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分子和原子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_着,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_____增大,_________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情况下气体会_____,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相同质量时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_____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的缘故。
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子和原子的概念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区别:化学变化时,可分,不可分。
(2)联系:是由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停地;③微粒间都有;④同种微粒性质,不同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答案】一、1.分子原子2.运动能量运动速率3.液化体积间隔增大缩小气体液体固体二、1.化学性质2.化学变化3.(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①很小②运动③间隔④相同不同⑤物质一、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1.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分子生成了别的分子。
2.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只含一种分子,则此物质是纯净物,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则此物质是混合物。
3.实例:(2020•上海)“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B.体积很小C.不停地运动D.有间隙【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C。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水的组成pdf新版新人教版
(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电解水所用的电源为直流电。 (3)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因为电极反应要消耗部分氧气,故 在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实际体积比会大于 2∶1。
电解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图中 表示的是 H2 B.该反应中最小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该实验说明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2∶1
的 是
A. 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物理变化 C. 海水通过活性炭吸附也能获取淡水 D. 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解析】A、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原理是通过蒸发,使海水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然后遇冷变成水滴到水杯 中,故水杯中的水是淡水,不符合题意; B、从海水中获取淡水,是利用水的蒸发实现的,只有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获得淡水,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获取淡水的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1)下图试管 B 所对应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生活中经常使用________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水被誉为“生命之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如图 1 是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 验过程中,试管 a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参考答案
以帮助我们 判 断 有 没 有 发 生 化 学 变 化,但 不 能 作 为 判
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的 本 质 依 据. 因 为 很 多 物 理 变 化
也有上述现象,如灯泡通 电 时 既 发 光 又 放 热,但 没 有 其
他物质生成,只是将电能 转 化 为 光 能 和 热 能,这 个 变 化
属于物理变化.
提 示:蜡 烛 燃 烧 时,蜡 烛 熔 化 是 物 理 变 化,蜡 烛 燃 烧 是
3.
化学变化.在 化 学 变 化 中 一 定 同 时 发 生 物 理 变 化,但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题 1】
BDG ACEF
【例题 1】
C
[探究二]
[探究二]
提示:道尔顿和 阿 伏 加 德 罗 等 科 学 家 创 立 了 原 子 论 和
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探究一]
(
1)提 示:红 磷 燃 烧 产 生 白 烟,冷 却 后,打 开 弹 簧 夹,烧
杯中的水沿导 管 进 入 集 气 瓶,进 入 水 的 体 积 约 占 集 气
提示:不能用手握法. 首 先 关 闭 弹 簧 夹,从 长 颈 漏 斗 口
2.
注水,让漏 斗 内 的 液 面 高 于 锥 形 瓶 内 液 面,一 段 时 间
1.
子、原子层次上研究 物 质 性 质、组 成、结 构 与 变 化 规 律 的
[探究一]
提示:要判断一种变化 是 物 理 变 化 还 是 化 学 变 化,关 键
1.
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科学.
提 示:发 光、放 热、变 色、放 出 气 体、生 成 沉 淀 等 现 象 可
2.
提示:
2.
