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青海各地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各地发展情况汇报
青海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近年来,青海各地在经济、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为了全面了解青海各地的发展情况,本文将对青海各地的发展进行汇报。
首先,青海省会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
西宁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同时,西宁市的经济也在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地区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强对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撑。
此外,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在教育和文化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地
区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推动了当地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时,玉树藏族自治州也加强了对藏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在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地区拥有得
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总的来说,青海各地在经济、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为青海省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青海各地能够继续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份作出更大贡献。
玉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玉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玉树市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城市,玉树市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玉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玉树市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地理条件限制了其农业发展。
然而,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玉树市的农业生产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玉树市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牦牛、羊等高原特色畜牧业已成为玉树市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同时,农业旅游也成为玉树市的一大亮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农田、品尝地道的农产品。
然而,玉树市的农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加快,玉树市的水资源供应面临压力。
其次,土地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地区土地肥力低下,限制了农业生产的潜力发挥。
此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薄弱也制约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玉树市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玉树市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农田水土保持设施和排灌设施的投入。
这将有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其次,玉树市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环节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玉树市还将加大科技创新支持,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未来,玉树市农业发展将出现几个明显的趋势。
首先,农产品的品质和种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和良好的管理实践,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将得到更好的保障,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农业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
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将农田、养殖、加工和销售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第三,农业旅游将更加繁荣。
玉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农业特色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玉树县农牧业产业发展途径

关于玉树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农牧业是我县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农牧业的发育程度如何,是体现一个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县地域辽阔,光、热、水、土资源丰富,物种资源多样,具有发展农牧产业的优势和潜力。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住机遇,明确思路,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农牧产业是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动力之源。
一、农牧产业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加快形成集中农产品优势产区,以青稞、小油菜及温棚蔬菜为主导的农作物稳定发展,使青稞、小油菜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县青稞生产基地规模达到 5.58万亩,小油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万亩,温棚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年产量分别达到万公斤、万公斤和万公斤。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其产品产量、质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出。
(二)畜牧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畜牧业是我县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认真贯彻“立草为业,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狠抓畜群结构调整,大力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生产条件,积极推广畜牧业科学技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0年,全县生产牛羊肉万公斤,畜产品供给率进一步提高,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是畜牧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10年,全县适龄母畜比例达到 %,仔畜繁活率达到 %,成畜死亡率控制在 %以内,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 %、 %、 %。
三是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
至2010年底全县累计建成草场围栏万亩,建成羊用暖棚幢万平方米,治理黑土滩万亩,防治草原虫害万亩。
(三)虫草业发展基本情况二、农牧业产业发展利弊分析经过多年的农牧业生产实践,我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地区的气候、地理、物种等特点,发展农牧业产业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1、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
玉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思路

玉树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思路玉树州位于中国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藏传佛教文化中心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发展政策的实施,玉树州的产业正在逐渐多元化和现代化。
本文将对玉树州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思路。
首先,玉树州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农牧业。
由于地处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养殖业以牦牛、绵羊和牦牛皮等为主,农业以可可草和麦子为主要作物。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玉树州的农牧业面临许多挑战,如草原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
因此,玉树州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农牧业的可持续性,例如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改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抵抗灾害。
其次,玉树州的旅游业潜力巨大。
玉树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例如,玉树州的可可草原、玛旁雍错湖和土布金寺都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设施落后和宣传力度不够,玉树州的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并积极宣传玉树州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玉树州还有一些特色产业潜力待挖掘。
例如,玉树州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可以发展畜产品深加工业,如牛奶和羊肉制品加工。
此外,玉树州的草原还适合发展高山牧区的农特产品,如青稞和杂粮。
通过发展这些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未来,玉树州的产业发展应着力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首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珍贵的草原资源和水源地。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严禁非法破坏草原的行为,并鼓励农牧民采用可持续的农牧业经营方式。
其次,玉树州应加大对农牧业和旅游业的支持和投资。
引入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0. 0534
8
4 乐都县
- 0. 0433
- 0. 4246
- 0. 0827
9
5 互助县
0. 2088
- 0. 3844
0. 1475
5
6 化隆县
- 0. 4668
- 0. 6375
- 0. 4845
16
7 循化县
- 0. 5702
- 0. 4433
- 0. 5571
19
8 门源县
- 0. 4523
评价 ,并以判别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校验 。结合对应分析方法 ,在系统分析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
点和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了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对应分析 “; 点 —轴系统”
中图分类号 :F127 ;C8
文献标识码 :A
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战略的实施 ,使位于远西部地区 青藏高原的青海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1] 。近 年来 ,青海各县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属典型的区域 内发展不平衡的省份 ,如何客观 、准确地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状 况 ,找出省内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 并进而确定全省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 题。
应主成分的方差 ,方差越大对总变异的贡献越大 ,则主成分的
p
线性表达式为 : Yi
=
∑ckj
·x
3 k
;在已确定的全部
p 个主成分中
k =1
合理选择少数 m 个来实现最终的评价分析 ,一般用方差贡献
率 dj 解释主成分 Yi 反映的原始信息量大小 , m 的确定以累
m
玉树州区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业 的发展 。 36 创建旅 游商 品品牌 形象 .
