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成长 在创新中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改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强国,世界上众多国家经常借鉴美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经验。美国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国教育何以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回顾美国教育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殖民地时期是美国教育的移植阶段,可以用移植性、创新性、宗教性和区域性四个特点来加以概括。

移植性是指自17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向新大陆大量移民,移民们不仅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同时也带来了宗主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英国教育模式。到1650年左右,在北美三大殖民区就有学校设立,初、中、高等教育都有一定发展。

创新性是指移植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宗主国教育模式,而是尽量注意把移植来的教育模式与美洲殖民地的新环境融合到一起。

宗教性是指宗教的重建成为到达美洲的移民事务中的一件大事,同样,作为宗教工具之一的教育也随之而得到了发展。在建立殖民地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派把教育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各教派开设自己的学校办自己的教育,为本教派服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的目的就是教育的目的。

区域性是指在殖民地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

件的差异以及移民意愿的不同,在不同的移民区有不同的教育模式,殖民地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

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前是美国教育的改造阶段,又可以称为教育的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育得到较高较快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奋斗方向在全社会的广为宣传及其深入人心;二是教育成为国家的职责和教育领导分权制的确立;三是政教分离原则的提出;四是进一步向欧洲文化教育学习并与之进行交流。

公立学校运动对美国教育的初创阶段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场于 19世纪20年代兴起的运动,历时40多年,席卷除南方以外的各州,从初等教育领域扩展到中、高等教育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平等、免费、不属任何教派的公立学校来普及教育,以有效地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型劳动力。它成为美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改变了殖民地时期教派控制教育的局面,加速了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

这一阶段学校教育有许多发展和创新。首先是开始设立师范学校,用以解决公立学校运动引起的师资短缺问题。其次是在中等教育方面的创新。主要特征是文实中学的发展和公立中学的出现。文实中学的课程设置包括文实两科,适应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发展要求,因而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到19世纪中期,文实中学已基本上

取代了拉丁文法中学,成为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公立中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美国中等教育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由公共机关设置、管理,以公费维持的免费学校。公立中学的诞生和发展意味着美国中等教育领域中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展和教育世俗化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与欧洲迥然不同的美国式公共教育阶梯的形成。再次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出现。随着美国独立自主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学徒制已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职业技术学校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最后是高等教育的新发展。联邦政府鼓励建立州立大学,州立大学纷纷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制度虽已有了一个基本轮廓,但尚未形成体系。

南北战争至二战前是美国教育的创新阶段,也是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形成和完善的阶段。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彻底消除了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障碍,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各级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而系统地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点的教育制度。

首先表现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改进方面。美国自独立建国后,随着学校的扩充和发展,教育管理机构逐渐形成,殖民地时期的学区制已不能满足时势需要,州教育委员会在各地出现了。这一转变既标志着州教育集权制的诞生,同时又体现了联邦教育领导的分权制。南北战争以后,学校进一步扩充和发达,学区制大加改革,州教

育集权制更加完善,联邦对于全国教育事业多起过问指导作用。这种地方分权式的、层次不同的教育领导管理机构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职能开始严密化、统整化和科学化。

其次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迅速而系统地发展起来。初等教育普及。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的初等学校在建国后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向普及和提高两方面发展。初等学校这一时期改称小学,自1852年马萨诸塞州第一个通过义务教育法,到1919年亚巴拉马州最后通过义务教育法,美国用60多年的时间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繁荣。首先,公立中学获得了大发展的契机。这标志着美国摆脱了欧洲双轨制的影响,开始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另外,中小学学制改革也是这个时期的重大成就。之前,八年制初等学校与四年制公立中学构成“八四制”,但是这种学制弊端很多,不符合儿童和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征。美国教育学会的十人委员会于1908年建议小学修业6年,中学修业6年,而且中学分为初中、高中两级,修业各3年,合为6—3—3制。至20世纪40年代,该学制已成为美国中小学的主要学制。再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获得了新发展。为适应这一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对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需要,国会于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士法》规定: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标志着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新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南北战争后,高等教育发展呈现两种趋向。一种趋向是继续讲求实用的原则,努力兴办切合工商业发展需要的农业和

工艺学院。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这时建立起来的理工科高校。另一种趋向是在欧洲大学重视学术的影响下,努力发展专注学术研究的大学。典型的例子就是1876年效仿德国柏林大学创建的约翰•霍布金斯大学。1870年以后,美国大学基本上形成了分系教学制,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增多,并逐步确立了系统的学位制度。学位制度反过来也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变化,由于公立大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大量开办,且水平和作用也逐渐提高,逐渐改变了美国历史上私立高校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的兴起是这个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创举。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把四年制大学分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可以结业,但初级学院不是独立的教育机构。这种适应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发展迅速,逐步完善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职能,构成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开创了新局面。

高等师范教育在这一时期也获得长足的发展。南北战争以后,中等教育进入发达阶段,导致中等学校师资紧缺,公立师范学校大量发展起来。19世纪末,一些大学和学院也设置了教育课程。20世纪初,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已相当普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已有的师范教育已不能满足培养师资的要求。各州纷纷建立师范学院,从1920年的45所增至1940年的180所。同时文理学院和大学也设置教育课程,承担起培养师资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