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历最快推断今天日干支法

合集下载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

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日干支怎么算,有关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以通过公历与农历的方式来快速推算日干支,一起来了解下吧!日干支快速推算方法公历快速推算日干支方法公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方法一)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三月元旦同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日的干支。

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

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

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大后干同地支冲”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支相冲的基础上,再加一天,即是大月份下月一日的干支。

“申子辰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经过研究,发现凡是地支为申、子、辰支的年均为闰年,二月为29天。

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减去一天,则为3月1日干支。

(3月1日的干支与元旦相同)。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除地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外,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

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月首,即是每月1日。

其推法与推算农历日干支口诀后两句相同。

例如:推算公历1998年8月1曰干支。

19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1998年2月为28天。

按《日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

1998年元旦干支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

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位,6月1日为己卯;6月为小月,干同支冲,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的多种方法

推算日干支,有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黄远珦2018年8月2日一、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方法一)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意解:“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

要推农历日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干支时运用。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大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

小月初一的干支与后一个月初一的干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之日再后退一天。

如本月是大月,初一干支为己卯,下月的初一干支就是己酉。

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后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

”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

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

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

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

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例如:(一)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1、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19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

同时,要记住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2、推算1998年的干支。

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

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把大拇指放在戌位上,即94年为甲戌年。

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3、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

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

日干支查询快速推算法、天干地支纪年法

日干支查询快速推算法、天干地支纪年法

日干支查询快速推算法、天干地支纪年法作为易学爱好者,常常使用到日干支,查万年历有时又不方便,易友推荐此简易速算法。

供各位易学爱好者参考。

口诀:乘5除4基加日,双月应须加三十,一二自加闰少一,经几大月多加几。

基数(1900——1999基数:9。

2000----2099基数:54 。

1800---1899基数: 25 。

2100---2199基数:39 )1月不计算在大月内。

口诀分解:年尾(后2位数)乘以5 年尾除以4的整商数当年基数当日数当日所经过的大月数(如果是平年一月加1,二月加2;闰年一月不加,二月加1;不管平闰年,三月不加。

四五月加1,六七月加2,八月加3,九十月加4,十一,十二月加5.)(如果是双月应加30,单月不加)然后把所得和数除以60,取干支序号:甲子1,乙丑2,丙寅3————癸亥60.小于60者直取。

举例:求公历1913年5月3日干支?日干支查询:13*5+13/4(取整商数3)9(基数)1(所经大月数,因一月不计算大月,只经三月1个大月)=81,(81/60余21)21是甲申,故知当日是甲申日。

求公历2010年2月8日的干支?日干支查询:10*510/4(取整商数2)54(基数)8(日数)30(二月是双月须加30)2(平年二月份故加2)=146(除以60余26)26是己丑其余依法类推。

求公历1913年5月3日干支?日干支查询:{13X5 13/4(取商数3) 9(基数) 3(日数) 0(单月不加30天) 1(大月数)}/60=81/60=21(余数)。

即为甲申日。

求公历2010年2月8日的日干支?日干支查询:{10X5 10/4(取商数2) 54(基数)8(日数)30(双月)2(一二自加闰少一大月数)}/60=146/60=26(余数)。

即为己丑日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现代社会已很少使用。

日干支推算法

日干支推算法

日干支推算法
一、推算公式:
(年份末两位╳5+年份末两位÷4+9+日期+其它)÷60
二、公式使用说明:
(一)本公式使用公历年日来推算日干支;
(二)2000年以前的年份取年份末两位,2000年以后取末三位(即百位数),年份÷4取
整数,不计小数点);
(三)2000年以前不被4整除年份(被整除的不加),一四五月份加1;二六七月份加2;八九月份加3;十月份加4;冬腊月份加5,3月份不需加。

2000年以后的年份不论被4整除与否,均参看月份加数;
(四)不论2000年前后的年份,逢双月均加30天。

三、举例
例:1996年1月16日(被4整除年)
(96×5+96÷4+9+16)÷60=8余49,49除10余数为9,9对应天干壬,49除12余1对应地支为子,对应日干支为“壬子”。

例:1997年2月16日(不被4整除年)
(97×5+97÷4+9+16+30+2)÷60=9余26,26除10余数为6,6对应天干己,26除12余2对应地支丑,对应干支为“己丑”。

