有关:肺与宗气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由肺吸入的清气
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它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散布全身,
以营养各脏腑组织,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素问· 五藏生成篇》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就是指此而言。 • 3.肺主气与肺朝百脉有关:所谓“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 聚会于肺。肺气能协助心脏调节人体气血的循行,故有“肺主治节”之说。

中医讲肺的知识

中医讲肺的知识

中医讲肺的知识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五脏之一。

肺主气,司呼吸,具有通荣降浊的作用。

而中医讲肺的知识则是指对于肺脏的生理、病理及其相关症状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

一、肺的生理功能肺脏主气,负责呼吸。

在空气中,氧气进入肺,经过肺泡壁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碳 dioxide则从血液中散出,并随呼出气体一并排出体外。

肺还参与了水液代谢和免疫调节等许多生理过程。

另外,肺也和情感、思维、语言等高级活动息息相关。

二、肺的病理及其症状肺脏有情感上的“喜怒悲忧”刺激、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内脏功能失调等诸多原因,可致使肺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也就所谓的肺病。

1、肺气不足:肺主气,若肺失去活力,则体内的气血循环也将出现问题,人体会出现气短、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

2、肺阴虚:肺的功能失调也可导致肺阴虚。

其症状包括干咳、咳唾黄痰、口干咽燥、喉干舌燥、失眠、多梦、性功能减退等。

3、肺胀:肺胀指肺气瘀阻,由于痰火积聚,造成肺的胀痛、喘息、气短等症状。

常见于刺激性气体吸入、慢性支气管炎等。

4、肺湿:水液通达肺经功是正常情况下肺的正常功能之一,但当湿气积聚于肺脏内部时,会使肺气阻滞而出现咳唾稠白痰、胸闷等浊气作用。

5、肺燥:肺的阳气不足、阴气亢盛时,就会出现肺的燥热的现象。

其症状包括口干咽燥、苔腻如泥、舌燥口干等。

三、预防及治疗肺病预防肺病的最好方式就是要保障常规的三餐营养均衡,增强自律神经的调节能力。

同时,注意防止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伤害,如烟草、臭氧、空气污染等。

此外,还可适当运动,练习一些适合自己的呼吸训练。

对于一旦出现肺病的情况,要及时让专业医师根据病情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中医方面,可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组方,针对病人病情的不同症状,使用散、剂和汤药,以及中药材治疗。

总之,对于肺病这一类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没有什么是健康更重要的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肺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称为清虚之脏。

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肾的协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辅,肺主呼,肾主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病邪犯肺,影响其呼吸功能,则现胸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人于肺,又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饮食物变成水谷精气,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

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上气海,指膻中,位于胸中两乳之间,为宗气汇聚发源之处),便称之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以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因此,肺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而且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

反之,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会影。

向宗气的生成和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候。

3.1.2肺PPT中医常识

3.1.2肺PPT中医常识
一、概述
•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
二、肺的生理功能
• 主气,司呼吸; • 主宣发肃降; • 通调水道; • 朝百脉,主治节。
1、 主气,司呼吸
① 主呼吸之气:的生命活动。
病理:咳嗽、喘促、胸闷、呼吸不利。
2、肺主宣发肃降
• ②肺主肃降:一是吸入自然界清气;二是将津液向下
向内布散,形成尿液;三是肃清呼吸道的异物。
• 肺失肃降:呼吸短促表浅喘息、咳嗽、咳痰。 • 肺失宣降最常见表现:咳嗽,喘促。
3、通调水道
• 对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宣发:排出汗液;肃降:排出尿液)所以称“肺主行 水”。
1、 主气,司呼吸
• ②主一身之气:一是依靠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
水谷精气结合成宗气,维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二 是肺对全身气机起着调节作用(体现为气的升降出 入)。
• 病理:少气懒言、肢倦乏力。
1、 主气,司呼吸
• 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 • 如:肺呼吸功能减弱, 则宗气不足、 呼吸无力、语声
低微、身倦无力;或者宗气不生, 生命终止。
• 肺的呼吸功能受肺主一身之气功能的调节。
2、肺主宣发肃降
• ①肺气宣发:一呼出体内浊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
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上向外布散于全身;三是宣发卫气, 调节腠理开阖,维持正常体温,并将津液的代谢产物 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 肺气不宣: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
肺的生理联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在志为忧(悲) 在液为涕
5、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合皮毛(温养肌肤,润泽
皮毛;调节汗孔,抵御外邪)。
• (2)开窍于鼻:肺气正常,则通气和嗅觉功能正常。

03肺的生理功能.

