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案--心

合集下载

医学教案教学设计之人体解剖学的器官系统和解剖技巧

医学教案教学设计之人体解剖学的器官系统和解剖技巧
检查尸体四肢及躯干
观察四肢的长度、粗细、关节活动度等,检查胸廓、脊柱和骨盆的 形态和结构。
尸体内部器官观察方法论述
打开胸腔和腹腔
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肌肉层,暴露胸 腔和腹腔内的器官。
观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检查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以 及食管、胃、肠等消化器官的位置、 形态和结构。
观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04
解剖技巧:观察、测量、记录等
观察方法论述
系统观察法
按照器官系统的分类,有 顺序地观察各器官的形态 、位置和结构特点。
比较观察法
对比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 的不同部位,找出异同点 ,加深理解。
动态观察法
观察器官在生理状态下的 运动变化,理解其功能与 形态的关系。
测量工具使用指南
测量尺
用于测量器官的长度、宽度、厚 度等线性尺寸,应选择合适的测 量单位并保持测量尺的清洁干燥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组织特性与分布
不同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及其功能特点
器官与系统功能
器官定义及分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划分的器官类型
系统组成与功能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
器官与系统间的联系
各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03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 度,保持安静、整洁,禁止随意触碰 实验器材和标本。
实验前需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手册,了 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需轻手轻脚,避免对标本造 成损伤,同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 意外事故发生。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指导
实验报告需按照统一格式进行 撰写,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 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教材:初中生物下册
时间:1课时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心脏的结构:心脏分为左右两房两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负责接受血液,左心室和右心室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脏内有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

通过心脏的跳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血液送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新陈代谢。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引入主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图了解心脏的构造,并讲解心脏的功能及作用。

3. 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一起探讨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心脏的功能和作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小结。

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讨论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生物心脏结构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结构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结构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位置和结构;
2. 理解心脏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3. 掌握心脏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概念。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位置和结构;
2. 心脏的功能;
3. 心脏内外循环。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心脏结构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并提出学习本课内容的目的。

二、讲解心脏结构(10分钟)
1. 心脏的位置和形状:介绍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呈三角形状,分为左右两房和左右两室。

2. 心脏的组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和心瓣膜等组成。

3.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维持体内循环。

三、讲解心脏内外循环(10分钟)
1. 心脏的内循环:介绍心脏内循环是指心脏将含氧的血液从左心室经动脉传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再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从体循环回到右心房。

2. 心脏的外循环:介绍心脏外循环是指将经全身循环输送的血液带回心脏进行再次循环。

四、小结与练习(5分钟)
总结本课内容,复习心脏的结构、功能和内外循环。

布置作业:写一篇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小结,并默写心脏的结构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心脏的结构、功能和内外循环,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下节课可以结合心脏疾病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心脏的认识。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系统解剖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一年级三、授课教师:XXX四、授课班级:临床医学专业五、授课时间:XX学时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3)熟悉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信念;(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意识。

七、教学内容:1. 绪论:系统解剖学概述、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

2. 运动系统:骨骼、关节、肌肉。

3. 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

4.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6.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

7. 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8.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9.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九、教学过程:第一周:绪论1. 讲解系统解剖学概述、人体解剖学发展史、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2. 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第二周至第五周: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1. 讲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3. 组织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六周至第八周:循环系统、淋巴系统、泌尿系统1. 讲解心脏、血管、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3. 组织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心脏部分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部分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部分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心脏的功能、结构以及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2. 心脏的结构
3. 心脏的循环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2. 引入: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功能,与学生讨论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3.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心脏的结构,并讨论心脏的构造。

4. 总结: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5.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或练习题,复习心脏的相关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心脏疾病和如何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

7. 结束: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
2. 分组实验
3. 小组讨论
4. 练习题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心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保护心脏健康的认识
延伸活动:
1. 请学生制作心脏模型
2. 观察和记录心脏的跳动频率
3. 通过阅读资料或视频,了解心脏手术和心脏移植的过程资源准备:
1. 心脏图片或模型
2. 实验器材
3. 练习题和教案材料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实验和讨论
3.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脏的作用和结构。

系统解剖学-教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教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教案(运动系统) 系统解剖学课程课程编号: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总学时:51周学时:开课时间: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授课教师姓名:教案4教学目的:1.了解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掌握人体的分部和系统。

