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一:内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现状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大家都知道,中职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

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

总得一句话“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举个例子:①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② 前几年听过,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

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那么道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二、心理健康概念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

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精选文档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精选文档

自测练习:测测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指导语:以下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使你更清楚的 认识自己。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A、是,B、无法确定, C、不是,中选出和自己最接近的选项,填到后面括号内。 • 1.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情绪善变。 ( ) 2.老是担心门没锁好,电源可能有问题,因而多次检查,甚至走了好远 还拐回来看看。 ( ) 3.虽未曾患过恶性疾病,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染上什么严重的病。 ( ) 4.容易脸红,害怕站在高处,害怕当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 ( ) • 5.由于关心呼吸和心脏跳动的情况而难以入睡。 ( ) • 6.每天总是多次洗手,认为公用电话不洁,而不敢使用。 ( ) • 7.总是担心"这样做是否顺利?",以致无法放手去做。 ( ) • 8.有些奇怪的观念总是出现在脑海,明知这些念头很无聊,却又无法摆 脱。( ) • 9.离开家门时,如果不从某只脚开始走,心里总是不安。改变床附近的 东西就无法入睡。 ( ) • 10.尽管四周的人在欢乐的取闹,自己却觉着没有什么意思。 ( )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专生沉迷电子游戏捅死两位老
王恒超16岁时,因厌学,被父亲安排在郑州一家中等职业学校读书。2019 年春,王恒超迷上了电子游戏。第二个学期开学,他将8000元学费也输给了 电子游戏厅。随后,他欠下巨额赌债,不得不离开郑州。有一次他跟小涛到 其新乡的家里居住时,小涛说他家保险柜里有钱。 2019年5月24日上午,王恒超在封丘县买了一把尖刀,当天下午坐车来到新 乡市。5月25日上午,他坐车来到小店镇踩点,下午他又买了一副橡胶手套, 等待时机作案。 5月26日凌晨4时许,王恒超翻墙进院后在受害人房门外等候。清晨5时许, 当小涛的外婆开门时,王恒超用刀猛刺老人,然后又捅了小涛母亲头部和胸 部十几刀。随后他把尸体拖进屋内,用沙子将大片的血迹掩盖,在杀害两位 老人的过程中,王恒超右手小指受伤,在洗脸盆里洗了洗手。他从小涛母亲 身上找到柜子的钥匙,搜到2000元现金后逃离。 他作案后回了家,在父母追问下,他将逃学进行电子游戏赌博事件告诉了父 母,但隐瞒了在新乡市区杀人抢钱的犯罪事实,并以外出打工为幌子离开新 乡,逃往天津。 2019年6月11日深夜,专案组民警在天津市抓获了王恒超。王恒超交代了在新 乡将同学小涛的母亲和姥姥杀害并抢劫2000元现金的犯罪事实。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变化巨大,加之面临升学、就业等重大选择,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叛逆等。

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二、案例主要内容
1. 案例主题:提高中职学生自尊心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尊的重要性,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活动内容:
(1) 播放短片,引出自尊的概念。

(2) 分组讨论自尊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3) 教师讲解提高自尊的方法。

(4) 学生自我肯定练习。

2. 案例主题:缓解中职学生焦虑情绪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焦虑情绪,掌握缓解焦虑的技巧。

活动内容:
(1) 现场模拟焦虑场景,引出主题。

(2) 介绍焦虑的成因及危害。

(3) 教师示范放松训练。

(4) 学生分组练习放松训练。

3. 案例主题:化解中职学生叛逆行为
活动目标: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活动内容:
(1) 播放叛逆青少年典型案例。

(2) 讨论叛逆行为的原因。

(3) 教师讲授有效沟通方式。

(4) 角色扮演沟通练习。

三、案例特色
此案例范文紧扣中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内容贴近实际,活动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案例教学,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用心设计,以案例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中职学生教育案例(3篇)

中职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职学校,学生小李,男,16岁,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

