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排序算法比较文档

合集下载

各种经典排序算法

各种经典排序算法

希尔插入排序——过程
设待排序共有10个记录,其关键字分别为47, 33, 61, 82, 71,
11, 25, 47, 57, 02,增量序列取值依次为5, 3, 1。
排 序
希尔插入排序——特点
希尔排序实质上还是一种插入排序,其主要特点是: 每一趟以不同的增量进行排序。在每趟的插入排序中,记录 的关键字是和同一组中的前一个关键字进行比较,所以关键
排 序
3、排序的基本操作
排序的概念: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记录,使之按关键字 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列起来。
排序过程的组成步骤:首先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 然 后将记录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对记录的关键字大小进行比较 将记录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当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均不相同时,则排序结果是唯一 的,否则排序的结果不一定唯一。
3.将L.r[i] 插入到L.r[j+1]的位臵上。
具体方法:先将第一个数据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 然后从第2个数据起逐个插入到这个有序的子序列中去, 相应的元素要移动。
排 序
例:
待排元素序列:[53] 第一次排序: 第二次排序: 第三次排序: 第四次排序: 第五次排序: [27 [27 [15 [15 [15 27 53] 36 27 27 27 36 36 53] 36 36 36 15 15 15 53] 53 42 69 69 69 69 69] 53 42 42 42 42 42 69] 对于有n个数 据元素的待排 序列,插入操 作要进行n-1 次
有序序列L.r[1..i-1]
L.r[i]
无序序列 L.r[i..n]
有序序列L.r[1..i]
无序序列 L.r[i+1..n]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

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

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 )如果不多于1 个数据,直接返回。

(2 )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

(3 )将序列分成2 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 )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

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

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 分成2 ,2 分成4 ,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 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

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 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

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

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

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4 Shell 排序( ShellSort )Shell 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

平均效率是O(nlogn) 。

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在多用D.E.Knuth 的分组方法。

Shell 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 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 倍。

Shell 排序比起QuickSort ,MergeSort ,HeapSort 慢很多。

排名公式_精品文档

排名公式_精品文档

排名公式概述排名公式是一种用于对不同元素进行排序和排名的数学算法。

排名公式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体育竞技、学术研究、搜索引擎等等。

通过使用排名公式,可以根据一组给定的指标或条件对元素进行排序,并为每个元素分配一个相应的排名。

常见的排名公式1. 排序算法在了解排名公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排序算法,因为它们为排名公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常见的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这些排序算法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排名公式。

2.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名公式,它给定了一个元素的指标和权重,通过计算加权平均值来确定元素的排名。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排名元素 = (指标1 * 权重1 + 指标2 * 权重2 + ... + 指标n * 权重n) /总权重在加权平均法中,指标值越大,排名越靠前。

通过调整权重,可以调整每个指标对最终排名的影响程度。

3. 多因子排序法多因子排序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的排名公式。

它通过对每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对每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最终的排名结果。

多因子排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总得分 = (指标1得分 * 权重1 + 指标2得分 * 权重2 + ... + 指标n得分 *权重n) / 总权重在多因子排序法中,每个指标的得分将基于其在所有元素中的相对表现来计算,较高的得分意味着更好的排名。

应用案例排名公式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体育竞技在体育竞技中,排名公式被用于确定运动员、球队或国家在比赛中的排名。

通过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如胜利次数、得分、击败强对手等,排名公式可以为每个参与者分配一个相应的排名。

2.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排名公式被用于评估学术期刊、学术机构或学者的质量和影响力。

通过考虑诸如被引用次数、文章质量等指标,排名公式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学术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

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PPT精品文档

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PPT精品文档
next i
•.
•3
练习1、下表中的原始数据是一组学生的军训打靶成绩, 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则第1~4遍的排序 结果分别是()
原始数据 98 95 85 93 88
第1遍
第2遍
第3遍
第4遍
•.
•4
2、陈晓峰和同学们去农科院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家都收获很大, 晓峰设计了一个Visual Basic程序,他把同学们收集到的水稻亩 产量和同学姓名已分别保存在数组a和数组b中,第i个同学收集 的亩产量保存在a(i)中,对应的同学姓名保存在b(i)中,最后按 亩产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Dim b(1 To n) As String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c As Single, t As String
For i = 1 To n