3.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重点内容及突出方法:1.人体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2.解剖学的分科。

3.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4.常用解剖术语,包括标准解剖姿势、面、轴和方位等。

5.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如发生发展的观点、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的观点等。

教学过程:1.人体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定义(5分钟)。

2.解剖学的分科(5分钟)。

3.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5分钟)。

4.常用解剖术语(20分钟),包括标准解剖姿势、面、轴和方位等。

5.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5分钟),如发生发展的观点、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的观点等。

教学后记:在第一课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浓厚的兴趣,但缺乏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们应该从兴趣入手,用活泼生动的话题引导同学们的研究积极性。

同时,应该重点讲解空间方位,包括人体解剖学姿势、轴和面术语等。

在运动系统骨学总论课中,重点是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的讲解,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骨的构造和功能。

骨是人体器官之一,具有形态和功能,血管和神经分布,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并具有修复、改造和再生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长骨是指长度大于宽度的骨,如肱骨和胫骨;短骨是指长度、宽度和厚度相近的骨,如腕骨和跟骨;扁骨是指平板状的骨,如胸骨和骨盆骨;不规则骨是指形状不规则的骨,如颅骨和脊椎骨。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血管和神经也分布其中。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结缔组织薄膜,骨髓填充在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人体解剖学教案(15)

人体解剖学教案(15)

人体解剖学教案(15)教学内容第二节心血管系统四、体循环的血管(一)体循环的动脉教学要求1、掌握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

2、掌握上肢动脉主干的名称。

3、掌握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分支和分布,子宫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

4、掌握下肢动脉主干的名称;全身主要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5、了解主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功能。

6、了解上肢动脉主干的位置,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

7、了解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下肢动脉主干的位置。

教学步骤:2、锁骨下动脉行程: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经胸锁关节后方,斜向外至颈根部呈弓状经胸膜顶前方,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续腋动脉。

(1)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上行穿上6位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支营养脑与脊髓。

(2)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向下入胸腔,沿第1~6肋软骨后面下降,分支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乳房等处。

其较大的终支称为腹壁上动脉,穿膈入腹直肌分支与腹壁下动脉吻合营养腹直肌。

分支 a.甲状腺下动脉:横过颈动脉鞘后方至甲状腺侧叶下端;(3)甲状颈干thyrocevical trunk b.肩胛上动脉:至冈上肌、冈下肌;此外,锁骨下动脉还发出肋颈干:第1、2肋间支及颈部深肌支;肩胛背动脉:至背部浅层肌。

3、上肢动脉(1)腋动脉:使用上肢动脉挂腋动脉axillary artery 行于腋窝深部,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胸肩峰动脉: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肩关节;胸外侧动脉: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乳房;分支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背阔肌、前锯肌;旋肩胛动脉:穿三边孔至冈下窝诸肌;旋肱后动脉: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肩关节及附近诸肌。

(2)肱动脉:肱动脉brachial artery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初中心脏的教案设计

初中心脏的教案设计

初中心脏的教案设计课程类型:生物课课时:2课时年级: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能够解释心脏跳动的过程,理解心脏跳动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心脏跳动的过程及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心脏各腔室之间的血液流动方向。

2. 心脏跳动的机制。

教学准备:1. 心脏模型或图片。

2. 心脏解剖图。

3. 血液流动动画或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脏?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展示心脏模型或图片,讲解心脏的结构,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等。

2. 教师讲解心脏的功能,说明心脏如何推动血液循环。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心脏跳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心脏跳动的机制是什么?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复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哪些结构和功能?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心脏跳动的过程及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心脏跳动的过程,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教师讲解心脏跳动与血液循环的关系,说明心脏如何推动血液流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心脏模型操作,观察心脏各腔室之间的血液流动方向。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心脏跳动的机制是什么?如何保持心脏健康?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

3.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1. 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1. 心脏模型。

2. 心脏结构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简洁的导入语,由上节课的内容过渡到本节课,既承上启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过程【任务一】心脏的结构学生观察心脏的模型并阅读课本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 填写各部分名称。

2. 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

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3. 心脏由几个腔构成,其中收缩力最强的是哪一个,与此相连的血管是什么?4. 心脏内的血液只能怎样流动?【任务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变化。

三、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 学生探讨心脏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心脏各部分的名称。