例:1999年4月16日(不被4整除年,逢双月)
(99×5+99÷4+9+16+30+1)÷60=9余35,对应干支为“戊戌”。

例:2000年7月16日(被4整除年)
(100×5+100÷4+9+16+2)÷60=9余12,对应干支为“乙亥”。

例:20001年10月16日(不被4整除年,逢双月)
(101×5+101÷4+9+16+4+30)÷60=9余49,对应干支为“壬子”。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推算年、月、日、时干支(一)干支掌上定位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以用笔算、心算,也可单以手掌推算。

要能达到单用手掌推算年、月、日、时干支,首先要熟悉干支在手掌上的定位。

地支属阴,阴主静,又因十二地支与十二月和十二时辰都有固定的搭配,所以十二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我们把十二地支分别定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和横纹上,并将其熟记。

天干属阳,阳主动,所以天干在手掌上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干支的配合把它们放在手掌地支图上运转。

用左拇指尖在上述地支定位上顺次点数,便可求得所需的干支。

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也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均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已知1983年的干支是癸亥,要求该年以后各年的年干支。

方法是:把癸定于“亥”位上,地支在手掌上的位置固定不变,天干在手掌地支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便可知道1984年的干支是甲子、1985年是乙丑、1986年是丙寅……。

(二)六十甲子掌上推算法以天干和地支相配合组成六十个不同的名词叫做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组合方法就是以十干与十二支相配,天干从甲开始,地支从子开始,阳干与阳支配,阴干与阴支配,按着干支各自次序顺序相加,天干有十,须相加六次得六十,地支有十二,须相加五次得六十,相加的结果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个名词,组合成六十甲子表(见表6)。

干支是用作纪述年、月、日、时的符号,所以干支各自的次序也就等于代数123456789101112的次序。

代数的单数为奇属阳,代数的双数为偶属阴,干支分属阴阳同样照此类推,即天干的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干支组合六十甲子是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名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临床上要预测疾病,离不开干支甲子;运用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根据阳日阳时开阳经阳穴,阴日阴时开阴经阴穴的规律,故须知干支所属阴阳及六十甲子才能推算。

日柱的干支快速获取

日柱的干支快速获取

公历推算日柱干支的计算方法一、“1901年至2000年以公历计算日柱干支公式”和“2001年至2100年以公历计算日柱干支的公式”。

二、1901年至2000年以公历计算日柱干支的公式干支总序数=5×(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4]+日在本公元年的天数+15。

干支序数=干支总序数÷60的余数。

计算公式说明1、[]符号表示取最大整数。

例如:[(6―1)÷4] =[1.25]的最大整数是1,[(7―1)÷4] =[1.5]的最大整数是1,[(8―1)÷4] =[1.75]的最大整数是1,[(9―1)÷4] =[2]的最大整数是2。

2、公元年最后二位数是00的视为100。

例如:2000年最后二位数是00,就视为100。

1901至2000年中只有2000年最后二位数是00的视为100。

3、干支序数表示,如余数是1为甲子序数,余数是2为乙丑序数,余数是3为丙寅序数,……以此类推,余数是0(也就是60)为癸亥序数。

例:求公历2000年元月7日的干支。

干支总序数=5×(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4]+日在本公元年的天数+15 =5×(100―1)+[(100―1)÷4]+7+15(最后二位数是00的视为100)=495+24+7+15 =541 干支序数=541÷60的余数是1。

所以,2000年元月7日的干支是甲子。

二、2001年至2100年以公历计算日柱干支的公式干支总序数=5×(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公元年最后二位数―1)÷4]+日在本公元年的天数。

干支序数=干支总序数÷60的余数。

计算公式说明:1、[]符号表示取最大整数。

2、公元年最后二位数是00的视为100。

3、干支序数表示,如余数是1为甲子序数,余数是2为乙丑序数,余数是3为丙寅序数,……以此类推,余数是0(也就是60)为癸亥序数。

日的干支计算方法

日的干支计算方法

日的干支计算方法
干支纪年法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

想知道日的干支怎么计算呀,这可有点小复杂,但也超有趣的。

咱得先知道干支的顺序。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有一种简单点的计算日干支的小方法哦。

