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
浮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浮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常用的浮选剂分三大类: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
浮选剂作用原理之捕收剂:自然界中除煤、石墨、硫磺、滑石和辉钼矿等矿物颗粒表面疏水、具有天然的可浮性外,大多数矿物均是亲水的,而捕收剂能改变矿物颗粒的亲水性而产生疏水性使之可浮,利于浮选。
浮选剂作用原理之起泡剂:由于起泡剂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分子,就可以定向吸附于水一空气界面,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充入水中的空气易于弥散成气泡和稳定气泡。
起泡剂和捕收剂联合在一起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使矿粒上浮。
浮选剂作用原理之调整剂:调整剂可分为五类:
(1) pH值调整剂。
用它来调节矿浆的酸碱度,用以控制矿物表面特性、矿浆化学组成以及其他各种药剂的作用条件,从而改善浮选效果。
(2)活化剂。
能增强矿物同捕收剂的作用能力,使难浮矿物受到活化而浮起。
使用硫化钠活化含金的铅铜氧化矿,然后用黄药等捕收剂浮选。
(3)抑制剂.提高矿物的亲水性和阻止矿物同捕收剂作用,使其可浮性受到抑制。
(4)絮凝剂。
使矿物细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以加快其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利用选择性絮凝进行絮凝一脱泥及絮凝一浮选。
(5)分散剂。
阻止细矿粒聚集,处于单体状态,其作用与絮凝剂恰恰相反,常用的有水玻璃、磷酸盐等。
浮选剂的应用:
(1)加强矿物可浮性的差别,从而使矿物彼此间以及有用矿物和脉石间相互分离。
(2)提高有用矿粒附着于气泡的速度和强度。
(3)改善矿浆内细小而弥散气泡的形成条件,并为在矿浆表面形成稳定的矿化泡沫创造条件。
选矿油田专用化学药剂(2024)

选矿油田专用化学药剂引言概述:选矿油田是目前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选矿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化学药剂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们能够改善油田开采效率、提高矿石回收率,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选矿油田专用化学药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目前在选矿油田中的应用情况。
正文内容:一、界面活性剂1.乳化剂2.分散剂3.表面活性剂二、浮选剂1.硫化剂2.氧化剂3.抑制剂三、调整剂1.pH调节剂2.温度调节剂3.离子调节剂四、抗腐剂1.金属腐蚀抑制剂2.环境腐蚀抑制剂3.微生物腐蚀抑制剂五、沉淀剂1.懸浮剂2.沉降剂3.絮凝剂正文详细阐述:一、界面活性剂1.乳化剂:乳化剂能够将油水分散成微小液滴,增加乳胶稳定性,促进分离。
2.分散剂:分散剂可以将固体颗粒分散于液相中,提高悬浮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性质,减小泡沫形成和粘聚现象,提高浸润性。
二、浮选剂1.硫化剂:硫化剂能够与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反应,可浮性的硫化物,从而实现金属矿石的分离。
2.氧化剂:氧化剂能够氧化金属矿石表面的杂质,提高矿石的浮选性。
3.抑制剂:抑制剂能够阻止某些金属矿石的浮选,从而实现不同矿石的分离。
三、调整剂1.pH调节剂:pH调节剂能够调整浮选过程中的溶液pH值,影响矿石的浮选性。
2.温度调节剂:温度调节剂能够调整浮选过程中的溶液温度,影响矿石的浮选性。
3.离子调节剂:离子调节剂能够调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影响矿石的浮选性。
四、抗腐剂1.金属腐蚀抑制剂:金属腐蚀抑制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金属设备的腐蚀。
2.环境腐蚀抑制剂:环境腐蚀抑制剂能够缓解油田环境中的腐蚀现象,延长设备寿命。
3.微生物腐蚀抑制剂:微生物腐蚀抑制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微生物对油田设备的腐蚀。
五、沉淀剂1.悬浮剂:悬浮剂能够使悬浮物分散并悬浮于溶液中,避免沉淀产生。
2.沉降剂:沉降剂能够促使悬浮物快速沉淀到底部,加快悬浮物的分离。
浮选药剂的种类和作用

浮选药剂:从助力选矿到环保保护浮选药剂是矿山选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作用远不止于寻
找矿物,更多时候是为了环保保护。
以下是浮选药剂的种类和作用:
一、浮选药剂种类
1. 捕收剂:用于增加泡沫与矿物的接触机会,吸附在矿物表面,
提高浮选率。
2. 发泡剂:增加泡沫的数量,同时使泡沫稳定,便于与矿物接触。
3. 调节剂:控制溶液中pH值或抑制非有用矿物的浮选,增加有
用矿物的浮选率。
4. 稀释剂:在选矿过程中调节溶液浓度,达到理想浓度。
二、浮选药剂作用
1. 提高选矿效率:正常情况下,矿物与泡沫接触,将矿物浮起,
通过捕收剂可增加接触机会,提高浮选效率。
2. 降低矿石处理成本:药剂的运用可以调整测量计算矿石,减少
多余矿物的提取。
3. 环保保护:污染是制约采矿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之一,浮选
药剂的运用,使水处理污染发生量减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
总之,浮选药剂的作用无时无刻都在对矿石应用者,环境、社会
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选矿工程的卓越发展。
选矿学课件——浮选药剂