2. 学生能够描述心脏壁的构成和功能。

3.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和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心脏模型、心脏解剖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心脏模型向学生展示心脏的外观,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心脏的形态特征。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心脏的位置和组成部分: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房、心室、心包等部分组成。

2. 利用心脏解剖图详细向学生介绍心脏的结构特点。

三、探讨心脏的功能(15分钟)
1. 讲解心脏的主要功能:泵血、输送氧气和养分。

2.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如何完成泵血的功能,促使学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心室的连续收缩和舒张完成泵血的过程。

2. 请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加深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
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人体解剖学教案:器官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人体解剖学教案:器官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05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组织特点。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毗邻。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要求。
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
解剖学实验器械:手术刀 、剪刀、镊子、探针等。
显微镜及相关观察工具。
解剖学模型、挂图和标本 。
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
泌尿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
输尿管
输送尿液到膀胱。
膀胱
储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神经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大脑
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感觉、运 动、情感和认知等功能。
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大体解剖学主要研究肉眼可见的器官、组织的形 态和结构,如骨骼、肌肉、内脏等。
微观解剖学则研究细胞、组织、器官在显微镜下 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胞器、细胞膜、细胞核等。
器官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器官系统解剖是医学、生物学、 体育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
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 构,有助于理解其生理功能及相
大肠
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并排出粪便。
呼吸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鼻腔
过滤、加温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气管和支气管
输送空气到肺部。

保护下呼吸道,防止食物和异物进入。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包括肺实质和肺间质 。
循环系统解剖与组织结构
心脏
泵血器官,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
血管
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

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心脏的运动方式;
3. 掌握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 心脏的运动方式;
3.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心脏相关的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教师讲解: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运动方式。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心脏的运动情况。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答疑与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

六、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延伸:
1. 邀请专家讲解心脏的保健知识;
2. 带领学生进行心脏健康运动。

以上为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系统解剖学教案(张树斌)-【目的与要求】

系统解剖学教案(张树斌)-【目的与要求】

【目的与要求】绪论: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

2.掌握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骨学总论: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掌握成人骨的数目和分类。

3.掌握长骨的形态特点。

4.掌握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5.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中轴骨:躯干骨: 1.掌握椎骨的基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特点。

2.掌握胸骨的形态及分部。

3.了解肋骨的基本形态。

颅骨: 1.掌握脑颅、面颅各骨的名称及位置。

2.掌握颞骨、筛骨、蝶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

3.掌握颅底内面的重要孔道。

4.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其孔裂。

5.了掌握躯干骨重要骨性标志。

【手段与方法】1.电子幻灯片教学为主,配合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分配】2学时。

学时分配:人体解剖学定义和分类10分钟,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10分钟,骨学总论10分钟,躯干骨30分钟,颅骨(一)20分钟,小结10分钟【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难点:内侧与外侧,内与外的区别;骨的构造;各部椎骨的特征;颅骨的名称、位置。

重点: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和面;骨的分类;椎骨的基本形态;翼点的位置、构成和意义。

进展: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自学内容与要点】1.人体解剖学发展概况,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2.骨的表面形态,骨的发生和发育。

3.分离颅骨的具体形态。

【课后小结】1.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方位术语,轴和面。

2.骨的分类,骨的构造。

3.椎骨基本形态。

4.颅骨名称位置。

【课后思考题】1.试问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

2.比较常用方位术语中的内与内侧,外与外侧地不同。

3.运动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哪些主要功能。

4.试述骨的构造。

5.骨膜位于何处,它有何功能。

6.颈椎、胸椎、腰椎在形态上各有何特征。

7.脑颅面颅各有哪些骨构成。

【目的与要求】颅骨(二): 1.掌握鼻腔外侧壁上的结构。

2.掌握各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3.掌握翼点的位置、构成和意义。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3)了解心脏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模型和图示,培养学生识别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能力;(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理解心脏工作原理的能力;(3)通过调查和分析,培养学生了解心脏病预防和管理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心脏健康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工作原理。

2. 难点:心脏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心脏病预防和管理的实践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心脏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心脏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心脏图片,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2)提问:你们对心脏有什么了解?心脏有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1)学生通过教材和图示,自主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3. 课堂讲解(1)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3)讲解心脏病的预防和管理。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心脏疾病的原因和预防;(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心脏病预防和管理的知识。