对于1900 - 1999年之间的年份,计算日干支有个小公式。

年的后两位乘以5,加上年的后两位除以4的商(取整数),加上9,加上日数,再加已经过的几个大月数(大月就是31天的月哦,比如1月、3月这些,3月以前算0个大月,4月就算1个大月,依次类推),然后除以60取余数。

这个余数对应的干支就是日干支啦。

不过这里要注意哦,天干和地支要分开看余数对应的哦。

比如说余数是1,那对应的就是甲子日。

还有一种笨笨的但是很实在的办法呢。

就是找个万年历,然后从已知的干支日开始一天一天地数。

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很保险呀。

就像我们走路,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的。

要是想更深入地了解日干支计算,还得知道一些小窍门。

比如说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对计算也有影响的。

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就只有28天。

这就像闰年是老天爷给我们的小惊喜,多了一天呢。

计算日干支就像是一场探秘之旅。

有时候算对了就特别有成就感,就像解开了一个神秘的小谜题。

虽然这个方法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掌握得特别好,但是多试几次,就像跟干支交朋友一样,慢慢就熟悉起来啦。

而且呀,干支里面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的东西呢,了解它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小窗户。

日干支快速推算绝招

日干支快速推算绝招

日干支快速推算绝招日干支快速推算绝招——此法经本人结合多种方法,潜心钻研实践所得。

熟练后用心算(用手机计算器更简单)可在数十秒内推算出前后200年内任何一日的干支,比查找万年历方便实用,比流年赶月,大小金钳等方法更简单易记,只要记住四句口诀,四个常数就可以了,简单吧?(当然你也可以推算一千年甚至一万年,一百年只须记住一个常数只可,但是超过前后200年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推算日干支的方法,但不是口诀常数一大堆,就是推算过程非常繁杂,都不实用。

本人是一名易学爱好者,常常使用到日干支,查万年历有时又不方便,鉴于此本人下苦功研究出此推算日干支的简易方法。

在此抛砖引玉——将此方法发表出来供各位易学爱好者参考。

口诀:乘5除4基加日,双月应须加三十,一二自加闰少一,经几大月多加几。

基数(1800---1899基数: 25 ; 1900——1999基数:9;2000----2099基数: 54 ; 2100---2199基数:39 )1月不计算在大月内。

口诀分解:年尾(后2位数)乘以5+年尾除以4的整商数+当年基数+当日数+当日所经过的大月数(如果是平年一月加1,二月加2,闰年一月不加,二月加1.不管平闰年:三月不加,四五月加1,六七月加2,八月加3,九十月加4,十一,十二月加5.)(如果是双月应加30,单月不加)然后把所得和数除以60,取干支序号:甲子1,乙丑2,丙寅3————癸亥60.小于60者直取。

举例:求公历1913年5月3日干支?13*5+13/4(取整商数3)+9(基数)+1(所经大月数,因一月不计算大月,只经三月1个大月)=81,(81/60余21)21是甲申,故知当日是甲申日。

求公历2010年2月8日的干支?10*5+10/4(取整商数2)+54(基数)+8(日数)+30(二月是双月须加30)+2(平年二月份故加2)=146(除以60余26)26是己丑其余依法类推。

根据公历计算日期干支(独创研究,简单规律!)

根据公历计算日期干支(独创研究,简单规律!)

根据公历计算日期干支(独创研究,简单规律!)声明:个人独创研究、版权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侵权必究,感谢支持!谈到八字或干支(六十甲子)纪元,具体到哪年哪月哪日某时刻的干支(或八字),可以通过查询万年历得到,但少数时候不方便查询万年历、或者有些朋友有兴趣研究自己推算。

关于年、月和时的干支,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推算、且有多种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易学好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方法。

但是对于日期的干支推算,向来是最难的。

笔者研究了前人的各种方法和经验,却觉得相对都比较繁杂、混乱,不是太清明、亦不便于记忆和实用。

因此,本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整改优化,创立了一套相对来说是最简单、最规律,最清晰明了、最好记好用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根据公历日期推算日干支口诀:年后除月余乘五,三起数大五回一;年后除四闰减一,双减三十日加九。

解释:年后除四余乘五——年份后两位数(2000年后的先加100)除以12(一年的总月份数)、得余数,乘以5;三起数大五回一——每年以三月份为起始基准,后面每过一个大月加1、满5回零再从1起计算;年后除四闰减一——这句两层意思合在一起,一是指用年份后两位数(2000年后的先加100)除以4得到的结果,另一是指当刚好整除完没有余数时(即闰年)、年后那两个月(一月和二月)的月干支系数要再减1;双减三十日加九——当日日期数再加9,逢双月时、须减30。

