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规范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一、背景与目的围墙作为建筑物外围的防护结构,其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围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
为了应对这种变形,需要在围墙设计中考虑变形缝的设置。
本文旨在探讨围墙变形缝间距的要求,为围墙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二、变形缝的种类在建筑领域,变形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伸缩缝:用于应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膨胀和收缩,通常设置在梁、板等水平构件的跨中。
2.沉降缝: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开裂而设置,常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3.防震缝:为了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通常在平面形状复杂或结构高度差异较大的部位设置防震缝。
三、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对于围墙而言,变形缝的间距设置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围墙的沉降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变形缝间距时需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材料:不同材料的围墙,其变形特性存在差异。
例如,混凝土围墙的变形量较大,而钢围墙的变形量较小。
因此,在选择变形缝间距时应充分考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围墙的变形产生影响。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围墙的变形缝间距设置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注、养护等因素可能影响围墙的最终变形量。
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实践,以下为常见的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1.对于高度在3米以下的围墙,建议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对于高度在3米以上的围墙,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
2.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或承载要求较高的围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形缝的间距,确保围墙的安全稳定。
3.对于采用不同材料的围墙连接部位,应设置沉降缝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围墙稳定性的影响。
4.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以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作用混凝土楼面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混凝土具有不可避免的收缩和膨胀性质,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混凝土楼面的适当位置设置变形缝。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楼面,减少因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引起的裂缝,并保证楼面的稳定和安全。
1. 变形缝的位置:变形缝应根据混凝土楼面的设计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一般情况下,变形缝应设置在楼面的边缘、柱子周围、板与板之间的连接处等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
2. 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质、温度变化、楼面面积等因素进行计算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宽度应不小于混凝土厚度的1/4,同时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性质,可适量增加变形缝的宽度。
3. 变形缝的深度:变形缝的深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变形缝的深度应不小于混凝土厚度的1/4,以保证变形缝能够有效分隔楼面,减少裂缝的产生。
4. 变形缝的形式:根据楼面的具体情况,变形缝的形式可以有水平缝、垂直缝、斜缝等多种形式。
在选择变形缝的形式时,应考虑楼面的结构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变形缝的设置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5. 变形缝的密度:变形缝的密度应根据楼面的大小、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间距应不大于楼面的1.5倍,以保证变形缝能够有效分隔楼面、减少裂缝的产生。
6. 变形缝的施工:变形缝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变形缝的位置、宽度、深度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变形缝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7. 变形缝的维护:变形缝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的功能和效果。
维护工作包括清理变形缝内的杂物、检查变形缝的密封性能等。
总结: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设置对于保证楼面的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设 防震缝: •(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多层 70~100mm
高层 100~15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建筑高度/地震烈度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 建筑物因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使结构构件内 部产生附加应力而变形。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 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1)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长度; (2)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3)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时,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表:沉降缝的宽度
建筑物高度 H<5m H=5m~10m H=10m~15m 2~3层 4~5层 5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mm 30 50 70 50~80 80~120 >120 ≥30~70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强烈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或损坏是极大的,因此在 地震区建造房屋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我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通常可从设置防震缝和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两方面考虑。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 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 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加强整体刚度。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变形缝长度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变形缝长度规范篇一:变形缝种类及要求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30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变形缝长度规范)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宽度:2、3层50~80mm;4、5层80~120mm;5层以上≥120mm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
多层钢筋砼15m以下70mm;15m以上按烈度增大缝宽。
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八.结构变形缝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注:1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
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根据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的分类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储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
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对于变形缝,许多装修建筑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对于变形缝的做法是什么?1、楼地面变形缝装置应满足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