小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平时在学校里缺乏自信,与同学交流较少。

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缺乏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引导,小李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迷茫和困惑,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1. 分析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小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指导。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3)学生自身原因:小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学习缺乏兴趣,导致他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迷茫和困惑。

2. 处理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学校加大德育教育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增强自信心。

(4)加强师生沟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与小李的沟通交流,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关心和鼓励,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小李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 性格变得开朗: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小李结识了许多朋友,性格变得开朗,与同学交流更加融洽。

3. 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树立: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小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对中职学生小李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精选全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点亮学生心灵的天空中职生心理辅导案例面对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诸如厌学、早恋、自卑、焦虑、失落、恐惧、消极、逆反等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引导、行为纠正,从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

使得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案例一:薛某,男,16岁,职中高一年级1203班学生。

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学习不感兴趣。

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没有办法。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头仰得很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家长和老师十分无奈。

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2.1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薛某的父亲是某工地负责人,工作忙,由于和孩子沟通少,任其自由发展,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斥责、谩骂,造成孩子任性放纵。

而他的母亲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对孩子的教育两人意见不一致。

2.2老师教育和处理方式不当。

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缺少与学生心理沟通,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使师生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

2.3中职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一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拒绝一切批评,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

“四位一体”格局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一名人际关系失衡学生为例

“四位一体”格局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一名人际关系失衡学生为例

“四位一体”格局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一名人际关系失衡学生为例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将“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的在辅导员工作中扎实推进,切实地位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服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力求的任务。

笔者以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例学生案例谈起。

一、案例基本情况1.事情起源入职学校后,刚刚接过1601c(即中职阶段,下同)班级,在了解班级同学情况时发现班级仅有六个女生中,有一个女生小王(化名)走读,每次上课她都是自己单独坐在前排,全程和同学无交流,每次请该同学回答问题,班级会出现哄堂大笑的情况。

问及小王情况,小王也只是回避问题。

找班干部了解情况,都说她有问题,是“问题生”。

2.事情调查小王,女,初中毕业后升学到本校,学制5年。

家里独生子女,大学以前都是走读,进入大学后为第一次住校,也是正式和父母分离。

入学伊始短暂接触未发现明显异常。

进入学校后人际关系紧张,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一是不懂得尊重同学隐私,曾出现用手机拍摄同宿舍同学换衣服,发现后被制止。

二是不能合理的处理自己和宿舍其余五人的关系。

同学之间交流她不能完全接受,思维运转慢,无法跟上同龄同学的思维。

三是不能完全独立,过度依赖父母。

在校期间一周不洗衣服,都是每周回家时打包带回家找父母洗,周一开学再带回来。

四是因为过度依赖父母,导致个人卫生做的不好,经常周末回家才洗澡,天气炎热个人气味大,导致同学不愿意靠近。

经过开学一个多月,同宿舍的同学逐渐远离、排斥她,同时也因为不尊重同学隐私发生口角,甚至同宿舍发生争执,严重时接到电话全体要“群殴”小王。

经过及时制止没法发生打架斗殴事件,经过此次事件更加剧了小王的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无法正常在宿舍内休息。

理工类学校班级女生少,班级里只有六个女生,也加剧了小王人际关系紧张,由于她的各种行为导致同学们矛盾不断、全体隔离小王。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心里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里健康教育成为许多学校和机构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心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小明,一个初中生,自小就比较内向和胆怯,对学习和社交不太感兴趣。

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消极,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他的家人和老师都感到很担忧,经过一番探讨后,决定让他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心里健康课程中,小明开始接触到一些正面的心里健康知识,学会了自我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同时,他也通过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来建立了更多的友谊和信任。

慢慢地,小明开始变得开朗和积极,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投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里健康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和增强抗压能力。

