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4、评价 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负责:是一种国家单位保障制,有 基金,有管理,有监督,并且基金的收集 、管理和监督是分离的; 单位包办:单位作用十分重要,城市居 民除了价格补贴,几乎所有生活保障事务 均是通过所在单位来获得的;乡村,灾民 接受灾害救助外,也是依靠集体经济组织 的分配和福利来获得生计与疾病医疗保障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4、评价 覆盖不均:一方面,保障范围广泛,项目多、 覆盖面广,是一种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 计划;另一方面,优势项目只覆盖部分人(城 镇人口),同时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失业,所以 没有失业保险项目,与当时中国的高就业政策 或者说是“零失业”政策是相一致的。 板块结构:国家保障、城镇单位保障、农村集 体保障三大板块,相互分割,各司其职封闭运 行。在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下,制度的实施过程 式完全封闭,各单位只对本单位的成员负责, 一些集体福利设施即使闲置也不会对其他单位 开放。属于一种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 制
3.1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
4、评价 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没有法律约束,因此是非固定性,非经常性 措施 和政府官员个人偏好关联极大 层次不高,主要是社会救助
3.2 中国近代的社会保障
1、时间 国民政府时期
2、背景 经济背景:经济落后,通货膨胀 政治背景:抗日战争,国统区与中国共产 党特区并存,国统区内军阀独立 社会背景:因为战争、通货膨胀等因素, 人民群众生活动荡、贫穷、困苦不堪
3.4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改革
3、内容
(1)第一阶段:准备(1978—1985)
具体内容
A、1978年3月5日,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2年,五届 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修正案均对劳动者休息、休养、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保障、公民在养老、疾 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教育、妇女权益等做了 规定。
经济来源:社队集体单位统一核算中的统一 提留。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5)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A、初期 对象:城市贫民、失业人员、无业游民、孤
老残幼、国民党散兵游勇;农村饥饿乞讨的 灾民、难民 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吃穿住问题,进一步帮 助他们安家落户,创造就业条件,担负部分 对象教育改造任务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2)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企业职工保险经费从企业收益中直接提取 ,自行组织实施,封闭式运营。当企业收益 不足以支撑单位保障时,国家财政通过补贴 的方式来给予最后保证。
由于福利设施的运营和管理,福利补贴都 需企业支出,归企业所有,最终形成了企业 办社会的局面。这一块也成为了中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主体。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以政府财 政拨款为基础,由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实施,其 待遇水平略高于企业保险。
(4)农村集体保障
农村集体以社队为单位,农村居民通过所在 社队集体获得的有关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合作 医疗、五保户供养及其他福利。
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适用于国营、公私合 营、私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全国统一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具体规定了职工在 疾病、伤残、死亡、生育及年老后获得必要物 质帮助的办法,同时规定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吼 可以享受一定的保险待遇。这是新中国第一部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规。
根据此条例,国有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举办了 以本单位职工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即职工福利 。
3.2 中国近代的社会保障
3、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 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条例》,晋察冀根 据地制定了《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 例》。
1948年12月,新中国解放前,东北解放区 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 险条例》,并于1949年7月扩大到东北解放 区所有公营企业,这是人民政权第一个统一 制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
第三章 中国社会保障历程
3.1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
1、时间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2、背景
(1)经济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占主导地位,封建社会后期部分地区出现手 工业萌芽
(2)政治背景:资源配置由国家掌控,同 时农村地区,由乡绅代表国家进行治理
(3)社会背景:宗教存在“小传统”影响 ,有一定的民间力量
B、国家重设民政部,主管全国社会救济、社会 福利、优抚安置等事务,劳动部分工作恢复。
3.4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改革
3、内容
(1)第一阶段:准备(1978—1985)
C、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涉及退休制度、收 入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内容,如1978年5月 《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恢复了 工人退休养老制,1980年《关于老干部离职休 养的暂行规定》,确立了离休制。
3.4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改革
1、时间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2、背景 (1)经济背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济发生转化,市场经济下企业主体发育 (2)政治背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 党,党开始由强调革命性,转变为开始强调 执政性 (3)社会背景:社会发展呈现出“去总体 化”形态,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开始发育, 同时社会对社会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
3.2 中国近代的社会保障
4、评价 比中国古代社会保障要丰富,从社会救助扩 展到了保险等内容 富有人道主义关怀,如八小时工作制 由于抗日战争,内战等原因,与同期国外社 会保障制度相比仍属落后 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1、时间 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止
