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工程地质考试题

1.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是一门介于地震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地震发生及其活动过程的物理基础、地质构造条件和动力过程,探索地震成因及其活动的规律,为地震预测和预防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诱发地震在构造应力相对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地区,由于某种人为因素的激发作用而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3.粘滑断层两盘互相粘住,使滑动受阻,当应力积累到等于和大于摩擦力时,断层两盘便发生突然相对滑动,这样的粘住和突然滑动的过程称为粘滑。

4.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地河流流出山区谷口地段,由于地形坡度突然减小,地形开阔,流速减慢,水流分散,从而使得河水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把从山区所携带的大量砾石和泥砂沉积下来,形成一种扇状堆积体。这种地貌形态称为洪积扇。

5.地震危险区划地震危险区划是在综合分析各地震区、带未来百年内地震活动趋势、各级地震强度及次数的基础上,在根据区、带内各类强度地震发生的地质标志和判定的不同强度地震可

能发生地段进行圈定的。

6.地震活动的迁移性地震活动的迁移性是指在区域应力场发展过程中强震在一定的地震区、带内的不同地段(点)相继发生的现象。

7.地震宏观调查在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后,进入地震现场考察由地震所产生的各种地表现象,称为地震宏观调查。

8.砂土液化地震时,由于强烈的震动,使饱水的粉细砂层颗粒间的结构遭到破坏,由松散变为密实,又由于砂土的颗粒变细、粒径均一、透水性弱,因而在地震那一瞬间,孔隙水压剧增,来不及消散,取代了有效应力,使砂土失去了剪切强度,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简单的讲,砂土液化就是砂土的孔隙水压增大,失去抗剪强度的现象。

9.人为地震主要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以及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等)所引起的地震10.古地震研究是指用地质、考古等方法查明史前地质时期核有震记载以前的浅源强震产生的地表沉积物剩余变形的地质标志,并复原古地震的震中位置、强度及其发生的大致时间

11. 地震活动的重复性地震活动的重复性是指

强震重复发生在以往发生过强震的地区,而且极震区部分或全部重叠。

12. 地震活动的填空性 是指在一定的地震区或地震带内,强震发生在历史上两侧或周围地区发生过强震而中间未发生过强震的地区。

13. 地震宏观影响场 是指一定的发震地点、震级、震源深度条件下,地震宏观破坏现象和地面运动物理量的分布情况。简单地说,就是地震产生的影响及破坏的分布情况。

14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做浅源地震。

15继承性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继承性发育起来的盆地

16烈度:烈度是指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17振幅衰减系数:

18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导致地壳构造运动使岩层断裂和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19最大概率地震:是指某断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最有破坏性的地震。

R A 设置屏障后屏蔽区的地表振幅

无屏障时屏蔽区的地表振幅

1. 按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与深源地震。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将地震分为:天然地震与人为地震。

2.震区的地壳形变过程可以划分成:应变积累阶段、应变释放加速阶段、应变答释放阶段与剩余释放阶段四个阶段。

3. 活断层的两种主要活动方式是:蠕动和粘滑;请写出影响粘滑的主要因素中的四种:温度、矿物成分、岩石的孔隙度和水、断层泥和压力。(任意四种)

4.根据断裂的组合特点及其在盆地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将断陷盆地分为:断块型盆地、断堑型盆地、与断裂型盆地。

5. 根据断裂的深度、规模和地球物理特征,可将断块边界的断裂分为四个等级: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

6. 组合模式认为震源是由应力积累单元和应力调整单元共同组合而成的震源模式。

7. 破坏性地震在地球上总体是呈带状分布的,可以划分出四条全球规模的地震活动带,即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大洋海岭地震活动带和大陆裂谷系地震活动带。破坏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的断裂端点、断裂拐点、断裂交汇点、断裂分支点与断裂错列点等特殊部位。

8. .震区的地壳形变过程可以划分成震前长趋势缓慢变形阶段、临震前形变加速阶段、震时形变突变阶段与震后形变恢复阶段四个阶段。

9. 根据断陷盆地的发育历史,可将其划分为: 继承性盆地、新生性盆地与完成性盆地。

10. 烈度区划的目的是确定基本烈度。

11. 强震带上应变积累和释放主要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两种基本类型

12. 治理振动污染的对策主要有:振源对策、距离对策与受振对策。

13. 根据地震地质研究成果,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龙门山断裂带活动引起的地震。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简述地震活动的间歇性与地壳运动的旋迴性的基本含义,并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在它发展的时间进程中往往存在显著的活动性与相对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间歇性特点,有时甚至具有近似的周期。这种现象称为地震活动的间歇性。

地壳运动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长期、缓慢的运动方式;有时处于显著变动状态,表现为急促、强烈的运动,二者不断转化。这种现象称为地壳运动的旋迴性。

联系:地震活动的间歇性特点,实际上就是地壳运动旋迴性的继续。

2.破坏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的那些特殊部位?

答:断裂端点、断裂拐点、断裂交汇点、断裂分支点、断裂错列点。

3.认为水的因素是水库地震发生的主因论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①水体荷载产生的静压力和孔隙流体压力,引起段层面滑动而发生地震。②水沿着节理、

裂隙等构造面渗透,可产生巨大的孔隙流体压力,减少裂隙面上的正压力;同时,水是一种润滑剂,又可使摩擦阻力减小,使裂隙易于发生位移。③库区蓄水后,岩石长期浸泡,强度会大大降低。④有的水库区在地震后地表断裂没有明显活动的迹象,甚至根本没有较大的断裂存在。

4.常温常压下岩石的单向压缩实验中,岩石的变形可以划分成哪四个阶段?并在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中分别指示出来。

答:孔隙压缩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破裂阶段。

应力-应变关系图

①孔隙裂隙压密阶段

(OA段):即试件中原有

张开性结构面或微裂隙

逐渐闭合,岩石被压密,

形成早期的非线性变形,σ-ε曲线呈上凹型。在此阶段试件横向膨胀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