' 设共有n名同学
For j = n To i + 1 ①
8.0
7.0
9.0
k
8.5
8.0
7.0 8.0
k 8.5
9.0
7.0
7.0
i=3
8.0
8.0
8.5
k 8.5
9.0
9.0
•.
•9
程序:
for i=1 to 3 k=i for j=i+1 to 4 if d(k)>d(j) then k=j next j if k<>i then t=d(i) d(i)=d(k) d(k)=t endif
next i
•.
•10
练习1、下表中的原始数据是一组学生的军训打靶成绩, 若采用选择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则第1~4遍的排序 结果分别是()

各种排序算法分析

各种排序算法分析

i1 PjCj
j0
i1 1( j 1) 1i1 ( j 1)
j0 i
i j0
1((i 1)*i) i 1
i
2
2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评价5 —— 平均复杂度
• 直接插入排序的 总的比较次数为:
n
j1
n
1
1
n1
l1
j 2 2
2
2 l1
n 1 1 * (n 1)n 22
3 n n2 44
示例:{23,11,55,97,19,80}
第一趟: {23}, [起始只有一个记录]
{11, 23}
11
第二趟: {11,23},
{11,23,55}
55
第三趟: {11,23,55},
{11,23,55,97}
97
第四趟: {11,23,55,97},
{11,19,23,55,97}
19
第五趟: {11,19,23,55,97},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评价2
最小移动次数∶
M mi n n1n
最大移动次数∶
Mm
ax
n1
(i
i1
1)
n2 2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评价3
初始数据状态相关:
• 文件初态不同时,直接插入排序所耗费的时间有很大 差异。
– 若文件初态为正序,则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若初态为反序,则时间复杂度为O(n2)
排序算法及算法分析
问题的提出:
• 为什么要排序?有序表的优点?缺点?
– 构造关系。
• 按照什么原则排序?
– 比较?
• 如何进行排序?
基本概念
• 排序(Sorting):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实验心得
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但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很低。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当数据量较小时,冒泡排序的效率其实还是不错的,但一旦数据量增加,它的效率就明显下降了。

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类似于冒泡排序。

但是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快,因为它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元素。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小且有序时,插入排序的效率非常高,但如果数据量较大且随机分布,效率就会明显下降。

3.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同样是时间复杂度为O(n^2)的算法,但是它比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都要快。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很大时,选择排序的效率比较稳定,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它的效率反而不如插入排序。

4.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比冒泡、插入和选择排序都要快。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快速排序的效率非常高,但是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它的效率反而不如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

5.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与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都是O(nlogn)。

但是归并排序比快速排序更稳定,因为它的最坏时间复杂度是O(nlogn)。

在实验中,我发现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归并排序的效率非常高,而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表现优异。

6. 基数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特殊的排序算法,它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每个元素长度相同的情况。

在实验中,我发现基数排序的效率非常高,尤其是对于大量数据的排序。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数排序无法处理字符串等非数字类型的数据。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里)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阿⾥)⼆分查找法的时间复杂度:O(logn) redis,kafka,B+树的底层都采⽤了⼆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 redis的索引底层的跳表原理实现参考:⼆分查找法参考:⼆分查找法:1.⼆分查找⼆分查找也称为折半查找,它是⼀种效率较⾼的查找⽅法。

⼆分查找的使⽤前提是线性表已经按照⼤⼩排好了序。

这种⽅法充分利⽤了元素间的次序关系,采⽤分治策略。

基本原理是:⾸先在有序的线性表中找到中值,将要查找的⽬标与中值进⾏⽐较,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前半部分找,如果⽬标⼩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假设在前半部分找,则再与前半部分的中值相⽐较,如果⼩于中值,则在中值的前半部分找,如果⼤于中值,则在后半部分找。

以此类推,直到找到⽬标为⽌。

假设我们要在 2,6,11,13,16,17,22,30中查找22,上图所⽰,则查找步骤为:⾸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3(下标:int middle = (0+7)/2),将22与13进⾏⽐较,发现22⽐13⼤,则在13的后半部分找;在后半部分 16,17,22,30中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17(下标:int middle=(0+3)/2),将22与17进⾏⽐较,发现22⽐17⼤,则继续在17的后半部分查找;在17的后半部分 22,30查找22,⾸先找到中值,中值为22(下标:int middle=(0+1)/2),将22与22进⾏⽐较,查找到结果。

