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行政学 第四讲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PPT课件
有其自身的特点
• 客观性: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 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和发展的规律性。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 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个C国o家py通rig过ht建20立0和4-2不0断11改As进po教s育e P制ty度L、td.调 整教育结构来实现教育目的,才能使培养
的人才在类型、数量和质量上满足社会的
多方面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育制度作了两种解
和等C级op性y,rig能h够t 享20受0学4校-2教0育11的A只s能p是os少e数P有ty特L权td的.人,
其余的人都被排斥在学校体系之外,接受一些粗浅的生活 教育或劳动技能教育。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普及义务教育 的,再把大部分国民排斥在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做法行不 通了。但家庭的财产和文化背景对受教育权仍然起着重要 作用,远没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仍为政治关注的一 个重点问题
• (一)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
要。例如,在古代社会,教育制度基本上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功能规 定为上层建筑服务,而不是为生产服务。学校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
是 生伦 产理 劳的动、,宗鄙教视的生内产E容 劳v, 动a而 有lu不 关a是 ;t生 另io产 一n知 方o识 面n与 ,ly技 也.能 与。 当这时与生统产治力阶及级经脱济离发 ted wi展 能th水 有A平 关s总。p体只o上有s不当e高社.S,会l不 生id需 产e要 的s通 发fo过展r专达.门到N的这E教样T育的3机地.构步5来,C传即li递与e劳之n动相t P知关r识的o和知fi技识le 5.2
第四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
6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3、历史性
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 选择和体现,而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又是随 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 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制度, 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
.
5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2、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是有 其一定的取向性的。否认教育制度的取向性,把某种教育 制度宣传为公平地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做法是自欺欺 人的。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 择的结果。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 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 阶级的利益服务。
.
20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一)大学和高等学校
在欧洲,随着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于12世纪产生了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最 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到14世纪时, 欧洲已有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文学 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
.
21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 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 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的 大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巴黎大学; 一条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如伦 敦大学、洪堡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现 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在18—20世纪随着 市场经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发 展和完善起来的。
右,现代物理学知识的90%是1950年以后的产物。20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套规范教育活动的体制和机制,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制以及教育经费等。
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公平机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制度为基础,详细探讨教育制度的组成与运行。
教育制度包括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制度安排。
首先,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起着整合、引导和监督作用。
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等。
教育方针政策是国家教育工作的总体思想、战略和目标,其中包含教育和发展的方向,政府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律法规则是对教育活动的各种规范和制度的具体表达,通过法律法规来确保教育的合法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教育经费的分配则保障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学校层面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这些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办学方针、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等。
学校办学方针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和定位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计划是学校对于教育过程的总体规划,包括学科知识的组织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将教育教学计划分解为各个具体课程的过程,包括对课程的分层次、分年级、分学科的设置。
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的评估,通过评价结果来了解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制度的运行离不开各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在国家层面,教育部门要对教育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确保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教育部门还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学校层面,校长要负责学校的整体运行和管理,制定并执行学校的发展规划,组织和协调各项教育活动。
教师作为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 (二)经济 (三)文化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也就不可能有教育制
度。 古代社会有了古代学校,就有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 教育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 校类型很少,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也没有。 现代社会的学校不但培养政治统治人才,也培养大量 科学技术人才、文化教育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以及 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现代学校教育呈现多层次、 多类型的特点。
现代大学是通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