5. 课后作业(1)绘制心脏结构图;(2)撰写一篇关于心脏健康的短文。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模型、图示等,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心脏的工作原理;3. 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心脏病预防和管理的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提高心脏健康意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儿科护理学教案——12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

儿科护理学教案——12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
教具和多媒体使用(请打√选择,可多选):
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其它
参考资料:
《儿科护理》,主编:吴岸晶唐省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儿科护理》,主编:廖少玲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应试题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对应的护理措施。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的特殊信道。
5.胎儿时期肝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
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二、出生后的改变
1.脐带结扎
2.卵圆孔、动脉导管闭合
三、小儿心脏、血管、脉搏、血压的特点
教学方法:1、设疑,启发学生阅读教材。
2、通过影片展示胎儿血循环的途径及生后的改变,并归纳、总结其特点
2.熟悉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异常血液分流导致身体状况改变的结果。
3.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型、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对应的护理措施。
2、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
1、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血流改变。
异常的血循环分流结果,解释躯体评估要点,展示护理诊断
3、以先心病患儿异常的血循环分流结果为依据,逐条解释术
前的主要护理措施。
小结:
归纳总结本章的内容,展示课后练习题。
【教学回顾及总结】与学生一起梳理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
15′
10′
5′
教学内容后练习题。

初中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3. 理解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 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心脏工作原理动画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心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展示心脏的图片或模型,让他们猜测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5分钟)
1. 通过展示PPT,介绍心脏的结构和位置;
2. 演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3. 强调心脏是人体的泵,承担着输送血液的重要功能。

三、探究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20分钟)
1. 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键点;
3.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来解释心脏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四、小结与讨论 (10分钟)
1. 综合前面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讨论心脏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器官做比较。

五、作业布置 (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器官,比如肺或肝脏,了解其结构和功能,并与心脏进行比较。

六、课堂总结 (5分钟)
1. 回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
《心》
课程
解剖生理学基础
学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实验一体化
专业
药剂
年级
一年级
所选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于晓谟主编《人体解剖学基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项目主要围绕心腔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设计,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动手实现从“做”中“学”,采用创设情境→实施任务→自主探索→小组竞赛→拓展提高→评价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心》教学设计方案
科目:解剖学基础
内容:脉管系统—心
一、教学分析………………………………………………………………1
(一)教材分析……………………………………………………………1
(二)教学目标……………………………………………………………1
(三)重点难点……………………………………………………………2
课前明确学生“己知”及“未知”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创设情境
课前观看微课,完成课前任务表。在手机上安装3Dbody app。
呈现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进行前置性学习,手机安装后在教学中可运行3Dbody app进行交互学习。
人体心脏模型、手机
观察、触摸人体标本
利用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利用手机操控3Dbody软件进行交互学习。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对人体分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系统器官还很陌生,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动机。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手、眼、耳、嘴、脑都动起来,以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为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同学间相互帮助,在做中学,学中思,边学边做。适时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迁移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针对本次课自己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心脏的结构初中生物教案

心脏的结构初中生物教案

心脏的结构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描述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理解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器官;
3. 掌握心脏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脏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难点:心脏如何进行有效的泵血运动。

教学准备:
1. PPT:展示心脏的结构图和动画;
2. 模型:展示心脏模型,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3. 教材:《生物》教科书相关章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PPT上的心脏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心脏是人体中的什么器官?它有什么重要的功能?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心脏的结构图,简要介绍心脏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2. 讲解心脏的主要功能:泵血、维持人体的供血和循环等。

三、观察心脏模型(15分钟)
1. 分发心脏模型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心脏的各个部分;
2. 通过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位置。

四、小组讨论心脏的工作原理(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脏是如何进行泵血运动的;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相讨论。

五、总结与反馈(10分钟)
1. 教师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心脏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听取学生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和学习体会。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心脏实验,通过实践加深对心脏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方法。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评价;
2.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程度。

心脏的结构教案

心脏的结构教案

心脏的结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心脏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功能。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心脏模型或图像3. 纸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张心脏的图像,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器官。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探索(15分钟):1. 展示心脏模型或图像,向学生解释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2.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心脏的结构图,并解释各部分的功能。

3. 与学生一起探索心脏的内部结构,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心脏的各部分。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纸和铅笔。

2. 要求学生在纸上绘制一个心脏,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他们对心脏结构的理解。

总结(10分钟):1. 回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强调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医生或心脏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医院或解剖学实验室,观察真实的心脏标本。

