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8 人 , 通 过 联合培养研 究 生 的途 径 , 培养硕 士 研
究生 20 人 。
●
● I.
.
●
其 中 S CI 、 E l 检索论 文达 到 2 0 篇 。
重点实验室建设
到 十 “ 一
五 ” 末 , 先进 制
造技术实验室争取建设成上 海市 (教委 ) 重点
实验室 。
人才培养
到 十 “ 一
末 建 设 五 ”
一
,
支职
称 、 学 历 和 年龄结构合理 的学术梯 队 , 其 中教
授 6 人 、 博士 14 人 。 争取硕 士 生 导 师数量 达 到
维普资讯
笪j 莲l l i习匡夏| 匪1 j E 鲴
【学 科 带 头 人 】于 忠 海 教 授
【学 科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一
数 字化 设 计 与制 造技术
重 点是 对 大型 装备关
键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加工 技术进行研究 。
微机械 电子 系统
重点研究微型航天器上 的
基 础技术 。
【学 科 规 划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研 目标
到 十 “ 一
五 ” 末 , 年科研经 费
180 0 万 元 , 争取 获得 国家项 目 1~ 2 项 , 部委或
市 级 项 目 3 - 5 项 , 市 教 委 项 目 8 - 10 项 ; 申报 专
利 10 - 15 项 ; 发 表 核 心 期 刊 论 文 10 0 篇 以 上 ,
ME MS 传感器 、 隧穿传感器 , 尤 其是 ME MS 隧穿 磁敏感器研制技术 , 注重应用技术的研究 。
机器人技术
重点研究服务机器人 , 以助老助
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构想
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构想作者:陈修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摘要】从数字化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人员保证等4个方面对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构想。
研究对我校乃至其他兄弟院校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前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5-02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科总体水平和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所依托的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齐全。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办学水平要求的提高,与本学科相配套的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日渐落后,形成了对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制约,特别是当前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综合与创新性质的实验很少。
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购置一些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验台,以及能够引起创新兴趣的实验台,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一些实验条件。
因此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可通过整合原有的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特种加工实验室、公差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5个实验室,组建成立山东科技大学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实验室的建制独立,由机电学院统一管理。
一、实验室发展前景满足基础教学需求的发展规模,扩充现有实验室及实验仪器,保证基础教学要求特点,同时要引进先进测量技术和手段,保证学生学习内容不落后时代。
保持我校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仪器及教学手段现代化。
成为数字化制造前沿发展的了望窗口,更多地引入现代教学演示仪器,极大地满足于教学需求,丰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成为满足理工融合、科研与教学实践的基地,在未来几年内,使机械专业的研究方向,与我校工程学科实践紧密结合。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2. 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设计的方法;3. 学会使用CAM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加工路径规划;4. 了解数字化制造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完成简单的产品设计;2. 能够运用CAM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合理的加工路径规划;3. 能够操作数字化制造设备,完成零件的制造;4. 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解决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概述- 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熟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CAD软件应用-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掌握二维图形绘制与编辑方法;- 学习三维建模与曲面设计;- 完成实际产品设计案例。
3. CAM软件应用- 学习CAM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掌握加工路径规划与后处理方法;- 完成设计模型的加工路径规划。
4. 数字化制造设备操作- 了解数字化制造设备的类型、原理及应用;- 学习数字化制造设备的基本操作与维护;- 实际操作设备,完成零件制造。
5. 综合实践项目- 跨学科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 结合CAD/CAM软件与数字化制造设备,实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分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
数字化实验室
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将传统实验室的各项实验活动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的一种创新实验室模式。
数字化实验室不仅能够提高实验的效率,还能促进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
一、数字化实验室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
传统实验室在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验操作难度大、数据采集不准确、结果分析麻烦等。
而数字化实验室通过将实验过程数字化,可以降低实验难度、提高数据准确性、简化结果分析,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
数字化实验室的出现,使得实验教学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字化实验室的基本构成数字化实验室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虚拟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平台是数字化实验室的核心。