同时,也能够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更有效的支持。

因此,心里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心灵上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陈立新
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专生沉迷电子游戏捅死两位老
王恒超16岁时,因厌学,被父亲安排在郑州一家中等职业学校读书。2006 年春,王恒超迷上了电子游戏。第二个学期开学,他将8000元学费也输给了 电子游戏厅。随后,他欠下巨额赌债,不得不离开郑州。有一次他跟小涛到 其新乡的家里居住时,小涛说他家保险柜里有钱。
5~7 分之间: 你的心理健康情况一般,可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8~10 分之间: 表明你的神经有些疲倦,你最好是设法减轻学习的 压力, 进行娱乐以调节生活而放松精神; • A类得分在 11 分以上: 可能会有神经衰弱的倾向,你需要关心一下 自己的健康了; • B类得分在 11 分以上: 那你就有预防精神分裂的必要了,最好是请 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早些预防; • C类得分在 4 分以上: 就有强烈的妄想倾向,最好是尽早的请老师进 行辅导。
指导语:以下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使你更清楚的 认识自己。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A、是,B、无法确定, C、不是,中选出和自己最接近的选项,填到后面括号内。
• 1.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情绪善变。 ( ) 2.老是担心门没锁好,电源可能有问题,因而多次检查,甚至走了好远 还拐回来看看。 ( ) 3.虽未曾患过恶性疾病,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染上什么严重的病。 ( ) 4.容易脸红,害怕站在高处,害怕当众发言。 ( )
东西就无法入睡。 ( ) • 10.尽管四周的人在欢乐的取闹,自己却觉着没有什么意思。 ( )
11.外界的东西犹如影子一般朦胧,见到的东西无法清晰的回忆出来。 ()
12.总觉着父母或亲友最近对自己太冷漠,或者不知为什么总是很反感 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一、教学主题:《守护青春的底线》二、教学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析青少年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3、引导学生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性行为产生的危害2、掌握调节性冲动的主要方法3、对性行为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七、时间:40分钟八、课题设计理念现在的孩子们都很早熟,性发育提前了,性兴趣和对性的要求也提前了,这既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也是文化环境影响的结果。

但由此引发了几个矛盾和问题,第一,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的矛盾,生理发育了,心理上远远不成熟。

第二,有性要求和能实现这种要求的矛盾,有性要求到结婚,中间有一段“性空白期”。

在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一些婚前性宣泄渠道,包括婚前性行为。

婚前性行为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这带来了许多问题,需要正确引导。

本课时利用案例、讨论、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性冲动带来的伤害,找到调节和控制性冲动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九、教学过程【活动设计】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导入借助歌曲,引出话题以电影《山楂树之恋》片尾曲《山楂树》来引入,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对男女生之间那种妙感情的思考。

教师:你们觉得《山楂树之恋》美不美?学生:美!教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或感觉?学生交流感想(略)教师:这是一部纯美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古诗云:关关眦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人类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自古而然是人“性”的本能,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意识的逐渐成熟,我们对异性也萌动了一种莫名的情感与亲近的欲望,如何处理好这种情感与欲望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我们青春期敏感的话题:【出示PPT】课题:《守护青春的底线》利用影片歌曲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氛围,吸引同学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我自信我能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刘是我们班的一个中等生,学习不好不差,比较乖巧,平时也是认认真真地学习,但成绩一直平平,没有太大的突破。

慢慢的小刘开始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形不成正比,学习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差,成绩也开始下滑。

……小刘一个没有太多特长,学习中等,一步步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是,她是一个比较认真、愿意努力的学生。

一、心理原因分析1.家庭影响小刘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希望小刘能够多学文化,能够考上好大学。

但是,小刘的成绩一次又一次的让父母伤心,父母每次看到成绩之后就会抱怨小刘,父母只会无休止地让小刘努力,根本看不到小刘的付出。

家长的希望得不到实现,对小刘来说也是一种压力;父母的不认同,父母的不肯定,让小刘伤心,这也是造成小刘“破罐子破摔”的原因。

2.学校影响小刘一个乖巧内向、成绩平平的女孩,这在一个班级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群体。

因为教师的关注点一般在两种人身上,一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二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而中间的这部分学生常常会被忽视,尤其是小刘这样的。

所以,这也是她不愿意努力的原因之一。

3.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逆反心理比较强,好胜心也比较强,小刘的努力一直得不到回报,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放弃学习。

