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压力传感器部
影响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和对策
影响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和对策摘要】目的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反映患者血压。
方法观察、分析、纠正影响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的因素。
结果影响血压准确性的因素有压力传感器的位置,管道堵塞,未及时系统校零,管道中有气泡等等。
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能准确反映患者血压的变化,而正确的观察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有创血压监测准确性因素分析和对策【中图分类号】R4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44-01有创血压是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压的方法。
可及时准确反映患者动脉血压的动态变化,在临床上指导医生使用血管活性药及调节血压,在ICU中应用广泛。
但临床上时有监测不准确,影响治疗现象,故应及时寻找原因纠正影响因素,确保准确反映患者血压。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接收有创血压监测患者220例,通过精心护理,有创血压监测能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22例;18-70岁189例,70-90岁31例;重型颅脑损伤69例,心肺复苏后61例,呼吸衰竭48例,瓣膜置换35例,其他7例。
患者均因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行有创血压监测。
1.2 方法将压力感受器置于右心房水平,即患者腋中线与第4肋交点处,转动三通开关,关闭动脉导管,打开压力传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与大气相通,选择有创血压监测通道,启动压力校准键。
当监护仪血压监测数值显示“0”时提示调零点成功地。
调试完毕,转动三通,关闭压力感受器的排气孔,使压力感受器与大气隔绝而与动脉导管相通,显示器显示出所测压力的波形与数值。
当血压改变太大时分析原因。
2 结果有创血压监测不准确的有:改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6例,管道堵塞8例,未及时校零3例,管道中有气泡3例, 压力传递和转换系统影响1例,换能器损坏1例。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概述
压力监测的准确性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能够提供连续、准确的血压数据,不受外 界干扰和运动的影响。
与无创血压监测相比,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尤其在危重患者和急救场景中具有重要价值。
03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临床应用
手术中监测
手术中监测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在手术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监测麻醉深度、手术刺激对血压 的影响以及出血情况。通过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麻醉深度、补 充血容量或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监测的应用场景
在心血管手术、颅内手术、器官移植等复杂手术中,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尤为重要 。它能够提供准确的血压数据,帮助医生判断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理状态,从而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原理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01
压力传感器通过感应血管内血液 的压力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进而测量动脉血压。
02
常用的压力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式 、压电式和电容式等,具有高灵 敏度、低噪声等特点。
数据采集与传
数据采集系统将压力传感器采集的电 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 转换为可分析的血压数据。
指导治疗决策
通过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或选 择合适的血管扩张剂等。
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医生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 高救治成功率。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定义
•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是一种通过穿刺动脉血管并置入传感器来直 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连续、准确的血 压数据,并且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变化。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对动脉测压管冲洗的护理研究进展_卢叶玲