河 、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州境内,三江源 国家级 自然 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 ,素有 江河之源 、名山之宗 、牦牛之地 、歌舞之乡、中华水
面 ,又不免各 自为政 ,在产品设计 、策划 、营销等层 面上缺乏通盘思考 , 这就需要相关部 门进行宏观调控 和引导 ,营建一个 和谐 的旅游 和投资大 环境 。
38 规范旅 游 商品的经 营场所 .
旅游 管理 部 门 、工 商行 政 管理部 门等要 加强 旅游 商 品市 场 的管理 ,规 范旅 游商 品 经营 场所 ,对旅 游 商
():51 5 . 4 — 5
维普资讯
青海斟技
20 年第 1 08 期
塔和唐蕃古道之美誉 。玉树藏语意为 “ 遗址 ” ,首府 结古镇藏语意为 “ 集散地 ” ,是历史上唐 蕃古道的重 镇 ,也是青海西宁、四川康定 、西藏拉萨三地之间的 重要贸易集散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 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时 ,当今 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 的态势 ,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日 渐紧密 ,发展具有 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已成为该地区 经济得以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议。
关键词 :特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玉树州
玉 树藏 族 自治 州位 于青 海省 西南部 ,地处 青藏 高 原腹 地 。 自治 州北 、东 分别 与省 内海西 蒙古 族藏族 自 治州 、果 洛藏族 自治州 相 连 ,东 南 与 四川省 甘孜 藏族 自治州 毗 邻 , 与西 藏 自治 区 昌都 、 曲两 地 区交 界 , 南 那
玉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玉树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述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玉树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树州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努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玉树强烈地震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玉树州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牢牢把握依法、科学、高效、和谐的原则,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和灾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地区经济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一、全州经济社会跨入发展新阶段,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一)经济发展跨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州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0.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0.7亿元,五年累计增加1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4亿元增加到12.1亿元,五年累计增加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5亿元增加到7.3亿元,五年累计增加3.8亿元。
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从2006年的0.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06亿元,年均增长47%,财政总支出从2006年的8.58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115.16亿元,五年增支106.58亿元,年均增长68.1%。
2011年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银行存款余额175.9亿元,银行贷款余额7.5亿元,五年分别累计增加162.5和1.1亿元,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67.4%和3.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923元提高到2011年的2657元,五年人均增加73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778元提高到17427元,五年人均增加7649元。
(二)夯实农牧业基础,调整农牧业结构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州抓紧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措施,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努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
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报告导读本报告针对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解读报告对关键因素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
相信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数据解读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第一节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 (1)第二节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一、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二、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三、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四、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一、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10图表目录表1: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1)表2: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表4: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表5: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4)表6: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同全国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8)表14: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青海省玉树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青海省玉树市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内容摘要玉树州是一个地处高原的民族自治州,地广人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宗教氛围浓厚。
玉树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残留着封建农奴社会的痕迹,经济发展起点和社会发育程度低,综合州力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其他州地市相比,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卫生发展滞后,干部职工健康状况差,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复杂,反分裂反渗透任务艰巨。
尽管玉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不利因素,但它是青海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玉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部对于青海省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对待玉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州情,通过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扶贫力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加快玉树发展步伐,使玉树能在青海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计划方针绪论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三江源头,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