⼆分查找⼤⼤降低了⽐较次数,⼆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即。

⽰例代码: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2, 6, 11, 13, 16, 17, 22, 30};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System.out.println("递归结果,22的位置为:" + binarySearch(arr, 22, 0, 7));}//⾮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res) {int low = 0;int high = arr.length-1;while(low <= high) {int middle = (low + high)/2;if(res == arr[middle]) {return middle;}else if(res <arr[middle]) {high = middle - 1;}else {low = middle + 1;}}return -1;}//递归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int res,int low,int high){if(res < arr[low] || res > arr[high] || low > high){return -1;}int middle = (low+high)/2;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low, middle-1);}else if(res > arr[middle]){return binarySearch(arr, res, middle+1, high);}else {return middle;}}}其中冒泡排序加个标志,所以最好情况下是o(n)直接选择排序:排序过程:1 、⾸先在所有数据中经过 n-1次⽐较选出最⼩的数,把它与第 1个数据交换,2、然后在其余的数据内选出排序码最⼩的数,与第 2个数据交换......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据排完为⽌。

十大算法范文范文

十大算法范文范文

十大算法范文范文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计算机领域,有许多经典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问题。

本文将介绍十大算法范文,包括排序算法、算法、图算法等等。

1.冒泡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是最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通过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值并交换位置来进行排序。

具体实现步骤为: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若顺序不对则交换位置,重复该过程直至所有元素都处于正确的位置。

2.快速排序算法: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将数组分成较小的子数组并对子数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将子数组合并起来。

具体实现步骤为: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小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左边,大于基准的元素放在右边,然后递归地对左右子数组进行排序。

3.二分查找算法:二分查找是一种高效的算法,它通过将有序数组分成两部分并比较中间元素的值来进行查找。

具体实现步骤为:首先确定数组的中间元素,如果中间元素等于目标值,则返回查找成功;如果中间元素大于目标值,则在左半部分继续查找;如果中间元素小于目标值,则在右半部分继续查找,重复该过程直至找到目标元素或查找范围为空。

4.KMP算法:KMP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字符串匹配算法,它通过利用匹配失败时的信息,避免对已经比较过的字符进行重复比较。

具体实现步骤为:首先根据模式串构建一个部分匹配表,然后在目标串中逐个比较字符,如果匹配失败则根据部分匹配表确定模式串的下一个比较位置。

5. Dijkstra算法: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有向图中最短路径的算法,它通过逐步扩展路径来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具体实现步骤为:首先初始化起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并选择起点作为当前节点,然后依次选择未访问过的距离最小的节点,更新其邻居节点的最短路径,重复该过程直至找到终点或所有节点都被访问。

6. Floyd算法:Floyd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有向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算法,它通过动态规划的思想逐步计算最短路径。

具体实现步骤为:初始化节点之间的距离矩阵,然后依次考虑中转节点,更新距离矩阵中的值,最后得到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座位排序_精品文档

座位排序_精品文档

座位排序1. 引言在场合中,座位排序是一项重要且常见的任务。

无论是会议、婚礼还是其他各种活动,座位的合理安排可以提高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造出更好的氛围。

本文将介绍座位排序的目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座位排序算法。

2. 座位排序的目的座位排序的目的是为了将参与者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场地的座位上,以促进互动和交流。

通过合理的座位排序,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优化参与者之间的社交互动机会;•避免人群拥挤和座位稀疏的情况;•提高场合的整体氛围和参与者的满意度。

3. 座位排序的方法座位排序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会场布局首先,需要确定会场的布局和座位的摆放方式。

这取决于场地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座位的种类(围坐、散座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圆形、长方形、环形等多种布局方式。

3.2 收集参与者信息接下来,需要收集参与者的信息,包括参与者的人数、性别、年龄、职业等。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后续的座位排序算法。

3.3 制定座位排序策略根据参与者的信息和场地布局,制定座位排序的策略。

常见的策略包括根据年龄、性别、团队关系等因素进行分组,并安排相邻的座位给同一组的参与者。

3.4 座位排序算法根据制定的座位排序策略,可以选择相应的座位排序算法进行计算。

常见的座位排序算法包括贪心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3.5 座位排序结果可视化最后,需要将座位排序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呈现不同分组的参与者所占的座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 常用的座位排序算法4.1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座位排序算法。

它每次选择当前最优的座位,直至所有座位都被分配完毕。

贪心算法的优点是计算速度快,但可能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

4.2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进化原理的座位排序算法。

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不断优化座位排序的质量。

遗传算法的优点是可以找到较优解,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4.3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物理退火原理的座位排序算法。