方法说明:一、年份干支系数,1. 取公历年后两位数(2000年后的先加100),先除以12得到的余数(不看商)、再乘以5;2. 取公历年后两位数(2000年后的先加100),除以4得商(不管余数)。

二、月份干支系数,1. 每年以3月为起始,其后每过一个大月加1、小月不动、满5重算,即三月为0,四五月份为1,六七月份为2,八月份为3,九十月份为4,十一十二月份为5,一月份重新回到1,二月份为2;2. 遇公历闰年时(即年份能被4整除)、即上述第一项第二条除以4后没有余数的情况下,一二两个月的干支系数要减1;3. 遇双月(二四六八十十二月),减30(或加30,道理一样、即差60——一个完整的甲子干支循环数)。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

日干支的计算方法日干支,又称日季历或天干地支,是中国古老的记时体系。

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又分为30天,每天都有一个对应的日干支。

日干支所表达的意义,乃是由统治该年的天干,以及当月中哪一天为准,所确定。

日干支很常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认识,它们用于历史上的记载,且在现今也仍然受到广泛使用。

由于中国历法有着千年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涉及着时间的计量,还和政治、历史、文化和传统社会的生活非常息息相关。

在中国历法体系中,日干支并不像其他国家的某些历法有着更高的精准度,但是它依然被认可,作为普通民众使用来判断时间的一种方法。

因此,学习如何计算日干支也是一项有必要掌握的技能。

日干支的计算,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阴历来完成。

首先,需要计算出该年的天干。

中国的天干有10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个年份中有五个天干会被重复使用,每两个连续的年份之间会有一个新的天干出现,依此类推。

接下来,需要计算出该年的地支。

中国的地支有12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年份中循环使用。

最后,根据日期来计算出当天的日干支。

比如2020年2月2日,就是贰月初六,根据阴历,贰月对应的地支是辰,此时就可以用阴历的规则来确定2020年的日干支:2020年的天干为庚,于是当天的日干支就是庚辰。

另外,还有一种计算日干支的方法,即通过阳历计算。

在阳历中,一年一般分为360天,如果每天都用同一种天干地支来表达,每个年份就可以表示出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即所谓的“十二生肖”,比如羊、马等等。

如果要计算某一天的日干支,只需要将该年阳历的1月1日所对应的日干支,跟阳历的该天所对应的日期相减,就能得出当前的日干支,比如2019年的阳历1月1日为戊戌,若要计算2019年2月2日的日干支,那么只需要把戊戌减去 1号,3号,4号,5号,6号,7号和8号的日干支(即: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剩下的日干支就是2019年2月2日的日干支,也就是乙巳。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一、推算年干支1.公式法: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

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

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

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

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

(余略)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

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余略)二、推算日干支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

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何为元旦干支基数?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

时辰干支推算口诀

时辰干支推算口诀

时辰干支推算口诀时辰干支推算口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干支纪时法是一种重要的时间记录方式,它将天干与地支相结合,以六十个时辰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

对于想要推算特定日子中各个时辰干支的人来说,掌握一套简便而准确的口诀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时辰干支推算口诀及其应用方法。

时辰干支推算口诀详解时辰干支推算口诀是:“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句口诀简洁明了,却包含了推算时辰干支的全部奥秘。

●●乙庚丙作初:当日干为乙或庚时,子时的天干为丙,即丙子时。

丑时、寅时的天干则顺丙后推,分别为丁丑时、戊寅时。

这个口诀的关键在于“丙作初”,即乙日和庚日的子时都从丙开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推算出当天的时辰干支,避免了复杂的计算过程。

●●丙辛从戊起:当日干为丙或辛时,子时的天干为戊,即戊子时。

同样地,丑时、寅时的天干顺戊后推。

这个口诀强调了“从戊起”的重要性,即无论是丙日还是辛日,子时的天干都从戊开始。

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化了推算过程,还提高了推算的准确性。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当日干为戊或癸时,子时的天干为壬,即壬子时。