浮选药剂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 3、60年代以来,发展中的非离子特性特效捕收 剂时期(又称络合捕收剂时期)。
• 硫胺酯、硫氮晴酯、黄原酸酯及双黄药等非离子 型极性捕收剂,也包括各种典型络合捕收剂,如 8-羟基喹啉、羟肟酸、二苯硫腙等,其特点:选 择性更好,用量更少,这些药剂常以黄药、黑药 等离子型捕收剂为中间体进一步反应制得。虽然 合成方法较复杂,价格较高,但因单耗降低,同 时减少配合使用其他药剂,因此,药剂总费用仍 有可能降低。
(2)起泡剂 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富集在水-气界面,促使
空气在矿浆中弥散成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并提 高气泡载矿化和上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矿化气 泡上浮后形成泡沫层刮出。 (3)调整剂
用于调整其他药剂(主要是捕收剂)与矿物表 面的作用,调整矿浆的性质,提高浮选过程选择性。 调整剂的种类较多,可细分为四种:
• 这一时期,浮选理论和浮选药剂理论发展 也较快,国内外出版了不少专著,如国内 出版物:
• 见百熙编著《浮选药剂》
• 王淀佐编著《浮选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 朱玉霜、朱建光编著《浮选药剂的化学原 理》
• 王淀佐等著《选矿与冶金药剂分子设计》
浮选药剂的分类
• 经试验研究并具有一定效果的化合物约 8000种,而使用较高的约有100种,对浮选 药剂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比较系统 地、科学地认识药剂的共性和个性,以利 于正确地选择和配合使用好各种药剂。
• 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药剂在浮选中的用途并结合药剂的属性 及解离性质等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 剂三大类。
虽然它们的天然可浮性也相似。但通过浮选药剂 的作用,可以成功地浮选分离,得到四种精矿,分 别送冶金和化工企业回收铜、铅、锌、硫等元素使 用浮选药剂是控制矿物浮选行为最灵活、最有效、 最方便的手段。此外,通过浮选药剂得到稳是的大 量气泡也是浮选能够高效进行的前提。
浮选第二节浮选药剂

7.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酸相比有哪些特点?
石油磺酸盐的化学通式为RSO3Na,是石油精 炼时的副产品经磺化制得的。近些年的生产实践 证明,在非硫化矿的浮选中,这是一种有很大应 用前途的药剂,与脂肪酸相比,磺酸盐耐低温性 能好,抗硬水能力较强,起泡能力较强,其捕收 能力和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酸相比稍低,但选择 性较好。石油磺酸盐按其溶解性又分为水溶性和 油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磺酸盐烃基分子量较小, 含支链较多或含有烷基芳基混合烃链的产品。
的作用及介质条件。它又包括抑制剂、活化剂和pH值
调整剂。①抑制剂,用以增大矿物表面亲水性、降低矿
物可浮性的药剂。硫化矿浮选常用的抑制剂有:石灰主
要抑制黄铁矿。氰化物抑制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
亚硫酸盐类抑制闪锌矿、黄铁矿。硫酸锌抑制闪锌矿。
重铬酸盐抑制方铅矿。非硫化矿的浮选中,常用水玻璃
来抑制石英、硅酸盐等脉石矿物。
(6)合成起泡剂。该合成剂中的4号浮选油,起泡性较松油强二倍 多,选择性良好。同时具有易溶、易洗落、不受pH值及水的硬
10.如何选择起泡剂?
(1)起泡剂应是异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它的极性基亲水, 非极性基亲气。其分子能在空气与水的界面(气泡表面) 上产生定向排列。能够强烈地降低水的表霭张力
(2)起泡剂应有适当的溶解度。起泡剂的溶解度对起泡性 能有很大影响,如果溶解度很高,则耗药量大,或迅速 发生大量泡沫,但不能耐久;当溶解度过低时,来不及 溶解发挥起泡作用,就可能随泡沫流失。一般来说,起 泡剂的溶解度以0.2~5g/L为好。
(3)用量低时,能形成量多、分布均匀、大小合适、韧性 适当和黏度不大的气泡。
(4)无捕收性,对矿浆pH值变化及矿浆中的各种组分有较 好的适应性。
(5)无毒,无臭,无腐蚀性,便于使用,价 格低,来源广。
华北理工选矿学课件03浮选-2浮选药剂

➢亲固基:疏水离子中能与矿物发生作用的基团。 ➢捕收剂中疏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疏水离子中烃基结构和性质。 ➢捕收剂与矿物表面固着强度和选择性:取决于亲固基的性质。 2、捕收剂的结构
捕收剂在水中解离为离子: 如果疏水离子是阴离子,称为阴离子捕收剂。 如果疏水离子是阴离子,称为阴离子捕收剂。 ⑴对阴离子捕收剂,按亲固基的组成和结构分为:
①疏基类又称硫代化合物类捕收剂:典型的是黄药、黑药。 其亲固基中都含有二价的硫,常作硫化矿物的捕收剂。 黑药由两个烃基和亲固基起捕收作用(RO)2PSS-
②烃基酸及皂类捕收剂:其亲固基是羧基、硫酸基、磺酸基等。
常作氧化矿的捕收剂。
+
⑵阳离子捕收剂:主要是脂肪酸,疏水离子是阳离子RNH3
主要分选硅酸盐、铝硅酸盐和某些氧化矿物。
超过一定量后,会在煤粒表面形成反向吸附层,使疏水的煤粒表面变成亲水。
杂极性油烃类油在煤表面上固着情况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杂极性成分的比例,对提高浮选效果是有利的,特别 对精煤产率和尾煤灰分提高比较明显。
但杂极性比例增加后精煤灰分增加较大,杂极性含量过高时,精煤质量恶化。
不同药剂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a为疏水的非极性分子; b为亲水性的极性分子; c为杂极性分子,一端亲水,一端疏水。
5、非极性烃类油组成对捕收作用的影响
➢按烃族组成分:芳烃、烯烃、烷烃 。 ➢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 ➢各组分的捕收作用顺序:芳烃>烯烃>异构烷烃>环烷烃>正构烷烃。 ⑴芳烃因润湿热大,吸附过程自发进行且油-水界面张力低,易乳化,浮选 活性强。但易和水分子结合,发生水化作用,本身疏水性不如饱和烃。 ⑵烯烃双键处活性高,有一定的极性,易发生水化作用。比饱和烃捕收 性能高,但选择性差,泡沫带水量大。 ⑶异构烷烃比相同数目正构烷烃的沸点和凝固点低,凝固时不易形成结晶, 提高浮选效果。另其支链占有较大空间,提高矿物表面疏水性,节省药剂。 煤的最佳捕收剂:应是各非极性烃类油组分合理配合的混合物。
浮选剂文档