中 图 分 类 号 :R472.9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4.20.008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4)20-1841-03
有创动脉血压(ABP)监测是一种经周围动脉(如桡 动 脉、足 冲洗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杂 志 ,2011,17(2):38-39. [8] 吴勤,崔渝敏,陈燕,等.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 心 脏 直 视 手
术 患 者 中 的 应 用 [J].中 华 护 理 杂 志 ,2009,44(1):40-42. [9] 谢小燕,刘雪琴,李漓.应用 Braden量表 评 估 压 疮 危 险 因 素 [J].中
全 科 护 理 2014 年 7 月 第 12 卷 第 20 期 (总 第 329 期 )
· 1841 ·
2.5 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 >2.5h是 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 间 >4h,每 延 长 30 min会 使 压 疮增加 33% 。 [12] 手术物品 的 充 分 准 备 及 手 术 器 械 维 护 保 养 得 当 ,避 免 延 迟 手 术 时 间 。 [13] 护 士 熟 练 掌 握 手 术 步 骤 和 配 合 要 求 ,术 中 配 合 默 契 ,也 可 以 尽 可 能 缩 短 手 术 时 间 。 2.6 保持病人正常体温 病 人 体 温 降 低 可 引 起 躯 体 血 液 循 环 不良,受 压 部 位 表 皮 温 度 减 低,从 而 增 加 术 中 压 疮 的 发 生 几 率 。 手术中将手 术 温 度 控 制 在 22 ℃ ~25 ℃,湿 度 控 制 在 50% ~ 60%。避免不必要暴露,可用棉被、水暖床垫等保温措施保 持 病 人 体 温 ,术 中 输 血 输 液 进 行 加 温 ,避 免 低 体 温 发 生 。 2.7 保护受压皮肤 在摆放体位前对受压的部位涂抹凡士 林, 使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防止水分和 汗 液直接接触皮肤,保持皮肤干燥和好的透气性,能有效减少术 中 压 疮 发 生 。 [14,15] 2.8 其他 遇到急危 的 大 手 术 时、在 接 到 电 话 通 知 时、在 多 方 面准备工作中,同时要做好病人的防压疮护理准备,病人进入 手 术室与病房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询问皮肤情况。手术结束后巡 回护士认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 况,对 皮 肤 压 红 的 应 用 75% 乙 醇 纱布湿敷能有效使压红在 24h 内 消 退 。 [16] 目 前 笔 者 所 在 的 手 术室于术后应用 75% 乙 醇 联 合 地 塞 米 松 外 敷 术 中 受 压 部 位 预 防 压 疮 发 生 ,经 临 床 观 察 发 现 效 果 更 佳 。 参考文献: [1]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 俯 卧 位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与 护 理 [J].中 华 护 理
有创压监测装置的连接及测量规程
有创压监测装置的连接及测量规程一、目的:动态监测有创动脉压(ABP)和中心静脉压(CVP),了解患者心血管及肺、肾功能,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二、用物准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1、胶布1,弯盘1,无菌治疗巾1、安尔碘1。
三、操作原则:无菌技术,保证测压装置的密闭性。
操作中以患者为中心,严密观察病情,动作敏捷、准确。
四、操作程序(一)有创测压装置的连接1.评估病情、动静脉管道(测压管是单腔或双腔等)、部位、用药情况、输液速度和量,出入液量以及床单元。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并向清醒患者解释,取得合作;3.将压力传感线连接于监护仪测压模块。
4.按无菌技术操作打开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外包装。
5.将无菌生理盐水与压力传感器上的输液器连接并排气,注意排尽传感鼓与整个连接管道的气体。
6.将压力传感器连接患者端,与患者的动脉置管相连接(或深静脉置管)。
7.将传感器与传感线连接。
8.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紧密,测压通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以无菌治疗巾包裹。
废弃用物按医用垃圾处理。
(二)CVP测量1.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2.协助大小便,有人工气道者先吸净气道痰液。
3.关闭输液通道,打开测压系统,冲洗测压装置、管道,确定各管道是否通畅,防止压力传感器及管腔内进入空气;4.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5.校“零”,压力传感器与患者腋中线第四肋间(右心位置)呈同一水平,关闭深静脉与传感器通道,打开传感器与大气相通,在监护仪压力归“零”模块中点击“归零CVP”较零。
当屏幕显示:CVP“0”时,关闭该大气相通的通道。
6.测压,打开深静脉与传感器通道,当监护仪显示CVP波形及数值稳定在一定水平时,记录测压值。
7.机械通气患者脱开呼吸机,待压力CVP波形稳定后记录测压值。
测压完毕及时将呼吸机连接于患者。
8.关闭测压通道,打开输液通道,抬高床头30-45度置患者于舒适体位。
9.消毒输液各连接处,以以无菌治疗巾包裹保护。
10.测压时严密观察病情,测压后认真做好记录。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后 出血 2 )感染 4 , 例 , 例 肢体肿胀 1 例。
( 1U肝素/ )并将加压 袋充 气至 30m g3, m1, 0 mH [l 此
压力可使肝素稀释液以2 l 的速度向测压管 ~4m/ h 本组患者 3 1 , 23例 , 6例 男 3 女