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 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 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 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 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 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 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 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
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强敌断裂。
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钢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墙身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防震缝的设置亦应结合伸缩缝、沉降缝的要求统一考虑。
设置变形缝的条件及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1系列)规定。
一、伸缩缝最大间距
注:各种砌体、试块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等事项尚应遵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二、沉降缝宽度
三、防震缝宽度。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设置要求如下:
1. 变形缝的位置应该在建筑物内外的底板、柱墙、梁墙等构件接头处或者在结构刚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
2. 变形缝的宽度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宽度应该在5-25毫米之间,但不应小于5毫米。
3. 变形缝的深度应达到整个楼板厚度的1/4-1/3,以确保变形缝能够起到分离和抵消应力的作用。
4. 变形缝应该保持连续性,不应该被局部构件或者装饰材料所穿越,以保证变形缝的功能。
5. 变形缝的设置应该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并经过结构工程师的设计和审核。
6.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变形缝的洁净和无积水,以免影响变形缝的功能。
7. 变形缝的填充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耐久性,以便在楼板产生变形时能够正常工作。
8. 变形缝的填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以防止水分进入建筑物内部。
总之,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设置是为了分离和抵消应力,保证楼板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并且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一、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1.结构原则:根据结构体系和变形特点合理设置变形缝,使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变形,避免发生结构破坏。
2.功能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设置变形缝,例如大跨度建筑需要设置相对较多的变形缝以抵消由于温度变化、荷载、地震等引起的变形。
3.美观原则:变形缝的位置和形式应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和外观相协调,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
4.经济原则: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维护费用。
二、建筑变形缝的构造要求1.变形缝的位置:变形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腹板或节点处,避免在裙房、房间和楼梯等重要功能区域设置。
2.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变形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宽度在10-30毫米之间。
3.变形缝的形式:变形缝的形式可以分为开口缝和布置缝两种。
开口缝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直接预留的开口,一般采用橡胶异形填料或橡胶水泥砂浆封闭。
布置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切割混凝土或钢材来形成的缝隙,可以采用填缝材料进行封闭。
4.变形缝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变形缝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变形缝的两侧设置护板、护角和钢板等防止缝隙因外力作用而破坏。
5.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变形缝的整体连续性和密封性,避免产生裂缝和渗水问题。
总之,建筑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和构造要求是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稳定地进行自由变形,同时满足美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变形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设置和保护变形缝,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一、变形缝设置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
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
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a)。
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b)。
图1 伸缝构造图(a)伸缝;(b)加肋板伸缝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C10混凝土(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
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2所示。
图2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3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3(b)。
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3(c)。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3 (d)。
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
假缝的宽度宜为5~20mm,缝的深度宜为混凝土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材料。
(4)混凝土地面两侧荷载相差悬殊时,需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构造按加肋板伸缝施工,参见图1(b)。
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 伸缩缝第9.1.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9.1.1第9.1.2条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第9.1.3条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7.3.1条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
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第7.3.2条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
7.3.3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可按表7.3.3选用。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表7.3.2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m)表7.3.3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2.0≤L/H f<3.0 3.0≤L/H f<5.0影响建筑的预估平均沉降量s(mm)70-150 160-250 260-400 >4002-33-66-99-123-66-99-12≥12注:1.表中L为建筑物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H f为自基础底面标高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2.当被影响建筑的长高比为1.5<L/Hf<2.0时,其间净距可适当缩小。
园路砼垫层变形缝设置规范
园路砼垫层变形缝设置规范
缩缝为收缩缝,深约80MM,宽15MM,设缝间距5到6M,伸缝为胀缝,缝宽20MM,并完全断开,缝间距3到5M左右。
另超过6M宽的路面还应设纵缝。
缩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
伸缝:防止混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
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
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
路面接缝有这样几种:纵缝和横缝。
纵缝是平行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一般设在道路横向变坡点的纵向通缝,也称纵向缩缝,通常设传力杆;横缝是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分为缩缝和胀缝,胀缝又叫伸缝,缩缝是为满足道路收缩变形而设的,间距一般仅为3到5米,为假缝,不设拉杆(与施工缝重合时设拉杆),用道路切割机切成,深度为路面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路面收缩仅作用于表面),胀缝是为满足道路砼温度膨胀变形而设的,间距较大,一般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位,缝宽约10到20mm左右,为预留缝,通常设滑动传力杆,加套管。