这也是小刘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决定放弃,决定不再努力的原因之一。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1.端正学习态度对于小刘来说,重新帮其找回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师第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因为只有帮助小刘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燃起学习的热情,才能将学生拉回到正常学习当中来。

所以,在教学时,我常常对小刘的一些进步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目的就是让小刘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同时,在辅助上一些谈话,让小刘认识到分数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也不是学习的目的,真正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才是目的,进而,重新让小刘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2.提高家长认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抱怨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甚至产生与家长对着干的心理。

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及疏导途径——中职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第2 3卷
第 4期
连云 港 职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 a fL a y n a g T c n c lC l g o r lo in u g n e h ia ol e n e
Vo . 123 No. 4
De 2 0 c. 0l
21 00年 l 2月
文 章 编 号 :09 38 2 ])4 0 1 3 10 —4 1 (00 o —03 —0
距离 , 开学初期班 级进行 家庭 基本情 况调查 , 家庭成 员填 写
了完整的父母 , 没有 填写经 济 困难 , 特 困证 。平 时 利用周 有
中图 分 类 号 :7 83 G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中职学校 的学生正处 于很敏感 的成长阶段——青 春期 ,
末 上 网 , 旷课 。 不
是心理健康趋于定 型 的时期 , 是走 向成 年 的过 渡 阶段 , 亦是
性格 的发 展 时 期 , 于 该 时 期 的 青 少 年 的 心 理 发 展 和 生 理 发 处
12 主诉 .
在我校念书期 间: o —0 学年第一 学期 , 8 9 住校 , 基本 能保 证 自己遵 守学 校
的各项规章制度 , 参加集体 活动但 是兴趣不 高, 相对 被动 , 不
轻易与人交流 , 只和宿 舍相对 较好 的 2 3个 同学讲 话 , 主 、 班
任找他谈话 , 何 问题 没有 回应 , 对任 与老 师保持 一 米左右 的
心理咨询案例 分析 , 出儿时家庭教 育的缺 失对性格 、 格 的形 成 的影响 , 指 人 导致 了中职 学生在 青春 期过 程 中的 困扰心 理 问题 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加地显著 , 呼吁 全社会 共 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 关键词 : 青春期 ; 心理健康 ; 性格 ; 人际交往障碍 ; 导途径 疏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范文
案例一:自卑、焦虑情绪困扰
小明是一名中职生,平时成绩中等。

最近,他总是显得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经常独自一人发呆。

通过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到,小明来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不够。

他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觉得自己没有出众的地方,常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挖苦,因此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和焦虑情绪。

专家建议:
1.协助小明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树立自信心。

2.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发掘自身才能,获得成就感。

3.指导小明正确面对同伴的嘲笑,学会自我保护。

4.加强与小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给予更多关爱和理解。

5.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案例二:网络成瘾行为严重
小红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但最近发现她上课时常玩手机,作业时而马虎时而延期交,校园生活也开始陷入孤僻。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了解,原来小红夜夜在网上玩游戏、刷视频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她承认近期对网络世界上瘾严重,曾试图戒掉但总是失败。

专家建议:
1.与小红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

2.制定行为管理计划,设置规则,限制小红上网时间。

3.鼓励小红发展实际的兴趣爱好,增加线下活动时间。

4.关注小红的精神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5.加强家校配合,统一管理方式,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以上案例说明,中职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应高度重视并给予适当疏导与帮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教育类案例分析模板(3篇)

中职教育类案例分析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 学校名称及类型2. 学生基本信息(年级、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3. 案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4. 案例涉及的主要事件或问题二、案例分析1. 案例概述- 简要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 问题分析- 分析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 学生个人问题: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际交往、心理素质等。

b. 教师教学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评价等。

c. 学校管理问题:如学校制度、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

d. 家庭教育问题:如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

3. 原因分析- 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 内部原因:学生自身素质、教师教学水平、学校管理制度等。

b. 外部原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政策法规等。

4. 案例启示-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a. 学生层面: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等。

b. 教师层面: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改进教学评价等。

c. 学校层面:如何优化管理制度、提高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培训等。

d. 家庭层面: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成长、加强亲子沟通等。

三、解决方案1. 针对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如:a.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b.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

d.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 针对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a.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究。

b.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c.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d.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3. 针对学校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a. 优化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报告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报告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报告一、案例描述中职学校的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年龄为16岁。

