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规范-12页word资料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一、变形缝设置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a)。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b)。
图1 伸缝构造图
(a)伸缝;(b)加肋板伸缝
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
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C10混凝土
(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2所示。
图2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
(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
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3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3(b)。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3(c)。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3 (d)。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假缝的宽度宜为
变形缝设置条件.doc
变形缝设置条件
变形缝设置条件可能很多人不怎么了解,觉得只要按照要求来就好了,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变形缝设置条件、缝宽、构造要求了解透彻才算真正掌握。下面就变形缝设置条件和大家简单说一说。
变形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设置部位: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②沉降缝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构造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共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构造和基础必须彻底断开。
③防震缝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B与建筑的层数及构造类型有
关
墙体变形缝的构造伸缩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沉降变形,防震缝主要是防地震水平波的波及,但三种缝的构造基本等同。构造要点: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变形缝应力图隐蔽,还应采取措施以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袭
变形缝及盖板施工标准
变形缝及盖板施工标准
一、砂浆或涂饰面层
1、材料:铜条、分格条、耐候密封胶。
2、工具:控制线、抹子、胶枪。
3、工序:排版分格阳角铜条及分格条粘贴面层收光。
4、工艺方法:对砼盖板饰面层排版分格,分格缝应与屋面、女儿墙对缝。以盖板中心为分水线向两侧找10%坡度。盖板顶面分水线及两侧的阳角处镶铜条,横向设分格缝,分格间距不大于2m,分格缝镶贴PVC分格条或打耐候密封胶。盖板两侧下口应作鹰嘴,两端与墙面交接处分格缝应打胶密封。抹灰完成后分格缝清理干净。
5、控制要点:分格缝位置、坡向坡度、鹰嘴。
6、质量要求:抹灰层表面平整、密实光洁,棱角顺直清晰,鹰嘴明显,胶缝均匀顺直。
二、石材或饰面砖面层
1、材料:石材、饰面砖、耐候密封胶。
2、工具:切割机、胶枪。
3、工序:排版饰面砖粘贴打胶。
4、工艺方法:对变形缝进行排版,分格间距不大于3m,分格缝两侧可采用其它颜色饰面砖镶边。饰面砖规格应与屋面一致且宜整砖铺贴,分格缝应与
屋面、女儿墙分格缝对应。以盖板中心为分水线,向两侧按10%坡度对称铺贴,阳角处应45°拼接。盖板底部抹灰与饰面砖交接处应抹压顺直并做鹰嘴,两端与墙面结合处打胶封闭。
5、控制要点:整砖铺贴、分格缝、坡向坡度、鹰嘴。
6、质量要求:饰面砖粘贴牢固、线条清晰顺直,鹰嘴明显、胶缝均匀顺直。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
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强敌断裂。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钢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墙身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防震缝的设置亦应结合伸缩缝、沉降缝的要求统一考虑。设置变形缝的条件及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1系列)规定。
一、伸缩缝最大间距
注:各种砌体、试块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等事项尚应遵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二、沉降缝宽度
三、防震缝宽度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 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 条、《钢结构设
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 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
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 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变形缝
变形缝
1分类2做法规范1.分类
1、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2、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3、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4、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2.做法规范1、安装变形缝前应认真检验槽口是否符合产品要求,多余部分应凿去,缺损部分应修补,过深过宽部分需直筋加固,确保槽口的平直度和坚固性。
2、楼地面变形缝装置应满足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一、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
1.结构原则:根据结构体系和变形特点合理设置变形缝,使建筑物能
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变形,避免发生结构破坏。
2.功能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设置变形缝,例如大跨度建筑需
要设置相对较多的变形缝以抵消由于温度变化、荷载、地震等引起的变形。
3.美观原则:变形缝的位置和形式应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和外观相协调,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
4.经济原则: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维护费用。
二、建筑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1.变形缝的位置:变形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腹板或节点处,避
免在裙房、房间和楼梯等重要功能区域设置。
2.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变
形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变形缝的宽度在10-30毫米
之间。
3.变形缝的形式:变形缝的形式可以分为开口缝和布置缝两种。开口
缝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直接预留的开口,一般采用橡胶异形填料或橡胶水
泥砂浆封闭。布置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切割混凝土或钢材来形成的缝隙,可以采用填缝材料进行封闭。
4.变形缝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变形缝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
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在变形缝的两侧设置护板、护角和钢板等防止缝
隙因外力作用而破坏。
5.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变形缝的整体连续性和密封性,避免产生裂缝
和渗水问题。
总之,建筑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和构造要求是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
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稳定地进行自由变形,同时满足美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变形特点
变形缝设置原则
6.1.4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6.5.3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
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
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5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
6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8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
变形缝和镶边设置
变形缝和镶边设置
变形缝设置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8-5(a)。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8-5(b)。
图18-5 伸缝构造图
(a)伸缝;(b)加肋板伸缝
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
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C10混凝土
(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18-6所示。
图18-6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
(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8-2。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8-2
使用条件
技术要求
备注型式间距(m)
一般要求纵向缩缝
平头缝3~6 企口缝的板厚宜大于150mm。其拆
模强度不低于3MPa
企口缝3~6
横向缩缝假缝6~12 室外或高温季节施工宜取6m
大面积密集堆料平头缝 6 周边均为平头缝
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和防冻
胀层上
平头缝 3 周边均为平头缝混凝土垫层周边加肋时平头缝6~12 宜用于室内,正方形分仓为佳
不同垫层厚度交界处连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不大时间断式变截面用于厚度差异较大时
变形缝设置原则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分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
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2)、沉降缝:沉降缝是考虑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因此,设置沉降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保证每个单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约。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3)、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
变形缝在设置时有哪些条件、缝宽、构造要求?-工程
变形缝在设置时有哪些条件、缝宽、构造要求?-
工程
变形缝在设置时有哪些条件、缝宽、构造要求?
