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秘笈:申请美国留学&转学必须要了解的那些事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秘笈:申请美国留学&转学必须要了解的那些事儿
目前有很多关于美国大学申请的指导类的书籍和网站,但总体感觉是这些内容都像是隔靴搔痒,里面的介绍全面但粗略,对实际的操作其实没有太大帮助。而通过8个月来对女儿申请的参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申请美国大学的确有秘笈。
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
美国大学招生过程中最看重申请人哪方面的表现?有哪些具体的录取标准?
怎样才能创造条件让自己符合这些标准?
选择大学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国际留学生与美国本土考生在申请和录取时有什么不同?
怎样看待大学的总体排名和在某个具体专业上的实力?
怎样写好申请作文?
怎样有效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成就?
怎样与大学的招生办联系?与所在的中学沟通?
选择什么样的人写推荐信?等等。
如何很好地应答这些问题就是成功申请美国大学的秘笈。曾有一个美国大学教育咨询顾问写过关于成功申请美国大学的书,她在书里提到很久以来大学申请的秘诀在美国是不公开的,有了成功经验对秘诀有所体会的家长和考生并不愿意轻易与别人分享他们的心得。有些家长曾经要求她将出版计划推迟到自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以避免太多人了解这些“秘笈”,成为更强的竞争对手。更有甚者是一位家长扬言要不惜代价买断此书在曼哈顿的销售,以防止有人和他同时读到这本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大家了解这些内容,我用50个我亲身经历和用心探索而总结出来的故事来向大家讲述如何成功申请美国大学。
---------------------
---------------------
---------------------
---------------------
---------------------
一位亚裔母亲的尴尬:美国不是“考大学”---------------------
2008年11月的一个晚上,美国的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卡内基梅隆和杜克大学联合到温哥华举办了一个招生推介会。按照惯例,四所学校的代表分别作了演讲后,就让在座的听众提问题。
一位亚裔模样的妈妈问:“SAT考多少分才能被芝加哥录取?”
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国际部主任答:“没有具体分数要求。SAT不是我们选拔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会看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如学校成绩,课外活动,特长等”。
家长:“学校会不会考虑到温哥华没有像美国那么正规的SAT补习学校,而相应地降低对这里考生SAT的分数的要求?”
招生主任:“我们会考虑到考生所在环境,不会用一个硬性的标准来评估所有学生。”
家长(仍不愿放弃):“如果有两个学生,其它情况都一样,只有SAT成绩不同,你是否会录取分数高的那个呢?”。
招生主任(礼貌地笑):“您觉得这个世界上能找出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吗?”。
此时,我们在这位家长脸上看到了一丝尴尬。
要点:
美国大学入学不是“一考定终身”,从应试教育中拼杀出来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应该避免同样的误区。
说明:
其实,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是一考定终身。美国大学在招生时看的是学生在高中几年里的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个人能力和特长等多方面的一贯表现。
从学习成绩来说,他们会要求学生提供高中每年的成绩单,并以学生在高中里各科成绩为基础计算出一个综合平均分(GPA)作为对该学生高中在校学习成绩的评定。他们相信几年的平时成绩加起来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和能力。所以想上好大学的美国中学生会花更多的功夫争取在学校的各门功课中有出色表现,而不是一味地追求SAT高分。
在中国我们都说“考大学”,因为高考分数决定考生的命运。在美国,人们说“申请大学”因为学生们经历的只是一个申请过程。
说SAT不是中国的高考,还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性质都与我们的高考不同。SAT是一项测试学生发展潜能的标准考试,考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测试内容与美国高中教程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考生灵活地运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SAT是美国大学招生官员评估申请学生的标准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单纯的SAT高分,哪怕满分,都不能成为被大学录取的保障。有人SAT考2150分(满分2400)进了哈佛,也有人考了2350分而没有被自己向往的大学录取。所以,千万不要对SAT有过分崇拜。
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SAT上是很危险的。这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忙活半天不得要领,关键的东西又没抓住,很可惜!
虽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可能需要花费比美国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补习TOEFL和SAT,以证明自己过了语言关,具备了用英语接受高等教育的语言水平。但是,且不可因此忽略了学校的学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
---------------------
---------------------
出奇才能制胜---------------------
有一部好莱坞电影《21点》,讲的是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如何经过努力得到哈佛医学院奖学金的故事,是根据九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
电影从哈佛医学院罗宾森奖学金负责人菲力浦教授的办公室开始。屋子里光线幽暗,隐约看见两个人:一个显然是菲力浦教授,手拿一份材料,另一只手握着一只圆珠笔,边看材料边用拇指机械地玩弄着笔芯的开关。教授对面坐着一个男青年,他就是电影的主角,名字叫本。
壁炉里的火苗熊熊地燃烧着,教授手上玩弄的圆珠笔发出“叭嗒、吧嗒”的响声;本紧张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教授的反应:
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医学预科毕业……获得过44个奖项……数学学会的会长……被我们学校提前录取,有两个推荐教授,他们都是我的朋友。非常可观。不过罗宾森奖学金是全额奖学金,非常难得到,今年共有76个人申请,其中只有一人能拿到这笔奖学金。
本:菲力浦教授,有些孩子从小就想做运动员,有些孩子想做消防员,而我从小的理想就是进入哈佛医学院。现在我被录取了,可是没有这笔钱来付学费……我想我的意思是我真的是需要这个奖学金。
教授:(诡秘地)这段表白在家演练过吧?
本:(不好意思地笑笑,诚恳地)对着镜子练过十四次!
教授:哈哈!(被他的诚实打动)
光有愿望还不行。你必须要有非凡的业绩,超凡脱俗的那种。
本:噢,我和同学参加了一个科学竞赛,我们正在设计一个可以用GPS自我导航的机器人。(谦虚地)程序设计是我做的。
教授:去年的奖学金得主是一个韩国移民学生,他只有一条腿。
本:(茫然地)我两条都有。
教授:你准备砍掉其中一条吗?(放松地)我是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