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缝设置要求

合集下载

伸缩缝标准

伸缩缝标准

伸缩缝标准
伸缩缝标准是指在建筑物的墙体、地板、天花板以及其他结构构件之间设置的一种特殊缝隙,以便在建筑物受到温度变化、地震震动或其他外力作用时,能够吸收挠度和变形,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和结构破坏的风险。

一般来说,伸缩缝标准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结构特点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伸缩缝标准:
1. 宽度:伸缩缝的宽度通常根据结构设计师的要求确定,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长度、高度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等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宽度应该足够容纳建筑结构的变形,并且能够满足施工及维护的要求。

2. 间距:伸缩缝的间距通常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特点进行确定。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的伸缩缝间距应该在8米到15米
之间,但具体的数值可能因建筑物的特殊需要而有所调整。

3. 材料:伸缩缝的材料通常选择具有一定弹性和耐久性的材料,例如橡胶、金属或塑料等。

这些材料能够在建筑结构变形时有效地吸收能量,并且能够耐受外界的环境作用。

4. 安装方式:伸缩缝的安装方式通常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伸缩缝可以使用固定式、滑动式、活动式或串联式等不同的安装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伸缩缝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国家、地区或行业的规范标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议参考当地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抗震缝、沉降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6.1.4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桥梁工程中的伸缩缝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中的伸缩缝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中的伸缩缝规范要求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交通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结构和设计的可靠性。

伸缩缝是桥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吸收桥梁变形和抗震能力,并能有效防止桥梁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损坏。

合理的伸缩缝规范要求,对于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伸缩缝的定义、分类、选材和尺寸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1. 伸缩缝的定义与分类伸缩缝,顾名思义,是指位于桥梁结构中,用于吸收桥梁变形和防止温度应力的接缝。

根据其功能和形式,伸缩缝可分为两类:横向伸缩缝和纵向伸缩缝。

横向伸缩缝一般设置于桥梁的横向方向,用于吸收桥梁横向变形和抗震能力。

横向伸缩缝的设计需要考虑桥梁结构的灵活性、伸缩缝的可靠性以及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纵向伸缩缝则设置于桥梁的纵向方向,主要用于防止桥梁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或蠕变,从而减轻桥梁的应力集中和变形。

纵向伸缩缝的设计需要与桥梁结构的变形特性相匹配,以充分发挥其防护功能。

2. 伸缩缝的选材要求在桥梁工程中,伸缩缝的选材要求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一般而言,伸缩缝的选材应符合以下要求:(1)耐久性:伸缩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抗老化性能,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不受日晒雨淋、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耐腐蚀性:由于桥梁一般处于湿润环境中,伸缩缝应选用耐腐蚀性好的材料,如橡胶、聚氨酯等,以防止因腐蚀而影响伸缩缝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3)弹性模量:伸缩缝材料的弹性模量应与桥梁结构相匹配,以保证桥梁各部分的相对位移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能够有效吸收桥梁的应变和变形。

(4)摩擦系数:为了保证伸缩缝的运动平稳和无噪音,选材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摩擦系数,以便减小伸缩缝的摩擦阻力,并降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3. 伸缩缝的尺寸设计伸缩缝的尺寸设计应根据桥梁的结构和使用条件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计要求:(1)伸缩缝的宽度:伸缩缝的宽度应结合桥梁的长度和变形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桥梁长度越大、变形幅度越大,伸缩缝的宽度也应相应增加。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作者:————————————————————————————————日期: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之间的数值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伸缩缝设置标准

伸缩缝设置标准

伸缩缝设置标准伸缩缝是用于连接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材料,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建筑物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本文将详细介绍伸缩缝的设置标准,包括位置、宽度、深度、材料、安装及维护等方面。

1.位置2.伸缩缝的位置应设置在温度变化大、结构易受温度影响的地方,如屋顶、墙体等部位。

同时,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伸缩缝的位置也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3.宽度4.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温度变化幅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宽度应在10-20mm之间。

对于一些特殊结构,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伸缩缝的宽度可能需要进行特殊设计。

5.深度6.伸缩缝的深度应足够深,以贯穿整个建筑物的高度。

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得到有效释放。

一般来说,伸缩缝的深度应不小于100mm。

7.材料8.伸缩缝的材料应具有耐久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等优点。

常用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钢材等。

具体选用哪种材料,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所在环境等因素进行确定。

9.安装10.伸缩缝的安装过程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在安装过程中,应保持伸缩缝的清洁,避免杂物和灰尘进入其中。

同时,还需保证伸缩缝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常伸缩。

11.维护12.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对伸缩缝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具体包括:定期清理伸缩缝内的杂物和灰尘;检查伸缩缝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观察伸缩缝的磨损情况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总之,伸缩缝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置标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在设置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以确保伸缩缝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需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标准及结构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因为温度改变,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原因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改变。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含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变形缝。