道 内持 续输 注 , 这样 缓慢 的输 注与所 测动 脉的血 流 量 之 比不到 1 , ‰ 因此对所 测 压力值影 响甚 微 ; 监测 时每小 时评 估是否 维持 了有效 冲洗 , 注意观 察波形 变化, 波形异常时应做方 波试 验 , 发现方波 衰减需检 查 压 力 袋有 无 漏气 、 冲洗 液是 否 充足 、 管道 是 否通 畅 , 时试抽 回血 , 回血 可 用 2ml 必要 有 冲洗 液 快速 冲洗 管道 , 如无 回血应进 一步判 断导管 是否堵塞 , 不
2 并 发症 的原 因和护 理对策 2 1 导管堵塞 . 最 常见 的原 因是没 有 采用持 续有 效 的管道 冲洗 。2 3例堵 管 中 1 3例没 有维持 有效 冲 洗 压力 ; 例 肝素 液 冲完未及 时 更换 ; 由于缺少 5 3例 压力袋而采 用 问断 冲洗 ; 2例分 别 因转 运 和换 床单 时关 闭了冲洗 液 的调 节器 导 致 3h以上 无效 冲洗。 护理对 策 : 持有 效 冲洗 , 持 导管 通 畅 为保 持穿 维 保
发 现 问题及 时处理 并记 录。
贴黏性下降 、 躁动约束不 当有关 。本组 1 4例管道 脱 出, 中3 其 例因敷贴黏性下降在翻身或转运做检
有创压力传感器产品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有创压力传感器产品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申请人对有创压力传感器产品(简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产品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其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其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预期采用有创方式测量人体相关部位压力的医疗器械,例如,有创血压(IB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腹腔内压力(IAP)、膀胱内压力、子宫内压力等。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血管内导管、漂浮导管、血压袖带等。
二、注册审查要点参考《医疗器械安全和性能的基本原则》,申请人应明确基本的设计和生产要求,应能设计和生产在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内均能达到预期安全和性能要求的产品。
(一)监管信息1.申请表申请人应按照填表要求填写,其中产品名称、结构及组成、产品适用范围应与综述资料、产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保持一致。
2.术语、缩写词列表申请人应当根据注册申报资料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出现的需要明确含义的术语或缩写词进行定义。
3.产品列表申请人应以表格形式列出拟申报产品的型号、规格、结构及组成、附件,以及每个型号规格的标识(如型号或部件的编号,器械唯一标识等)和描述说明(如尺寸、材质、重复使用特征等)。
4.注册单元划分参考《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若申报产品存在多个型号规格或配置,应根据产品的临床机理/技术原理及其特点、结构及组成、性能指标、适用范围等关键要素进行注册单元划分。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抽出针芯,捻转同时推进外套管。注意: 不能 有阻力,必须套管尾端有血流畅出。
拔出针芯前压迫血管远端,松开后见血流畅快 速连接装置
局部再次消毒后无菌敷料粘贴,胶布固定
有创动脉压监测
第11页
正常人动脉波形
有创动脉压监测
第12页
动脉波形解读
压力向外周动脉传导比血流快, 压 力传输速率为10m/s, 而血流速率为 0.5m/s, 故身体各部动脉波形有差异, 越 远端动脉压力脉冲抵达越迟, 上升支越 陡, 收缩压越高, 舒张压越低, 但重搏切 迹越不显著。
取决于置管时间、导管粗细、材料、是否重复穿刺、 导管固定、穿刺部位相关,与穿刺方式无关;
桡动脉20%~50%,留置20小时为25%。20~40小时 为50%;
尺动脉供血良好则对患者无影响,而且绝大多数能够 再通;
防治办法: ALLEN试验、熟练穿刺、排尽空气、固定 良好、冲洗良好、发觉缺血尽早拔出导管、必要时手 术取栓或20%硫酸镁局部湿敷,4~5次/d,或用神灯照射, 3次/d,每次15min,加用改进微循环药品如罂粟碱等,有 微血管病变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缺血坏死,应仔细 观察等。
试验: 相关桡动脉与尺动脉完整 性检验
操作过程: 检验者压迫患者桡动脉与尺动 脉,要求患者重复握拳直至手掌发白, 检验者松开患者桡动脉或尺动脉,观察 患者手部循环及皮肤颜色恢复情况,对 另一动脉重复相同检验
结果: 手部颜色应在6秒钟之内恢复
有创动脉压监测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2凝血功效障碍: 对已使用抗凝剂患者最
好选取浅表或肢体远端血管 3患有血管疾病病人如脉管炎等 4手术操作包括同一部位 5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
压力传感器床旁固定杆在心脏手术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工作单位 :00 5, 20 2 上海市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手术室 作者简介 : 钱文静 (9 8一) 女 , 17 , 上海人 , 主管 护师 , 本科 , 主要从 事手术 室护理工作 。E—ma :w2 10 j.o a i q j12 @r cn.n l h 通讯作者 : 钱蓓健 , E—m i ya dx oig ia cr al u nai qn@s .o : a n n
护
理
管
理
杂
志
NO 2 1 V, 01 Vo . 1 NO 1 1 1 . 1
J u a fNusn miit t n o r l rigAd nsr i n o ao
静脉压的变化范围 。由巡 回护士对患者进行 观察并记 录。
1 2 3 统计 学方法 ..