强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把这些中世纪大学改造成为现 代大学;二是创办新的大学和高等学校。 (二)中学 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 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如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 德国、法国的文科中学等。 18世纪初,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 才的需求迫切,于是欧洲出现了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 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
研究生教育机构。20世纪中期以来,研究生教 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十)成人教育机构 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大大促进了成人教育机构 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制 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
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 (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是自下而上,其 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 业学校。 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彼此不相通,也不 相连。
(二)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 1.制度类型 五四制和六三制 2.形式类型 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制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4 第四章 教育制度
广义: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
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
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狭义: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
主体。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非正式教育 没有学校 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既有学校 又有学制
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
阶段。初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初中教育和初级中等职业技
术教育。
(2012年上)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
义务教育法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 筹规划实施,由( ) A.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正式非正规教育
• 学校很少 • 没有形成 学校系统 • 没有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一)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 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 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三)我国现行的学制
三、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提出: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2.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 2.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与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6.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南神学院,该院创建于1985年,四年制神学本科,学员来自于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
该院毕业生大多数在中南各省教会工作,一部分升入金陵神学院继续深造,一部分在教会中担任领导职务,成为教会的骨干。
•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宗教专业课和文化知识课。
前者如“圣经研究”、“中西基督教会史”、“系统神学”、“教牧学”、“释经学”、“宗教比较学”、“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等;后者如:“中、西哲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法学概论”、“逻辑学”、“大学语文”、“实用写作”、“英语”、“钢琴”、“音乐”和“美术”等。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
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
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最性感:泰国⏹泰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校都必须穿校服。
其中,女学生的新款校服颇为性感―――白衬衫改为紧身短袖式样,其紧身程度可以将身体曲线表露无遗,黑裙子则由以往的过膝宽裙改为低腰迷你褶裙,腰线刚刚及胯,裙边则短到大腿中部;为了走路方便,迷你裙的斜侧面还要开一道口子。
最新中国教育行政学学校教育制度专业知识讲座
但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而言,是个历史的进步,至少取消了形式上的不平 等,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制度能与之相适应。要求 有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大批社会所需要的相应的人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制度结构简单,义务教育年限短。随着 科技的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
部分国家和地区实施的九年免费教育等都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类型 一、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也 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它是反映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 间的衔接、转换的制度。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教学目标 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类型
二、理清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三、了解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 四、掌握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五、明确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 内容
文档来源于网络,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教师身份认证
校园安全与身份验证
讨论教师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以及教师工作证和职称的作用。
解释校园安全与身份验证的关 联,探讨如何确保校园的安全 和秩序。
学费与奖学金政策
1 学费支付
讨论学费支付的方式和政策,如分期付款和助学贷款。
2 奖学金申请
介绍奖学金申请的程序和要求,向学生提供金融支持和鼓励。
3 奖学金评定标准
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如校园图书馆和研究项目。
小组活动
解释小组活动的意义和益处, 以及它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
班级分班制度
1
分班标准
解释不同学校的班级分班标准,如年龄、兴趣和学业成绩。
2
分班流程
讨论分班流程和程序,以及家长和学生在分班过程中的参与。
3
分班影响
探讨分班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可能影响,如师生关系和学生互动。
学生选修课与自主学习机会
选修课程
自主学习机会
介绍学生选修课程的多样性, 如艺术、体育和科技类选修课。
学校管理与行政组织结构
1
行政组织结构
介绍学校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各职位的职责和权力。
2
校长和副校长
讨论校长和副校长的角色和职责,以及他们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性。
3
教务处和行政办公室
解释教务处和行政办公室的功能和任务,以及他们如何协调学校事务。
学生与教师身份认证系统
学生身份认证
介绍学生身份认证系统,如校 园卡和学生证的功能和用途。
介绍学期制和学年制的不同,以及各自的优 势和劣势。
教育年限与升学考试
比较不同学制下的教育年限和升学考试制度, 了解其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
《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04
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与挑战
社会影响
