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与叛逆厌恶情绪。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益于他们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的提高。

因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就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以及价值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不足,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出了些许建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

如有学者胡凯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界定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总的来说,是和脱离生活的尤其是理想化、知识化、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而言的,它强调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根基这一本体性的规定。

”[1]
有的人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去定义它,如学者尚丽娟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找依托、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2]
还有学者唐汉卫在阐释“生活德育”的内涵时,认为“‘生活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培养一个人的道德。

”[3]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同大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

针对现实生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而不是由抽象的概念或理性知识来决定。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以大学生为主体。

坚持以大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4],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社会生活开展教育活动。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注重培养的是那种毫无瑕疵的、完美的人格,而不考虑这种人格是否可以实现以及是否必要。

从而制定过高的教育目标,以至脱离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没有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实施教育。

在内容上,我们长期以来过多地强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多以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偏好向受教育者传授一些美丽的有些不符合实际的大道理,把学生看成是传输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工具。

往往难以引发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现实生活背景下对人生价值进行思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脱离了大学生现实的生活基础、脱离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去。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隔离学生生活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隔离生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注重理论教育,缺乏真实的实践体验。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依然以课程形式实施,教师对大学生以灌输与说教来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是必要的,我们不能轻视课堂教学,甚至抛弃课堂教学。

但是如果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甚少甚至没有联系,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转化为亲身实践,知而不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地发挥,学生就不会产生认同感,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实践的意愿。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教授与学习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现实的生活实践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如何把现有的思想品德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它融入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世界之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重视学校教育,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生活的融合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性在学校里完成,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融合。

单独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生活中,没有注意到个体家庭生活中的教育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地贴近学生生活,必须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生活相融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一)在教育目标上,体现层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客观内在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回归到现实生活,从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出发,避免目标的理想化与空洞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思想道德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有层次性,不能简单的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大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素质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克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片面强调目标统一性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位,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在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的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现生活化,必须在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5]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得到最直接,影响最持久的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尽量避免向大学生传授一些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及各种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化准则,而应该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道德的、价值观念的困惑与问题出发,来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与内容。

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社会的、道德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得出自己的独有的道德判断与价值观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育内容也会随着生活的变化发展而做出适时的调整,以保持教育内容的生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

“离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和整个社会实践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6]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课堂教学,为学生组织生动的课外实践活动也具有重大意义。

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克服在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了社会经验和阅历。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深入基层,发现自身的不足,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学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大学生到偏远地区支教,参加社会调查,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四)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推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7]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坚持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摒弃教条的、以听话和服从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正地把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升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学科的宗旨。

”[8]
(五)学生自身,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
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理念,学校往往只注重和强调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受教育者只是被动地等待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

学生自我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活动的主体。

学生应主动的与教师,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自我的主体性意识。

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中,培养自我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品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尚丽娟.思想政治教育应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24.
[3]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文大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
[5]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7]肖芳.论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J].求索,2004,(3):114.
[8]郑永廷.与时俱进,推动学科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