浮选剂简介浮选剂是一种用于提高矿石浮选效率的化学药剂。
在矿石的浮选过程中,浮选剂的选择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浮选剂的定义、分类、常见类型以及其在矿石浮选中的应用。
定义浮选剂是指在矿石浮选过程中,被添加到浮选浆中的化学药剂,用于增加矿石与泡沫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矿石的浮选率。
分类根据浮选剂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以将浮选剂分为以下几类:1.收集剂:也称为捕收剂,主要用于使矿石颗粒与气泡结合,从而使矿石颗粒浮于浮选浆中。
常见的收集剂有黄药醛、黄原酸、脂肪酸等。
2.调整剂:也称为调整药剂,主要用于调整浮选浆的性质,以提高浮选效果。
常见的调整剂有石油磺酸钠、石油磺酸铵、氢氧化钠等。
3.发泡剂:也称为泡沫剂,主要用于产生和维持气泡,从而促进矿石的浮选。
常见的发泡剂有二甲基二硫酸钠、有机磺化剂等。
4.激活剂:也称为活化剂,主要用于改变矿石表面的性质,以提高矿石与收集剂的吸附能力。
常见的激活剂有铜硫化矿、铁硫化矿、锌硫化矿等。
常见类型根据浮选剂的化学成分和使用效果,可以将浮选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硫化剂:主要用于浮选硫化矿石,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浮选效果。
常见的硫化剂有黄药醛、黄原酸、二甲基二硫酸钠等。
2.氧化剂:主要用于浮选氧化矿石,能够改变矿石表面的性质,从而促进浮选过程。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钠、二硫化碳等。
3.锥类剂:主要用于浮选含铜铅锌矿石,具有很好的收集和选择性能。
常见的锥类剂有黄药醛、丁基黄原酸、戊基黄原酸等。
4.蓝剂:主要用于浮选黄铁矿,能够改变矿石表面的性质,促进浮选效果的提高。
常见的蓝剂有二硫氰酸钠、金曲霉素等。
应用浮选剂在矿石浮选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变矿石表面的性质,使其更容易与泡沫结合,提高浮选效率。
以下是浮选剂在矿石浮选中的几个主要应用:1.提高浮选效率:浮选剂能够增加矿石与泡沫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矿石的浮选。
通过选择合适的浮选剂并控制其用量,可以有效提高矿石的浮选率。
(完整版)浮选药剂的分类及用途分析

浮选药剂的分类及用途分析在浮游选矿过程中,为有效地选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或分离各种不同的有用矿物,常需添加某些药剂,以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介质的性质,这些药剂统称浮选药剂。
浮选药剂按其用途可分为五类:捕收剂、起泡剂、活化剂、抑制剂、调整剂一、捕收剂,改变矿物表面疏水性,使浮游的矿粒黏附于气泡上的浮选药剂。
捕收剂的种类很多,按其离子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按其应用范围可分为硫化矿捕收剂、氧化矿捕收剂、非极性矿物捕收剂和沉积金属的捕收剂。
常用的硫化矿捕收剂有黄药、黄药衍生物、黑药、白药、苯并噻唑硫醇、苯并咪唑硫醇、苯并嗯唑硫醇等。
氧化矿捕收剂主要有脂肪酸及其钠皂、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磷酸酯、砷酸酯、脂肪胺及其盐、松香胺、季铵盐、二胺及多胺类化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油类捕收剂,如煤油、柴油等。
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
捕收剂的吸附与矿物浮选行为有密切关系。
在一定的捕收剂浓度范围内,随着药剂浓度提高,吸附量增大,浮选回收率显著上升;浓度达到相当值后,回收率随浓度及吸附量提高的幅度变小;捕收剂浓度过高时,吸附量还可继续增大,但浮选回收率却不再升高,甚至反而下降。
因此,在浮选过程中要正确掌握捕收剂的用量,以获得最佳效益。
二、起泡剂:浮选矿浆中气泡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浮选设备中各种类型的充气搅拌装置,以及向矿浆中添加适量的起泡剂(frothers)。
起泡剂一般均为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由非极性的亲油(疏水)基团和极性的亲水(疏油)基团构成,形成既有亲水性又有亲油型的所谓的“双亲结构”分子。
亲油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或带O、N等原子的脂肪族烃基、脂环族烃基和芳香族烃基;亲水基一般为羧酸基、烃基、磺酸基、硫酸基、膦酸基、氨基、腈基、硫醇基、卤基、醚基等。
起泡剂加到水中,亲水基插入水相而亲油基插入油相或竖立在空气中,形成在界面层或表面上的定向排列,从而使界面张力或表面张力降低。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浮选捕收剂(collectors)是能提高矿物表面疏水性的一类药剂,也是矿物浮选最主要的一类药剂。
由于浮选是利用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活性点作用,从而使矿物表面疏水上浮的选矿方法,而自然界中,天然疏水性矿物(hydrophobic minerals)为数甚少,大部分矿物亲水或弱疏水,只有与捕收剂作用,增大其表面的疏水性,才具有一定的可浮性。
即使是天然疏水性矿物,为了有效浮选,也要适当添加非极性油类捕收剂,以提高其可浮性。
因此,捕收剂对浮选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据统计,美国1985年浮选处理4.22x108t矿石,所用捕收剂就占全部浮选药剂费用的50%以上。
最初的捕收剂为杂酚油等油类,随后是油酸捕收剂。
可溶于水的捕收剂的发现是浮选药剂的一大进步,尤其是科勒尔发明的黄药。
上世纪30年代,浮选技术发展到处理非金属矿物,此时皂类捕收剂和阳离子胺类捕收剂与抑制剂一起使用。
至50年代,除哈里斯发明了Z-200外,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不大。
随后,捕收剂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制了大豆油脂肪酸硫酸化皂、氧化石蜡皂等铁矿的捕收剂,合成了黄原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选择性较好的捕收剂。
近些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高效捕收剂,如硫化矿捕收剂Y-89、T-2K、KM-109、PAC,氧化矿捕收剂GY、CF、MOS,硅酸盐浮选的胺类捕收剂等。
目前,捕收剂的研究,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发研制高效、无毒(或低毒)、价廉、低耗、原料来源广泛的新型捕收剂;再就是对各种现有捕收剂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使用。
前者一旦突破,将使选矿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但研制周期长、难度大;后者见效快,容易在选矿实践中实现。
3.1 浮选捕收剂的分类与作用3.1.1 捕收剂的分类理论研究和浮选实践均已表明,对不同类型的矿石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捕收剂。
对捕收剂进行分类,可系统地、科学地认识各类捕收剂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对药剂的掌握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好各种药剂。
第二章_浮选药剂及其作用原理

