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怎么划分

合集下载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您推荐】库尔勒市律师屏山县律师隆昌县律师茶陵县律师寿光市律师泰和县律师简阳市律师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先判定违法者是否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这往往会对案件审理的结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呢?下面365律师小编,就为各位简单的说明一下。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中国法律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从最新的规定中可以知道,我国已经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由十周岁下降到八周岁,但由于最新的《民法通则》要在2017年10月1日开始才会正式实施,因此就目前来看,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仍为十周岁,原则上具体的年龄段为10周岁-18周岁。

二、最新《民法通则》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八条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九条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法典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法典规定,不满1周岁的为婴儿,1周岁以上不满6周岁的为幼儿。

6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为儿童。

1. 民事行为能力方面: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一切民事法律行为。

2. 刑事责任方面: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3. 赔偿方面: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总的来说,民法典对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

【司考】考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星考点)

基本概念1.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一个有效法律行为的资格。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5.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6.监护: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实行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重点考点详解一、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通常情况下的开始与终止1.开始:始于出生。

(1)自然人出生时间的确定:出生证明——户籍证明——其他有关证明。

(2)特殊民事权利能力:劳动权利能力或婚姻能力受国籍、年龄和性别的限制。

如外国人在我国不得以律师身份执业,外国人在我国不得充当引水员,我国同性间不得结婚。

16岁之前的劳动合同,女(20岁)、男(22岁)之前的婚姻,无效,2.终止:生理死亡。

死亡时间的确定:死亡证明——登记时间——其他有关证明。

生理死亡顺序的推定:(1)继承法(一般法)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①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之间无继承关系,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2)保险法(特殊法)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3.终止:宣告死亡(后面详述)(1)一般情况下判决宣告之日视为死亡之日;但因意外事件被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死亡之日。

(2)拟制主义:宣告死亡判决只有被撤销后才能不发生宣告死亡产生的法律效力。

如果自然人并未死亡,死亡宣告的判决不影响其于改判决作出之后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二)特殊人群的开始与终止1.胎儿利益的保护(1)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①若胎儿活着出生,胎儿自受胎之时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为您推荐】金凤区律师天宁区律师江岸区律师浏阳市律师平南县律师惠安县律师武冈市律师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法律规定,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

因此,就需要他相应的监护人为此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什么?如何承担法律责任?下面就将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最新《民法通则》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规定《民法通则》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从最新的规定中可以知道,我国已经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由十周岁下降到八周岁,但由于最新的《民法通则》要在2017年10月1日开始才会正式实施,因此就目前来看,此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仍为十周岁,原则上具体的年龄段为10周岁-18周岁。

二、法律责任(一)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其主体资格的限制,无法承担民事责任。

虽然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承担或在承担民事责任时受到限制,但是他们或她们在侵犯他人权利或利益时应该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们或她们是不能摆脱成为民事被告的风险。

不过虽然他们或她们是被告,但是承担责任或部分责任的主体却是他们或她们的监护人。

(二)监护人1、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2、《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后,关于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监护人的责任有了新的规定,虽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层的价值观变化还是很大的。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人在法律上享有并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使民事权益发生变动的能力。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签订合同、买卖财产、参与诉讼等。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被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他们有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能有效进行民事行为。

比如,未成年人需要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的授权才能签订有效合同。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认为他们无民事行为能力,即不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利,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他们的民事行为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才具有法律效力。

除了根据年龄段划分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细分和特别规定:1. 婚姻年龄的特殊规定: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时,即可结婚。

未满婚姻年龄的人,在满足法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父母的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提前承担婚姻关系的民事责任。

2. 经济行为能力的特殊规定:尽管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普通民事行为方面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事适应其年龄和智力的劳动和经营活动,以获取合法收入、使用财产。

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经济行为能力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综上所述,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段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成年标准来确定的,一般为年满18周岁。

对于16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会受到限制并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而对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法律认为他们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婚姻年龄和特殊情况下的经济行为能力也有相关的特殊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和年龄的划分表格

民事行为能力和年龄的划分表格

【民事行为能力和芳龄的划分表格】一、民事行为能力和芳龄的概念1.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依法享有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及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8周岁的公民。

二、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取得(1) 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2)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民事活动,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 监护人同意行为能力(1) 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民事活动,应当由其监护人代理。

(2)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由监护人同意进行民事活动。

三、未成年人民事行为的限制1. 儿童禁止从事危险活动(1) 未满十六周岁的儿童不得从事危险活动。

(2) 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防止其从事可能危害其人身安全的活动。

2. 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2)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因违法行为受到纠正教育措施。