03肺的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1、肺主气:①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②肺主呼吸之气。

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肺主行水: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

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参与调节体内水液代谢,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全身血脉均汇总流经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呼吸交换,因此说肺朝百脉。

4、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

“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

心为君主,肺为辅相。

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

因此称肺为“相傅之官”。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⑴肺主呼吸:肺的呼吸运动有节律地一呼一吸,呼浊吸清,对保证呼吸的调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机:肺主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的气机调畅。

所谓“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

(3)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全身血液的运行。

“诸气者皆属于肺”,气行则血亦行。

(4)宣发肃降: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因此,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盖,即伞。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基础讲座——第四节脏象学说肺脏

中医基础讲座——第四节脏象学说肺脏

中医基础讲座——第四节脏象学说肺脏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

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

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首见于《内经》。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素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

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3.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中医理论基础72--肺

中医理论基础72--肺
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宣发、肃降
(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向 外布散的特点。具体包括:
通过肺的宣发,呼出体内浊气
肺 布散脾气
濡主养头面
宣 滋发润皮毛
转输的
水谷精微


宣发卫气于皮毛 温养肌肉皮毛
(2)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有向下沉降、向内收敛 的特点。具体包括:
2、肺喜润恶燥。
3、肺为娇脏: 皮毛 外邪 口鼻
息道
肺失 宣肃
内伤 病因
气血津液 失调
(三)肺与体、窍、志、液的联系
肺在

皮功
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 调控体温,辅 助 呼 吸,



感觉功能。
窍鼻 喉为肺之门户 液涕
金实不鸣 金破不鸣
志 悲和忧,“悲则气消”
4、朝百脉,主治节
(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 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 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助心行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运行。
全身血液
肃降
宣发

清浊之气交换
宣发
肃降
肺生成的宗气
贯心脉以行气血
(2)肺主治节 肺可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血、津液的代谢。
宣发
肺主呼吸:肺气
调节
肃降
维持呼吸,保证体 内外气体交换

全身气机 :调控气的升降出入,保证气机条
主畅。
肺朝百脉

节血
液:辅佐心脏,推动调节血液的运
行。
宣发 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

《中医基础-肺》课件

《中医基础-肺》课件

2
肺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能够将体内的气和津液向上向外
宣发,同时又能将体内的废气和痰液向下肃降,从而维持呼
吸道的通畅。
肺主通调水道
肺能够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通过宣发和肃降的功能 ,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又能将多余的水液下输膀胱 ,从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
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和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形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功能需要肺气的推动,而肺的宣发肃降 功能也需要大肠的传导作用来维持。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肺经穴位,调节气血,缓解 症状,如肺俞、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
非药物治疗
食疗
根据肺系疾病的证候类型 ,选用具有润肺、养肺等 功效的食物进行调理,如 梨、百合、蜂蜜等。
运动疗法
通过适当的运动,如太极 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缓解肺系 疾病的症状。
音乐疗法
通过听音乐、唱歌等方式 ,调节情绪,缓解症状, 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 练习呼吸练习等。
《中医基础-肺》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中医对肺的认识 • 肺的病理变化 • 肺系疾病的治疗 • 肺系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中医对肺的认识
肺的功能
1 3
肺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呼吸运动,将自然界的清 气吸入体内,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从而维持气的正常运 行。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与脾相互影响
肺主气,脾主运化,两者 相互配合,维持人体正常 生理功能。
肺与心相互影响
心主血脉,肺主呼吸,两 者相互配合,维持人体正 常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
03
肺系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

五脏--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讲义1五脏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因而称为“五神脏”。

故其生理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血液运行与五脏功能相关,但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

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输布全身。

另外,心还有生血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作用。

心主血脉的内涵,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通畅。

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

脉为血之府,营气与血液并行于脉中,故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其中心的搏动发挥着主要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密切相关。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

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并调控心血的运行,以濡养全身及心脉自身。

3.心的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为阳脏、火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肺》PPT课件

《肺》PPT课件

概说
• 华盖
• 娇脏
( 喜润恶燥 )
• 相傅之官
• 五行中属金 • 阳中之少阴 • 通于秋气
解释
• 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 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不耐 寒热,故有是肺气向上、向外的
运动,也就是升、散。
• 肃降:降是肺气向下、向内的运 动。

