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2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行业技术学习-LTE核心网课程(2)-TAU流程

移动通信行业技术学习-LTE核心网课程(2)-TAU流程
Partial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1 Partial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2
…… Partial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P
Type of list = “00”,表示这 些TAC都属于同一个PLMN, 并且这些TAC的编码不连续
Registration Area 5
Registration Area 1
Registration Area 3
在TAI list所包含的 Tracking Area之间移
Registration Area动2,不执行TARU过e程gistration Area 4
TAI list结构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IEI Length of tracking area identity list contents
内容安排
1. 基础知识 2. 跟踪区更新的功能
3. TAU流程
4. 定时器的使用
TAU过程简述 HSS
(2)
old MME
(3)
MME
(1)当UE重新选择了一个新小区,并且意识到广播的TA ID不在存储的 TA 列表里时,UE会启动TAU过程,向MME发送TAU update消息;
(2)一旦从UE接收到TA消息,MME会检查是否保存有该UE的Context, 如果没有的话,MME就会分析UE的临时标识(如GUTI)来确定哪个节点 保存着该UE的Context,之后新MME就会向旧MME请求UE的Context。 (3)旧MME将UE的Context传递给新MME; (4)一旦新MME接收到旧Context,就会通知HSS该UE的Context现在 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MME; (5)-(6)HSS在旧MME中取消该UE的Context; (7)HSS给新MME证实,同时将新的用户数据给MME; (8)MME通知UE跟踪区更新成功,同时提供一个新的GUTI给UE;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移动学习指的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等特点,给传统教育带来了重要的补充和拓展。

本文将介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以期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移动学习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学习活动。

移动学习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发展现状1、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

移动学习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

2、移动学习的特点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便捷性:移动设备具有携带方便、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2)灵活性:移动设备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根据学习需求灵活选择。

(3)个性化:移动设备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4)多样性:移动学习可以涵盖多种领域和学科,不仅可以进行知识传授,还可以进行技能培训、兴趣培养等。

3、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移动学习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移动学习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芬兰的“Mobile Learning”项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项目利用移动设备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在国内,移动学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和应用,例如“学信通”等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三、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负荷理论、人际网络理论和自适应学习系统等。

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

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Learning experience of mobile company编订:JinTai College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篇章2:移动公司学习心得文档篇章1:移动公司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辛苦了一天,感觉还是挺充实、挺快乐的,公司应该多组织这种玩索而有得的活动。

炎炎烈日下,我们不怕似火的骄阳,哼着小曲,2个小时的车程丝毫没感觉到疲惫。

来到了祁阳移动通信,吸取祁阳移动的精华。

一下车就有公司领导引见我们到会议室,里面准备了丰富的水果及茶水,惹得我口水直下三千尺。

别急!还是先等领导们都进来了,发话了,再动手。

不一会儿,祁阳老总来了,一进门就笑脸相迎,乐呵呵的请我们喝茶吃点心。

紧接着一翻欢迎词及在场迎接人员的介绍,在场迎接我们的是各部门主管,感觉挺热情的。

于是吃着水果不亦乐乎的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

留了影,各部门主管领着各部门人员去工作的地方。

我跟着客户中心的主管来到他们的大厅。

走进大厅,第一反应就是,整体感觉还不错。

厅挺大的,设备很齐全,环境舒适,服务人员看上去也挺漂亮,挺热情的。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资费导购图架上放了当日新入网可选的手机号码及入网价格,这样客户来办理入网业务时,导办员为其介绍完资费后,看中哪个号码,直接取下就可以去前台办理开户业务了。

既方便了客户选号,又节省了前台营业人员为客户介绍说明的时间。

值得我们借鉴。

基于UTAUT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宁夏S医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为例

基于UTAUT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宁夏S医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为例