80%
促进社会流动
学校教育制度通过提供公平的教 育机会,帮助个体实现社会流动 ,从贫困和不利的环境中脱颖而 出。
100%
培养社会价值观
学校教育制度传递社会主流价值 观,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0%
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培养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的公民,学校教育制度有助于维 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课程类型
介绍学校课程的主要类型,如必修课 、选修课、活动课程等,分析不同类 型课程的特点和作用。
教育评价
评价目的
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评价方法
介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如考试、观察、作品评价等,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 点和应用范围。
教育管理
管理体制
阐述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不同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经济发展影响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学校教育制度提供必要的知识 和技能培训,为经济发展提供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促进技术创新
教育系统培养的创新思维和科 研能力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的引擎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 力,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 重要驱动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挑战
教育机会不平等
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育信息化
总结词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 ,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详细描述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 网络、移动设备等,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 、共享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 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远程教育、在线 学习等新型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 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
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制度
•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3)以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4)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案例链接
南京试行教师轮岗制——江南时报
思考:轮岗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轮岗制的现实推进困难在哪里?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2)195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指 出:“现行的学制是需要积极地妥当地加以改革的。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和政府有权对新学制积极地进行典型试验,并报告中央教育部。经 过典型试验取得充分经验之后,应当规定全国通行的新学制。
但是由于“左”的影响,由于急躁冒进和盲目发展,不仅使学制改革 的试验不可能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而且一大批新创办的各级各类 学校,由于师资、设备跟不上,也难以维持。在中央的及时觉察下, 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特别是制定了大 、中、小学工作条例,在肯定一些积极成果的同时,对当时各种“左” 的表现作了纠正。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教育与教育学
LOGO
(一)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 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 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 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 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 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 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 要的工人。
教育行政学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PPT课件
教育行政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地方分权制的优点
地方拥有绝大部分权限,可以根据本地需要制定教育政 策,因地制宜,避免全国教育的僵化、呆板;
教育权力分散各地,可以较少受到中央政权更迭或政治 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发挥地方的聪明才智;
第二节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
一、新中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初步建立与完善
(一)集中统一的
教育行政体制 (1949—1957年)
(五)教育行政体制的恢复
与重建( “文化大革命”结束—1984年
(二)地方分权为主 的教育行政体制 (1958—1962年)
(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的教育行政体制 (1963年—“文化大革命”前)
思考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教育行政的 中央集权制 与地方分权 制、首长制 与委员会制、 从属型与独 立型各有哪 些优缺点?
试举例说明 教育行政中 的中央集权 制与地方分 权制在权力 分配方面的 特点。
简述建国 以来我国 教育行政 体制改革 与发展的 历程。
论述世界范围 内教育行政体 制改革的发展 趋势及其对我 国教育行政体 制改革的借鉴 作用。
积极性。
教育行政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从属型的缺点
是由于教育行政体系不独立,容易使普通行政干
涉教育行政业务的执行,且教育人事与普通行政人事
合一,容易为制度所限无法聘任专业性高的人士。同 时,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如果政令不统一,将导致 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无所适从。
教育行政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教育行政学
21世纪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1958年的学制改革,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办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但由于来自“左”的影响,也存在急躁冒进,以至于学校教育出 现了大起大落的象,教训也是深刻的。直到1961—1963年,中共中央颁发 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 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 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才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为按教育规律办 教育,提供了依据,克服了一度出现的社会活动过多,负担过重,随心所 欲办教育的现象。
