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看书法艺术的内涵
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一、汉字的起源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文字也是现今世界上唯一通行的活态文字,相对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而言,我国的汉字是活态的交流工具,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表意文字。
经过漫长的岁月,虽然很多字形、字义发生了变化,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更新、充实,以方便各个历史时期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我国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都有讨论,主要有:结绳记事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河图洛书说、起一成文说六种。
(一)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汉字起源最早的说法。
《易经·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为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结绳记事是原始先民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生产活动中的事情,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结绳记事可见,结绳记事的方法对于文字的产生是有影响的,但结绳是利用实物来记事,不能直接发展为文字。
如图1-1所示表示“一”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一条绳子;表示“二”在在结绳的时候就系两条绳;而表示“五”的时候则有变化,即系两条交叉的绳子,这种简单的记事、记物的形式确实类似文字,但却为少数。
而结绳记事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会导致事件信息的丢失,系的结多了人们便不能很好地辨识“结”所代表的的事件,而且结绳记事有专门记录的人员,如果这个人死亡对整个氏族或者部落而言,其历史是缺失的。
(二)契刻说契刻就是在木棒上或木板上刻上各种线条或插进各种东西用来记事、记数或用作信物。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
契刻的载体多是竹、木,也有兽骨、石头等等。
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
汉字起源“契刻说”认为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犯人常常在监牢的墙壁上刻上“横线”以记录在狱中度过的时间,与契刻的原理是一样的。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
汉字,即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富依靠汉字得以保存。
汉字为中国社会的推动、发展,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法,从狭义上讲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但从广义上讲,书法便是汉字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
即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
一、汉字与书法共进步
书法在汉字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汉字由最初富有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一步步转变为比划清晰,线条流畅的符号文字,而且书法将汉字的字样,字形,结构进行了规范,从而不仅使得汉字成为更多人运用交流的工具,便于各地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贸易商业往来。
汉字则是在书法发展进步过程中,不仅为各种书写体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板,为各种书法之间的交流融合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而且为书法的创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书法更富有线条美,结构美,更富有变化,从而渐渐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
二、书法与汉字心相通
正如上所说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因而汉字的每一个语素,都有它所包含的意境。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
正所谓字如其人,不同的人书写的汉字是不同的,并且同一个人的心情不同,他所书写的字也不同。
因此,往往古代赋诗填词作画者,在留下他们的千古名作时,也用一笔流畅的书法表达了他们的融入诗画中的感情。
书法与汉字关系源远复杂,总之,他们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配合中不断的进步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交流,发扬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而书法艺术则是汉字的高度发展和运用。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既是我们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许多汉字形状婀娜多姿、端庄秀丽,充满诗意和画意。
在书法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和表现。
汉字的美学价值成为书法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二、汉字的修养书法艺术需要修养的思想和态度,这和汉字学习和书写息息相关。
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并不断挥洒笔墨去感悟汉字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样的修养也是书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汉字的修养不仅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升华和内心的修炼。
三、汉字的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民族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汉字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在汉字与汉字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还可以将其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
四、汉字的技艺性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汉字的技艺性。
不同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结构、取笔和用笔方法。
这些元素成为了书法艺术家进行书法作品创作的技术要素。
