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分析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的工程活动可以诱发地震,诸如修建水库,城市或油田的抽水或注水,矿山坑道的崩塌,以及人工爆破或地下核爆炸等都能引起当地出现异常的地震活动,这类地震活动统称为诱发地震。
其形成一方面依赖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地应力状态和有待释放的应变能积累程度等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工程行为是否改变了一定范围内应力场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
2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性变化的几种典型情况2.1 蓄水后地震活动性增强⏹ 2.1.1 卡里巴—科列马斯塔型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变化主要发生在1963年6月水库蓄水位超出正常高水位之后,尤以1963年8月库水位超出正常高水位2.9m之后为最强烈,此时水头增值仅为2%,以此作为地震活动性强烈变化的诱因是缺乏说服力的。
可是在正常高水位附近,水位波动几米库容变化却很大,显然库底岩石所承受的水库附加荷载以及附加荷载的影响深度都随之产生较大变化,水库底部承受附加应力超出一定值的岩石的体积也会产生很大变化。
2.1.2 科因纳—新丰江型科因纳水库诱发地震科因纳水库诱发地震之所以具有典型意义,就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0.5级,地震序列中大于5.0级的达15次),而又是产生在构造迹象最不明显、岩层产状基本水平、近200 a 附近没有明显地层活动的印度地盾德干高原之上。
库、坝区均位于厚达1500m、产状水平、自古至始新世喷发的玄武岩层之上,由致密块状玄武岩与凝灰岩及气孔状玄武岩互层,凝灰岩中央有红色粘土,渗透性不良(图6—7)。
2.2 蓄水后地震活动性减弱3 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从以上典型实例描述可知,水库诱发地震不同类型虽各有其特性,但概括起来它们却有很多共性。
这主要是这类地层的产生空间和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与水库所在空间和水库水位或荷载随时间的变化密切相关,表示介质品质的地震序列有其固有特点和震源机制解得出的应力场与同一地区产生天然地震的应力场基本相同。
工程地质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长安大学
第一章测试1.在下列工程地质问题中,那个属于生态环境地质问题?()A:地基稳定B:斜坡稳定C:矿山整治D:围岩稳定答案:C2.工程地质分析的对象有哪些?()A:岩体B:冰川C:土体D:湖水答案:ACD3.在下列工程地质问题中,那些与地下水有关?()A:地震B:地面沉降C:渗透变形D:断裂活动答案:BC4.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定性方法有?()A:地质历史分析方法B:工程地质类比法C:解析计算法D:数值模拟法答案:AB5.“场地位于渭河一级阶地“描述的是地质构造条件。
(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活断层是指只可能引起地震的断层。
()A:错B:对答案:A2.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活断层的上盘变形破裂效应强于下盘。
()A:对B:错答案:A3.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A:正断层B:阶梯断层C:平移断层D:逆断层答案:A4.规划选场中如何降低断层对建筑物的影响?()A:尽可能避开正断层或逆断层上盘。
B:尽可能加固断层带内的地基。
C:优先选择低级别的活断层。
D:尽可能避开逆断层或正断层下盘。
答案:AC5.活断层调查需要分阶段进行,首先为区域性踏勘。
(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抗震设防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A:9B:7C:6D:8答案:C2.从震源直接传播到地表的地震波为:()。
A:面波B:瑞雷波C:勒夫波D:体波答案:D3.地震按成因可分为那些类别?()A:人工诱发地震B:冲击地震C:构造地震D:火山地震答案:ABCD4.M.M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2级。
()A:错B:对答案:B5.地震危险性考虑了地震的哪些不确定因素?()A:震级大小不确定B:发震位置不确定C:震源深度不确定D:发震时间不确定答案:ABD第四章测试1.下面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机制,错误的是()。
A:走滑断层上修建水库,稳定条件恶化,水库易诱发地震B:逆断层上修建水库,稳定条件改善,水库不易诱发地震C:走滑断层上修建水库,稳定条件改善,水库不易诱发地震D:正断层上修建水库,稳定条件恶化,水库易诱发地震答案:C2.诱发地震的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哪些?()A:修建高层建筑B:修建水库C:深井注水D:地下核爆炸答案:BCD3.人工诱发地震的特征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岩体(rockmass):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
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
工程地质之所以要将岩体的结构特征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意义如下:⑴岩体中的结构面是岩体力学强度相对薄弱的部位,它导致岩体力学性能的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
只有掌握岩体的结构特征,才有可能阐明岩体不同荷载下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应力状况。
⑵岩体的结构特征对岩体在一定荷载条件下的变形破坏方式和强度特征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成为决定岩体稳定性的控制面,各结构面分别为确定坝肩岩体抗滑稳定的分割面和滑移控制面。
⑶靠近地表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外营力对岩体的改造进程。
这是由于结构面往往是风化、地下水等各种外营力较活动的部位,也常常是这些营力的改造作用能深入岩体内部的重要通道,往往发展为重要的控制面。
总之,对岩体的结构特征的研究,是分析评价区域稳定性和岩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浅表生结构面结构面的工程地质分级:断层型或充填型结构面、裂隙型或非充填型结构面、断续延伸的非贯通型岩体结构面,它们分别对应于I级、U级、川级结构面岩体结构分类: 按建造特征可将岩体划分为块体状(或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等类型。
按岩体的改变程度可划分为完整的、块裂化或板裂化,碎裂化、散体化的等四个等级。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研究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意义:(1)岩体天然应力状态或地应力场是工程岩体存在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
第六章.地质作用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冰川盘
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雕刻者。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因