(四)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决定》指出 了我国教育体制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上存在的弊端。提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 一,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 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第四,强调加强领导,调动各 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当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一)重视学前教育。 (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 (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五)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节前思考 1.旧中国学校教制度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这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着这 个社会的学制发展情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 ,自 然科学不发达 ,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要求不高 ,就不可能出现现代的工 艺、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大工业机器生产的 发展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向劳动人民打开学校大门 ,随之出现了国民义务 教育制度,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修业年限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正如马克思 所说:“工艺学校和农业学校是这种变革过程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 来的一个要素 ;职业学校是另一个要 素,在这种学校里 ,工人的子女受 到一些有关工艺和各种生产工具的实际操作的教育。”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学习目标1.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2.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类型和发展趋势3.了解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在我国《教育法》第二章中对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同时,还对其他的教育基本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学位制度、学业证书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做出了规定。
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主体,一定社会或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制度来体现的。
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着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它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制度。
学制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
学制,首先是一种制度,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一种基本制度。
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行政规章,教育制度等等。
其次,学制是国家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
值得说明的是,学制对教育关系的调整只是限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在国家、学校、公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第三,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颁布保证实施。
其他的国家机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均无权制定与颁布学制。
国家规范教育行为必然要涉及到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以及公民受教育权之间关系的问题。
因此,在学制中隐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外部制约层面,即国家教育权的问题。
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制定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教育计划、教育条例等法规形式对教育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教育内容、办学体制等问题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整与控制。
教师资格证考试课件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
20世纪以后,民主化思潮的兴起,教育机会均等 的理念广为传播。人们普遍要求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
双轨制是阻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障碍。
统治阶级为了减少社会矛盾、同时需要为经济和 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为此,欧洲各国在“民 主化”和“现代化”理念的引领下,由过去的双轨制 逐渐向单轨制发展,发展成为中间型学制。
20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世 纪 初 的 英 国 学 制
20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世 纪 初 的 法 国 学 制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法 国 现 行 学 制 图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美 国 现 行 学 制 图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不讲)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不讲)
(二)新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产生了新 中国的第一个学制。
(三)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 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 国 现 行 学 制 图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不讲)
三、新疆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不讲)
思考题
1.理解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学制、单轨学制、终身 教育、义务教育等概念。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校教 育制度主要属于那种类型? 3.现代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建立学校教育制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5.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6.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何在? 7.调查或访问你所在的城市、乡镇和农村实施义务 教育的情况。
中国教育行政学 第四讲 学校教育制度
部分国家和地区实施的九年免费教育等都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
补充:我国义务教育收费的历史变迁
规定不收学 费收杂费, 但由于国家 的财力不济, 学生不仅没 有享受到这 一政策,而 且上学贵成 了家长头上 的一座大山, 成为社会的 顽疾。 第二条第二款:实施义务教育,免 收学费、杂费;
85 年 义 务 教 育 法
(2)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 (3) 小学修业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故称“六三三制”。
“壬戌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框架未动,一直沿用
到新中国成立。
●壬戌学制的7条教育宗旨:参见P174
4、新中国学制(1951学制)
(2)、初等学校修业六年,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难于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 (3)、技术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要求。于是在 保留原学制中的有用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1951学制。分为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此外还有各级政治学校、补习 学校、函授学校、盲聋哑特殊学校和各种训练班。其主要特点是: (1)、保证工农大众有享受各级教育的机会; (2) 、确立了各类专业学校技术学校和业余学校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地位; (3)、设置各种学校、训练班和补习班,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4)、没有提出义务教育,但是取消初等学校高低分级,以保证劳动人民子女 能接受完全的初等教育; (5)、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办学。
第四章,学校教育制度
(二)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 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