丑时则顺推为癸丑时。

这个口诀强调了“壬子是真途”的重要性,即无论是戊日还是癸日,子时的天干都从壬开始。

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化了推算过程,还提高了推算的准确性。

●口诀应用方法与实例掌握了口诀之后,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推算中呢?以下将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应用方法一:掌上推算法将口诀对应在左手上,以大拇指为起点,按照天干顺序依次点按,即可快速推算出任意时辰的干支。

例如,若某日干为己,要求该日卯时的干支,可根据“甲己还加甲”的口诀,从子时的甲子开始,顺推至卯时,即为丁卯时。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直观,适合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快速推算。

应用方法二:代数公式法除了掌上推算法外,还可以利用代数公式进行推算。

公式为:任意时干代数= 2n - 2 + c,其中n为日干代数(甲为1,乙为2,以此类推),c为当天所求时辰的地支代数(子为1,丑为2,以此类推)。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

年月日干支快速推算口诀一、推算年干支1.公式法:然后再把由公式(年份—3)÷60=商……余数的计算结果套入下列公式即可。

干序=天干的个位数(为0时是癸)支序=余数—12n(n为0、1、2、3、4)地支的个位数(大于12时用)例如:求2005年的年干支?套入公式(1)得:(2005-3)÷60=33 (22)在代入本公式得:干序=22的个位数,为2。

2的天干序数为乙。

支序=22—12=10 10的地支序数为酉。

合之为乙酉,所以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年。

2.查表法:例如:求阴历2005年2月的月干支?由年干支计算法得出,2005年的年干支为乙酉。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干支的天干“乙”在上计算法中的第二位的“乙庚”处,其下所对应的天干为“戊”,此为一月的天干,如前所言,农历一月的地支在十二地支中定格为“寅”,合之为“戊寅”。

所以2005年2月的月干支为戊寅,为戊寅月。

由此类推,二月天干进一步为“己”,地支进一步为“卯”合之为“己卯”为己卯月。

(余略)又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

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余略)二、推算日干支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

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见下: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数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何为元旦干支基数?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

日干支转换方法

日干支转换方法

日干支转换方法
1、日干支转换方法:G = (Y-1)*5 + [(Y-1)/4] - [(Y-1)/100] + [(Y-1)/400] + D + 15
2、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组合。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从“甲子”开始,按顺序逐一相配,各用到最后一个时,再从第一个开始继续相配,就形成了六十个干支,也称“六十花甲子”。

而公历纪元法简称公元,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干支换算一般指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间的换算。

3、日干支的求算仿照星期的求算,得到一个比较直观的计算日干支的公式如下:G = (Y-1)*5 + [(Y-1)/4] - [(Y-1)/100] + [(Y-1)/400] + D + 15,(3)其中Y是年份,D是累积天数,[...]表示取商数,也就是只取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

把G除以60,余数就是干支的序号。

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修正版)

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修正版)

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修正版)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一、口诀:乘五除四九加日,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三五七八十尾前。

三、注解: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

细研之后,发现此口诀有多处错误,不加以纠正,将贻误后人。

命理典籍中许多疑难至今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因为抄录者,不加细究,好心办坏事,以讹传讹,使后人如坠五里雾中。

如“甲戊兼牛羊”可能由于记录之人,笔误成“甲戊庚牛羊”,第二人转抄时,不加细究,仍然将“兼”当“庚”,一字之误,导致古今“战火不断”。

奉劝转帖的易友,在转帖时不能不加细究,因为错误被重复多次,就会看成是正确的!好啦,费话说多了,被误会成指手划脚。

现指出转帖中的错误。

1)注解中“第四句反映的大月规律,即8月加3、11月加5,依此类推”不正确,应订正为:第四句反映的是8份后的各月修正值,即8月加3,9、10月加4,11、12月加5。

2)乘五除四九加日。

计算基本公式是:(××年×5+××年÷4+9+日+修正值)÷60=。

注意年除四时,只取整数,不计小数。

3)双月相间三十天。

逢双月要另加30。

其义就是凑齐六十甲子。

4)一二自加整少一。

1月加修正值1,2月加修正值2,3月不加修正值,4、5月加1,6、7月加2。

“整少一”,为能被4整除之年(闰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

5)第四句应订正为:3、4、5八十尾前。

解释见(1)。

以上解释有不正确之处,希易友指正。

石榴花籽2008-07-21 07:34不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口诀,经过校正后,应为:乘5除4,9加日,双月间隔30天。

