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标准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
中考化学试题(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宁波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题化学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I和答题卷。
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
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I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
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宇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C1:35.5 Fe:56 Cu:64 Ag:108本卷g取10N/kg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该理1.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国宁波。
下列做法不符合...念的是()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 提们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B.燃煤电厂安装脱硫农置 D. 现们焚烧枯杆增加土壤肥力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3. 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禽共患的传染病。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B.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C.甲型流感病毒性状由体内蛋白质控制D.接种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是()4.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5.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蓝月亮”三最合一的天文奇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7.3日B.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C.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南半球D.月全食时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6. 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
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学反应--解析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见的化学反应一、选择题1.(2018 金华)“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答案】B【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A、单质汞属于金属,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HgS+O2=Hg+SO2,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2.(2018 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考点】质量守恒定律;【解答】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故A正确;B、冷却至室温时,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小,也可能内外压强相等,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不变,故B错误;C、气球在冷却至室温时,依然呈鼓起状态,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故C错误;D、冷却至室温时,气球缩小,说明反应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二、填空题3.(2018 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
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
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
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科学探究题
江苏省镇江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科学探究题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2小题)1.(2022•镇江)用下列实验探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将打磨后的铝片插入CuCl2溶液,铝片表面出现红色固体且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呈无色。
(1)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收集气体,(填操作)后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该气体为。
实验二:将实验一所得无色溶液倒入水中,出现白色固体。
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对所得白色固体作如下探究。
【资料】①AlCl3能与H2O作用生成Al(OH)3。
Al(OH)3,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Al2O3和H2O。
②Al与CuCl2溶液反应会生成CuCl。
CuCl,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溶于含Cl﹣浓度较大的溶液,受热不分解。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a.Al(OH)3;b.CuCl;C.Al(OH)3和CuCl。
【实验】取适量白色固体,利用如图装置充分加热,U型管中,则猜测b成立。
【反思】无色溶液倒入水中后出现白色固体的原因是。
实验三:CuCl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碱式氯化铜[Cu x(OH)y Cl z]蓝绿色固体,其受热会分解生成CuO、H2O和HCl。
取一定量蓝绿色固体,充分加热,将生成的气体依次用足量的吸水剂氯化钙和烧碱溶液充分吸收。
(1)实验测得氯化钙增重0.36g,烧碱溶液增重0.73g。
则碱式氯化铜的化学式为。
(2)若烧碱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则测得的Cu x(OH)y Cl z中x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021•镇江)用如图装置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三颈烧瓶中,关闭K1、打开K2,加入一定量饱和NH4Cl 溶液,观察到镁条溶解,形成无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
试管B中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点燃E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①点燃E处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②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精品】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 (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 (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选择题2.(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2题,2分)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B实验C.推理 D.归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包括猜想、实验、推理和归纳A会不会是大理石,属于猜想。
B将其放入食醋中,动手操作,属于实验。
C依据实验现象退出可能是碳酸盐,属于推理。
D没有归纳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填空题22.(2017陕西省,题号22,分值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色。
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
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各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新】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三 科学探究题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一、选择题10.(2018·浙江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底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答案】A8.(2018·湖北武汉)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
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饶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波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
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8.A二、实验题(2018•辽宁葫芦岛)(7.00分)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小欣同学发现容器内液体是浑浊的,她很好奇,浑浊液体是什么?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将浑浊的液体过滤,得到滤液和固体,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以及过滤得到的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大理石中含有SiO 2(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可能含有少量的Fe 2O 3等。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常见的化学反应--真题卷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见的化学反应一、选择题1.(2018 金华)“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2.(2018 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二、填空题3.(2018 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
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
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
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
4.(2018 嘉兴)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团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1)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5.(2018 杭州)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016 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
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18 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含解析)
专题1.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2018年广东省】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答案】B【解析】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错误;B、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正确;C、是禁止饮用的标志,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错误。
故选B。
2.【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答案】B3.【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C.量取5.5mL液体 D.称量10.05g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正确;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5.5 mL的液体不能用50 mL的量筒,应该用10mL的量筒,错误;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错误。
故选B。
4.【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D5.【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悬浊液 B.测溶液pHC.夹试管 D.添加酒精【答案】A【解析】A、过滤操作基本要求是一帖,二低,三靠,故A正确;B、测溶液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B错误;C、夹试管应从下往上,故C错误;D、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D错误。
6.【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D、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错误。
中考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
中考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版)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题(化学部分)1.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解析】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净化环境,符合理念;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理念;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排放,符合理念;D.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不符合理念。
故选D。
2.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A. 称量B. 溶解C. 过滤D. 蒸发【答案】B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 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4+2O2CO2+ 2H2O。
A. 甲是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正确;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D. 一个甲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D。
4. 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 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C. 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D.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答案】A【解析】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B. 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正确。
中考化学专题 氧气及其制取(第01期)-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一、选择题目1.【2018年安徽省】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答案】A2.【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具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答案】A【解析】A、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仍含有氮气等气体,故压强不可能降为0,故错误;B、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正确;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稀盐酸反应,故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当氯化镁反应完全后,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不变,故正确;D、锌比铁活泼,相等的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故D正确;故选A。
学%科网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答案】B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下列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 B.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 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答案】B【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作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说法不正确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故C说法不正确;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5.【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答案】B【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确;C.镁条在空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错误;D.石蕊遇酸变红,故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错误。
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真题分类训练 专题01 化学反应(教师版含解析)
浙江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一. 选择题1.(2018 杭州 2)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MnO 2)制备 KMnO 4 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 2MnO 2 + O 2 + 4KOH ∆ 2K 2MnO 4 + 2H 2O② 2K 2MnO 4 + 2H 2O 通电2KMnO 4 + 2KOH + H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K 2MnO 4 中锰元素显+7 价 B. KMnO 4 属于盐类物质C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 2MnO 4是主要原料【答案】B【解析】K 2MnO 4 中锰元素显+6 价,A 错误;KMnO 4 属于盐类物质,B 正确;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C 错误; K 2MnO 4在该反应中是中间产物,真正的原料是MnO 2、O 2和KOH ,D 错误。
故选 B 。
2. (2018 杭州 10)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答案】B【解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反应中生成水,防止反应生成水的倒流,引起试管 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 错误;氢气不纯时,非常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要把试管内空气除净,B 正确;铜和氧气加热氧化铜,所以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停止通入氢气,防止热铜再次被氧化,C 错误;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应加强通风换气,实验结束时通入过多的气体必须处理掉,D 错误。
故选 B 。
3. (2018 杭州 16)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 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科学探究题
选择题
2.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2题,2分)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 C.推理 D.归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科学方法包括猜想、实验、推理和归纳
A会不会是大理石,属于猜想。
B将其放入食醋中,动手操作,属于实验。
C依据实验现象退出可能是碳酸盐,属于推理。
D没有归纳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填空题
22.(2017陕西省,题号22,分值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溶液,测得溶液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色。
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
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各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
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
【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2↑+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
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
19.(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9,分值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
(如下图所示)
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