•边坡岩土体性质
外因
•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质构造
•岩体结构 •地应力
•地震
•风化作用 •人工开挖、爆破
据岩性条件: 软弱岩层如页岩、泥岩、千枚岩和坡洪 积松散堆积层、黄土等,易发生滑坡。 而脆性岩层如石灰岩、花岗岩等,易发 生崩塌。 据构造条件: 断层、褶皱发育地区,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区易发生边坡失稳现象。
a- 河流横向环流;b-河曲处横向环流断面图
45
a-弯曲河道
b-蛇曲Biblioteka c-牛轭湖46河流搬运作用方式: 拖运、悬运、溶运 冲积物按河流沉积环境分:
河床沉积、漫滩沉积、河口沉积和牛轭湖沉积。
河口沉积分水上和水下部分。
47
河谷地貌 冲积物按河谷地貌形态分: 纵剖面 (1)山区河谷冲积层,以河床占据。 横剖面 (2)平原河谷冲积层,冲击物完全 河流阶地 发育,有以上各种沉积。
崩塌形成条件: 1. 地形地貌
坡度>450
2. 岩性
坚硬性脆岩石或上硬下软
3. 构造方面
软弱结构面倾向临空面,且 倾角大;高陡裂隙
崩塌形成机理示意
1980.6.3 湖北远安盐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
卸荷裂隙
崩塌治理
清除危岩 加固坡面 危岩支顶 拦截防御 调整水流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名词解释)
即土体表层某一部分土粒在垂直土层的渗透水流作用下全部浮动和流走。
【渗透变形 渗透破坏】
由于潜蚀使得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之为渗透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坡度和高度。
【屈服强度】
岩体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的临界应力称为岩体的屈服强度
【长期强度】
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后,岩体中即开始出现局部破裂,岩体进入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的临界应力
【残余强度】
岩体遭受最终破坏以后仍然保存有一定的强度,称为残余强度
【蠕变】
在应力恒定的情况下岩体变形随时间而发展的过程
【构造应力】
地壳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变异应力】
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入等引起的应力
【残余应力】
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它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
【应力集中】
通常将最大主应力或剪应力在自由临空面附近增大或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集中。
【震级】
是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周期0.8s,阻尼比0.8,放大倍率2800倍)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
【烈度】
是表征地震时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其定义为“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破坏程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对于一次地震而言,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震中点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岩体卸荷带】
斜坡中经卸荷回弹而松弛、并含有与之有关的表生结构面的那部分岩体。
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问题
6.1.2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活动断层会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诱发地震,要将它与一般断层 区分开来。
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证据判断活断层: 1)活断层往往错断、拉裂或扭动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特别自人类
历史以来所形成的岩层,如黄土层、残积层、坡积层、河床砂砾石层、 河漫滩沉积层等被错断、拉裂或扭动见图6-2,更是活断层的确凿证 据。
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所产生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构造
地震是地震的最主要类型,约占地震总数的90%。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喷发和火山下面岩浆活动而产生的地面振动
称为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由于洞穴崩塌,地层陷落等原因发生的地震,称为陷
落地震。 激发地震: 构造应力处于相对平衡的地区,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
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
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 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精品pp
6.3 斜坡的变形及其防治
6.3.1 概述
• 斜坡(slope) 统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包括天然斜坡 和人工边坡。
• 天然斜坡(简称斜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形成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
断层诱发的地裂缝,具有方向性
精品pp
地震力震动产生的地裂缝
3、地震液化效应
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 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砂土中的孔隙 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 力来不及消散,使得砂土的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 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得象液体一样,即所谓的砂 土液化。
在岩体(岩质边坡)的变形和破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岩体结构。 在对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之前,首先需了解 岩体结构。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包括岩土体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自然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七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稳定和安全)。