上述这些接缝组成道路的分仓网格,共同协调路面的变形。
《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标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水排水工程也随之迅速发展。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混凝土构筑物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设施,而混凝土构筑物的变形缝设计则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标准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工程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变形缝的作用变形缝是为了减小混凝土构筑物在不同条件下由于温度、收缩、膨胀等因素引起的变形和应力,从而改善混凝土构筑物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变形缝可以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力引起的开裂和滑移,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变形缝的设计原则1. 合理确定变形缝的数量和位置,一般应遵循建筑物的布局、结构,考虑温度、湿度、变形、伸缩等因素。
2. 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长度、高度、受力情况、温度变化等因素来确定,以确保混凝土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温度膨胀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
3. 变形缝的设计要考虑到混凝土构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尽量减小变形缝对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4. 变形缝应该谨慎设计,避免对混凝土构筑物整体风格和美观度的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变形缝的密封和防水措施。
三、变形缝的设计标准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混凝土构筑物的变形缝设计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常用的变形缝设计标准主要包括:1. 《建筑结构图集》(GB xxx-2012)中关于变形缝的设计要求;2. 《建筑水暖排水及采暖通风工程设计规范》(GB xxx-2011)中有关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的规定;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通风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xxx-2010)中的相关内容。
以上标准和规范为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的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工程设计者在进行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时应当仔细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四、变形缝设计实例以某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一个水池为例,对其变形缝的设计标准进行实例分析。
变形缝长度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变形缝长度规范篇一:变形缝种类及要求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
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
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30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3)(变形缝长度规范)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宽度:2、3层50~80mm;4、5层80~120mm;5层以上≥120mm3、防震缝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
最小缝隙尺寸为50~100mm。
多层钢筋砼15m以下70mm;15m以上按烈度增大缝宽。
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八.结构变形缝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10070框架结构装配式7550现浇式55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6540现浇式45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4030现浇式30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注:1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变形缝设置
变形缝设置引言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变形缝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设计元素,用于解决由于材料膨胀、收缩、振动等原因引起的构件变形带来的问题。
变形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分类、材料选用以及施工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形缝的作用和使用。
变形缝的作用变形缝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缓解应力:当建筑物或构件发生膨胀、收缩或振动时,变形缝可以减少应力的集中,防止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从而避免出现裂缝和变形。
2.吸收变形:变形缝可以吸收由于材料的热胀冷缩、水分变化等引起的变形,防止这些变形对建筑物或构件产生破坏。
3.分隔构件:变形缝可以将建筑物或构件分隔成若干独立的部分,避免整体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变形缝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条件,变形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结构缝:结构缝是在建筑物的结构元素(如梁、柱、板等)之间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构件的变形和分隔结构。
2.伸缩缝:伸缩缝是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面等)中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围护结构的变形。
3.装饰缝:装饰缝是在建筑物的装饰面层(如瓷砖、木地板等)之间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装饰材料的变形和分隔装饰面层。
变形缝的材料选用变形缝的材料选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柔软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伸缩性,以便吸收变形并缓解应力。
2.耐久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
3.耐候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御紫外线、温度变化、湿度等因素的侵蚀。
常用的变形缝材料包括橡胶、塑料、泡沫塑料等,具体选用何种材料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决定。
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变形缝的施工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变形缝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确定变形缝的位置和宽度。
2.清理缝隙:在变形缝位置进行清理,将灰尘、杂物等清除干净。
民用建筑变形缝规范
民用建筑变形缝规范篇一: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1 总则1.0.1为使民用建筑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
1.0.2 本通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8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1.0.4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通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0.2 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0.4 无障碍设施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视力障碍者使用的安全设施。
2.0.5 停车空间 parking space 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空间。
2.0.6 建筑地基 construction site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0.7 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地面伸缩缝技术要求及规范
6、整体面层铺设时,地面 变形缝的位置应符合本规范 3.0.16条的规定,大面积水 泥类面层应设置分格缝。
7、大面积板块面层的伸缩 缝及分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8、板块面层地面辐射供暖 的板块面层的伸、缩缝及分 隔缝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 与柱、墙之间应留不小于 10mm的空隙。
地面伸缩缝技术要求及规范
规范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地面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整理了地面伸缩 缝相关要求及规范。
一、伸缩缝的规范要求