3. 未成年人的契约行为(1) 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履行。

(2)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应当得到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四、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保护1.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1) 法律禁止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

(2) 监护人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教育和培养(1)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2) 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民事行为能力。

五、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保护1. 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民事行为的保护(1) 司法机关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对于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司法机关应当给予特别关注和保护。

2. 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救济(1) 对于受到侵权的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段划分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对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段划分标准如下:
1. 无民事行为能力:0岁至7周岁的儿童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

即7周岁以下的儿童无法处理财产事务、享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责任。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8周岁至17周岁的未成年人被认定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即未成年人在18周岁以下享有有限的
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民事行为,但需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

3.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人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人。

即成年人在18周岁及以上拥有成年人的一切民事
行为能力,可以自主决策、签订合同、管理财产、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阈值,但某些情况下根据个别法律或者特殊情况,例如结婚、就业等,法律也允许未满18周岁的人享有成年人的一定民事行为能力。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从18周岁开始生效的。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是什么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是什么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的未成年⼈是什么民事⾏为能⼒是指实施民事活动的能⼒,年满18周岁的成年⼈具有完全民事⾏为能⼒,但成年⼈不能辨认⾃⼰⾏为的,为⽆民事⾏为能⼒⼈,那么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的未成年⼈是怎样的?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的限制民事⾏为能⼒的未成年⼈是什么⼋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实施民事法律⾏为由其法定代理⼈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同意、追认。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条【完全民事⾏为能⼒⼈】成年⼈为完全民事⾏为能⼒⼈,可以独⽴实施民事法律⾏为。

⼗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为能⼒⼈。

第⼗九条【限制民事⾏为能⼒的未成年⼈】⼋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实施民事法律⾏为由其法定代理⼈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

⼆、什么是民事⾏为民事⾏为是⾃然⼈或者法⼈设⽴、变更、终⽌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为。

该⾏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为,⽐如好意施惠,也称情谊⾏为。

例如请客吃饭、坐公交到站叫醒,⾏为⼈在实施这些⾏为时不具备与相对⼈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不属于法律调整范围。

包括民事法律⾏为、准法律⾏为、事实⾏为。

1、民事法律⾏为民事法律⾏为包含三个成⽴要件,即实施民事法律⾏为的民事主体、有意思表⽰、有确定并且在客观上具有实现现实性的标的。

它与事实⾏为最⼤的区别就是民事主体具有意思表⽰,即具有设⽴、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2、准法律⾏为准法律⾏为,如催告、通知、宽恕。

此类⾏为并没有创⽴新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仅仅是对已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或者澄清。

3、事实⾏为此类⾏为不以意思表⽰为构成要件。

⾏为⼈不具有设⽴、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事实⾏为也能引起法律后果,它是按照法律规定直接产⽣法律后果。

与民事法律⾏为不同,事实⾏为的构成不要求⾏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

民法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规定

民法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规定

民法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规定从民法的角度看,在不同的年龄节点,一个人的民事身份也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民法的详细规定: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变成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最终在18岁成为成年人也就是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时,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年满18岁的学生开展成人礼仪式,宣告他们从少年儿童时代迈向成人阶段。

看了上面的法律规定,有人可能会问:“民事行为能力”什么意思?说到“民事行为能力”,大家可能会记起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了“民事权利能力”(《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这两个名词有两字之差,含义有何不同呢?从法律概念的角度区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听起来上面的区分比较晦涩和拗口,其实通俗来说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和“能不能”。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二者的不同: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在亲人死后他就拥有继承财产的民事权利,这是因为他从一出生就具有了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此时他并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自主支配继承的财产,而只能由他的监护人代其保管和使用继承的财产。

而且,他如果损坏了邻居的玻璃,也不用为此承担赔偿责任,而是由他的监护人赔偿。

当他达到18岁具有了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后,作为成年人开始接触和熟悉社会行为规则,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以自由地进行民事行为,对自己行为负责。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各种各样的民事行为打交道。

而在参与民事行为时,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民事行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我国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了具体规定。

一、民法典对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范围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法律规定,能够独立进行民事行为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范围包括民事权利能力、意思表示能力和行为能力。

1. 民事权利能力:指一个人享有和履行民事权利、义务的能力,包括事实权利能力和法定权利能力。

事实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具有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法定权利能力则是指法律规定的具体年龄和条件下的权利能力。