举例: 原始社会( 无剩余劳动资料, 所有人都要参加 举例 : 原始社会 ( 无剩余劳动资料 , 劳动) 劳动)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无技术型专业学校)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无技术型专业学校) 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发展,急需各种技术人 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发展, 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才,技术学校应运而生) 信息化社会(电子、通讯技术发展, 信息化社会(电子、通讯技术发展,网络学校 , 终身教育制度) 终身教育制度)
科举考试:唐代, 生徒” 祭酒、长史) 乡贡” 科举考试:唐代, “生徒” (祭酒、长史)+ “乡贡” (地方官吏),定期命题考试(礼部) 国子监的太学读 地方官吏),定期命题考试(礼部) ),定期命题考试 书(省试、津贴) 复试(尚书省吏部) 省试、津贴) 复试(尚书省吏部) 授官(及格者) 授官(及格者) 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脱离实际,弊病多端。特别是到明代, 科举考试越到后来越脱离实际,弊病多端。特别是到明代, 考试之法大为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 考试之法大为变更,最突出的则为经义采用排偶文体,称 为“八股”。(空虚无物,束缚思想)八股取士制”到一 八股”。(空虚无物,束缚思想)八股取士制” 空虚无物 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 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直 到一九O六年才被废除。 到一九 六年才被废除。 六年才被废除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1. 2. 学校教 概 学校教 发 类 发 趋势 3. 、 国 学校教 义务教
第四章 学校教育制度
•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沿革 • 第三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四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应包括生活惯例习俗、教育教学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教育行政体制、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价值理念。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主体。
历史上曾经历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非正规教育,再从正式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过程。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则成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
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
因此,教育实体化的过程是形式化的教育从不定型发展为定型的过程。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大致说来,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第四章 教育制度
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一)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
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意义教育制度意义重大。
科学而完备的教育制度不仅对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贯彻、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一)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为了巩固与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对象等加以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不同阶层的子弟进入不同的学校,这样既为他们培养了符合其要求的统治人才,也教育出令其满意的劳动者。
换句话说,国家办什么样的学校,规定什么样的人受什么样的教育,都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
(二)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没有剩余的劳动资料,为了生存,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这就不可能让一部分人脱离开具体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所以学校也就不可能产生;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仍较低,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航空、电力等技术学校。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产生,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急需各种技术人才,各种职业技术学校便应运而生。
在信息化社会里,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如出现了空中学校、网络学校等,并建立了终身教育制度。
(三)受制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不同。
它直接影响着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的确定,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阶段的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要求的反映。 18世纪以前,欧洲大陆君主专制国家由地主、贵族、僧侣统治,他们按照身份等级 设置等级森严的学校教育制度。其它在政治上属于“第三阶级”(包括新兴资产阶级) 的子女没有资格进入等级学校。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大批没有文化的童工涌入工厂。为争夺殖
(2)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
点; (3) 小学修业 6 年,初中 3 年,高中 3 年,故称“六三三制”。
“壬戌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框架未动,一直沿用
到新中国成立。
●壬戌学制的7条教育宗旨:参见P174
4、新中国学制(1951学制)
(2)、初等学校修业六年,广大的劳动人民子女难于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 (3)、技术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要求。于是在 保留原学制中的有用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1951学制。分为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此外还有各级政治学校、补习 学校、函授学校、盲聋哑特殊学校和各种训练班。其主要特点是: (1)、保证工农大众有享受各级教育的机会; (2) 、确立了各类专业学校技术学校和业余学校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地位; (3)、设置各种学校、训练班和补习班,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4)、没有提出义务教育,但是取消初等学校高低分级,以保证劳动人民子女 能接受完全的初等教育; (5)、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办学。
成均(南学)
皆于东序。
王城 近郊
50里以内
远郊,100里 以内,设六 乡,共辖 12500*6家
周朝制度:
天子与诸侯的领地划分为国(都)与野(鄙) 两部分。 城外50里内为近郊,百里内为远郊。郊内设 六乡,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 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即25家为一闾, 100家为一族,500家为一党,2500家为一州, 12500家为一乡。 郊外为野,设六遂,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四里为赞(zan,cuo),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 县为遂。
三、中国学制的沿革
公元前2100年后,夏朝开始有庠、序、校的记载。
公元前1600年后,商朝开始有读、写、算的教学, 并以宗教和军事为主。 公元前1100年后,西周开始有完整的礼乐制度,初 步形成了学制系统。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秦王朝时期,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汉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建立和完善 中央和地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四讲:学校教育制度 2007.4.4
二、理清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三、了解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脉络 四、掌握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五、明确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 内容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也 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它是反映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 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 间的衔接、转换的制度。