通过对汉字笔法的研究和实践,书法艺术家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非常重要,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汉字和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传承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中国文字与书法艺术简介
我们再看一些其他的图画文字:
演变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Jiǎgǔwén ,是商朝刻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 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 为“卜辞”、“契文”;已收集到 的甲骨文单字约有4000多个,其中 1000多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 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 尚未完全定型。
特点:同一个字写法不定
古汉字(形象的表意汉字)
今汉字(符号的表意汉字)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逐步简化、符号化、定型化、规范化。
构造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单位: 笔画 、 偏旁 。
笔画是书写楷体字时不停顿不提笔一次写完 的连续不断的线段。 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 部首。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 间都可以称偏旁。
3.契刻说,结绳说
契刻,也叫讯木,是在一根木棒 上刻上各种花纹或插进各种东西, 用来帮助记忆或传达命令。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刻纹
二、汉字的产生
记号
1954年,从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
住遗址中,发现了113个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表示数
目的:
也有近似“花芽”之类的符号:
图画 从山东莒县陵阳河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距今四、五千年的 人类居住遗址中发现了几个陶符,可以看成是脱胎于图 画的原始汉字:
特点:全面符号化,即完全抛开古文字的象形因素,
使文字变成抽象的记号。笔画化,即把字形分解为
若干基本笔画。
汉字的演变
草书Cǎoshū 大约始于汉朝初期,唐朝时还出现了 一种笔画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 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草”。
汉字的演变
楷书Kǎishū,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盛行于魏 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楷书点画 形态丰富,彻底摆脱了篆书的影响,构形单一。由 于它的形体端正,笔画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 为“楷书”,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 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汉字与书法内在关系浅说
汉字与书法内在关系浅说作者:吴淑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9年第10期[摘; ; ; ; ; ;要]; 多少年来,书法一直是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许多人不断追求的艺术境界与修心养身之道,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书法的载体是汉字,它是借汉字书写而成的,但写汉字不一定是书法,可书法就是写汉字,用书法写成的字人们能辨认它并不是错字,而结构严谨的宋体如多出一个小部件,就成了错别字,这又是为什么呢,从人们追求美观的角度和艺术表情的功能方面探讨书法与汉字的内在关系,真正说明一切艺术是不断发展和再造的,但是它有一个本源,艺术能超越本源,但不能脱离本源。
但可以说一切艺术源于本源又高于本源。
[关; ; 键; ;词]; 汉字;楷书;行书[中图分类号]; J29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66-02在世界所有的文字当中,中国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其他国家体系的文字大都是表音文字,而以汉为内容的书写艺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书法艺术,这是值得骄傲的一面,汉字产生以后就作为一种媒介。
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物,我们必须依靠汉字,像象形字“”(牛)“”(犬)等字直接画的是牛的头型,狗的模样,我们一看就知道是牛、狗,也许古代语方言中把狗不叫作狗,而有可能称为犬,随着文字不断的演变与更新,人们的思维在不断变化,这样一步一步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再演变成篆书、隶书、楷书的时候,我们仍然能辨认出它是什么字,这是人们认识过程随着文字的演变不断提高的结果。
随着思维的不断开阔,人们的想象跟随丰富起来,所以说,到现在用楷书写一个字,我们就能认识它的读音,知道它所表达的意义。
一般书写汉字,我们见到的形体是方块字,即由楷书写成的,楷书是严格要求按笔画顺序写,其中不能缺少汉字的偏旁与构件,我们阅读书籍时也会看到普遍实用的字体是宋体。
我们容易认识宋体。
文件或文本的字体也要求宋体,如果随意改变了它的间架结构或给它多出一笔,这个字就成了错字或我们不认识的字。
汉字与书法的渊源关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 叫钟鼎文、铭文。至西周时,青铜器 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 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 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 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由于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所以 从字形上来说,它的笔画简单、粗重; 从书法审美上来看,它具有古朴、浑 厚、庄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 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 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成熟 于唐代,也称为“正书”、“真 书”。楷书是历史上出现的最晚 的字体。它是最大限度实现人们 书写运用要求的一种字体。可以 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汉字字体 演变的真正完成。
种它于实正样认书的 体介 字是它用。潦而写楷 可于 体人具与它草产速化 以楷 。们有审是,生度。 说书 日极美一也的太它 是、 常大相种不。慢是 楷草 生的结集要笔和为 书书 活灵合自求势草了 的之 中活的由楷不书弥 草间 常性字与书象的补 化的 用,体艺那草难楷 或一 的所。术样书于书 草种 一以由,端那辨的 书字 ,
•
• •
•
• •