因工程建筑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和工作方式不同,存在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力学分析法3.模型模拟试验法4.工程地质类比法断层分类:走滑断层、逆断层、正断层,按断裂的主次关系划分为主断层、分支断层和次断层野外识别:走滑断层:1地表出露线平直,断层倾角较陡。
2断层面两侧相对的水平运动,相对的垂直升降很小。
3河流最易于沿这种断层发育,水工建筑物也就最易于受到这种活断层的威胁。
走滑断层: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活断层:一般理解为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活动断层的活动特性:蠕滑: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或稳滑 ;粘滑: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粘滑常伴有地震,是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
各类活断层在我国的分布1.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个NWW—NW向的长大弧形断裂,主要为逆走滑—走滑断层,其走滑速率由南而北有所减小。
2.活动逆冲断裂也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分、3.现代活动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
活断层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原则(1)有低级别的活断层的场地优于有高级别的; 有活动时期老的断层的场地优于有活动时期新的; 有全新世(10000 a)内无活动的断层的场地优于有全新世内有活动的断层的场地等。
(2)尽可能避开主断层带;(3)如为逆断层或正断层类型,尽可能避开有强烈地表变形和分支、次生断裂发育的断层上盘(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如有较大的正、逆断层,场地往往需要选在距主断面数千米之外。
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烈度:衡量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基本烈度: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受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
充水开始后六个月水 深仅120m即发生6.3级主 深仅120m即发生6.3级主 震。1967-1972仅有宏观 震。1967-1972仅有宏观 记录,地震活动频率与水 位高度正相关。 地震活动限于水库区 小范围内
印度 科因纳坝 块石混凝土重力坝,103 块石混凝土重力坝,103 27.08 1962.6; 1962.6;1964.8 1963年地震频率明显增高 1963年地震频率明显增高
中国 新丰江坝 单支墩大头坝,105 单支墩大头坝,105 115 1959.10.20;1961.9.23 1959.10.20; 1959.10,广州台记录到来自库 1959.10,广州台记录到来自库 区方向的2 区方向的2-4级地震三次; 1960.7的4.3级地震才引起重视 1960.7的4.3级地震才引起重视 ML ≥0.4,297035次 ≥0.4,297035次 (1961.9-1977.12) 1961.9-1977.12) 其中M ≥1.0,12862次 其中ML ≥1.0,12862次 Ms≥0.6,33761次 ≥0.6,33761次 (1960.10.13-1987.12.11) 1960.10.13-1987.12.11) Ms ≥1.0,13643次 ≥1.0,13643次
表6-1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重要实例
美 国 胡佛坝(米德湖) 坝型及坝高(m) 坝型及坝高(m) 库容 (亿m3 ) (亿m 开始蓄水及满库时 间 第一次地震 时间 地震次数 (起止时间) 地 震 活 动 特 征 主震震级 (时间) 较大地震震 级 (时间) 重力拱坝,222 重力拱坝,222 367 1935; 1935;1938.7 1936.9 6000次(1936-1945) 6000次(1936-1945) 10000次(1936-1971) 10000次(1936-1971) 5.0(1939.5.4) 5.0(1939.5.4) 4.1(42.8.11);4.4 4.1(42.8.11);4.4 (42.9.9); 42.9.9); 希 腊 科列玛斯塔坝 心墙堆石坝,165 心墙堆石坝,165 47.5 1965.7.21; 1965.7.21;1966.2 1965.8 赞比亚 卡里巴坝 双曲拱坝,127 双曲拱坝,127 1604 1958.12; 1958.12;1963.8 1961.7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六章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一、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指标(1)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2)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及地面建筑有密切关系。
3.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心理健康: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4.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5.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判断1.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 × )2.地面建筑质量影响地震烈度。
( √ )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水库诱发地震资料
过去,世界各国建设水库大坝工程,都是尽量避免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建设,更不会建造在会发生强烈地震的断裂带上。
许多断裂带都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才发现的。
过去的经验总结是: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大型水库大坝会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强度可以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
下面介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案例:1.印度科依纳水库诱发地震印度科依纳(KOYNA)水库位于印度孟买城以南二百三十公里的地方,库容量27.8亿立方米,水库面积116平方公里.科依纳水库于1954年开工建造,1963年完工。
科依纳水库大坝高103米,大坝体积130万立方米,大坝为粗石混凝土重力坝。
印度科依纳水库不但大坝底下的地基十分理想,而且水库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完整,从地质板块学的观点来看米,这座水库是建造在印度板块上,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一部份。
于几百年万前就已经形成。
人们认为这种地质结构是最稳定的,即所谓的无震区,而且在水库建造之前,也没有地震的记载。
大坝位于前寒武纪地质带上,地质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就在这里发生了至今为止记录在案的强度最大的地震。
1963年科依纳水库竣工并当即蓄水启用。
在这之后,附近地区就小震不断,在1964年和1965年之间,最高一周地震次数达四十多次。