优选排序方案

优选排序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优选排序方案# 优选排序方案## 引言在信息时代,人们面临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处理,选择一个有效的排序方案对于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提升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排序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问题,它可以在各种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数据库、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优选的排序方案,旨在帮助您理解和选择最适合您的应用场景的排序算法。

## 1. 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低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多次迭代比较和交换相邻的元素来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它和它后面的元素。

2.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交换它们。

3. 继续比较下一个相邻元素,直到达到最后一个元素。

4.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列表中的所有元素都按照升序排序。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要排序的元素的数量。

初始时,冒泡排序需要进行n-1次迭代,每次迭代都需要比较相邻的元素,并在必要时交换它们。

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它只需要使用固定数量的额外空间。

## 2.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的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具体步骤如下:1.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2.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3.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4.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5.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6. 重复步骤2~5,直到列表中的所有元素都按照升序排序。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要排序的元素的数量。

插入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因为它只需要使用固定数量的额外空间。

## 3.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排序算法。

它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值,将列表分为两个子列表,一个子列表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基准值,另一个子列表中的所有元素都大于基准值。

各种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各种排序算法的优缺点

一、冒泡排序已知一组无‎序数据a[1]、a[2]、……a[n],需将其按升‎序排列。

首先比较a‎[1]与 a[2]的值,若a[1]大于a[2]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

再比较a[2]与a[3]的值,若a[2]大于a[3]则交换两者‎的值,否则不变。

再比较a[3]与a[4],以此类推,最后比较a‎[n-1]与a[n]的值。

这样处理一‎轮后,a[n]的值一定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

再对a[1]~a[n- 1]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则a[n-1]的值一定是‎a[1]~a[n-1]中最大的。

再对a[1]~a[n-2]以相同方法‎处理一轮,以此类推。

共处理 n-1轮后a[1]、a[2]、……a[n]就以升序排‎列了。

优点:稳定;缺点:慢,每次只能移‎动相邻两个‎数据。

二、选择排序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①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②第1趟排序‎在无序区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1]交换,使R[1..1]和R[2..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③第i趟排序‎第i趟排序‎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1≤i≤n-1)。

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这样,n个记录的‎文件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

优点:移动数据的‎次数已知(n-1次);缺点:比较次数多‎。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

数组各种排序算法和复杂度分析Java排序算法1)分类:插⼊排序(直接插⼊排序、希尔排序)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箱排序、基数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少:堆排序平均速度最快:快速排序不稳定: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2)选择排序算法的时候要考虑数据的规模、数据的类型、数据已有的顺序。

⼀般来说,当数据规模较⼩时,应选择直接插⼊排序或冒泡排序。

任何排序算法在数据量⼩时基本体现不出来差距。

考虑数据的类型,⽐如如果全部是正整数,那么考虑使⽤桶排序为最优。

考虑数据已有顺序,快排是⼀种不稳定的排序(当然可以改进),对于⼤部分排好的数据,快排会浪费⼤量不必要的步骤。

数据量极⼩,⽽起已经基本排好序,冒泡是最佳选择。

我们说快排好,是指⼤量随机数据下,快排效果最理想。

⽽不是所有情况。

3)总结:——按平均的时间性能来分: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其中以快速排序为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有:直接插⼊排序、起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其中以直接插⼊为最好,特别是对那些对关键字近似有序的记录序列尤为如此;时间复杂度为O(n)的排序⽅法只有,基数排序。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时,直接插⼊排序和起泡排序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对于快速排序⽽⾔,这是最不好的情况,此时的时间性能蜕化为O(n2),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

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改变。

——按平均的空间性能来分(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所有的简单排序⽅法(包括:直接插⼊、起泡和简单选择)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快速排序为O(logn ),为栈所需的辅助空间;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O(n );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O(rd )。