氧化(%) 分解(%) 氧化(%) 分解(%) 氧化(%) 分解(%) 氧化(%) 分解(%) 0 1 2 3 4 5 6 无 0.7 1.6 2.0 2.0 2.0 2.0 无 1.0 2.0 2.0 3.0 3.0 3.0 无 1.3 4.1 5.9 7.9 8.4 8.8 无 1.0 1.0 1.0 1.0 2.0 3.0 无 0.4 0.4 0.4 0.4 0.4 0.4 无 1.0 2.0 3.0 3.8 4.4 4.7 无 0.0 0.0 0.0 0.0 0.0 0.0 无 1.1 1.7 2.5 3.6 4.0 4.0
2.3.2起泡剂起泡过程的作用原理
防止气泡兼并
增大气泡机械强度
2.4调整剂及其作用
2.4.1抑制剂及抑制作用机理 1.溶去原有的捕收剂油膜
CN
2.将捕收剂离子由矿物表面排除
用于含石英的氧化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 的反浮选,铁矿物的抑制剂可以为氢氧化 钙、苛性淀粉、碱或者少量的硫化钠。
脂肪酸(COOR)及其皂的亲固基COO-中 存在一个羧基 , 从而造成亲固基有较大的 极性和水分子的作用能力较强。
有机酸及其皂有三方面来源 : 动植物油脂 经水解而得到的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混 合物,工业副产品 , 如造纸工业所得的副 产品-塔尔油;有机合成产品, 如氧化石蜡、 氧化煤油、石油磺酸盐等。
亲水基(亲固基) COO-或NH3+
疏水基(亲气基) R
脂肪酸类捕收剂作用机理
脂肪酸类捕收剂作用机理
2.2.6非极性油类捕收剂
非极性烃类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烃、脂环 烃和芳香烃。主要包括:煤油、柴油、变 压器油、焦油。 非极性烃类油化学活性差,在水中不解离 成离子、溶解度小、疏水性强,对呈分子 键的、天然疏水性强的矿物表面具有良好 的吸附性能(也是捕收机理)。
(经典知识)浮选—调整剂的原理、作用及分类

(经典知识)浮选—调整剂的原理、作用及分类pH调节剂、抑制剂、活化剂、絮凝剂、分散剂通称调整剂。
总起说来,浮选药剂可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三大类。
在选矿过程中,利用矿物天然疏水性的不同,从磨矿分级溢流矿浆中浮选出矿物的富集过程称之为浮选。
在浮选作业中为使磨细矿石的各种矿物能有效的分离,必须经过药剂处理,并且在矿浆中加以搅拌、充气,易于与气泡粘附的矿物随气泡上浮,不与气泡粘附的矿物留在矿浆中,达到矿物富集的目的。
在浮选工艺中所使用的各种药剂,总称为浮选药剂,在浮选药剂中除捕收剂和起泡剂外,都称为调整剂。
调整剂的作用是:调整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促进或抑制矿物的可浮性;调节矿浆的酸碱度及离子的组成。
按调整剂的作用效果分类,大致可分为pH调节剂、活化剂、抑制剂、分散剂,絮凝剂等。
一、pH调节剂(一)pH调节剂有:石灰、碳酸钠、硫酸、二氧化硫、苛性钠等。
1、石灰:石灰石(CaCO3)在1200℃高温条件下锻烧分解为生石灰(CaO)与二氧化碳,生石灰简称为石灰,生石灰易于吸水成为熟石灰(Ca(OH)2)。
熟石灰为白色粉状物质,不易溶解于水中,在浮选作业中通常直接添加到球磨机或者浮选前的搅拌槽中,也可以在搅拌中用水调成石灰乳,然后加入浮选机中,氢氧化钙是强碱,溶于水中的氢氧化钙完全电离,使溶液呈强碱性。
石灰是最便宜的矿浆pH调整剂,在多金属硫化矿床中,采用优先浮选时,常用石灰提高矿浆pH值,使黄铁矿受到抑制。
石灰是黄铁矿很典型的抑制剂,一般的说有的黄铁矿可以在弱酸性矿浆中浮选,有的也可以在中性或碱性矿浆中浮选。
黄铁矿表面氧化后,当pH大于7时就浮不好。
加入石灰黄铁矿便受到抑制。
石灰抑制黄铁矿原因是在矿物表面生成Fe(OH)2和Fe(OH)3的亲水薄膜。
被石灰抑制的黄铁矿,可以用碳酸钠和硫酸铜,或者加入硫酸将矿浆pH值调至6-7,黄铁矿就可以再浮选。
2、碳酸钠:苏打的学名叫碳酸钠,工业上叫纯碱,是一种弱酸强碱盐,无色固体,易溶于水。
论述有色金属选矿过程中浮选药剂的合理使用