水库在1965年蓄满水,之后地震次数增多,强度加大,到1967年,一周地震次数竟高达320次地震。
在1967年9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级 5.5级的地震,1967年12月11日在大坝附近发生了为震级6.5级的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
这次地震的震源就在水库大坝附近离地面9-23公里的地方。
这次地震影响的范围很大,整个印度半岛的西半部份都能感觉到该次地震。
由于水库诱发地震而直接死亡人数约为177人,受伤人数超过1700人。
该地区大批房屋倒塌或是受到严重损坏,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科依纳水库的大坝虽然没有因地震而倒塌,但受到严重损坏,水泥大坝两面出现了多处裂缝,有几处水都从裂缝处渗透出来。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分析4.水库诱发地震的诱发机制4.1水库蓄水的基本效应(1)水的物理化学效应①软化、泥化--天然河谷下断裂一般含水,这种效应通常不起作用;②石膏软化膨胀—诱因,但充塞导水裂隙而隔水;③应力腐蚀--增加水份缩短破坏时间、固定压力加速裂隙扩展,蓄水后水压增大,水可进入裂隙→应力腐蚀;(2)水库的荷载效应在岩体中产生附加应力,恶化断裂的应力条件。
①影响深度与荷载作用面积有关—大型水库;②荷载效应与岩体结构有关—陡倾软弱结构面;(3)空隙水压力效应τ=(σn -P W )tg φ+C只有在地壳岩体天然应力场中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差相当大的情况下,水库的荷载效应和空隙水压力效应才能起到有效的诱发作用。
4.2水库地震的诱震机制设定:水库无限延伸,则:①水体荷载在岩体中的垂直附加应力:⊿σV =γh水平附加应力:⊿σh =(μ/1-μ)γh=0.43γh②水位升高所产生的空隙水压力:⊿P w =γh(1)潜在正断型应力状态①水库的荷载效应:a.由于水库荷载σV 与垂向最大主应力迭加,则σ1→σ1/=σ1+⊿σV =σ1+γhb.侧压力效应使水平向最小主应力增值仅为σ3→σ3/=σ3+⊿σh =σ3+(μ/1-μ)γh=σ3+0.43γh莫尔圆增大并稍向右移,稳定条件有所恶化;②空隙水压力效应:σ1/→σ1//=σ1/-⊿P w=σ1+γh-γh=σ1σ3/→σ3//=σ3/-⊿P w=σ3+0.43γh-γh=σ3-0.57γh空隙水压力同时减小最大、最小主应力,莫尔圆左移接近强度包络线。
显然,荷载与空隙水压力效应最终导致震源岩体稳定状况强烈恶化。
(2)潜在走滑型应力状态①水库的荷载效应:σ1→σ1/=σ1+⊿σh =σ1+0.43γhσ3→σ3/=σ3+⊿σh =σ3+0.43γh莫尔圆大小不变地右移远离强度包络线,稳定性有所改善。
②空隙水压力效应:σ1/→σ1//=σ1/-⊿P w=σ1+0.43γh-γh=σ1- 0.57γhσ3/→σ3//=σ3/-⊿P w=σ3+0.43γh-γh=σ3-0.57γh荷载效应使莫尔圆离开强度包络线的距离小于空隙水压力效应使之接近包络线的距离,最终稳定性状况明显恶化。
水库地震
中国地震界制定了可能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七项定性标准:①坝高于100米,库容大约10亿立方米;②库坝区有活动断裂;③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⑤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⑥库坝区曾有地震发生;⑦库坝区有温泉。上述七项,符合数越多,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根据精确定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中资料证明,水库诱发地震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坝区、水库库盆及近岸地段范围内,距库边线一般不超过3~5千米,最远10千米。
对水库地震成因的探讨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也曾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流行。库水的重力荷载作用和孔隙压力作用是诱震因素之一,但库水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地质体中存在的导水结构面才能向深部传递。通过查明库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判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发震地点和最大可能强度,称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质结构面理论,是现阶段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理论基础。
地质学家、四川省地质区调队总工程师范晓指出,对山体坡麓和坡面的大规模开挖,把原来具有安息角度的自然斜坡坡角,普遍截消成具有高陡临空面直立崖坡,使得河谷两岸的许多山体具有失稳崩滑的隐患。
范晓在《汶川大地震地下奥秘》一文中,将那些被人为开挖的山体称作为“阿喀琉斯之踵”(出自古希腊神话,指致命伤)。“这些看似伟岸坚固的山体,实际上已变得非常脆弱。”
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其他类型的诱发地震震级很小,不会对大坝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过多的研究。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有哪些1、发生地多位于水库附近—般仅发生在水库及其周边几公里至十几公里范围内,或发生于水库最大水深处及其附近。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时间上与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发生于水库蓄水后不久,在最高蓄水位的第一、二个周期内可能发生较大的地震。
影响水库地震频率的因素除地质和构造因素外,还与水位增长速率、荷载持续时间、最高水位、高水位持续时间等有关。
3、震源较浅,震源体小震源深度较浅,一般在地表下10 km以内,个别达20 km,以4km~7 km居多,且有初期浅,后逐渐加深之趋势。
震源体小,地震影响范围不大,等震线衰减快,影响范围多属局部性。
4、地震的类型主要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一主震一余震型震群型水库地震与水库水位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这种诱发地震的分布与库基地型与水体形状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形成还受浅层库基内小断裂网络的影响,而与大型活动断层关系不明显。
前震一主震_余震型水库地震是在水库蓄水以后,一段时间内诱发一系列微小地震,经过持续的地震活动后出现主震,最后发展成为缓慢衰减的余震活动。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对这次地震的成因已经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是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沿着龙门山断裂带逆冲而发生强烈地震。
然而,还有一些声音总是把这次地震的发生归咎于西南地区的水电建设。
那么,水电建设形成的水库到底能诱发多大的地震呢?诱发地震的危害很大吗?水库诱发地震一般是指由于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而引发的地震现象。
世界上记录到的第一例水库诱发地震是希腊的马拉松水库。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坝高大于15m的水库大约有3万多座,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约有120例(分布在29个国家);我国坝高大于15m的水库约有19000多座,产生诱发地震仅22例(包括有争议的8座),约占0.1%,诱发地震的比例极小。