小明成绩一直不错,但最近他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出现明显下滑。

他经常走神、犯困,注意力难以集中。

与此同时,他的成绩也开始下滑,经常考试没有及格。

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小明的体重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每天都能见到他在食堂大口咀嚼,再加上他的体型较为丰满,同学们开始给他取了“小胖”的绰号。

面对这些问题,小明常常陷入自责与痛苦中。

为了帮助小明重拾自信和学习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介入了这个案例。

二、问题分析1.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导致他的学习效果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学习时经常放空、走神,导致无法专注于课堂内容。

2.学习压力:小明成绩一直不错,但近期成绩下滑,他的学习压力可能加大。

他可能因为这种压力而焦虑、紧张,从而影响到学习和心理状态。

4.自卑情绪:因为体重增加和学习下滑,小明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他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自卑情绪,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三、个案分析1.生理因素:小明所面临的体重增加和营养过剩问题与他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这可能是他不合理饮食和缺乏运动引起的。

2.心理因素:小明的自卑情绪和焦虑情绪可能影响了他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他可能通过食物来寻求安慰和满足,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3.社会因素:小明是在学校面临同学们的嘲笑和压力,这可能加重了他的自卑情绪和学习压力。

四、教育干预方案1.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派遣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和认识自身优势,提升自信心,重新树立目标。

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运动促进:学校体育部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项目,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对于小明来说,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能够帮助他减肥并缓解心理压力。

4.同伴支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避免对小明的嘲笑和歧视,通过班级活动和心理健康宣传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分析背景:李静、李涛姐弟俩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去了福建打工,每年只在过年回家一、二十天.李静在八个月大时开始在外婆家生活,李涛则在一岁时便由爷爷抚养.这对姐弟俩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征.案例一:夏天到了,外婆家每天都会买上一个大西瓜,然后总是切下最好的部分专给李静吃.暑假时李静回到农村的爷爷家,爷爷问她外婆平时有没有给她买什么好吃的,她说:“什么都不买,连西瓜都不买一个.”过了几天,舅妈带她出去玩时,给她买了一支当时颇受欢迎的“悄悄豆”雪糕,并细心地帮她剥好了包装袋,谁知她回去后竟对大人说,舅妈自己吃雪糕,吃到一半吃不下了才给她吃.李静像这样爱背后讲人坏话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对待她最亲密的抚养人——外婆,也是如此.案例二:李涛上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因贪玩被教师批评,第二天便无论如何不肯上学,直到大人答应为他换一个班,他才肯去,可没多久他又要换班,同年龄的几个班都换过一遍后,他又要换学校,闹了很长时间直到大人给他换了学校,并宣布“最后通牒”后,才逐渐平息下来,只是偶尔还会因不做家庭作业逃学一、两天,到外面玩够了再回家.分析:由于从婴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李静姐弟俩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改进措施: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前面提到的李静小朋友在外婆家生活到四岁时,身为幼儿园老师的舅妈嫁到了外婆家,她非常喜欢这位年轻活泼的舅妈.在舅妈、老师与其他亲人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了,改变了过去胆小、忧郁的“受气小媳妇”形象,重现了一名幼儿所应有的天真与活泼.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李静姐弟俩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因年龄小而更不懂事的李涛竟为此在父母走前两天没吃什么饭,令父母又一次喜忧参半.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李静姐弟俩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全国目前有远超过2000万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在今年“两会”精神的指导下,湖北、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都推出了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例如招募志愿者当“代理家长”的做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响应.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让那2000万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向着快乐、健康飞翔!。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

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面临着更多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压力。

然而,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压力过大、职业规划不明确等原因,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 压力过大:中职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职业规划、就业前景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压力管理方法,导致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自我形象困扰:中职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学习成绩、外貌等方面感到困惑与不安,容易出现自卑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