2、背景 (1)经济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倾向于用 计划理性主导制度设计、“父爱主义”盛行 (2)政治背景: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八大民 主党派参政,政治上照搬苏联模式 (3)社会背景:国家范围内实行平均主义,基 本消除了表面上的贫富分化,社会结构呈现两 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 知识份子阶层)
3、内容
(2)职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出现了倒 退:从由企业按比例提取劳动保险金统筹使 用的社会保险形式退到在企业营业外列支的 企业保险形式。
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发《关于国 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 案)》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 险金,企业的退休职工、长期病号工资和其 他劳保开支在营业外列支。这一做法使社会 保险丧失了统筹调剂的职能,变成了“企业 保险”。
4、评价
这种企业劳动保险是一种没有积累的保险, 表面看,国有企业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但 实质上,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保险金最终由国家 承担。因此,中国劳动保险的实质是前苏联的 “国家保险”,不过表现为给付由企业发放。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分为两部分: 一部是企业福利,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社会福利 ,由于企业福利由并非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国家 企业负担,因此,企业竞相提高本单位福利水 平,因此,中国企业福利过度,但社会福利不 足。
3.2 中国近代的社会保障
3、内容
国民党政府曾数次提出创办劳工保险,并 公布过《暂行工厂通则》(后改为《工厂条 例》)和《监察工厂条例》,但由于军阀割 据、政局不稳、政令不畅,各地未认真执行 。
我们党中央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我们在 苏区,即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建立工农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劳动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维 护工人阶级利益的劳动立法。《苏维埃共和 国宪法大纲》规定八小时工作制。
D、个别地区尝试改进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 制度。由于经济改革推动,部分单位负担加重 ,这时一些单位开始尝到试让职工负担部分费 用。
3.wenku.baidu.com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改革
3、内容 (1)第一阶段:准备(1978—1985)
评价:
A、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没有改变; B、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果说文革时期的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单独制定政策,单独管理 ,与企业不同。
1950年以后,我国先后制定发布了《革命工 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1950)、《关于 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 (1952)、《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 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1952)、《关于女工 生育假期的通知》(1955)等,对机关、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作了较详尽的规定。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1)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 A、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B、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三项补充: C、农村社队集体保障 D、社会救济 E、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2)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5)社会救济 B、50年代中期及之后
对象:增加年老体弱的摊贩、人力三轮车工 人、失业雇员、家庭困难户、犯罪分子家属;
救济方针:生产自救、群众互助,辅之以政 府必要的政府救济;
国家救济分为长期的定量救济和短期的临时 救济。城市两者兼有,农村主要是临时救济;
3.1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
3、内容 官办慈善事业
A、仓储后备。平时建立谷物积蓄电池以备灾 荒并济贫民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B、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 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 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民办慈善事业 宋代范仲淹没举办的“义田”,朱熹的“ 社仓”,刘宰的“粥局”,清末熊希龄举 办的慈幼局。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3、内容 (6)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全国苏维埃 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 初步建立了对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国后,军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得到健全 和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关 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军人抚恤优 待条例》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初建
4、评价 缺乏效率。是一种权利义务单向(个人无 须承担直接义务),缺乏社会组织参与的保 障;城市劳动者低工资,多福利。保障和就 业无法分离。 水平低下。总体水平低下,但局部高福利 。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倒退
1、时间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
2、背景 (1)经济背景:城镇经济成分,国有经济 一统天下;农村则全面进入“一大二公”的 公社会化时期 (2)政治背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 治生活遭受重大破坏 (3)社会背景:强调意识形态至上,串联 ,闹革命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倒退
3、内容
(1)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出现倒退:从 由政府、工会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倒 退到由政府一家做主的集权化管理模式。
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工会组织遭受到严 重冲击致使瘫痪,劳动保障领导机关的功能无 法履行。
1968年国家计委劳动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 劳动部门把劳动保险工作统管起来,各地由此 形成了政府部门独揽社会保险业务,劳动部门 集劳动保险政策制定、业务管理和监督多种职 能于一身的管理格局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倒退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倒退
3、内容
(3)企业用工制度方面出现了倒退。一方 面,正常的社会保障业务被破坏,社会保险 机构被撤销,致使大批具备退休、退职条件 的企业职工没有及时退出生产领域;另一方 面,上山下乡运动致使千百万青年学生至农 村就业,企业得不至劳动生力军补充和更新 。
3.3 中国当代社会保障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