【新教材】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第三单元整理与提升 分层作业含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理与提升【基础练】一、选择题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A.硫酸铜、氯化钠B.氨气、干冰C.汞、黄铜D.液氧、金刚石【答案】A【详解】A、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氨气、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锌和铜分别是由锌原子、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2.陆地探测四号01星的天线用极细钼单丝进行编织。
如图为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为12 B.有四个电子层C.有42个质子D.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答案】C【详解】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根据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钼原子的质子数为42,则42=2+8+18+x+1,解得x=13,A错误;B、根据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钼原子核外由五个电子层,B错误;C、根据A选项的分析,1个钼原子有42个质子,C正确;D、根据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这1个电子,D错误。
故选:C。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如果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答案】C【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且质子所带电荷与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不符合题意;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符合题意;D、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失得电子变成原子,不符合题意。
分子和原子(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3.1.1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扩散,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越快。
2.证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3.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氮气……(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氦气、氖气、氩气、硅、石墨、金刚石……(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步骤1步骤2步骤3在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烧杯A中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实验解释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点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清楚。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要平衡。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从左到右读,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 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2.1 空气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
-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知识点2:气体的性质-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气体可以被压缩。
-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
2.2 水知识点1:水的性质- 水的化学式为H₂O。
- 水的沸点为100°C,凝固点为0°C。
-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知识点2:水的净化- 沉淀:通过加入沉淀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 过滤:通过过滤网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 吸附:通过吸附剂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
知识点2: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
3.2 反应类型知识点1: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讨论。
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
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
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
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
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 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
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
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
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解——人教版一、化学基础知识1.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5.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微粒,具有质量和电荷。
6.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在一张表上。
7.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数、周期、族、族号、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8. 元素的符号:用拉丁文或拉丁文的首字母缩写表示。
9. 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粒子。
10. 元素的化合价: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数。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涉及原子、离子、分子之间的组合、重新排列和断裂。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相等。
4.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5.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的氧化数的改变。
7.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8.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接受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提供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三、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改变,但其组成不变。
2. 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可逆,化学变化不可逆。
4.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5.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6. 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7. 非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8. 过饱和溶液:溶剂中溶质超过最大溶解度时形成的溶液。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的用途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活泼,通常不支持燃烧。
(3)用途: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原料;用作___________(如焊接金属、灯泡充氮、食品防腐);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___________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稀有气体包括___________、氪、氙、氡等。
(2)物理性质:没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____溶于水。
(3)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途: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隔绝空气,灯泡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制电光源(发不同颜色光的霓虹灯)。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1.空气的污染物:有害气体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有害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清洁能源)。
④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玻璃仪器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玻璃仪器一、物质的加热常见的加热源是酒精(加热温度在500~600℃)和酒精喷灯(温度可达1000℃)。
1.酒精灯的使用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_______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需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用试管给物质加热的方法(1)给液体物质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2)试管外壁有水时,不能__________。
(3)加热前先进行________,给液体加热使试管口__________45°;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加热(4)加热试管时,不能将管口________。