2. 意思表示能力:指一个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意思表示和表达意图的能力。

在民事行为中,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的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发出有效的意思表示。

3. 行为能力:指一个人在民事行为中具备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能力,即能够独立进行法律行为和管理自己的民事权益。

行为能力的核心要求是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能力。

二、民法典对不同年龄段的民事行为能力规定1.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尚未满足法定年龄且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未满七周岁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意思表示均为无效。

2. 有限民事行为能力:指满足法定年龄但尚未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满足十六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有限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限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行为有效,但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后事先获得法定代理人的批准。

3.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满足法定年龄且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满足十八周岁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和保护除了年龄的限制之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其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怎么划分.doc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怎么划分.doc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怎么划分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法律领域中,民事行为能力是基本却重要的概念,民事行为能力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由于许多人不清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在民事活动中引起纠纷,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什么?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标准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就自然人而言,它是基于人的认知和心智水平而实施民事行为的现实可能性。

按照现在的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素质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其对外界事物及自身行为的认知、辨识能力增强。

因此,有必要调低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赋予其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购买简单、小额的生活、学习用品等活动,以尽早彰显其自主意识,让适龄孩子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年龄标准的调低,在更早地肯定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同时,法律对其自身注意和辨控能力、其监护人及社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一个9岁大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受伤,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推定原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民法总则实施后,法院审理案件时就会考虑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调低的规定,适用与此前不同的举证规则。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什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二、最新《民法总则》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规定: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1、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殊情况:第18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适格主体的条件

适格主体的条件

适格主体的条件适格主体是指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去承担某项行动或责任的主体。

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适格主体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对其行为负责。

以下是适格主体的条件。

一、法律层面上的适格主体条件1. 法定年龄:法律规定了适格主体的年龄要求,通常是18岁。

未满法定年龄的人被认为是无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各种合法的民事活动,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

3. 有限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8周岁但已满16周岁的人具备有限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法律规定的合法民事活动,但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4. 法人或组织:法人或组织也可以作为适格主体,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进行各种合法的民事活动。

二、道德层面上的适格主体条件1. 心智健全:适格主体需要具备相对健全的心智状态,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 自由意志:适格主体需要具备自由意志,能够自主选择和决策,并对自己的选择和决策负责。

3. 道德判断力:适格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力,能够识别和评价行为的道德性质,并选择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4. 行为能力:适格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能够实际行动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总结起来,适格主体的条件包括法定年龄、民事行为能力、心智健全、自由意志、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等。

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适格主体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对其行为负责。

只有具备适格主体的条件,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享受相应的权利,并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哪些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哪些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哪些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具有受到限制的部分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下列两种:(一)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指除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外,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公民。

(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

周岁怎么算,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周岁怎么算,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周岁怎么算,民事行为能力的年纪是怎样规定的?一、中国传统周岁和虚岁的计算方式在中国,为了与传统的计龄方式,即计算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序次(为序数),才有了周岁和虚岁这两种名称。

周岁的计龄方式按国际老例:出生时为零岁,每到一个阳历诞辰长一岁。

虚岁的计龄方式为:出生时记为一岁,此后每到一个元旦(古义即此刻的春节)便增添一岁。

受虚岁计龄方法等的影响,好多人对周岁计算有各样误会。

最常有的一种是:周岁怎么算,以为计算时间时的年份减去出生时的年份即是周岁,这是受了计算虚岁时不考虑诞辰的影响。

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也流行于亚洲东部其余国家,用于计算人出生后正在经历的年份序次(序数),以刚出生时为一岁,由于这是人出生后的第一年,与已经历过的怀胎近一年没关。

它与当前国际通用的,计算人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为基数,故也能够计算尾数,比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的计龄方式不一样。

注:每到阳历诞辰的当日便增龄一岁。

这类计龄方式是公认的传统,无需法律规定。

在中国,出于减少纠葛的考虑,关于犯罪的未成年人,有关法律以推延一天来计算周龄,这仅是特例而已。

二、法律上周岁怎么算法律上的周岁一律是按身份证上的诞辰为准1、周岁应该依据阳历的年、月、日计算;2、周岁以 12 个月起计算,每满12 个月即为 1 周岁;3、每满 12 个月即满 1 周岁应以日计算,从诞辰第 2 天起计算。

三、一般民法把人分为(一)完整民事行为能力1、年满 18 周岁的自然人为完整民事行为能力人2、年满 16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根源,视为完整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八周岁以上的为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他的年纪、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不可以完整辨识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够进行与精神健康情况相应的民事活动。