㊀第35卷第2期2021年4月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㊀㊀C H I N A M E D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35N o .2A pr .2021基金项目:该课题受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N X S C 20170204)资助完成.收稿日期:2020G03G30作者简介:余琴(1986G),女(回族),银川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通信作者:马占兵(1986G),男(回族),银川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及开源学习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电话:13369501740;E Gm a i l :20130108@n x m u .e d u .c n基于U T A U T 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以宁夏S 医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为例余㊀琴1,2,朴姬顺2,马占兵31.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银川㊀750000;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㊀710062;3.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银川㊀750000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并对企业和学校提供一定的建议.方法㊀对宁夏S 医学院1673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U T A U T 2模型,利用AMO S 结构方程建模,构建影响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结果㊀习惯㊁个人创新㊁社会影响㊁界面设计㊁绩效期望㊁享乐动机对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具有积极作用,手机硬件局限具有消极作用,而努力期望和促进因素没有影响.结论㊀良好的学习习惯㊁创新能力㊁平台界面㊁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平台趣味性是提升手机移动学习接受度的有效途径.ʌ关键词ɔ: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U T A U T 2模型;影响因素ʌ中图分类号ɔ:G 40G057;G 642.0㊀ʌ文献标志码ɔ:A㊀ʌ文章编号ɔ:1004G5287(2021)02G0182G07ʌD O I ɔ:10.13566/j .c n k i .c m e t .c n 61G1317/g4.202102009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M Gl e a r n i n g wi t hm o b i l e p h o n e s f o r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b a s e do nU T A U T 2m o d e l:Ac a s e s t u d y o f o n l i n e l e a r n i n gp l a t f o r mo f S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i nN i n gx i a Y uQ i n 1,2,P i a oJ i s h u n 2,M aZ h a n b i n g3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F i n a n c e ,N i n g x i aC o l l e g e o f F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Y i n c h u a n 750000;2.S c h o o l o f E d u c a t i o n ,S h a a n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62;3.S c h o o l o f B a s i cM e d i c i n e ,N i n g x i a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Y i n c h u a n 750000,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O b je c t i v e ㊀T oe x p l o r e t h e i nf l u e n c i ng f a c t o r s o fM Gl e a r n i n g w i t hm o b i l e ph o n e s f o r m e di c a l s t u d e n t s ,a n d p r o v i d e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e n t e r pr i s e sa n ds c h o o l s .M e t h o d s ㊀A q u e s G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w a s c o n d u c t e do n1673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f r o mS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i nN i n gx i a .B a s e d o n t h eU T A U T 2m o d e l ,AMO S s t r u c t u r a l e q u a t i o nm o d e l i n g wa s u s e d t ob u i l d a r e s e a rc hm ode l t h a t af f e c t sm o b i l e p h o n em o b i l e l e a r n i ng f a c t o r s o f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R e s u l t s ㊀H a b i t s ,pe r s o n a l i n Gn o v a t i o n ,s o c i a l i m p a c t ,i n t e rf a c e d e s ig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e x pe c t a t i o n s ,a n d h e d o n i cm o t i v a t i o nh a v e a p o s i t i v e ef f e c t o nM Gl e a r n i ng wi t hm o b i l e p h o n e s ,a n d 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 s o fm o b i l e p h o n e h a r d w a r e h a v e a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w h i l e e f f o r t s t o e x p e c t a n d p r o m o t e f a c t o r sh a v en o i m p a c t .C o n c l u s i o n ㊀G o o d l e a r n i n g h a b i t s ,i n n o v a t i v ea b i l i t y ,p l a t f o r mi n t e r f a c e ,h i g h Gq u a l i t y a n dr i c hl e a r n i n g re Gs o u r c e s ,a n df u no n t h e p l a t f o r ma r e e f f e c t i v ew a y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a c c e p t a n c e o fM Gl e a r n i ng wi t h m o b i l e p h o n e s .ʌK e y w o r d s ɔ:M e d i c a l s t u d e n t s ;M Gl e a r n i n g w i t hm o b i l e p h o n e s ;U T A U T 2m o d e l ;I n f l u e n c Gi n g fa c t o r s㊀第35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余㊀琴等.基于U T A U T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㊀研究背景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进行交流学习的形式[1].目前,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指出:移动学习将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技术重大发展的技术之一[2G3].手机价格低廉㊁普及率高㊁携带方便,将成为未来最普适的移动学习终端[4].通过技术强化的在线移动学习已成为医学本科教学的主流,全世界的医学生都依赖在线课堂活动㊁教学方法和数字资源来完成他们的学习[5].马斯特斯等[6]预测,移动应用程序也将成为医学教育的主流.研究表明,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能够改善医学生学习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移动学习的使用意愿问题,并针对大学生[7G11]群体开展了许多实证研究分析,而医学生作为特殊子集,具有学习过程繁重㊁终身要求素养更高㊁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强的学习特性[8],未见针对性讨论.另一方面,由于抽样对象㊁研究背景等不同的原因,造成同一预测因素会有不同结果.例如:王金涛[9]研究表明,努力期望(即移动学习相关技术容易使用的程度)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使用意图有显著影响;而许玲等[7]研究结果却相反.该研究以宁夏S医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二代整合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简称U T A U T2)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构建手机移动学习使用意愿的研究理论模型,探究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医学移动学习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㊀理论依据和模型假设2.1㊀二代整合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 T A U T2是在U T A U 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U T A U T认为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因素有四个:绩效预期㊁努力预期㊁促进因素和社会影响,并且受到性别㊁经验㊁年龄及自愿使用4个调节变量的影响;使用行为由使用意愿和便利条件决定,并受调节变量性别的影响[12].2012年,V e n k a t e s h等[13]在U T A U T的基础上,增设了享乐动机㊁价格价值和习惯三个变量,形成二代技术接受与使用的统一理论即U T A U T2,如图1所示.与U T A U T相比,U T A U T2在行为意图方面的解释力从56%提升到了74%,技术使用的解释力从40%提升到了52%,具有实质性的改进.2.2㊀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该研究以U T A U T2作为理论模型,先将绩效期望㊁努力期望㊁社会影响㊁享乐动机㊁习惯㊁促进因素等图1㊀U T A U T2理论模型[13]六个核心变量,同时与宁夏S医学院不同专业㊁不同性别㊁不同年级的25名学生进行 半结构化访谈 .结果表明:医学生除了对移动学习资源的有用性和学习平台的易用性等因素考虑比较多外,其次是手机硬件限制问题㊁手机移动学习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学习平台界面交互的因素,还有一些学生对新事物持观望状态(即个人创新性能力).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较相近且学校网络免费向学生开放,而目前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更倾向于把使用意愿作为反映个体接受度的唯一影响因素[14].因此,剔除了U T A U T2模型中的价格成本和使用行为,最终构建研究假设模型如图2所示.图2㊀研究假设模型㊀㊀①绩效预期(p e r f o r m a n c e e x p e c t a n c y,P E)是指一个人认为使用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其从工作绩效中受益的程度[12].