2 效 果
确 性
普通床边螺丝匹配 , 与其牢 固固定 , 用于任何 一款手术 床。 能 适 安放后不影响手术 医师 操作。 圆柱 形能很 好地 固定 压力 传感 器, 保护有创血压监测 系统不受 干扰 。患者麻醉 后行桡 动脉穿
刺置管 、 深静脉置管及放置漂浮导 管 , 接压力传感 器 , 过换 连 通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 选取 2 1 年 1 00 月至 1 0月在我 院手术室行心脏手术 的成年
r u . si gop Reu ̄
T en m e f ae hc edajs tepesr esrntecnrl ru a ihr hnteepr na gop( < . 1 . h e h u bro ssw i ne duth rsuesno h ot opw s g e ta h x ei tl u P 0 O ) T ef — e h i og h me r r
临床医生为何需要有创压力传感器
旳脱离、新陈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创伤、烧伤和休克)
PACEP-DPT 哪些病人适合做有创压力监测? -1
• 需要实时观察血压可能发生迅速变化旳危 重病人和接受大手术旳病人:
心脏手术病人 大血管手术、胸腹部和神经外科大手术旳病人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旳病人 接受升压药或者降压药治疗旳病人 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旳病人 颅内压监测旳病人 高血压危象旳病人
有创压力监测旳应用指征:
• 无创压力监测不可靠或不可能时(病态肥胖
休克、心肺旁路循环);
• 血压必须保持在很窄旳范围之内(冠状动脉
疾病、瓣膜性心脏病、颈动脉血管疾病、颅脑损伤旳本 身调整、颅内或其他动脉瘤、控制性低血压);
• 估计血压有大幅度和迅速波动(嗜铬细胞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干预血管收缩和血管舒张旳治疗);
PACEP-DPT 哪些病人适合做有创压力监测? -2
• 连续血气监测旳危重症病人:
呼吸衰竭旳病人 呼吸支持或者准备撤离呼吸机旳病人 严重酸碱平衡紊乱旳病人 任何原因需要频繁采集血气标本旳病人
PACEP-DPT DPT主要产出在哪些科室?
• 手术室 占60%
-开心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整形外科手术 -眼科外科手术 -胆囊切除手术
8.保持导管通畅,预防凝血块;
9.连接导管要小心安放接近病人,预防导管 振动;
10.病人体位变动后,如有必要,应重新校正 机械和电旳零点,并重新定标;
11.除定标外,切勿调整放大器;
12.仪器每次移动后,至少必须重新校正电及 机械零点和定标一次;
有经验旳监测者旳忠言:
监测旳指标,并不是 “金原则”,最佳 旳监护仪是患者本 人,全部旳数据必 须经过医护人员旳 加工分析,即“用 脑去监护”,我们 不要做数据旳“奴 隶”!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彭韩菲【摘要】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与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收治的7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压力传感器和右心房、穿刺侧动脉端肢体高度对血压产生的影响.结果:压力传感器高于患者右心房10cm、20cm与低于右心房10cm、20cm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端肢体抬高、降低的角度不同,血压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中,压力传感器与动脉端肢体的位置均对血压水产生影响,临床应合理摆放位置,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0【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压力传感器;动脉端肢体;位置;有创血压;持续监测;影响【作者】彭韩菲【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监测危重症患者的有创动脉血压,通常选择桡动脉为监测部位,通过动脉内置管方式,能够持续、直观、准确、动态的监测患者动脉内压力。
然而,压力传感器在持续监测血压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多种因素所影响,从而让血压值出现波动。
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研究显示[1]:动脉端、右心房与血压计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而关于有创动脉端肢体的位置对血压水平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尚不深入。
本院对压力传感器、动脉端肢体的位置与有创动脉血压水平监测的关系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收治的77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患者的病情处于平稳期,研究前24h内的动脉血压值、生理学血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置管前行Alen实验,实验结果呈阴性,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有创压力监测课件
由于有创压力监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企 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行业标准逐步建立
随着有创压力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标准也 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07 参考文献
CHAPTER
参考文献
本课件提供了有创压力监测的相关知识,包括监测的背景、意义、方法 、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有创压力监测 技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采集传感器的电信号,并进行放大、滤波和数 字化处理。
数据处理器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显示患者的血压 、心率等生命体征参数。
显示器
显示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和相关数据。
存储器
存储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相关记录。
电源模块
提供系统所需的电源。
工作原理及流程
传感器监测血管内的压力变化,并将其 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波形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分析原因 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异常情况处理的案例分享
