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分析
值 则 不 能短 于 八 分音 符 在 弹 奏 之 前 演 奏
赫 复调 作 品是 典 型 的 钢 琴 复 调 音 乐 , 巴赫 作 品 具 有典 型 意 义 . 加 强 对 巴赫 钢 琴 复调 音 乐 作 品 的 学 习 非 常重 要 。 参考文献 :
【 1 】 于 润洋 . 西方音 乐通 史【 M】 . 上海 : 上 海 音 乐 出版 社 . 2 0 0 3 .
奏, 四分 音 符 则 是可 连 、 可断。 对 于 时值 则 要根 据 音 符 来 确 定 . 一般 情 况 八 分音 符 断
奏 时值 短 于 十 六 分 音 符 对 于 四分 音 符 时
奏 这 几 种 音 的 时候 都 是 不 同 的 。 要 根据 其 自身 特 点 来演 奏 , 倚 音本 身是 用来 作 为 由 装 饰 音 滑 向被 装饰 音 的修 饰 手 段 回 音 大 多用 于 快 速 演 奏 中 . 在 表 情 乐 章 中 则 要 求 舒 缓 演 奏 颤 音 基 本 上 可 以分 为上 颤 音 和 下颤 音 。 上 颤 音 的 奏 法 : 装 饰 音 应 从 被 装 饰 的 音 的上 方 开 始 加 前 缀 下 颤 音 的 奏
海 音 乐 出版 社 . 2 0 0 5 . ( 3 l 周薇. 西 方钢琴 艺术 史【 M1 . 上海 : 上 海 音 乐 出版 社 , 2 0 0 3 . 【 4 】 张式谷, 潘 一 飞 西 方钢 琴 音 乐概 论 【 M】 . 北京 : 人 民 音 乐 出版 社 , 2 0 0 6 .
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特点
47器乐演奏实践SONG OF YELLOW RIVER / 072020巴赫(J.S.Bach)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是欧洲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复调大师,被人们称作“音乐之父”。
他的作品是写给上帝的音乐,对当时乃至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厚的,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富有哲理,内涵深厚,他的音乐是对天主教的信仰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
一、复调作品的结构分析在巴赫的众多钢琴曲集中,大多都采用赋格曲式写成,赋格的多声部线条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模仿,有呼应,有变奏。
赋格的曲式巴洛克时期发展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曲式,也是巴赫复调作品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曲式,大多作用在钢琴作品中,例如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呈示部,二是发展部,三是再现部。
(一)在赋格曲的第一个部分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呈示部中,刚开始你会发现,主题只在一个声部出现,不管是哪个声部,然后依次再出现在其他各个声部,接下来主题开始在属方向上进行转调,转调结束后,这个调的主题会与下一个新主题共同进入新的调性,形成新的对位主题。
(二)在赋格曲式的第二个部分中,自然就是发展部了,发展部相对于呈示部和再现部来说也是最难分析和演奏的,在发展部这个部分中经常出现主题的近关系转调以及主题的倒置重叠等形式,而且会在不同声部出现主题,形成乐曲的最高潮。
(三)在最后一个部分——再现部中,主题重新的回到曲子最先开始的调式调性里,与第一个部分前后呼应,形成一种结束的感觉。
二、复调作品的演奏风格第一,巴赫的音乐创作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巴赫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教教徒,所以他的音乐大多以宗教体裁为主。
第二,他的音乐创作还有很多是为了他的孩子练习而作,并没有为大众而写,所以他的音乐又非常的艰深难懂。
第三,巴赫的音乐风格还非常的华丽,这跟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分不开的。
从这些音乐风格和历史记载的史料中以及当时创作所用的羽管键琴,我们可以稍微了解到一点他的作品的演奏风格。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分析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分析作者:陈蕾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2期摘要:复调音乐是钢琴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钢琴作品中经常能够看见复调音乐。
对于复调音乐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复调大师巴赫的钢琴作品。
巴赫是世界级音乐大师,《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和《巴赫创意曲集》是最佳复调音乐教材。
加强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
关键词:复调音乐巴赫风格在钢琴学习中对复调音乐的学习占据着重要位置。
所谓复调音乐指的是多声部、顺理成章的音乐。
在17到18世纪时,复调音乐在欧洲非常流行。
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是钢琴学习的重要元素。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有明显区别,主调音乐本身旋律与和声是有主次之分的,而复调音乐本身却是由几个并行不悖的线条组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法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
他对世界音乐的影响非常深远。
巴赫是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其复调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音乐评论家都认为要想理解欧洲音乐就必须要理解巴赫,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巴赫钢琴复调作品有许多,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对其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以及《平均律曲集》。
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巴赫色彩,反映了其典型的音乐风格。
(一)世俗性、民间性风格。
巴赫的复调作品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世俗性与民间性。
有的人把民间音乐素材当作巴赫音乐语言的基础,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世俗性和民间性风格表现在巴赫作品的不少作品中有体现。
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卷“E大调前奏曲”中就有着浓厚的牧歌风味,在其“#C小调赋格”中则具有欢快明亮的风格。
作为献给其妻子的《法国组曲》更是具有鲜明的世俗性,这首组曲充满着“幸福的味道”,整个音乐给我们以细腻、温暖动人的感觉。
《英国组曲》是献给英国贵族的音乐,在这组歌曲中透露出的既有浪漫的气息,同时也庄严肃穆。
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教学
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教学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提到他,人们自然会把他同人类文明相联系起来。