2、需要设缝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出一定程度;②建筑平面复杂,改变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改变较大。

3、设置标准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改变较大处于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改变影响较小,通常不须断开。

4、缝间距伸缩缝最大间距应依据不一样材料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多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

5、缝结构伸缩缝宽度通常为20-40mm,通常采取30mm。

6、其它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取单墙方案,也可采取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取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取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结构:墙体伸缩缝通常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能够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通常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结构:楼地板伸缩缝缝内常见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结构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通常采取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确保缝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结构:屋顶伸缩缝关键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结构。

围墙伸缩缝设置规范

围墙伸缩缝设置规范
因素。
设置伸缩缝时, 应保证围墙的 结构安全和稳 定性,同时应
注意美观。
伸缩缝宽度应根据围墙的高度和 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应小 于80mm。
围墙高度超过5m时,应设置双层 伸缩缝,并确保两层伸缩缝的间 距符合规范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伸缩缝 宽度应适当加大,以满足围墙抗 震要求。
定期检查伸缩缝的完好性,确 保无损坏或堵塞。
定期清理伸缩缝内的杂物,保 持畅通。
定期检查连接部位的紧固情况, 确保无松动。
定期涂抹润滑油,保持伸缩缝 的正常运转。
定期检查伸缩缝 的完好性
及时清理伸缩缝 内的杂物
定期涂刷防锈漆 进行防锈处理
根据需要使用合 适的润滑剂进行 保养
伸缩缝的清理: 定期清理伸缩 缝内的杂物,
避免因材料收缩和温度变化 引起的裂缝
减少温度应力对建筑物的影 响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 全性
伸缩缝间距应 根据围墙的高 度和地基情况 确定,一般不 超过30米。
在地震烈度较 高的地区,伸 缩缝间距应适 当减小,以防 止地震对围墙
造成损坏。
伸缩缝间距还 应考虑围墙材 料的膨胀系数 和温度变化等
保持畅通。
伸缩缝的检查: 定期检查伸缩 缝的完好程度, 如有损坏及时 修复或更换。
伸缩缝的润滑: 定期对伸缩缝 进行润滑,保 证其正常运转。
伸缩缝的更换: 如发现伸缩缝 损坏严重,应 及时更换,并 按照规范进行
安装。
砖墙:每隔3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 缝宽20毫米,用弹性材料填充
钢板墙:每隔10米设置一道伸缩 缝,缝宽40毫米,用弹性材料填 充

伸缩缝设置规范

伸缩缝设置规范

伸缩缝设置规范伸缩缝设置规范是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项技术规范,旨在保证建筑物在温度变化、地震、地基沉降等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够得到合理的吸收和释放,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是关于伸缩缝设置规范的一些详细内容:一、伸缩缝的定义和分类1. 伸缩缝是指建筑物内或连接两个建筑构件的膨胀缝、水平缝或垂直缝,用于吸收建筑物的变形并避免产生应力过大的情况。

2. 根据伸缩缝的位置和功能,可将其分为屋面伸缩缝、墙面伸缩缝和结构构件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设计原则1. 伸缩缝的设置应与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相协调,并考虑到建筑外观、功能区域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2. 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度、变形情况、应力计算及相关技术要求等来确定,一般不宜小于20mm。

3. 伸缩缝的位置一般应选择在建筑物的中央或对称位置,并尽可能避免设置在荷载集中的区域。

4. 伸缩缝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总长度、布局及设计要求来确定,并应连续设置在相邻结构构件的连接处。

5. 伸缩缝的材料和密封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伸缩性和密封性能,并能适应建筑物的变形和温度变化。

三、伸缩缝的施工要求1. 在进行伸缩缝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勘测,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地基沉降等情况,以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和设置方式。

2. 伸缩缝的施工应参考相关标准,如GB 51355《建筑伸缩缝的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3. 伸缩缝的施工应采用专用的施工工具和设备,并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4. 在伸缩缝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收口、填充、密封和表面处理等工序,以确保伸缩缝的密封性和美观度。

5. 伸缩缝的施工质量应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验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报告。

四、伸缩缝的维护和检查1. 建筑物的伸缩缝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以了解其变形情况和密封性能,并及时采取维护措施,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发挥。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

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

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伸缩缝是指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中设置的一种特殊装置,用于处理由于温度变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结构伸缩问题。

伸缩缝的设置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了伸缩缝的功能和效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伸缩缝的设置条件。

一、结构设计条件伸缩缝的设置需要考虑结构的设计条件。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高度要考虑到伸缩缝的设置。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由于高度较大,伸缩缝的设置更为重要,可以分割建筑物,减少结构的变形。