全州土地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2%。
至2006年底全州总人口29.7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1人。
其中藏族28.88万人,占总人口的97.2%,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人数比例最高。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
她北依茫茫昆仑山、南靠巍巍唐古拉,两大山脉南北对峙,其中宽约400余公里。
东有蜿蜓峻峭的巴颜喀拉山,西有缓坡漫岭的可可西里山,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有“生命禁区”之称。
这里群山错落,东西呼应,其间长约500余公里。
在群山拱卫之中,玉树州的地势高高隆起,高出海平面4000—5000米,群山之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有些为无人登顶的处女峰在群山怀抱中,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几大河流均发源于此。
玉树调研报告

玉树调研报告玉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玉树位于青海省西部,处于高原山区,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水土资源匮乏,导致玉树的经济发展一直面临困难。
为了了解玉树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玉树的经济、教育、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和提出对策建议提供基础数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以玉树市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问题,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
同时,我们还前往了一些玉树市内的企业、学校和农牧民家庭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方面:玉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
牧民们以放牧为主要生计,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牧草的质量和数量逐渐下降,导致畜牧业收入减少。
此外,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落后和缺乏技术支持,玉树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能力也相对较弱。
2. 教育发展方面:玉树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低下,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
这给农村青年的成长和就业带来了困难。
3. 环境问题:由于玉树是高原山区,气候寒冷干燥,水土资源有限。
与此同时,玉树市的工业发展相对较弱,污染问题不严重。
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4. 社会发展方面:玉树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得到了普及。
但是,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仍然严重不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当地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农牧业发展:鼓励牧民科学养殖、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增加教育设施,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农村青年的教育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社会经济概况—杂多县(更正)

2.1.1 社会经济概况2.1.1.1 乡村基本情况杂多县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州境东南部,全县共辖7乡1镇,包括萨呼腾镇、昂赛乡、结多乡、阿多乡、苏鲁乡、查旦乡、莫云乡、扎青乡,下属31个村民委员会,110个生产合作社,行政区域土地面积30161km2。
县府驻地萨呼腾镇,镇区总人口505人。
其中萨呼腾镇镇政府所在地为夏果滩,包括4个村民委员会:闹从、多那、扎沟、沙青,16个生产合作社;昂赛乡乡政府所在地为跃宁贡,包括3个村民委员会:年都、热情、苏绕,11个生产合作社;结多乡乡政府所在地为茶曲沟,包括5个村民委员会:藏尕、巴麻、优美、优多、达阿,19个生产合作社;阿多乡乡政府所在地为浪青俄扎,包括4个村民委员会:吉乃、瓦河、朴克、多加,12个生产合作社;苏鲁乡乡政府所在地为扎那达,包括3个村民委员会:山荣、新云、多晓,14个生产合作社;查旦乡乡政府所在地为达果,包括4个村民委员会:巴青、达谷、齐荣、跃尼,12个生产合作社;莫云乡乡政府所在地为邦固行达,包括4个村民委员会:巴阳、达英、格云、结绕,13个生产合作社;扎青乡乡政府所在地为沙日塘,包括4个村民委员会:地青、昂固、格赛、达清,13个生产合作社。
2.1.1.2 人口与就业至2011年年末,全县总人口5.80万人(女2.89万人),总户数1.26万户。
其中乡村人口5.03万人,户数1.17万户。
单位从业人员1592人(女499人),第二产业41人,第三产业1485人;乡村从业人员(农林牧渔业)2.96万人。
2.1.1.3 综合经济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63987.0万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51178.0万元,其中农业23868.0万元,林业470.0万元,牧业26537.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30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4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64万元。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0536万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9万元,各项税收489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9946万元。
玉树社会调查报告doc

玉树社会调查报告篇一:玉树市养老地产调查研究报告玉树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缘研究报告XX-2022年前言养老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知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
它包括三大核心组成部份: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大体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加最快的国家。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估量,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重,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缘。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关注的大事。
养老型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讲,将是一块庞大的蛋糕。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腔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延长保险产业链。
现在,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趋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加,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中国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并拥有广漠的市场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XX-2022年玉树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缘研究报告》通过对大量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切而客观地为您剖析玉树市养老地产市场现状。