因为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
”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因而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
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这是当之无愧的。
巴赫有极多的钢琴复调作品,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藏着的那种是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
”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率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
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为最高典范,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
他的赋格曲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所起的进步作用是不仅仅局限于钢琴音乐发展的范畴之内的。
在我们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之后,如何把握巴赫作品的音乐思想和内涵,乃至较好地弹奏出巴赫的复调作品再到最后如何正确、准确地将教师自己的理解教授给学生时,这一问题就明显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钢琴演奏本身所具备的复调技术,使我们在教学中把复调音乐的学习和演奏,视为特别的课题之一,除了艺术的再现巴赫复调音乐这一独特而完全的形式所表达的境界和内涵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和学习,使教师自己乃至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旋律线条的弹奏方法,声部的模仿和交替,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交错、平衡与协调,以及复调听觉的建立,良好的多声部习惯等复调音乐的弹奏和理解的方法。
浅谈对巴赫钢琴作品《创意曲》演奏的认识
浅谈对巴赫钢琴作品《创意曲》演奏的认识摘要: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
他的作品几乎完美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表现及特点。
正是巴赫他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
被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
本文从巴赫复调作品《创意曲》的艺术特色出发对其演奏技术加以论述。
字典关键词:巴赫;复调作品;创意曲;演奏技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管风琴家、古钢琴家、作曲家之一。
巴赫带给人们的却是上帝的语言,华丽高雅而不做作,繁复的曲调之中蕴含的作曲技巧几乎在他后来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
巴赫的复调音乐代表性作品主要是键盘音乐。
当时的键盘主要是羽管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乐器的声音很小但音色很美。
巴赫创作的键盘音乐主要有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和赋格曲等体裁。
巴赫的键盘乐器作品中最重要的两卷平均律现已是钢琴学生必弹的教材, 而他的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可是看作是弹奏平均律前的准备, 是非常好的钢琴教程。
因此,对巴赫二部创意曲的演奏风格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培养演奏者的复调思维和复调听觉,清晰地演奏两个声部的旋律;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巴赫其他大型的复调作品;有助于对巴洛克时期复调作品演奏风格的准确把握。
下面我来阐述一下我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创意曲》的演奏技术的认识。
演奏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之前必须先了解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1.巴赫复调作品的节奏和对位的艺术特色。
巴赫作品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艺术在于其所有的节奏变化与对位配合都显得完美,而他的《创意曲》也并不例外。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教学研究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教学研究巴赫是德国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创作了大量的器乐曲目和宗教音乐作品。
其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可以说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对后世音乐影响深远。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深入研究巴赫《平均律》对于学习钢琴复调乐曲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1. 基本介绍《平均律》是巴赫最重要的钢琴复调作品之一,也是钢琴复调音乐的最高峰之一。
巴赫在1722年发表了第一集《平均律》(Das Wohltemperierte Clavier),是由24首前往前进行音阶排列组成,每首曲子包含无数个不同的旋律、和声、节奏和技巧,可谓是钢琴技艺的最高学府。
2. 教学研究2.1 如何练习《平均律》的曲目难度较高,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需要使用正确的手指技巧。
当弹奏复调音乐时,可以通过手指的走法,来减少手指之间距离的跨度,从而减轻手部的紧张程度。
同时,锻炼手指的独立性,让每个手指都能做到独立的操作。
此外,在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速度差异或节奏不统一的情况。
其次,需要练习合理的排练方法。
在练习钢琴复调曲目时,可以将曲目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
通过分段弹奏,渐进地将整个曲目练好,从而提高钢琴演奏的能力。
2.2 如何理解曲目《平均律》的作曲方式是十分奇特的,每首曲子都雕琢得非常完美。
因此,在理解曲目时,需要注重对每个音符的精准度和准确性,要牢记每个个体音符在整个曲子中的重要位置,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同时,需要理解曲目的基础知识和背景。
《平均律》是巴赫为琴声而作的曲子,它的名字也来源于当时《琴声次品记》这个艺术作品里的一篇论文,《琴声次品记》是一本论述音乐理论的书,其中所述在同一个调中的12个音符各自具有平均的作用,这就是平均律。
此外,还需要对巴赫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通常情况下,巴赫的音乐非常简明优美,旋律简单易记,而在和声上则十分复杂,层次分明,让人能够深入去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教学探讨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教学探讨