肺的各种生理功能都是通过

肺的宣发和肃降,属于两种相反的运
动。在生理情况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
配合、协调,在不断的运动中维持相对平 衡;
• 在病理情况下,也常相互影响。宣发 与肃降正常,则肺的各种生理功能得以正
常发挥;如果两者的运动失去平衡协调,
就会发生“肺气失宣”或“肺气不降”的 病变,而出现咳喘胸闷等证。
肺的生理功能
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
• 肺疏通水道的功能,除依赖于肺的宣 降运动外,又是以其清肃之性为基础的。 如果肺失清肃,痰湿阻滞,肺和呼吸道不 能保持洁净、通畅,同时也会影响到其疏 通水道的作用。水道不通,则水液上下、 内外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受阻,也会出现小 便不利、水肿等临床表现。凡肺失宣降或 肺失清肃而出现水肿时,均可治肺以利水, 这亦称“提壶揭盖”法。

也就是说,肺朝百脉的功能,是肺
气的运动在血液循行中的具体体现。说明
全身的血和脉虽统属于心,心气是血液在
脉中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但尚须肺的协
助。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
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结合,生成宗气,而
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
• 同时,血液的运行,是随气的升降出入 运动而循行全身的,肺主气司呼吸,调 节着全身的气机,所以血的运行,亦有 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

中医基础课程肺

中医基础课程肺

肺阴虚
概念: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的证候。 病因:
久咳伤肺阴 痨虫(结核杆菌)袭肺 邪热恋肺,耗伤肺阴 肾阴虚(水不涵金)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血, 口干 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
病机分析:
肺阴虚
肺失肃降——久咳伤阴,口咽干燥,声嘶 津液不足——痰少而稠,舌红少津 损伤肺络——痰带血丝 虚热内炽——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清· 唐容川《血证论》说:“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行则水行。”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5)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 指全身的血脉都会聚于肺,经肺 呼吸、宣降进行气体交换后输送全身。 功能:助心行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主治节: 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 作用。 功能: ①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②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1)主气,司呼吸
主 气 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 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司呼吸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生理: 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
病理: 呼吸气短,喘促,易外感。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2)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白头翁汤
中医基础课程

讲课人:林勇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肺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肺位于胸腔,居横膈之上,肺分
为左、右肺,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在 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肺的生理功能、肺的生理特性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一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气,二讲了肺朝百肺,三讲了肺主宣肃,三个生理作用。

接着我们想讲讲第四个功能,叫肺主行水。

有的表述为肺主通调水道。

肺主通调水道,这两个术语同义,在现行的术语规范上叫同义。

什么叫做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具有疏通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抽象出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

用较为精炼的语言就是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之为肺主行水,又称肺主通调水道。

古人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根据肺在人体上、中、下三焦所处的位置,把这个作用又称之为肺为水之上源。

肺为水之上源,这样一个原理是根据肺主行水的作用而推断出来的,这是一很重要的中医学的原理。

具体肺主行水的机制是什么呢?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来完成的呢?一、请同学们记住,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要靠五脏系统共同来调节才能完成,其中就五脏来说肺和脾、肾关系最密切,我们讲肺主行水是讲肺、脾、肾这三脏在调节水液代谢过程中,肺发挥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调节水液代谢的。

人体的水液,经口摄入以后,经过胃初步的进行代谢、气化,到达脾,由脾转化为精微津液,在这里理解为精微津液,就是人体内有用的水液,至于怎样定义津液?我们后面在讲气血津液再讲,在这里面理解为这个精微津液是脾接受了经口摄入的水饮,或者水谷,就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以后,经过脾运化,把脾的功能称作运化,什么叫做运化?在这里就理解为经过脾的代谢将这些水谷饮食转化为体内有用的液体,叫精微津液。

靠脾的功能,它的转输的功能,将水谷精微送到肺,讲到这里,就是肺参与调节水液代谢,一表现为它接受由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这是第一个环节,接受脾转输的水谷精微之后,又通过肺的行水作用,来输布到全身,而后把水液代谢产物输送出去,完成这样一个体内外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

具体的调节机制是:一、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将津液精微向上向外布散到全身,最终达到皮毛。