论述有色金属选矿过程中浮选药剂的合理使用有色金属选矿过程中浮选药剂的合理使用,对于提高选矿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浮选药剂是指通过对矿石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与气泡相互吸附,从而实现矿石的分离和提纯的化学药剂。
合理选择和使用浮选药剂,既可以提高金属回收率和品位,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浮选药剂的概念与分类出发,分析浮选药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对有色金属选矿过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浮选药剂的概念与分类浮选药剂是有色金属选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药剂,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收集剂、起泡剂、调理剂和抑制剂四大类。
收集剂是吸附在矿石表面,与矿石表面成分形成亲水性胶膜的化学物质,起泡剂是使气泡起泡并与矿石颗粒结合的化学物质,调理剂是通过改变矿浆的性质来调整矿浆的pH值和粘度的化学物质,抑制剂是对矿石表面原有浮选性质进行抑制的化学物质。
二、合理选择浮选药剂合理选择浮选药剂是有色金属选矿工艺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选矿效果和成本。
合理选择浮选药剂需要根据矿石特性、矿石矿物学特征以及选矿工艺要求来进行。
不同矿石的磨矿性能、浮选性能、矿物组成以及成分分布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浮选药剂。
合理选择浮选药剂还需要考虑到药剂的价格、供应情况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要确保浮选药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成本、安全和环保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浮选药剂。
合理使用浮选药剂是有色金属选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选矿过程的效果和成本。
合理使用浮选药剂需要控制好药剂的投加量和投加方式,确保药剂在选矿过程中起到最佳的作用。
控制好药剂的投加量是合理使用浮选药剂的关键。
过量的药剂投加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而过少的药剂投加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到选矿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生产经验来确定最佳的药剂投加量,并进行精确的控制。
选矿药剂的原理

选矿药剂的基本原理选矿药剂是一种用于提高矿石选别效果的化学品。
它们通过改变矿石与水以及其他固体颗粒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矿物加工过程中的分离和浮选性能。
选矿药剂主要用于提高金属矿石的回收率和质量,减少废料产生,并降低环境污染。
1. 分离原理在分离过程中,选矿药剂通过调整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
常见的分离原理包括:1.1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形成液体-气体界面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
在浮选过程中,选矿药剂可以改善或抑制某些金属矿物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差异,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分离。
1.2 湿润性湿润性是指一个固体表面对液体能否扩散和附着的性质。
对于浮选来说,选矿药剂可以调整矿石颗粒与气泡之间的湿润性,使得金属矿物更容易附着在气泡上,从而实现浮选分离。
1.3 界面电位界面电位是指两种不同相之间的电势差。
在浮选过程中,选矿药剂可以改变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颗粒之间的界面电位差异,从而促使它们之间发生静电吸引或排斥,实现有效分离。
2. 浮选原理浮选是一种重要的固体-液体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石的提取和回收过程中。
浮选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2.1 粉碎和磨细首先将原始矿石经过粉碎和磨细处理,使其颗粒大小适合于浮选操作。
这样可以增加其表面积,并提高与药剂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药剂的吸附和反应。
2.2 调节pH值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在浮选过程中,通常需要调节矿浆的pH值,以控制药剂的活性和矿物表面的电荷状态。
选矿药剂可以通过调节pH值来改变矿物表面的电性,从而影响其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加入药剂在浮选槽中加入选矿药剂,使其与矿浆充分混合。
选矿药剂可以分为收集剂、发泡剂和调整剂三种类型。
•收集剂:也称为捕收剂或吸附剂,主要用于增强金属矿物与气泡之间的吸附作用,使其更容易被气泡捕获并上升到液面上。
•发泡剂:也称为起泡剂或促进剂,主要用于产生稳定而且具有一定粘度的气泡,并使其能够均匀地附着在金属矿物表面上。
矿物浮选浮选药剂

3 调整剂
?调整剂按其在浮选过程的作用分为:抑制剂、活 化剂、介质 pH调整剂、矿泥分散剂、凝结剂和絮 凝剂。 ?调整剂包括各种无机化合物(如盐、酸和碱)、 有机化合物。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浮选条件下,可能起不同的 作用。
3 调整剂
3.1 抑制剂
1)石灰 石灰CaO 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与水形成消石灰Ca (OH) 2,难溶 于水,是强碱。 ?石灰常用于提高矿浆的pH 值,抑制硫化铁矿物。 ?石灰对其泡剂的其泡能力有影响。 ?石灰是一种凝结剂,能使微细粒颗粒凝结,而使矿化泡沫粘 结膨胀。 ?石灰与脂肪酸类捕收剂作用,形成脂肪酸钙,所以使用脂肪 酸时,不可以用石灰调整pH 。
RC(O)OH
?磺酸(盐)类,例如磺化石油、烷基磺酸盐
RSO 3H
?硫酸酯类,例如烃基硫酸酯
ROSO 3H
?胂酸、膦酸,例如甲苯胂酸、苯乙烯膦酸 ?羟肟酸 RC(OH)NOH
1.2 非硫化矿捕收剂
常用的分为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大类。
2)胺类捕收剂
解离后产生带有疏水烃基的阳离子,又称为阳离子捕 收剂。是有色金属氧化矿、石英、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矿 物的捕收剂。
1.1 硫化矿捕收剂
1)黄药类:包括黄药、黄药酯 ? 黄药酯
化学通式为:ROCSSR' ,为非离子型极性捕收剂,在水中
的溶解度低,呈油状,对于铜、锌、钼硫化矿的浮选具有较好 的活性。常与水溶性的捕收剂混合使用,提高选择性。 ?乙黄酸氰乙烯酯:C2H5OCSSCH 2CH 2CN 铜、铅、锌、钼硫化矿的浮选捕收剂,对黄铁矿捕收能力弱。 ?丁黄酸丙烯酯:C4H9OCSSCH 2CHCH 2
2 起泡剂
2.3泡沫的形成
1)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 分散介质。
第二章 浮选药剂及其作用原理