②努力期望(e f f o r t e x p e c t a n c y,E E)是指个人认为使用信息系统时的轻松程度[12].③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认为他人相信其应该使用新的信息系统的重要性[12].④促进因素(f a c i l i t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F C)是指个体对可用于执行行为的资源和支持的感知[13].⑤享乐动机(h e d o n i cm o t i v a t i o n,HM)指从使用技术中获得的乐趣或享受,并且已证明它在确定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3].381㊀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5卷第2期⑥习惯(h a b i t s,H A)指个体由于学习而倾向于自动执行行为的程度[13].⑦移动设备局限(m o b i l ed e v i c e l i m i t a t i o n s,M L)指学生对移动设备的局限性的认识,如低速㊁不可靠和不安全的互联网连接,小键盘和屏幕大小,有限的内存和电池容量,难以使用移动设备导航和下载[15].⑧用户界面设计(u s e r i n t e r f a c e,U I)指个体对呈现系统特征和功能的信息系统界面结构设计的感知[16].⑨个人创新(p e r s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v e n e s s,P I)是指个人尝试任何新信息技术的意愿[17].⑩使用意图(b e h a v i o r a l i n t e n t i o n,B I)指个体对技术在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未来使用技术的意愿.基于以上研究变量提出研究假设:绩效期望㊁努力期望㊁社会影响㊁习惯㊁个人创新㊁享乐动机㊁促进因素㊁用户界面设计对手机移动学习使用意愿有正向作用,而设备局限具有负向作用.而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对绩效期望和享乐动机㊁习惯对界面设计㊁社会影响对绩效期望㊁个人创新对努力期望具有正向作用,而设备局限对努力期望具有负向作用.3㊀实证研究3.1㊀研究设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由三部分组成:①医学生目前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②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李克特的5分制,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得分5~1;负向作用则反向计分,即1~5,如表1所示;③学生关于手机移动学习的建议.表1㊀调查问卷题项设置潜在变量题项观察变量说明㊀㊀绩效期望P E1我认为利用手机学习可以很快帮助我完成学习任务.P E2我认为利用手机学习可以提高我的学习效率.P E3总的来说,我认为利用手机学习对我是有帮助的.努力期望E E1我认为在手机上学习操作简单,非常容易使用.E E2我认为在手机上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㊁精力就可以熟练运用.E E3我能很快的适用手机移动学习这种方式.社会影响S I1如果我重视的人(教师或学生)认为我应该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我会乐意使用.S I2如果有教师或学生向我推荐手机移动学习,我会乐意使用.S I3如果周围的人都在使用手机移动学习,我也会尝试使用.促进因素F C1我有使用手机移动学习必要的资源(如手机㊁网络㊁时间及动机等).F C2我所使用手机移动学习与其他用于学习的技术能够相互补充.F C3我有使用手机移动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享乐动机HM1我认为使用手机学习可以激发我的好奇心.HM2我认为使用手机学习可以提高我的学习兴趣.HM3我认为使用手机学习的过程非常有意思.习㊀㊀惯HA1使用手机学习已经成为我的习惯.HA2我经常会通过手机与教师㊁学生讨论学习上的问题.HA3我经常会利用手机进行日常课堂学习的查漏补缺.界面设计U I1我愿用手机学习,因为应用程序使用合适的颜色㊁图形和吸引人的动画.U I2我愿用手机学习,因为应用程序界面设计有漂亮的菜单和图标.U I3我愿用手机学习,因为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页面布局.硬件局限M L1我不愿用手机学习,因为有不安全和不可靠的互联网连接.M L2我不愿用手机学习,因为电池容量和内存都很低.M L3我不愿用手机学习,使用手机导航和下载很困难.个人创新P I1我很愿意做各种新的尝试.P I2与周围的人相比,我往往是较早的尝试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人.P I3我是一个善于发现并使用新鲜事物的人.使用意图B I1如果条件允许(如网络㊁设备㊁资源等),我愿意使用手机学习.B I2未来我愿意继续使用或开始尝试使用手机进行学习.B I3我愿意把手机移动学习软件推荐给朋友使用.481㊀第35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余㊀琴等.基于U T A U T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3.2㊀问卷调查2019年12月1 15日,利用问卷星,以微信㊁Q Q 群等形式向宁夏S医学院学生发放并完成问卷调查.3.3㊀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 x c e l2010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 P S 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现状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 e a r s o n相关对各因子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采用A M O S 22.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构方程适配标准:G F I>0.9,S R M R<0.05,N F I>0.9,T L I >0.9,C F I>0.9.3.4㊀结果该研究共发放1900份问卷,收回1835,回收率为97%.剔除答题时间小于150s或明显答题互斥的无效问卷162份,得到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率为91%.3.4.1㊀描述性统计㊀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现状:①使用手机主要目的:社交通讯占比84%,新闻资讯占比80%,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占比7%,生活消费占比32%.②手机移动学习的频率:14%的学生几乎每天采用手机移动学习,61%的学生经常采用,24%的学生偶尔采用,1%的学生基本不采用.③手机移动学习态度:74%的学生认为手机移动学习能很好或一定程度上辅助学习,22%的学生认为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会有作用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3.4.2㊀验证性因子分析㊀采用A M O 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参数为D M C I/D F=4.510,G F I=0.935,S RGM R=0.032,N F I=0.939,T L I=0.942,C F I=0.952,各拟合指标符合模型适配标准,结果如表2㊁表3所示.表2㊀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因㊀㊀子观测变量因素负荷标准化负荷平方标准化残差组合信度平均变异量萃取量绩效期望P E10.7510.5640.4360.8340.626P E20.7940.6300.370P E30.8270.6840.316努力期望E E10.7420.5510.4490.8100.589E E20.7090.5030.497E E30.8440.7120.288社会影响S I10.7700.5930.4070.8480.651S I20.8340.6960.304S I30.8150.6640.336便利条件F C10.7880.6210.3790.8020.575F C20.7580.5750.425F C30.7280.5300.470习㊀㊀惯H A10.7550.5700.4300.7760.537H A20.7100.5040.496H A30.7320.5360.464个人创新P I10.8240.6790.3210.8110.590P I20.7080.5010.499P I30.7680.5900.410界面设计U I10.7590.5760.4240.8080.584U I20.7820.6120.388U I30.7520.5660.434硬件局限M L10.7140.5100.4900.7670.523M L20.7410.5490.451M L30.7150.5110.489享乐动机HM10.7980.6370.3630.8390.635HM20.7890.6230.377HM30.8030.6450.355使用意图B I10.7950.6320.3680.8260.613B I20.8390.7040.296B I30.7100.5040.496㊀㊀㊀㊀㊀注:表中的观测变量符号对应内容具体参见表1581㊀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5卷第2期表3㊀平均方差萃取量平方根和相关系数的总和矩阵使用意图享乐动机硬件局限界面设计个人创新习㊀㊀惯便利条件社会影响努力期望绩效期望使用意图㊀0.783享乐动机㊀0.700㊀0.797硬件局限-0.194-0.138㊀0.723界面设计㊀0.616㊀0.766㊀0.0210.764个人创新㊀0.701㊀0.603-0.0180.6060.768习㊀㊀惯㊀0.701㊀0.707-0.0590.6670.6300.733便利条件㊀0.660㊀0.643-0.0950.5300.6150.6540.758社会影响㊀0.665㊀0.655-0.1720.5040.4980.5080.5970.807努力期望㊀0.668㊀0.724-0.1340.5970.5850.6400.7250.6390.767绩效期望㊀0.667㊀0.701-0.2290.5110.5430.5830.6890.6820.7030.791㊀㊀由表2可知:①所有观测变量载荷值均在0.7以上,表明个别观测变量信度都达到了显著水平;②10个因子组合信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模型内在质量较好;③10个因子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表明观测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即模型内在质量较好.由表3可知:所有潜在变量平均方差抽取量平方根(即对角线数值)均大于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即对角线以下数值),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3.4.3㊀模型适配度㊀根据初始模型拟合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依次删除促进因素㊁努力期望到使用意图的路径,得到模型的拟合参数为D M C I /D F =7.028,G F I =0.922,S R M R =0.054,N F I =0.920,T L I =0.918,C F I =0.930,各个拟合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说明修正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模型对使用意愿的预测力达到70%,如图3所示.进一步研究各潜变量对使用意愿的总效果,总效果等于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之和,如表4所示.影响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意愿的标准化总效度从高到低排序:习惯,个人创新,社会影响,界面设计,绩效期望,硬件局限,享乐动机.图3㊀修正后的模型及标准化路径系数681㊀第35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余㊀琴等.基于U T A U T2模型的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表4㊀标准化总效度效㊀㊀度个人创新社会影响习㊀㊀惯硬件局限界面设计绩效期望享乐动机界面设计0.0000.0000.825㊀0.0000.0000.0000.000绩效期望0.0000.4670.305-0.1350.3700.0000.000享乐动机0.0000.0000.705㊀0.0000.8540.0000.000使用意图0.2740.2600.400-0.1190.1400.1250.1104㊀讨论4.1㊀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接受度现状该研究表明,在手机移动学习接受度现状分布上,77%的医学生的手机主要用于学习,且75%的医学生几乎每天或经常采用手机移动学习.在对手机移动学习的态度上,74%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认为手机移动学习能很好或一定程度上辅助学习.