(5)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二、连接仪器装置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先把玻璃管口用水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________________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用力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握紧反应器,观察水中的导管口______________。
若有气泡,说明装置________;若无气泡,要仔细找原因,检查是否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等方式直至有气泡冒出才能进行实验。
三、洗涤仪器仪器洗净的标准是: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洗净的玻璃仪器应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全掉,重复几次。
若内壁附着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如果附有不易洗净、不溶于水的物质,要用一些化学药品来洗涤。
(1)油脂类物质,要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
(2)难溶性氧化物或盐,要用稀盐酸洗涤。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2461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氮B.磷C.氦D.铜2. 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处反应方程式为B.处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未反应的,减少空气污染D.实验结束先停止通后停止加热处3. 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B.实验结束后应先熄灭处的酒精喷灯C.一氧化碳在反应中被还原A 4CO +F 3Fe +4C e 3O 4O 2B C CO CO A AD.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4. 利用“数字化仪器”获取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热反应“过程中相关数据,绘制“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一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资料:还原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时,管内的剩余固体是铁B.时,管内的剩余固体是四氧化三铁C.时,管内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铁D.时,管内的剩余固体是氧化亚铁5. 下列原料不是高炉炼铁所需的是( )A.孔雀石B.焦炭C.石灰石D.铁矿石6. 下列有关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考如图信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生铁和钢是常见的铁合金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因此钢铁的使用要注意防锈D.用赤铁矿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7.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t)CO Fe 2O 3Fe 3O 4FeO Fe 400C ∘500C ∘700C ∘800C ∘26F +3CO 2Fe +3C e 2O 3O 2A.金钢石和硬铝都是合金B.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净的铁C.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金属更好D.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B.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来测定的盐酸溶液的,结果偏小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炼铁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的过程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现有①赤铁矿(主要成分)②磁铁矿(主要成份)③黄铁矿(主要成份)三种铁矿石.请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三种矿石中不适合用于炼铁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10.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化学式和化合价pdf新版新人教版
(2)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物质的组成后得出来的,所以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不 能改动。 2.表示的意义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不仅表示物质的组成,也表示分子的构成,所以也叫分子式,如水(H2O)、 二氧化碳(CO2)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即化学式,此时化学式就有三种意义: 宏观方面: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方面:③表示一个原子。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不存在一个个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了该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最简比。
(2020•南宁)某款锂电池中含有碳酸乙烯酯(C3H4O3)。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中含有 O3 B.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8g C.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碳酸乙烯酯由 3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A、碳酸乙烯酯是由碳酸乙烯酯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含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故选项说法错 误。 C、碳酸乙烯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乙烯酯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的,1个碳酸乙烯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C
二、化合价 1.化合价的有关规律 (1)在任何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 价,氧通常显﹣2 价。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的式子叫做__________。 2.表示的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________,可以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可以表示 该物质的__________;还可以表示该物质的____________。 3.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名称,一般从右到左读作________,有时还要读出_________。 4.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要知道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之外,还应注意 以下几点: (1)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时,省略不写。 (2)氧化物一般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________,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__________。 二、化合价 1.化合价有______和______之分。 2.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这样的原子基团叫做_____,也叫根。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 (1)这种化合物_________; (2)化合物中各元素代数和为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全方位训练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解析版)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知识能力全练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潜水员在深水下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是由氦气和下列气体中的一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则这种气体是( )A.一氧化碳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2.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可口的饮料C.新鲜的牛奶D.冰水混合物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侯德榜C.门捷列夫D.道尔顿5.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酒精在空气中可以燃烧:__________(2)酥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时间长了会变软:__________6.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成功?_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熄灭,打开弹簧夹后,发现最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多于原集气瓶水面上方空间的15 ,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2-1-2利用了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下一氧化碳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_________溶于水。
注意:(1)人在受CO的毒害时不易察觉。
而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CO,因此,为了能起到警示作用,而人为加入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2)收集CO只能用______________收集。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1)反应原理:____CO+O2____________(2)现象:产生______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点燃或加热一氧化碳之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
2.还原性(1)反应原理:CO+CuO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