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科技 成果,传承了古代文化和历史经验;中 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足以自 豪的古代文明。 汉字为古今的沟通,为不同方言区人民 的交际,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汉字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方 面也起着积极有利的作用。汉字驱动人 们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性的认同。 汉字本身可以折射、透露出种种文化信 息。 汉字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 要贡献,起到了形成超越民族和地域的 汉字文化圈的作用。 汉字还将长时间地为中国社会生活服务, 现行汉字作为我们国家法定的文字,还 将长时间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在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先民们古老淳朴自然的线条同时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从自然万物中体会方圆曲直起伏疾徐等变化及美的规律到秦小篆成为官方字体小篆的整齐性规律性充分显示出了示威强服海内的威严从容大度的气势由于篆书笔法的丰富风格的多样人们在追求书写时也产生了许多审美追求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 书法(解析版)
精编初中语文专题辅导资料书法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书法内涵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二)书体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燕书(包括燕行)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1.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zhòu)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2.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3.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
《汉字与书法》教案与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立意:汉字与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蕴含着古人的创造智慧与自我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想要给学生传递的重要精神内涵。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与本课具体知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来探究汉字产生与发展历程,理清书法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古人的创造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汉字书法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担当,从多个维度进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教学目标:掌握汉字出现的原因及发演变展历程;理解书法作为自觉艺术出现的原因,通过书艺的发展历程理解时代与书法风格的关系;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欣赏理解其作为中国独有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当代人的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及达成:【唯物史观】通过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梳理体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文字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文字产生的根源的生产力的发展,体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书同文”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探究,认识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在汉字书法过程探究中,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人的创造和价值追求,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本课时间跨度大,在时空观上,利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汉字起源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时,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将书法特点和具体的时代特征予以对应,加深对历史发展时序的理解性认识,能够把握不同时期书法艺术与相应时间、空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文物史料、口述传说等多种类型的史料突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文物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不同价值,给学生强化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意识。
中华书法文化
中华书法文化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它不仅与中国绘画同源,相辅相成,而且也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与华夏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为“华夏所独”。
这说明:(1)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
中国书法以书写汉字为基础,没有汉字作载体,中国书法根本无以存在。
(2)书法艺术以处理笔画对空间分割的形式为表现形式。
在纸、帛、绫、墙壁等物质上,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汉字的结字规律,用笔画分割空间,得出汉字的结构形式和整体形象,使之表现出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3)表达书写者的情性是内涵。
形式是为了表现内涵而存在的。
书法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本身所表达的内涵,这是书法艺术存在的依据。
书法家运用娴熟的技巧和高明的手段,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全部倾注到作品中,赋予书法作品最丰富的内涵,造就了书法作品较高的(或者是最高的)审美价值。
二是辨证内容的内涵,也就是文字内容所表达的内涵。
这是书法艺术无法摆脱的客观存在。
每一个汉字必然表达一定的内容,书法要以汉字为基础,就必然包孕一定的内涵。
书法作为艺术,以上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也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做到统一的时候,书法艺术才能达到最丰富的内涵和最高的境界。
(4)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
书法家把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品位书法艺术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们通过审视和思考,去体味作品的内涵,接受作品的感染,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享受作品美带来的快感。