巴赫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复调钢琴作品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学习巴赫的钢琴作品,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探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习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需要掌握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
巴赫的作品以复调和赋格为主要特点,需要掌握和声、调性、节奏、音程等基本概念。
此外,了解巴赫的作品特点、风格和历史背景也是必要的。
其次,学习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巴赫的作品技巧要求高,需要将左右手彼此独立地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和节奏,同时还需要注意音符的连贯性和音乐的整体感。
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和技巧训练。
最后,学习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还需要注意演奏的表现力和情感。
巴赫的音乐情感深刻、细腻,需要从内心深处传达出来。
因此,需要通过感性理解、表现技巧等方法来强化演奏的表现力和情感。
总之,学习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需要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技巧和表现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希望本文能为学习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 1 -。
钢琴教学中的巴赫复调作品
考虑听众 。 我们只能以平静的心境才能领 会其中真谛。他去世以后一百多年里 , 很 多人还是不了解他 ,直至十九世纪中叶,
作品有如下红果太极拳 , 者是一位老人 或
娓娓 动 听 的 和你 交 谈 , 细 品 味 , 有 几 细 似 分道理 。 此 , 因 在演 奏 时要 注 意 气 质 的 内
的都要接触到 巴赫的作品。
众所 周 知 , 巴赫 的 作 品有 其 独 特 的 风
格特点。 这主要是由独特的思想及其所处
时 代 所 决 定 。 赫 一 生 不 追 求 功 名 , 作 巴 其
品意在抒发 自己的情感 。 他的作品大都不
是 为 广 大 听 众 而 写 , 是 为 他 自 己 、 人 而 家 以及 为 他 的学 生 演 奏而 写 。 有人 说 巴赫 的
奏 ) 。
踏 板 的使 用 是 极 其 复 杂 的 , 为 学 习 作
敛含蓄, 情感 的有节制而非戏剧性 。 另外 , 巴赫的全部作 品都不是为钢琴而作 , 从平
均 律 标 题 的字 义 来 看 ,这 些 是 为 Kai l e vs
在 门德 尔松和舒 曼这样一些有识之 士倡 导卞 ,巴赫 的巨大价值才逐渐被发掘 出
来 , 到 有 了今 天 这 样 崇 高 的地 位 。 西 直 在 方 尚且 如此 , 们 的 中 国学 生 和 听 众还 隔 我 着 东 西方 两种 文化 之 间 的鸿 沟 , 不理 解 巴 赫 不 足 为怪 。
【 键词】 琴 关 钢风格教学复调创 意 曲
我们在钢琴的学习过程 中, 不可避免
强或过弱 的对 比, 也不能极端地渐强和减 弱, 力度的变化幅度有 限。 此外 , 巴赫作品
中 的 跳 音 、 板 、 饰 音 的使 用 也 要 引 起 踏 装 特别的注意 , 它绝 不 同 于 其 他 作 品 , 有 还 他 触 键 敏 捷 、 粒 均匀 , 没 有 投 掷 或 击 颗 决
[word格式] 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
[word格式] 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豳文一n乌浅析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十二平均律》1三尚斌(河南省漯河市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河南漯河462000)【摘要】巴赫的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尤其是他的《十二平均律》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必修的内容,【关键间】巴赫;复调;《十二平均律》伟大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是成功地把两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葶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巾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十二平均律》是键盘技巧发展的历史中最伟大的教学法方面的作品.它不仅是键盘演奏训练方面,又同时是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丰富宝藏.由于创作和键盘训练方面不可以分割,风格和技巧的融合,巴赫的键盘音乐表现既是主观的又是理性的.巴赫的音乐足为演奏者而写,又是对演奏者说话,因此其风格特点是沉思的,哲理的.巴赫的音乐想象是异常丰富的,但占主导的并不是戏剧性的特点.在巴赫音乐中情感表现最强大的段落,其表现手段仍然主要是思索的,只是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钢琴演奏本身所具备的复调技术,在教学中把复调音乐的学习和演奏,视为特别的课题之一,除了艺术的再现巴赫复调音乐这一独特而完全的形式所表达的境界和内涵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和学习,才能较好地掌握旋律线条的弹奏方法, 声部的模仿和交替,声音层次的对比和变化,各声部在发展中的纵横交错,平衡与协调,以及复调听觉的建立,良好的多声部习惯等复调音乐的弹奏和理解的方法.钢琴演奏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培养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与独立性.而弹奏复调作品,则对这一点的要求更为必要.如手指对各声部层次对比的控制力,旋律线条走向的把握,乐句起和收的处理,两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除了手指能力之外,演奏者要能清楚地听见Fj己弹奏的是什么,也就是作品进行中的各个声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来.巴赫作品风格的掌握是弹好巴赫作品的关键,而要想更好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具体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一一,声部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即多声部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演奏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但是,在控制巾,每一个声部又应当是清楚,完整的.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必须将每一层旋律部抽出来单独学习,使头脑对各声部都保持条理清楚,再用清醒的头脑去指挥手指的弹奏动作.?,节奏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着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地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都应处在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三,触键演奏巴赫作品所需的触键,音色和力度与表现巴赫风格是紧密相关的.