3. 要求学生制作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海报或展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心脏结构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和对心脏结构的描述准确性。

3.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讨论,评估他们对心脏知识的深入思考。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心脏的好奇心。

2. 在探索部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

3. 在实践部分,通过绘制心脏图和小组展示,促进学生的合作和理解。

4. 在总结部分,强调重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心脏的理解。

5. 扩展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位置、外形、心的各腔、传导系统、心的血管、心壁的结构、心的体表投影、心包八个方面来认识心。重点讲述心的外形和各腔及心的血管。(60分钟)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组成:(5分钟)
心血管系统由心、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
4、心壁的微细结构:(3分钟)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
5、心传导系统(5分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能产生兴奋和传递冲动。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传导路径: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细胞。
(1)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3、心脏的泵血机制。
4、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临床常见病的病理机制。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复习上一次课重点内容:(提问的形式)(10分钟)
1.运动系统的组成;2.内脏的组成
新课教学内容:脉管系统概述、心(80分钟)
教学思路:
(一)概述的核心问题---脉管系统的组成。从简单到复杂直到大小循环的概念的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生活中口服、肌肉注射和输液治疗方法中药物的作用原理。(20分钟)
4.了解脉管系统一张总体结构布局。
教学
重点

突出
方法
体循环、肺循环、心包腔的概念;
心的位置、心各腔的结构特征;
心的传导通路;体表投影;
教学
难点

突破
方法
心各腔的结构特征;
心的传导通路;
心的动脉和静脉。
相关
内容
素材
1.在对运动系统和内脏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
运用整体思想来学习本章节。
2、运用所学知识生活中服药、静脉注射以及静脉点滴等治疗手段的的作用机理。
系统解剖学课程


课程编号:
总学时:51 周学时:4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崔慧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姓名:
章节
脉管系统--- 概述 心
课时
2




1.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心包腔的概念;
2.掌握心的位置、心各腔的结构特征;心的传导通路;体表投影;
3.熟悉心的动脉和静脉。
(2)房室结:既能传导来自窦房结的冲动,又有产生兴奋的作用,但由于其兴奋频率较窦房结低,故在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
(3)房室束及其分支:左束支,右束支(左前上支、左后下支、间隔支)、浦氏纤维网:心内膜下浦氏纤维网、肌内浦氏纤维网
6、心的血管(10分钟)
(1)心的动脉 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2)心的静脉
一底: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两面:胸肋面(前上面)、膈面(后下面)
三缘:右缘,下缘,左缘;
四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
3、心各腔的形态(25分钟):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故左右半心不相通,但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均借房室口相通。
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圆锥):有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3)左心房:分前、后两部
前部:有左心耳
后部:四个入口: 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 一个出口:左房室口
(4)左心室:分流入道和流出道。
流入道(窦部):有左房室口、二尖瓣、乳头肌、腱索、二尖瓣复合体
流出道(主动脉前庭):有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7、心的体表投影(自学):左上点、右上点、右下点、左下点
8、心包(自学):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壁层、脏层)、心包腔
9、运用知识了解心脏的泵血机制,为后续的生理学打下基础(5分钟)。
10、联系临床引导学生思维心肌梗死的发理机制及治疗措施。(2分钟)











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2、血液循环的路径(10分钟)
1)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 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体循环的特点: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2)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
(1)右心房:分前部(固有心房)、后部(腔静脉窦),二者以界沟或界嵴为界。
有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一个出口是右房室口,通右心室。
房间隔下部有卵圆窝,是胎儿时期的卵圆孔在出生后封闭的遗迹。
(2)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它的室腔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窦部):有右房室口、三尖瓣、肉柱、乳头肌、腱索、隔缘肉柱(节制索)。





心房肌和心室肌是否同时收缩,为什么?




1.心脏的学习内容较多,心腔内结构复杂,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
2.学习内容虽然多而复杂,能结合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知识讲解,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较好。
3.课后综合性的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本节内容。
肺循环的特点:行程短,只流经肺完成气体交换。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输液问题:由静脉--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动脉---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
服药问题:小肠吸收入毛细血管--静脉--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
(二)心
1、心的位置:(5分钟)心是一个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
2、心脏的外形:(5分钟)似略呈倒置的圆锥体,略大于本人的拳头,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四沟。
一尖: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