虚拟实验平台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具有实验过程可控、实验设备无损耗等优点。
虚拟实验平台通常由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结果分析等模块组成,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实验的过程和要点。
2. 远程实验系统:远程实验系统是数字化实验室的补充和延伸。
远程实验系统通过网络和远程控制技术,使学生可以远程进行实验操作,实现实验设备的共享和远程访问。
远程实验系统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提供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功能,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据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跟踪,方便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和评估。
4. 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是数字化实验室的重要载体。
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验资料、实验指导、课程安排等服务,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
数字化实验室(5篇)
数字化实验室(5篇)数字化试验室(5篇)数字化试验室范文第1篇[关键词]检验检测;试验室管理;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一、前言检验检测行业区分于其他行业,其生产的“产品”是数据。
数据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可复制、可传输、可计算的特点。
同时,检验检测行业产生的数据,相对于生产制造业,具有批量小、简单程度高、对规范性要求高等特征。
数字化转型对不少试验室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试验室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对于试验室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试验室战略、业务、研发、管理、服务、财务、供应链等的转型与升级,实现试验室活动所需的人员、设施环境、仪器设备、计量溯源系统及外部支持服务等的数字化管理与运维,确保试验室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正确性和牢靠性。
因此,试验室的数字化转型,其核心是支撑试验室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即可信任的数据,并最终赋能价值的过程。
鉴于检验检测行业与质量、民生以及监管密不行分的联系,检验检测的数字化绝不能局限于机构内部,而必需从行业整体,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加以充分考虑,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场景。
1.检验检测助力经济数字化。
形成新供应:检验检测是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商贸流通、航运物流、专业服务、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试验室的数字化转型,应考虑与上下游产业的贯穿进展,尤其在推动生产、研发和贸易方面,检验检测的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平安性、稳定性。
2.检验检测助力生活数字化。
满意民生保障新需求:数字化民生保障,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司法等领域,与检测息息相关。
试验室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在打造才智医院、数字校内、疾控服务、司法鉴定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中的参加与融合。
3.检验检测助力治理数字化。
优化新环境:在深化“一网统管”建设,聚焦公共平安、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与检验检测行业的关联尤为亲密。
2024年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24年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一、申请时间
申请时间:[具体时间段]
二、申请资格
申请人应具备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研究背景和经验。
申请人所在单位需为智能制造领域研究机构或高校。
优先资助与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相关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
三、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提交以下材料:
申请书: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案、预期成果等内容。
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学术背景、研究经历、发表论文等。
课题组信息:包括团队成员、研究设备、实验条件等情况。
四、申请程序
提交电子版申请材料至[指定邮箱]。
申请材料初审。
邀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面试。
终审并公布入选课题。
五、申请评审标准
申请人学术水平和研究经验。
课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课题的实施可行性和预期成果。
六、经费支持
经费支持将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需求进行评估,最高支持额度为[具体金额]。
七、成果要求
完成研究计划,按期提交研究报告。
在指定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参与组织相关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
八、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
以上为《2024年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申请人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及应用
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及应用郑联语;高浩;吴约旺【摘要】针对多平台与高节拍汽车车身柔性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研发过程的用户化和专业化,基于CATIA软件平台设计开发了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夹具设计系统.进行了涵盖从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布局规划到夹具设计工程图生成各个模块功能研究与开发,尤其创新性地基于MBD技术实现了夹具二维工程图自动批量出图,解决了夹具设计数字化与我国以二维图纸作为加工标准现状的衔接问题,提高了汽车白车身夹具设计自动化与数字化程度,实现了夹具设计的快速高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本系统已得到企业工程应用,实际应用本系统对夹具设计效率提高在40%以上.【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白车身;生产线;数字化;焊装夹具;设计系统【作者】郑联语;高浩;吴约旺【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相对于涂装线和总装线来说,焊装线的刚性强,不同车型间通用性差,新车型生产线部署均需重新设计焊装夹具,从而造成市场滞后,影响企业效益[1]。