为了表现巴赫音乐的哲理性,严肃,雄伟, 具有内在力量的巴洛克时代的气质和风格,要求触键结实, 有力,音色厚实.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击弦卉钢琴上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这里要特别提到非连音这种巴赫钢琴作品最常用的触键方法.这种触键法与模仿占钢琴的特性不无关系,这是指富有弹性,颗粒性的弹奏方法,手指问并不断开,但每个音都有一个”音头”,以得音与音之间非常清晰.它与连奏相比就拟小提琴的分弓与连弓的区别,但又能必须区别于洛可可式珠滴玉盘般纤细,小巧玲珑的音色,巴赫的nonlegato是结实,透亮的.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接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四,力度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强弱力度的变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无论如何,轻响截然分明的格式决不能套用到所有的前奏赋格上去.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由于受到其时代风格的限制,不宜像近现代作品的力度可以做从pppp~ljffff的变化幅度,以至支渠它的庄重的风格和内涵.巴赫在乐谱上很少写力度标记,但并不意昧着巴赫的作品缺乏力度变化,实际其作品的旋律线,复调声部的进行都要求力度层次层层分明,再加上巴赫丰富的和声,使他的作品音响层次立体感非常强,完全应该做出各种细微层次的力度变化.如赋格可以从开始,逐渐发展成结尾雄伟的气势,表现了巴赫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强的意志.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是内在的,大篇幅的强弱的起伏不宜过密和零碎.当然做出一强一弱的对比来模仿古钢琴的特点是巴赫作品中常见的.例:《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第l4首赋格最后4个小节.五,速度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的乐器(如:击弦古钢琴等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代相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在钢琴上这套f}}『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六,装饰音这是修饰音乐的装饰品.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击弦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不要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七,线条这是巴赫作品巾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试想,如果每一首前奏曲和赋格在结束时我们都去做渐慢,也太呆板了,我认为,一首歌唱性的,宽广流畅的赋格曲比一首欢快的轻巧的赋格曲更适于在结尾处做渐慢. 八,踏板踏板的使用在巴赫的作品巾要非常谨慎.古钢琴没有踏板,声音的延续远比不上有延续音踏板的现代钢琴.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是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着名前(下转89页下)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错误的廖楠(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7)【摘要】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出现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的错误之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五四”以来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论者认为,中西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的落后文化,而西方文化是现代的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社会欲求其出路,不能不实行”全盘西化”,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又说:”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应该充分收受.”因此要现代化,只能全盘西化.至于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那也是整理归档而已.为此,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五四”时期胡适一派的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此后的西化论者.1986年,有学者在《文汇报》发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要求十大冲突》一文,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冲突,贵贱等级原则与现代平等原则的冲突,中庸思想与现代竞争原则的冲突,如此等等.在港台,更有不少西化的知识分子,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矛盾的.诚然,”五四”以来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主观动机也是想使中国迅速进入现代化国家,说他们是”洋奴”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也未尝不爱国.但是在理论上,他们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社会,带有不少对今天来说是糟粕的东西,比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但是产生和形成于封建时代的文化并不等于是封建文化,即使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文化人,他们的思想,除了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的一面外,还有反映我们整个民族的利益和要求的一面.比如,当我们的民族遭受外来侵略时,他们所表达的那种不屈服于强敌,忠于民族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就绝不能说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 而不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在阶级社会里,既有阶级的对立,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不同思想,但不同的阶级又是生活在同一社会共同体中,又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其二,是他们把现代化完全等同于”西化”.固然,西方国家走在现代化的前列,或者说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率先进入了现代化.