其次,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也是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之一。

伸缩缝应根据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来确定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二、温度变化条件温度变化是导致建筑物产生伸缩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伸缩缝的设置条件之一是考虑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问题可以通过伸缩缝来解决。

伸缩缝的设置应考虑到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异。

根据不同的温度变化条件,可以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

三、地震条件地震是另一个导致建筑物产生伸缩问题的重要原因。

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应对地震的影响,伸缩缝的设置条件之一是考虑地震条件。

伸缩缝应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冲击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伸缩缝的设置应考虑到地震烈度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四、建筑物功能条件建筑物的功能也是伸缩缝设置的条件之一。

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对伸缩缝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办公楼和住宅楼的伸缩缝设置需求可能不同,因为它们的使用方式和功能不同。

伸缩缝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来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要。

五、施工条件伸缩缝的设置还需要考虑施工条件。

伸缩缝的施工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和工期等因素。

伸缩缝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其使用寿命和功能。

施工方法应能够确保伸缩缝的正常运行,并且不对建筑物的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此外,施工期间还需要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

伸缩缝的设置条件包括结构设计条件、温度变化条件、地震条件、建筑物功能条件和施工条件等。

伸缩缝设置原则

伸缩缝设置原则

伸缩缝设置原则(实用版)目录1.伸缩缝的定义与作用2.伸缩缝的设置原则3.伸缩缝的应用范围与设计要点4.伸缩缝的施工与维护正文一、伸缩缝的定义与作用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或膨胀缝,是指在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中设置的,能自由伸缩、变形的缝隙。

它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由于温度变化、材料收缩、地基沉降等原因引起的内应力,以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伸缩缝的设置原则1.设置间距:伸缩缝的设置间距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类型、尺寸、材料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采用 50-100 米,砖石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采用 20-30 米。

2.缝隙尺寸:伸缩缝的缝隙尺寸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变形量、材料热膨胀系数和温度变化范围等因素计算确定。

一般情况下,缝隙尺寸可取工程结构最大变形量的 1/2-2/3。

3.缝隙处理:伸缩缝的缝隙处理应采用防水、防尘、防火等措施,以保证工程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三、伸缩缝的应用范围与设计要点1.应用范围:伸缩缝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结构中。

2.设计要点:在设计伸缩缝时,应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类型、尺寸、材料、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伸缩缝的设置满足功能要求和美观要求。

四、伸缩缝的施工与维护1.施工:伸缩缝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缝隙尺寸、防水处理等满足设计要求。

2.维护:伸缩缝的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之,伸缩缝在工程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设置和设计可以有效消除内应力,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建筑伸缩缝是建筑物中一种重要的结构缝隙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建筑物的变形、材料的收缩膨胀以及温度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为了保证建筑伸缩缝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各国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

1. 建筑伸缩缝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功能需求和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连续墙体长度不宜超过30米,否则应设置伸缩缝。

2. 建筑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变形和伸缩量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不同构件的伸缩缝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地板面层应略大于结构层;墙面和楼梯间应略大于地板面层;柱子和梁应略大于墙面和楼梯间。

3. 建筑伸缩缝的材料和施工要求也是规范要求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伸缩缝材料有橡胶、金属和硅酮等。

伸缩缝的施工应保证密封性和承载力,并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4. 建筑伸缩缝的布置和形式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常见的伸缩缝形式有平面伸缩缝、垂直伸缩缝和斜面伸缩缝等。

不同形式的伸缩缝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置。

5. 建筑伸缩缝的密封性和防水性也是规范要求的关键。

伸缩缝的密封材料应具有耐老化、耐候性和耐碱性等特点,并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伸缩缝的防水层应完全贴合伸缩缝表面,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总之,建筑伸缩缝规范要求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制定的。

建筑伸缩缝的位置、尺寸、材料和施工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并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只有在规范要求下进行伸缩缝的设计和施工,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如下:
1. 伸缩缝应设置在女儿墙的连续墙体之间,以减少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伸缩变形。

2. 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女儿墙的长度和预测的变形量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伸缩缝的宽度应为女儿墙厚度的1/4-1/3。

3. 伸缩缝的深度应达到整个墙体的深度,以确保伸缩缝的有效性。

4. 伸缩缝的材料应选用柔性、耐久的材料,如橡胶或金属材料,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

5. 伸缩缝应设置在女儿墙的水平部分,以便能够自由地进行伸缩。

6. 伸缩缝的位置应根据女儿墙的结构和整体设计进行合理的布置,以确保女儿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设置要求,具体的钢筋混凝土女儿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还需根据工程设计和地方要求进行具体考虑和调整。