因此,许多学者在三维CAD系统中对焊装夹具辅助设计进行了研究,如文献[2-3]等,但是研究多集中在库的归类整理以及资源文件的机智调用上,在与焊枪的可达性干涉关系、定位夹紧块以及夹具二维与三维关联等设计上鲜见涉及。
文章在对焊装夹具整个设计过程,尤其是工作内容重复、繁琐及效率低的环节,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数字化工艺与夹具设计系统,以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
1 结构与功能汽车白车身焊装生产线工艺及夹具设计软件系统是面向汽车白车身焊装工艺的辅助软件系统,主要由6个模块组成,其功能与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汽车橡胶密封条模具的再设计
Zபைடு நூலகம்ANG n - i l , Ho g b ng' SHANG a g q ng', IXio y n 3 Gu n - i 2 L a - a 3
( e a m n o l tcl n fr t nE g er g S zo o a o a U iesy S z o 1 1 4 C ia p r e t f e r a adI oma o n i ei ,uh uV ct n l nvri ,uh u2 5 0 , hn ) D t E ci n i n n i t
第 7期 21 0 2年 7月
文章 编 号 :0 13 9 (0 2 0 — 2 10 10 = 9 7 2 1 )7 0 6 — 3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h n r De in c iey sg & Ma u a t r n f cu e 2 61
基 于逆 向工程技 术的汽车橡胶 密封条模具 的再设计 木
d sg o ti ud a d r v r e r b i mo e ig s u s d i e a l h a tc e u h ws t a h e i t ra m l n l o n e es e u h d ln i dic s e n d ti. e pr c ia r s h s o h t e s T l t
(De a p  ̄me t fMe h nc l n e t c l gn ei g S z o c t n l ies y,u h u 2 1 4 C i a n c a ia a dElcr a ie r , u h u Vo ai a v ri S z o , hn ) o i En n o Un t 1 50
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构想
评价;第二是教师总结整个问题并加以评判与分析。 3. 评价项目教学成果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崭新方法 [5],
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来评定教学效果,并不断改 进,才能行之有效;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善 于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及时检查工作进程,适时引导学生思 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
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室建设的构想
陈龙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从数字化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建设目标、预期效益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人员保证等 4 个方面对数字化实验室 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构想。研究对我校乃至其他兄弟院校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前景 建设目标 预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5-02
六、结语 本课程是我校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教学 改革的产物,是组成电工电子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平台课程的课程 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以工程实践 或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综合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使学生 能将已学过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 EDA 技术、微机原理、单 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知识综合运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中, 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及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这是在所有 实践性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基于“基于项目教学的电子系统 综合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需要不懈地研究探索,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地创新。推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环节,自主研学,不断完 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创业能力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斌等 . 电子综合设计新课题的开发与设计 . 实验科学与 技术,2010 年 03 期 . [2] 张瑞华等 . 基于 CDIO 理念的“电子综合设计”教学改 革探索 . 中国电力教育,2012 年 19 期 . [3] 曾浩等 . 一个电子综合设计课题的开发 . 电气电子教学学 报,2009 年 02 期 . [4] 林建英 . 电子综合设计中多层次 EDA 教学方法研究与实 践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 年 1 期 . [5] 杭阿芳等 . 竞赛式教学方法在电气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 . 中国电力教育,2013 年 16 期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各学院、专业介绍(1)
机电⼯程学院简介 机电⼯程学院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突出。
现有机械⼯程⼀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有机械电⼦⼯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动化、车辆⼯程⼆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机械电⼦⼯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程领域⼯程硕⼠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具有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数68⼈,正教授占教师⽐例25%,副⾼职以上教师占教师⽐例为64.7%;博⼠学位教师占教师⽐例42.6%,硕⼠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例88.2%。
有硕⼠⽣导师27名,兼职博⼠⽣导师4名。