但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的模式并不相同,因为它们现代化所依据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德国有德国的现代化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现代化模式,俄罗斯有俄罗斯的现代化模式,亚洲四小龙有亚洲四小龙的现代化模式.以新教伦理为主导的西方国家能进入文艺争鸣豳现代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亚洲四小龙亦能进入现代化. 把现代化等同于西化,这就抹杀了各个国家现代化所凭借的不同社会背景,否认了现代化只是自己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而不是别的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其实,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起因在于我们国家的贫穷落后.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前,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像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的七下西洋,在当时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壮举.但是l5世纪以后,中国却落后了.此时英国已进人工业革命时期,而中国却依然以农业立国.速至鸦片战争前夕,和欧洲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无论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方面,都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他们用的是洋枪洋炮,而义和团用以抵抗的,依然是大刀长矛,外加道教的符口.民国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毛泽东指出: “解放前五十多年闻,全国除东-It,#l-,钢生产一直只有几万吨;加上东北,全国的最高年产量也不过是几十万吨.在一九四九年,全国钢产量只有十几万吨.……旧中国几乎没有机器制造业,更没有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这种情况,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原因是中国古老的儒学和文化造成了社会的滞后.”五四”时期,他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在当时虽起到振聋发聩的解放思想的作用, 但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未能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上探讨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依然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思想.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在近代以后的落伍,决不是什么传统文化的罪过.在世界率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里,美国由于开国晚,固然谈不上有多少传统,但英国,俄罗斯亦是有很深的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而他们在进入现代化的时候,并没有反传统.东亚四小龙是有很深的儒家文化传统的,但儒家文化并没有阻碍这些地区或国家的现代化.相反,在国际学术界,倒有不少人认为是儒家文化促成了他们的现代化, 以至把他们称为”儒家资本主义”,以区别于欧美型的资本主义.可见,根本不是什么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 而是贫穷落后的国情使人误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H渐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重视传统文化也就势所不免.从历史的维度看,没有一个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国家是蔑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中国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依然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的现代化加以对立,那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苏联钢琴家涅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在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使踏板的使用不能至于影响声部原来的进行,更不能使音重叠起来,造成和弦效果,横的线条变成了竖的关系.例:《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第l7首赋格7,lO/b节.本文仅是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出发,通过从声部,速度,节奏,力度变化等诸多方面分析作品对巴赫的键盘复涮音乐风格进行了一次初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以及他的其它钢琴复调作品都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要真正的弄懂并准确把握这些巨作,是要花大量心血与时间去做认真学习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巴赫这座巍峨冰山的一角.可是巴赫音乐的更多的精髓,更多的伟大不朽之处,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去探询和研究.【参考文献】【1】斯特凡诺?卡图齐.巴赫和巴洛克音乐【MI.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103l2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上接88页)墨。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教学研究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教学研究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平均律》是世界钢琴史上最重要、最漂亮、最优美的钢琴作品之一。
《平均律》由两部分组成,即《平均律前奏曲与赋格》和《平均律后奏曲与赋格》。
这两部分共包括48首作品,其中每一首都涉及到复调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赋格。
《平均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被广泛地用于钢琴学习和教学。
本文将对《平均律》进行教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和教师理解、学习、演奏和教授这部作品。
一、历史背景巴赫的《平均律》是根据1680年代法国音乐家安德烈修订后的“平均律”体系而作。
在这个体系中,半音间隔被分成了12等份,而不是以前的中间音律系。
这种分割方式使每个键位的音高之间的差异更为均匀,提高了音乐表现的自由度。
巴赫使用这种新颖的调弦方式,在一系列前奏曲和赋格中进行了实验,用音乐形式来证明这种体系的优越性。
《平均律》作品成就了巴赫在赋格创作领域的顶峰,使其在作曲史上的地位更为稳固。
二、结构和形式《平均律》的每个部分都由24首前奏曲和赋格组成。
在每一部的前奏曲和赋格中,巴赫都对不同的调进行了探究和演绎。