氧化(%) 分解(%) 氧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解(%) 氧化(%) 分解(%) 氧化(%) 分解(%) 0 1 2 3 4 5 6 无 0.7 1.6 2.0 2.0 2.0 2.0 无 1.0 2.0 2.0 3.0 3.0 3.0 无 1.3 4.1 5.9 7.9 8.4 8.8 无 1.0 1.0 1.0 1.0 2.0 3.0 无 0.4 0.4 0.4 0.4 0.4 0.4 无 1.0 2.0 3.0 3.8 4.4 4.7 无 0.0 0.0 0.0 0.0 0.0 0.0 无 1.1 1.7 2.5 3.6 4.0 4.0
2.3起泡剂及其作用机理
2.3.1起泡剂 起泡剂:能促使在介质中形成大量大小适 宜和具有一定稳定性泡沫的物质。这些具 有起泡作用的物质称为起泡剂。 种类(具有起泡性能):醇、酚、酮、醛、 醚、酯、酸等有机异极性物质。
起泡剂一般应是具有适宜结构的有机异极 性物质,由两部分组成: 一端为极性基, 亲 水;另一端为非极性基 ,亲气。起泡剂能在 气一液界面上定向吸附和排列 ,起泡性能决 定于极性基和非极性烃基的性质。
黑药是硫化矿捕收剂,捕收力弱于黄药,但选择 性优于黄药,特别是对黄铁矿捕收力弱,但对铜、 铅、锌、铋等硫化矿有较强的捕收能力。 例如对某多金属硫化矿,含铜、铅、锌、钼、铋、 铁等硫化矿,先用煤油和25#黑药做捕收剂,将 铜、铅、锌、钼、铋的硫化矿优先浮出。煤油是 辉钼矿捕收剂,黑药是铜、铅、锌、铋等硫化矿 的捕收剂。粗选尾矿再用CuSO4活化,用黄药浮 黄铁矿。
2.2.7两性捕收剂
羟肟酸是一种具有良好选择性和捕收性的 氧化矿捕收剂,它对钛铁矿、锡石、氧化 铜等都有良好的捕收性。 它可以用于萤石、钨锰矿、孔雀石(氧化 铜)、赤铁矿、针铁矿、锡石、钛铁矿、 铌铁矿等的浮选。
浮选药剂手册

浮选药剂手册1. 引言浮选药剂是矿石选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矿石浆料中添加浮选药剂,可以提高矿石与小气泡的接触概率,从而实现矿物颗粒与气泡的吸附、脱附和分离。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浮选药剂的详细信息,包括药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等。
2. 浮选药剂的分类浮选药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2.1 根据化学性质分类•诱导剂:促使矿石颗粒表面发生一定的物化变化,以增加其与气泡接触的可能性,如某些有机物和无机离子;•捕收剂:增加气泡固附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力度和稳定性,使其易于在气泡上浮出,如有机胺和某些聚合物;•调整剂:调整矿石浆料的pH值,以适应特定矿种的浮选需求,如调整剂可以是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等;•泡沫稳定剂:使气泡保持稳定性,不易破裂和析出,如液体胶体。
2.2 根据作用方式分类•正浮选剂:促使有价矿物颗粒浮出,如黄铜矿、赤铁矿等;•反浮选剂:促使各类杂质矿物颗粒浮出,如硅酸盐矿物等;•副浮选剂:在浮选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药剂,如表面活性剂和消泡剂等。
3. 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浮选药剂通过与矿石颗粒和气泡相互作用,改变它们在浮选过程中的性质和行为。
3.1 矿石颗粒的作用机理浮选药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变矿石颗粒的表面性质:•吸附:浮选药剂分子在矿石颗粒表面吸附,形成一层分子膜,改变表面特性;•覆盖:浮选药剂分子在矿石颗粒表面形成一个覆盖层,使矿物颗粒更易湿润;•濡湿:浮选药剂降低了矿石颗粒与水之间的接触角,使其更容易被水湿润。
3.2 气泡的作用机理浮选药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变气泡的作用:•吸附:浮选药剂分子在气泡表面吸附,形成一个稳定的浮选泡沫;•稳定:浮选药剂能够提高气泡的稳定性,防止其过早破裂和析出。
4. 浮选药剂的应用范围浮选药剂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的选矿过程中。
常见的矿物包括铁矿石、铜矿石、铅锌矿石、黄铜矿、金属硫化物矿物等。
5. 浮选药剂的使用方法浮选药剂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矿石性质和选矿工艺进行优化。
浮选药剂分类