全球范围内大于M6.0级的水库诱发地震共有4起,大于5.0级的有12起,其余震级均较小。
浅析水库诱发地震
浅析水库诱发地震近年来,随着地壳运动的持续进行,地震发生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
地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容易引发海啸,在大陆地区则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因此,国家和人民对地震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于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库坝区、近岸范围发生的地震逐步开始重视并探讨;人们根据多次较大地震诱发的原因、地震的特征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针对水库诱发地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预测措施。
本文主要是对水库地震诱发的原因、特征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浅层的探索研究。
标签:水库诱发地震诱发原因特征预防措施1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1.1地层岩性的影响根据我国水库诱发地震的数据统计分析,碳酸盐岩地区的发震几率最高,占47%左右,其次为火成岩地区,发震几率约占22%,最后为碎屑岩地区,其发震几率最小。
同时,区域岩体的强度往往决定了地震震级的大小,这说明岩石强度越高,当积聚了足够的能量后,应变积累接近于岩体破裂的临界值时,在有利于诱发水库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的地段,其导致岩体内累积的应变能也越快释放从而产生地震,这样地震的震级也就越大。
例如我国湖北省的邓家桥水库、湖南省的黄石水库,这些水库每当水库的蓄水位将库尾的岩石淹没时就要诱发不同程度的地震。
以上直接说明了地层岩性成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2构造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活动诱发的地震主要是岩体中的断裂在库水作用下发生错动引起的。
张性断裂或张扭性断裂更利于库水向深部渗透,易于诱发地震。
现代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由于活动断裂常常随地应力的局部集中,有利于诱发较强的水库地震。
构造活动诱发的水库地震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其破坏性较强,多为中强震或强震。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约49例地震位于断陷盆地和褶皱带上或者直接位于活动断层附近,而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基本上均与附近的小构造活动存在密切关系,例如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的6.1级水库地震。
1.3水库规模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水库诱发地震
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水库诱发地震土木101 张妍 1014013005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与此同时,对资源的需求量也日趋增大,人们开始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使之形成人工湖泊,即水库。
水库建成后可以为附近的地区提供自来水及灌溉用水;利用水坝上的水力发电机来产生电力;运河系统的一部份;水库的防洪效益;对库区和下游进行径流调节;其他的用处包括渔业。
然而,随着水库的建成,也有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其中水库诱发地震就是问题之一。
它是人类兴建水库的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中原有的内、外应力引起的不稳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诱发地震中震例最多、震害最重的一种类型。
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带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水库诱发地震,又称为水库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可分为两种:一:在原本没有地震断裂带的地区,由于水坝的建设以后形成水库,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来的地应力分布,从而产生了局部的地震。
二:由于水库蓄水地区域原来就是地震区,有明显的地震断裂带存在。
原有的地应力积累就已经孕育着地震的发生,由于水库蓄水打破了原有的受力平衡,导致了原有地震的延迟或者提前发生。
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有:一、水库规模: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二、岩性条件:据统计资料分析,组成库盆的岩性与水库诱发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构造条件:现代构造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由于活动断裂常常随地应力的局部集中,有利于诱发较强的水库地震。
四、渗透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必须有库水渗透参与,因此,库盆岩体的渗透条件是诱发地震重要条件之一。
五、地应力动态:库盆及周围地区的天然地应力状态、水库附加荷载及库水渗透压力等综合作用,将使岩体中不连续面上的应力条件改变,导致不连续面破裂而诱发水库地震。
六、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区域地震活动水平总体上反映该区域稳定状态,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区,可能诱发较强的水库地震。
工程地质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1.以房屋建筑为例,说明勘察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适用手段。
答:勘察阶段是与设计阶段相适应的,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适用的手段为:可研阶段-评价区域稳定性、场地适宜性,进行场地方案比选;手段-测绘+物探+钻探。
初勘阶段-评价场地稳定性、确定总平面布置、论证不良地质现象和防治方案;多用勘探(物探、钻探)和室内、少量原位测试方法。
详勘阶段-评价地基稳定性、提供地基设计参数;勘探(钻探、坑探)+原位测试。
2.工程地质钻探有那些技术要求,作简要分析。
答:控制回次进尺;岩心采取率;孔中实验;取土要求。
控制回次进尺,准确划分地层,岩土鉴别分类、描述,每钻进1~2m提钻;岩心采取率应达到80%以上,破碎带应不小于60%,采取相应技术、设备措施以满足技术要求;按要求进行孔中实验(水文:测水位、水温、冲洗液耗量,按要求分层止水等);取土要求:按要求的深度取样,保持土样原状(含水量、结构),为此可考虑地层特点采用相应技术或设备措施。
3.分析制约建筑物基础砌置深度的地质因素。
答:制约建筑物基础砌置深度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季节性冻土深度等三方面。