报告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式,分析了玉树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玉树市养老地产市场投资机缘,玉树市重点区域养老地产布局;玉树市养老地产投融资市场战略,最后按照行业的发展轨迹与连年的实践经验,对玉树市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做出客观分析与预测;是养老服务企业、房地产企业、保险金融相关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缘,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
青海省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指标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经济分析方法。
本论文通过指标体系的运用,对青海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青海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标签: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0 引言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青海省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的地区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区间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对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青海省有着更为迫切的愿望。
然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具有特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即是我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地区。
因此,青海省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对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整体把握,更加需要注重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統、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可以归结出以下特点:1 经济规模低下与全国情况相比,青海省经济总量低下。
表1是2000—2007年青海省经济总量增长情况,以及其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这一时期正是西部大开发时期,青海省经济总量增长很快,2000年青海省经济总量为263.68亿元,到2008年分别达到966亿元;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0.269%,提高到2008年的0.307%。
在全国各地经济总量排名中名列第30位。
这组数字显示,从规模上看,青海省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力是微小的。
表1 2000—2007年青海省GDP总量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2 增长速度较快与历史发展水平相比,青海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表2是2000—2008年青海省经济总量增长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西部大开发期间,青海省经济稳步快速增长,GDP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2008年间,全国GDP增长率由8.4%提高至9.6%,上升1.2个百分点,而在同一期间,青海省GDP增长率由9.0%提高至12.5%,上升3.5个百分点。
青海省玉树州脱贫攻坚推进情况调研

青海省玉树州脱贫攻坚推进情况调研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28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保持当前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玉树州脱贫攻坚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为探究如何协调好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关系,依托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集中力量重点攻克深度贫困等问题,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社会调查课题组赴青海省玉树州专题调研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一)玉树州概况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2%,辖玉树市、称多县、囊谦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6市(县),11个镇34个乡,258个村(牧)委会。
玉树州州情主要体现为:玉树是高原地区。
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美丽与严酷共存。
虽然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高寒缺氧造成农牧民生产生活艰难,自然灾害频繁给脱贫攻坚带来极大挑战。
玉树是民族地区。
全州目前总人口超过40万人,其中藏族占全州人口的98.5%,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大的一个自治州。
玉树州脱贫攻坚情况直接关系藏族同胞同步小康,关系民族团结、藏区稳定。
玉樹是深度贫困地区。
贫穷落后是玉树的基本州情,辖区6市(县)中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是国家扶贫重点县,玉树、称多是省级扶贫重点县,其中包括40个深度贫困乡镇、104个深度贫困村。
因自然条件严酷造成的贫困、生态环境制约导致的贫困、疾病灾害侵袭形成的贫困、内生动力不足产生的贫困同时存在。
玉树是生态保护区。
玉树州地处三江源保护的核心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此。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全境,生态地位十分突出,肩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点工作调研督导的通知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点工作调研督导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4.25•【字号】玉政办〔2016〕61号•【施行日期】2016.04.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点工作调研督导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根据省政府重点工作调研督导通知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重大问题、重点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督导检查,全力以赴推进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州政府决定,由州政府领导同志分别带领6个调研组,于5月上旬,在全州范围开展调研督导。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一、二、三产业发展情况;推动就业增收情况;综合施策改善民生等情况;去年续建项目和今年新开工项目情况。
(二)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中排查出的问题和重点督办问题整改情况。
(三)脱贫攻坚“十个一批”行动计划、“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制定及落实情况;扶贫专项资金分配使用、项目筛选确定及实施情况;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新创办农牧业合作社情况;有机认证工作推进情况。
(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转变职能情况;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工作情况;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领域改革情况;政务大厅建设情况。
(五)州政府领导结合分管工作,需进行调研督导的重点工作。
二、调研督导分组第一组:陈永祥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审计局牵头成员单位:州监察局、州财政局、州交通运输管理局、州信访局督查地区:玉树市第二组:尕桑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扶贫局成员单位:州农科局、州水利局、可可西里管理局、州气象局督查地区:治多县第三组:韩永胜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发改委成员单位:州人社局、州编办、州国土资源局、州住建局、州三江办、州对口办督查地区:称多县第四组:韩三存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经商委成员单位: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安监局、州统计局督查地区:囊谦县第五组:才玉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卫计委成员单位:州教育局、州文体局、州广电局、州民政局督查地区:杂多县第六组:朱战民同志带队牵头单位:州环保局成员单位:州林业局、州民宗委、州旅游局、州金融办督查地区:曲麻莱县三、有关要求(一)各调研督导组由成员单位抽调负责同志或骨干组成。