第5章浮选药剂5.1浮选剂的作用与分类1.浮选剂的作用煤泥浮选是利用煤和矿物杂质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分选过程的。
为强化分选效果,浮选中添加了各种浮选药剂,浮选剂是为实现或促进浮选所应用的各种化学药剂的总称。
浮选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煤粒表面硫水性和煤粒在气泡上粘着的牢固度;在矿浆中促使形成大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和改善泡沫的稳定性,使煤粒有选择性地粘着气泡而上浮;调节煤与矿物杂质的表面性质,提高煤泥的浮选速度和选择性。
2.浮选药剂的分类1).按作用分类浮选药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捕收剂捕收剂是指加入煤桨中提高煤粒表面的硫水性,使其易于并牢固地和气泡附着的浮选剂。
在浮选中最常用的捕收剂为非极性烃类化合物,如煤油、轻柴油等。
(2)起泡剂起泡剂是指在浮选过程中用以控制气泡大小、维持气泡稳定性的浮选剂。
属于这类浮选药剂的是各种有机表面活性物质,如脂肪醇。
(3)调整剂调整剂是指调整煤浆及矿物表面的性质,提高某种浮选药剂的效能或消除负作用的浮选药剂。
选煤用调整剂主要包括:介质pH值调整剂:调整煤浆酸碱度的浮选剂,用以改变煤粒和矿物杂质表面的电性,来提高浮选过程的选择性。
届于这类浮选剂的有石灰、硫酸等”抑制剂:浮选过程中用于控制矿物杂质对分选的有害行为,降低某种矿物表面疏水性,使其不易浮起,从而提高煤与矿物杂质分离的浮选剂。
届于这类浮选剂的有偏硅酸钠、水玻璃、六偏磷酸钠和淀粉等。
(4)其他其他还有用于增加非极性油类在煤浆中弥散度的乳化剂等。
必须指出,上述浮选药剂类别是按其基本作用区分的。
事实上由于组成结构的影响,通常都不会只起一种作用,还兼有其他作用。
某种浮选药剂在一定条件厂属于这一类,条件改变后可能属于另一类。
2).按分子结构分类浮选药剂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类:(1)极性浮选剂这类浮选剂的分子就整体而言是电中性的,但具有两个电极,就像磁铁棒具有两个磁极—样,它们能吸引极性水分子,具有亲水性,能溶解在水中,如各种酸类、碱类、盐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矿浮选药剂分类及机理浮选捕收剂(collectors)是能提高矿物表面疏水性的一类药剂,也是矿物浮选最主要的一类药剂。
由于浮选是利用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活性点作用,从而使矿物表面疏水上浮的选矿方法,而自然界中,天然疏水性矿物(hydrophobic minerals)为数甚少,大部分矿物亲水或弱疏水,只有与捕收剂作用,增大其表面的疏水性,才具有一定的可浮性。
即使是天然疏水性矿物,为了有效浮选,也要适当添加非极性油类捕收剂,以提高其可浮性。
因此,捕收剂对浮选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据统计,美国1985年浮选处理4.22x108t矿石,所用捕收剂就占全部浮选药剂费用的50%以上。
最初的捕收剂为杂酚油等油类,随后是油酸捕收剂。
可溶于水的捕收剂的发现是浮选药剂的一大进步,尤其是科勒尔发明的黄药。
上世纪30年代,浮选技术发展到处理非金属矿物,此时皂类捕收剂和阳离子胺类捕收剂与抑制剂一起使用。
至50年代,除哈里斯发明了Z-200外,浮选捕收剂研究进展不大。
随后,捕收剂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制了大豆油脂肪酸硫酸化皂、氧化石蜡皂等铁矿的捕收剂,合成了黄原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选择性较好的捕收剂。
近些年,也出现了一系列高效捕收剂,如硫化矿捕收剂Y-89、T-2K、KM-109、PAC,氧化矿捕收剂GY、CF、MOS,硅酸盐浮选的胺类捕收剂等。
目前,捕收剂的研究,主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开发研制高效、无毒(或低毒)、价廉、低耗、原料来源广泛的新型捕收剂;再就是对各种现有捕收剂进行合理搭配与组合使用。
前者一旦突破,将使选矿技术取得革命性进展,但研制周期长、难度大;后者见效快,容易在选矿实践中实现。
3.1 浮选捕收剂的分类与作用3.1.1 捕收剂的分类理论研究和浮选实践均已表明,对不同类型的矿石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捕收剂。
对捕收剂进行分类,可系统地、科学地认识各类捕收剂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对药剂的掌握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好各种药剂。
然而,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捕收剂的分类存在着不同的方法。
依据捕收剂对矿物起捕收作用的部分及其结构,可将其分为异极性捕收剂、非极性油类捕收剂和两性捕收剂三类;按捕收剂的应用范围把其分为硫化矿、氧化矿、硅酸盐矿物、非极性矿物和沉积金属等的捕收剂;通常根据药剂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性质,将捕收剂分为离子型(ionizing)和非离子型(non-ionizing)两类。
在离子型捕收剂中,又根据起捕收作用疏水离子的电性,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型捕收剂。
非离子型捕收剂则可进一步分为非极性捕收剂与异极性捕收剂两类(见表3-1)。
表3-1 浮选捕收剂的常用分类一、离子型捕收剂这类捕收剂在水中易解离,主要以离子型式与矿物表面发生作用,并固着于表面,其非极性基起疏水作用;若起作用的是阴离子,就叫阴离子捕收剂;若起捕收作用的是阳离子就叫做阳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常常兼有起泡的性质。
按照亲固基的组成和结构,阴离子捕收剂可进一步分为巯基类和烃基酸(盐)类捕收剂。
阳离子捕收剂主要是胺类,其疏水离子为胺阳离子,在某些情况下胺分子起捕收作用,主要用于阴离子捕收剂效果不明显的硅酸盐、铝硅酸盐和某些氧化矿等。
离子型捕收剂还包括既有阳离子基团又有阴离子基团的有机复极性化合物的两性捕收剂,它们的分子结构至少应有—个阳离子基团,一个阴离子基团,一个较短的烃基和一个较长的烃链,有的也有较长有机硅基团,一般具有通式R1X1R2X2,其中Rl为较长的烃链,以C8~C18的烷烃较好;若R1为芳香基,则捕收能力较弱;R2为一个或多个较短的烷基、芳香基或环烷基等;X1为一个或多个阳离子基团或官能团;X2为一个或多个阴离子基团或官能团。
随介质条件的变化,两性捕收剂既可呈疏水性的阴离子,也能呈疏水性的阳离子。
阴离子基团和阳离子基团类型较多,常见的阴离子基团主要有羧基(-COOH)、磺酸基(-SO3H)、膦酸基(-PO3H2)和黄原酸基(-OCSSH)等;阳离子基团主要有氨基(-NH2)。
所以,有时两性捕收剂可以看成是将氨基引入羧酸分子、磺酸分子、膦酸分子或黄原酸分子中而得到的一些复极性有机化合物。
两性捕收剂对赤铁矿、萤石、镍石等有较好的选择性捕收作用,但因其成本价高,目前上尚处于研究阶段。
二、非离子型极性捕收剂这类捕收剂如双黄药、黄原酸酯、硫胺酯、双黑药、黑药酯等,在水中不能解离成为离子,但因整个分子具有不对称的结构而显示出极性,所以叫非离子型极性捕收剂,常用于捕收硫化矿,一般来说,它们的捕收能力比黄药弱,但选择性好,适应性高,主要用于分选重金属硫化矿。