3、判断标准——能否与智力、精神健康情况相适应,能够从行为与自己生活有关系的程度、自己的智力、精神状态可否理解其行为,并预示相应的行为结果,以及行为标的额等方面认定。

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3篇)

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3篇)

第1篇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包括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也包括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义务。

二、法律依据我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这表明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的一项基本权利。

同时,《民法典》总则编第三章专门对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了规定。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根据民事主体年龄、智力状况等不同因素,我国《民法典》将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以下三类: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独立实施各类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包括:(1)成年人:成年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

(2)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且智力、精神状况正常,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只能独立实施部分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包括:(1)未成年人:年满8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精神病人:因智力、精神状况不正常,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 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具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包括:(1)未成年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2)精神病人:因智力、精神状况不正常,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四、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标准1. 年龄标准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则根据年龄划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2. 智力标准民事主体的智力状况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依据。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智力、精神状况正常,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 精神标准民事主体的精神状况也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重要依据。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国家会保护其健康成长。

但其也属于一个独立的主体,为了使其更早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国家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规定最出了调整,你是否知道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民法总则规定多少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小大人”门槛从十岁降至八岁。

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就自然人而言,它是基于人的认知和心智水平而实施民事行为的现实可能性。

按照现在的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做出该项改变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素质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其对外界事物及自身行为的认知、辨识能力增强。

因此,有必要调低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赋予其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购买简单、小额的生活、学习用品等活动,以尽早彰显其自主意识,让适龄孩子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年龄标准的调低,在更早地肯定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同时,法律对其自身注意和辨控能力、其监护人及社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

民事责任最新年龄划分及限制民事责任能力人群限制民事责任能力其实也就是我国法律上面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那么哪些人是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呢?根据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两种:一是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主要是指间歇性精神病人。

民事责任年龄划分如何规定?民事责任年龄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8周岁,一个是18周岁,低于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即无需承担民事责任,8至18周岁限制行为能力,有一定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还有就是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也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需完全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总则》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对民事行为能力分别作出规定: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总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
未成年⼈在⽗母眼中还是孩⼦,⽽且⼀般是没有完全的民事⾏为能⼒的,所以需要有监护⼈来进⾏监护,也就是⽗母。

那么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呢?下⾯店铺的⼩编就给⼤家介绍⼀下,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多少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
《民法典》(2021.1.1⽣效)第⼗九条规定:⼋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为限制民事⾏为能⼒⼈,实施民事法律⾏为由其法定代理⼈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

也就是说,⼋岁以上的未成年⼈在实施包括赠予、奖励、收⼊(⽐如稿费)等纯获利益⾏为时,不能以未成年⼈是限制民事⾏为能⼒⼈为由来抗辩。

最⾼⼈民法院司法解释曾经有过类似规定,这次法律予以明确,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未成年⼈的财产权利。

⼆、限制⾏为能⼒⼈的⾏为效⼒
1、纯粹受益和⾏为能⼒;
2、⾏为能⼒以外的双⽅⾏为是效⼒待定:(但签订合伙协议是⽆效的,因为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必须是完全民事⾏为能⼒⼈)
3、⾏为能⼒以外的单⽅⾏为⽆效(如遗嘱)。

未成年⼈可以分为⽆民事⾏为能⼒和限制民事⾏为能⼒的,⼋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稍微⼤⼀些,所以是限制民事⾏为能⼒的,⼀旦作出⼀些决定或是其他是需要⽗母进⾏监护的。

还有其他相关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怎么划分
民事法律领域中,民事行为能力是基本却重要的概念,民事行为能力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由于许多人不清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是多少,在民事活动中引起纠纷,那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是什么?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标准
民法总则中,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民法通则的“十周岁”下调至“八周岁”,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就自然人而言,它是基于人的认知和心智水平而实施民事行为的现实可能性。

按照现在的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素质明显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育程度加快,其对外界事物及自身行为的认知、辨识能力增强。

因此,有必要调低其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赋予其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如购买简单、小额的生活、学习用品等活动,以尽早彰显其自主意识,让适龄孩子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年龄标准的调低,在更早地肯定未成年人自主意识的同时,法律对其自身注意和辨控能力、其监护人及社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一个9岁大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受伤,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推定原则,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侵害时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民法总则实施后,法院审理案件时就会考虑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调低的规定,适用与此前不同的举证规则。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龄标准有所调整,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标准并没有变化。

二、民事行为能力划分的作用
有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决定着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一切民事法律行为均有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符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纯获利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活动需要法定代理人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