首先根据地层岩土的性质确定持力层;结合建筑物使用要求与地基持力层条件调整基础埋深;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最大季节冻深以上较有利。
4.试分析桩基类型选择与施工条件的关系。
答:选桩型时考虑施工条件主要对预制桩和灌注桩,考虑两点:技术可行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选预制桩,要考虑保证桩基质量的前提下,桩穿过的各土层打入的可能性,同时考虑环境是否允许打桩产生的噪声;当打(压)入有困难或环境因素不允许打桩噪声,则选择灌注桩,采用灌注桩要考虑成孔质量问题,是否会产生缩孔、流沙及各种原因导致孔底残土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5. 分析冲积平原区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答题要点:该题无固定答案,学生只要能答出2个以上问题,并能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即可。
水库诱发地震——丽江抗震减灾
水库诱发地震——防震减灾一、水库诱发地震简介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
根据精确定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中资料证明,水库诱发地震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坝区、水库库盆及近岸地段范围内,距库边线一般不超过3~5千米,最远10千米。
对水库地震成因的探讨一直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课题,也曾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流行。
库水的重力荷载作用和孔隙压力作用是诱震因素之一,但库水的作用必须借助于地质体中存在的导水结构面才能向深部传递。
通过查明库区是否存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来判别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而估计发震地点和最大可能强度,称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的水文地质结构面理论,是现阶段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理论基础。
据研究,我国曾归纳了以下七条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的定性标志。
①坝高大于100米,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②库坝区有新构造,活断裂呈张,扭性和张扭,压扭性;③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它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⑤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⑥库坝区有温泉;⑦库坝区历史上曾有地震发生。
上述七条,符合数越齐备,越典型,则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
其他类型的诱发地震震级很小,不会对大坝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过多的研究。
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最常见,多为弱震或中强震。
我国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库有8个,其中4个诱发了地震。
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发中强震或强震。
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和印度的柯依纳水库的诱发地震都属于这种类型。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的134座水库被报道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其中得到较普遍承认的超过90处。
它们仅占世界大坝会议已登记的3.5万座水库的2‰~3‰。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大坝坝高的增加,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坝高超过200米的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实际比率为34%。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综述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综述作者:靳建市黄鹏李丽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是今年来水利和地震工作者所做的重点研究之一。
本文简介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形成机制和地质条件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相应对策。
水库诱发地震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因此,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水电工程建设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水库诱发地震;特点;形成机制;地质条件中图分类号:P315.1一、前言水库诱发地震,一般是指在库区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水库蓄水后伴随产生某种诱发作用,导致岩体内累积的应变能释放而产生地震的现象。
水库诱发地震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不仅将给工程建筑物和设备等财产造成破坏,还可能诱发滑坡、引起涌浪,使水库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因此,水库诱发地震已引起各国地震学者的关注。
相对其他国家,我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概率较高,而且以东部和中南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弱震区或少震区为甚。
因此,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1、发生地多位于水库附近一般仅发生在水库及其周边几公里至十几公里范围内,或发生于水库最大水深处及其附近。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时间上与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发生于水库蓄水后不久,在最高蓄水位的第一、二个周期内可能发生较大的地震。
影响水库地震频率的因素除地质和构造因素外,还与水位增长速率、荷载持续时间、最高水位、高水位持续时间等有关。
3、震源较浅,震源体小震源深度较浅,一般在地表下10 km 以内,个别达20 km,以4 km~7 km 居多,且有初期浅,后逐渐加深之趋势。
震源体小,地震影响范围不大,等震线衰减快,影响范围多属局部性。
4、地震的类型主要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水库地震与水库水位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这种诱发地震的分布与库基地型与水体形状有一定的关系,他们的形成还受浅层库基内小断裂网络的影响,而与大型活动断层关系不明显。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和地下 水环境,影响周边生态平衡和生态 环境质量。