玉树藏族自治州2016年上半年全州和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玉树藏族自治州2016年上半年全州和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布日期】2016.08.07•【字号】•【施行日期】2016.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玉树藏族自治州2016年上半年全州和州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就2016年上半年全州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监督支持下,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州委十二届九次和州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主动作为,切实履行职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837万元(全口径),增收20847万元,增长149%。
分级次完成情况:上划中央级税收5450万元,增收2402万元,增长78.8%;上划省级税收841万元,增收393万元,增长87.7%。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546万元,为预算的114.2%,增收18052万元,增长172%;剔除重建税收8630万元后,常规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916万元,为预算的117.2%,增收9422万元,增长89.8%。
分地区完成情况:州本级完成12611万元,为预算的132.7%,增收12364万元,增长5005.7%(剔除重建税收8后常规性地方收入完成3981万元,为预算的265.4%,增收3734万元)。
市县级完成15935万元,为预算的102.8%,增收5688万元,增长55.5%(玉树市完成7792万元,为预算的90.4%,增收1000万元,增长14.7%;称多县完成1364万元,为预算的105%,增收431万元,增长46.2%;囊谦县完成3509万元,为预算的197.1%,增收2758万元,增长367.2%;杂多县完成962万元,为预算的71.7%,增收257万元,增长36.5%;治多县完成1183万元,为预算的91.9%,增收833万元,增长238%;曲麻莱县完成1125万元,为预算的96%,增收409万元,增长57.1%。
玉树藏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报告

玉树藏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布日期】2015.03.12•【字号】玉政办〔2015〕18号•【施行日期】2015.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玉树藏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报告各位代表:受自治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安排草案提请州第十二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2014年,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后续工作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和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州委、州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稳中求进、攻坚克难,进一步加大对非灾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增、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8.3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2亿元(完成州属投资33.02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亿元)的200%;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742元,增长12.2%;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7元,增长27.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长15%;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1人,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773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2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增长66.7%。
青海玉树调研报告

青海玉树调研报告青海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了解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调研范围:我们主要调研了玉树市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福祉三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玉树市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作物,畜牧业以牦牛和绵羊为主。
然而,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限制,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产量相对较低。
玉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祁连山、三江源等自然景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
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旅游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
二、生态环境保护玉树市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威胁。
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等问题导致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和空气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玉树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森林和草原保护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治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人们环保意识不强、执法不严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三、民生福祉在民生福祉方面,玉树市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口流失和师资短缺是主要问题之一。
医疗方面,虽然玉树市政府加大了医疗设施建设力度,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上仍需提高。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对玉树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福祉是当务之急。
结论:青海玉树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原因,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农牧业产量和质量,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改善民生福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玉树市脱贫攻坚的分析与思考

重点贫困村25个,贫困发生率高达38.96%,是全国农村贫困率的6.84倍,对于完成灾后重建的玉树市来说,脱贫攻坚任务显得愈加任重道远。
五年来,玉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央和省、州统一部署下,把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作为推动发展、助力脱贫的“主引擎”。
现全市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得以培育壮大,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总体呈现“三个历史性、四个标志性、五个趋势性”变化。
一、三个历史性变化一是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消除。
