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的散文 [关于故乡的散文(1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故乡的散文 [关于故乡的散文(14

篇)]

关于故乡的散文( 14 篇)(篇一)故乡人的一生中,记忆最深刻最清晰的时段大概就是少年时期。因为发生在那个时期的事情,常常能够最完整地保留在大脑之中,甚至可以达到刻骨铭心的程度。就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而言,我只在故乡生活了十七年,而且还要包括牙牙学语不懂事的几年。但是,发生在少年时期故乡的任何事情,却都使我无法忘记,尽管有许多事情还远远谈不上锥心刺骨。记忆中的事情总是有棱有角,即使一些细枝末节也能让我耳熟能详。我的故乡在**,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最西边的一个县(**),与内蒙古相邻,与甘肃、宁夏只隔一县。县城在古长城之外,应该属于塞外。**的贫穷,似乎是与生俱有的。但**的贫穷大概始于大夏王朝衰落之后,也就是赫连勃勃的大夏国灭亡之后。清光绪年间,朝内翰林王培芬到“三边”(**、定边、安边)视察,面对地瘠民贫的凄凉景象,用辞赋格律写下了《七笔勾》的诗句,一下子把“三边”的“万紫千红”“雕梁画栋”“绫罗绸缎”“山珍海味”“金榜题名”“粉黛佳人”和“礼义廉耻”一笔勾。那么,我的故乡还剩下什么呢?可能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连希望都没有了。在故乡生活的那十七年,是贫困的十七年,因为从我记事起,我,或者说大多数的**人就与贫穷相连,好像**是贫穷的象征。人一旦贫穷,就会被人瞧不

起,从与外地人包括关中人的交谈中,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异样”,心里难免产生自卑。而今,时过境迁,**因有了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与过去的**不能同日而语了,**人富有了,自然也要被人刮目相看了。不过,我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一种被人瞧不起的感觉,好像**人钱是有了,但就是没有文化,更谈不上什么品味了,想来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当然,我还要说,在**生活的十七年,也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十七年。常言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故乡再不好,那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呵!我没有理由不爱她。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我很少慢慢地细细地品味故乡的滋味,只有在感到孤独的时候,特别是想念家人的时候,才会想起故乡,想起与儿时的伙伴在一起玩耍,以及和父母拉家常时的情景。但不论是在辗转东西的部队,还是已经安家立命的**,我都会说我是**人。当然,这不是我现在生活的这座城市不接纳我,或者说我没有融入到这座城市,而是我的根依然在**。乡音,是故乡的符号,是一个人永远摆脱不了也不可能消除的说明自己身世的符号,就像商标既体现商品的属性又代表着某个商品。年轻时的我总觉得**话不好听,于是拼命地学普通话,以便使人们不知道我的出生地,后来普通话讲得还可以,倒是不会说正儿八经的**话了,许多人误以为我是南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土音方言总是不经意间冒了出来,人家一听就知道我是**人,想藏也藏不住。当然,对故乡的钟情更重要的在于故乡是随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着。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作“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的意思一方面体现传统美德,一方面则说明思想守

旧不解放。说实在的,人们回故乡,大多是因为父母的缘故,若父母离开了故乡或者父母去世,那么回故乡的时间自然要减少许多。故乡,其实是浮现在亲人之海的一只船。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中国人所谓家的概念,有时候就是有一个可以居住的房子,而只要有了可以居住的房子,便可以称之为故乡。就像租房子的人,虽然他生活并工作在某个城市,但因没有自己居住的房子,总有一种飘无着落的无根的感觉。所以有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时我也觉得只要身安心安,又何必要计较只有出生地才是故乡的说法。思念故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鲁迅在其小说《故乡》中写道:对故乡的感受多是由于自己心情的改变。正因为此,那些远离故乡的人便生出许多情绪来,也便有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触,也便有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情,也便有了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的询问,更有那许多乡愁频频袭扰游子们的心灵。我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对乡愁的体验并不深刻,但从我十七岁就独自一人闯荡的经历和感受来看,乡愁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尤其是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我最能体会到那些远离家乡为生活奔波的人们的心情,也最能体会到那些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海外游子们的情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游子的情绪里都有一份乡愁,那份乡愁深埋于内心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乡愁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少小离家,前路茫茫,而变幻的风云又是那么的神秘莫测,我或许是一片飘零的树叶,或许是一只离港的渔船,我要经历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的甘苦只有我知道。离开故乡,当故乡像

一朵缥缈的云时,乡愁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乡愁的味道,是一种甜蜜中带有一丝苦涩和伤感的孤独的味道。台湾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在他的《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他还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理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不是一般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而是对海峡两岸阻隔几十年不能团圆的痛苦的质问,这种没有了距离感的乡愁,是特别的强烈的沧桑的沉重的。相比席慕蓉的《乡愁》则要清新和轻松许多:“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记忆中的故乡,犹如陈年老酒,时间愈久便愈醇厚绵香,穿越千年味道也不会散去。说起回故乡,我便想到当兵时每年的探亲,那种急切的感情真是无法形容。那时每当我听到或自己唱起张明敏先生《爸爸的草鞋》那首歌时,我都要热泪盈眶,一股离乡的愁怆噎满腔,同时隐隐感到远远的故乡在召唤,让我这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而当父亲去世,母亲又离开**后,故乡的味道似乎又淡了许多,特别是老家的房子因无人经营卖掉之后,故乡在心头的分量就不再那么重了,回去与否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了房子,仿佛就失去家,没有家又在哪儿居住?就像荀子说的“过故乡,则必徘徊焉,呜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心里很是矛盾。有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