因此,手机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且学生的接受度也较高.4.2㊀影响医学生接受手机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表明,习惯㊁个人创新㊁社会影响㊁绩效期望㊁享乐动机对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意愿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10G11,18];界面设计通过绩效期望和享乐动机对学习意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硬件局限则具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感知绩效期望对使用意愿产生负向作用.努力期望对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0G11,14].这可能是因为千禧一代的大学生群体使用技术的机会远超前几代人,智能手机㊁平板电脑㊁计算机㊁数码相机等技术设备无处不在,他们很容易精通技术,并且他们非常擅长使用多种设备执行多任务处理[19].因此,感知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所付出的努力期望不足以成为促进他们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原因.促进因素对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与许玲[18]的研究一致.4.3㊀如何提高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接受度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问卷中开放式反馈建议,对移动学习平台的应用与推广形成如下建议,旨在提高医学生手机移动学习接受度.4.3.1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㊀由于手机硬件设备的限制,长时间使用不利于身心健康,如伤害视力㊁头晕和颈椎问题.这些终端对身体健康的伤害会一直伴随着手机移动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降低学习者该风险的担忧,需要开发者思考新的解决思路.例如:打开移动学习平台自动将手机切换为护眼模式,并且根据手机屏幕大小和分辨率自适应界面内容,方便学习者阅读;设置学习提醒模式,定时弹出休息提醒.4.3.2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㊀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遵循 互联网+教育 的规律来设计课程.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或小组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鼓励学生敢于做各种新的尝试,勇于使用新技术或新产品.此外,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尝试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创新能力.4.3.3㊀增强手机移动学习的社会影响力㊀M a oC[20]研究表明,教师支持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使用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是高校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学校领导者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职称评定加分㊁绩效考核等,激励教师积极使用移动学习平台作为教学平台;其次,授课教师㊁辅导员在授课期间或班级交流群中开展移动学习的使用情况交流,提高学生使用意愿.4.3.4㊀优化平台界面设计㊀移动学习平台界面设计时,应使用合适的颜色㊁图形和吸引人的动画,且具有良好的页面布局与导航方式,让学习者有熟悉感,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并且要有新颖的资源展示方式,提升界面科技感和时尚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和兴趣,增强学习者的交互体验感.4.3.5㊀提供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㊀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可免费观看㊁来源可靠㊁优质的学习资源,并及时更新,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步,让学生实时了解医学发展前沿动态知识;而对于一些优质但收费的资源可以通过学校进行统一购买,在学校平台上免费向学生开放.4.3.6㊀提升平台学习趣味性㊀在增设平台实用功能模块的同时,需适当增设游戏性功能模块.一般来说,781㊀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医㊀学㊀教㊀育㊀技㊀术第35卷第2期游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当挑战和技能相匹配时,个体喜欢遇到挑战,并体验到最大的游戏性[21].因此,手机移动学习开发者㊁游戏设计师㊁交互式界面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相互合作,开发基于移动游戏的移动学习系统,能够提供与用户知识水平紧密匹配的挑战.参考文献[1]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7G39.[2]I s i d o r aM i l oše v i,D r a g a n aŽi v k o v i,D r a g a n M a n a s i j e v i, e t a l.T h eE f f e c t s o f t h e I n t e n d e dB e h a v i o r o f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U s eo f MGL e a r n i n g[J].C o m p i n H u m a nB e h a,2015(51):207G215.[3]兰国帅,郭倩,吕彩杰,等. 智能+ 时代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要点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3):22G35.[4]黄萍萍,陈玲平,贾靖林.手机:未来最普适的移动学习终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136G137.[5]E l l a w a y DR,M a s t e r sK.AM E E G u i d e32:EGL e a r n i n g i n M e d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P a r t1:L e a r n i n g,T e a c h i n g a n d A s sGe s s m e n t[J].M e dT e a c h e r,2008(30):455G473.[6]L e eL A,W a n g SL,C h a oY P,e t a l.M o b i l eT e c h n o l o g y i nEGL e a r n i n g f o r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M e d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o n E m e r g e n t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GH e a da n d N e c k S u r g e r y D i s o r d e r s:P i l o t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 M i r M e dE d u,2018,4(1):e8.[7]许玲,郑勤华.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1G66.[8]彭鎏佳,邓睿,李星.医学生学习特征及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3):110G111.[9]王金涛.大学生采纳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1):49G54.[10]袁柳.大学生移动学习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19.[11]位梦.大学生移动学习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33.[12]V e n k a t e s hV,M o r r i s M G,D a v i sG B,e t a l.U s e rA c c eGp t a n c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T o w a r d aU n i f i e dV iGe w[J].M i sQ u a r t e r l y,2003,27(3):425G478.[13]V e n k a t e s hV,T h o n g JYL,X uX.C o n s u m e rA c c e p t a n c e a n dU s e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E x t e n d i n g t h eU n iGf i e dT h e o r y o fA c c e p t a n c ea n d U s eo fT e c h n o l o g y[J].M i sQ u a r t e r l y,2012(36):157G178.[14]熊明珠.大学生移动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14.[15]S a b a h M N.E x p l o r i n g S t u d e n t s's A w a r e n e s sa n dP e rGc e p t i o n s: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a n dI n d i v i d u a lD i f f e r e n c e s D r i v i n g MGL e a r n i n g A d o p t i o n[J].C o m p i n H u m a nB eGh a,2016(65):522G533.[16]C h oV,C h e n g TCE,L a iW MJ.T h eR o l eo fP e r c e i v e d U s e rGI n t e r f a c eD e s i g ni nC o n t i n u e d U s a g eI n t e n t i o no f S e l fGP a c e dEGL e a r n i n g T o o l s[J].C o m p a n dE d u,2009,53(2):216G227.[17]A g a r w a lR,P r a s a d J.AC o n c e p t u a l a n dO p e r a t i o n a l D e fGi n i t i o no fP e r s o n a l I n n o v a t i v e n e s s i nt h eD o m a i no f I nG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J].I n f o r m S y s tR e s,1998,9(2):204G215.[18]许玲,郑勤华.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1G66.[19]Y e a p JA L,R a m a y a hT,S o t oGA c o s t aP.F a c t o r sP r o p eGl l i n g t h e A d o p t i o no f MGL e a r n i n g A m o n g S t u d e n t si n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J].E l e c t M a r k e t s,2015,26(4):323G338.[20]M a oC.A S t u d y o n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U s eI n t e n t i o no f I n t e r n e tL e a r n i n g R e s o u r c e s i nC h o n g q i n g[J].A s i a nS oGc i a l S c i,2014,10(3):70G78.[21]K i i l iK.D i g i t a lG a m eGB a s e dL e a r n i n g:T o w a r d sa n E xGp e r i e n t i a l G a m i n g M o d e l[J].I n t e r&H i g h e rE d u,2004,8(1):13G24.88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