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平不断提升,在光机电系统测控及智能仪器、先进制造技术、机电系统装备与⼯业机器⼈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发展⽅向,取得了⼀批标志性成果,为北京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学科研究基地有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轴复合机床关键部件研究及应⽤技术机械⾏业重点实验室,有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技术研究所。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科研课题8项,省部级科研项⽬、北京市教委课题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共100余项,科研到款额2000余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等奖2项,⼆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各类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600余篇,进⼊国际三⼤检索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余部。
机械电⼦⼯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向: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技术、测控系统的集成及远程络监控技术、智能监测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光机电⼀体化测控技术与系统:提出⾯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创建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完成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实验研究和性能测试,提⾼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
研制光电分析仪器装备、产品和成套⼯程应⽤软件。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_15-13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技术特点和优势:1.机车车辆CAE及优化设计针对现代机械设计对动特性、可靠性和系统性能预测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方向以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开展静、动力分析,非线性分析,疲劳分析,CAE仿真,多领域协同设计与仿真,虚拟样机系统研究。
为大型重要装备(如柴油机、汽车、铁路机车车辆、机床、船舶、超重运输设备等)关键件及机械系统提供设计所需的CAE技术、性能预测和多学科协同优化。
2.现代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依据了设计理论、振动理论、优化设计、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等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特色,面向工业装备的优化设计与开发,大型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机、机器人用RV减速器、高速铁路机车牵引齿轮的参数与齿形优化,可靠性分析与试验研究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为高精度、高承载能力提供可靠的分析与设计,为开发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3.数字化制造理论及实用技术数控加工设备是先进制造方式中的核心装备,其应用水平和效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提升制造业的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制造能地计算机构筑的虚拟环境下对数控程序代码及加工质量、工艺参数进行可靠的予评价,从而为现实制造提供快捷、经济、可靠的技术支持。
网络制造则是在计算机群控、企业动态联盟的局域风为高水平管理数控设备及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方向拟成为省内数控加工的技术服务中心,能为企业开发虚拟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实用化系统,实现新产品的快速开发与研制。
4.企业信息化先进理论及技术具备远程设计与制造信息系统,与合作企业实现网络化技术交互。
能为企业开发厂级和车间级企业资源优化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管理软件以及CAPP系统的开发,并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5.先进运动与康复机构设计理论与技术利用先进的人际工程理念和设计方法,进行体育专用器械开发、模拟训练器的研究,保证体育科技的先进性,并从事医药器械,康复专用器械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863计划:高技术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
863计划:高技术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龙芯”、“众志”改变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状况、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大赛上屡屡获奖、世界上第一个人禽流感疫苗进入Ⅰ期临床试验……这些令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高新技术进展都是“十五”863计划的突出成果。
863计划是我国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方面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国家科技计划。
“十五”期间,863计划以加强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为主线,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我国高技术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信心。
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成倍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加快在高技术领域设置专利和技术标准壁垒的严峻现实,仅仅依靠跟踪国外的高技术,已很难在国际产业和技术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
为此,“十五”863计划提出了高技术发展从注重跟踪模仿到加强自主创新的战略转移,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
863计划在战略部署上,并重考虑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重大产品、工程的集成创新,通过主题和重大专项的方式分类组织实施。
“十五”期间,863计划在信息技术、生物和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6个研究领域,组织了19个主题和27个重大专项,共计安排了6000多项课题,其中主题课题近4000项,重大专项课题2000多项。
五年来,以突出知识产权为目标的863计划,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在专利和技术标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十五”期间,863计划共申请专利22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0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6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00余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1800余项,发表论文7万余篇。