(1)变形缝的设置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
设置要求: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构件断开,基础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
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构造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共处;
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
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
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构造和基础必须彻底断开。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B与建筑的层数及构造类型有关
(2)墙体变形缝的构造
伸缩缝应保证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沉降变形,防震缝主要是防地震水平波的波及,但三种缝的构造基本等同。
构造要点:将建筑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变形缝应力图隐蔽,还应采取措施以防止风雨对室内的侵袭
变形缝设置规范
变形缝设置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 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
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
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咼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
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一、概述
变形缝是建筑物中用于吸收结构变形而设置的缝隙,其作用是防止建
筑物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而导致的损坏,同时也能减
少震动和噪音。在建筑工程中,合理设置变形缝对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定变形缝位置
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变形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标准,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2.考虑结构特点:应考虑建筑物所处环境、地基条件、结构体系等因素,决定变形缝位置。
3.确定分段长度:根据建筑物长度和结构体系分段进行设置,一般不宜超过50米。
三、确定变形缝类型
1.按照材料分类:可分为金属板式、橡胶板式、沥青板式等。
2.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伸缩型、滑动型和固定型。其中伸缩型最常见,适用于较大位移;滑动型适用于小位移;固定型适用于不需要位移的
部位。
四、变形缝的尺寸和间距
1.变形缝尺寸:应根据结构体系、温度变化、建筑物长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为2-3厘米宽,深度为0.5-1.5倍宽度。
2.变形缝间距: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设置,一般不宜超过
50米。在较长的建筑物中,可以适当增加变形缝的数量和间距。
五、安装方法和要求
1.预留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预留变形缝位置,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设置。
2.固定方式:金属板式可采用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橡胶板式可采用粘贴或搭接固定;沥青板式可采用钉子或粘贴固定。
3.注意事项:安装时应注意保证变形缝与周边材料之间的空隙,避免因收缩膨胀而导致损坏。同时还需注意防水处理,以免影响建筑物整体
防水效果。
六、维护保养
变形缝设置
变形缝设置
引言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变形缝是一种常见的结构设计元素,用于解决由于材料膨胀、收缩、振动等原因引起的构件变形带来的问题。变形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结构的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分类、材料选用以及施工方法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形缝的作用和使用。
变形缝的作用
变形缝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缓解应力:当建筑物或构件发生膨胀、收缩或振动时,变形缝可以
减少应力的集中,防止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能力,从而避免出现裂缝和变形。
2.吸收变形:变形缝可以吸收由于材料的热胀冷缩、水分变化等引起
的变形,防止这些变形对建筑物或构件产生破坏。
3.分隔构件:变形缝可以将建筑物或构件分隔成若干独立的部分,避
免整体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变形缝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使用条件,变形缝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结构缝:结构缝是在建筑物的结构元素(如梁、柱、板等)之间设
置的缝隙,用于吸收构件的变形和分隔结构。
2.伸缩缝:伸缩缝是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体、屋面等)中设置
的缝隙,用于吸收围护结构的变形。
3.装饰缝:装饰缝是在建筑物的装饰面层(如瓷砖、木地板等)之间
设置的缝隙,用于吸收装饰材料的变形和分隔装饰面层。
变形缝的材料选用
变形缝的材料选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柔软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伸缩性,以便吸收
变形并缓解应力。
2.耐久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经受长期的使用
和环境的影响。
3.耐候性:变形缝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抵御紫外线、温
变形缝的设置
变形缝的设置: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作法: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定义: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作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定义: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
变形缝设置要求
结构变形缝间距设置规定1. 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2.沉降缝:为防止因沉降差异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沉降缝:(1)。软弱地基,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2)。软弱地基,当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部位;(3)。软弱地基,当建筑物的长高比过大时;(4)。软弱地基,当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5)。软弱地基,在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缝设置规范
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9)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9)第 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9)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19)第4.3.1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
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19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19)第5节。
篇二: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
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
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法也不相同。如联邦德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伸缩缝间距,以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缝。日本、美国等是在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一般不设伸缩缝。英国、法国等则处理比较灵活。中国从20世纪50年遵纪守法始,探讨建筑物设置伸缩缝的理论,提出了初步的理论依据,解决了若干工程实际问题。中国有关伸缩缝的宽度的规定见表1[伸缩缝宽度]。
沉降缝当一幢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以及相邻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贯通的垂
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表2 [沉降缝宽度])。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在两承重墙间距
较小时,为克服基础的偏心受力,可采用在平面布置上为两排交错设置的独立基础,上放承墙的基础梁。沉降缝同时起着伸缩缝的作用,在同一个建筑物内,两者可合并设置,但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沉降缝通常采用双柱悬挑梁或简支梁作法。在地震区,凡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的,都应根据地震要求增加缝的宽度,防止在地震时两墙由于震幅不同而相撞。
防震缝其设置要
求见建筑防震。
篇三:变形缝设置规范摘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9.1 伸缩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