M-learning 相关技术简介
目 录 目 录
1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 三、移动学习的特点 四、现有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概述 五、移动学习在教学中
一、研究缘起与背景
(一)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 全新的要求: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 才 (三)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模 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爆炸式增长 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
移动学习工具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等,移 动学习工具有以下特点: •1、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 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 •2、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 线,直接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交换; •3、移动性(mobility),前两个属性使 得移动学习工具具有可移动性,使用者在 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 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
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 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 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 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 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
三、移动学习的特点
(二)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等教育中的情形稍好一些。 许多大学已 经开始使用移动通讯技术, 如使用短消息为师生 提供校园信息或是紧急状况通知。
(三)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
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适合应用移动学习。成人 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成人学习者能自觉、 主动地学习,自制力强,因而能克服移动学习易受 外界干扰的缺陷。
四、现有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概述
(一)基于短信息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二)基于浏览、下载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三)基于多媒体邮件服务的移动学习模式 (四)基于点播的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实例活动设计

移动学习实例活动设计
移动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利用了现代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便利,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 制,为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
移动学习的重要性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移动学 习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场合的学习需求。
提高学习效果
移动学习具有便携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能够提高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知识和文化背景。
04
移动学习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一:使用测试和问卷调查
总结词:测试和问卷 调查是评估移动学习 效果的有效手段,能 够量化学生的学习成 果和满意度。
详细描述
1. 设计测试:根据教 学内容和目标,设计 测试题目,以评估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理解深度。
2. 制定问卷:设计问 卷调查,收集学生对 移动学习的满意度、 学习体验、使用习惯 等信息,以了解学生 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 和反馈。
实例二:基于游戏的学习应用
总结词
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详细描述
基于游戏的学习应用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 果。
实例三:虚拟现实(VR)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结词
沉浸式学习体验
详细描述
虚拟现实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创造虚拟世界,让学习者身临其境 地感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语言学习应用通常具备词汇学习、语法训 练等功能,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 习,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应用可以根据 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推 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活动二:使用游戏化学习应用提高阅读理解
总结词
趣味性、互动性、全面性