一二自加整少1,0三四1,六2, 七,3,4,5八十尾顺。

计算基本公式是:(××年×5+××年÷4+9+日+修正值)÷60=商……余数日干确定:取余数的个位为天干序数,对应天干(余数为0,对应天干是癸)。

快速推算日干支的公式方法

快速推算日干支的公式方法

快速推算日干支的公式方法展开全文推算日干支的快速公式之一此法系易学家王吉厚所介绍,其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两种方法。

(1)用公历推算日干支的快速公式。

干支序数一年代计算基数+年份尾数×5+闰年数+求算日数一60倍数记忆口诀:基数加上尾乘五,闰年月指加日数,双月再加三十天,超过六十减六十。

具体分析:①基数加上尾乘五。

基数即是年代基数,从1900年开始,十年为一年代基数,到1970年共80年,8个基数(因公历,80年一循环)因此,1900年与1980年的年尾乘五,即是推算具体年份的尾数乘5,如1903年,基数1900年9,加上尾5,即是年份的1903年的数再乘5,即:3×5—15。

两项相加,即:9+15了24。

②闰年月指加日数。

解:公历的闰年是固定的,即每四年闰一年,其规律是:凡是年份十位数是双数的,逢4、8之年为闰年(o年虽是闰年,但不计)。

凡是年份十位数为单数的,逢2、6之年为闰年。

即:十位双数四八问,十位单数二六是。

具体分析:如1965年为十位数的双数,从1960年到】965年,除去60起年代不计外,到1965年只有1964年一个闰年,所以闰年为1,这样,每十年最多有两个闰年,取值范围:1、2二个数字。

再如:1933年,其年份的十位数为3,为单数,从1930到1933年,只有1932年一个闰年。

月指数:也叫月基数,简称月指。

月指数是针对计算各年月的闰年,大月数和二月平或二月闰时所差的天数而设置的,将上述多步计算,简化为~步,变成基数,即指数规律化只要背熟月指数,即一劳永逸,省去很多麻烦。