1、室外地面验收规范中对混凝土散 水、明沟伸缩缝提出要求,不得大于10m, 温差超过15度的地区,延长米间距4-6m。 散水,明沟和台阶与建筑物交界处设置 伸缩缝。上述缝宽应为15mm-20mm,封内 填充柔性密封材料。
2、地面验收规范中对地面的变形缝 的设置作出了明确要求。建筑地面的沉 降缝、伸缩缝、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 的位置一致,重点应贯穿建筑地面的各 构造成。
3、 室内地面混凝土垫层和 陶粒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横 伸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
4、垫层的纵向伸缩缝应做平 头缝或加肋平头缝。超过 150mm做企口缝。横向缝应 做假缝。
✓ 当打胶时,胶面应略低于两侧 饰面。两侧贴美纹纸辅助打胶。 当安装成品伸缩缝条时,伸缩 缝应与两侧地面平齐。
举例说明
三、伸缩缝做法
1、铝合金成品变形缝 选用成品变形缝,盖板面层 同地面面层材质一致,较美观, 用于装修要求较高的空间。
2、不锈钢盖板变形缝
不锈钢盖板变形缝,盖板为不锈钢成品盖板。与 其他地面材质不一致。一般用于装修要求不高区域。
9、大面积铺设实木复合地 板时,应分段铺设,分段缝 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幕墙变形缝做法
幕墙变形缝做法第一章总则一、本标准适用于全封闭结构幕墙,室内外拼装结构幕墙以及室外悬挑式结构幕墙,设计规范和施工做法。
二、本标准所附图样和图型,仅供参考。
三、本标准的变形缝处理,仅供参考,因材料的性能及现场实施的复杂性,具体实施需要根据结构的特性及现场条件灵活决策。
第二章变形缝处理原则一、缝宽的控制:1、变形缝宽的控制,是确保结构构件的刚度和加固效果的关键,缝宽的控制,要根据结构类型和结构材料的特性,合理设置比例尺,尽量保证缝宽的一致性。
2、垂直于构件的变形缝应尽量小,一般不宜超过20mm,横向变形缝应尽量小,一般不宜超过25mm,构件变形角度在22°以下,建议采用小缝宽处理方式,大缝宽可采用补拉筋处理。
二、活动节点的控制1、对构件的活动节点,应有一定的控制,避免构件变形过大导致变形量无法控制,以免影响构件性能和外观。
2、构件变形量超过22°时,建议采取补拉筋处理。
三、拉筋的设置1、拉筋的材料及尺寸应经受力计算确定,拉筋排列尽量符合构件的变形规律,并适当加大筋距,以达到变形量的控制要求。
2、拉筋之间的拉力,应能够抵消构件变形量,并保持横向变形缝的比例尺。
3、拉筋的拉力应尽量控制在45%以下,以防止变形缝内的构件材料失真。
四、变形缝处理的施工方法1、确定变形缝的比例尺:根据构件变形角度确定拉伸变形缝的比例尺,避免构件变形过大,影响使用寿命和结构强度。
2、布设拉筋:根据变形角度,以及变形缝的大小,确定拉筋的拉力,以及拉筋的尺寸和材质,并采用拉力计布置拉筋,以达到所需的拉力和尺寸要求。
3、封闭变形缝:调整变形缝的比例尺,以确保构件的变形量,控制变形缝的宽度,并填装材料,完成变形缝的做法。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有什么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有什么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1)在建筑设计时,应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尺寸、体型等措施;在结构设计时,应通过选择节点连接方式、配置构造钢筋、设置刚性层等措施;
(2)在施工方面,应通过分阶段施工、设置后浇带、做好保温隔热层等措施,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地震作用等因素所引起的结构或非结构构件的损坏。
(3)当建筑物平面较狭长,或形状复杂、不对称,或各部分刚度、高度、重量相差悬殊且上述措施都无法解决时,则设置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也是必要的。
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结构的长度有关。
“混凝土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大间距作了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大间距。
当结构的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容许值时,应验算温度应力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沉降缝的设置,主要与基础受到的上部荷载及场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当上部荷载差异较大,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相差较大,则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可利用挑染或搁置预制板、预制梁等办法做成。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 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咼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第5节。
篇二: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
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
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
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
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
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
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
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
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 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法也不相同。
如联邦德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伸缩缝间距,以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缝。
日本、美国等是在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一般不设伸缩缝。
英国、法国等则处理比较灵活。
中国从20世纪50年遵纪守法始,探讨建筑物设置伸缩缝的理论,提出了初步的理论依据,解决了若干工程实际问题。
中国有关伸缩缝的宽度的规定见表1[伸缩缝宽度]。
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表2[沉降缝宽度])。
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
在两承重墙间距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
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
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防震缝其设置要求见建筑防震。
篇三: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伸缩缝第9.1.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表9.1.1第9.1.2条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5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第9.1.3条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2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3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第9.1.4条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7.3.1条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
当建筑体型比较复杂时,宜根据其平面形状和高度差异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兀;当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时,可将两者隔开一定距离,当拉开距离后的两单元必须连接时,应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构造。
第7.3.2条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应有足够的宽度,缝宽可按表7.3.2选用。
7.3.3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可按表7.3.3选用。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表7.3.2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m)表7.3.3•《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4.3.10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 ; 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3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4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4.3.11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本规程第4.3.10条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4.3.12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4.3.12的规定。
4.3.13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 , 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5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3.4.6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7.1 —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
7.1.7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 : 1)房屋立面咼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