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视觉感官来欣赏书法艺术的。
那么,什么叫书法呢?通俗地讲,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较确切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载体,以毛笔(或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换言之,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主要得益于两个基本条件——汉字和毛笔,即我们可以从中国书法的造型基础和表现工具上找到原因。
汉字——书法的造型基础。
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力汉字的美与力量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力汉字的美与力量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崇尚文化、崇尚美学的集中体现。
而汉字,作为中文的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石。
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表现体现。
汉字的美和力量,使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成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形式。
一、汉字的美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化的文字。
汉字书写带有强烈的美感,使它们呈现出美丽的线条和优美的形态,这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
汉字在书写时需要运用各种技法和手法,如用笔的轻重、按压的力度、书写的速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汉字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古代书法中,汉字多次被赞誉为“神之美”。
例如,“行书之美,神化为字”,“楷书之美,神化文化”。
二、汉字的力量汉字的一笔一划都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一定的思想意义、价值观念、文化遗产等等。
在中国古代书法中,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艺术观念。
例如,汉字中的“人”字,由“亻”和“从”两个部分组成。
它的构造既显示了人的形态,又表现出人是由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组成的;汉字中的“山”字,由三个“山”字组成,它的书写可以展示出崇山峻岭的壮美和恢宏的气势。
这些字的力量远远超出了它们作为纯文字的作用。
三、中国古代书法的精髓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或西周时期,经历了汉唐、魏晋、隋唐、五代、宋元等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走过了从甲骨文、金文、篆刻、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形式的漫长历程。
在这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中国古代书法通过对汉字的艺术创作,凝练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
从汉代的书法奠基,到唐代的典范,到宋代的成就,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开放与创新,古代书法艺术不断创新进化,才到达了今天的高峰。
四、结语中国古代书法和汉字的美与力量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古代书法艺术通过汉字来传达人类心灵的各种情感和思想,以及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价值观。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孕育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入手,探讨汉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与特点。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先民的刻画和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物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功能逐渐扩展,汉字也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演变阶段。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形态的改变。
例如,汉字的结构从最初的图画形式逐渐变得简练,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形状相似但含义不同的字。
汉字的发展还受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例如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的隶书等,都对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书写字体的运笔、布局和装饰等方面来表现情感和个性。
书法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基于汉字的表现:书法艺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字体的书写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触、章法等手法展示汉字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追求与自然融合:书法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墨、纸、笔和技法与自然力量的和谐统一。
例如,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会模仿山水的意境,借用自然的动态表现字体的动感与生气。
3. 强调形神合一:书法艺术强调字的形态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通过书写的手法和笔触,艺术家试图使字迹既美观流畅,又表现出与字义相符的意境,达到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每种字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情感触动。
例如篆书的刚劲有力、楷书的工整庄重以及草书的自由奔放等,都在书法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三、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汉字和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它们互为基础与表现。