——排序⽅法的稳定性能:稳定的排序⽅法指的是,对于两个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它们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之前和经过排序之后,没有改变。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与讨论现在流行的排序有:选择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一、选择排序1.基本思想: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示例】: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第一趟排序后13 [38 65 97 76 49 27 49]第二趟排序后13 27 [65 97 76 49 38 49]第三趟排序后13 27 38 [97 76 49 65 49]第四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65 76]第五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97 76]第六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76 [76 97]第七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76 76 [ 97]最后排序结果13 27 38 49 49 76 76 973.void selectionSort(Type* arr,long len){long i=0,j=0;/*iterator value*/long maxPos;assertF(arr!=NULL,"In InsertSort sort,arr is NULL\n");for(i=len-1;i>=1;i--){maxPos=i;for(j=0;jif(arr[maxPos]if(maxPos!=i)swapArrData(arr,maxPos,i);}}选择排序法的第一层循环从起始元素开始选到倒数第二个元素,主要是在每次进入的第二层循环之前,将外层循环的下标赋值给临时变量,接下来的第二层循环中,如果发现有比这个最小位置处的元素更小的元素,则将那个更小的元素的下标赋给临时变量,最后,在二层循环退出后,如果临时变量改变,则说明,有比当前外层循环位置更小的元素,需要将这两个元素交换.二.直接插入排序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子文件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记录插入完成为止。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

各种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和时间复杂度小结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不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

冒泡法: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

复杂度为O(0)。

直接插入排序:O(n*n)选择排序:O(n*n)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好的。

归并排序:log2(n)*n堆排序:log2(n)*n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关于快速排序分析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

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n)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

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本文是针对老是记不住这个或者想真正明白到底为什么是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人准备的。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

在简单形式化一下,如果Ai = Aj, Ai原来在位置前,排序后Ai还是要在Aj位置前。

各种常用排序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各种常用排序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2 . 1 . 2 算法分析
个简单 的 问题 , 但 是从计 算机科 学发展 以来 , 已经有 了大 量的
研 究 。例 如 , 冒泡排序 在 1 9 5 6年就 已经被 研究 , 虽然 大部 分人 认 为 这是 一个 已经 被解 决 的问题 , 有用 的新 算法 仍在 不断 的被 发明 。 笔者就排序的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 分别是顺序表( c o n t i g u o u s
可 以根据 排 序 特 点划 分得 到 更加 具体 的类型 。介 绍 了各 种 排序 算 法 , 对 每 种 算法 进行 分析 并 将其 用程 序 实现 , 通 过 分析 对 比得 到 各种 算 法 的最佳 使 用 环境 , 从 而使 各 算 法能 够被 高效 地 利用 。 关 键词 : 排序 算 法; 算 法分 析 ; 程 序 实现
各种 常用排序 算法 的分析 与 比较
严 玮
( 甘肃 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要: 阐述 了排序 算 法 的概念 和排序 算法 的具 体 划分 依据 , 并 将排 序 算 法分 为插 入排 序 ( i n s e r t i o n s o r t ) 、 选 择 排
是有 序 的第 一部 分里 的位 置 。
2 . 1 . 3 插 入 分 类
用链 表进 行排 序 的另一 种方 法 。
1 排序 算 法概述
( 1 ) 排序定 义 。所谓 计算 机 中的排 序 , 就是使 一 串记 录 , 按
照其 中的某个 或某 些关 键字 的 大小 , 递增 或递减 的排 列起 来 的
序( s e l e c t i o ns o r t ) 、 交换 排 序( e x c h a n g e s o r t ) 、 归并 排序 ( me r g e s o t) r 以及 分 配排序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o r t ) & 大范 围 , 每种 类别 又

算法文档

算法文档

冒泡法:这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

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复杂度为O(n*n)。

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

复杂度为O(0)。

直接插入排序:O(n*n)选择排序:O(n*n)快速排序:平均时间复杂度log2(n)*n,所有内部排序方法中最高好的,大多数情况下总是最好的。

归并排序:log2(n)*n堆排序:log2(n)*n希尔排序: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可以被2整除。

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k*n=log2(n)*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n)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

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这几天笔试了好几次了,连续碰到一个关于常见排序算法稳定性判别的问题,往往还是多选,对于我以及和我一样拿不准的同学可不是一个能轻易下结论的题目,当然如果你笔试之前已经记住了数据结构书上哪些是稳定的,哪些不是稳定的,做起来应该可以轻松搞定。

本文是针对老是记不住这个或者想真正明白到底为什么是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人准备的。

首先,排序算法的稳定性大家应该都知道,通俗地讲就是能保证排序前2个相等的数其在序列的前后位置顺序和排序后它们两个的前后位置顺序相同。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介绍本文档将讨论整数的比较与排序方法。

我们将探讨如何比较整数的大小以及如何对整数进行排序。

此文档适用于初学者和想要巩固知识的人。

比较整数比较整数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运算符:- 等于(==):用于判断两个整数是否相等。