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包括地震、降雨、风化、侵蚀等自然地质作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人为因素
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活动、开采矿产等人类工程活动,可能破坏地质环境, 引发地质灾害。
02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成因
自然因素
01
02
03
降雨
长期大量的降雨会导致地 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上升 ,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
地震
地震活动会使地层松动, 导致岩体失稳,从而引发 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风化作用
长期的风化作用会使岩石 逐渐分解,导致岩体强度 降低,从而引发地面塌陷 、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质灾害的发生。
非工程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利工程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以 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制定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 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应 急演练,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地质灾
害的能力。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 展趋势,为灾害防范和应急救
援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
加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形成机 理、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等方 面的研究,提高灾害防治的科 学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将废液注入井底的高度裂隙化的花岗片麻岩中,
在停止注液后发生了三次5级以上的地震。
D.伊文思 J.希利
(1)丹佛井每日注水与该区地震频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震源机制为沿震中分布带的长轴方向作右旋走滑断层,认为 局部性地震是由于注入液体提高了岩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了
断裂面上的有效正应力,从而减小了走滑断层的摩擦力而诱发的。
地震活动性的主要变化主要发生在1963年6月水库蓄水
位超出正常高水位之后,尤以1963年8月库水位超出正常高水 位2.9m之后为最强烈,此时水头增值仅为2%,以此作为地震
活动性强烈变化的诱因是缺乏说服力的。可是在正常高水位
附近,水位波动几米库容变化却很大,显然库底岩石所承受 的水库附加荷载以及附加荷载的影响深度都随之产生较大变
且弱,处于北东向的河源-邵武活断裂带上,延伸数百公里, 沿线有6级地震的背景,基本烈度建库前定为Ⅵ度。1959年10
月关闸蓄水后不久,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在
1962年3月19日即加固工程临近竣工时,在大坝附近的双塘一 带发生了6.1级地震,震中在坝下游1.1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
5公里,震中烈度约为8度。这次地震,在13~18号坝段高程108
§3 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
对于不同的水库,其诱发地震的类型各有特点, 但总体还是有很多共性。 主要表现在震源位臵、地震活动时间与库水位
的关系、库水荷载随时间变化、岩体介质的地震序
列的固有特点和震源机制及应力场。
地震活动与水库的空间联系
震中密集于库坝附近 主要是密集分布于水库边岸几km到十几km范围 之 内。 或是密集于水库最大水深处及其附近(卡里 巴、科因纳),或是位于水库主体两侧的峡谷区(新 丰江、丹江口)。如库区及附近有断裂, 则精确定
化,水库底部承受附加应力超出一定值的岩石的体积也会产
生很大变化。
科因纳—新丰江型
科纳因水库 典型性 水库பைடு நூலகம்发地震最高达6.5级
库区附近近200年无地震活动
新丰江水库 典型性 水库诱发地震最高达6.1级但大于5级地震共发生了三次 主要发生于水库蓄水后两年内
地震峰值滞后于水库蓄水2-4个月,比科纳因水库短
MAY
JUN 3
JUL 4
AUG
SEF 5
OCT
图6-21
塔尔伯拉水库1974、1975年充水期间地震活动性的变化
(据K.H.Jacob等,1979)
安德逊水库 1950年蓄水后,沿北西向断层分布的地震带在库区附近地震 活动明显减弱 库区南端一座跨断层桥梁因断层活动被破坏
微震消失是由于空隙水压力使断层面上的有效压应力降低, 使断层上有震粘滑点转为无震蠕滑点
178 74.5 30.75 157 103 111 82 151
247.0 4.19 0.113 81.2 1.11 24.3 2 34
1986.10. 1982.05. 1982.07. 1986.08. 1988.11. 1992.03.
2.4 1.6 4.5(Ⅶ) 2.2 2.3 2.4(Ⅵ) 2.9
第六章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
§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对特定的地质环境施加影
响,而导致无震区地震活动或有震区地震加强或减弱现象。 诱发地震依赖两个原因:
修建水库
①该区的地质条件、地应力
状态和有待释放的应变能积累程
其它
抽水或注水
诱发地震
度;
地下核爆 矿山崩塌
②工程建设是否改变了一定
水位 ( ) Ⅰ Ⅱ Ⅲ Ⅳ Ⅴ
水文高程曲线 Ⅶ 水位线 Ⅵ Ⅷ Ⅸ
地震强度曲线
水位高程( )
年
蓄水后地震活动性减弱
曾文水库(我国台湾)
水库附近震源深<2.5km的事件,此后这些事件消失 蓄水的大多数地震事件发生于震源深为2.5-8km间, 库区附近地震活动性显著降低
0
10
20km 120°45′ +23°30′
M 0.58I 0 1.5
其中:M为震级;I0为震中烈度。
我国某些水库诱发地震实际震中烈度与按上式计
算得出的震中烈度的比较有如下表
水库名称 震级 震源深 实际震 (Ms) 中烈度 计算震 中烈度 造成的破坏 损坏房屋1904间,倒 墙305处 有掉瓦现象 掉瓦,个别房屋裂缝
丹江
前进 南冲
4.7
中 国 水 库 诱 发 地 震 震 例 基 本 情 况 一 览 表
我国迄今已报道出现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有25例,其中
得到公认的有17例,是世界上水库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序号 1 2 3 4 5 6 水库名 称 新丰江 南冲 南水 丹江口 前进 柘林 省份,河 流 坝高 (m) 105 45 81.3 97 50 62 总库容 (亿m3) 139 0.135 12.18 209 0.168 71.7 开始蓄水 时间 1959.10. 1967.04. 1969.02. 1967.11. 1970.05. 1972.01. 最大地震 备注 震级(烈度) 6.1(Ⅷ) 2.8(Ⅵ) 3.0(Ⅴ) 4.7(Ⅶ) 3.0(Ⅵ) 3.2(Ⅴ)
广东,新 丰江
湖南,新 泽河 广东,南 水 湖北,汉 江 湖北,黄 畈河 江西,修 水
7 8 9 10 11 12
曾文 参窝 佛子岭 黄石 石泉 新店
台湾, 曾文溪
辽宁, 太子河
136.5 50 74 40.5 65 26.5
8.9 5 4.7 6.12 4.7 0.29
1973.02. 1972.11. 1954.06. 1969.04. 1972.10.