3. 人际关系问题:中职学生由于学校环境相对狭小,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容易出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4. 职业发展困惑:中职学生由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充分、职业规划不明确,常常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生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压力承受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 学习压力过大: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往往需要同时应对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两方面的内容。

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3. 职业规划不明确:中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导致对未来感到无助和困惑。

4. 家庭环境不稳定:一些中职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关系不稳定的背景,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情感关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压力管理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的分析,旨在探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中职学生,原本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但近期在学校的表现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他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减少,并经常自己一个人闷闷不乐。

他的学习成绩也在下降,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家长和老师对他的这种变化感到困惑,希望能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

问题分析: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小明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可能的原因如下:1.学习压力过大:中职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2.人际关系问题:中职学生通常面临来自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压力,有时可能会出现争吵和冲突,这对学生的自尊心有一定的影响。

3.家庭问题:家庭因素是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的冷漠、重视升学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小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搭建沟通渠道: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2.提供情感支持:学校和家长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

4.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学校和家长应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摆脱升学压力和竞争焦虑。

5.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友谊,减少学生间的竞争和冲突。

结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学生本人也要学会适当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积极寻求帮助,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提升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施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

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周上一节心育课,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要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的成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也要给于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指导。

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积极健康地成长。

案例:预备铃已响,我还未进2014春汽修(2)班的教室,就听见小宋的大嗓门,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老师进来,他才赶忙回到座位上,课桌上的书本乱七八糟,然后把所有的课本往地上一撂,上课了,他还是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左顾右盼,我走到他跟前,轻声地说:“坐好,注意听讲,不能三心二意,,这么聪明的你应该是应该认真听讲的”。

他低下了头,而后的时间他听得相当认真,还不时纠正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脑子反映很快,十几分钟后老毛病又犯了…….
小宋是一个令其他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经常摆出一副不认真的样子,头转来转去,还不时
乱插嘴,打断老师的讲课;你对他批评教育时,他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望着天花板,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样子,学习上并不认真,脑子很灵活,但成绩处于中等,而且喜欢与顽皮的学生交往,在公共场合爱起哄,经常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他也是班级里的“百事通”,样样事情,大小事问他他准知道。

一、心理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

但是小宋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常年带着,由于和孩子之间不沟通,任其自由发展,他经常不回家。

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见面父亲就打骂,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当,造成小宋任性放纵。

(二)、学校影响: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对他很头疼,,缺少与他沟通。

虽然他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赏。

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16岁——17岁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

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的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阶段
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

所以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我认识到造成小宋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不要只顾赚钱,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

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

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我一次次地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发短信,做他父母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母亲亲自回家照顾小宋了。

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小宋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开始愿意回家了。

(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

小宋同学的心理障碍除家庭而外,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做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应给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

不应该对他持冷漠的态度。

小宋从初中就受到老师的冷淡,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怎样改变他呢?我和任
课老师及帮教老师商量决心重塑他的形象。

每周不定期的找他谈话,随时发现问题就给予解决,而且让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展示个人才能活动,从那以后,这位同学经常找我和帮教老师谈心,他表示一定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而且他回家能主动和父母交流。

有一次他问我:“老师,我还是以前的坏学生吗?”我立即就否定了,并且告诉了任科老师对他的肯
定,这位同学激动不已。

他让老师、家长重新认识了他。

让他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当他领到红红的奖状时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很棒!".在他天真,欢快的抿嘴一笑间,我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和老师们重视小宋的心理疏导工作,利用他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确立适合他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他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指导他重点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有关内容,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经过半年多的耐心教育,小宋回到了课堂,并且能静心学习,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很多。

现在小宋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教育者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

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

为此,学校首先从教师抓起,号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觉学习心理学,鼓励老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做到人人可当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请心理专家到校讲授《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理论,不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业务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老师积累个案,搞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为全面开展心理教育较好地准备师资。

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
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

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为人师表,使学生在尊重鼓励气氛中,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

吴名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