(3)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性;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性。
注意: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2CuO)。
⑤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3.毒性(1)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____________,会危及生命。
(2)一氧化碳中毒处理方法:轻度的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度的应________________。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上水的净化pdf新版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操作,均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______。
1.静置沉淀在水中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________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
2.过滤过滤可以分离________与_________的混合物。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附常用_________,因为它具有很强的________,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除去气味。
4.蒸馏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除去____________杂质,通过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认为是纯水。
二、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天然水→加______→ 沉淀→ _______→________吸附→消毒→自来水三、硬水和软水1.定义(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_______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________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全方位训练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解析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能力全练】知识点一化学式1.下列符号表示氢气化学式的是( )A.HB.H+C. H2D.2H2.下列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氧气 O2B.二氧化碳 O2C C.氯化钾 ClK D.水 HO3.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A.H2O B.O3C. MgOD. HClO4.如图4-4-2所示是甲、乙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试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乙和甲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知识点二化合价6.蚊虫叮咬后,涂些含有NH3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0C.+3D.+57.“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
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4C.+5D.+78.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 Na 2Se 03B. Na 2SeO 4C. NaSeO 3D.Na 2SeO 29.写出下列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10.判断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Ca 2+②NO 2③2NO④MgO ⑤2P O42-(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__。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__(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知识点三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1.下列计算结果或算式正确的是( ) A.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1×2=58 B.SO 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C 2H 5OH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5:1D.NH 4NO 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2.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 22H 19FN 4O 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 细胞淋巴瘤药的空白。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同步练习含解析打包20套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毒性 B.可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D.能与碱溶液反应【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A叙述错误;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B叙述正确;C、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空气密度大,故C叙述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2、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制汽水B.制干冰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汽水是碳酸资料,所以用二氧化碳制汽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将二氧化碳降温到一定温度可制得二氧化碳固体即干冰,此变化为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
是化学变化;D、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是化学变化.故选B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答案】A【解析】A、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常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
4、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故选A。
5、通常所说的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下列哪种气体造成的( )A.COB.SO2C.N2D.CO2【答案】D【解析】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6、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答案】D【解析】A、如图所示的实验,可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下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pdf新版新人教版
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①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___________,使煤____________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__________、煤焦 油、煤气等,属于__________变化。 ②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气体等,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煤气泄 漏易引起煤气中毒。 (2)石油的综合利用 ①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 品,属于__________变化。 ②石油炼制的产品
(3)①甲烷
水
②燃烧值大
③温室效应
5.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三、1.酸雨、大气污染
(1)酸雨 (2)一氧化碳
2.(1)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2)①汽油和柴油
③a.充分燃烧
b.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e.液化石油气(LPG)
(3)①酒精
②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③2CO2+3H2O
④酒精灯、内燃机
四、1.(1)最小
无毒
(3)2H2+O2
2H2O
验纯
(4)H2+CuO
Cu+ H2O
(5)2 H2O
(6)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7)Zn+H2SO4
2H2↑+ O2↑ ZnSO4+H2↑
2.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常见的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由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猛增,而化石燃料燃烧时生成 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种温室气体,含量升高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单元综合解说 (5)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课程标准要求 (5)教材内容全解 (5)典型例题剖析 (6)中考考点对接 (7)知识能力提升 (8)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0)课程标准要求 (10)教材内容全解 (10)典型例题剖析 (11)中考考点对接 (12)知识能力提升 (13)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5)课程标准要求 (15)教材内容全解 (15)典型例题剖析 (19)中考考点对接 (20)知识能力提升 (23)单元大归纳 (25)基础知识梳理 (25)中考能力提升 (25)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29)单元综合解说 (29)课题1 空气 (29)课程标准要求 (29)教材内容全解 (29)典型例题剖析 (31)中考考点对接 (32)知识能力提升 (33)课题2 氧气 (35)课程标准要求 (35)教材内容全解 (35)典型例题剖析 (36)中考考点对接 (37)知识能力提升 (38)课题3 制取氧气 (40)课程标准要求 (40)教材内容全解 (40)典型例题剖析 (42)中考考点对接 (42)知识能力提升 (44)单元大归纳 (46)基础知识梳理 (46)中考能力提升 (47)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9)单元综合解说 (49)课题1 分子和原子 (49)课程标准要求 (49)教材内容全解 (49)典型例题剖析 (50)中考考点对接 (51)知识能力提升 (52)课题2 原子的结构 (54)课程标准要求 (54)教材内容全解 (54)典型例题剖析 (55)中考考点对接 (56)知识能力提升 (57)课题3 元素 (59)课程标准要求 (59)教材内容全解 (59)典型例题剖析 (61)中考考点对接 (61)知识能力提升 (63)单元大归纳 (65)基础知识梳理 (65)中考能力提升 (66)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68)单元综合解说 (68)课题1 爱护水资源 (68)课程标准要求 (68)教材内容全解 (68)典型例题剖析 (69)中考考点对接 (70)知识能力提升 (71)课题2 水的净化 (73)课程标准要求 (73)教材内容全解 (73)典型例题剖析 (74)中考考点对接 (75)知识能力提升 (77)课题3 水的组成 (79)课程标准要求 (79)教材内容全解 (79)典型例题剖析 (79)知识能力提升 (8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84)课程标准要求 (84)教材内容全解 (84)典型例题剖析 (86)中考考点对接 (86)知识能力提升 (88)单元大归纳 (90)基础知识梳理 (90)中考能力提升 (9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94)单元综合解说 (94)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94)课程标准要求 (94)教材内容全解 (94)典型例题剖析 (96)中考考点对接 (97)知识能力提升 (98)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00)课程标准要求 (100)教材内容全解 (100)典型例题剖析 (101)中考考点对接 (101)知识能力提升 (102)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03)课程标准要求 (103)教材内容全解 (103)典型例题剖析 (104)中考考点对接 (104)知识能力提升 (105)单元大归纳 (108)基础知识梳理 (108)中考能力提升 (10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11)单元综合解说 (11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11)课程标准要求 (111)教材内容全解 (111)典型例题剖析 (112)中考考点对接 (113)知识能力提升 (114)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17)课程标准要求 (117)典型例题剖析 (118)中考考点对接 (119)知识能力提升 (120)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23)课程标准要求 (123)教材内容全解 (123)典型例题剖析 (124)中考考点对接 (125)知识能力提升 (126)单元大归纳 (128)基础知识梳理 (128)中考能力提升 (129)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32)单元综合解说 (132)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32)课程标准要求 (132)教材内容全解 (132)典型例题剖析 (134)中考考点对接 (134)知识能力提升 (136)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38)课程标准要求 (138)教材内容全解 (138)典型例题剖析 (140)中考考点对接 (140)知识能力提升 (142)单元大归纳 (144)基础知识梳理 (144)中考能力提升 (144)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要点如下: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3.科学探究的步骤4.二氧化碳的特性及检验方法5.氧气的特性及检验方法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探究(步骤/现象/结论)8.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详见P150 附录Ⅰ)9.药品的取用10.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前调零,左物右码)11.物质的加热12.仪器的洗涤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全解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典型例题剖析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 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B.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 用盐酸除铁锈D. 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碱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 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 盐酸除铁锈是盐酸与铁锈个成分氧化铁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个是盐酸个化学性质,故C错误;D. 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利用的是其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答案:D2.下列现象和应用中,所包含的主要变化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区别,该项是()A. 苹果腐烂B. 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塑C.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 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 苹果腐烂不能再吃说明已经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塑是碳酸钙与酸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氢氧化钙与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答案:C中考考点对接(2012•襄阳)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美酒飘香C. 菜刀生锈D. 轮胎爆炸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 冰雪融化的过程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美酒飘香小过程中只是酒小香气扩散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轮胎爆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2012•咸宁)上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铜丝做导线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一氧化碳炼铁D. 石墨制铅笔芯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A. 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A项错误.B. 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它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它其物理性质,B项错误.C. 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如其化学性质,C项正确.D. 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项错误.答案:C(2012•武汉)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结成冰B. 铁生锈C. 玻璃破碎D. 湿衣服晾干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 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湿衣服晾干少过程中只是水少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2012•梧州)着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榨取果汁B. 燃放烟花C. 撕碎纸张D. 折断木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 榨取果汁只是从水果中提取出汁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 燃放烟花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撕碎纸张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 折断木条只是形状发生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答案:B知识能力提升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钢铁生锈B. 石蜡熔化C. 滴水成冰D. 瓷碗破碎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 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4、瓷碗破碎小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食物腐败变质B. 水遇冷结冰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 食物腐败变质了过程着有对人体有害了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水遇冷结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熔化B. 液化气燃烧C. 汽油挥发D. 湿衣物晾干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 蜡烛熔化后是蜡烛的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B. 液化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项正确;C. 汽油挥发后,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D. 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答案:B4.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菜刀生锈B. 瓷碗破碎C. 水蒸发D. 西瓜榨汁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 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项正确;B. 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C.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D. 西瓜汁不是新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项错误;答案:A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