在全面完成25个贫困村退出,9036户、34787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现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
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9842.65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5倍。
二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扶持5576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等到户产业;落实15年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现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8.62%和100%;着力提高慢性病防治、大病重病救治水平等,现大病重病救治率、慢性病签约履约率均达到100%;完成危旧房改造2098户,住房安全清零;对600户无房户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并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
三是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实施市区内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人畜饮水配水管网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及农牧民住房新增安置点防洪工程等81项人畜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全面解决全市行政村的人畜饮水问题,现62个行政村通水率达100%,水质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
二、四个标志性变化一是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
实施25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和37个一般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全面破零。
在区位优势突出的村开辟“试验区”,现已形成“四大区块五大模式”,打造具有玉树特色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二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内容摘要玉树州是一个地处高原的民族自治州,地广人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宗教氛围浓厚。
玉树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残留着封建农奴社会的痕迹,经济发展起点和社会发育程度低,综合州力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其他州地市相比,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卫生发展滞后,干部职工健康状况差,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复杂,反分裂反渗透任务艰巨。
尽管玉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不利因素,但它是青海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玉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部对于青海省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对待玉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州情,通过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大扶贫力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措施,加快玉树发展步伐,使玉树能在青海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计划方针绪论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三江源头,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
全州土地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2%。
至2006年底全州总人口29.7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1人。
其中藏族28.88万人,占总人口的97.2%,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人数比例最高。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地、歌舞之乡的美誉。
她北依茫茫昆仑山、南靠巍巍唐古拉,两大山脉南北对峙,其中宽约400余公里。
东有蜿蜓峻峭的巴颜喀拉山,西有缓坡漫岭的可可西里山,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有“生命禁区”之称。
这里群山错落,东西呼应,其间长约500余公里。
在群山拱卫之中,玉树州的地势高高隆起,高出海平面4000—5000米,群山之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有些为无人登顶的处女峰在群山怀抱中,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几大河流均发源于此。
“玉树”是藏文译音,含义为“遗址”,将音、意相连,则是“在故址上盛开的美玉之树”因玉树地区海拔高,植物少,过去人们也称其为“树贵如玉”的地方。
历史上,玉树土司本为囊谦千户属下的25族份之一,但因其牧地处于内地官员往返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要津,久而久之,内地竟然只知玉树,而忽略囊谦为这一地区的总称,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名称就是渊源于此。
根据玉树境内外发现的众多古代文化遗址推测,早在两万多年前,玉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历史上,玉树居民应为羌人后裔,公元前384年—前362年,居住于青海湖东部的一支羌人向西迁徙数千里,其中一部分迁至今天的玉树地区,与当地土著居民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今天的玉树藏族。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的玉树人在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在这块高原上创造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雪域文明。
玉树自古就是唐蕃古道的重镇,是青藏高原的古代文化——南部的卡若文化与北部的卡约文化交汇之地,这片古老的土地有着在牛背上、雪野里、绿茵中保存的悠久历史;血脉中流动着马上民族的文化,在雪域高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区域。
这里有享誉中外的玉树歌舞,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赛马节以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具有其自己鲜明特点的宗教文化艺术……玉树藏族自治州总面积(含唐古拉乡)2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强。
全州现有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个县,州府所在地玉树县结古镇,北与省内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南与西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和那曲交界,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接壤,可以说玉树地处于整个藏区的核心地带。
玉树州总人口约30.08万人,其中97%以上是藏族,是全国少数名族自治地区(包括省、地区、县、乡所有区划单位)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的,也是青海省内唯一的康巴方言地区。
玉树州内居住的其它民族主要有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
气候条件玉树深处青藏高原腹地,四周是连绵的群峰,中间密布江河湖水,气候十分独特。
主要特点是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
在玉树的东部地区如结古、囊谦,年平均气温在零上4度左右,而在西部的杂多、治多、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则在零下2度左右。
玉树高原一年可以说只有冷暖两季,冷季长达七、八个月,暖季只有四、五个月,气候比较干燥。
但玉树的年温差不大,日温差则较大。
玉树的降水情况;东部多、西部少;日数多、水量少、蒸发量大;夜雨多、日雨少,降水强度一般不大。
由于降水的高度集中,加之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玉树州内冷季大风盛行,沙暴天气较多。
暖季冰雹、雷雨出现次数频繁。
同时,因海拔高,形成气压低、沸点低和空气含氧量低的特点,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含氧量的1/2-2/3。