民地,各国统治者开始重视童工和工人子弟的教育,并颁布义务教育法,并不断延长
义务教育年限。 20世纪中叶,亚非拉地区的一大批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国家独立以后的一件重要工 作就是建立自己的学校教育制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开展扫盲运动。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规模上的差别;意大利等西方国 家的宗教大学等是有文化和政治因素决定的等等。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癸卯学制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 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壬寅学制未实施,次年又颁布了一 个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 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该学制分为三段七级。该学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修业年限特别长,从进蒙养院到读完通儒院,需要整整30年。辛亥革命后, "癸卯学制"被废止。
2、单轨型学制
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 线型学制,反映了民众间的教育机会均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该学制的特征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 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西方学者标榜这种学制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但是它对于受教育者来说, 并不是完全公平和公正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单一的学校教育系统中接受 不同层次的教育。单轨制掩盖了资产阶级教育的阶级性。 但单轨制相对于双轨制而言,是个历史的进步,至少取消了形式上的不平 等,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1951年10月1日发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原有学制的缺点:(1)、 成人教育在学校系统没有应有的地位;
1951年学制确立以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但是这两次变革留下的是深刻 的教训:
一次是1958年,要求改革学制,并提出了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改革原则: 即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全面规划与与地方分权结合;国 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 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 并举,免费教育与收费教育并举。根据中央精神,各地对学制进行了改革, 包括提早入学年龄,缩短修业年限,多种形式办学等等。由于左的思想影响, 改革普遍存在急躁冒进和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 另一次是文化大革命,我国学制出现灾难性的破坏。一是任意缩短学制,二 是大砍各种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盲目发展普通中学, 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完全失调;三是高等教育结构混乱,专业设置不成体系, 培养的专业人才比例极不正常。1978年以后,学制才逐步得以重建。
支系旁系齐全、相互沟通衔接是指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 育系统完善,不仅构成纵向升迁系列,而且三种教育亦可横向沟通。
1、郑观应(1842—1922):义务教育观。 2、康有为(1858—1927): 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为四等七级,直系旁系齐全。 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七级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 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主要类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上而下”和 “自下而上”两条途径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现代学制:即 单轨制、双轨制、中间型学制。
“自上而下”是指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的预科阶段向下延伸, 形成中等教育系统,与初等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系统。 “自下而上”是指原来的平民子弟的初等教育系统向上延伸, 与中等教育连接起来。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制定学校教育制度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 段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体系,学科的知识容 量,受教育的年限等,都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 规律。
《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 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06 年 义 务 教 育 法
第六十一条:免收学费的实施步骤 由国务院决定。(留了个尾巴)
投票背景:出席 159人, 赞成 144 人,反对 3人,弃权 12人。 当时决定从06年起用2年时间免除 农村义务教育的杂费,对于进一步 免除城市杂费,由国务院着手调研。
预留228亿,中央财政做了准备。
3、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
1、双轨型学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主要存在于20世纪中叶之前的欧 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两个 互不相通的轨道: 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 他们受到比较高深的、完备的教育,以便成为生产管理、商业
经营、科学研究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才,具有精英教育性 质。 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学生读完初级小学之 后,不允许进入文法中学或公学,只能进入高等小学或初等、 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适合生产需要的工人。
双轨制的产生一方面保留了古代教育的等级性, 同时也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特殊利益有关,更 为根本的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脑力劳动与体 力劳动存在严重的分离有关,也就是说,与生 产力低有关。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因此对脑力 劳动的质量要求不高。可以说,双轨制的形成 有其客观的生产力基础。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客观上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教育,于 是双轨制逐渐消亡。
瞽宗(西学)
成均原是举行集会、祭祀等仪式而 奏乐歌唱之地;后渐渐成为培养后 继乐人乐官等专门教育机构。 均,韵之古文;古代教民,口耳相 传,故重声教。
辟雍(太学)
东序(东学)
习射,长期保留射的教学(以射造 士);兼为养国老场所,有议政,祭祀 庆典和教育国老的功能。习射必 兼习礼,要求射者遵守长幼先后 的次序,所以起名曰“序”。 “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
《孟子· 滕文公》 :“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后人注解为 校、序、庠均为乡学,即小学; “学”为国学,即大学。
上庠(北学)
瞽宗原是乐人的宗庙,乐 官在此国老国家礼仪并教 音乐,逐渐成为学习礼乐 场所、教育机构
又叫虞庠。庠:“米廪,有虞 氏之庠也”。米廪,米仓;虞 氏,舜帝。舜帝尚孝,孝感天 地。所以庠:粮仓-养老场所学校
3、中间型学制
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于原苏联。该学制的特征是 “上通(高等
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 畅通”,是一种既有单轨型学制特色又有双轨型学制某些特 色的新型学制。
三种类型学制示意图
双轨制
中间型
单轨制
二、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3、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任何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都是根植于本国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