因此,在进行女儿墙的设计和施工时,应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咨询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进行指导。

伸缩缝的设置

伸缩缝的设置

承重型地坪缝
金属型立式外墙缝
金属型立式外墙缝
金属型屋顶缝
金属型屋顶缝
抗震型地坪缝
抗震型地坪缝
湖南衡阳大火
第八节 建筑防火
吉林中百商厦
建筑防火
❖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 建筑物的防火构造要求
❖ 伸缩缝 ❖ 沉降缝 ❖ 防震缝
第七节 变形缝
伸缩缝
一. 伸缩缝的设置:
1.伸缩缝要求把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 地面以上部分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 化影响较小,不需断开。
2.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 定。缝宽一般为20-30mm.
二. 伸缩缝的构造:
1.砖混结构的墙和楼板及屋顶结构布置可采用单 墙也可采用双墙承重方案,最好设置在平面图 形有变化处,以利隐藏处理。
防震缝
在设计烈度为7-9度的地震区,下列情况下应设置 防震缝: 1.房屋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 2.建筑物有错层或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截然不同(结构类型和结 构材料)
防震缝
❖ 防震缝宽度在多层砖房中按设计烈度的不同, 取50~70毫米;在多层构件混凝土框架建筑中, 建筑物高度在15米及15米以下时为70毫米;当 建筑物高度超过15米时:
2.框架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梁方案,也可采用双梁 双柱方式,但施工较复杂。
沉降缝
沉降缝是为了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 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下列情况须设置沉 降缝:
Ⅰ.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
Ⅱ.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 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
Ⅲ.当同一建筑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 深度相差悬殊时。
设计烈度6度,建筑物每增高5米,缝宽的70毫米 基础上增加20毫米;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

伸缩缝设置要求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度和⾼差情况,留有⾜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式挡⼟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结构的拐⾓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层建筑混凝⼟结构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震缝最⼩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结构房屋,⾼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 框架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70%采⽤,剪⼒墙结构房屋可按第⼀项规定数值的50%采⽤,但⼆者均不宜⼩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沉降差时,宜增⼤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可靠措施,不应采⽤⽜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宽度的要求。

⾼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于裙房基础的埋深⾄少2m。

当不满⾜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以下处应⽤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2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跨内。

后浇带混凝⼟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设计要求后⽅可进⾏浇注;3 当⾼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间距:注:1 框架-剪⼒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墙结构之间的数值2 当屋⾯⽆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的收缩较⼤或室内结构因施⼯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3 位于⽓候⼲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当采⽤下列构造措施和施⼯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1 顶层、底层、⼭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的部位提⾼配筋率;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宜在两个⽉后浇灌;4 顶部楼层改⽤刚度较⼩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5 采⽤收缩⼩的⽔泥、减少⽔泥⽤量、在混凝⼟中加⼊适宜的外加剂;6 提⾼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部分预应⼒结构。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设置要求
砖砌墙伸缩缝是指在砖砌墙体中设置的一种缝隙,用于缓解墙体因温
度变化、地震等原因引起的收缩和膨胀,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砖砌墙伸缩缝的设置要求如下:
1.伸缩缝的宽度应根据墙体的长度、高度、材料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一般应在5-10mm之间。

2.伸缩缝的深度应根据墙体的厚度、材料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设计,一般应在1/3-1/2墙体厚度之间。

3.伸缩缝的位置应根据墙体的结构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置,一般应在墙体的每个转角、每隔6-8m和每个开口处设置。

4.伸缩缝的材料应选用具有一定弹性和耐久性的材料,如橡胶、聚氨酯、硅酮等。

5.伸缩缝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伸缩缝的宽度、深度和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要注意伸缩缝的密封性和美观性。

总之,砖砌墙伸缩缝的设置是保证墙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墙体的结构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设计和施工,以确保伸缩缝的效果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

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3 每30~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4 顶部楼层改用刚度较小的结构形式或顶部设局部温度缝将结构划分为长度较短的区段;
5 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6 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伸缩缝,当必须设置时,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满足防震缝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当在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门洞时,应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若两防护单元的防护等
级不同时,高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高抗力防护单元一侧,低抗力防护密闭门应设在低抗力防护单元一侧。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护单元内不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设沉降缝;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
构之间的数值;
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
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对下列情况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
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艺的剪力墙结构;
5 材料收缩较大、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
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
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小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沉降缝
抗震设计
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 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 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 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 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在地基压缩性相差较大的部位,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宽度宜取30~50mm,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宽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
1 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2 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3 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
4 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5 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6 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宽度
给排水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时,应根据情况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

天沟布置应以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为分界。

电缆支架的梯架、托盘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钢制,30m
铝合金或玻璃钢制,1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