汉字是书法的对象和载体,而书法艺术则通过汉字的形态和结构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书法论文5000字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书法论文5000字书法艺术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一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稍后的金文,至今己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汉字发展史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基本上都合乎“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原则,属于古文字。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则成为单纯的文字符号,属于今文字。
书法家一致认为:字体称为艺术要有两个条件,一求其形体之正确表达,以济实用,二求其赋予了形体以艺术生命。
按照这两个条件,甲骨文、金文似乎更重实用,因此,严格说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秦汉时期人们所写的篆书和隶书开始的。
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字体基本稳定下来,于是,人们在写字时才开始注重其形态的艺术性。
中国书法从字体类型上主要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
下面我们介绍这五种字体的演变过程、特征及著名碑贴。
1、篆:起源于周末,流行于战国时的秦国一带,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退,习惯上人们指导东周时秦国的石刻称为大篆,将秦始皇时流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把汉代篆书称为汉篆。
大篆的代表作是《石鼓文》(79页)、小篆相传是李斯创造的,其代表作是《琅琊台石刻》、《泰山刻石》。
汉篆的代表作是《祀******山碑》。
2、隶:隶书又称为八分。
古文“八”与“分”两字同义,八分之名就是因婚姻法书字体的点、画和结构象八字分别相背而得名的。
隶书是在篆书和秦隶的基本上演化而来。
到了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采用,经过一百年的时间,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隶书的没落始于东汉末和三国时代。
3、楷:又称为正书,因为楷与正都有标准的含义,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正楷。
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
并作为正体字一直流行到今天。
楷书与隶书相比,点画形式更加丰富,出现了新的笔画。
楷书的发展历史相当复杂。
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大量抄写佛经使小楷很快从汉隶中发展起来。
到三国时己相当成熟。
汉字与书法艺术
汉字与书法艺术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历经几千年还能传播下来,并发展成艺术形态的,只有汉字了。
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形、音、义统一的,以象形字为基础的文字符号,或者说表意符号。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下面就说说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
“隶书,篆之捷也”。
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二、求度追韵的东汉至南北朝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
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于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
欧阳询楷书的书法艺术内涵□龙莺鑫/文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书法中的楷书,首先想到的大多依然是欧阳询,也有很多人是从欧阳询的楷书临摹,开启了自身的书法学习道路[1]。
之所以欧阳询的楷书能够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喜爱和学习,少有争议,原因在于其楷书书法所表现出来的丰富艺术内涵,给人以端雅、质朴而又险绝的审美感受。
本文将分别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层面,对欧阳询的楷书书法艺术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加深和拓宽对欧阳询楷书书法艺术的学习认知。
1 欧阳询楷书的用笔1.1 方整劲挺纵观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其在用笔上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方整、劲挺,这完美地符合了人们对楷书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求。
特别是在欧阳询楷书的横画中,方整、劲挺的用笔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书法脉络的承接,以及欧阳询楷书横画的形态,可以看出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汉隶的笔法,对用笔和笔画的掌控非常匀称,从横画的起笔到收笔整个过程,提按和粗细的变化非常有限[2]。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变化,而是对变化的掌控非常细微、精密,因此一眼看上去虽然笔画方整、劲挺而又平直、明朗但是却并不呆滞、僵硬。
特别是从欧阳询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图1)来看,其中的大量横画都表现出了这样的艺术特色,起笔为方,简洁明朗,行笔平直劲挺,细微的控笔提按,筋力内裹,收笔也果断、流畅,宛若“千里之阵云”。
这与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用笔是完全不同的,颜真卿的起笔、收笔动作明显更多,而柳公权的行笔提按又非常明显,三家各具特色,不过其中依然以欧阳询给人的感受最为端雅、质朴。
1.2 敛势挺拔除了方整、劲挺之外,敛势和挺拔是欧阳询楷书的另一个突出用笔特点。
如欧阳询在书写竖画的时候,就存在着明显的敛势,将气势、气韵内收,用笔沉稳、有力,敛而不放,为储势之状态,这一点不论是在其悬针竖还是垂露竖的书写中,均是如此。
正是因为欧阳询对用笔的敛势,使得其用笔具有了曲中见直的视觉效果,以及筋骨有力的视觉感受,不会让人觉得纤弱无力[3]。
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
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汉字与书法在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探析
汉字与书法在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探析作者:蒙家辉来源:《银幕内外》2019年第01期摘要:我国的汉字与书法艺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传统艺术中的基础。
传统艺术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例如,诗词、画作、雕塑等很多类型的艺术都与传统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但是汉字与书法艺术能够成为核心,是因为汉字本身的特征和书法艺术的造诣。
首先来说汉字的特征,每一个汉字都能够代表一种意象,根据意向凑成意向母题,久而久之这些意向和母题就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题材,成为了世代相传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其次就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于书法爱好者本身也是有很高的要求,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将书法艺术在我国的文化当中传承下去。