如果两个整数相等,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等于(==):用于判断两个整数是否相等。

如果两个整数相等,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不等于(!=):用于判断两个整数是否不相等。

如果两个整数不相等,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不等于(!=):用于判断两个整数是否不相等。

如果两个整数不相等,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大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大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大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大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大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大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小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小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小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小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小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小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大于等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大于或等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大于等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大于或等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 小于等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小于或等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小于等于(<=):用于判断一个整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另一个整数。

如果第一个整数小于或等于第二个整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 false。

排序算法总结(PDF)

排序算法总结(PDF)

十大排序算法选择排序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待排序的记录序列进行n-1遍的处理,第i遍处理是将L[i..n]中最小者与L[i]交换位置。

这样,经过i遍处理之后,前i个记录的位置已经是正确的了。

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

算法复杂度是O(n ^2 )。

class SelectionSorter{private int min;public void Sort(int[] arr){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min = i;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if (arr[j] < arr[min])min = j;}int t = arr[min];arr[min] = arr[i];arr[i] = t;}}}冒泡排序冒泡排序方法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较小的元素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

在冒泡排序算法中我们要对这个“气泡”序列处理若干遍。

所谓一遍处理,就是自底向上检查一遍这个序列,并时刻注意两个相邻的元素的顺序是否正确。

如果发现两个相邻元素的顺序不对,即“轻”的元素在下面,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显然,处理一遍之后,“最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最高位置;处理二遍之后,“次轻”的元素就浮到了次高位置。

在作第二遍处理时,由于最高位置上的元素已是“最轻”元素,所以不必检查。

一般地,第i遍处理时,不必检查第i高位置以上的元素,因为经过前面i-1遍的处理,它们已正确地排好序。

冒泡排序是稳定的。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O(n ^2){public void Sort(int[] arr){int i, j, temp;bool done = false;j = 1;while ((j < arr.Length) && (!done))//判断长度{done = true;for (i = 0; i < arr.Length - j; i++){if (arr[i] > arr[i + 1]){done = false;temp = arr[i];arr[i] = arr[i + 1];//交换数据arr[i + 1] = temp;}}j++;}}}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本质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序算法分析与比较1.插入排序1.1思路分析2.选择排序2.1思路分析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然后放到排序序列末尾(目前已被排序的序列)。

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3.归并排序3.1思路分析归并排序(Merge sort,又称:合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

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其主要算法操作可以分为以下步骤:Step 1:将n个元素分成两个含n/2元素的子序列Step 2:用MS将两个子序列递归排序(最后可以将整个原序列分解成n个子序列)Step 3:合并两个已排序好的序列归并操作(merge),也叫归并算法,指的是将两个已经排序的序列合并成一个序列的操作。

归并排序算法依赖归并操作。

归并操作的过程如下:1)申请空间,使其大小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之和,该空间用来存放合并后的序列;2)设定两个指针,最初位置分别为两个已经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3)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选择相对小的元素放入到合并空间,并移动指针到下一位置;4)重复步骤3)直到某一指针达到序列尾;5)将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复制到合并序列尾。

3.2伪代码void Merge( T A,T &B, s,m,e)//将A中的A[s..m]和A[m+1..e]合并成B[s..e] {for( j = m+1,k = s; j <=e && s<= m;k++){4.快速排序4.1思路分析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策略来把一个序列(list)分为两个子序列(sub-lists)。

步骤为:1)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 "基准"(pivot);2)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

在这个分割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

这个称为分割(partition)操作;3)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4.2伪代码//一次快速排序int Partition(SqList&L,intlow,int high){//交换顺序表L.r[low..high]的记录,使枢轴记录到位,并返回其所在位置//此时,在它之前(后)的记录均不大(小)于它。

L.r[0] = L.r[low];pivotkey = L.r[low].key; //用子表的第一个记录做枢轴记录while( low < high ){ //从表的两端交替的向中间扫描while( low <hith&&L.r[high].key >= pivotkey )-- high;L.r[low] = L.r[high]; //将此枢轴记录小的记录交换到低端while(low <high &&L.r[low].key <= pivotkey)++ low;L.r[high] = L.r[low]; //将比枢轴记录大的记录交换到高端}L.r[low] = L.r[0];return low; //返回枢轴所在位置}//递归形式的快速排序voidQSort(SqList&L,int low , int high){//对顺序表L的子序列L.r[lowhigh]做快速排序if( low < high){pivotloc = Partition(L, low, high);QSort(L, low, pivotloc -1 );QSort(L,pivotloc + 1,high);}//}4.3时间效率分析最好情况:每次划分的轴值是待排序序列中的中值,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最坏情况:待排序记录序列为正序或逆序,即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比上一次划分少一个记录的子序列(另一个子序列为空)要进行n-1次递归调用,时间复杂度为O(n2);平均情况:待排序序列为随机序列,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5.希尔排序5.1思路分析希尔排序,也称缩小增量排序算法,是插入排序的一种高速而稳定的改进版本。

