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加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讲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举例说明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深入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如,给出两个加数的和,让学生求其中一个加数;给出被减数和差,让学生求减数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身高、计算物品价格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P27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深入讲解”和“实践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关系的核心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包括: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4. 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计算水果的总价。
2. 讲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小明买水果的故事,讲解加法的意义,即合并两个数成一个数。
3. 讲解减法的意义:以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讲解减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4.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即加法中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中的被减数加上差等于减数。
5. 讲解各部分间的关系:明确加法中的加数、和;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差。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 各部分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0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3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1. 明确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定义加法各部分(加数、被加数、和)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2. 减法的意义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定义减法各部分(减数、被减数、差)的名称及相互关系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3.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转换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和与差的概念。
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转换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展示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物模型:用于演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器:辅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练习题和小黑板:供学生课堂上练习和展示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通过教具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其含义。
介绍加数、被加数、和以及减数、被减数、差等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实例应用:展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加法和减法的各部分及其关系,包括定义、计算法则和实例。
通过图表和颜色区分,使内容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73页至第74页的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有: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即加法中的和等于减法中的被减数与减数的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关系。
2. 讲解加法的意义: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强调加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3. 讲解减法的意义:以购物场景为例,讲解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的过程,强调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4. 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设计如下: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互逆运算,和等于差加上减数。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加法的意义。
2. 请用一句话描述减法的意义。
3. 请用一句话描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答案:1.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之间的差,求其中一个加数。
3.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互逆运算,和等于差加上减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被减数、减数、差等。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重量等。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技巧。
4.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加减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的概念,并展示它们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3篇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多**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
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
2. 使学生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苹果加上三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五个橘子减去两个橘子还剩下几个橘子,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被减数 - 减数 = 差。
3. 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加法和减法实例,与家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本学期的起始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减法的实际意义,掌握它们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被减数、减数、差等。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问题导向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做菜等,用于讲解加、减法的意义。
3.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计算总价?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加法的运算过程。
同时,介绍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被加数、加数、和等。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4.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列表等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运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与家长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增进亲子互动。
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用文字或图形的形式,制作一份加减法知识小报,培养学生的学习总结能力和审美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是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3.设计梯度性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题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习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
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
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2)概括加法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2)对比概括减法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2023秋)
5.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加法是合并两个数的运算,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的讲解,通过更多具体的实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在理论介绍环节,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演示,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用到加减法的情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数与差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小石子代表数字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的合并意义。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
4.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介绍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强调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等。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按以下内容进行设计: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运算。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the meaning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nd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s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2、篇章2: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3、篇章3: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篇章1: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预设:生:青藏铁路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方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学生需要明确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加、减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让学生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加、减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加、减法的意义2. 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3.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意义。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数字卡片、算盘、小板书等。
3.准备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讲解(1)讲解加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增加。
(2)讲解减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减少。
(3)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例题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答案的。
4. 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1)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总结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查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并能够用加法表示出来。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并能够用减法表示出来。
3.掌握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费等。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利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讲述的是小熊和它的朋友们去果园摘水果,小熊摘了3个苹果,又摘了5个橘子,最后它想要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水果。通过这个故事,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熊如何将摘到的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合并起来,从而自然引入加法的概念。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如果小熊吃掉了2个苹果,那么它还剩下多少个水果?”这样,学生就会接触到减法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3.针对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5.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并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如进位、退位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加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 = 和,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减数 = 被减数 - 差,被减数 = 减数差。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减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
系》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2、教材分析
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先教学加法,然后以加法及加法的意义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根据观察比较,弄清楚加减法的已知条件,最后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整数加、减法有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的意义的感性认识。
本节课是对加、减法运算认识的巩固和扩展,教材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3.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1、出示例题后,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尝试解答,与
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编
出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答。
3、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加、减法的意义,分析问题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你能根据第一题的结果写出后面两题的得数吗?
① 23+24=47 47-24= 47-23=
② 3468+475=3943 3943-3468= 3943-475=
(2)请你各编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减法解
决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和减法。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熟悉《天路》这首歌吗?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课件:
例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能改编成减法问题吗?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些都是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研究问题。
】2.问题探究
(1)概括加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想一想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②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出示线段图,直观再现把814km与1142km合并在一起,并在算式的“+”下面板书:合并。
③提出问题,概括加法的意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学生思考、交流
规范学生的表述,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板书:加
数+加数=和)
(2)概括减法的'意义
①尝试解答
刚才同学们还根据加法改编了两个减法问题,你们能解
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②汇报交流,交流思考过程
同学们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
③提出问题,概括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目,思考: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与第一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减法的意义。
(板书:减法的意义)
④回顾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你知道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的关系
观察三个算式,思考: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学生比较交流的基础上,强调归纳:加法是“合”的
情境,减法是“分”的情境,也就是说减法运算是和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
所以,我们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加、减
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黑板上的三个
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整理总结: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加、减
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3.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
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
下
午卖出多少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
并解释原因。
(2)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
得数。
3043-2468= 3043-575=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
并解释原因。
(3)猜猜我是几?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解释原因。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加、减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课时作业
题号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
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②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①370+630=1000(包)②843-418=425(人)
解析:第一题要求运来的包数,就是把卖出的和剩下的
合起来。
第二题要求女生部分就是把总人数去掉其中男生的部分。
【考察目标1】题号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例:23+24=47 47-24=23 47-23=24
247+435=682
643-175=468
569-346=223
答案:682-247=435 682-435=247
643-468=175 468+175=643
569-223=346 346+223=569
解析:【考察目标2】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或各部分
间的关系列算式
题号3:篮球125元足球115元排球148元
(1)买两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115+115+125=355(元)(2)答案不唯一
解析:【考察目标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题号4:小芳做作业时遇到一道加法题,一不小心把37错写成了137,结果得到的和293,问原来的两个加数分别是什么?
答案:37和56
解析:【考察目标2、3】因为把加数37看成137得到293,所以多加了100,原来的和是293-100=193,因为一个加数是37,所以另一个加数应该为193-37=56。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加数 + 加数 = 和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数 = 和 C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C 差 = 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