整部作品的形式十分紧凑,每个赋格都有其独特的主题,而每个前奏曲则是赋格主题的预览和导入。
这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学习和教授赋格的清晰框架,同时也展示了巴赫对这种音乐形式的独创性创作。
三、技术考虑在演奏《平均律》时,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
首先,必须准确地掌握音符和节奏。
其次,赋格的演奏需要注意音色和强度的变化和掌握动态乐感。
学生应该着重于技术上的练习和掌握,以使其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教授《平均律》,教师应该采取更为系统和有机的教学策略。
应该从调弦体系、作品作为整体的结构、不同赋格的特点和创作背景等角度来探究这部作品。
推荐的教学方法包括:仔细研究音乐分析和历史文献,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强化技术训练,加深学生对音乐形式和结构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赋格主题的创作和演奏。
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
浅议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一)【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同时也被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乐祖、乐圣。
巴赫的音乐作品也被后人认为具有永恒的价值。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是巴赫使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其音乐作品形式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哲理性,表现出庄重富有内涵的乐思。
正是巴赫这些与众不同的创作特征,使他的音乐作品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奏上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力度,指触,指法,踏板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巴赫复调逻辑性哲理性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巴赫带给人们的却是上帝的语言,华丽高雅而不做作,繁复的曲调之中蕴含的作曲技巧几乎在他后来的任何作曲家身上都找得到他的影子。
一、演奏风格巴赫音乐的演奏风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由于年代的限制,那个时代的音乐家们的演奏风格并没有录音可考,现代的人们只能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去间接地了解到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
从流传下来的当时的乐器——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可以推断出巴赫的键盘作品大致是发出淡雅、清澈的声音。
1750年巴赫去世,由于它的音乐过于复杂,以至于在他死后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淡忘。
直至19世纪中叶,两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极力地挖掘和推广巴赫的作品,使得巴赫的作品又流传于世。
20世纪中叶又引起了源自西欧的一场“真实性”的运动。
让巴赫的真实声音通过用巴赫时代的乐器演奏和展现出来。
这种真实性运动的思潮也反映在了现代钢琴家的演奏上,他们在演奏钢琴时刻意地去模仿羽管键琴的声音,把声音弹得很干,幅度很小。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巴赫本人在创作及演奏自己的作品时,对声音介质的要求是很随便的。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评析论文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评析论文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在巴赫的数量庞大作品中,钢琴复调作品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该文旨在通过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评析,探讨其音乐特色和艺术价值。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包括许多奏鸣曲、赋格、随想曲、两部曲和三部曲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都达到了极致,展现了巴赫非凡的艺术才华。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要数《平均律钢琴曲集》和《音乐的奉献》。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创作的最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也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曲集包括两卷,每卷都包含24首前奏曲和赋格。
这些曲子采用了调式排列,每个调式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展现了巴赫对音乐结构和语言的深刻理解。
整部作品展现了巴赫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包括对旋律、和声、节奏和动态的运用。
这些技巧不仅展现了巴赫的超群才华,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家。
《音乐的奉献》是巴赫创作的一部极其奇特的作品。
这部作品是他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写的,其中一个赋格是要求腓特烈大帝在另一个调上即兴创作续曲。
巴赫独特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全曲共有15首曲子,包括前奏曲、赋格和对位曲等不同形式,体现了巴赫的创新和多变性。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C大调赋格,采用了一种稳定的主题和众多的变奏手法,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巴赫卓越的复调技巧和对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具有深厚的音乐内涵和广泛的历史影响。
他的音乐不仅具有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而且通过各种手法展示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创新的表现手法。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吸收巴赫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他的音乐艺术。
巴赫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他的钢琴复调作品完美地体现了他无限的艺术天赋和深邃的音乐理解。
如何弹好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复调最高超、最成熟的技术水平,后人认为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其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关键词:巴赫;复调作品巴赫是一位技巧高超的复调音乐大师,其作品内容深刻、风格纯洁虔诚、庄重严谨,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