移动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全球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促使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快,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移动学习成为时下教育热词。

作为一种全新而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关于它的研究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成立的移动教育研究组在21世纪初展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利用无线移动技术,以移动设备为载体,师生间通过无线设备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的产物,不断地与数字化学习技术相结合,在“云”世界里,将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打破传统学习方式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弊端,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并将学习工具掌上化,使学习成为一种时尚。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计算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关论文数量如图1所示。

图1一、移动学习的分类当我们谈论或阅读有关移动学习的问题时,往往会特别简单地认为移动学习只是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

可是当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真正地去了解移动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都可以称为“移动学习”却让人无从下手的方法。

例如QR代码、教育应用程序、游戏、信息、移动网站等。

那么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而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的呢?1.移动学习的Web模型由于先进的移动设备的出现以及网络技术的提高,现在人们只要有无线网络或者3G等,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

因此,移动设备开始成为有一定功能限制的个人电脑了,人们可以使用它浏览网页、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

而当这些活动被放入一个学习的环境中,例如学生使用手机去访问一个学习网站或者博客,就自然形成一种简单的移动学习行为。

2.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型现在的手机已经不仅只有接打电话和发短信等功能了,将一些学习软件安装在手机上就可以满足多种学习。

例如中英文翻译、数物化公式、游戏、电子书等。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的特点
1.形式上移动: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学习环境 是移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者都是移动的。 2.内容上互动: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
术,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同网络学习是一样的:建构主义。
3.实现方式须是数字的: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设备主要有数 字蜂窝电话、PDA(personal data/ digitalassistant)便携式 电脑等。
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又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方法。
1.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 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 教授的内容(Ewell,1997)。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 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学习者需求:学习者需要以在线的方式与老师、同学或者教学 资源实现实时交互;在交流和协作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适用情境:在出差时期参加课程的实时学习;利用空闲时间访问 在线资源并下载资源等情境。 交互方式:以在线的方式实现学习者与学习内容、教师、学生 之间的交互。 评价方式:追踪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等信息,对学 习者的学习行为做出反馈,给出适当的信息提示。
是独立和相互依赖,并提出学习的四步骤循环的观点。他认为,
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四个阶段构成循环往复的过程。
经验学习理论强调抽象思考、实践活动、形成经验与反思观察 的重要性,并指出四个部分互动并螺旋式上升是有效学习的基 本特征。
上述理论有一些共性,即强调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概 念建构、活动、经验及通信与交流。这表明,学习理论明显 地从传输及行为主义范式转向建构主义和社会认知范式,将 主动的学习者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JosieTaylor,2002)。 因此,学习不仅是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本质上, 学习更是一种通信交流的过程。

学习移动通信心得体会2篇

学习移动通信心得体会2篇

学习移动通信心得体会学习移动通信心得体会精选2篇(一)学习移动通信的过程中,我有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移动通信是一个非常广阔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诸多技术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发展和应用。

其次,实践是学习移动通信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过程。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我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另外,学习移动通信还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

移动通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技术和标准在不断更新和演进,因此我发现需要不断学习和关注最新的进展,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需求。

最后,学习移动通信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有时候,理解和掌握某些复杂的概念和技术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只要保持坚持和持续努力,最终会取得良好的成果。

总之,学习移动通信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需要系统性学习、实践、跟进最新动态,并具备耐心和毅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学习移动通信心得体会精选2篇(二)学习管理学基础心得体会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1. 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管理学不仅包含了各种理论和模型,还涉及到很多实践技巧和工具。

管理涉及到各个领域和层次,如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

在学习管理学基础时,我学会了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来解决管理问题,这对我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将非常有帮助。

2.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不仅仅是应用一些方法和工具,还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在学习管理学基础时,我学习了如何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模型。

这让我认识到,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和创新。

五年级数学小数点的移动学习

五年级数学小数点的移动学习

〔一〕小数点的移动:数的扩大:一个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把0.01扩大10倍就是把它乘以10。

一个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数的缩小:一个数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一个数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数数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例题:在下表的空格里填上正确的数:下面的数去掉小数点,各是原数的多少倍?例题::9000毫米=〔〕米900毫米=〔〕米90毫米=〔〕原数的10倍原数的100倍原数的1000倍1.075 0.036 3.54 0.4米9毫米=〔〕米0.001米=〔〕毫米0.01米=〔〕毫米0.1米=〔〕毫米1米=〔〕毫米1、判断题。

〔1〕0.001×1000=10 ( )〔2〕15.6÷100=1.56 ( )〔3〕0.207的小数点向右最多移三位,所以0.207最多只能扩大1000倍. ( )2、单项选择题。