目录1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8)1.1经济总量小 (8)1.2社会发育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低 (8)1.3财政贫穷 (8)2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9)2.1地方财力严重不足,调控支撑能力极弱 (9)2.2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 (9)2.3产业结构不合理,比重严重失调 (9)2.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10)2.5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10)2.6群众健康状况差,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偏低 (11)3、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和构想 (12)3.1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 (12)3.2加快小城镇建设 (12)3.3解决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13)3.4 关注农牧区公共医疗卫生和生活环境 (14)3.5 重视人与白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建设 (14)3.6 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16)3.7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16)3.8 解决专项资金历史欠帐问题 (17)3.9继续实行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 (17)3.10 提高干部职工福利待遇 (17)4、玉树地区灾后经济发展趋势 (18)4、1产业结构 (19)4、2丰富的旅游资源 (19)4、3 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时存在的问题 (20)1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1经济总量小“十五”,全州实现地区总值仅为12.96元,仅占全省的2.7%;固定资产投资仅有7.29亿元,仅占全省的1.9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
横向比较,地区间和区域间的“两级化发展”趋势加剧,差距不断拉大,综合州力与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其他州地市相比,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1.2社会发育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低玉树是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残留着封建农奴社会的痕迹,经济发展起点和社会发育程度低;大部分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原始落后,农牧业投入多,产出少,劳动生产率低,增长方式仍然处在粗放的外延扩张型阶段;自然经济氛围浓厚,市场经济发育失天不足,极少数具有现代气息的小城镇与传统落后的广大农牧区并存。
1.3财政贫穷全州支柱财源极少,入不敷出,欠帐多,赤字严重,地方财政收入仅占总财力的4%左右,95%以上全靠上级财政补助,是典型的“吃财政饭”。
支出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支出少,非生产性支出多,总财力的97%以上用于工资性支出。
2 玉树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2.1地方财力严重不足,调控支撑能力极弱随着禁采砂金、禁伐林木第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实施及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免征,原本有限的税源进一步萎缩,几近枯竭。
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保工资、保稳定、保运转”的难度加大,根本谈不上“保重点”,支撑经济建设和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不强。
2.2畜牧业经济发展缓慢畜牧业是玉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
但由于受气候、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严重,载畜能力降低,畜牧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年牧民搬迁转场的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而现在的转场次数明显增加,奋斗我年来刚刚实现半定居的一些牧民,不得不重新过起“逐水草而居”的原始“乞牧”生活。
同时,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生产一直在“遭灾—恢复—发展”和“再遭灾—再恢复—再发展”的恶性循环中徘徊,使原本脆弱的畜牧业生产元气大伤,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牧业经济陷入困境。
2.3产业结构不合理,比重严重失调第一产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第二产业受环境、资金、技术、人才的影响,先天性发展环境差,国有企业绝大多数破产和关闭,至今没有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第三产业受自然地理条件、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之财政投入不足,无法形成优势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度也很大,非公有制经济的产值权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极少部分。
2.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城镇水、电、师长待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脏乱差问题突出。
县城、重点乡镇、生态移民区基本没有防洪安全设施和排水设施,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全州境内的公路分布密度低,等级质量差,通行能力弱,养护难度大。
绝大多数乡村不通班车,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能源建设滞后,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
畜牧业基础设施仅限于草场围栏和畜棚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种植业仍然延续着“二牛台杠”的传统落后方式。
由于诸如资金缺乏条件的限制,使许多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都被迫搁置。
项目争取难、资金到位难、项目实施难的“三难”问题突出,使玉树错失了许多大好的发展机遇。
2.5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州没有一个县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只占很小的百分点。
学校办学条件差,3至4名学生合用一张课桌,70至80名学生同挤一间教室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几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差,生活费标准低,营养不良的问题普遍存在。
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突出。
全州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每名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半径超过160平方公里。
科研经费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力量薄弱,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到20%。
通讯、广播、电视、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着农牧民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6群众健康状况差,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由于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人群机体病变率高,人均寿命短的现象突出,人的生命极其脆弱。
成年人中有96%以上的人程度不同地患有高原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高原性肺水肿、风湿性关节炎、肺心病、胆结石等疾病,且发病率高。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在职职工中年龄超过45岁的,许多人因为健状况恶化,过早地丧失了工作能力,不得不离岗休养,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