在全身肌肤、皮毛,将津液充分利用之后供给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将在这里面产生的津液的代谢产物转化为汗,通过皮肤的汗孔排泄出去,这个过程是肺通过宣发这样的机制来完成一次水液代谢的循环,调节了体内代谢的平衡,包括利用有用的精微,排除精微津液代谢产物,表现为汗的形式。

通过肃降作用将脾所转输来的精微津液,向下向内输布,到达于肾。

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将水液代谢产物转化为尿,最终排出体外,来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

肺主行水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完成调节水液代谢的过程,来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两个机制,了解肺是怎样来完成水液代谢的,完成它的主水作用的,行水的作用的。

这里面提到一个水道的概念,水道,中医学说三焦为水道,上焦、中焦、下焦,这个概念后续还要进一步讲。

这里面学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的机制仅仅知道肺宣发和肺肃降,怎样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最终的代谢产物是什么,就可以了。

具体的代谢过程都是通过三焦这个水道来完成的。

所以说叫疏通水道,这个水道是指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那肺主宣发,肺主肃降,它在代谢过程中,把精微津液输送到全身体表内脏,到达全身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输送出去的。

而新陈代谢产物也是通过三焦这个通道排出去的,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现代不要去追究三焦为何物。

从这个机制,我们看肺主水液代谢的意义。

它在理论上,我们刚才讲到机制,说明了肺主行水这个原理,为什么?从理论说清楚,理论的意义,除了说明意义之外,它还有个实践的意义。

肺主行水这个原理在实践上有什么作用呢?在肺不行水,注意,这个“不”,我们汉字里面这个“不”并不等于完全不行水的意思,它是肺行水功能异常的一种表述,注意汉字这个“不”,中医学理论里面中医学里这个“不”字太多了。

说肺主宣发,用“失”和“不”,说肺失宣发,肺不宣发,并不等于不宣发,它是异常功能的代称,要这样来理解。

如果肺不行水,宣发和肃降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那就会影响水液代谢,所以肺的功能失调一定会出现人体的水液代谢障碍。

它可以表现为汗的异常,比如外界的寒邪侵袭到肌表以后,由皮毛侵入到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不仅呼吸功能异常(主呼吸),助心行血功能异常(朝百脉),它也可以表现为水液代谢异常。

所以在病理状态下,肺要不宣发,风寒束肺以后,常常没有汗,无汗是什么意思呢?肺主行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宣肺,发汗,使汗液能够正常进行调节。

正常的发汗对这个指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肺主行水的功能的正常。

此其一。

第二、水液代谢失调就会在人体当中存在水液停聚,乃至于产生水液的病理产物,中医称之为痰饮,甚至出现水肿。

由于肺通过宣发肃降参与调节水液代谢,通过宣发这个机制以汗液的形式把代谢的产物排出去。

因此,中医在治疗水肿的时候就有第一个方法,首选的方法,叫发汗法。

通过宣肺来发汗。

这个原理,这个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肺宣发作用机制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

(根据)肺主行水理论,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的时候,水肿的治疗,治疗方法第一关发汗,第一关就(是)发汗。

为什么?就是根据这个机制来的,理论依据,说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肺的肃降,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肺主肃降的功能失常,影响到了水液代谢,必然出现尿液排泄的异常,少尿。

因此就派生出来,治疗水肿要用利尿的方法排出去,将水排出去。

上一节提到麻黄虽然它是发汗解表的一个药物,但是在治疗水肿的时候,使用麻黄既取其发散表邪,最终达到发汗作用,通过调节肺的宣发作用来排除汗液,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其二、麻黄还有肃肺的作用,既宣又肃,因此麻黄这个肃肺,通过麻黄的作用,肃肺的作用达到利尿作用。

麻黄还有利尿作用,用麻黄来治疗水肿既体现了第一个机制,肺主宣发,通过汗液来调节水液代谢机制,也体现了肺主肃降,通过尿液来调节水液代谢的机制,这就是这个原理在临床实践的作用,它的实践意义。

在这里大家注意中间有一个环节肾,将来我们讲肾主水液的时候要进一步讲,肺通过肃降作用通过三焦的水道将水液代谢产物下降到肾,它仅此而已,到此它完成任务了。

至于肾形成尿液这个过程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在这里肾的气化是指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和我们前面讲到那个气化,气的运动变化的泛称,概念是有区别的,这里是讲肾的气化,仅仅限定为肾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通过这个作用来调节膀胱的气化作用,最终由膀胱形成尿液,通过膀胱的开阖排出体外,维持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