度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8年度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一、实验室简介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政府2004年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湖北省政府组织的专家验收评估。
本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现代纺织装备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相关技术基础研究开发与试验,包括:结合新型纺织科技和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研究新型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的共性技术基础,并致力于解决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实验室目前在针织服装机械、纺纱加捻机械、数字印花机械、现代缝绣机械、数控织造机械等现代纺织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二、开放课题申请原则根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按照“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本实验室面向国内外开放,并以开放研究基金的形式对来此工作的专家学者给予支持,同时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欢迎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三、申请人员资格(1 )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研究人员(2 )大型纺织与纺织机械企业研究人员(3 )申请人原则上必须具备高级职称(同时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是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以下研究人员申请须有专家推荐意见。
(4 )申请人如有在研的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必须待其完成结题后方能再次申请。
四、本次开放课题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化纺纱织造装备主要研究纺纱、织造智能化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机构学、动力学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2)智能化针织与服装制造装备主要研究针织工艺、服装加工智能化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3)智能化织物后整理装备主要研究织物后整理、印花等的智能化工艺装备的有关技术基础问题。
(4)智能化纺织测试技术与仪器主要研究纺织生产过程中,纺织工艺参数、纺织装备智能测试控制技术及其仪器设计制造技术。
(5)智能服装技术与装备主要研究智能服装制备技术与装备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基础问题。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
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为“头号工程”,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名城,成为沿沪宁(G42)产业创新带的重要极点。
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以建设国家级新区和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为目标,以生态湖湾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科产城人融合为动力,加快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平台,构建优化湖湾发展生态系统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到2025年,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区域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高起点规划建设。
按照“开放包容、产业高端、人才富集、创新引领、生态优先、制度改革”原则,落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建设计划,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进程,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和先导产业制高点,以一体化的思路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畅通交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打造新型生态科创城市典范。
探索构建环太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拥湖生态标杆区。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生态有机融合,建设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一批前瞻性产业创新项目和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完善以人才价值为驱动的发展环境,打造苏南产教融合引领区和人才集聚核心区,建设科教智力集聚地。
建立完善企业互联融通、产业跨界融合、园区生态赋能的新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创业创新首选地。
高强度要素集聚。
统筹全市各类专项资金基金,设立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基金,引导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布局。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南山区(高新区)
张东来
2007
021
光机电一体化
国家分室
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南山区
关志成
2000
022
光机电一体化
市级
深圳市光机电一体化重点实验室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南山区(高新区)
刘 岩
2002
023
航空航天
市级
深圳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
深圳航天创新研究院
交通
市级
深圳交通信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罗湖区
林 群
2006
038
农业
市级
深圳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南山区
袁隆平
2004
039
生物
市级
深圳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
南山区
郑易之
2002
040
生物
市级
深圳发酵精制检测系统重点实验室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南山区
金 雷
2011
089
医疗器械
市级
深圳市磁共振物理与成像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南山区
刘 新
2011
090
医疗器械
市级
深圳市医学数字影像技术和远程医疗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南山区
张钦宇
2011
091
医疗卫生
市级
深圳神经精神调控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若鹏
镁合金薄板差温拉深模具设计
【 摘