一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的监测与处理
患者血压持续升高,通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发现血压高达200/120mmHg。医生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
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监测与处理
患者突发胸痛,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显示血压下降至 80/50mmHg,经过紧急处理后血压回升至正常范围。
手术或重症治疗的患者。
03
颅内压监测
通过穿刺硬脑膜或脑组织,将传感器置入其中,直接测量颅内压力。适
用于需要评估和治疗颅内高压的患者,如脑外伤、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
病患者。
02 有创压力监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CHAPTER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6⁃09⁃16[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刘培培(1987-),女,护师.[文章编号]1000⁃2200(2017)12⁃1716⁃02㊃护理学㊃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刘培培,戴明红,李 莉,李冬梅,夏 艳赵得凤[摘要]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㊂方法:观察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住院患儿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的相对位置㊁穿刺侧动脉端肢体高度对血压值的影响㊂结果:压力传感器高于㊁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压力传感器与患儿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桡动脉端降低时,不同角度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结论: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相对位置㊁动脉端肢体低于静脉静力学轴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产生影响㊂[关键词]血压测定;压力传感器;动脉端肢体[中图法分类号]R 443.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16.12.047 危重症患儿监测有创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测压部位为桡动脉[1],其直接通过动脉内置管,连续㊁准确㊁直观地监测动脉内压力,动态地呈现血压值[2]㊂但该系统是持续的测压过程,血压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3]㊂因无创血压要求动脉端㊁血压计及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4],有创动脉端肢体高度的改变是否影响血压值,尚缺乏此类研究㊂本文就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作一探讨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98例,男50例,女48例,年龄10个月至2岁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0例,重症肺炎25例,手足口病23例,腹泻20例㊂(1)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在病情相对平稳期,试验前24h 内动脉血压平均值与生理血压值无差异;桡动脉置管测压者;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心率均波动在正常范围;在置管前行Alen 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本研究知情同意㊂(2)排除标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颅内压增高;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手足口病伴循环系统不稳定;腹泻并发低血容量休克;72h 内应用过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㊁去甲肾上腺素㊁多巴胺);确诊有器质性心脏病变㊁遗传代谢病㊁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有其他的严重疾病者㊂1.2 方法 保证患儿安静5min 后监测2min 内各组血压值,并取平均值㊂分别测量3∶00㊁7∶00㊁16∶00不同时段血压值,尽量选择患儿睡眠时,避免哭闹,如在测量时间内患儿有哭闹㊁烦躁现象,则将时间推至患儿睡觉时,保证每个患儿受试3次/日㊂测量时,52例患儿保持桡动脉端与右心房水平相对一致,将压力传感器分别高于和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及桡动脉端5㊁10㊁20cm,监测患儿收缩压及舒张压㊂46例患儿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水平相对一致,将患儿桡动脉端肢体分别高于和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及压力传感器45°㊁90°㊁180°,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㊂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㊂2 结果 压力传感器高于㊁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㊂压力传感器与患儿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桡动脉端降低时,不同角度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㊂3 讨论 压力传感器是压力信号测量装置,通过采集血压信号,并将其转为电信号于监护仪屏幕[5]㊂在校零时或动脉血压监测时,其位置应平行于腋中线第四肋间(静脉静力学轴)[6-8]㊂杨佩娣[9]指出压力传感器距静脉静力学轴每升高10cm,收缩压㊁舒张压均下降6~9mmHg,低于静脉静力学轴10cm,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6mmHg㊂本文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高于㊁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究其6171J