关键词: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核心地位;研究对于汉字的研究,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古汉字,一是今汉字,从我们了解的汉字起源和汉字结构,迄今为止汉字已经演变了3000多年历史,古汉字的演变分为6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为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古汉字一般比较繁琐,是根据汉字本身的意向所创造的文字,而今汉字多体现在灵活多变的线状艺术结构。
一、古汉字中存在的审美意象(一)古汉字审美意象代表性较强的各类文字在古汉字当中,存在大量的意向和意象母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汉字有很多,例如比较常见的东、南、西、北、风这种代表了神祗的字,还包括目、月、雷、电、雹、云、雨、雪等与天象有关的字,这些古汉字表现都是造字意向,虽然没有很多的数量,但是从这些汉字当中可以总结出古汉字的“意象”性是相当丰富的。
其实在古汉字当中,大多数的汉子多少都会存在一些意象性,例如,家、国、善、恶、贫、穷、富、思、贸等这些字除了表示形体本身,还表现很多的“意象”,这意象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
例如,善这个字不论是在甲骨文还是在金文当中,或者隶书当中,都与羊、羊的嘴巴有关系,试想,羊头加上羊嘴。
羊的嘴巴只吃草,不咬人,更不可能咬其它的动物,所以羊嘴,我们称之为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10艺术空间书法在中国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历史源远流长。
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周代彝铭进化观》一文中认为:“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如钟之铭多韵语,以规整之款式镂刻于器表,其字体亦多波磔而有意求工。
……凡此均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也,其效用与花纹同。
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
”李泽厚先生在其所著《美的历程》中亦认同此说,并进一步认为:“在早期,青铜饕餮和这些汉字符号(经常铸刻在不易为人所见的器物底部等处)都具有庄重的神圣含义,根本没考虑到审美,但到春秋战国,它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特性便突出地独立地发展开来了。
与此并行,具有某种独立性质的艺术作品和审美意识也要到这时才真正出现。
”然而我们认为,对于表现形式的审美追求并不就等同于成为一种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
郭李两位先生所言的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审美特点、价值虽得到承认,却仍仅作为一种器皿“饰纹”,同其它纹饰一样,铸造前的写刻只是为满足装饰的需要,是装饰行为的一个构成因素,虽然有了“刻意求工”的审美追求,但这种追求并没有脱离装饰性这一实用樊篱的禁锢。
作为一种独立的表达艺术的“书法”创作,仍处于萌芽状态,其自觉和成熟仍待在日后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体认和确立。
“诚然,每一个民族都讲究文字书写的工拙,要求美观大方、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但要使文字书写成为一种艺术,则只有汉字才能当之无愧。
”世界上所有文字的书写形式,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都可以因其所体现的某种审美韵律而被欣赏,从而成为装饰艺术的一个构成因素。
但只有书写过程与其应用性脱节,成为一种独立的自我蕴涵的审美创造活动,并与书写者生命体验的过程融合在一起,由其所体现出的生命张力引发观赏者的共鸣,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被承认、鉴赏。
在形体构造上,汉字的构形理念“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知分理之相别异”从而使“万品以察”。
这种“取譬物象”的构形思维模式与图画是同源的。
书画同源的构形理念,使汉字在形体结构上具备了成为某种隐喻活动载体的物象性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书画同源并不等于汉字在形体功能和结构方式上与图画同构,毕竟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引发阅览者对于自然物象的审美观照,而是直接指代和承载汉语的语言单位。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意识形态,意蕴丰富的“意象性”与“物象性”的汉字为汉字书写者托意寄情、将汉字符号本身作为隐喻的载体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从而为其从单纯的语言书写单位逐步衍化成一种书写符号的独立的隐喻功能,再由隐喻符号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艺术品类创造了先天的可能性。
字母文字由于其点画符号只是单纯地与语言中的某一音段相联系,而意义蕴涵阙如,其构形理念也仅仅在于使字符间在形体上具有足够的区别性特征,要使其独立出来作为一种自足的,能够“寄情抒意”、“荡摇心魄”的艺术品类,显然是先天不足的。
同时,回顾汉字产生与形体演变的历史,我们发现,且不说早期的契刻符号,“就古文字阶段来说,由甲骨文到小篆,尽管象形字不断减少,会意字、形声字的比例不断增加,尽管其纯象形性的成分不断减弱,符号化成分不断增强,尽管形体在不断演进,书写工具也由刀刻而变成笔写,但有一点却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整个这一阶段文字的共性特点———象形性特点没有变;而且,我们的先人,在充分发挥这一阶段汉字实用价值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对这些象形文字进行加工美化,使之更具有规范性、装饰性、艺术性,有意识地加强其形体的美感效果,提高其艺术欣赏作用”。
然而,象形性,或者更确切地说,物象性,虽然为汉字由单纯的工具符号审美化为一种艺术欣赏对象夯筑了基础,使对于文字书写方式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行为,但这种物象性毕竟还是对于现实的摹画过于逼近,正如黄庭坚所说:“凡欲结构字体,皆欲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对于自然物象过于逼肖的摹画,一方面阻碍了汉字书写结构单位的丰富化、规范化、定型化;另一方面,为汉字书法与绘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分离,从而确立自身的独立性自我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使人庆幸的是自我设置的障碍很快在自我发展中被破除,这一障碍的破除来自于汉字演化史上的“隶变”。
从小篆到隶书的隶变,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即净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把“物象性”的内涵,由对自然的逼肖模拟,进一步深化、内化、象征化为更深层次的对于自然内在结构的认知和隐喻,从而更加切合艺术的本质。