要】 针对镁合金板材 室温拉深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分析拉深变形过程 中坯料 不同部位 的应
力及摩擦状况 , 出采用差温拉深工艺和不同的模具工作表 面粗糙度。设计了镁合金差温拉深成形模 提 具 。实践表 明 , 与坯料 变形 区接 触 的压边 圈和 凹模 部位设 置加 热 系统使 其 温度控 制在 (0 ~ 3 ) 用 2 0 25℃、
adT c n l y C o g ig 0 3 1C ia n eh o g , h nqn 13 , hn ) o 4
十 ’ ’ 十d 斤 十d / h§ ’ 十d 十d 十 ’ q、 t 、t q 、 一 十 / J t 、 t q、 1 q\ q、 1、 十{/ dL t £ E t t t 十 1 . 、 \! q、 t q ~ q、 t
2变形镁合金塑性分析
流动 逐 步形 成 筒壁 , 深 过程 中 , 部分 材 料 处 于径 向受 拉 、 在拉 该 切
并在径 向和切向分别产生伸长和压缩变 镁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 共有基面滑移、 棱柱面滑移和锥面 向受压的平面应力状态 , 区域 2为凹模圆角区, 材料处于径向受拉 、 向和厚向受压的 切 孪生等 5 个滑移系, 室温下只有基面产生滑移 , 因此冷成形性差。 形。 应变状态为径向拉伸 , 切向压缩 , 厚度减小 的三维 温度升高时 , 参与变形的滑移系数量增加 , 同时回复和再结 晶也 三向应力状态 ;
区域 3是筒 壁 传 力 区 , 料 只受 到 单 向拉 应力 作 用 , 材 将 能消除部分塑陛变形时产生的加工硬化 , 使其塑性增加 。大部分变 应变 状 态 。
。区域 4为筒形件 形镁合金适宜在 (0 , 0 ) 2 04 0 ̄进行冲压成形 。从性价 比考虑 , 压力机施加于凸模 的压力传至 区域 2和区域 1 - A3B Z 1 镁合金薄板适合生产 冲压件 , 其在温度达到一定范围时 , 具 底部 , 料 处 于径 向和切 向为拉 应 力 的平 面 应力 状 态 , 形 量 小 。 材 变
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可行性
中央和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立项文本●项目支出预算表●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申请学校:河北工业大学(公章)项目负责人:檀润华(签名)申报日期: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项目立项文本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河北工业大学 学校类别 工科为主 详细地址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光荣道8号 邮政编码 300130 在校生数(人) 32300 教职工总数(人)2367 其中:本专科生 28405 其中:专任教师1208 硕士生 3437 其中:教授269 博士生 450 副教授281 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数(个) 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148420其中:房屋建筑物总值(万元) 115000房屋建筑物面积(M 2) 832400其中: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台、套) 256大型专用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7884申请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类型 □ 维修 仪器设备购置 □ 其他 申请资金总额(万元)780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0万元 地方财政补助90万元 学校自筹90万元 项目属性新立项目 □ 调整项目 项目负责人檀润华 联系电话 022- 60204241项目申请理由: “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实验实训中心”依托于省强势特色学科、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具有扎实基础。
目前有4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车辆工程、工程力学;2个博士授权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力学、车辆工程、精密机械及设计;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机械工程领域;1个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心将建设创新实验室、数控实训室和数字制造和分析实验室。
“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成,将直接推动我校近机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涵盖制造业及相关各领域,为河北省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具有较高学科水平的实验室平台,服务于制造业等基础行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1. 引言智能制造工程是当今工业领域的前沿科技之一,为培养具备现代制造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实验室的建设至关重要。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鄂经信规划〔2021〕20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州、县经信局,省直相关部门:现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状产业发展初具实力。
根据测算,2020年我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35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
我省人工智能创新基础扎实,集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所,拥有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器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团队,在机器视觉、模式识别、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特色产品。
产业生态基本建立。
我省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300家,基本形成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该学科创建于1945年,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点、4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点,有3个二级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并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同时,学校内相关学科,如“计算机应用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管理科学与工程”都有博士点。
目前本学科可以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人员有近200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27人、副教授85人、博士25人在职博士27人。
本实验室涉及的学科基本上都有博士授权,仅在机械工程学科,就已培养出硕士500人、博士26人。
有在读的硕士生250人、博士生60人,博士后4人、为企业和研究单位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100多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200人。
同时,也通过各种培训班为安徽省的企业培养出了大批CAD、CAM、数控等方面的大批人才。