就肺调节水液代谢机制而言,通过肺主肃降到肾,仅此而已。

由肾再形成尿液,那是由肾的气化作用所形成的。

所以治疗水肿,发汗,利尿,发汗法和利尿法,常常是发汗利尿同时进行,既兼顾到肺又兼顾到肾,因为肺主肃降,水液代谢要到肾,要促进肾的气化作用,达到调节水液代谢平衡。

大家看将来学习水肿的时候,治疗上焦的水肿,治疗阳水,就分类分腰以上为阳,腰以下为阴,病在肺的时候,就宣肺利尿,或者叫发汗利尿。

就脏腑定位来说,既涉及到肺又涉及到肾。

这就是肺主行水的调节机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在辨证上的应用;二、在临床处方遣药上的应用,确定治法的应用。

第五个作用叫肺主治节。

什么叫做肺主治节呢?治节是指治理调节的意思,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的作用,什么样的治理调节作用呢?是指肺具有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作用。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在肺的生理功能中讲了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讲到肺朝百脉能够助心行血,讲到肺主行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肺主治节这个功能,这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了肺主气,肺主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和肺主行水的功能。

就这个意义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因为传统文献里面有肺主治节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在这里为了同学们学习,我们把这个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来讲述它。

虽然它和我们前面讲那个功能在概念上有包含关系,在这里面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肺的生理功能,总的肺的功能那就是治节作用。

一提肺主治节,就是肺全部生理功能的概括,站在这个整体的角度来定义肺的功能叫肺主治节,站在具体的角度讲呼吸作用,讲气的作用,主气的作用,讲主行水的作用,讲助心行血作用,分别定义肺主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

用这样一个逻辑思维过程来理解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讲肺的生理功能概念之间的关系,就不至于发生逻辑上的混乱。

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为一、肺司呼吸,就是肺主呼吸的作用,它就是说肺能够治理调节呼吸。

二、调节气机,肺具有调节治理调节全身气机的作用。

三、它能够治理调节达到助心行血的作用。

四、通过它具有治理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

这四个内涵,就是肺主治节的具体生理作用,这四个内涵包括了我们前面讲的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肺朝百脉,肺主行水的功能。

因此,我们前面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概括,从整体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就是肺主治节。

到此为止,我们讲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讲完了。

李老师你讲肺主治节是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从整体上来定义肺的生理功能叫肺主治节,那还丢了一个肺主宣肃呢?我们前面曾经讲到肺主宣发肃降是从肺的气机运动状态来表述肺的生理功能,肺的宣发的生理功能,肃降的功能,包括呼吸、气机、行水、水液代谢。

肺主治节,是从肺作为相辅之官,帮助心的君主之官来治理调节全身的生命功能,生理功能,就这个意义讲来定义肺治节。

而肺的宣肃,肺主宣肃是从整体角度,立足点是考察肺的气机运动状态,从运动状态来说明肺的全部生理功能。

一个从气的运动状态来考察,来高度概括肺的生理功能,一个从具体的生理功能来看,从整体上来概括肺的具体生理功能,肺主治节和肺主宣发肃降它们之间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关系。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搞清楚不同的概念术语,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想说明什么,这样就达到概念清楚,不至于出现肺主肃降和肺主治节什么关系,和肺主气什么关系,和肺主行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是不是关系逻辑上混乱的,不存在逻辑混乱。

关键之点就在于同学们学习中医学的概念的时候,学习它的术语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搞清楚这个概念是从什么角度来定义的,它要回答什么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就会做到概念清楚。

下面我们肺的第二个问题,讲肺的生理特性。

一、肺为华盖。

什么叫做华盖?一、盖是指伞而言而的,华盖它的本义,原本是指古代的封建帝王出行时候坐那辇,那车啊,就四轮车,六轮车啊,那个车称之为辇,它的上面那个盖像一把伞,就车盖。

同学们注意现在看这个古装这个历史戏很多,皇帝出行,抬着像轿子,实际用人抬,,有的是用这个马拉的。

皇上出行那个车,马拉车叫做辇,那顶上有一个有的是圆的,就像一把伞一样,把那个称之为华盖,汉字的意义华盖是指帝王出行时候坐那个车顶上那个盖,车盖。

又因为肺在人体的位置,五脏的位置最上面,就内脏来说它在最上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