希尔排序是基于插入排序的以下两点性质而提出改进方法的:1)插入排序在对几乎已经排好序的数据操作时,效率高,即可以达到线性排序的效率;2)但插入排序一般来说是低效的,因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将数据移动一位。

希尔排序通过将比较的全部元素分为几个区域来提升插入排序的性能。

这样可以让一个元素可以一次性地朝最终位置前进一大步。

然后算法再取越来越小的步长进行排序,算法的最后一步就是普通的插入排序,但是到了这步,需排序的数据几乎是已排好的了(此时插入排序较快)。

先取一个小于n的整数d1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记录分成d1个组。

所有距离为dl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

先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 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l<…<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5.2伪代码void ShellPass(SeqList R,int d){//希尔排序中的一趟排序,d为当前增量for(i=d+1;i<=n;i++) //将R[d+1..n]分别插入各组当前的有序区if(R[i].key<R[i-d].key){R[0]=R[i];j=i-d; //R[0]只是暂存单元,不是哨兵do { //查找R[i]的插入位置R[j+d]=R[j]; //后移记录j=j-d; //查找前一记录}while(j>0&&R[0].key<R[j].key);R[j+d]=R[0]; //插入R[i]到正确的位置上}}void ShellSort(SeqList R){int increment=n; //增量初值,不妨设n>0do {increment=increment/3+1; //求下一增量ShellPass(R,increment); //一趟增量为increment的Shell插入排序}while(increment>1)}5.3时间效率分析Shell排序的执行时间依赖于增量序列。

好的增量序列的共同特征:1)最后一个增量必须为1;2)应该尽量避免序列中的值(尤其是相邻的值)互为倍数的情况。

有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给出了目前较好的结果:当n较大时,比较和移动的次数约在n l.25到1.6n1.25之间。

已知的最好步长序列由MarcinCiura设计(1,4,10,23,57,132,301,701,1750,…)这项研究也表明“比较在希尔排序中是最主要的操作,而不是交换。

”用这样步长序列的希尔排序比插入排序和堆排序都要快,甚至在小数组中比快速排序还快,但是在涉及大量数据时希尔排序还是比快速排序慢。

6.堆排序6.1思路分析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

堆是一个近似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并同时满足堆性质:即子结点的键值或索引总是小于(或者大于)它的父节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再对剩下元素继续建堆,不断得到当前最大(最小)记录。

通常堆是通过一维数组来实现的。

1)堆的根节点(即堆积树的最大值)存放在阵列位置 1 的地方;2)父节点i的左子节点在位置 (2*i);3)父节点i的右子节点在位置 (2*i+1);4)子节点i的父节点在位置 floor(i/2)。

堆中定义以下几种操作:1)最大堆调整(Max_Heapify):将堆的末端子结点作调整,使得子结点永远小于父结点;2)建立最大堆(Build_Max_Heap):将堆所有数据重新排序;3)堆排序(HeapSort):移除位在第一个数据的根结点,并做最大堆调整的递归运算。

6.2伪代码MAX-HEAPIFY(A, i)1 l ← LEFT(i)2 r ← RIGHT(i)3 if l ≤ heap-size[A] and A[l] > A[i]4 then largest ← l5 else largest ← i6 if r ≤ heap-size[A] and A[r] > A[largest]7 then largest ← r8 if largest ≠ i9 then exchange A[i] ↔ A[largest]10 MAX-HEAPIFY(A, largest)BUILD-MAX-HEAP(A)1 heap-size[A] ← length[A]2 for i ← floor(length[A]/2) downto 13 do MAX-HEAPIFY(A, i)HEAPSORT(A)1 BUILD-MAX-HEAP(A)2 for i ← length[A] downto 23 do exchange A[1] ↔ A[i]4 heap-size[A] ← heap-size[A] - 15 MAX-HEAPIFY(A, 1)6.3时间效率分析堆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6.4实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