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
摘要: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周围社会生活的教育资源,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想品德课应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时代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61-02
长时间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一直处于一种不良状态。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起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教学情况看,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仅局限于书本,人为地造成“纯而又纯”的教育,这使得学生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未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且学生厌学,对待问题往往是死记硬背,导致知行脱节,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提倡:思想政治课应该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富有时代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
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课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引领自己的人生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案例,结合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多方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群体中的生活为主,以“真实”的生活事件来促进真实的学习过程。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现象,真正加深对生活、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感受,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和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立足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困惑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思品课教学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服务,才会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教育的存在根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服务于生活,进行教育教学显然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思品课教学应该更多地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践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既包括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内容,
又包括反映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内容,它与时代、社会、青少年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以便让学生进行分析。如在讲“道德良好”时,让同学举例说明,好多同学都讲到贝多芬、海伦凯勒等名人的事例,虽然他们都有榜样的作用,毕竟离学生太遥远,有可望不可即之感。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从身边找事例,自己或朋友、家人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怎样克服的?结果大家列举了身边许多
感人的事例,引起大家的心灵共鸣。或者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表达出来,在解决学生困惑的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表现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要排队、要给老弱病残让座等。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视而不见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念,并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再看人们对你有何评价。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和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知,以落
实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二、进行时事教育,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因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近年来,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很多题目的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特别是生活中的时政热点,这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时政热点。如2012年天宫1号发射成功,校车的安全问题,钓鱼岛事件,十八大的召开,等等。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时事演讲、新闻发布会(学生讲新闻)、模拟答记者问、时事专题讲座、时事点评等形式灵活地教学,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从而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核心在于优化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例如,针对学校里普遍存在的乱扔垃圾的现象,让同学们在教室里模拟乱扔垃圾的情境,并让几个学生负责捡垃圾,然后谈谈自己的感
受。经过同学们的不断“努力”,几个捡垃圾的同学苦不堪言,气愤地说:“捡垃圾太辛苦了,不停地干活,而且前面捡,后面就有人扔,想保持地面整洁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又由此想到平日自己打扫校园,以及环卫工人每日不停清理环境都非常辛苦,如果大家都来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垃圾入箱,我们的社会大环境该是多美呀……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科学性。学生的一些认识和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学生能否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实践转变的关键。思想品德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生活化思品作业,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用生活化的理念来设计思品作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以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明理与导行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 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