自隶书以后,书者不再只凭象形字的生动形象来抒发感情、塑造艺术,而是借重于汉字的意象性,并主要通过运用象征性的线条(笔画),通过灵活多变的笔姿和笔法,以及虚灵的空间布白技巧,将汉字变成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有意味的形式”,从而实现了书法作为一个庄桂森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汉字的书写从单一的实用功能到成为一种造型艺术,源于汉字本身丰富的物象性与意象性。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概称的“书法”一词事实上由两个概念构成,一是“书”,一是“法”,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结构方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书法创作的不同选择与鉴赏的不同视角,进而成为产生不同书法品类和书法创作流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汉字书法艺术内涵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看书法艺术的内涵博钅228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09No.10艺术品类自身所必需具备的自足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具体地说,在各种书体的结构形态中,汉字的形体都体现了虚实、伸缩、疏密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这种关系使汉字具备了造型艺术的美学因素。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使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蘸墨书写,遵循造型的规律,运用造型要素的可变性,赋予文字结构以独具风格的形式美;又通过笔的提按、顿挫、缓急的节奏而产生优美的韵律。
尤其在篇章中,通过对字的点线、形面的支配,左右侧的支配,斜正均衡的支配,大小错落的支配,动静收放的支配,亦即通过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错综表达,使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彼此照应、相生相发,使纸面上表现出点线的千变万化,呈现出起伏动静颇具联想意味的“势”,从而焕发出艺术魅力。
当书写“寄情舒意”、“荡摇心魄”时,“书法”成为书法已从单纯装饰符号的樊篱中挣脱出来,成为诸多造型艺术品类中最具中国元素和综合特色的艺术。
书法根植于汉字,却又超越了汉字的禁锢,将静态的、规定性的、符号化的字形与动态的、恣肆的、被生命的张力所指使的书写过程融合了起来,以点、线条构成表达单位,在不背离和撕裂文字意义与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了充分的可变性与充足的表现力。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概称的“书法”一词事实上由两个概念构成,一是“书”,一是“法”,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结构方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书法创作的不同选择与鉴赏的不同视角,进而成为产生不同书法品类和书法创作流派的一个重要因素。
书法艺术的“书”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文字”,也就是承载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文字的意象性构成了书写的意义支撑,而由点、线部件负载的物象隐喻则成为书写表达的形式载体。
“书”的第二个意思是书写。
书法艺术的书写又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情感全程参予书写过程。
书家情感的主动介入,将书写这一规定性的、客观的符号复制过程演化为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艺术创造过程。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书法艺术创作和文字书写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书家在书写过程中,是否主动把自身的情感世界熔铸、宣泄、倾诉在笔端线条的流动变化之中。
书法家将自己的理想、情思,对宇宙、人生的种种感悟融于线条的直曲、粗细、舒缓、疾涩、虚实、承接中,抽象的线条被情韵化、人格化,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荷载着书法家的精神信息。
二是书写使用的是毛笔这一特殊书写工具。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用兽毛制成的毛笔,柔里带刚软中兼硬,对汉字点划富有表现力。
用毛笔写字能提、能按、能顿、能挫,刚柔相济软硬兼施,书写出来的点画有粗有细富节奏变化,有方有圆含流美劲健。
伴随书写速度的变化,墨色又出现了浓淡干湿,洁白的纸上显现出“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所能成”的奇妙景象。
也正因为如此,经过先贤们数千年的实践、创造、总结,逐渐构造成组件、插件齐备的技术系统,有了“书法”这一独立艺术门类。
历代书法家用毛笔为我们创作出的无数佳作,被称为法书、法帖、墨宝,成为今天学习的范本,为我们所临习、继承,书法艺术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因此也可以说,毛笔的使用,创造了书法艺术,同时也创造了书法理论。
书法艺术的“法”也有两个基本涵义。
一个是对艺术视野下汉文字书写的规范,由笔法、字法等组成。
笔法即毛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的述说方式,因此古今书论,无不以笔法作为论书的切入点。
清人冯班说:“学书无他秘,唯用笔与结字耳。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具有力度、圆度、丰满、遒劲、生动的点画,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等合法用笔成就的。
结体就是字的间架结构,它体现字的笔画之间、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形式、搭配关系以及美化的构成方法。
欹正、长短、大小宽窄、穿插向背、避让、虚实,稳健飞动,错落有致,千姿百态。
单字形态不同,给人的美感也不一样:纵势的修长给人以清丽俊俏感;横势的扁平给人以敦厚稳重感;宽绰给人以坦荡博大感;规正的形体有庄重感;稚拙的形体有天真感;欹侧的形体有险绝感。
可以使用笔、结字、章法得到补充、加强、延伸的是用墨。
墨浓则笔滞,墨湿则笔润,墨枯则笔躁,墨淡则笔飘。
燥可取险,润可取妍,滞可得凝重,飘可取超逸。
险则显气势,润则显风韵,凝重显雄强,超逸显风流。
润燥相杂,浓淡相宜,使点画既显肌肤之丽,又具筋骨之强,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意味。
历代书家孜孜砚田,墨海,朝临暮写,晨思夜想,以至“铁砚磨穿”、“退笔成冢”、“池水尽墨”,都是在精研用笔、结字和用墨。
“法”的第二个涵义是“师法”,就是对传统地尊重和继承。
北宋沈括在《补笔谈》卷二有云:“世上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
此语得其一偏。
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
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
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
杨朱、墨翟,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
尽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入。
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此可谓之的论。
艺术视野下文字书写要受法的规范,而书写规范绝对应在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下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