目前,实验室具有能够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各个方面的研究与培训工作的人员近百名,有能够同时开展100多人培训工作的必要的设备和场地。
因此,本实验室不仅具备了培养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各个层次学历教育人才的能力,也具有为企事业单位培训大批专门人才的条件。
同时,实验室还将对外开放,吸引海内外高校和企业高层次的人才来实验室工作。
本实验室的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的建设,使本实验室成为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领域有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的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基地。
它能够为在该领域的创新思想提供实践的条件,进而不断地产生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它能够吸引大批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前来工作,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同时可为企业、研究单位培养各种层次的专门人才;它能够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并能迅速有效地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学术委员会由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
实验室下设8个研究室: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研究室、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技术与虚拟企业研究室、数字化监控和检测技术研究室、数控技术研究室、工业设计研究室、反求工程研究室、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室、自动精密校直技术研究室。
实验室目前主要在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的机械楼内,约有4000多平方米。
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包括120台微机工作站的中心机房(上图是其一半)、配有Pro/E、Solidworks、ANSYS以及工业造型设计等软件、Dell Precision Workstation 620图形工件站一、;服务器2台并形成了与Internet相连的实验室内部局域网、ZIPPY-I-b 型LOM激光快速成形机一台、RFMV80 立式加工中心一台(如下图)、YK3120数控滚齿机一台、XK715F-4数控铣一台、CKN6132和CK6140数控车各一台、消声室一座,此外,还有用于振动噪声测量、公差测量等多种测试仪器和分析仪器。
实验室目前主要有4个重点研究方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管理。
目前重点开展的工作有:
1、建设高起点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研究平台
该平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三维CAD工作站、服务器,配备pro/E、UG、Solidwofks、CAMworks、ANSYS 等主流支撑软件;
(2)流动式三维光学扫描、激光快速成形等反求设计关键设备;
(3)数控车、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精密电火花自动精密校直机等数字化加工设备;
(4)上下料机器人(机械手)、AGV小车、多功能柔性输送线等物料输送设备。
(5)Intranet/Internet网络连接到各个研究室及每台数字化设备。
建成后的实验平台将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验证各种单元技术的性能与可靠性。
如典型产品三维CAD软件、图档管理等。
(2)验证多个单元技术集成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
如3C系统、4C系统等。
(3)作为研究远程监控和检测技术的平台。
(4)作为实现车间级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平台
(5)作为构建企业级信息化和构建虚拟企业的验证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不仅可以开展常规的CAD、CAM、、CAE、CAPP、PDM、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能开展基于Internet的协同设计、远程监控、并行工程、虚拟企业、代理服务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前沿性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
争取在5年内使研究工作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2、建设数字化装备及其产品的测试基地
本实验室将研制数字化装备、数字化测试仪器、用反求工程快速开发新型机电产品、开发远程监控的仪器和系统,这些研究开发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经过测试和实验最终确定其性能。
因此,有必要建立数字化装备及其产品的测试基地。
在现阶段,计划重点建设如下测试基地:
(1)仪器信号分析与产品动态性能测试基地
该基地将以现有的消声室和振动台架为平台,配以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分析软件,争取在2—3年内使测试能力和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相应的研究开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产品几何形状与产品精度测量及分析基地
该基地将以现有的公差测量实验室为基础,联合反求工程的测量设备,在购置少量的高精度测量仪器,使之能满足利用先进制造技术生产出的产品的几何精度与误差方面测试工作。
3、建设服务基地
为了使实验室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将在一年内使实验室具备以下服务功能:
(1)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方面的人员培训
我们将建设能容纳100人以上的计算机房和培训教室,同时组织出一批能够承担培训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将开展三维CAD、CAM、PDM、ERP、数控机床等多方面的培训工作。
(2)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咨询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希望实施信息化工程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但他们对信息化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规划,不知道选择什么的支撑软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帮助他们。
本实验室将在调研,和广大软、硬件供应商广泛合作的基础上,编写一些合适的文字材料,以便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编制信息化规划方面的服务。
(3)为企业选用支撑软件和开发原型系统验证
一些企业希望对支撑软件有较深入的了解,或者需要在自己的硬件环境尚未建立起来时了解别人为自己开发的原型系统功能和可靠性如何。
对此本实验室将建立可以提供为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较为客观评价的体系。
(4)直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服务
对于没有大量资金而希望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本实验室可以利用自己研制的软件为它们实施信息化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