以上两大类捕收剂的共同特点是分子由极性基(-OCSSNa,-COOH,-NH2)和非极性基(R-)两部分组成,所以,这些药剂也称杂极性或复极性药剂。
在极性基中不是全部的原子价都被饱和,因而有剩余亲和力,并决定了极性基的作用活性。
它与矿物表面作用时,固着在矿物表面上,故也叫亲固基。
在非极性基中,即亲油(疏水)基团,全部原子价均被饱和,因此,具有很低的化学活性,不被水所润湿,也不易与其它化合物反应;形成了既有亲固性又有亲油(疏水)性的所谓“双亲结构”分子。
与矿物表面作用的特点是以其分子(或离子)中的极性基团如黄药中的极性基(-OCSS-)、硫胺酯中的极性基(-OCSNH-),同矿物表面作用,疏水的非极性基朝向水,从而使矿物表面疏水化。
三、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这类捕收剂如煤油、焦油、变压器油等整个分子是非极性的、结构是均匀的,化学通式为R-H。
它们的分子不含极性基团,且碳氢原子间都是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饱和化合物,致使在水溶液中不与偶极水分子作用而呈现出疏水性和难溶性。
同时,它们不能电离成离子,因此,被称为中性油或非极性烃类油捕收剂。
烃油作为主要捕收剂始于浮选初期的全油浮选,但因分子结构既无极性官能团,本身又无极性,化学活性很低,故与矿物表面作用不可能发生化学吸附或表面化学反应,只能通过范德华力依靠物理吸附方式与矿物表面作用,属于不溶解物质在矿物表面附着的一种型式。
烃油对外表现为弱的分子键,因而容易附着于表面同样呈弱分子键的非极性矿物。
矿物表面的疏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大,烃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越容易,吸附量也越多,吸附速度也越快。
因此,对不同矿物而言,烃油的捕收作用能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尤其是在分离非极性矿物与极性矿物时,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但烃油捕收剂能有效分选的矿物种类不多,特别是在现代浮选药剂种类多样化、矿石又趋于“贫、细、杂”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烃油只适于分选某些天然可浮性很好的所谓非极性矿物,如辉钼矿、石墨、天然硫、滑石、煤以及雄黄等。
这些矿物碎磨后的解离面主要呈分子键力,表面有一定的天然疏水性,浮选时不需要用很强的捕收剂,通常烃油即可很好的浮选。
浮选实践表明:很多情况下,阴离子型捕收剂或阳离子型捕收剂,若与适量烃油混合使用常可增强极性捕收剂的捕收能力,提高矿物的浮选粒度上限,降低极性捕收剂的用量,获得良好的浮选效果。
因此,烃油尤其是燃料油、煤油和柴油等,已广泛用作离子型捕收剂的辅助捕收剂。
3.1.2 捕收剂的作用自然界中常见的矿物如硫化矿物、氧化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绝大多数亲水难浮,矿石在开采、储存、运输以及选厂的破碎、磨矿等过程中,矿物表面难免受到一定程度的氧化和污染,其可浮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的进行浮选,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矿石采用不同的捕收剂,使矿物表面疏水化,提高它们的可浮性。
概括起来,捕收剂对于矿物主要有两重作用:①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②增大矿粒在气泡上的附着力和缩短诱导时间,提高矿粒与气泡粘附的速度。
一、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除烃类油外,捕收剂能使矿物表面疏水化主要是由于浮选所用的捕收剂都是由极性基和非极性基两部分组成的异极性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的极性基(或称极性端)与矿物表面有很好的作用活性,在某种键力作用下,能选择性的、比较牢固的吸附在矿物表面(即极性基亲固),这时矿物表面的部分不饱和键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补偿而趋于饱和(削弱其与水分子的作用力);分子中的非极性基的碳-碳键虽有作用很强的共价键力,但因原子价键全被饱和,对外只呈现极微弱的分子间力,使非极性基就像其母体烃,如石蜡、煤油似的不易被水润湿(即非极性基疏水亲气)。
因此,作为一个整体的捕收剂分子或离子在矿物表面吸附固着时可定向排列,极性亲固基朝向矿物表面,非极性基朝外伸向介质(水)起排水亲气作用,造成矿物表面的疏水化并易于粘附气泡。
当极性基一定时,捕收剂使矿物表面疏水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分子中烃基的长度与结构。
当捕收剂以整体发生作用时,其分子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对矿物表面的疏水化都有重要作用,且相互依存,彼此影响。
一些非极性的烃油类捕收剂可以分子聚合体(微细油珠)吸附在某些非极性矿物表面并兼并成油膜,因而也可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
其过程为:油类捕收剂在水中搅拌成为一种均匀分散的小滴状油和油分子聚合体,小滴油与矿粒碰撞后附着在矿物表面,然后沿着矿物表面展开,靠分子间力与非极性矿物作用;对于疏水性强的矿物(如辉钼矿),油滴展开快,并形成较薄的油膜;对于亲水性较强的矿物,油滴展开有限,仍形成滴状附着于矿物表面;当油滴兼并后,可形成较厚的非极性油膜,附着在矿物表面,提高矿物表面的疏水性。
二、增大矿物在气泡上的附着力和缩短附着时间捕收剂使矿物表面疏水化后,可使润湿阻滞增大,接触角增大,此时若使矿粒与气泡接触或相互碰幢,可增大矿物在气泡上的附着力,使矿粒在气泡上附着更为牢固,同时矿物向气泡附着所需的时间大为缩短。
捕收剂离子(或分子)与矿物表面的结合力,大大超过了水分子与矿物表面的结合力,使捕收剂能破坏原来水分子与矿物表面间的联系,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力更强、吸附更为牢固的捕收剂离子(或分子)。
矿物表面吸附捕收剂后,表面不饱和键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补偿,从而大大削弱了矿物表面的“力场”;另一方面,分布在矿物表面水化层中非极性基的疏水效应,对水分子可产生强烈的排斥作用。
所以捕收剂可破坏矿物表面与偶极水分子间的联系,降低矿物表面水化层的稳定性,使其厚度变薄。
在矿物表面疏水化过程中,首先破坏的是离矿物表面最近、最不牢固的那部分水化层,同时也将削弱靠近矿物表面联系最牢固的那部分水化层。
当矿物表面的疏水性达到一定程度,即矿物表面水化层的稳定性和厚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水化层就会出现破裂,或只剩下残余的水化膜,此时矿物与气泡相互接触和碰撞,就会出现三相润湿周边,实现矿粒与气泡的粘附。
捕收剂在矿物表面所造成的疏水性愈强,矿物表面所呈现的润湿阻滞也愈大,即固、液、气三相润湿周边沿矿物表面移动的阻力愈大。
可见,润湿阻滞的增大,亦可作为矿物表面疏水性增强的标志之一,亦可反映出捕收剂的作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