表中括号内的指数为闰年的月指数。

以上指数很好记忆,一、二月为1、2,三月为0,四、五、六、七月为1、1、2、2,八月为3,九、十、十一、十二月为4、4、5、5。

逢闰年一月为0,二月为1。

加日数:即加求算日子。

总之,闰年月指数加日数,此句口诀的含义是将闰年的数,再加月份的指数,再加求算的日数。

③双月再加三十天:求算月凡是双月的,一律在相加的总数上再加三十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求 1983 年立春时间 0.6236 83*0.2422-83/4=0.7262 1983 年 2 月 4 日 0.7262 日立春 b. 求 1964 年立春时间 0.6236 64*0.2422-64/4 1=1.1244 立春时间是 2 月 5 日 0.1244 日 2. 每年 24 节气的间隔时间固定 ,短的两节间距 29 天多 ,长的 接近 32 天,公历交节时间也算固定 ,大致在 2 天范围 .比如立 春 2 月 4 或 5 日 ,万年历有这方面知识 . 3. 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易友提供) 口诀: 乘五除四九加日,
果我们以农历来说,农历的 10 月 5 日 23 点,也可以说 是农历的 10 月 6 日 子 时,但绝对不能说是 10 月 5 日
的 子时,因为这样的话,反而差了
12 个时辰喔!
因此,如同上方说的,子时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只要过 了 23 点,在八字命盘来说,就应该是算隔日,这一点请各位不要 再搞错了,如果还听到这种早子晚子的迷思,也请记得纠正 这种错误!一、口诀:
乘五除四九加日,
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注解:
1)注解中“第四句反映的大月规律, 即 8 月加 3、11 月加 5, 依此类推”不正确,应订正为: 第四句反映的是 8 份后的各月 修正值,即 8 月加 3, 9、10 月加 4,11 、 12 月加 5。
2)乘五除四九加日。计算基本公式是: (××年× 5+××年÷4 +9+日+修正值)÷ 60=。注意年除四时,只取整数,不计 小数。
日支确定:余数÷ 12=商……[余数],取[余数]为地支序 数,对应地支( [余数]为 0,对应地支为亥)
举例说明:
例一: 1996 年 1 月 16 日
( 96× 5+ 96÷ 4+9+ 16 )÷ 60=8 余 49 ,49 即为六十甲子序 数。9 对应天干壬, 49 除 12 余 1 对应地支子, 对应干支为“壬 子”。
二、什么是「子」时
就像西洋时制的 0 点是一天的开头,在中国古代,子
时是一天的开始,以现在的时制来说,子时就是每天的
23
点到隔日 1
点之间。
三、什么是「早子」与「晚子」
所谓的早子时, 就是讲 23 点到 24 点之间; 晚子时就 是 0 点到 1 点之间。
为什么会有早子与晚子的分别呢?为什么其他时辰不 分「早、晚」?
例二 1997 年 2 月 16 日
( 97× 5+ 97÷ 4+9+ 16 + 30 +2)÷ 60=9 余 26 ,26 即为六 十甲子序数。 6 对应天干己, 26 除 12 余 2 对应地支丑,对 应干支为“己丑”。
例三: 1998 年 3 月 16 日
( 98× 5+ 98÷ 4+9+ 16 )÷ 60=8 余 59 ,对应干支为“壬戌”。
双月间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解释 . 第二句逢双月外加 30 。第三句中的“整少一”,为能被 4 整除 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四句反映的是大月 规律, 3 月不加, 4.5 月加 1,6.7 月加 2, 8 月加 3, 9、 10 月加 4, 11 、 12 月加 5。 例 1925 年公历 8 月 3 日 (25*5 25/4 9 3 30 3 ) /60 余 56 ,干支为己未 2001 年 11 月 15 (101*5 101/4 9 15 5 ) /60 余 19 ,干支为壬午什么是 "早 "
3)双月相间三十天。逢双月要另加 甲子。
30 。其义就是凑齐六十
4)一二自加整少一。 1 月加修正值 1,2 月加修正值 2,3 月不 加修正值, 4、5 月加 1,6 、7 月加 2。“整少一”,为能被4 整 除之年(闰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
5)第四句应订正为: 3、 4、5 八十尾前。解释见( 1)。不 用万年历,速推日干支口诀
(2) 公历最快推断今天日干支法 公历最快推断今天日干支法 每年立春时间的计算公式 (1900 年 -2000 年 ,2000 年后有极 小误差 ) 2. 根据当年立春推 12 节 3. 根据阳历日推日干支 有了以上信息 ,再加上阴历时间, 排八字、 排紫薇当不在话下 1. 以每年 2 月 4 日 0 时为基准 0.6236 年数 *0.2422-( 年数 /4) 年数为公历年的后二位 ,除 4 取整数 ,凡能被 4 整除的结果加 一天 举例 :
例四: 1999 年 4 月 16 日
( 99× 5+ 99÷ 4+9+ 16 + 30 +1)÷ 60=9 余 35,对应干支 为“戊戌”。
例五: 2000 年 7 月 16 日
( 100× 5+ 100÷ 4+9+ 16 + 2)÷ 60=9 余 12 ,对应干支为“乙 亥”。
例六: 20001 年 10 月 16 日
子时 "晚 "子时 ?
很多人说「子时」分为「早子时」与「晚子时」 (夜子 时),但什么是「早子、晚子」呢?对八字命盘会有什么影 响呢?
我们先做几个名词解释:
一、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将一天分为 12
个时间区段。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头,而且一个时辰换算 成现代的时制,刚好是两个小时。
根据公历日期计算当日干支口诀,经过校正后,应为:
乘 5 除 4,9 加日,
双月间隔 30 天。
一二自加整少 1,
0 三四 1, 六 2, 七,
3,4,5 八十尾顺。
计算基本公式是: (××年× 5+××年÷9+4日++修正值) ÷ 60 =商……余数
日干确定: 取余数的个位为天干序数, 对应天干 (余数为 0, 对应天干是癸) 。
有些算命师说: 在「早子时」 出生的人, 其八字的 「日」 应该是算当日, 而在「晚子时」 出生的人才是属于隔日的日。
其实, 这是后来的算命师因为处于西方的 境中而忘了「命理是创于古代,但古代并没有 只有 12 时辰制」的一种迷失。
24 小时制环 24 小时制,
也就是说,其实这是对「现代时制」与「古代时制」 「时 差」的不了解所创出来的一种自圆其说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