位的震中往往沿断裂分布。有的水库诱发地 震初期
距水库较远而随后逐渐向水库集中(丹江口、苏联的 努列克)
震源极浅,震源体小 水库诱发地震主要发生在库水或水库荷载影响范
围之内,所以震源深度很浅。一般多在地表之下10km
之 内,以4-7km范围内为最多,且有初期浅随后逐步
加 深的趋势。
由于震源浅,所以面波强烈,震中烈度一般较天 然地震高,零点几级就有感,3级就可以造成破坏。 我国天然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之间,有如下的关 系式:
6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几个大水库相继产生 了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造成大坝、附近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 伤亡;另一方面是发现了深井注水可以诱发地震。 这样对诱发地震的研究就活跃起来。
新丰江水库: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的河源县,坝高105米,库容149亿
立方米,具有发电、防洪和改善航运等效益。历史上地震极少
3.0 2.8
9
3 6
Ⅶ
Ⅴ Ⅴ
ⅥⅢⅡ-
由于震源浅且震源体小,所以地震的影响范围小, 等震线衰减迅速,其影响范围多属局部性的。
诱发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及水荷载随时 间变化的相关性
仅占3%,5.9—4.5级中等强度的占27%,发生4.4—3.0级弱震和3.0
级以下微震的占到70%(分别为32%和38%)。在我国这一比例相应为 4%、16%和80%。但是水库诱发地震往往出现在历史地震较平静的地 区,强烈和中强水库地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超过了当地历史记载的 最大地震,许多发生弱震和有感微震的情况,也是当地居民记忆中 未曾有过的重大事件。
发生在坝址附近的强震和中强震,有可能对大坝和其它水工建
筑物造成直接损害。已知挡水建筑物遭受损害的有两个震例,尚未
发生过大坝因水库地震而溃垮或严重破坏的情况。水库诱发地震对 库区及邻近地区居民点的影响则更为常见,强震和中强震会给库区
造成人员伤亡,带来重大物质损失。即使一般的弱震微震,也会对
震中区造成一定危害,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是库区主 要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减弱型 4.8(Ⅵ) 4.5 2.3(Ⅴ) 4.2(Ⅴ)
有争议
安徽, 淠河
湖南, 白洋河 陕西, 汉江 四川,
有争议
有争议
1974.03. 4.2(Ⅵ) 有争议
13
14
乌溪江
乌江渡
浙江, 乌溪江
贵州, 乌江
129
165
20.6
23.0
1979.01.
1979.11.
2.8(Ⅴ)
3.5
15
16
邓家桥
盛家峡
人工爆破
范围内应力场的平衡状态。
最早的:1931年希腊马拉松水库诱发地震
震级最高:1967年印度柯依纳水库,M=6.5 本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34个国家的134座水 库被报道出现了水库诱发地震,其中得到较普遍承认的超过90 处 ,6级以上地震4例。
我国震级最高的:1962年新丰江水库地震,M=6.1
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由
回顾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前瞻性研究。近20年来,几
乎全部拟建的大(1)型和多数大(2)型水利水电工程,
对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
作出前期论证,数十个重大工程在蓄水前提出过正
式预测意见 。
深井注液诱发地震
最早:美国科罗拉多的丹佛。
丹佛东北的洛矶山军火厂 3671m的深井中,用
科因纳水库诱发地震之所以具有典型意义,就在于它是迄 今为止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6.5级,地震序列中大于5.0级的达 15次),而且又是产生在构造迹象最不明显、岩层产状基本水平、 近200a附近没有明显地震活动的印度地盾德干高原之上。 库、坝区均位于厚达
坝顶高
1500m、产状水平、自古至
始新世喷发的玄武岩层之上, 由致密块状玄武岩与凝灰岩
米附近产生了长达82米的上下游贯穿性裂缝。2,5,10号坝段, 在同一高程附近也出现了不连续的水平裂缝。
由于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中国对诱发地震开展了 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包括1961-1973年3次大坝原型震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