〔1〕把40.28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原数就〔〕A、缩小100倍B、扩大100倍C、缩小2倍D、扩大2倍〔2〕把0.0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得〔〕A、2B、0.2C、20D、200〔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五位,再向左移动三位,那么移动后的小数比原小数〔〕A、扩大3倍B、扩大100倍C、缩小1000倍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或文字。

〔1〕把0.43扩大_________倍是430。

把0.1_倍是0.01。

把10.45扩大100倍是_________,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_________。

〔2〕0.54扩大100倍是_________,再缩小1000倍是_________。

〔3〕有甲、乙、丙三个数,假设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得到的两个数正好与丙数相等,假设丙数是7.04,那么甲数是_________,乙数是_________。

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趋势

移动学习——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发展趋势
青海 民族 大学学 报 ( 育科 学版 ) 教
J OUR AL OF QI N NGH T oN L T E NI E ST AI NA I A I I S U V R I Y
( d ct nS i c dt n) E u ai c neE io o e i
21 0 0年第 6期
日, 日本 首家 以互 联 网为 媒 介 、 以手 机 为 载体 的“ 网
络大 学 ” 正式开课 。
国内移动学 习的商业行为也在三四年前开始萌
芽 , 究 内容 主要 集 中在 理 论 、 术 可 行 性 、 习终 研 技 学 端 与支持 系统 开发 和移 动 学 习模 式 等 方 面 , 究群 研 体 和对象 多为 大 学 生 , 主要 集 中在 远 程学 习 中。虽
移动 学 习的发展
移 动 学 习 ( —lann ) 继 电 子 学 习 ( M erig 是 E—
l rig 之 后 出 现 的一 种 新 型学 习模 式 , 借 助 移 en n ) a 是
动通 讯技 术和 移动 通 信 终端 进 行 的 “ 时 、 随 随地 、 随 身 ” 习的 学 习形 式 , 所 具 有 的 交 互性 、 捷 性 、 学 它 便 实 时性 、 情境性 及 以 学 习者 为 中心 等 优势 令 其 备 受
文章 编 号 :6 4—93 ( 00 0 0 7 0 17 25 2 1 )6- 0 8— 3
N 6 2 1 o .0 0
移 动 学 习—— 终 身学 习 和 自主 学 习 的 发展 趋 势
聂 黎 生
( 州 师 范 大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中心 , 苏 徐 州 2 11 ) 徐 江 2 16
各种 原 因 , 尚未 形 成 推广 性 的研 究 成果 和大 规模 的 商业 活 动 。如新 东方在 线提 供 的基 于手 机 的英语学 习服 务 、 中央 电教 馆 的手 持 式 教 学项 目以及 诺 基 亚

移动学习的优势与挑战

移动学习的优势与挑战

移动学习的优势与挑战
移动研究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式,它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
平板电脑等,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源和课程内容。

它有以下几个优势:
1. 便携性:移动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

学生可
以随时随地研究,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束缚。

2. 更好的互动性:移动研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互动体验。

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研究内容,与
其他学生互动。

3. 更丰富的研究资源:通过移动研究,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研
究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课程内容。

但是,移动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
1. 技术条件:移动研究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设备支持。

目前,一些地区的网络环境和设备支持还不够完善。

2. 加强管理:移动研究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管理。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3. 移动研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研究方式,只有在合适的场合和条件下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移动学习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好其优势,同时要认真应对其挑战,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移动学习ppt课件

移动学习ppt课件

1
2
3
移动学习模式突破了教育资 源获取的制约因素,为实现 全纳教育提供了可能,客观 上实现了学习者按需获取资 源的无差异的机会
4
有资源开放性、过程自主性以及学 习动机、需求与选择个体化等特性 ,这为学习者的多元化发展、多元 化评价提供了可能,更为学习者的 自我评价提供了实现路径
移动学习模式
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
2
移动学习模式
MODEL
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模式四大优势
01
使“以人为本、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理念成为现实
02
有效地实现学习 效率的提升
03
有力地促进了教 育公平和终身学 习的实现
04
使学习者多元化发 展、多元化评价、 自我评价成为可能
移动学习模式
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既是知 识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知识信 息的传播者;学习者能够自主参与 学习资源与知识信息的传播活动, 从传统的、单纯的知识消费的被动 者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创造者 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向学习者 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 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学 习过程中获得及时、持续的 学习交互(问题探讨与交流) ,从而有助于大幅提升学习 者的学习效率。
5.所有权

2.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移 动学习的发展给予支持;其 次,网络运营商也应该出台 相关优惠方便移动学习的开 展;再次,准备充分的支持 性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这 些内容包括员工培训工作以 及设备(软件)维护工作。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的要素和特征:
移动学习是包括学习者、教师、内容、环境和评估构成的五要素学习系统。学习者 是学习系统的核心,他灵活地决定学习速度、使用何种学习方式、通达何种知识、分享 何种学习体验。教师扮演着多元角色,他从课堂上的授课专家过渡到电视传媒的传播者, 再到Web 技术中调节学习进程的调节者,最后到移动学习终端的顾问:他聚焦学习者的 兴趣,引导着与兴趣匹配的学习主题,消除移动学习壁垒。内容是带有交互性质的游戏、 参与问答等多媒体要素的知识群。环境是为移动终端设计的能够促进学习者和教师之间 以及学习者之间交流的任何场所。评估是整个移动学习系统的关键,它提供诊断,反馈 适合学习者能力的指导方案以及消除疑问的计划方案。从对五要素的描述来看,移动学 习也是多特征的学习系统,因此,研究者认为移动学习具有自发性、便易性、混合性、 个体性、相互性、合作性、即时性等七大特征