Bengbu Med Coll ,December 2017,Vol.42,No.12 表1 压力传感器高于㊁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组间血压情况比较(n i=52;x±s)距离/cm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升高 581.76±0.9553.21±0.88 1074.25±1.03*47.32±0.41* 2067.21±0.83*#41.63±0.89*# F3114.003015.27 P<0.01<0.01 MS组内0.8840.578降低 584.67±0.9854.61±0.91 1091.78±1.01*60.98±0.78* 2098.92±1.45*#67.72±0.85*# F1939.623105.51 P<0.01<0.01 MS组内 1.3610.720 q检验:与5cm组比较*P<0.01;与10cm组比较#P<0.01 表2 桡动脉端肢体抬高㊁降低不同角度血压情况(n i= 46;x±s)角度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抬高 45°84.39±0.6154.72±0.64 90°83.98±1.0754.01±0.38* 180°84.01±0.98*54.10±0.56* F 2.62 2.09 P>0.05>0.05 MS组内0.8260.289降低 45°84.62±0.7356.72±1.03 90°84.22±1.098*50.23±0.91* 180°84.29±0.788*43.72±0.77*# F 2.082655.63 P>0.05<0.01 MS组内0.7770.827 q检验:与降低45°组比较*P<0.05;与降低90°组比较#P< 0.05原因,当压力传感器高于静脉静力学轴13.6cm时,血压测量结果是血压真实值与13.6cm输液水柱压强(相当于10mmHg柱)之差,因此血压测量结果会比血压真实值偏低,造成血压下降,并且下降的压力与高度差成正比㊂当压力传感器低于静脉静力学轴13.6cm时,血压测量结果是血压真实值与13.6cm 输液水柱压强(相当于10mmHg柱)之和㊂因此,血压测量结果会比血压真实值偏高,造成血压升高,并且升高的压力与高度差成正比㊂在临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证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与静脉静力学轴在同一水平,方能保证动脉测压准确性㊂无创动脉血压测量的体位要求是动脉位置与心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㊁血压计应在同一水平面[7]㊂临床上有创动脉测压中,护理人员也认为压力传感器应与穿刺侧动脉肢体㊁静脉静力学轴在同一水平面㊂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桡动脉穿刺端肢体与静脉静力学轴所在水平面分别呈-180°㊁-90°㊁-45°㊁45°㊁90°㊁180°时,病人动脉收缩压基本一致,但是舒张压却有所不同,只有当桡动脉穿刺端肢体位于静脉静力学轴下方时,舒张压会有所改变㊂究其原因,舒张压的变化是由于桡动脉穿刺端肢体位于静脉静力学轴下方时会导致静脉回流不畅㊂由此可知,临床有创动脉测压时,当病人出现烦躁㊁无意识的动脉端肢体抬高或昏迷时,护理人员可减少对病人的被动性约束;对于昏迷者,也可适当的给予改变动脉端肢体的位置,减少压疮的发生㊂综上,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相对位置㊁动脉端肢体低于静脉静力学轴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时产生影响㊂护理人员在持续测压过程中应明确测压影响因素,做到准确测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数据㊂不足的是,本研究结果仅限于桡动脉的测压影响因素,对于不同部位的动脉测压因素是否和桡动脉一致,尚有待研究㊂[参考文献][1] 李莫振,王磊,葛绍侠.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临床医学,2013,33(1):101.[2] JOFFE R,DUFF J,GARCIA GUERRA G,et al.The accuracy ofblood pressure measured by arterial line and non⁃invasive cuff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Crit Care,2016,20(1):177. [3] 侯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2):43.[4] 王自珍,柯艳,张幸,等.胫后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4):1225. [5] 贺智明,周超英,李新胜.有创血压传感器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2):34.[6] 冯宝芝,谭春燕,梁映,等.微量泵持续输注低浓度肝素盐水在有创动脉置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34.[7] 田旻,蔡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因素[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2):1341.[8] 谢灿茂,陈升汶,吴胜楠,等.危重症加强监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9] 杨佩娣.危重病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46.(本文编辑 姚仁斌)7171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年12月第42卷第12期。
利用CVP压力传感器监测加压袋内压力
利用CVP压力传感器监测加压袋内压力
吴洪磊;陆凤英;许旸晖;陈小潍;刘艳梅;达文文;蔡淑昕;卞桂霞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3(019)031
【总页数】1页(P3821)
【作者】吴洪磊;陆凤英;许旸晖;陈小潍;刘艳梅;达文文;蔡淑昕;卞桂霞
【作者单位】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ICU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加压袋在PICU患儿有创动脉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2.探讨加压输液袋在PICU有创动脉压监测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3.加压袋在PICU患儿有创动脉压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4.有创动脉压力传感器系统外接脑室外引流管监测颅内压力变化
5.加压输液袋应用于危重症患儿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