他的作品在总结文艺复兴时期讲究清晰的音乐特点的同时也为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对巴赫作品的学习,除了提高弹奏技巧以外还可以领略到复调作品的内涵和一种全新的音乐感受。
本文从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力度、触键、指法、踏板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演奏风格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我们现在只能从一些史料的记载中去间接地了解巴赫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
19世纪中叶,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极力挖掘和推广了巴赫的作品,使其作品又流传于世。
20世纪中叶又引起了源自西欧的一场“真实性”的运动,让巴赫的真实声音通过用巴赫时代的乐器演奏和展现出来。
所以说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应该是要能够充分体现作品的简约、质朴和结构的完美。
其音乐作品的艺术真谛应该是存在于他音乐本身的建构中,存在于旋律、节奏、和声、音型等音乐元素完美的横向与纵向的对位组合之中。
二、速度、节奏速度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中速度应与当时的时代风格和乐器相吻合。
十八世纪的节奏较缓慢,巴赫的作品也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较为自由地、时慢时快地节奏。
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在一个基本节奏之中。
当然在巴赫的作品中也存在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两种不同的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
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由于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我们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应对线条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一)
一、巴赫复调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现的问题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他的音乐是世界文化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他的复调作品,有评论家是这样评论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线条有机地结合的作品即构成复调作品。
巴赫的复调音乐充满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美感,是复调性最高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钢琴爱好者来说,普遍存在着对其作品理解不够深刻,弹奏时各声部层次对比度不够、各声部线条走向把握不准,乐句起收处理不当、两手相互协调差等诸多问题。
二、巴赫作品顺序的选择及分析
1、《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的《为安娜·玛格达莱娜,巴赫的键盘小曲集》,俗称“小巴赫”或“初级钢琴曲集”,这些曲子虽然简单,但是都已经有了复调作品的初步形态。
例如:第三首乐曲是一首小步舞曲,二个声部的进行。
首先由右手进入,第二小节上左手重复第一小节,形成声部的交替和模仿,这正是复调风格的一种体现。
巴赫的曲子,初级阶段非常注意强调每个音的独立性,重视每个音的触键。
在每个音符都能获得良好音质,同时它们相互联系,保持横向
旋律线条的清晰,纵向对位的完美结合。
2、《二部创意曲集》
“创意曲”是对一个短小精悍的音乐主题,运用各种作曲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创造乐意的乐曲。
巴赫的《创意曲》创作于1723年,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音乐上也有着不同的情绪与风格。
巴赫的作品,还具备“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生动性,是用歌唱的感觉去弹每个音符、每个声部。
在《巴赫二部创意曲》的15首乐曲里,两个声部的对位进行,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二部创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乐曲的主题较为短小,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主题是较完整的乐句,基本上是以赋格曲手法创作。
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
另外,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不是根据演奏的难易程度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第
2、6、11、12首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技术上都有难度。
3、《三步创意曲集》
巴赫的《三部创意》是在二部基础上的拓展。
《三部创意曲》比二部多了中声部的音乐线条,加强了多声部的概念和感觉。
《三部创意》,在纵向上能使各声部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使声部的旋律相互交织,以造成音乐的交错起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立体、均衡的整体。
4、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教材。
《平均律》共分两卷,第一卷的前奏曲与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具有练习曲的特征。
第二卷的前奏曲除了个别外,其它则都是旋律性很强、对位技术非常高的作品,曲式结构上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性。
上下两卷的赋格也有差异,第二卷音乐更加内在、深沉,技术娴熟,手法多样。
从乐器的角度来看,由于巴赫时代音乐家的家中常常有多种键盘乐器,对于平均律乐曲,现在很难界定究竟哪一首是为何种键盘乐器而写,只能大概认定是为拔弦古钢琴或击弦古钢琴而作(现在这两种键盘乐器我们统称为古钢琴)。
在钢琴上弹奏平均律乐曲既要发挥现代钢琴的优良性能,奏出声部的层次、力度变化、音色对比、音符时值以及各种演奏法的特点,又要尊重传统,保存乐曲的原有风格,
巴赫的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
由于它属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的、时慢时快的节奏。
《平均律钢琴曲》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在一个基本节奏之中。
速度应遵循“快而稳、慢而动”的原则,应和当时的乐器的特点(古钢琴)相吻合,与当时的时代艺术风格相吻合。
如果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不适和当时优雅而舒缓的整体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