移动学习 (2)

移动学习 (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行学习和教育的方式。

它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智能化功能,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进行学习活动。

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 时空弹性: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 个性化学习:通过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3. 多媒体教学:移动设备支持多媒体功能,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 互动性强:移动学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等工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5. 实时反馈: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
实时监测和反馈,帮助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移动学习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 教育培训:移动学习可以在学校、培训机构等场所提供
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方便学生和培训者进行学习和
教学活动。

2. 职业培训:移动学习可以为职场人士提供专业培训课程,提升其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 自学教育:移动学习可以提供丰富的自学教育资源,满
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 语言学习:移动学习可以提供多种语言学习工具和应用,帮助学习者提高外语能力。

5. 软技能培训:移动学习可以为个人提供各种软技能培训
课程,如领导力、沟通技巧等。

总之,移动学习通过移动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满足学习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移动教育 (2)

移动教育 (2)

移动教育:全球化学习的新方式发布时间:2009-3-17 阅读:829目前,基于先进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较以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进步。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

要真正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基于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之上所开展的移动教育是一大途径。

移动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一个实用的移动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移动教育的主要功能移动教育的主要功能具体如下:>>面向学生的功能● 向教师提问。

学生的一些比较简单或紧急的问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教师提出,而不必等到上课,或是在指定时间专门到指定的地点提问。

● 自动回复问题。

收到学生问题后,按照关键词匹配的方法系统检索数据库,如果发现已有类似问题被回答,则自动地将相应答案返回给用户。

● 浏览问题和解答。

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浏览一段时期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和相应的解答,在别人的问题中得到提高。

● 查询作业提交情况、成绩以及考试成绩。

● 接收教学活动通知。

>>面向教师的功能● 当学生问题累计到一定数量后,通知教师浏览。

●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浏览和回答。

● 通过移动设备向学生发送一些比较重要和紧急的教学活动通知。

● 随时接收学校方面对于教学活动的一些通知。

移动教育实现远程教育的梦想目前,基于先进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较以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基于有线连接的互联网环境建立代价高,扩充新的节点,增加通信带宽都不很方便。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传统课堂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

他们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

另外,对于在校生来说,其放假或者外出时也希望随时与学校取得联系,这些是传统利用有线连接的互联网无法实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学习概念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

编辑本段移动学习特点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

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 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

Sari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

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学习发展阶段我国在未来的二十年中,移动学习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基础环境建设阶段,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和学习服务建设阶段,每个阶段间的过渡是迭代循环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将随着无线网络和资源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移动学习的基础环境,逐步形成国家、地区和组织三个层次应用的网络环境和主题资源的学习环境,这个阶段将持续4到8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移动服务商和厂商;第二个阶段是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将在已有完善的移动环境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和已有资源的共享兼容,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定制化应用构建,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教育机构和企业;第三个阶段是学习服务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将是我国全面教育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新起点,环境的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国家级的移动学习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兼并和整合,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学习发展现状今年远程大会的主题就是移动学习,业内厂商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也已经陆续有厂商推出自己的产品并广为应用。

关于移动学习市场,在一佳一与多普达合作的移动学习调查中,共收到有效问卷307份,受访者中表达对此类手机商务课程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人数共260人,占样本总数的84.69%。

[1]这项数据也被发布于在线教育网上,给业内极大振奋。

移动的应用虽然相比美国等算是少数,不过因为中国的手机在线人数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中国的移动学习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移动学习概念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

编辑本段移动学习特点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

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 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

Sari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

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学习发展阶段我国在未来的二十年中,移动学习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基础环境建设阶段,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和学习服务建设阶段,每个阶段间的过渡是迭代循环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将随着无线网络和资源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移动学习的基础环境,逐步形成国家、地区和组织三个层次应用的网络环境和主题资源的学习环境,这个阶段将持续4到8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移动服务商和厂商;第二个阶段是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将在已有完善的移动环境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和已有资源的共享兼容,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定制化应用构建,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教育机构和企业;第三个阶段是学习服务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将是我国全面教育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新起点,环境的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国家级的移动学习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兼并和整合,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学习发展现状今年远程大会的主题就是移动学习,业内厂商对移动学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也已经陆续有厂商推出自己的产品并广为应用。

关于移动学习市场,在一佳一与多普达合作的移动学习调查中,共收到有效问卷307份,受访者中表达对此类手机商务课程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人数共260人,占样本总数的84.69%。

[1]这项数据也被发布于在线教育网上,给业内极大振奋。

移动的应用虽然相比美国等算是少数,不过因为中国的手机在线人数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中国的移动学习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移动学习概念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

编辑本段移动学习特点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

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 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

Sari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

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编辑本段中国移动学习发展阶段我国在未来的二十年中,移动学习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基础环境建设阶段,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和学习服务建设阶段,每个阶段间的过渡是迭代循环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基础环境建设阶段,将随着无线网络和资源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移动学习的基础环境,逐步形成国家、地区和组织三个层次应用的网络环境和主题资源的学习环境,这个阶段将持续4到8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移动服务商和厂商;第二个阶段是知识体系化建设阶段,将在已有完善的移动环境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学习内容内化关联和已有资源的共享兼容,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和需求进行分类和定制化应用构建,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教育机构和企业;第三个阶段是学习服务建设阶段,这个阶段将是我国全面教育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新起点,环境的交互成为隐性的移动学习过程,国家级的移动学习服务中心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移动学习成为社会化的教育形式,相关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兼并和整合,这个阶段将持续5到10年,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